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我们已经有整整40年了。然而打开世界地图,在全世界各个角落,全世界的毛派战士仍在***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战斗。前有“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秘鲁的光辉道路,后有印度的纳萨尔派、尼泊尔的毛派武装。他们散布在第三世界的各个角落,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在坚持斗争。“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农村包围城市”、“人民战争”、“***杆子出政权”、“彻底砸烂旧世界”,这些对新生代中国人来说已经不怎么熟悉的口号,却依然在美洲、亚洲很多贫穷山村残破的墙上用各种文字被人不断重复。
所谓毛派,就是中国之外的信仰***思想的人,简称毛派。秘鲁的光辉道路就是个鼎鼎大名的毛派组织。光辉道路(英语:The shining path;西语:Sendero Luminoso)是秘鲁一个极左的毛派游击队组织,全称是秘鲁***(Partido Comunista del Perú),他们的目标是实行共产主义,他们的领导人是贡萨罗。1980年以后,贡萨罗在搞学生运动和罢工失败后,根据***的游击战和人民战争思想,决定放弃大学校园这一阵地,转而上山去打游击。
光辉道路不同时期的控制范围
在秘鲁的贫困山区,光辉道路通过处死 “地主恶霸”,获得了农民的支持。当在农村站稳脚跟以后,古兹曼放弃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教条”,而是直接在资本主义统治的核心——首都利马展开“武装暴动”,通过谋杀政府官员和其他左翼政党领袖,搞得利马当局无计可施。
直到美国中央情报局与利马当局展开合作,提供情报和反游击战训练方面的支持。光辉道路开始有前所未有的压力。1992年9月12日,光辉道路包括贡萨罗本人在内的主要领袖,在利马举行秘密会议策划下一步暴动的时候被警方一网打尽。光辉道路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迅速崩溃。
贡萨罗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
1960年代的日本是红色的日本。当时中国掀起的一轮轮红色高潮,亚非拉独立运动如潮汹涌,再加上美国在越南无可理喻的军事行动,使当时的日本青年纷纷选择向左转。在1960年代的学生运动逐渐转入低潮后,60年代末70年代初,日本赤军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准确地说,日本赤军共分为“赤军派”,“联合赤军”和“日本赤军”三派,相继在1969年到1971年之间成立。时间倒流回40多年前,日本社会正值左翼学生运动风起云涌之时,由于当局的压制,后来一些学生走上了过激的武装化道路,由此诞生了赤军派组织。
赤军是当时日本社会的缩影,对那时的许多日本青年来说,美国象征着帝国主义,象征着罪恶,而中国象征着革命,***是全世界革命青年的共同导师。在游行中,他们常常将***的画像高高举起,并把***的语录用鲜血写在横幅上,而他们则在横幅和画像下,表情庄严的前进着。这样的画面不时出现在当时的电视、报纸和期刊上,成为当时日本的时代写照。
但1972年,尼克松的访华和***对尼克松的亲自接见,却令这些日本左翼青年们陷入了集体幻灭。当联合赤军被日本***包围于“浅间山庄”的时候,日本警方让一位赤军成员的母亲在现场喊话:“时代变了,***已经和尼克松握手了。孩子,回家吧!”结果孩子没有回家,他在绝望中向母亲开了炮。直至1979年,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日本左翼的外部精神源泉彻底断绝,无数左翼青年在绝望中自杀,左翼运动由此无限期的走入了低谷。
日本赤军领导人重信房子
尼泊尔***(毛主义)
早年,尼共毛派的队伍一共不到800人,极度缺乏***支弹药,也没有国外支持。很多人认为一两年内,他们就会失败。但是,到2004年,尼共毛派已控制了广大农村地区,兵临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据说,尼共从丛林进入城市后,普拉昌达首先找来印有***头像的T恤衫,马上穿在身上并分别送给党内其他领导人。普拉昌达宣称自己相信“***杆子里出政权”,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道路。
战斗在山区的尼泊尔毛派女兵
2008年4月,尼共毛派在尼泊尔立宪议会选举中成为立宪议会中的最大党。四个月后,由尼共毛派领袖普拉昌达领导的尼泊尔共和国新政府正式成立,普拉昌达当选为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首任总理。走向共和后,普拉昌达与其他尼泊尔政党领袖之间仍有着诸多分歧,而誓言不会再回到武装斗争中去的普拉昌达也还保持着游击队员般的警觉。
战斗在城镇的尼泊尔毛派
作为一个来第一个取得执政权的毛派领导人,普拉昌达深知尼泊尔需要什么。而作为从流亡山林到进入庙堂的尼泊尔毛派也将继续将中国作为榜样,尽力发展由于多年内战而千疮百孔的尼泊尔经济。
印度的纳萨尔派(Naxalites)是印度毛主义革命武装的一支,之所以被称为纳萨尔派分子,是因为其发端于西孟加拉邦一个叫纳萨尔巴里的村庄。纳萨尔派是近年来比较活跃的一支南亚革命武装,其革命活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印度12个邦的125个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纳萨尔派毛主义者活动的影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印度的情报人员估计,目前的毛派武装人员大概有20000人之多,他们一年就造成了将近1000人丧生,他们毁坏铁路,抢银行,劫狱,让自己经常出现在印度报纸的头版。
印度的农村存在着普遍的贫困,加上普遍的种族歧视和土地分配不公,导致纳萨尔派在边远的农村的到了广泛的支持。毛派适时提出了“重新分配土地”、“推翻剥削阶级”、“人人平等”、“反对压迫”等政策,使得毛派控制的区域越来越大。据估计,纳萨尔派的武装人员有2.5万人,在村一级的外围成员有5万人,拥有的武器超过了2万件,大多是步***、冲锋***和火箭弹。而针对自己力量还比较弱小的情况,纳萨尔派实施游击战术,依靠深山老林反复运用“打了就跑”的作战方法,且昼伏夜出,神出鬼没,使装备落后且不熟悉当地地形的警方根本无法准确掌握其行踪。
纳萨尔派武装人员正在看红宝书
纳萨尔派将自己的奋斗目标划分为3个阶段:近期目标是建立一个紧凑的红色革命区域,这个区域从尼泊尔边界到比哈尔邦再到安得拉邦;中期目标是推翻以“间接统治、剥削和控制”为形式的新殖民主义;终极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至今,纳萨尔派仍战斗在印度的边远山区,为实现共产主义在努力奋斗。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