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福晟集团上市对一个经理工作上调查是不是好事?

原标题:福晟集团两次举牌,建研集团何去何从?

来自厦门的建研集团继续停牌。最新公告显示,公司因筹划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事项继续停牌。

而本次停牌,缘由应该是来自福晟集团的两次举牌带来的压力。

作为国内地产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企业之一,福晟集团位列中国房企百强50强和2017年中国民企500强第173名。

根据福晟官网公布的年十年发展战略可以发现,福晟集团雄心勃勃,计划未来十年总收入达1.38万亿元,其中地产板块8800亿,建筑板块4000亿元,其他多元业务作为补充。

但上市路径一直未能打通显然是一个“梗”。

福晟集团于2017年8月21日成立隆顺祥。在精挑细选之后,终于看中了厦门的建研集团。

隆顺祥于9月13日首次举牌建研集团。

之后在9月20日至2017年10月10日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对建研集团股票进行增持,并于2017年10月10日增持建研集团无限售条件流通股股份数量达到17,306,204股,占建研集团总股本的5.00007%。

建研集团实际控制人、董事长蔡永太

这已经是仅次于第一大股东、建研集团实际控制人、董事长蔡永太的持股数。根据公告可以知道,蔡永太持股数为6085.31万股,占比17.58%。

建研集团“停牌自救”?

面对隆顺祥的“来势汹汹”,建研集团以停牌应对。

10月14日,厦门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研集团)发布重大事项停牌公告,公告称,接到公司实际控制人蔡永太先生的通知,蔡永太先生正在筹划与控制权相关的事项。

但停牌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因为控股股东蔡永太持股占比只有17.58%,面对已经成为第二大股东、还是营收远超自己的地产巨头,董事长也有点力不从心。

于是在10月28日,建研集团自然人股东麻秀星、李晓斌、黄明辉、阮民全、尹峻,签署的表决权《授权委托书》,将其合计持有的建研集团42,577,257股股份所对应的表决权无条件、不可撤销地委托给蔡永太行使,上述股份占建研集团总股本比例的 12.30%。本次表决权委托完成后,蔡永太拥有表决权的股份总数为103,430,386股,占建研集团总股本的29.88%,仍为建研集团的第一大股东、实际控制人。

如果是借壳上市,其实找一个合适的“壳”应该不是太难吧?A股上市公司3000多家,垃圾股横行。那为啥福晟集团就看中建研集团呢?隆顺祥说“认可建研集团的投资价值”。

建研集团其实质地不错。

其前身是成立于1980年的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厦门市建筑科学研究所,

于2004年4月9日整体改制为厦门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并于2006年4月19日更名为厦门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2010年4月开始IPO,当年5月6日在深交所上市交易,是全国首家上市的建筑科研机构。

公司是国内权威的建筑科研机构,国内最早从事建设综合技术服务的机构之一。也是福建省内业务收入、检测能力和检测技术均排名第一的建设工程检测机构。拥有福建省规模最大、技术实力最强的混凝土外加剂业务,是国内少数几家完全掌握羧酸系高效减水剂合成与应用技术的企业之一。

在业务上,建研集团与福晟集团有非常好的互补性。一家是国内久负盛名的地产开发商,一家是颇有历史的建筑科学研究院,可以说是珠联璧合。

而且建研集团上市以来,虽然业绩增长不是很好,但盈利情况却非常稳健,最近5年每年营收在13亿——17亿多之间徘徊,每年利润都在2亿左右。

这应该是福晟集团举牌建研集团的重要原因:进可攻退可守。

比翼双飞应该好过劳燕分飞

不管是从体量,还是影响力,福晟集团都远超建研集团。如果说福晟集团“系隆顺祥认可建研集团的投资价值”,也是比较牵强的理由。

成立于2003年的福晟集团,截至2016年底,福晟地产板块销售金额226亿元,总资产约500亿元。还处于高速成长期。

建研集团近年来利润稳健,但营收增长乏力,在2014年创下年营收17.89亿元高峰之后,2015年、2016年营收都只有13亿多。

在主业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建研集团正在往大健康方向多元化。根据公告显示,近年7月份,全资子公司福建建研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拟以自有资金16,500万元收购沈阳亿灵医药科技有限公司55%的股权。

一家专业的建筑科研机构,在大健康领域寻找新方向,总感觉有点违和。

如果与福晟集团达成良好合作关系,仅福晟集团旗下诸多的地产项目,可以为建研集团带来很大的增长空间。

但福晟集团应该不会仅限于良好的战略合作,

估计还有更大的雄心,比如建研集团的控制权。拥有一家增长乏力,利润却很稳健,而且与集团主业有极大互补的A股上市公司,这是多么大的诱惑啊!

未来如何发展,目前言之过早。

作为一个资深小散,小编感觉,比翼双飞比劳燕分飞要好一点儿。

本文由闽商杂志-闽商观察原创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本报特约记者 宁溪 广州报道

历时11年,闽系房企福晟集团最终在2017年寒冷的冬天迎来上市曙光,透过反向收购借壳佑威国际,潘伟明梦圆港股。

12月1日,香港上市公司佑威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布福晟集团反向收购佑威国际正式完成的公告,即包括反向收购、清理原上市公司部分资产、股票配售及发行可换股债券等交易事项均已于当日正式完成。这意味着福晟集团正式登陆香港资本市场,福晟集团创办人潘伟明正式成为佑威国际的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

从2006年首次提出上市,到2017年正式完成借壳,福晟上市之路走过了11载光阴,福晟也从一家福建企业逐步走向全国。截止到目前,福晟已在福建、天津、江苏、广东及河南等省份/城市拥有35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之发展中物业项目。

在成功实现上市夙愿以后,福晟正在规划更加远大的未来,但在美好愿景背后,《华夏时报(公众号:chinatimes)》调查发现,有关盈利、负债和家族管理三大问题,仍然困扰着福晟的未来发展,亟待掌舵者潘伟明去解决。

1993年,时任广东从化镇镇长的潘伟明毅然辞去公职下海,与其兄创建了云星集团,并先后开发了包括广州星河绿洲、夏日港湾在内的30多个地产项目,总开发面积达500多万平米。

2003年,囿于广州拿地成本高、开发难度大的潘伟明开始谋求向外发展,并通过公开市场拍地,正式进入福州市场。翌年,福晟地产正式成立。

2006年,福晟收购有近50年历史的福建六建集团,并开始谋划上市事宜。为了达成上市要求,福晟开始快速扩张,先后进入漳州、成都、长沙等城市,至2009年,福晟土地储备已超过500万平米。

然而,上市之路并不平坦,2008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福晟集团的上市计划也被迫搁置。此后,受市场环境、监管条件以及自身发展等种种因素影响,福晟上市事宜一直未能得到实质性推进。

2010年,福晟再次为上市部署,成立专门的资金担保公司为上市做准备,但又再次遭遇政府收紧房企融资渠道,由于资本市场的变化,福晟的上市计划只能再次中止。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2015年4月份,香港上市公司佑威国际以19.43亿代价收购福晟位于长沙六项物业,构成反向收购,福晟由此再次向上市发起进攻。

最终,经过两年半时间的漫长等待,福晟最终在这个冬天得偿所愿。12月1日,佑威国际发布福晟集团反向收购佑威国际正式完成的公告,福晟集团正式登陆香港资本市场,集团创办人潘伟明正式成为佑威国际的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

Limited),待联交所确认后,股票简称将会进行相应变更,相关通告将在更名正式完成时进一步发出。

从2006年首次提出上市,到2017年正式完成借壳,福晟上市之路走过了11载光阴,福晟也从一家福建企业逐步走向全国。截止目前,福晟已在福建、天津、江苏、广东及河南等省份/城市拥有35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中物业项目。

迹象显示,在实现上市夙愿的同时,福晟正在谋划更加远大的未来,据今年1月份福晟发布的五年规划显示,2017年至2021年福晟销售收入目标分别为300亿元、400亿元、500亿元、630亿元和780亿元,并预计将于2022年达到1000亿的水平。

克而瑞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福晟新增土地储备1690.9万平米,新增土地储备面积仅次于碧桂园、融创、恒大、万科、保利、新城和中海,位于房企新增土地储备榜单的第8位。新增土地价值727.8亿元,排在全行业第13位,年内拿地规模排在该公司前面的企业均为千亿及数千亿级别企业。

《华夏时报(公众号:chinatimes)》调查发现,在福晟土地上激进表现、规模上极尽诉求的外露表现之下,隐藏着的却是福晟有关盈利表现、负债比重和家族管理三大问题。

事实上,福晟此次注入上市平台的资产并非福晟全部物业资产,而仅为其位于长沙的六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现行项目组合,总建筑面积约为143.97万平米。福晟另于福建、天津、江苏、广东及河南等地拥有29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中物业项目。

但仅从福晟位于长沙的这六项物业近三年来的业绩表现来看,却难以尽如人意。

《华夏时报(公众号:chinatimes)》通过查阅佑威国际重大交易公告发现,福晟此次注入上市平台的六项长沙物业分别获取于2006年、2009年、2010年、2011年以及2013年。

实际上,可以看到,福晟湖南公司每年销售情况并不稳定,营收表现也呈现较大的起伏,对应毛利率、净利率和资本回报率也存在较大的波动且处于行业较低的水平。

《华夏时报(公众号:chinatimes)》还发现,在长沙房地产市场、土地市场均经过了一轮涨价之后,福晟位于长沙六项物业近几年来的售价却并未出现明显提升。2014年,福晟在售四大项目的平均售价为7221元/平米;2015年则提升到了7810元/平米;到了2016年,售价却不升反降,变成了6162元/平米。这显示出,在市场环境波动下,福晟产品受市场行情影响较大,恐难经受市场寒潮打击。

另一方面,福晟长沙六项物业的资产负债表现虽然一直呈现下降趋势,但绝对值仍然处于较高水平,2014年-2016年三年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1188%、693%和488%。

而虽然2014年-2016年湖南公司流动比率表现良好,为2.1倍、1.5倍和3.2倍,但速动比率表现较差,为0.1倍、0.2倍和0.4倍,显示福晟长沙项目存货比重较大,去库存情况有待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福晟内部一直引以为傲其“3691”原则,即拓展项目3个月开工、6个月开盘、9个月封顶、1年资金回正。但上述业绩表现却显示出,福晟项目的周转速度或许并不如其想象的那么快。

除此之外,家族企业的上市公司管理问题也令人有所担忧,据佑威国际公告,上市公司新一届董事会成立后,由6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构成。潘伟明先生任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潘俊钢先生、陈伟红女士、潘浩然先生、利锦荣先生、邓国洪先生任执行董事,麦家荣先生、源自立先生、杨小平先生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其中,潘俊钢系潘伟明胞弟,陈伟红系潘伟明配偶,潘浩然系潘伟明之子。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公众号:chinatimes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