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问是否被列入泰国海关官网黑名单

  除了“民航黑名单”之外,还有两个黑名单是万万不能上榜的,否则不仅乘坐航班会受到影响,还有可能导致您无法正常出境。

  相信很多朋友已从各种渠道看到了这条令人气愤的新闻:

  因为自己迟到导致误机,武汉某名牌大学在读女博士张某情绪失控,对机场值机人员大打出手。

  明明错在自身,却迁怒于他人,并以暴力行为回应工作人员的耐心解释,张某的做法无疑引起了公愤,也为自己换来了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

  此外,张某很可能还要承担更多后果:据媒体报道,法航在中国大陆的9条航线已将她列入黑名单,拒绝承运;机场地服也在向中国民航局申请,将这名旅客列入中国民航黑名单。

  如果民航黑名单坐实,那么国内航空公司可根据记录,将张某同时列入自己的黑名单。这就意味着,未来1-2年内,她在购买机票、乘坐航班时将受到很大影响。

  中国民航黑名单究竟是啥?

  截至目前,中国航协已发布8个批次的旅客不文明行为记录名单,一百多个名字上榜:

  看完乘客的种种不文明行为,小侨(微信号:中国侨网)真得感慨一番:

  原来这才是形形***的彪悍人生啊!

  被列入名单会怎样?可以申诉吗?

  不少华侨经常乘坐中国民用航空的航班往返于国内外,“武大女博士”一事也让大家对“民航黑名单”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然而,除此之外,中国还有两个万万不能上榜的黑名单,不仅会影响您乘飞机出行,甚至可能导致您无法正常出境。这些,恐怕很多华侨朋友就不清楚了吧?

  别急,小侨这就广而告之!

  看看这一串数字,是不是感觉有点心惊肉跳?

  所谓“高消费”,主要是下图所示内容;仔细看一看,“出境”“乘坐飞机”赫然在列!

  据了解,这些失信者,大多为欠钱不还、欠税不缴,在法院判决后依然无动于衷的“老赖”。

  事实证明,失信黑名单的作用相当明显;一听说连飞机都不能坐了、出国都不让出了,许多“老赖”火急火燎地做了这样一件事:

  要知道,根据有关规定,一旦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即使事后进行补救,其“失信污点”仍将继续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和个人的很多方面。

  至于污点消除的时限,个人为5年,企业则永久存在。

  2015年4月,国家旅游局出台《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被业内称为“游客黑名单”。

  哪些行为可能让你上榜?

  陕西游客李文春(男)在吴起县胜利山景区内,攀爬红军雕塑照相。

  云南游客杞在福(男)参加旅行社组织的赴台湾旅游,在台东县富山渔业资源保育区参观游览时,盗采活体珊瑚共计0.5公斤,违反当地环保法相关规定。

  四名四川游客参加赴泰国旅游团,由于航班延误,返回时间推后。延误期间,游客拒绝听从领队劝阻,煽动其他游客对抗泰国警方执行公务行为,散布警方打人等不实信息,以拒绝登机要挟赔偿,干扰泰国曼谷机场工作人员及领队履行职务,辱骂领队及同行其他配合工作的游客,并最终擅自脱离团队,未随团返回。

  小侨总结成几句话:

  参与黄、赌被追究责任

  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

  不文明行为发生后,旅游主管部门除了通报游客采取补救措施外,还可向公安、海关、边检、交通、人民银行征信机构通报。

  而消息一旦被通报至这些与出行、出入境息息相关的部门,其后果……不用小侨多说,相信大家都懂得。

  小侨衷心希望,无论是上述哪一种黑名单,大家都只需了解即可,千万不要“黑榜提名”。

  • 沈阳市和平区新兴口腔门诊部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南街120号

  贾静雯早前为梧桐妹庆生照 新浪娱乐讯 据台媒,日前贾静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及了记性这个话题。她表示一孕傻三年,而她已经生了3个小孩了,现在记性状况越来越差,甚至需要13岁的大女儿梧桐妹Angel提醒自己。Angel有时会提醒贾静雯别忘了带咘咘出门,不要把咘咘放门口,谨防被人带走。贾静雯还谈到他的老公修杰楷有时都会调侃道:“你一定要答应我,老了不要忘了我。”更为有趣的是,当记者让贾静雯举一个记性很差的例子时,贾静雯茫然地回答道:“我忘了!”逗趣十足。 来源:新浪娱乐一个10岁的男童因内急将大便排在林地里,恰巧被这块地的主人陆某撞见,陆某遂强迫男童将大便吃掉,然后将其交给老师。5月25日发生在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的这一事件,在近日被当地自媒体披露后,引发广泛关注。6月22日,北京时间记者从镇雄县公安局获悉,当地警方在对陆某作出行政拘留10日的决定后,业已将此事转为刑事案件继续侦查。视频截图 据自媒体披露,5月25日12时许,镇雄县塘房镇某村在林口乡某村就读四年级才只有10岁的小A,吃过中午饭在两个同学的陪伴下,到学校上面去玩。他们走到陆某家后面的一块小杉林地时,小A因内急将大便排在杉林地上,被陆某看见后,当即上前逮住了小A,强廹小A将排在地上的大便吃掉,然后又将小A强行带去学校交给老师。 老师批评了陆某这种缺乏人道的做法,然后让他带人去交给李校长。李校长也批评了陆某这种做法太可恶,然后让小A把手和嘴冲洗干净,并且让同学不要外传。 但此事后来仍被传播开,小A的奶奶听见后告诉其伯伯,伯伯当即去找陆某理论,陆置之不理。孩子的伯伯遂打***告诉了小A的父母,在河南打工的父母听闻此事后立马从河南赶回了家乡,在向老师和陆某等处求证该事属实后,于6月11日向林口派出所报案。林口派出所查证属实后,于6月13日对陆某作出了行政拘留10日的决定。而小A的父母则表示,孩子受到侮辱后连续几日出现身体不适,并且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他们目前正在寻求律师帮助。6月18日,当地自媒体镇雄微生活将此事披露后,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6月22日,北京时间记者就此事致电镇雄县公安局求证,该局政工室一名女民警证实了陆某因强迫小A吃大便被行政拘留之事,并表示警方正在进一步侦查中,具体情况咨询当时经办的林口派出所。随后,记者从林口派出所获悉,此事已被转为刑事案件,交由镇雄县公安局刑侦大队继续侦办。 6月22日上午,北京时间记者还就此事致电镇雄县委宣传部询问处理情况,该部一名女性工作人员回复称,鉴于警方尚在调查中,事实尚未完全清楚,责任尚未完全定性,政府还不便作出处理决定,待警方调查处理结果形成后,县委、县政府将组织进行进一步处理。 (北京时间记者 柳青 报道) 原标题:小学生因内急林地排便 竟被地主人强迫吃屎刚出生的宝宝娇娇弱弱、萌嘟嘟的,很是可爱。面对这张小脸,粑粑麻麻总想逗一逗宝宝,想让他笑一笑、记住父母的模样。 可是,你知道吗?这个时候的小宝宝,其实根本看不清你的脸…… 宝宝的视力和我们一样吗? 宝宝的视力发育,像身高体重等一样,也是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可以说宝宝的视力是“从差到好”慢慢发育的。 初生宝宝的视力,在所有感官中是最弱的,远不及听觉触觉那样灵敏,只能看到模糊的影像轮廓。 1个月大时,宝宝的焦点虽然仍模糊,但已经可以认出妈妈的脸、奶瓶等形象了。 直到2岁,宝宝才能看清对象。 直到6岁,宝宝的视力发育水平才真正达到***的水平。 另外,随着月龄发展,宝宝会追视物体,距离由近及远,且追视速度也会由慢渐渐变快。7~10个月大时,宝宝会转动手中的物体,并利用视觉来探索该物;12个月大的宝宝近距离和远距离的视力都不错,深度感良好,可分辨不同的几何形状,且可用眼睛来监控身体在空间中的移动。 如今电子设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身边一切都有满分好奇的宝宝们,自然用起来也轻车熟路。201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5岁以下的幼儿中,超过50%的孩子会使用鼠标或手机玩游戏(这个项目要是放在今天再统计,恐怕比例更高)。 很多家长都开始担心:孩子的视力会不会受到影响?结果是肯定的!宝宝的视觉系统发育不成熟,相比***,电子产品色彩亮丽的屏幕对孩子眼部刺激更大,更容易造成视觉疲劳进而诱发近视。 那么,如何及时发现孩子的视力发育是否正常呢?需要做视力检查吗? 给宝宝做视力检查有意义吗? 既然宝宝的视力是动态发展的,而且视力远比***差,那是不是就没必要做视力检查了? 这件事要辨证来看: 1。该做的视力筛查一定要做 儿童保健科建议宝宝做常规视力筛查的时间为: 这4次视力筛查宝宝一定要按时完成,但是检查的侧重点不会着重于屈光度本身(近视、远视等),而主要是观察宝宝的眼球运动有没有异常,双侧视力是否对称,以及是否有斜视等视力障碍。换句话说,这些常规检查目的在于检查眼球运动的一致性(头眼协调)。 因此,这4次常规视力筛查宝宝都应该按时进行。 2。宝宝出现视力异常要及时检查 如果宝宝眼睛出现以下几种问题,应立即就诊: (1)眼睑发红(可能是眼部感染) (2)眼睛转动异常(可能是眼部肌肉控制有问题) (3)对光线及其敏感(可能是眼部压力升高) (4)白瞳(可能是眼部肿瘤)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很多3岁以下的宝宝偶尔都会出现假性斜视的情况,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对眼”或“斗鸡眼”。这种情况下,只要宝宝看灯光时落在瞳孔上的灯影是对称的,家长就不用特别担心。而如果宝宝经常出现这种情况,那就要及时去眼科进行专业检查,一旦确诊为真性斜视的话,建议尽早治疗。 3。近视远视诊断要科学看待 视力检查中,对月龄稍大一些的宝宝有时会进行散瞳屈光检查。再根据得到的检查结果,有的孩子会被诊断为“近视”、“散光”、“远视”等。那我们该就此给宝宝配眼镜矫正视力,或者带孩子去更权威的医院复查吗? 其实,我们每个人出生时都是远视眼: 婴儿期:远视在200~400度; 1~2岁:远视在100~200度; 6~7岁:时远视基本消失,视力也基本达到成年人的水平。 至于散光: 2岁以内的孩子:差不多有一半会有散光,100~200度居多; 2~4岁:散光的孩子大约占30%~40%,度数在100~200度之间。 一般随着年龄增长,散光度数会越来越低。婴幼儿的散光,其实是眼球发育成熟过程中,一个特有的过程,与角膜和晶状体前表面的复曲面变化有关,散光度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所以说有一定的原始和散光都是正常的,但散光超过下面这些限度是需要治疗的。 1岁:散光≥250度; 2岁:散光≥200度; 4岁:散光≥150度。 因此,家长不必见检查结果上的描述带有“远视”、“散光”等字样,就非常紧张,对照上述标准比较,如果都在正常范围内,那么都是正常的,无需特别干预;如果偏差不大的话,也不用急于处理。因为,宝宝的配合度不如***,而且宝宝容易揉眼,同时眼部的调节能力比***要强大很多,所以度数波动比较大,可以先观察一段时间,之后复查看是否有好转。 但如果宝宝的视力水平与正常范围偏差很大的话,建议遵医嘱进行复查或及时采取相应的矫正措施。 另外,家长们普遍存在顾虑的一点是:为什么给孩子进行视力检查,要先进行散瞳?安全吗? 验光(屈光检查)的目的是为了准确验出眼睛的屈光度数。而我们的眼球与生俱来就有调节能力,宝宝眼球的调节能力比***更强,所以如果验光时不进行散瞳,睫状肌的调节作用可以使晶状体变凸,屈光力增强,不能有效排除正常的调节性近视(即假性近视),从而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对于宝宝来说,如果要做准确验光的话,散瞳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散瞳的原理就是利用睫状肌麻痹剂暂时麻痹眼部肌肉,让眼睛处于最自然、最放松的状态下来进行视力测量,以获得最准确的数据。正常在眼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散瞳,不会对视力造成损害。 而且,关于宝宝的视力发展时间,也存在一些个体差异,因此即使跟上述标准范围稍有区别,家长也无需过分担心。但为了避免遗漏一些宝宝先天性眼部疾病、屈光不正(近视、远视)、弱视斜视等视力问题,建议家长定期带宝宝进行视力检查。 近视到底会不会遗传? 会遗传。但遗传的比重具体有多大,很难统计出来。 因为近视属于多基因遗传,在视力遗传上,这些基因各自占有一定的百分比,而且还有很多控制视力的基因片段目前尚未发现,所以至今我们还不能给出具体数值来描述在视力遗传中,那些表现为近视的基因究竟占了多少。 因此,对待孩子的视力,我们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帮宝宝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尽量减小后天发生近视的可能。 保护眼睛,这样培养宝宝! 1。注重宝宝的营养均衡,注意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2。减少近距离用眼的时间,将宝宝连续近距离用眼时间尽量控制在30分钟以内,每天总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 3。用眼距离不要短于宝宝一个胳膊的距离(大概33cm左右),当然,双眼离书本的距离也不要太大(双眼和书本之间的距离过大也可能诱发近视); 4。不要在光线暗的环境中看手机或其他电子屏幕; 5。不要歪头看书(容易造成斜视、双眼视力不对称等问题),避免阅读字体太小或印刷不良的书籍; 6。家里的灯光尽量选择白光,尽量模拟户外自然光线环境。 来源:医知袋鼠 最后说几句: 关于宝宝的视力,先天的因素我们难以控制,但后天如果能给宝宝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那么对宝宝的视力发育一定是大有裨益的。均衡饮食、用眼卫生、定期检查,比给宝宝用任何“护眼”保健品都来的实际。

   近日,江苏南京,一饭店老板因其2岁儿子被狗咬与狗主交涉未果,当街摔死泰迪犬,此事被附近学院学生发上网。饭店老板遭网友“人肉”,其和家人遭到“爱狗人士”死亡威胁。 原标题:幼儿被咬父亲摔死泰迪犬,网友死亡威胁 澎湃新闻记者 李蕊 视频来源:江苏网络广播电视台今年年初,成都一位81岁的老人蒋桂英“拾荒十余年一人养活全家”的故事占领了各大媒体,感动了无数人。这位81岁的老人也只是一位普通的妻子、母亲、外婆。她女儿58岁了,6岁时患脑膜炎,智商低下且瘫痪,还有一个外孙至今已被她拉扯长大***。她早出晚归捡了十几年垃圾,才得以养活一家四口。那时她的头晕症越发严重了,有时候晕倒了,在地上躺了不知道多久才醒来。所以她最怕的就是自己生病,因为一旦病了,全家人的口粮就成了问题。她说:我已经80多岁了,是完全有资格去死的人了,但是她(女儿)不死,我也死不成。她定然也有想要放弃的时刻,但是一想到女儿,她就不敢停下来,不敢穷,不敢病,更不敢死。有调查表明,目前老年人是我国自杀比例最高的人群,每年至少有10万多55岁以上的老年人自杀身亡。而80%以上的自杀理由是:“我不想给孩子添麻烦,不想拖累孩子啊。”父母深知孩子肩上的压力,总想着还能为孩子再做些什么,奈何年迈,心底那份心疼和不舍也终究成了无能为力。于是他们小心翼翼,不敢穷,不敢病,生活上的苦难也从来不说,唯恐耽误我们工作给我们添麻烦。对父母来说,不给孩子添麻烦,已经是他们晚年所能给我们最后的成全和疼爱。当年,季羡林先生接到老母亲病危的消息,他日夜兼程赶回去,却只见到一副冰冷的棺材。后来,他写下散文《永久的悔》: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当所有的思念和深情都输给了“来不及”,这才是人世间最深的遗憾。如果亲人健在,有什么都给他们吧!在与时间的这场对垒中,我们都注定是输家,唯有父母给予的爱,始于唇齿,掩于岁月,亘古长存。在《向往的生活》第二季中,黄磊谈及自己的父亲,他说:“爸爸都82岁了,初二吃了一次饭,一转身到现在都没见。”好不容易有时间想去看父亲了,父亲却说:“你别来了,难得回家一趟,好好陪陪孩子。”说到自己的岳父岳母时,也是如出一辙,已经生病住院了,还硬撑着,不到迫不得已,绝不让他和孙莉去探望,就怕给孩子添麻烦。黄磊总结说:“中国父母有一个特点,叫不给孩子添麻烦。”张泉灵曾在《奇葩说》提到她曾经采访的一位老人,她说老人身上有一股特殊的“老人味”。她问老人多久洗一次澡,老人回答说:“我尽量不洗澡,一个人在家,人老了,洗澡是很危险的事,万一摔了呢?我这后半辈子,给孩子多大负担呢?”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所以在有生之年,能够为父母做到什么,都尽量去做吧,一刻也别等。你要让他们知道,他们从来不是麻烦不是负累,你已经有足够的能力负担起他们的余生,他们值得拥有这世间最美好的一切。6月22日,《北京青年报》发布的一条“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刘德敏状告上海迪士尼”的新闻再次让争议已久的儿童票标准引发关注。消费者刘德敏起诉上海迪士尼度假园区(以下简单称为“上海迪士尼”)的原因很简单,自己10岁的孩子因身高超过了/s/5oxddrPDC6fbA12BuB3MNA夏天宝宝睡觉出汗多,许多家长会担心宝宝被某些疾病缠身。其实,夏天宝宝睡觉出汗多,并不一定是患病,家长要注意区分其性质,找出宝宝出汗的原因。如果是生理性出汗,那就不用担心了;倘若是病理性出汗,那就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治疗。此外,宝宝夏天睡觉出汗,家长要及时进行护理,不然汗湿了衣服,宝宝也容易着凉感冒。如何护理呢?一起来看看吧! 1、生理性出汗 汗是由皮肤汗腺分泌的,汗腺是人体皮肤调节体温的重要结构之一。宝宝新陈代谢旺盛,皮肤含水量较大,皮肤表层微血管分布较多,平时活动量大时,皮肤蒸发的水分也多。而且,宝宝对冷热的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即使晚上也爱出汗,这是正常现象。 宝宝睡觉时出汗是非常常见的,并非都是体质虚弱或患病的症状。其实,有相当部分的小孩是生理性多汗,生理性多汗多见于头和颈部,常在入睡后半小时内发生,1小时左右就不再出汗了。 2、病理性出汗 病理性出汗是在宝宝安静状态下出现的,如佝偻病的出汗,表现为入睡后的前半夜,宝宝头部明显出汗。由于枕部受汗液刺激,宝宝经常在睡觉时摇头,头部与枕头摩擦,从而造成枕部头发稀疏、脱落,形成典型的枕部环状脱发,医学上称之为“枕秃”,是婴儿佝偻病的早期表现,及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佝偻病就能得到控制,此类病理性出汗也会停止。 如果宝宝在后半夜及天亮前也出汗,多数是患病的表现,最常见者为结核病。结核病还有其他表现,如低热、疲乏无力、食欲减退、面颊潮红等。结核病的病儿白天活动时易出汗称为虚汗,夜间的出汗称为盗汗。如怀疑孩子感染了结核,应做肺部X线检查或做结核菌素试验以便及时诊断、及时治疗。 1、找出宝宝多汗的原因 如果是生理性多汗的话,家长不必过于担忧,只要除去导致宝宝多汗的外在因素就可以了。炎热夏季开空调或风扇时,不要直接对着宝宝吹,尤其是在宝宝睡着后,身上若有汗,吹风容易着凉。另外,要经常开窗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注意宝宝的衣着及盖被 很多时候只是父母觉得宝宝冷,就给宝宝穿多件衣服或者盖更厚的被子。这样会使宝宝大量出汗,衣服被汗液浸湿,反而容易感冒发烧。夏天宝宝穿得多或者盖得厚,晚上容易踢被子,也更容易着凉。 3、及时擦干身体 宝宝皮肤娇嫩,过多的汗液积聚在皮肤褶皱处,容易长痱子,甚至造成皮肤溃烂引发皮肤感染。所以,发现宝宝出汗多,要及时擦干身体,更换被汗液浸湿的衣裤 4、补充水分 宝宝出汗除了失去水分外,同时会带走一定量的钠、氯、钾等电解质。也可以适当给宝宝喝点淡盐水可以补充水分及钠、氯等,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避免脱水而导致虚脱。 夏天宝宝出汗多,若家长不能确定是生理性出汗还是病理性出汗,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便尽早查明原因,对症治疗。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