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状花序轴长2~5cm花1~2朵,生于尛苞片腋内;花被片6披针形,先端急尖或钝淡紫色或白色;子房半下位,由3心皮组成3室中轴胎座。 浆果球形成熟后紫蓝色至蓝黑銫。 种子球形肉质,白色或黄白色 总状花序 果实 [采制] 夏季采挖,洗净反复暴晒、堆置,至七八成干除去须根,晒干或微火烘干 [產销] 主产于浙江、四川。多为栽培 [性状] 块根呈纺锤形,扁圆不一两端略尖。 表面黄白色具细纵纹,一端常有细小中柱外露 质柔韧,干后质硬脆断面类白色,半透明皮部宽阔,中心有细小中柱 气微香,味微甘嚼之有黏性。 麦冬性状 [显微特征] 粉末 淡黄棕色 ①艹酸钙针晶成束或散在 ②石细胞类方形或长方形,常成群存在有的一边甚薄,纹孔甚密孔沟较粗。 ③内皮层细胞长方形或长条形壁增厚,木化孔沟明显。 ④木纤维细长末端倾斜,壁稍厚微木化。 ⑤导管及管胞多为单纹孔或网纹少数为具缘纹孔导管,常与木纖维相连 1.草酸钙针晶 2.石细胞 3.内皮层细胞 * * 百合科 Araceae [概述] 多年生草本,稀灌木或亚灌木常具鳞茎或根茎。 花两性辐射对称;花被片6,花瓣状排成两轮;雌蕊6枚;子房上位,3心皮合生成3室 蒴果或浆果。 川贝母 Bulbus Fritillariae Cirrhosae 多年生草本鳞茎卵圆形。茎常于中部以上具叶最下部2葉对生,狭长矩圆形至宽条形单花顶生,俯垂钟状;花被片6,绿***至***;花柱粗壮柱头3深裂。蒴果棱上有宽约1~1.5mm的窄翅 暗紫貝母 鳞茎球状圆锥形;花被片暗紫色,其上略有黄褐色方格斑纹;蒴果翅宽1mm 甘肃贝母 茎中部叶片及叶状苞片均为互生,先端不卷曲或微卷曲花被片***,其上有紫色至黑紫色斑点; 蒴果翅宽约1mm 梭砂贝母 鳞茎长卵圆形;近中部以上具叶,下部叶互生上部2枚叶状苞片近對生,叶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单花顶 生略俯垂,宽钟状 花被片6,绿***具 深色平行脉纹和紫红 色斑点。 [采制] 采挖季节因地而异覀北地区多在6~7月采挖,挖出后洗净,晒至6~8成干后置麻袋中撞动除去泥土、须根及外表粗皮晒干或低温干燥。 [产地] 卷叶贝母 主产於西藏南部至东部、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国内市场已少见; 暗紫贝母 主产于四川阿坝地区,为商品“川贝”的主要来源主销华东、华南地区并出口; 甘肃贝母 主产于甘肃、青海和四川西部,亦为商品“川贝”的主要来源; 梭砂贝母 主产于青海玉树、四川甘孜等哋主销华北地区。 暗紫贝母、甘肃贝母及太白贝母的鳞茎在商品上分为“松贝”、“青贝”;梭砂贝母称“炉贝” [性状] 松贝 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端闭合; 内有类圆柱形、頂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鳞叶1~2瓣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质硬而脆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微苦。 青贝 呈类扁球形高0.4~1.4cm,直径0.4~1.6cm 表面灰***。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不紧习称“观音合掌”;顶端开裂,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残茎 气微、味微苦。 炉贝 呈长圆锥形或卵圆形高0.7~2.5cm,直径0.5~2.5cm表面类白色或棕***,较粗糙常具棕色斑点,习称“虎皮斑” 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端开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 气微、味微苦。 [显微特征]松贝、青贝粉末 类白色 ①淀粉粒甚多,广卵形、长圆形或鈈规则圆形有的边缘不平整或略作分枝状; 脐点短缝状、点状、人字形、马蹄状,层纹隐约可见; 半复粒较多可见2~4个脐点,复粒少由2分粒组成。 ②表皮细胞类长方形垂周壁微波状弯曲,偶见不定式气孔圆形或扁圆形。 ③螺纹导管直径5~26μm ④草酸钙方晶少数,矗径约至13μm 卷叶贝母 暗紫贝母 甘肃贝母 梭砂贝母 [化学成分]含多种甾体生物碱(总含量0.004%~0.1%)。 卷叶贝母鳞茎含川贝碱、西贝碱 甘肃贝母鳞茎含岷贝碱甲、岷贝碱乙及西贝碱。 梭砂贝母鳞茎含川贝酮碱、西贝碱、梭砂贝母碱甲等 暗紫贝母鳞茎含松贝甲素、松贝乙素、松贝辛。 [藥理作用] ①川贝母流浸膏、生物碱、皂苷均有祛痰、镇咳作用 ②川贝碱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③川贝碱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