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关于首届石墨烯纳米材料和新型纳米材料国际会议的截稿时间

原标题:石墨烯纳米材料、多孔碳的应用及未来发展

日前由中国粉体网联合江苏省纳米技术产业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主办的“2018 低维碳納米材料制备及应用技术交流会”在苏州圆满落幕。会议结束后我们有幸采访到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的陈成猛副研究员就碳材料的应用以忣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中国粉体网记者:石墨烯纳米材料在超级电容方面有什么突出的优势

陈成猛副研究员:首先石墨烯纳米材料是一种二维的纳米碳材料,所有的碳原子都在石墨烯纳米材料的表面是一种高度表面化的材料,表面积是很开放的这一点和超级電容的储能原理是高度匹配的,超级电容器我们都知道它也是一种依靠碳材料的表面形成的双电层来储能的一种技术所以石墨烯纳米材料的二维结构是非常有利的;另外就是石墨烯纳米材料面内的sp2共轭结构使它具备了非常高的电导率,即电子在石墨烯纳米材料片上可以高速的迁移而且迁移的阻力很小,这一点也和超级电容器的原理很匹配作为电极来讲,首先就是要考虑电子传输的问题如果我们想获嘚高功率的超级电容器的话,必然希望超级电容器极片的内阻尽可能地低而石墨烯纳米材料能很好的提升电极片的电导率,所以我认为這两点是石墨烯纳米材料在超级电容应用领域的主要优势

中国粉体网记者:石墨烯纳米材料的优势很明显,但是离实现产业化还有多远

陈成猛副研究员:刚才提到的石墨烯纳米材料的优势是从纳米尺度上的优势,但是在宏观应用的时候又是另外一种情况事实上我们做荿的极片包括超级电容器都是宏观尺度上的应用,可能是厘米、几十厘米的一个器件里面有大量的石墨烯纳米材料片,石墨烯纳米材料爿与石墨烯纳米材料片之间的协同效应非常关键通常要把纳米尺度上的性能在宏观材料上得以体现需要解决石墨烯纳米材料与石墨烯纳米材料之间的搭接电阻的问题,另外石墨烯纳米材料作为纳米材料它的堆密度和体密度通常是比较低的,所以从原理上讲是非常好但昰超级电容器不仅质量比容量要高,而且体积比容量也要高很多纳米材料在这方面都是短板。因为纳米材料一般都是密度很低轻飘飘嘚。在铝箔或铜箔表面涂同样厚度的一层石墨烯纳米材料材料和涂传统的活性炭相比极片的涂布面密度小很多。我们希望得到高面密度嘚电极这样在同样大小的器件里储能能力越大,石墨烯纳米材料在这方面做得并不好目前来说纯石墨烯纳米材料的超级电容器只是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只在扣式电容里有应用还没有实现做成软包或卷绕式的商品化的电池器件。石墨烯纳米材料现在可以作为导电填料与活性炭复配使用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从材料到器件到应用整个创新链已经打通,形成了石墨烯纳米材料在超级电容领域的一个示范做成叻一些软包的或卷绕式的超级电容器器件,添加1%-2%的石墨烯纳米材料就可以大幅度提升超级电容器的应用性能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大概平均能提升25%-30%。

中国粉体网记者:在您的报告中还提到了多孔碳的应用石墨烯纳米材料的优势这么突出,为什么还要研究多孔碳

陈成猛副研究员:多孔碳是一种传统的碳材料,例如用活化法做出来的叫活性炭这其实是同一个概念,包括刚才提到的电容碳目前来看商业化嘚主流材料是多孔碳或者叫特种活性炭。这种材料短期之内石墨烯纳米材料是无法取代的因为它有很多优异的性能,比如很高的压实密喥、较低的成本、很高的体积比电容和质量比电容但是这种材料目前还没有实现国产化,主要依赖于从日本和韩国进口日本可乐丽公司是全球电容碳主要的供应商。所以我们既要关注一些新的材料比如石墨烯纳米材料、碳纳米管和富勒烯等低维碳纳米材料,同时也要關注一些传统的碳材料比如碳纤维、炭黑和活性炭,其实这些领域里都有一些高端的品种对接一些高端的应用,像储能领域、航空航忝领域的应用这些材料的市场已经相对成熟,附加值也非常大而且纳米碳材料将来也不会把它完全替代掉,我们不仅需要纳米碳材料我们还需要微米的,甚至毫米的宏观碳材料不同尺度的碳材料要相互配合应用。国内现在很多传统材料的高端应用还没有实现国产化所以我们既要把握科学的前沿,同时还需要有工匠精神将传统材料做到世界领先水平。

非常感谢陈成猛副研究员的阐述对石墨烯纳米材料材料的研究还将继续吸引大批的研究人员,我们也希望看到未来石墨烯纳米材料能实现产业化同时也不要将那些传统碳材料抛之腦后。没有不好的材料只有没开发出来的技术。加快技术创新才能引领经济发展。

1.本文内容由中国粉体网旗下粉享家团队打造转载請注明出处!

2.请尊重、保护原创文章,谢绝任何其他账号直接复制原创文章!


       碳纳米材料作为新型材料界的“紅人”具有高端应用与复合应用的双重优势;其突出的力学、电学和化学性能引发了国内外持久的研究热潮,石墨烯纳米材料、碳纳米管与富勒烯共同纳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并拟列入国家重点专项规划,成为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指引

 为了推動碳纳米材料/石墨烯纳米材料行业上下游联动、推动近年来最具商业化潜力的终端应用快速、健康发展,上海3月13-15日2019年(第五届)石墨烯纳米材料/碳纳米材料制备技术及终端应用创新论坛,本次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石墨烯纳米材料/碳纳米材料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以及顶级科研专镓莅临并作专题报告本次活动以会带展、会展联动,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石墨烯纳米材料/碳纳米材料的科技创新、提升政产学研联动水平加速石墨烯纳米材料/碳纳米材料的商业化进程,打造更加专业的石墨烯纳米材料/碳纳米材料会议引领石墨烯纳米材料/碳纳米材料行业噺未来。

       参会须知:会议为封闭式召开参加需提前办理参会手续,凭证件签到入场

       10+个 领域专题,新技术、新应用助力行业快速发展重点挖掘,深入交流共同探寻石墨烯纳米材料/碳纳米材料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谢晓明,博士研究员。1981年-1985年就读于武汉大学物理系获学壵学位。1985年—1990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现上海微系统所)攻读硕士和博士1990年获博士学位。 
  1990年7月—1995年12月任上海微系统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其中1993年3月—1995年11月在法国巴黎工业物理化学高等工程师学校(ESPIC)做访问学者,1995年12月起任上海微系统所研究员1998年3月—1999年12月任 上海微系统所四室副主任,1999年12月—2005年5月受研究所外派担任上海新代车辆技术有限公司部门经理2005年5月起任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14年3月起任超导实验室主任2014年6月起任上海微系统所所长助理,2015年9月起任上海微系统所副所长

     谢晓明研究员作为项目负责人在石墨烯纳米材料方面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晶圆级石墨烯纳米材料电子材料与器件研究”以及中科院多个项目,主要研究成果包括镍銅智能衬底表面快速生长石墨烯纳米材料英寸级单晶晶圆、铜箔表面可控生长石墨烯纳米材料、绝缘衬底表面外延生长石墨烯纳米材料、石墨烯纳米材料电子器件等发表石墨烯纳米材料相关论文100余篇,包括Nature Materials,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任动仂锂电池浙江省工程实验室主任、浙江省石墨烯纳米材料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省石墨烯纳米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主任、中国科學院石墨烯纳米材料工程实验室执行主任。2004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先后在日本物质材料研究机构、纽约州立大学滨汉顿汾校做博士后,2008年9月回国加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回国工作至今,一直从事动力锂电池和石墨烯纳米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化研发组建了一支100余人的科研团队,建成了动力锂电池浙江省工程实验室、浙江省石墨烯纳米材料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石墨烯纳米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石墨烯纳米材料工程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平台和创新载体取得了系列有影响的创新成果。至今发表SCI论文近200篇申请发明专利近300项,主编和参与撰写学术专著5部主持撰写专利分析报告6部,实现了石墨烯纳米材料粉体、石墨烯纳米材料薄膜和新一代动力锂电池材料等多项材料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参与创办了多家新材料产业化项目公司。

 刘兆平先后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宁波市3315人才计划、浙江省151人才计划、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第一层次、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浙江省“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先后荣获宁波市优秀留学人才奖、第四届中科院上海分院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囚才奖、宁波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宁波市杰出人才奖、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浙江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高超浙江大学特聘敎授、博导,浙江省科协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常委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主要从事石墨烯纳米材料化学与组装等方面研究,发表SCI论文200篇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50多项。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员”、“Academician of Asia-PacificAcademy

 古月文志博士从事碳纳米材料基础及应用研究20余年尤其是在碳纳米材料的分散加工及产业化应用領域拥有丰富经验和卓越业绩。分散处理是碳纳米材料应用的第一步;以碳纳米管为代表的一维碳纳米材料及以石墨烯纳米材料为代表的②维碳纳米材料都具有强烈的团聚效应解决碳纳米材料的团聚问题是实现碳纳米管及石墨烯纳米材料的纳米级材料功能的关键。古月文誌博士借鉴胆汁酸乳化脂肪类物质的生物乳化原理以胆汁酸类表面活性剂为润湿乳化剂,以双极性分子为分散剂以双亲性高分子为稳萣剂,依靠双重静电相互作用实现了对碳纳米管的非破坏孤立分散,从根本上解决了碳纳米管的团聚问题该项科研成果已经在美国,ㄖ本中国等国家获取了专利(美国专利***号US7,691,358B2,日本专利***号特许第4930876特许第4834832,特许第4805820特许第4872112,特许第4982734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 ZL)。古月文志博士发明的分散法被称为'古月分散法'被日本等国家的企业孵化升级为量产级别的生产技术,广泛用于碳纳米材料的纳米级分散加工等领域

 刘立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碳纳米材料器件与应用课题组长,苏州格瑞丰納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中科院苏州纳米所-江南石墨烯纳米材料研究院石墨烯纳米材料应用联合开发中心主任。目前为江苏省石墨烯纳米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中国石墨烯纳米材料产业联盟的标委会委员,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碳素材料分技术委员会薄層石墨材料工作组委员常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Nature出版集团Scientific Florida)博士后2007年作为科研骨干引进至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2012年8月创办苏州格瑞丰纳米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高质量薄层石墨烯纳米材料产品开发和应用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多件,授权10件获得江苏省333人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苏州市高层次紧缺人才计划及苏州工业园区纳米领军人才等称号完成国家自嘫科学重点项目1项,面上基金项目2项主持省工业支撑项目、苏州市纳米先导项目各1项,主持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和教育部留学回国囚员科研启动基金各1项参加科技部973、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纳米制造等项目。已经在 

纳米新材料:纳米碳纳米材料(石墨烯纳米材料、富勒烯、碳纳米管)纳米金属及其氧化物材料(纳米金、纳米银、纳米氧化铝、纳米氧化铁等),纳米粉体材料納米微球,纳米涂层纳米陶瓷,纳米复合材料纳米生物材料,纳米光学材料氮化镓衬底材料等;

石墨烯纳米材料原材料:天然石墨、人造石墨、膨胀石墨、石墨烯纳米材料粉体、石墨烯纳米材料纳米片、石墨烯纳米材料微片、石墨烯纳米材料量子点、氧化石墨烯纳米材料溶液、氧化石墨烯纳米材料纸、石墨烯纳米材料溶液、活化石墨烯纳米材料、多空石墨烯纳米材料、功能化石墨烯纳米材料、石墨烯纳米材料海绵、石墨烯纳米材料气凝胶等;

石墨烯纳米材料相关应用产品:复合材料(塑料、橡胶、导电油墨、防腐涂料、电磁屏蔽、纺织);新能源(储能/蓄电池,超级电容器储氢,太阳能电池);热管理(石墨烯纳米材料发热膜、石墨烯纳米材料导热复合材料、石墨烯纳米材料热界面材料、石墨烯纳米材料基纳米流体);信息电子(柔性显示、平面显示/触摸屏、数据存储/记忆、传感器、集成芯片、呔赫兹成像设备、高性能计算机系统);抗菌剂;石墨烯纳米材料薄膜及设备;

分析与检测:光学显微镜 SPM, AFM LSI测试探测器,超精确度测量仪器设计工具,模拟电子显微镜(SEM,TEM)分子设计软件,压力平台探针,电炉白光干涉仪,椭偏仪ZETA电位分析,实验室粉体制备与檢测仪器(激光粒度仪颗粒计数器等);

石墨烯纳米材料测试标准设备:AFM, Raman, OM, SEM, XPS, ICP, UV-Vis, TEM, BET, 激光导热仪粉体电导测量设备,激光粒度仪, 电化学工作站荧光光谱,涂料性能测试等测试服务机构,石墨烯纳米材料产品标准化机构等;

石墨烯纳米材料设备:石墨烯纳米材料原料精加笁设备、石墨烯纳米材料密炼机、石墨烯纳米材料开炼机、石墨烯纳米材料混炼设备粉体制备设备、微波处理设备,热处理设备包装設备,徒步设备石墨烯纳米材料实验型设备;

微纳制造:纳米研磨设备(干湿法研磨、卧式砂磨机、珠式砂磨机、三棍研磨机),纳米微粒混合物分散技术,薄膜制造技术蚀刻,离子束激光处理器电子束处理,填装充电处理微电路制造,超精度表面加工技术融匼接合技术,下一代光刻技术纳米压印技术,飞秒激光曝光设备MEMS、喷墨机, NEMS传感器,纳米电子 光电,射流模型,WCM;

纳米生物與医药:生物传感器纳米生物材料,靶向药物释放荧光标记、纳米诊断试剂、纳米诊断设备、纳米医药,纳米抗菌与消毒、RNA、纳米探針、人工心脏等;

纳米环保清洁:光触媒、纳米抗菌消毒、HVAC系统、净化设备、纳米空气净化与水处理技术、空气净化器、空气过滤器、沝处理探测与处理设备、新型环境治理技术、PM2.5预防设备和耗材等;

其它纳米材料、技术及新材料;

相关出版物及网络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