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不买不买阿里巴巴股票 677位真实投资者告诉你

在浙江省之外的地方,百货公司品牌“银泰”的名字第一次大面积为人所知,大概要追溯到 2014 年 3 月。

当时已经对外宣布要去美国上市的阿里巴巴,提出要以 53.7 亿港币对银泰进行战略投资,并尝试打通线上线下的商业资源,实现会员、支付和商品体系对接。

经过一轮债转股之后,上述交易奠定了阿里在银泰最大股东的地位。之后,他们又花了快一年时间,逐步完成了创始人沈国军让位、由现任阿里巴巴 CEO 张勇担任银泰董事局主席的过程。

消息披露的当天,在香港上市的银泰股票涨到了五年来的最高位。

现在,新一轮的刺激来了。1 月 10 日早晨,银泰方面发布消息称,阿里巴巴及公司创始人沈国军组成的财团,提出了每股 10 港币的私有化方案。

这个价格比公司过去两个月股价最高时还贵了 53.6%,总投入最多可达 198 亿港币;私有化后,阿里巴巴的持股比例将提升至 74%,拥有绝对控股权。

且不说公司管理层和投资者会从这样的交易中获得多少利益,只是由阿里巴巴出面来接盘,就能让他们乐上好一阵了。

目前,银泰在杭州、北京等城市共运营有 29 家百货店和 17 个购物中心,但在 2015 财年,其全国同店总体销售额只增长了 0.5%。到了 2016 年上半年,这个数字变成了 -4.1%,开业超过一年的 43 间门店中,超过一半销售额都有下跌。

而在线上购物常态化、需要不断刺激消费者才能产生新需求的情况下,阿里巴巴也正急切地寻找下一个触及消费者(并诱使他们花钱)的方法。和所有的线下零售门店一样,银泰的百货商店和购物中心是一个入口、也是一个商品的展示空间。

但成为阿里的子公司之后,银泰是否能在没有什么负担的情况下,尝试更多线下零售的玩法,并将它们转化成实际的销售收入,还很难说。

毕竟,在过去三年与阿里的合作过程中,双方已经在物流网络、电商平台、双 11 促销、淘品牌入驻,以及好几个 O2O 应用上有过合作。但消费者对这些事的兴趣,还没有被充分提起来。

题图来自银泰商业官方网站 

买不买阿里巴巴股票 677位真实投资者告诉你

  家族治理;停止开发新游戏;建设大量线下零售店和主题乐园再关闭;拒绝电子商务和线上运营;选择饮料企业高管担任新CEO……一切都证明,“愤怒的小鸟”开发商Rovio只是一家恰好开发了一款经典游戏的芬兰传统企业而已。

  阿里巴巴上市在即,来自中国的投资者如何看待这场“美股史上最大IPO”,他们会不会参与投资?投资交流平台 雪球 和 PingWest中文网 9月15日起在雪球平台上发起联合调查,询问他们对于阿里巴巴上市的投资看法。

  美股讨论历来是雪球长项,这里汇聚了国内众多投资人在此交流观点、激荡意见,形成了一个高活跃度的社区。调查话题由@雪球活动 官方账号9月15日中午发起后,已经收到了过千条评论。(查看调查页面请点击 文末左下角 阅读原文,调查仍在进行中,您依然可以发表意见)

  截至9月17日北京时间16:00,我们初步筛选出了677份有效***。

  近6成受访用户表示不会投资阿里巴巴

  在677份***里,397位受访者表示不会投资阿里巴巴,占总受访人群比例的59%,仅有24%用户表示将会投资阿里巴巴,另有16%受访者抱持观望态度。此外,还有1%受访者表示长期看空或者将会做空阿里巴巴。

  世界热议阿里巴巴上市,机构热捧。然而却有近6成受访投资者表示不会投资阿里巴巴,那么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不看好者:太贵,港股前车之鉴

  在不投资阿里巴巴的受访者人群里,除17.6%未给出详细理由外,第一原因是“没有美股账户”,从这里看出雪球社区内部的投资者多元化。

  排在第二顺位的原因是受访者认为阿里巴巴“太贵了”。阿里巴巴昨日再次上调发行价到每股66-68美元,此次IPO可能筹资在218亿到250亿美元。“马云选择卖股票的时候,一定是高估的时候。看看07年在港股IPO的发行时间就知道了”。

  2007年阿里巴巴B2B业务在香港上市,融资116港元,开盘价达到30港元,尾盘收于39.5港元,最高曾达到41.8港元。港股上市公司阿里巴巴市值超过200亿美元。然而上市不久股价急转直下,从2009年第三季度开始一路下跌至跌破发行价,初期投资者被套牢。2012年2月21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以每股13.5港元的价格,收购余下27.03%的股份,并在回购私有化后退市出场。

  第三个原因是受访者不看好阿里巴巴长期增长前景。其中多提及面临的竞争风险,和腾讯等竞争对手的影响。“已到盛极而衰的拐点”、“拓展空间已然不大,已有版图随时面临蚕食危险”、“在移动互联网的影响下,其护城河会变窄”。

  阿里巴巴在多个领域面对竞争对手的压力。腾讯微信正在借助数亿用户的高频使用率向移动支付和线上线下商业扩张,阿里巴巴对此缺乏有效的防御措施,旗下的移动IM来往并无优秀表现,阿里巴巴投资的海外IM Tango也非一线应用;阿里巴巴移动产品分散,并无能直接对抗微信的应用;腾讯入股京东,帮助京东在B2C领域继续和天猫竞争;万达联手百度和腾讯,探索线下商业服务和线上的融合,也和阿里巴巴的发展战略直接冲突。

  还有10.6%的投资人牢记阿里在港上市的“前车之鉴”。支付宝事件和阿里巴巴香港退市已经过去很久,普通读者也许记忆已经淡漠,但部分投资者记忆力很好。他们的典型发言如:

  “不会买阿里巴巴的股票,因为它曾在香港上市,并私有化退市。给很多小股东带来了不小的损失,从诚信的角度来看我不太欣赏。抑或在美国再次重演这个过程”。

  与此相关,部分受访者表达了对马云和阿里管理团队的恶感。“企业创始人有侵犯股东财产权的先例,且即便在公开场合也对此毫无愧疚感,这种管理层必须远离”。

  2011年5月10日,雅虎在提交给SEC的文件中披露,阿里巴巴已经将支付宝的所有权转移到了由马云控股的境内公司的名下。这一事件随后引发了激烈争论,也诱发了美国投资界对于中概股VIE结构的更多不信任。批评者指责马云“缺失契约精神”、“暗箱操作损害股东利益”。

  而包括支付宝在内的阿里巴巴金融服务,并不包括在本次赴美上市业务之内。

  看好者:长期看好未来

  165位受访者表示将会投资阿里巴巴,其中多数是因为长期看好阿里巴巴的未来。受访者看好阿里巴巴“淘宝(天猫)的机制和支付宝的粘度“、“看好阿里,因为中国庞大的零售市场”、“其商业模式改变了国人消费习惯,提升了社会整体运作效率”、“比起其它电商平台,阿里的地位以及现金流无人能及,看不到阿里被任何取代的可能性”、“目前阿里在中国已经形成的垄断格局暂时很难被打破。看过他的收购动作以后我觉得他野心很大”。

  观望者:在等机会买入

  109位受访者表示还在观望,不过观望者人群里多数在等待机会买入,需要观察阿里巴巴正式交易后后的股价和走势。

  最后引述一下雪球官方提醒:“雪球里任何用户或者嘉宾的发言,都有其特定立场,投资决策需要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次调查在任何方面均不构成对投资者的投资建议,或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形成实质影响。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