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 黄连; 黄柏; 白芷; 玄参; 鱼腥草; 杜仲; 茯苓; 木香
农家乐; 农家院; 休闲农庄; 休闲娱乐; 避暑农庄; 农村文化; 民族风情; 风土人情; 农村风俗; 农村活动; 重庆伴游; 重庆旅游; 南川旅游; 南川农村; 农庄伴游
SZG双锥真空干燥机,FG系列沸腾干燥机,SZH双锥混合机,FZH方锥混合机,FZG/YZG真空烘箱
豪猪种猪,豪猪商品猪,豪猪刺,豪猪胃
壁挂花瓶; 欧式花瓶; 欧式工艺品; 欧式果盘; 欧式壁挂
各类特种鸡; 山鸡; 珍珠鸡; 贵妃鸡; 孔雀; 大雁; 绿头野鸭; 青脚嘛鸡; 山黄鸡; 丝光鸡
中性笔成品,中性笔散件,中性笔加工设备,中性笔油墨
玩具; 机械; 橡胶产品
银焊条,钴基焊条,镍基焊条,耐磨焊材,不锈钢焊材,铸铁焊条,铜焊材,铝焊材,进口焊材,未分类焊材
搜了网重庆南川区企业黄页,汇集优质重庆南川区公司,欢迎您将企业注册到重庆南川区企业名录。重庆南川区黄页是您高效推广企业的最佳之选!在这里您可以免费发布供求信息、推广产品、提高企业知名度。了解更多重庆南川区行业供求信息请您访问南川区黄页,或者直接访问企业名录了解更多行业、公司信息!
在重庆主城,想看一场大雪,这是奢望。
重庆市民赏雪,金佛山是最好的选择,因金佛山离主城只有 100公里,一个小时的车程。
金佛山的雪景很美,这里年平均气温8.6摄氏度,最低气温零下10度左右,冬季降雪量大,积雪期长。
金佛山降雪,一般从11月中旬至第二年3月,由于海拔高、空气湿度大,极易形成冰棒、冰柱、冰瀑、冰挂,琳琅满目,千姿百态。
特别是金佛山雾淞,漫山遍野,气势宏大,晶莹剔透,有如能工巧匠精雕细刻的白玉和水晶工艺品。
乘坐索道上了金佛山,就进入了冰雪的世界。金佛山的雪景,如此的美妙,如此的壮观,如此的迷人。
山上的树、山上的草、山上的石,都笼罩在白茫茫的雪被下,整座山成了一个冰妆玉砌的世界。
树上挂满了积雪,仿佛变成了满树银花的仙境,一阵寒风吹来,树叶微微颤动,那玉树琼枝发出了“沙沙”的声音。
山上到处披上了雪白的“地毯”,厚厚的积雪,踩上去软绵绵的,脆生生地响。大家看到这雪白的美景,一个个激动万分,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有的滚雪球,追逐着,翻滚着。
最热闹的要算滑雪场了,金佛山滑雪场,是重庆条件最好的高山滑雪场之一。滑雪场滑雪,头戴鲜艳的滑雪帽,手持雪杖,足踏滑雪板,在雪地上驰骋如飞!
人们穿着长长的滑雪板,慢慢爬到雪山顶,再从雪山顶飞驰而下,那是多么惬意啊!
金佛山滑雪场,除了滑雪外,还有雪地摩托、雪上飞碟、雪上飞船等娱乐项目。
在滑雪场滑雪,乘雪地摩托,玩雪上飞碟,让人感受到白雪皑皑带来的浪漫,体验到冰雪运动的激情,体会到雪地运动的欢快和愉悦。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金佛山北大门有个“三泉温泉”,在一条十余米宽的河断面上,奇迹般地分布有冷、温、烫三眼泉水,温度分别为15℃、30℃和60℃,被誉为金佛山的八大奇景之一。
据传,此泉在抗日战争期间,由当地绅贾修建,蒋介石、陈立夫等国民党要员都曾在此休养,至今仍留存着蒋公馆、美龄桥、陈立夫草庐、敲诗洞等历史遗址。
看了金佛山雪景,想起了***诗词《泌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金佛山的雪景,美不胜收,处处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加载中,请稍候......
新华社重庆9月19日电 题:重庆南川:“定制水稻”丰收了
新华社记者 柯高阳、瞿明斌
秋收时节,记者来到重庆市南川区福寿镇大石坝村。田野里一片金黄,村民们正在田间忙着收割水稻。不同于一般稻田,这里的每块田里都立着一块绿色的牌子,上面写着“定制水稻”的字样,还有定制客户的名字。
水稻也能“私人定制”?“当然能,而且供不应求。”村委会主任汪奇说,这片稻田早在春天插秧之前就被抢订一空了。
汪奇介绍,大石坝村地处海拔800米左右的浅丘地带,全村有水稻种植面积4000多亩,是天然的优质稻产区,种出的稻谷以富硒、口感好而著称。但受“种田不赚钱,只是吃饭田”的影响,农民种田积极性受挫,60%的村民外出务工,撂荒的田地逐年增多。
怎么提高村民的种田积极性呢?这个困扰汪奇许久的问题,在2016年一次去外地参观订单农业时有了***。“别人搞定制水果卖得这么好,我们的水稻为什么不能试试呢?”
说干就干。汪奇牵头成立了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租赁农民稻田150亩,尝试稻田私人定制模式。合作社统一提供种子、管护、技术、价格、防控等技术,以每年每亩1650元的价格返租给农户种植水稻。
“这种合作模式,农民只管种植不承担风险,客户的招募由合作社负责。”汪奇介绍,定制水稻的客户统一与合作社签约,提前缴纳每亩2000多元的定制费,就可以获得稻田里的全部收成,保底亩产300公斤。农户在水稻种植期承诺不施用农药、化肥,定制客户可以对水稻种植全过程进行跟踪。
2017年,大石坝村的“定制水稻”一共“卖出”68亩,南川市民张贵敏就是首批客户之一。“刚开始我还半信半疑,只定制了一亩,后来收到的大米家里人都说好吃。”张贵敏说,她今年又定制了两亩地,准备将收成送给亲朋好友尝尝。
有了客户的“捧场”,大石坝村的“定制水稻”今年签约客户87户,种植面积也增加到100多亩。“规模扩大了,定制水稻的品质也要有保证。”汪奇说,“定制水稻”除草全靠人工,不沾一滴除草剂;杀虫用太阳能杀虫灯,不洒一滴农药;肥料只施农家肥,不用氮肥;镇上的农技站还定期派专家来指导……
“以前农户只追求产量,农药化肥用量大,现在少施肥少打药,产量低点,但效益却增加了,农户种植积极性反而提高了。”汪奇说。
大石坝村七社的韦邦明今年种了12亩“定制水稻”,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种子、技术全部由合作社提供,每亩节省支出150元;不施化肥每亩节省支出150元;稻谷每斤比市场价高三毛五,按亩产500公斤计算,每亩地能减支增收600多元。“地还是原来的地,收入却一下子多了七八千元,怎么算都划得来。”韦邦明说,以后还想着盘下邻居的地再多种几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