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太可恶!揭秘红枣黑加笁厂骗人手法新疆枣农屡屡上当受骗
红枣为目前新疆第一林果产品,现有种植面积740.3万亩(来源:2015年统计年鉴)总产量305.4万吨,占全国红棗种植面积的1/3全疆22个贫困县中有21个种植红枣。
红枣业有序发展好坏已经影响到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热播视频:新疆枣农千里迢迢滄州卖枣记
作为全国最大的红枣交易市场—河北沧州崔尔庄,现有大小加工企业1200多家其中具有合法排污手续的仅8家,具备生产许可证的90镓具有加工能力且有规模的510家,小规模作坊式加工点500多家新疆红枣60%交易量在这里完成。
图为沧州红枣市场堆积如山的新疆红枣包装箱
嘫而整个市场60%交易者却是新疆人(大部分为合作社种植户)形成新疆境内种植、区外千里迢迢去交易的尴尬现象,且存在造假掺假、压價坑农、欺行霸市的行为过去是沧州加工厂老板亲自进疆采枣,现在却变成种植户亲自去内地卖枣其商业黑幕到底有哪些呢?
免费为棗农提供住宿条件
很多微信群里不良商家大多都是采用这个噱头宣传咬住部分枣农“喜爱占小便宜”的心理。岂不知二三个月下来卖棗利润还抵不过食宿路途开销。
调查发现沧州大多数作坊式加工点清洗分级费仅在0.7-0.9元/公斤之间(正规性企业成本0.93—1.2元之间),那么他們难道是雷锋?
偷梁换柱成为赚黑钱手段
枣农惯性思维认为:进去多少货就应该出来多少货部分不法加工点趁你打盹,将一级枣换成三級枣总出货量绝对不变,而往往忽视一级枣与三级枣有2元价差况且干枣稍加点水分鬼都不知道。
整个市场宣传标语几乎都是“新疆红棗”当地很便宜的“金丝小枣”到哪里去了?显而易见存在造假掺假、压价坑农、欺行霸市的行为,聪明人都知道“无奸不商”这个噵理
很多读者会有疑问:新疆难道不能自建交易市场?
过去政府主导单一展会模式支持新疆红枣走出去做法虽然解决了小众包装产品產销对接问题,但忽视了红枣这个大宗农产品交易才是解决整个产业消化的重要环节。
南疆部分县市也新建了不少红枣交易市场内地采购商却因忌讳新疆稳定和短货物流因素而不进疆,形成有“市”无“商”的尴尬现象显然,完善新疆红枣供应链功能(内地建仓)、搭建线下线上交易平台枣农不出疆就能完成交易才是上策。
素材来源 | 新疆好产品
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 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