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个无事的午后,踏足这些咖啡馆,要一杯手冲,等着被咖啡香温柔击中。
喝腻了星巴克、costa等一众连锁咖啡店,想换换新鲜口味,试试不同惊喜,不妨跟着我去走访几家北京城里新兴的小众咖啡馆,其中最小的才三个月大,但在这家 Baby 级的店里却有无数暖心的细节等着拥抱你。
它们呼应着国内兴起的第三波精品咖啡浪潮,提供更能体现咖啡本身风味的手冲咖啡,各有特色但同样舒适的环境,以及最重要的,让你身心愉悦的一段时间。
如果你是不喝咖啡会死星人,不妨找个无事的午后,踏足这些咖啡馆,要一杯手冲,等着被咖啡香温柔击中。在等咖啡做好端上来的间歇,你还可以和热情善谈的咖啡师们聊聊喜欢的咖啡口味,买豆偏好、手冲心得、萃取技巧,很可能就此交上了朋友。
毕竟爱咖啡的人大概都是感官纤细、心性敏感又温柔的人。
为匆忙上班族准备一杯好咖啡
是一家年轻得像新生嫩芽般的小咖啡馆,20平米、5张桌子,加上吧台,全店也不过10多个座位。开业3月,店长加店员一共两个人,同时兼做咖啡师,妹子呓负责手冲更多,小伙Uncle桂,也是呓的男友专注于做意式咖啡。
如果不是朋友强烈推荐,我十有八九会错过它。
呓姑娘制作咖啡手法利落,步骤到位。店里水洗耶佳雪菲,初入口有清新柠檬酸,稍凉后酸度升高,清香逸出,让人想起茉莉花茶。如果选哥斯达黎加黑蜜处理的咖啡豆做手冲,滋味则更厚重,有红酒香气和黑巧口感。
看 Uncle 桂做美式苏打也很有趣。咖啡倒进苏打水里的一瞬间,气泡翻滚,迅速聚成一层厚沫,让人想起霍格沃兹里的黄油啤酒。还没入口,就闻到好似啤酒的的麦芽香气。啜饮入喉,整个口腔的味觉都被咖啡的花果酸香唤醒。苏打里的bubble们还在舌尖活泼跳跃。明明喝的不是酒,却居然心里有了醉意。
有时,他们会把苏打水和咖啡同时提供给顾客,让顾客自己玩这个化学实验一般的调制过程。
你在店里若点抹茶拿铁,呓会问你一句,『你赶时间吗?』如果赶时间,她会劝你换一款点。
因为抹茶拿铁虽然好喝,但需费时手打,耗时是制作其他款的两倍。起初他们是把抹茶粉和牛奶直接混合一起打发,但对口感并不满意,于是停业一天,专门研究怎么做才更好喝。后来发现单独打发抹茶粉,再注入牛奶拉花,能够让那一层抹茶奶沫更细腻浓稠,于是就定下了现在的操作流程。
店里有很多贴心的小细节。比如,为了照顾那些乳糖不耐受的客人,店里除了牛奶还提供豆奶。糖包除了常见白、红糖,还有配合冰饮用的糖浆、提供给不能吃糖客人的木糖醇包。
即使是最普通不过的冰拿铁,他们也多用了层心思。
发现没有,拿铁上面漂着企鹅,还有北极熊。
他们家的冰拿铁的冰块是用牛奶注入动物造型冰格里冻出来的。创意的缘起是他们观察到有客人觉得放冰占据拿铁分量不太划算,另外,当冰融化成了水,也会影响奶和咖啡的融合度。于是他们就用牛奶制冰,贴心和趣味指数简直双双严重超标,顺便也让人窥见了店主的少女心。
店里的咖啡拉花并不是固定图案,有时店主心情好,会画不同的拉花,上图这杯便画了个龙猫拿铁。『不是我的最高水准哦。』呓强调:)
呓是做设计出身,店里的logo乃至咖啡师围裙都是她亲自设计,占据了整面墙的世界咖啡产地地图也是店主姑娘一笔笔画上去的。
店里也供应搭配咖啡的甜点,以法式为主。有马卡龙,外壳酥脆,内馅柔软甜蜜,店主私心推荐香草味,浅白清新,让人想起马卡龙最初的含义“少女***”。配着咖啡,胃口小巧的姑娘也可以连吃三块。歌剧院蛋糕『Opera
Cake』的滋味也让人欣喜。细长条的小蛋糕,表面一层薄薄巧克力,缀上小小一片金箔,咬下去,奶油、咖啡、巧克力、海绵蛋糕在口中混为一体,绵软甜蜜。
呓回忆,之所以爱喝咖啡多半来自于父亲的影响。回忆童年,她印象最深的画面,就是父亲在四合院中间的空地里支着一口大锅炒咖啡豆,当时还是80年代,咖啡还是稀罕物,喝咖啡都不多见,别说自己烘焙豆子了。大院里来来往往的邻居看到往往停下来会问这么一句『嘿,你在炒栗子吗?』
如今『无咖啡不度日』是她的生活哲学。每天清晨,一杯手冲叫醒身魂后,再开始一日忙碌。开店之后,她更有理由败起各种器材。比如,她收集了***CHEMEX,一款由德籍博士Pe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