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务实和有诚意的买家不会过多的在意价格,对于不同的商品而言,价格的重要性也不太相同,相对于成熟的非工业制成品和大众消费品以及毛坯产品。 通常情况下,还是以电子产品打比,国产的货没有经过过多的商业环节流通,所有生产装配都在本国完成,在成本上肯定是要低于进口货的,但作为一个消费者,我肯定不知道,生产和流通环节到底产生了多少附加价值。所以对于成品的卖价,我仅有一个数字概念。期它的因素我肯定考量厂家的声誉度,和各种其它的延伸商业价值。
翻过来看,进口货,如果他们用我们的原料,或者购进我们的毛坯原料回国加工(耗材是最大的成本支出),然后甚至就在我国组装,那么人工,原料,和流通成本和我们的没有区别,他仅仅就是用了一个“进口货”的名字或者牌子,就可以至少比我们的价格高出20%。
如果说,我们的卖价构成就是成本加了几个点的赚头。而进口货的报价的构成也就是在我们的基础上套了个“进口货”的牌子货名号“”然后,价格上扬在20%左右,这时候后者的信价比才更高,我宁愿多出20%,为什么?因为消费者并不从产品成本的价格构成上考虑信价比,因为我不知道,这两件东西实际是一样的,我只知道,我多花了20%,我买的是进口货,我认为它应该更值。
回过头来,我们发现一个进口商的利润来源就是出自于此。所以,作为出口供应商单跟人说,我们的质量好所以价高,或者这是我们的底价不能再降价了,一点作用都没有。这不能吸引他们的眼球,也不具备说服力,因为要比成本的话进口货怎么可能会有再让价的空间呢?这谁都知道!要说质量,这是交易的先行条件,质量都不过关,那根本没必要谈到价格环节。
所以针对,“进口货”最普遍的卖点,我们讨价的话题应该挪到产品的信价比上去,这方面我们是很有优势的,因为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其实信能并不一定要超越它本国的同类市场,只要做到和他们平级,我们的市场价格就可上扬20%。而这样的价格是可以被接受的,所以说经销商讨价时,抱怨他们没有利润了。那我们如何找到一个底线,如何判断到底是高还是低呢?我想这就是个很有依据的考量方法。
经营五金加盟店的时候,我们为商品定价也是非常有技巧的。因为我们的顾客来购买商品的话,很大一部分是看我们商品的价格。如果价格觉得合理的话,我们的消费者就会购买。在此,小小地提醒各位合作伙伴:有技巧的定价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在为自己的五金产品定价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好其实际的价值,花些心思下去进行定价。
对于一般商品来说,价格定得过高,不利于打开市场;定得太低,又可能出现亏损。因此,最稳妥可靠的方法是将商品的价格定得比较适中。通常售价是由成本加正常利润构成。这样消费者有能力购买,推销商也便于推销。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这种把商品零售价格定成带有零头结尾的作法被销售专家们称之为“非整数价格法”。很多实践证明,“非整数价格法”确实能够激发出消费者良好的心理呼应,获得明显的经营效果。比如一件本来值10元的商品,你定9.8元,肯定能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在市场竞争中,商家应时时预测供求的变化,以便及时对价格做出调整。好的调整犹如润滑油,能使平销、滞销的商品都畅通无阻。
自古以来,总是卖主开价,买主还价。能否倒过来,先由买主开价呢?
例如,餐馆的饭菜价格,从来都是由店主决定的,顾客只能按菜谱点菜,按价计款。但在美国的匹兹堡市却有一家“米利奥家庭餐馆”是由顾客定价的。
经营五金加盟店,产品的定价是需要我们去更好的考虑一下。因为一件商品值不值这个价钱,是我们的消费者一眼就能够看出来的。因此我们在日常经营的时候,如果想要更好的进行经营的话,那么定价就是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