原标题:教育若只靠老师,那就真的是耽误孩子了!很残酷,却很现实
很多家长以为把孩子送进学校,对于孩子的教育就可以全部仰仗老师了。自己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关注得很少,导致不能及时发现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以下这十一点,能够充分地说明,如果单靠老师,那就太耽误孩子了。很残酷,但很中肯,让学生家长们看看吧!
如果你经历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你会感悟到,孩子写一手帅气的钢笔字,是非常有价值的技能。把字写好,是每一个家长的责任。如果你还年轻,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那就从这一点开始吧。
请你记住,一个班里有那么多学生,老师没精力逐个纠正沉重的握笔姿势,没精力激励每个孩子都去练字。
孩子到了四五年级,就敢跟你顶嘴了——这都是爷爷奶奶惯的,也是你没规矩惯的。记住对孩子的缺点要对症下药,尤其是,对原则问题就是不能让步。譬如,作业完不成,就是不能睡觉;关上电脑,就是不许玩游戏。
请你一定记住,五六岁开始,如果你舍不得对孩子说“不”,到了10几岁,你就不敢对孩子说“不”了。不要埋怨孩子不听话,你在孩子几岁的时候,就埋下了隐患。
还请你记住,老师管不了沉重的逆反心理。学生往往怕老师,但是孩子不怕你,就是因为你没有制定让孩子尊重并且畏惧的规矩。
读书的兴趣,是从小时候开始的,两三岁的时候,孩子就该看书了。此时,孩子爱不爱看书,跟父母的表现有直接关系。家里的书多,孩子就读得多。
家里没什么书,孩子就不喜欢读书,父母没给孩子传承给爱读书的习惯,孩子怎么爱读书呢?孩子从记事起,对父母读书就没印象,孩子只能模仿读书以外的事情。
请你记住,不要试图通过老师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习惯应该是家长培养的。家长做出表率了,孩子就会以家长为榜样。
如果你忙于生计,没空读书,那好,将来你的孩子在知识面上就会有缺陷,在认识能力上就会有差别,将来写文章就会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
如果家长一直以为孩子上学很辛苦,一直以为国外教育多么好,多么优秀,国外孩子没有作业,可以无拘无束 ,除非你现在就把孩子送到国外,要么就不要要这种育儿理念,因为你改变不了中国的教育大环境,你这样的想法最终是害了孩子。
事实证明,凡是开始讲究快乐教育的家长,到头来你会发现,孩子会越来越不听话,在班级与集体格格不入,孩子成长的过程最痛苦;凡是从小就刻苦的孩子,他将来才会拥有自信,拥有很多快乐。
请你记住,快乐教育不是你一个家长可以做到的。孩子从小接受了你的快乐思想,可是在大环境下没有志同道合的同伴,没有老师的鼓励和表扬——因为他与大家背道而驰,老师不可能天天表扬他。
那么,这样的他其实并没有快乐,他就会变得孤独、偏执、逆反,一旦你发现了这些现象,那就后悔莫及了。
如果家长信誓旦旦地要求孩子夺得某个名次,并且为孩子的学习付出关注和代价,那么,孩子的成绩,距离家长的目标,差距就会大。如果你对孩子要求成绩差不多,弄个中上游就可以了,那么你家孩子不会考到前几名。
因此,我们家长必须给孩子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班级多少名次,年级多少名次,然后鼓励孩子去努力。如果孩子因为学业的懈怠而导致成绩下滑,此时,适当的体罚,写检查都是可行的。
请你记住,父母的心气高,孩子的斗志才高,这种遗传的气质,不是老师教的。老师也教不会。
对于一个有网瘾的孩子,尤其是男孩,他形成网瘾的过程,就是父母失职的过程。记住,孩子最初有网瘾,责任就在父母。
父母对孩子的行为缺乏警觉,孩子一旦滑入深渊,带给父母的就是无尽的哀怨。记住,孩子从上小学开始,就要控制住家里的电脑,当孩子哭着喊着要玩电脑的时候,你一旦迁就他,就等于给孩子喂了一口毒药。信不信由你,反正是,每一个沉溺网吧的学生,背后都有一对失职的父母。
请你记住,当学校老师接手管理你家孩子的时候,孩子的习惯已经成型了。不要指望着老师关注你家孩子的缺点,老师顶多是在校园和课堂上控制住你家孩子。而类似于这样的诸多劣行,都是发生在校外的。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家长爱卫生,孩子也就爱卫生。家长乐于助人,孩子也就助人为乐。要想让孩子成为高尚的人,家长的行为绝对不能卑劣。
请你记住,老师教给孩子的多是课本的知识,课本以外的,尤其是生活习惯,做人道理等等,家长永远是孩子的每一任老师。
8. 面对现实,迎接考验
凡是抱怨孩子功课压力大的家长,孩子也会觉得学业多,自己学习累。凡是告诉孩子应试教育能改变命运,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这样的家长教育的孩子,也就会坚强,变得对生活充满信心。
天下的学生,要想学习好,都是一样累。作为家长,无论是老板,还是工薪阶层或普通百姓,都在辛苦工作而为谋生。学习远远比艰苦谋生容易多了,家长何必心疼孩子累呢?难道,你希望孩子到了中年,比你还辛苦吗?
请你记住,老师给孩子布置的作业,都是对孩子的磨砺。不要指望着老师培养你孩子的意志。我们明明知道很多作业都是没用的,但是它是创业的过程。咬紧牙关吧,最出息的孩子都是从题堆里闯出来的。
9. 孩子细节上的管理
有些孩子做作业磨蹭,有些孩子做作业马虎,有些孩子总是在最后时候才想起赶作业。这些不好的习惯都是家长娇纵出来的。
家长要学会督促孩子,利用边角缝的时间,早早地完成作业,免得孩子最后搞突击。尤其孩子在小学阶段,家长必须要培养孩子尽早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你迁就孩子就等于坑害孩子。完成作业了,剩下的时间,孩子可以读课外书,可以休闲。如果你有心,可以让孩子读书,多丰富自己的头脑,而不是与孩子一起抱怨,更不是和孩子一起埋怨老师或者学校。
请你记住,老师只管布置作业,管不了你家孩子什么时候完成作业。好的学习习惯,是家长培养的。
10. 遵守交通规则,培养安全意识
无论老师嘱咐了多少遍,总是有些学生在放学路上违反交通规则。对孩子安全规则的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家长别闯红灯,别抱侥幸心理,遇到孩子有乱跑乱窜行为,必须要严加训斥。尤其是骑电动车的女家长,不乱闯红灯,就是给孩子做表率。
请你记住,老师只负责校内的安全,管不了路上的交通。一旦你家孩子违反交通规则而受伤,你将会心疼一阵子,乃至一辈子。
11. 给孩子一个和谐的成长环境
孩子厌学,孩子逃学,孩子跳楼,貌似孩子的事儿,但实质上,是家长从小对孩子胸怀培养的结果。家长们要记住,夫妻和睦,家庭幸福,孩子就不会想不开。父母吵闹,父母离婚,父母生活习气不好,孩子成才则是奢望。
记得有一个这样的案例,某中学的高材生,因为父母吵闹着要离婚,孩子一气之下跳楼了。孩子没了,父母一生都会懊恼。
请你记住,家庭的和睦,比任何教育都重要;家庭的学习氛围,就抵得上一个多么优秀的老师。
不要在孩子面抱怨,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不要在孩子面前抵毁他人,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对老人说三道四,如果那样,将来的您,也许就会饱受孤独之苦。
这些话,虽然很残酷,但很中肯,愿所有的父母都能看到!
原标题:贾樟柯:拍了二十年电影,才知道人为什么活着
生活很苦,工作很累,大家都在努力坚持,才能不被现实压垮。
但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还是会问自己,这样活着的意义是什么,究竟是为了金钱,为了家人,还是为了理想?
又或者,人生原本就不需要强求意义,凭着兴趣,活出本色,就不算辜负。
十点君带着这个问题,为你采访到了导演贾樟柯,猜猜这位获奖无数(威尼斯、柏林、戛纳大满贯),名扬海外(亚洲电影希望之光)的“人生赢家”,会对这个终极问题,做出怎样的回应呢?
1991年,正在山西太原复读的贾樟柯,偶然看到陈凯歌的电影处女作《黄土地》,他深受震撼,出了电影院,立志当一名导演。
那个时候,几乎所有人都觉得,上大学就是为了找工作,学电影干什么?那离生活太遥远了。
父亲听到贾樟柯要报考电影学院的消息,撂下一句话:“你疯了吗?你懂电影是什么吗?”
贾樟柯也不知道,他骑着自行车找遍太原的所有书店,只找到一本关于电影的书,且里面只有几个章节提到电影的部分,后来,贾樟柯就揣着这本书去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
连续考了三年,贾樟柯终于以旁听生的身份进入电影学院,开始了他的电影之路。
这位新生代导演的人生传奇,从此拉开大幕:
1995年拍摄录像《小山回家》;
1997年拍摄剧情片《小武》在柏林电影节获奖,让外国人看到中国青年导演的力量;
2000年《站台》在威尼斯电影节获奖;
2002年《任逍遥》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
这些耀眼的奖项,铺满了贾樟柯的封神之路,他的片子不一定高票房,但一定会是高口碑 ,每一部都是精品,拒绝着庸俗和粗制滥造。
对贾樟柯来说,拍电影是一门手艺,手艺人做活儿,天经地义。
拍得好是应该的,拍得不好就别拍,别脏了电影的招牌。
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需要一种信念感,这样才不会随波逐流,失去灵魂。
2009年拍摄纪录片《海上传奇》时,贾樟柯去采访《小城之春》的女主角韦伟女士。
韦伟女士说,费穆导演晚年筹备的最后一个影片名字就叫《江湖儿女》。
他突然就被这个名字吸引了,久久难忘。
江湖,意味着复杂的人际关系,意味着危机四伏的现实世界。
儿女,即是儿女情长、说的是红尘滚滚,人间有情。
当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时,贾樟柯非常心动,所以他决定借《江湖儿女》这个名字,拍一部属于自己的传奇。
可是除了武侠小说,现实世界还存在“江湖”吗?2018年还有“江湖”吗?
贾樟柯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它不会消失。
在他的理解中,背井离乡,在四海为家的生活中寻找自己生活的可能性、寻找感情,就算是“闯”江湖。
但时代是会变化的,江湖也随之发生着变化。
80年代,90年代,新世纪,每一代人闯的江湖都不同。
贾樟柯希望能通过电影,去更深层地感受这种变化,记录这些历史深处的故事。
这也是他一直想要拍《江湖儿女》的缘由:
为什么要拍《江湖儿女》呢?从小看《水浒传》,到初中高中看六年的录像厅,看香港的武侠片,那样一个江湖世界一直吸引着我。
如果他不去纪录这个“江湖”,不去拍那些湮没在历史中的普通人,若干年后,人们可能会忘记“江湖”的存在,忘记规模宏大的历史潮流,其实也是由一个个普通人拼接组成的。
贾樟柯念念不忘,坚持留在电影里的,其实是平凡生命中每个普通的你和我。
《江湖儿女》一开始,大概有三四分钟的段落,是贾樟柯在2001年用DV拍摄的画面,一辆载着男女老少各色人等的公共汽车。
“那个场景是我自己比较多的情感投入,因为我觉得故事的起点,就在这样一个世俗的场景,这样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场景里发生。”贾樟柯说。
有人看完电影,觉得贾樟柯成熟了许多。
从个人性格到电影风格,他逐渐趋于平稳,韬光养晦,锋芒内敛。
而他相信的是:时代最大的需求之一就是观察力,是接受它的实质,是呈现人生存的实质,然后生发起一种慈悲,这才是最大的情感。
因为慈悲,所以懂得,最伟大的力量往往也最宁静。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我们终将按照自己选择的路,走完这匆忙的一生。
尽管匆忙,步履不停,我们依然在为自己的情感寻找寄托,对导演来说,这个寄托就是电影。
影片完成后,贾樟柯非常满意:
“因为它对我的情感有一个交代,满足了我对那个年代,对于江湖的情感期待。”
很多人好奇:“为什么贾樟柯这些年一直在拍相同的人群?”
贾樟柯自小在一个大杂院里长到23岁,那是他的精神世界,也是拍了20年还拍不够的世界。直到现在,他依然有热情去讲述这样一个群体。
其实我并不是一个很怀旧的人,我也不认为过去的年代比今天的年代更好,或者今天的年代比过去的年代更糟。我觉得每个年代都有每个年代的问题,每个年代都有每个年代的优点。
我们在谈论很多事情的时候不可避免的总会谈到过去,因为我们谈论今天的问题,必定会有一个过去的参照。
年龄,或者说阅历本身,一定会给人带来新的看法、新的改变、新的角度。
在贾樟柯看来,我们在不同的时间,对人的理解肯定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去感受这种细微的不同,体味人生的乐趣。
所以,当有了一点时间的观念,懂得用比较长的时间去理解人、理解世界的时候,那已经是30岁之后的事了。
回忆起从前,贾樟柯笑着说:
我记得我29岁拍《站台》的时候,有一位领导说,你太年轻了,你为什么要拍有10年跨度的80年代的电影,我就觉得他的话不对,因为如果我放到40岁拍,那是另一个电影了。我觉得艺术最珍贵的就是,诚实地把每一个年龄段自己对世界的看法讲出来。
在40岁,贾樟柯拿到了第一个终身成就奖,洛迦诺荣誉金豹奖。
到45岁,贾樟柯拿到戛纳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金马车奖。这也是中国首位获得此奖的导演。
然而,在他眼里,这些都是身外之物。任何人对一个导演的界定、判断、评论,都不如自己更加认识自己更重要,因为自己最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他说:“始终保留一个对自己的体感,敏锐地知道自己什么时间想讲什么话,把作品完成出来就可以了。”
他不会去和同行比较高低,他始终相信,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所谓成熟,就是少了几分计较,多几分不在意,计较的越少,人的快乐就越多。
入行20年,对于贾樟柯来说,生活是由节制的部分和任性的部分组成的。
他每天早上九点左右开始工作,上午处理日常事务,下午是读书跟写作的时间,直到下午六点左右,晚上是跟朋友见面的时间。
当生活逐渐形成一种规律,人就拥有了自律,获得大量的自由。
贾樟柯用这些自由,做了很多在电影以外,任性而有趣的事情。
我的电影的意志并不是很顽强,兴趣也比较广泛,我一直想写一两本小说,但一直没写,我也想实现。最重要的是20多年的电影生活。
他拍纪录片、开饭馆、写小说、当演员,待在老家汾阳,和朋友们混在一起,甚至弄出了一个国际电影节,还有配套的艺术中心。
平遥国际电影展,是贾樟柯建立起来,一个专门帮助年轻导演成长的平台。
短片计划柯首映,每个星期会播一部国内或或国外的短片,目的是引起人们对短片的关注。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贾樟柯凭借自己的力量,尽力帮助那些和他怀有同样梦想的年轻人,帮助着他所热爱着的行业和事业。
许知远曾说:“贾樟柯是这个时代里最大的新闻记者,因为他的敏锐、他的作品都让我们看到这个时代的真相,也会引起我们的思考。”
贾樟柯自己说:“我拍电影不需要外界的动力,就像爱因斯坦说的一样,人类的情绪跟情感是最没有被发觉的一种能量场,我的情感就是我最大的一个能量场,我依靠自己的情感就可以做任何事情,不需要荣誉来支撑。”
人活着,除了满足欲望,就是满足情感,说到底,都是为自己活着,别总想着这辈子要干成什么大事,当上什么人。
学会在缓慢的时光流逝中,感受每个平淡生命的喜悦和沉重,其实就够了 。
很多人认为贾樟柯拍的全是小人物,可贾樟柯从来不这么想。
谁是大人物,谁是小人物,在这个世上本就说不清楚,谁能比天地大,谁又能比沙粒小?
山自山,水自水,时光轻轻催,花自落,不等不追。
愿你余生,只取悦自己,不讨好别人,活成喜欢的模样。
十点电影即将举办《江湖儿女》厦门见面会
贾樟柯导演也会亲临现场
《夜的钢琴曲》《江湖儿女》
二兔,一枚爱写文字的90后,周末穿梭在北京小胡同里的美食摄影师。满喜喜,生而为人,满心欢喜。本文首发十点读书(ID:duhaoshu),超25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林静,十点读书签约主播,电台主持人。典型的双鱼座,矛盾的个体,偏爱白色。喜欢音乐、旅行、读书、看球及一切美好的事物,相信声音是有温度的。微信公众号:晚听经典、静听林静。新浪微博@DJ林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