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开出30万“介绍费”求项目
“医药上市公司寻求医药类并购,规模2亿-5亿左右,愿支付10万-30万报酬”,“我们是一家券商类并购基金,需要收购年利润超过3000万以上的公司”……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和并购基金加入战场,刺激并购业务的需求量大增。《金证券》记者了解到,不少中介机构甚至开出数十万的高价寻找项目。
今年1月,由国家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等十二家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奠定了“2013并购元年“的基调。政策利好的春风下,创投机构、产业资本、银行、券商等各路资本主动出击并购市场。
伴随并购市场不断活跃,不少本土创投加入到并购阵营,典型代表当属硅谷天堂。
8月下旬,浙江升华拜克(600226,股吧)正式宣布,将与天堂硅谷合资设立产业基金,专门为公司产业整合服务。该基金规模不超过3亿元,上市公司出资占比98%。《金证券》记者注意到,天堂硅谷的并购基金版图上,除了升华拜克,还有大康牧业(002505,股吧)、合众思壮(002383,股吧)、广宇发展(000537,股吧)、京新药业(002020,股吧)4家上市公司。其中与大康牧业共同发起了养猪并购基金,与合众思壮的合作中,则定位于并购卫星导航定位产业上下游相关企业。
“IPO停摆后,不光是PE转向了并购,就连券商、律所、会计所等中介机构也把主要精力投向了并购市场。”合肥一位并购律师向《金证券》记者坦言,“如今并购市场火热,除了产业资本和传统PE机构,券商、银行也纷纷设立基金,想从中分羹。”
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中信证券(600030,股吧)直投子公司金石投资组建并购基金,并购团队规模上百人。广发证券(000776,股吧)直投子公司广发信德与延安鼎源投资公司合作,设立产业整合和升级并购基金,该基金首期规模20亿元。另外,海通、光大等券商也布局并购基金。
在券商系并购基金相继面世之前,银行并购已抢先出动。2010年,工银国际成立了规模为5亿元人民币的工银国际并购基金,关注金融服务、新能源、品牌消费及消费升级、高端制造业、矿产资源行业的并购机会。同年,建银国际设立了30亿人民币的中国航空产业投资基金。
催生并购“婚恋”需求
“与产业资本不同,创投、券商、银行等机构设立的并购基金,对并购的渴求度非常高。”上述并购律师告诉《金证券》记者,“这类基金天生就是做并购,寻找并购对象、评估后进行收购,一系列包装后转手给上市公司,最终实现并购退出。有的并购项目,收益不比IPO低。”
各路资本涌入并购市场,直接刺激并购市场的“婚恋”需求,甚至有中介开出数十万介绍费“征婚”。
浙江一位PE经理告诉《金证券》,“现在政策鼓励产业并购,不少上市公司主动出击找并购目标。”这位PE经理透露,他正在帮一家浙江医药(600216,股吧)类上市公司找并购目标。上市公司开出条件,必须是医药器械类公司,资产规模在2-5亿左右。
“大家都在找好的并购项目,但好项目却是稀缺资源,越来越难找了。”上述PE经理直言,为了扩大信息渠道,自己在圈子里广发“征婚帖”,包括投行团队、律师所、会计所及其他PE机构。“为了提高关注度,我还写明了报酬金额,10万-30万。”
采访中,多位PE人士均向《金证券》记者指出,目前并购市场上,最火的当属品牌医药、环保节能、传媒娱乐等新兴行业。
“前段时间,最火的是医药和影视。此外,还有环保节能、传媒娱乐、工业自动化、宽带通讯、铁路、物联网、信息安全等,这些行业都是二级市场上比较看好的炒作题材,上涨空间比较大。”江苏一位投资圈人士坦言,“这些新兴行业上市公司目前股价都比较高,上市公司想要扩大投资来提升业绩,寻找优质公司装进来,合并利润,调整市盈率。”
从退出端来看,医药、房地产、互联网行业最为活跃。根据清科集团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并购市场完成的406起并购交易,分布于房地产、能源及矿产、生物技术/医疗健康、清洁技术等行业,其中互联网行业的大额并购最引人关注。
(责任编辑: 于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