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做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济

本报记者 王婕妤 实习生 谭昕

  刘红旗是有情怀的银行人。

  4月21日,他站在第三届长安金融论坛舞台上娓娓道来:“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长安金融论坛已经进入第三届,希望通过今年的论坛探索,推动陕西实体经济与金融产业协同发展。”

  由长安银行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三届长安金融论坛在陕西临潼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西安分院举行,来自省内外各大金融机构的高层代表及知名经济学家曹凤岐以“回归金融本质服务实体经济”为主题分享各自观点,解读现代金融如何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等问题。

  实体经济离不开金融支持

  今年以来,国务院确定出台一系列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举措。扩大财政赤字规模,减税降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外贸项目,支持加工贸易向中西部梯度转移;深化“三去一降一补”,加强生态保护,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域建设。这其中实体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同时也为金融业服务指明方向。

  曹凤岐教授在《深化金融改革与创新》主题演讲中提到,中国的经济进入平稳增长的新常态期,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遇到经济增速减缓、国企改革尚未到位、非公经济投资下降、国际经济形势带来不确定性等不可忽视的挑战。但同时又有诸多机遇:我国经济发展将逐步由投资、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转型将加快推进,高端制造业、信息产业、环保节能、观光等产业增长潜力巨大;非公有制经济蓄势待发,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这些都将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机遇与挑战将会对中国经济带来非常大的促进。

  “资金的融通叫金融,金融是经济的血液流通,没有血液那么经济是没办法发展的,所以没有金融就等于没有血液,没有血液流通就没有整个经济的发展,所以非常重要。”曹凤岐教授如是说。

  “现在看来传统的金融已经不能适应经济转型的需要了,深化金融改革才能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曹凤岐说。

  对此,作为资深银行人,长安银行行长刘红旗在本次论坛上提出,2017年将是金融产业的变革之年,银行需要告别“自说自话”,告别“传统的资产负债表”,甚至需要“重新认识商业银行”。他说:“最近几年,中国实体经济很困难,已经人所共知。但‘非金融领域’的人却很少关注商业银行的困境,因为我们正在经历痛苦的‘资产荒’,最近几个月还出现了‘负债荒’,好几年不见的‘冲月底’居然再度出现。尽管这其间有监管力度加强的原因,但核心原因是实体经济与金融产业之间产生了深层次、系统性的冲突。”因此他认为,认识目前金融机构资产虚胖和隐藏的风险十分必要。“坦白说,通过眼花缭乱的金融创新,金融机构可以获得一定的短期收益,继续美化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但从长期来看,这些做法会危害金融机构自身的发展,甚至面临生死存亡的挑战。美国许多金融机构的例子足以证明,包括五大投行严重脱离实体资产的衍生产品,形成许多风险,最终炸飞的是自己。”刘红旗说。

  陕国投董事长薛季民认为,目前实体经济发展与金融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短板,不利于金融更好支持实体经济。

  创新金融 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演讲最后,曹凤岐说,当下,我国已进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开展绿色金融、小微金融、互联网金融等,实现传统金融向金融增值服务转变,创新金融服务模式,这是很有必要的。

  他认为,首先我国的金融改革就从银行改革开始。目前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要深化供给侧改革、结构性改革,这不仅是服务实体经济、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也是金融机构全面提升和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根本途径。银行要认准自身定位、分工,比如长安银行属于城商行,普惠金融、小微金融、农村金融就主要由城商行承担。

  其次,丰富资本市场,创新发展资本市场对于实体经济也起到助推作用。注重发展股权市场,要有公开市场,同时发展风险投资、私募股权基金、股权众筹等多种形式及产业投资基金、债券市场、衍生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资产重组并购。

  再次,利用互联网金融为创新企业提供服务。目前我国的创新创业一要技术,二要资本,因此可通过互联网,借助P2P借贷平台优势为中小微企业服务。另外将创投、私募股权基金互联网化,通过互联网进行募集、投资和管理。最重要的一个形式还有发展网络股权众筹,将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连接起来。

  在论坛最后的圆桌讨论环节,诸多与会金融高管也就创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进行了探讨。其中,陕国投董事长薛季民说,信托从本质上来讲是金融体系当中的一支,信托本身是横跨资本市场、货币资金市场和实体产业市场唯一的全功能的金融工具,因此信托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是本源的功能,是应该做的事情。信托的生命在于创新,陕国投会以创新的多种方式方法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原标题:把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作为 金融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 学习贯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系列评论之三)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就如何做好金融工作提出了四条重要原则,其中第一条就是金融要“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要让金融回归本源,金融业的发展以为基础,始终服从服务于实体经济。

金融是为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服务的,这是金融的出发点和归宿。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根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是金融的立业之本,是对金融的本质要求。金融如果脱离实体经济需要,搞自我循环,以钱炒钱,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世界金融业的发展历史来看,没有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就没有金融业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党的***以来,我国金融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稳步提升。金融业围绕“三去一降一补”,不断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改善信贷有效供给,切实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一段时期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面的确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脱实向虚”的现象不容忽视。部分地区发展过度依赖房地产,部分互联网金融业务披着金融创新的外衣从事非法经营活动,一些金融乱象出现,给金融系统的稳定埋下了隐患。

当前,我国正面临稳定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等一系列战略任务,金融业加快自身改革,更好地助力实体经济发展责无旁贷。金融服务好实体经济,应着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金融业应主动响应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战略部署,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战略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金融在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金融业应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服务,支持长江经济带建设;在京津冀重点区域加强服务网络布局和创新业务发展,在产业承接、节能减排以及民生建设等方面加强金融服务。

金融服务好实体经济,应继续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领域的支持力度,不断改进信贷政策实施方式,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有效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和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消费信贷,支持扩大内需,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加大对“三农”、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科技自主创新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强化对就业和再就业、助学、扶贫开发等环节的金融服务,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支持低碳经济发展。

金融服务好实体经济,应持续加强风险防控,以自身的安全运行保障实体经济的平稳发展。金融创新不能盲目进行,要把防范风险贯穿于金融创新的全过程。防止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是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实践积累的历史经验,也是今后金融改革发展创新必须坚持的底线。金融机构自身应加强内控和风险管理,打造完善的现代风险管理体系,继续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产能过剩行业贷款、房地产金融等领域的风险监测与管理。

金融服务好实体经济,必须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释放改革红利。金融业在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要同全面深化改革紧密结合,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办法来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发挥市场作用是金融改革发展的方向,市场根基稳健扎实,才能形成有效市场约束机制,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金融体系要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要求,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在“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推进过程中,既要勇于挑战困难,又要把握创新发展机遇,积极主动地参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系统性工程。

实体经济是立国之本,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金融工作,关键是要牢牢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切实改善金融服务,通过不断创新,充分发挥自身在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中的生力军作用。

本文来源: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钟齐鸣_NF5619

  消费金融在促消费、拉动经济中发挥着日益明显的作用,并在政府和监管的大力支持下蓬勃发展。8月18日,银保监会发布“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提出积极发展消费金融,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马上消费金融CEO赵国庆对此表示:“我们在政策鼓励下,将继续加大科技、服务、风控等各方面能力建设的投入,为消费与经济转型增长、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更多动能。”

  线上、线下双管齐下 适应多样化个性需求

  银保监会在通知中提出,要适应多样化多层次消费需求,提供和改进差异化金融产品与服务。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其消费需求也日益多元化。2018年上半年国民经济数显示,消费升级类商品较快增长,新消费蓬勃发展。赵国庆介绍说:“当前消费已经成为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要的动力,未来与特定消费场景相结合,结合大数据、风控、征信和反欺诈等金融科技的运用,消费金融成为金融发展的重要力量。”

  马上消费金融通过构建线上、线下场景结合的创新金融服务,覆盖消费者全生活周期的消费场景,可以充分满足多样化以及不断升级的消费者需求。目前,马上消费金融已经深入上百个场景提供消费金融服务,其中既有线下超过12万家门店的零售场景,也有线上电商、3C、家电等日常生活消费场景,、游戏等文化娱乐消费,以及租赁、健康、、出行、教育等各类涉及普罗衣食住行、新型升级类的消费场景。

  自主研发技术发力 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多元化消费场景的业务布局,对技术和系统有着更高要求。过硬的技术是满足多元消费需求的基础。”赵国庆说道,“我们充分利用自主研发科技手段,构建线上线下综合服务渠道,提高信贷审批和金融效率。”

  马上消费金融之所以能够优质、高效、稳定、顺畅金融服务,满足用户千人千面的需求,与其背后强大技术能力支撑和场景适配能力密不可分。赵国庆介绍说:“自主研发技术让我们实现了匹配不同消费场景下用户的个性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与产品,实现了金融资源精准投入。”

  马上金融自主研发能力的养成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在技术研发的大力投入;马上消费金融建立了由专业高端技术人才组成的700多人的研发团队,整个技术团队在公司全部员工中占比达70%;二是深入融合场景的技术成果,公司自主开发了400多套与零售信贷相关的全部系统,申请了150多项专利,研发了人脸识别、智能***、智能催收、智能联络中心系统、数据决策的智能风控系统等贯穿从获客到风控到客户服务的全流程自动化人工智能体系。

  通过技术赋能与场景开拓,马上消费金融努力探索消费金融新模式,精心打造适合实体经济需要的创新金融产品,为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付诸积极行动。

(责任编辑:季丽亚 HN003)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合作供稿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