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选择怎样买指数基金金

从市场来看,在牛市中很少有投资者能够跑赢市场。牛市中每一次的板块轮动和行业切换,并不是次次都能抓住的。但是指数基金不需要去抓这些个别的投资机会,而只需要复制指数。

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准确地选择投资的标的很难,主动型基金管理的难度在加大,战胜指数的几率也在下降。而指数基金通过完全复制指数,取得与指数非常接近的收益,承担与指数非常接近的风险,在牛市环境中确实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其实很简单,只要看看三年期、一年期等阶段,是否跑赢大盘,是否跑赢其跟踪的指数。跑赢了就是“好”的指数基金。

理论上,衡量指数基金,可以看它的跟踪误差,通常就是这两个常用指标:日均跟踪偏离度绝对值和年化跟踪误差。
公式算法之类的太复杂,这里不展开细说。其实我们简单看一下该基金与其跟踪指数的涨幅相差大还是小就可以了。

备注:日跟踪偏离度是指基金每天的收益率与标的指数的收益率之差,而日均跟踪偏离 度绝对值是指在一段时期内,基金每天的日跟踪偏离度绝对值的平均。 年化跟踪误差是指在一段时期内,基金的日跟踪偏离度的标准差的年化值。

指数基金的投资目标,就是获取标的指数的收益率。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指数是投资指数基金的关键。指数并无好坏之分,最主要的是要与自身的资产配置目标相适应。

例如,想投资小盘企业,可以选择中小盘指数基金;如果想投资某个行业,例如金融地产等,那么相应的行业指数基金就是主要选择。对于大部分长期看好市场走势,想通过指数基金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投资者而言,可以选择一个代表性强的主流指数,如沪深300。

从07年开始买基金以来,我已经有好几年的投资经验了。

现在处于小亏的状态,你问我为什么?去看看这几年中国股市的走势图吧。

我不会看K线,也不喜欢研究个股,只是习惯在宏观上了解、思考,希望能在风险和收益中找到平衡,获得与中国GDP增速相称的收益,或者至少能与通胀持平。我从一开始就认同价值投资,希望通过买基金,即专家替我理财的方式,获得比大盘好的表现。

但是结果都知道了,中国股市是涨得快,跌得更快,我试图在估值较低时补仓,却发现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直到无钱可补,它还在嗖嗖嗖的往下掉。我崇尚长期投资,从不追涨杀跌,几乎不卖,只是不停的买进,但这换来的只是资产的一步步减少。

同时通过长期的Climb over the GFW,了解越来越多,我也对中国现在的畸形政治制度深恶痛绝(这里就不多做延伸),我渐渐意识到,这样的政治制度决定了极不公平的经济制度,市场就是权贵们圈钱的工具,没有独立的监督机制,司法不独立,更别提法制本身也不健全,什么皮包公司都拿来上市,各种捏造数据,这样的估值低有什么用呢,可能市盈率本身就有很大的水分。

在这样的情况下,炒股也就变成了财产的一次再分配–从散户转移到从事内幕交易的庄家手中。

而纵观国内价值投资和基金投资的倡导者,他们的理论来自哪里呢?归根结底的话,无一例外来自西方经济学。但是运用到中国?呵呵。。我们现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西方经济学的这些理论是以有效的市场作为前提的,而中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什么意思?也就是不是市场经济,市场是被控制的,被谁?自然是权贵们,你说如果换成让你能操纵市场,让你能把别人的钱都名正言顺的掏进自己囊中,你会不做?既当裁判,又做运动员,还自己播广播稿。。谈何公平?

更不用说由于各种制度漏洞造成的基金公司规则不公平、老鼠仓横行了。

实际上,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已经开始喊出“珍爱生命,远离A股”的口号,但是咱们多出来的闲钱放哪里呢?存银行?差通胀可不止一点呢。买黄金?谁知道泡沫什么时候会崩。。买房?别搞笑了。。

中国是一个没有信托责任的国家,咱们普通老百姓只是想要让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保值都找不到一个渠道。

另一方面,央行疯狂印钞票,M2增速惊人,通胀居高不下,为什么人民币会一直升值呢?而且大家都认为它会继续升下去。我不怎么明白,但我感觉这是ZF操纵汇率的结果。随着GDP增速逐渐下降,人民币将失去升值的支撑,如果再将汇率交给市场决定,资本外逃也就合法化了,人民币最终会加速贬值。更严重的情况,如果国内发生大的动荡(我认为随着时间推移,可能性越来越大),ZF更会抓紧最后机会狂印钞票,那样人民币会很快变得一钱不值。

而美国有民主分权的政治制度,健全的法制保障,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再加上股市已经有两百多年历史,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将时间拉长,各项指数平均每年都能有不错的收益。

当然,也有可能美国市场近期的调整真的是开始陷入了衰退,但是如果中国和美国股市其中只有一个未来几年会持续上涨,我认为会是美国。

经过这些分析,我觉得将资产转移一部分去美国股市,其一可以脱离中国股市的陷阱,其二可以规避人民币的潜在风险,其三可以享受美国股市带来的好处。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做呢?

中国人如何能投资美股?

很明显,这里的中国人是指的中国大陆人。

大陆普通个人想要投资美股还是比较麻烦的,虽然每人每年有五万美元的换汇额度,但政府不允许个人参与境外资本市场投资。

但实际上也是可能的,只是相对港澳台同胞麻烦一点。。有多种方式,比如通过境内某些券商作为中介可以开通香港子公司的港股账户,就可以交易美股,但往往佣金较高。其实成本最低最简单的方法是直接在美国的券商开个户,

很多券商都提供国际账户。据我所知,现在中国人使用最多的是Firstrade()和、等,因为它们提供了完善的中文界面和中文***,资金限制较低,佣金也较低,比如Firstrade每笔交易无论多少6.95美元(我是在Firstrade开的户,因为它的国际账户可以买基金,暂时还不知道有其他券商提供此项服务。)

大部分开户手续可以在网上完成,只用邮寄一个表格过去。交易也是通过官方网站的交易平台进行,关于Fistrade的开户具体步骤,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很多人有关于账户财产安全性的疑问,通过查阅他们的网站:

“透过我们的交割公司Apex Clearing Corporation,客户帐户享有现金及证券一亿五千万元的保险。美国证券投资人保护组织* (SIPC) 提供基本$500,000保险,其中现金保险以$250,000为上限。”SIPC额外”的保险则由伦敦多家保险公司(Lloyd’s of London Syndicates为主保险公司)集体负责提供上限一亿五千万元的资产保险,其中包含现金上限两百万。此保险不包含市场市场价格不利之变动造成之可能损失。”

也就是只要资产总额不超过二十五万美元,如果发生意外,保险公司都可以赔付。

想想在中国睡在家里都可以被强拆,银行卡拿在手里钱都可以被别人取走无法追回。。我觉得至少比中国安全得多。。

有人甚至想到以后万一中国和美国开打了,美国把中国人的账户都侵吞了怎么办。。这实在是有点杞人忧天。。那些官员们老婆孩子都在美国,也轮不到你来怕呀。

当然,大陆人去开户炒美股还是有挺多细节要注意。。如果有什么疑问可以直接联系我,很乐意解答。

说完我为什么选择美国市场,现在说说我为什么选择美国的指数基金

最重要的原因,QDII还是中国基金公司旗下的中国基金,这样就存在前文所说到的规则和监管问题,比如盲目分红达到营销手段、管理费过高、老鼠仓等,同样也不能达到回避人民币风险的目的。其次选择较少,大部分QDII是投资香港市场的,只有极少数全球市场。

2. 我为什么不买恒生

香港回归之后,中国ZF确实在经济上面大力支持,毕竟是金融中心,衰掉了让人笑掉大牙。但是政治上却日趋保守。

我始终认为没有一个开明的政治制度,也不可能有一个有活力的经济结构。再看看近几年恒生指数,与上证指数是越来越趋同了。另外投资香港
市场的QDII大部分买来买去还是中移动、中石油这些公司。

这样的话,怎么能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呢?

3. 我为什么不买中概股

我在网上看到很多投资者辛辛苦苦把钱转移到国外,居然最后买的还是中国公司的股票。。那又何苦呢,去外国上市了还是中国的公司,一样在这样的制度下,别人不了解你,你自己还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吗?

当然,价值投资不一定是买基金,你可以去寻找估值较低的优良股票长期持有,找对的话肯定比买基金收益高。我为什么不找?两个字:没时间,也不会找。

5. 指数基金 Vs 主动型基金

这个话题也被讨论过无数遍了,我就不多说了。结论是,在国内,买主动型比指数要好,国内大部分主动型股票基金在长时间来看是跑赢大盘的,原因嘛,自然就是前一篇说到的有效市场的问题了。(不过想想,一般的基金经理都能做到这样,更别说那些制造市场规则并控制市场的权贵们了)

但是在美国,大部分主动型基金是跑不赢指数基金的,往往就差在那个管理费上面(市场的力量!),与其费尽心思想找一个长期跑赢大盘的主动基金,何不直接选一个成绩一直中上等的指数基金?

两者跟踪同一个指数的话,表现应该是差不多的,不同的是费率。如果是大额一次性购买,选择ETF比较好,它有较低的管理费。小额或分批购买的话,选择指数基金,它申购时不需额外的费率,而且共同基金是一天一价,不用半夜一直盯着指数想找个低点(往往找不到)。

这个问题是大多数人不用考虑的,但是既然我了解过,就说一下吧。巴菲特爷爷推荐标普500指数,实际上和Total Stock Market成分大部分是差不多的,只是后者按照市场总市值比例掺进一些中小盘股票,这样从理论上来说应该是风险稍大,收益稍大。比较两指数近年来的走势,自然是差不多的。所以这个问题的***就是:无所谓。

  A股行情起伏不定,普通投资者想准确把握赚钱机会实在不易。于是,头顶“懒人投资神器”、“用时间拥抱玫瑰”、“百万富翁生产线”等光环的基金定投再次火热起来,基金公司对它的推广也如火如荼,甚至有专家称现在这个行情最适应基金定投。

  那么,基金定投的收益到

底能有多高?今日,理财不二牛(微信号:buerniu5188)将用四个真实的定投故事,为投资者一探真实的基金定投应该是怎样的。

  案例一:小散十年定投东方精选 浮盈一度超两倍

  在一张张定投交易单据前,四川宜宾的唐先生讲述了他和其第一只基金东方精选近十年的定投岁月。

  “在我的整个投资中,基金占据了绝大部分比例,炒股只是一小部分。主要是后者太费神,要看新闻、宏观经济和各种分析报告,而且这么多年下来,我发现我炒股的效果并不是太理想。股票市场赚钱的永远是少数。”对于自己资产配置的思路,唐先生向理财不二牛(微信号:buerniu5188)娓娓道来。

  由于早年在工作,唐先生与基金接触的时间比不少基民早。为了实现资产稳健增长的目标,唐先生开始在通过每月后端的方式定投东方精选。

  唐先生的第一笔投资始于2006年10月19日,投入2500元申购东方精选。从此至2011年12月15日的59个月中,每月中旬他都会存入2500元申购该基金。随着年份增长,唐先生手中的资金也变得宽裕。2012年1月,他申购该基金的金额也从2500元升至2800元。2012年2月~2015年8月,申购金额再次提升至每月3000元。

  在2006年10月、11月和2007年7月,唐先生又单笔申购了该基金。遗憾的是,2007年8~10月以及2015年2月这四个月,东方精选的申购未能成功,出现了临时断档。

  理财不二牛统计其交易单据后发现,自2006年10月以来,唐先生申购东方精选共计112次,申购总金额高达// false report 8325 A股行情起伏不定,普通投资者想准确把握赚钱机会实在不易。于是,头顶“懒人投资神器”、“用时间拥抱玫瑰”、“百万富翁生产线”等光环的基金定投再次火热起来,基金公司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