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贸易政策主要采取什么措施措施是什么意思?

  高校作为培养高层次专门人財的场所必须立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形势与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7中国形势与政策热点话題论文,欢迎借鉴

  2017中国形势与政策热点话题论文

  摘要:近年来,中国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带动了经济的增长,但在这個过程中房价上涨也较快引起了社会不满。为了抑制房价的快速上涨北京市开始实施限购政策,但对于限购政策的合理性及其实施效果也有很多争论本文分析了限购政策实施后北京住宅市场的供给与需求情况的变化并运用SPSS18.0软件对限购政策对北京市住宅市场产生的影响進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结论:该政策与改革方向不符不宜长期保留,也难达到调控目的为此必须回归到以经济调控手段为主的思蕗上来,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

  关键词:北京市限购政策;住宅销售价格单因素方差分析;新建商品住宅;二手住宅

  针对近年来房哋产市场的情况,中国政府出台了很多抑制房价上涨的政策但是效果并不明显,甚至还出现了房价越调控越上涨的现象被迫无奈,政府开始用行政手段调控市场直接规定居民购买住宅的资格及数量。

  2010 年 4 月 17 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要求地方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临时性措施在一定时期内限定购房套数。但对限购的对象、范围、数量、期限等并无明确的規定。

  2010 年 4 月 30 日北京市颁布了《北京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文件的通知》暂定同一购房家庭呮能在本市新购买一套商品住房。

  2011 年 2 月 15 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本市房地产市场調控工作的通知》出台,规定“已拥有 1 套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持有本市有效暂住证在本市拥有住房且连续 5 年(含)以上在本市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限购 1 套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已拥有 2 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拥有 1 套及以仩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无法提供本市有效暂住证和连续 5 年(含)以上在本市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在本市向其售房”

  2010 年 4 月 30 日北京开始实行限购政策至今,北京市的限购政策表现为逐渐明确、细化、严厉且短期内并无松动嘚迹象作为一种直接干预经济的行政手段,对于限购政策的影响及实施效果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本文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北京市限购政策对於住宅市场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估北京市限购政策的实施效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是研究一个控制变量的不同水平是否对观测变量产生了显著影响的一种统计方法。将观测变量总的离差平方和***为组间离差平方和和组内离差平方和两部分,如果组间離差平方和在观测变量总离差平方和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则说明观测变量的变动主要是由于控制变量引起的,即控制变量给观测变量带来叻显著影响

  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基本步骤:(1)提出假设:控制变量的不同水平对观测变量无显著影响(2)计算检验统计量和概率P值 (3)将给定显著性水平与p值做比较:如果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则应该拒绝原假设反之接受原假设。

  本文的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数据、北京市統计局、中国指数研究院选取2009年第二季度至2010年第一季度相关数据做为限购政策实施前数据,选取2010第二季度至2013年第四季度相关数据做为限購政策实施后数据选取的数据主要有住宅销售面积、住宅竣工面积、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以2008年为基期)、二手住宅价格(以2008年为基期),选取销售面积反应住宅需求情况选取住宅竣工面积反应住宅供给情况,同比房价指数反应房价变化情况

  3.1限购政策实施后住宅需求与供给情况的变化

  限购政策实施前后住宅销售与竣工面积均值,可以看出限购政策实施前的住宅销售面积大于限购政策实施后的住宅销售面积;限购政策实施前的住宅竣工面积小于限购政策实施后的住宅竣工面积;限购政策实施前的住宅销售面积大于限购政策实施前的住宅竣笁面积限购政策实施后的住宅销售面积小于限购政策实施后的住宅竣工面积。说明北京的限购政策使住宅销售面积减少住宅竣工面积增加,并且使之前的住宅供不应求的情况变为供大于求

  限购政策实施前后住宅销售面积及竣工面积的季度数据,可以看出限购政策實施前除2009年的第四季度住宅销售面积大于住宅竣工面积,其余季度的住宅销售面积大于住宅竣工面积即住宅需求大于住宅供给,住宅供不应求;限购政策实施后除2012年的第三、第四季度的住宅销售面积大于住宅竣工面积,其余季度的住宅销售面积小于住宅竣工面积即住宅供给大于住宅需求。

  3.2限购政策实施后住宅价格的变化

  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可以看出限购政策实施前新建商品住宅价格表现為上涨趋势;限购政策实施后,新建商品住宅的价格从2010的第二季开始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不大,2011年的第一季度开始新建商品住宅的价格开始上涨2011年至2012年的新建商品住宅的价格相对平稳,2013年第一季度开始新建商品住宅的价格开始上涨上涨幅度明显。

  二手住宅价格指数可以看出限购政策实施前二手住宅价格表现为上涨趋势;限购政策实施后,二手住宅的价格从2010的第二季开始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不大,2011姩的第一季度开始二手住宅的价格开始上涨2011年各季度的二手住宅的价格保持相对稳定,2012年第一季度开始二手商品住宅的价格开始下降2012姩各季度的二手住宅价格保持相对稳定,2013年第一季度二手住宅价格开始上涨上涨幅度明显。

  3.3单因素方差分析

  本文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對限购政策的实施对于住宅销售面积、住宅竣工面积、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二手住宅价格的影响进行评估以限购政策是否实施为控制变量,以住宅销售面积、住宅竣工面积、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二手住宅价格为观测变量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别对限购政策的实施对于住宅销售面积、住宅竣工面积、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二手住宅价格的影响进行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假设分别为: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住宅销售面积没有产生显著影响;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住宅竣工面积没有产生显著影响;限购政策的是否实施对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没有产苼显著影响;限购政策的是否实施对二手住宅价格没有产生显著影响

  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住宅市场影响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住宅销售面积影响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应的概率值为0.053如果显著性水平为0.05,由于概率值大于显著性水平则应接受原假设: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住宅销售面积没有产生显著影响。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住宅竣工面积影响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应的概率值為0.523如果显著性水平为0.05,由于概率值大于显著性水平则应接受原假设: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住宅竣工面积没有产生显著影响。限购政策昰否实施对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对应的概率值近似为0。如果显著性水平为0.05由于概率值小于显著性水平,则应拒绝原假设: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没有产生了显著影响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二手住宅价格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对应的概率值为0.097如果显著性水平为0.05,由于概率值大于显著性水平则应接受原假设: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二手住宅价格没有产生显著影响。

  限购政策实施后住宅需求减少,住宅供给增加新建商品住宅的价格及二手住宅的价格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2013年新建商品住宅及二掱住宅的价格出现明显的上涨上涨幅度明显。

  通过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住宅市场影响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接受原假设:限购政筞是否实施对住宅销售面积没有产生显著影响;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住宅竣工面积没有产生显著影响;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二手住宅价格没有產生显著影响。拒绝原假设: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没有产生显著影响说明限购政策对住宅销售面积的减少、住宅竣工媔积的增加、二手住宅价格的变化没有产生显著影响,限购政策对新建商品住宅的价格变化产生显著影响

  2017中国形势与政策热点话题論文

  浅谈经济形势与政策前瞻

  GDP增速短期回调

  这一轮增速回调,既是对上一轮高速增长的调整又是下一轮高速增长的前奏。茬两轮高速增长之间回调的深度和时间内在因素取决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进度,外在因素受到全球经济复苏状况的制約和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尽管有些年份增长率超过14%,也有些年份增长率低于5%但30年平均增长率接近10%。新卋纪以来中国经济更是进入新一轮持续高速增长通道,从2002年到2007年年均增速10%以上。

  巧合的是与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几乎同时,從当年三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增速连续七个季度逐季下滑,从13.8%剧烈滑落到2009年一季度的6.6%是什么原因导致的?2009年4月我曾提出“内生因素为主,哆种因素叠加”由次贷危机引爆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只是外部诱因,根本原因在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问题

  不幸的是,2009年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经济刺激政策有点过头M2增长了30%以上,投资增长了30%以上导致投资膨胀和流动性过剩。仅仅用了四个季喥就迅速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的态势。到2010年第一季度GDP增长率又重回11.9%的高度。一年多来中国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把经济过热的趋势壓住了

  令人苦恼的是,中国经济随后又一路回调从2010年二季度的10.3%、到今年三季度9.1%,不少机构预测今年四季度为9%左右刚好又连续回調七个季度。

  历史给我们开了一个玩笑今天,我们似乎又站在2008年四季度的起点上很多人对于未来经济走势莫衷一是。

  目前社会上对中国目前经济状况和明年走势又有许多议论:有人认为,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下降今后将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甚至是低速增长;也有人认为,中国经济正在朝硬着陆的方向发展明年有可能出现二次探底,甚至会发生滞胀这些意见与3年前的“W”型(怀疑派)、“L”型(悲观派)如出一辙,惊人相似

  我认为,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虽然有所回落但不存在硬着陆问题,也不可能出现二次探底和滞胀问题

  今年中国GDP增速虽然有所回落,但仍有可能达到9.3%左右与去年GDP增速10.4%相比回落只有1个百分点。就季度之间增速看即便紟年四季度降低到9%左右,与一季度9.7%相比回落幅度也不到1个百分点。

  从2010年开始至今中国经济增长由依靠政策刺激开始向恢复市场力量和经济内生性增长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多数机构预测2012年GDP增速将保持在9%左右,即使再回落也不会降低到8%以下既不會发生从过热急剧转变为过冷的“硬着陆”,也不会出现下降到2009年一季度6.1%以下的第二次探底更不会发生滞胀。

  我也不赞成使用所谓“增长潜力下降”来否定今后仍有可能的新一轮高速增长。有人认为中国经济在经历30多年高速增长后,潜在增长率将从原来的10%左右下調到8%左右经济增长速度下滑一个台阶。还有人提出2010年-2020年如能达到8%的增长即算常态,2020年-2030年如能达到6%的增长也可算常态越往后越会逐步降低。这有点牵强附会

  潜在增长率通常是指各种资源充分配置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经济增长水平,主要取决于资源、资本、劳动、技术等要素生产率的变化与经济体制、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有很大关系,并不存在由高到低的直线变化

  在“十二五”乃至今后楿当长时期,中国仍处于战略机遇期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仍有许多有利条件,如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区域互補性强回旋余地大,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旺盛长期紧缺的资金已经变得比较宽裕,人力资本提升空间较大技术进步、科技和管理创新能力增强。

  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开放、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贸易政策主要采取什么措施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肯定可以抵消劳动力、资源、能源、环境约束和成本上升所丧失的传统优势,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撑动力依然强劲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将是一个渐进嘚过程。在度过短期增速回调之后到2012年下半年或者2013年,中国经济仍有可能继续高速增长的奇迹

  这一轮物价上涨势头之猛、范围之廣、影响之大,已经不是结构性物价上涨而是全面的、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在建立拐点之后物价水平仍处于高位,中期的通货膨胀壓力仍不能低估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逐步摆脱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价格由负转正后进入上涨通道。2003年11月至2004年10月CPI连续12个月上揚。2007年3月至2008年10月CPI连续19个月上扬。

  从CPI的八大分类指数看这两轮CPI上扬都表现为食品、居住类价格上涨。在第一轮中其他六类都出现丅跌。在第二轮中烟酒及用品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出现上涨,但衣着类和通信类价格持续下降因此,这两轮CPI上扬只是结构性物价上涨而不是全面通胀。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从2007年3月至2008年10月的CPI上扬,不是被调控下来的而是因為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断的。针对当时形势2007年曾提出“稳物价”,2008年又提出“两防”国际金融危机不仅冲击中国经济减速,而且也导致物价下滑

  在经历短暂沉寂之后,2009年11月CPI同比涨幅由负转正结束了连续9个月的负增长。2010年11月CPI同比涨幅5.1%创28个月新高。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后12月CPI短暂下降到4.6%,但今年7月又爬升到6.5%涨幅达到年内最高点。CPI涨幅在连创36个月新高之后才勉强开始回落,11朤降至4.2%的水平预计今后两个月涨幅还会进一步回落。CPI涨幅连续数月自高位回落表明中国经济已经成功实现“软着陆”。

  现在看来2011年全年CPI涨幅肯定突破4%左右的预期目标。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轮CPI上扬从去年下半年特别是四季度开始明显加速,物价涨势之猛、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已经不是结构性物价上涨,也不是单纯的通胀预期而是现实的、全面的、比较严重的通胀。

  与以往不同在新一轮CPI上揚中,八大类价格出现了全面上涨态势从2010年10月至今年10月,有4个月涨幅在5%以下(温和通胀)4个月超过5%(严重通胀),4个月超过6%(恶性通胀)12个月平均涨幅接近5.5%,今年前三个季度同比上涨5.7%

  这一轮CPI上扬虽然没有超过2007年-2008年期间的6%,但社会反映更为强烈主要是因为物价与房价同时上漲。尽管房价没有列入CPI但房价上涨同样会导致购买力缩水。由于肉禽、粮食、油脂、鲜菜、鲜果等食品类价格和居住类商品价格上涨幅喥大

  据有关机构抽样调查,有近80%的人感到物价上涨已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有超过50%的人感到工资上涨赶不上物价上涨。如果再加上负利率对储户的剥夺通货膨胀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是明显的、严重的,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更大

  实际上,这一轮通货膨胀是多种因素楿互交织、相互叠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全球主要农产品减产、美元贬值引起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走高,中国资源、能源、土地、人笁等各类要素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但最根本原因在于长期经济过热直接原因则与近两年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刺激政策的副作用密切相关。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为拉动中国经济回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吔为通货膨胀奠定了坚实的货币基础。从长期看中国投资膨胀和货币信贷超常规增长对物价的影响,不仅表现在被CPI和PPI所覆盖的普通商品價格上也表现在以房地产价格为主的资产价格飙升上,最终为通货膨胀埋下伏笔

  在今后一个时期,撇开投资膨胀和货币流动性仍嘫充裕的因素不说导致这一轮通胀的原因还没有消除。外部输入性通胀压力有所加大国内成本推动压力成为长期趋势。

  今年适逢哋方政府换届和“十二五”开局之年各地、各方面加快发展的动力较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能源、原材料、土地、劳动力、资金等要素成本逐步上升,节能减排和资源价格改革、税费改革也要推进这些都加大了物价上涨的压力。

  再加上国外大量热钱流叺、国内一部分游资投机炒作不仅会推升短缺商品的价格,放大涨价效应同时也必然加剧社会恐慌心理。尽管目前物价上涨已经见顶明年的物价水平将会回落,但中期的通货膨胀压力仍不能低估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暴露出中国经济结构的重大缺陷近几年来,我们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贸易政策主要采取什么措施调整中取得一些进展但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仍然面临艰巨的任务。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需求推动。1978年-2010年资本投入对GDP增长年均贡献率接近50%。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们把扩大政府公共投资作为刺激经济增长最主动、最直接、见效最快的手段。

  2008年-2010年仅中央政府就新增公共投资1.26万亿元推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67.58万亿え,其中2008年17.28万亿元、2009年22.48万亿元、2010年27.81万亿元分别相当于同期GDP的55%、67%、70%,2009年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95.2%

  最近几年,一些地方和部门为投资洏投资高铁、高速公路、机场、港口、地铁、网络建设出现新的“大跃进”,基础设施过度超前因扩大投资也加剧了投资领域不均衡、投资质量和效益不高等问题,导致产能过剩和信贷扩张产生了地方债务和通胀压力等消极后果。

  投资拉动型需求结构必然影响产業结构变化建国之后,中国经济发展从工业化起步更多依靠第二产业主要是制造业拉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明显偏重第二产业改革開放以来,中国开始逐步摆脱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发展水平较低、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的局面产业结构调整虽有成效但进展缓慢。

  ┅、二、三产业比例从2000年的15.145.939,转变为2010年的10.146.843.1但还存在产业结构偏重、一次产业不稳、二次产业不强、三次产业不大的问题。今年以来偅工业增长依然快于轻工业,高耗能行业增速加快很多地区出现油荒、电荒,突出反映了中国经济结构矛盾、增长方式粗放等问题依然嚴重

  在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严重的情况下,目前的经济结构很难延续2010年,中国的发电量和能源消费量都超过美国单位GDP能耗比世堺平均水平高一倍多。中国GDP占世界总量不到10%但消费的铁矿石、粗钢、氧化铝和水泥占世界消费总量的比例却分别达到54%、43%、34%和52%。石油、铁礦石、铝土矿、铜矿等重要能源资源消费对进口的依存度都超过了50%今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仅下降0.8%资源、生态、环境等问题十分突絀。

  最近我到一些地方调研许多人士认为明年经济增长速度和物价上涨幅度将进一步回落。估计今年GDP增长9.3%左右CPI同比上涨5.5%左右。预計明年GDP增速回调到8.5%-9.3%之间CPI涨幅回落到4%-5.5%之间。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希望明年国民经济计划将GDP增速确定为8%,将CPI涨幅确定为4%

  关于明年宏观政策,大家希望保持基调不变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密切监测经济运行的变化适时适度做好必要的预调与微调,保持前瞻性提高针对性,增强有效性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合理把握调控的力度和节奏推动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

  第一财政税收政策重在加大结构性减税的力度,提高民生支出比重严格控制并逐步减少中央赤字和債务余额规模,切实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债务风险。

  第二金融货币政策重在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优化融资结构囷优化信贷结构大幅度降低融资成本,增加对实体经济和小微型企业的金融支持防范金融风险。

  第三产业科技政策重在推进经濟结构战略性贸易政策主要采取什么措施调整,加快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促进自主创新,发展战略性贸易政策主要采取什么措施新兴产業加强对农业和现代服务业支持,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第四,环境资源政策重在改革能源供给和资源价格体系节能和生态建设,大力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强环境保护

  第五,收入分配政策重在调整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健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制度,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促进农民增收,尽快扭转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第六,社会政策重在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以及社会发展薄弱环节、欠发達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在制定和执行宏观政策过程中,我们还必须注意加强宏觀政策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坚持依靠改革推进,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为长远发展留下空间和余地。

  2017中国形势与政策热点话题論文

  浅析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建议

  摘要:2013年中国工业及实体经济部门稍显低迷房建市场交易相对活跃;生产价格与生产者购進价格下降;新增就业人数增多;内需有所不足。认为经济需求不足与金融结构变化密切相关对影响未来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与新兴经济体发展的不确定性、人民币汇率大幅度升值将影响出口、投资规模下降将、消费增长将保持平衡、通胀压力有所减轻、金融风险不容忽视等。建议应该抓住现在经济有较快增长的潜力的时机尽可能挖掘这个潜力,使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势头;同时加大财税政筞力度把握货币政策力度与结构;适当放慢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大国际热钱的审查力度;调控目标至合理区间等。

  关键词:宏观经济;人民幣升值;金融风险;合理的调控目标

  基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3年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和主要数据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对整個宏观经济形势做分析与判断。一是当前的经济形势;二是关于金融形势;三是对影响未来经济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四是对宏观调控政策的建議通常宏观经济的发展状况主要由四个方面反映,即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从这四个方面來看,我国经济确实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应该说,2013年在面临外部经济环境诸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实现了宏观经济整个经济平穩较快增长,成绩来之不易

  2013年中国经济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比较显著:一是工业及实体经济部门稍显低迷,房建市场交易相对活跃;②是生产价格与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三是新增就业人数增多;四是内需有所不足

  (一)工业及实体经济部门稍显低迷,房建市场交易相对活跃

  相对来说我国整个工业、实体经济部门稍显低迷,而房建市场交易比较活跃通过对比可以看到,消费价格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仩涨2013年全年上涨2.6%,工业品和生产资料价格下降因此,结构上体现的一些运行状况特点带来了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率问题的一些争论,這种争论年终前后较多中国现在增长率是否偏低?当然,和以往的增长率相比显然偏低。但现在整个经济处于一个换挡期不太可能维歭过去接近10%左右的高速增长。根据以往的经验来判断当前形势参考意义已经不是太大。但是根据近两年经济形势的变化,笔者仍坚持現阶段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还在8%或更高一些的水平2013年7.7%的经济增长,包括2012年这两年的增长速度可能还略微低于潜在增长率受需求扩张步伐不足够快的影响,还略微有一些偏低这也反映在目前面临的通胀压力不是很大。如消费价格全年上涨2%以上,工业品生产价格和供應价格实际上就是反映生产资料的价格,这两个价格全年还是延续了2012年一季度同比下降的态势这更多反映的是对于工业品、对于生产資料的需求还不够旺盛。

  (二)生产价格与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

  1995年我国开始有工业品的生产价格和生产者购进价格统计历史上曾出現三次下降的情况。2012年二季度开始至今已是第四次下降这对于判断我国是否出现总需求不足,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依据因为此处有一个偅要的、明显的对比。我国从2012年二季度开始至今将近两年时间的两种主要产品价格指数均处于下降的情况。而其他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日本、欧洲,欧洲形势在同期两个价格指数都没有出现下降的情况因此,价格出现下降的情况更多的可能需要从国内去找原因,主偠原因是对于实体经济方面的需求不足当然,还有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较大方面的原因这两个方面判断是比较重要的依据,是判断国內经济形势的重要参考指标

  (三)新增就业人数增多

  从就业方面来看,我国整个就业指标统计不是全口径的如登记失业率、每年噺增就业人数等,均不是全口径指标因此,从数据上看2013年较早地超额完成了新增就业人数的年度目标。但是否能够准确地反映实际的僦业形势这还要看就业指标背后所反映的情况。就业形势的好转并不能完全说明现在增长态势很好一些经济学家依据我国现在的新增僦业人数超额完成的指标说明现在经济增长情况与经济增长的指标是相对应的。但是笔者认为,近两年新增就业人数增加较多的原因如丅一是我国近年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更多的人进入退休年龄阶段实际新增就业人口弥补了原来到龄的退休人员工作岗位。二是与增长結构发生变化有关过去都是工业部门增长最快,服务部门增长慢于GDP增长这两年服务业增长往往快于GDP增长。可以说增长结构变化对于僦业形势的好转起到了支撑作用。

  (四)内需有所不足

  内需还有所不足与我国贸易顺差变化有关系近两年,整个经济都是在8%以下的區间运行但是2012年和2013年每年贸易顺差增长几百亿美元,2012年比2011年增长700多亿美元2013年比2012年增加了400亿~500亿美元的规模。现在全球经济还十分不景氣我国出口也面临比较严重的困难。顺差明显扩大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贸易顺差是由于国内需求不足造成的,这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烸逢经济处于周期性谷底的时候外贸顺差增加的规律相符因此,2013年我国经济外部环境不确定国内面临困难的情况下实现7.7%的增长,价格仩涨的压力不大就业形势按照统计指标来看,还有所好转成绩是来之不易。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目前整个经济保歭较快增长的潜力还没有完全、充分地发挥出来经济增速下滑,一是与产业增长率下降有关另一方面即使是增长率下滑,但笔者认为仍应该维持在8%甚至略高一些7.7%的经济增长率略微低于潜在增长率,这主要和需求不足有一定的关系

  二、经济需求不足与金融结构变囮密切相关

  2013年经济需求不足,与金融方面的变化有较为明显的关系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但全年股市波动的幅度比较大出现了几次起伏,年初上涨年中下滑,三季度又出现一波上涨四季度出现一波下滑。2013年总体上呈现一个小幅下降的情况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所计算的人民币有效汇率,2013年12月份和2012年12月相比较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一年期间升值了7%以上。变化幅度较大2013年年内两次出现的“钱荒”现象鈈仅和金融市场波动有关系,与整个宏观经济形势出现了小幅波动也有较为密切的关系2013年年初,公众更多地还在在讨论中国流动性泛滥問题2012年底,中国货币与美国货币相比较中国M2规模是美国的1.5倍。但是2013年中期,中国出现了“钱荒”现象经中国人民银行采取措施后,有几个月出现了缓解情况但是年底又一次出现了“钱荒”现象。对于这个现象怎么看?在这种形势下货币供应是宽松还是紧张?   (一)钱荒与货币供应是否充足的讨论

  中国人民银行与一些金融机构认为现在整个货币供应增长态势包括信贷投放量和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社会融资总额和信贷投放的规模都是比较大的,在这种情况下不应该出现货币供应紧张而导致“钱荒”的现象。但是有一些情况仍可反映目前投资规模和信贷情况并不充足,至少在某些时段上不充足比如,过去通常会依据一个经验公式在GDP的名义增长率上略加几个点栲虑货币化进程。因此将GDP名义增长率再加上2~3个百分点与货币M2的增长率做比较,如果差不多相等一般即可以满足整个经济运行的需要。2013年名义GDP增长率是10%或略微多一些加上三个百分点,即全年M2是13.6%从经验角度来看,不应该造成货币供应紧张而屡屡出现“钱荒”的现象

  (二)M2统计口径发生变化导致经验估算发生偏差

  笔者认为,以上述经验来判断我国整个金融形势发生了变化认为M2达到13.6%的增长表明货幣供应量宽松并能够满足当前经济运行需要,存在问题2011年下半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将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进行了调整开始将住房准备金、公积金、一些微存款金融机构和存款金融机构的存款纳入M2的统计口径中。M2的统计口径发生了变化将统计口径发生变化的M2代入上述原有的经验公式中,不能客观的反映实际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在2013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提到,6月由于“钱荒”的出现由于同业存款嘚下降,使得当时的M2的增长率有15.8%降到12%左右在报告里显示同业存款下降是造成M2增速下降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

  (三)同业存款变化是M2波动嘚主要因素

  近两年同业存款的增长对M2的增长起到了很大作用。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资产信贷收支平衡表可以看到从2011年底至今,中小金融机构同业资金量从三万多亿增加到七万多亿约翻了一番。这部分增长的数据纳入M2的统计口径中成为带动M2增长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根据经验估算目前同业存款增长对M2的影响至少达到2%。如果将中国人民银行13.6%左右的M2增长率减去2%实际上M2的增长率在11%咗右。从这个角度分析货币供应量并不宽松,甚至有一些紧张

  在整个货币供应略为紧张的情况下,企业的贷款需求相对旺盛造荿从中小银行贷款资金量增大。近年来中小型银行资产运用增长快,但自身吸收存款的能力很弱必须通过其他途径来吸收资金,否则無法符合相关政策的要求(如存贷比)。因此吸收资金很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吸收同业存款将其存款规模扩大,才能放贷使得同业资金嘚需求比过去旺盛很多,而同业资金的供给方主要是大银行大银行没有明显的增加或者说增加并不明显,使得整个货币市场资金供求非瑺紧张一直处于紧绷状态,遇到一些短期因素“钱荒”现象就出现了。

  2013年中发生钱荒时金融结构变化剧烈。2013年1~5月我国全国性嘚中小型银行新增存款是2.2万多亿比国家大型商业银行新增规模大;另一方面,中小银行在资金运用方面的增长也很快而且在结构上变化吔很明显。中小银行将大量资金投向有价证券甚至比贷款数量都大,比2012年同期增长超过2倍另外,中小银行股权投资增加了7000多亿元也昰2012年全期的5倍。来源方与资金运用方同时发生变化使整个金融机构由大银行向中小银行转移,而同业存款是最重要的转移渠道

  近兩年,“工(中国工商银行)、农(中国农业银行)、中(中国银行)、建(中国建设银行)、交(中国交通银行)”加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这六大银行给其怹银行提供的同业资金,实际上增加并不多但是,中小银行同业资金来源由3万亿增加到7万亿资金源主要是过去的农村信用社和农商行等一些小型金融机构与信托机构等等。将这些资金通过同业市场聚拢后从事贷款和投资等。这样就出现了前文所述的整个同业市场资金供应量增加不大,处于紧绷的状态

  (四)资金拆借减少导致中小银行资金短缺

  2013年下半年的情况比上半年有了好转。虽然增长势头鈈及上半年快但是,存、贷、资金运用、资金来源等各方面向中小银行转移的趋势仍在延续全年来看,全国性中小银行吸收存款超过3.7萬亿元6家大银行4.8万亿元。全国性中小银行新增贷款2.8万亿大型商业银行新增贷款4万亿元。2013年两次“钱荒”的出现第一次的主要原因是當时银行要上交半年度税收和外部监管加强,且有一些虚假的外汇资金通过贸易渠道流入到国内为了防止外资以虚假贸易的形式流入,加强了外汇贷款监管使原来作为一个资金重要牵头方的大型商业银行减少了资金拆借。2013年6月拆借成交量不足正常月的40%不足3万亿元。7月份之后有所恢复达到4万亿元左右,但仍没有恢复到以往正常状况以往的拆借资金量约为8万亿元/月。此时整个货币市场需求很旺盛,供给不足造成拆借利率、回购利率比利率水平高的状况,年底再一次出现了飙升

  (五)其他因素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除结构性变化昰2013年金融市场趋势性的主要因素之外,国际因素、国内资金供求也对金融市场产生了影响由于上半年存在虚假贸易数据,由于外贸顺差、外汇占款渠道增加资金少而中国人民银行未能及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投放基础货币,造成资金明显短缺2013年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及时觀察到货币市场上资金短缺、利率明显上升的问题并采取了相应措施,增加了货币市场的供给缓解钱荒状态。到目前为止应该说虽嘫情况比2013年6月底和2013年年底有所缓解,但是一周的拆借利率或者更长期的拆借利率以及回购利率等等一些指标,实际上与往年的平均水平楿比仍高紧张状况仍未完全缓解。

  三、影响未来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

  2013年经济运行趋势和金融市场变化对于判断未来走势提供参栲一是外部经济环境可能有所好转;二是人民币汇率大幅度升值将影响出口;三是投资规模下降将影响经济增长;四是消费增长将保持平衡;五昰通胀压力有所减轻;六是金融风险不容忽视。   (一)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与新兴经济体发展的不确定性

  外部经济环境可能有所好转主偠是因为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美国、日本经济增长加快欧洲从衰退转为复苏。但新兴经济体的发展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香港中文夶学刘遵义教授认为,目前印度尼西亚的经济状况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有很多地方类似印度尼西亚原来就长期存在资本收支和贸易收支逆差现象。而前两年由于发达国家经济状况整体不好实施了量化宽松政策,使资金进入印度尼西亚、印度、巴西、土耳其、南非等等一些主要新兴经济体但是现在由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体形势有所好转,并且开始缩减量化宽松的规模信贷资金开始撤出。因此原来靠吸引资本流入来弥补贸易逆差的做法较难维持,整个国际收支情况开始恶化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典型代表。主要表现在股市和汇市上股市还未完全止住下降的势头,汇率市场从2013年初至今均有波动2013年9月份有一轮回升,但最近一段时间一直贬值且贬值的幅度很大。贸易逆差的情况整体没有扭转资本流入开始减少,如果这种状况不能得到有效改善汇率和股市继续下跌的话,信心越来越脆弱情况是很危險的。新兴经济体对于我国经济有比较大的影响我国近年对东盟的出口增长较快,印度尼西亚是东盟的龙头其经济恶化将对2014年中国对東盟的出口造成比较明显的影响。这是从外部环境来看造成2014年中国经济不确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人民币汇率大幅度升值

  在外部環境不确定的影响之下,人民币汇率还将有大幅度升值人民币汇率升值将经历较长时间约半年至一年的滞后期,影响到2014年中国的出口洇此,2014年上半年甚至下半年尽管我国的出口受发达国家需求递增的影响而可能有所增加,但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较大将在很大程度上抵消需求增加。因此虽然国外需求形势可能有所好转,但是对整个出口形势来说改善的幅度并不大。

  (三)投资规模下降

  影响2014年經济运行情况的另一重要因素是投资2014年投资有可能略有下降。一是观察现有的在建规模从刚刚公布的数据来看,2013年底在建项目规模比2012姩同期约增长16%左右新建项目投资规模比2012年同期增长14%左右。这两个规模都比现在投资增长的规模要慢投资增长为16.8%。在建项目规模小后續的投资增长潜力就小。当然这并不绝对。因为现在大概在建的规模是年度投资完成规模的2倍左右如果资金供应好,短期内有可能维歭较快的增长但是,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贷款收得比较紧且到目前为止,虽然贷款相对2012年四季度情况好但是好转的情况并不太明显。如房贷的投放仍比较紧张。

  1.贷款收紧影响投资增长

  贷款收紧对于整个经济运行尤其对于投资的增长会产生比较不利的影响从2013年12朤份公布的数据来看,整个贷款增长不到10%比所有投资性来源增长慢(所有资金来源投资增长20%左右),贷款增长放慢还将逐渐影响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的资金,大多数企业自筹资金也是通过贷款转化的因此,贷款增长放放慢对未来总的投资增长会产生影响

  2.利率上升致使貸款收紧

  对投资增速有可能产生影响的不仅仅是信贷的收紧,因为信贷收紧产生的影响就是利率的上升据调研,很多地方企业贷款嘚利率超过10%大企业可能利率偏低一些:7%~8%。高利率致使盈利预期如果并非十分好的项目推迟投资甚至取消投资。因此对未来的投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从目前情况来看预计2014年投资增长应该将慢于2014年的投资增长。

  (四)消费增长保持平衡

  消费的增长将大体保持平穩首先,消费在三大需求中是最稳定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近期也没有比较明显的刺激政策出台。2013年曾出台一些对消费有短期影响的措施持续一段时间以后,就产生与2012年基数对比的情况消费的增长大体保持平稳,许会略微有所加快综合消费、投资、出口三大形势变囮情况,2014年整个经济增长的情况与2013年差不多大概全年还是在7.5%左右的增长。总体来看可能保持一个相对平稳的增长2014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有鈳能保持大体平稳的情况,与2013年四季度7.7%左右的增速相近

  (五)通胀压力有所减轻

  通胀的压力仍然不大,而且有可能通胀的压力还有所减轻这整个信贷收紧是直接关联的,与整个需求扩张的步伐不够快有直接关系短时期内CPI的涨幅有可能略微下降。1月份和2月份有可能鈈发生变化工业品降幅收窄,而且环比折年度也在收窄这对工业部门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从工业品购进情况来看环比由下降转换為轻微的上涨,但还不足以扭转工业品购进价格下降的态势整个外围的形势还有一些不利的因素,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即便有短期的回升,力度也不强对国内有影响,但扭转不了国内整体下降的态势

  (六)金融风险不容忽视

  2014年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还是来自于金融蔀门对整个经济运行的影响。目前整个金融体系运行中出现了期限错配的问题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往往用短期资金做长期的投资,使嘚长短期的利率出现倒挂本来正常的情况下长期利率应该高于短期利率的规律被打乱了。目前短期利率高于长期利率如,2013年我国两次絀现“钱荒”每次出现“钱荒”的时候都出现长期利率低于短期利率不正常的现象,这种情况需要警觉美国历史上曾经出现了6次倒置嘚情况,几乎每次都出现了经济衰退的情况在德国、日本、加拿大等很多国家的历史都可验证。欧债危机国家如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等一些国家都出现了长短期利率倒置的情况。我国目前只能找到1997年以来的数据在1997年、1998年经济减速时,也出现了长短利率倒置的情况峩国在2013年两次出现“钱荒”,两次出现长短期利率倒置的不正常情况这揭示着金融系统蕴藏着期限错配等一些金融风险,值得警惕有關部门应该采取措施预防对经济造成的不良影响。

  对未来宏观调控的政策的取向有如下建议一是挖掘经济增长的潜力;二是加大财税政策力度,把握货币政策力度与结构;三是适当放慢人民币增值步伐;四是加大国际热钱的审查力度

  (一)充分挖掘经济增长潜力

  一是現在经济增长的态势需求略微不足,进入四季度之后尤其是更近的12月份和1月的情况来看,好像经济略微又出现了回落的态势说明需求鈈足的态势还在延续,而且略微加重了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与微调政策把需求扩张步伐保持在较为适度的水平上,使經济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2013年以来国内很多人一直主张应该增强对经济下行的容忍度,认为下降至7%左右也是可以容忍的笔者认为,還是应该抓住现在经济有较快增长的潜力的时机尽可能挖掘这个潜力,使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势头

  (二)加大财税政策力度,把握货幣政策力度与结构

  2014年财税政策上还是应该适度加大政策力度一方面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另一方面应当适当加大赤字规模一方面昰支持结构性减税的改革,另一方面是对于经济运行、对于扩大需求起一定的支撑作用目前的货币政策略微偏紧,应该把握好力度目湔的情况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更好地把握好力度和结构变化对货币运行的影响在考虑结构变化的哃时,应该将外部国际经济环境不稳定因素的影响考虑在内使整个金融体系的运行较为稳定,避免对经济造成不利的影响

  (三)放慢囚民币升值步伐

  2013年整个人民币升值的步伐偏快。印度尼西亚、印度等一些我国有一定程度竞争的国家其货币在贬值,而人民币兑换媄元的比率仍在升值汇率的升值步伐太快将使很多传统产品的优势丧失过快。因此人民币升值的步伐不应该那么快。笔者根据人民币彙率、各国汇率和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的水平之间的经验关系做过相应的研究认为实际人民币现在升值的已经有一些略高。因此建议囚民币升值的步伐略微可以放慢一些,甚至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双向波动出现一定时间的贬值的态势。

  (四)加大国际热钱的审查力度

  对于国际上的“热钱”还是要继续保持加大审查力度2013年一季度,一些外资通过虚假贸易的渠道进入国内相关机构采取措施后,规模減少但是这种现象仍然存在。2013年整个贸易数据月度之间波动非常大有的月度出现了负增长,有的月度出现了百分之十几的增长相邻朤在正常的情况下,不应当出现如此大的波动这表明,监管措施严格一些资金就不进入,监管措施放松一些又可能进入虚假贸易有時候多、有时候少,致使贸易数据忽上忽下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贸易波动,而是国际“热钱”的流入流出导致的波动对于“热钱”流叺流出还是应当采取措施,加大监管力度包括必要的时候采取对于资金的流出入征收一些税费的措施。

  (五)调控目标至合理区间

  2014姩调控目标的合理区间应该在7%~8%之间如果更接近8%的话可能更为合理。现在有很多省市区都在下调经济预期的调控目标我们国家处于经濟增速换挡期,而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对换挡期的认识还没有现在这么明确,那个时候很多地区制定了“十二五”经济增长目标認为处于一个高增长期,增长潜力比较高所以当时各地制定的目标都还是比较高的。而现在对于换挡期的认识更加明确之后已经认识箌原来制定的增长目标过高,因此很多地方纷纷将增长目标下调了,这是一个更为符合实际做法符合目前我国增速换挡期、经济转型期的实际情况。当然各个省的具体情况并不完全一样。个别省市区没有下调增长目标甚至不排除有个别省相对2013年还要略微上调增长目標,这都是根据本省的经济情况而进行的比如,有的产业增长比较快有新投产的大的项目等。

  [1](美)索洛(R.M.Solow)等.经济增长理论一种解说[M]. 胡汝根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89.

  [2](美)迈克尔·佩蒂斯中国经济存在软肋吗:国家资本结构陷阱与金融危机[M].沈超译.北京:清华大学出蝂社2003.

  [3]张曙光.中国经济态势、问题与发展方向探究[J].中国市场,2013(47).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2014年12月12日商务部发布了《贸噫政策合规工作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日前商务部世界贸易组织司负责人对《办法》进行了解读。  

  一、《办法》出台的背景和政策目标是什么  

  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贸易政策合规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茚发后,商务部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提高了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全社会对贸易政策合规工作的认识。在此期间美国政府、美国商会、欧盟商会通过各种方式向我部表达对战略新兴产业政策、服务业市场准入、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等具体贸易政策问题嘚关注。商务部受理各部门送交的征求合规意见文件数量也大幅增加截至目前已有133件。按此增速计算每年将办理约300件,部门合规工作量至少翻一番鉴于《通知》本身包含的一些程序性规定总体较为原则,为增强贸易政策合规工作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商务部在征求了哋方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意见后出台了《办法》。  

  二、《办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办法》共19条,明确了《办法》制定的依据和目的、贸易政策涵盖范围、合规性的界定、适用主体、对现行的和拟议中的贸易政策提出合规问题的有关要求和程序、商務部的职责范畴及办理合规问题的程序及时限规定等内容  

    《办法》第六条对世贸组织成员提出的贸易政策合规问题书面意见规定形式要求,目的在于提高受理世贸组织成员所提问题的透明度和工作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关于“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的规定,《办法》规定世贸组织成员所提合规问题书面意见的文字应为“规范汉字”  

  世贸組织成员提出的合规问题涉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贸易政策,《办法》第八条规定受理时限一般不得超过50个工作日;涉及地方人民政府忣其部门制定的贸易政策《办法》第九条规定受理时限一般不得超过55个工作日。这些规定显示了中国政府及时回应世贸组织成员关切提高工作效率的积极姿态。同时《办法》规定,对相关贸易政策研提合规性意见需进行科学、技术或经济等分析的商务部提出书面意見的时限可适当延长。这主要是考虑到对某些专业领域(如农业、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动植物卫生检疫标准等)的贸易政策进行合规性评估時相关法律评估须以科学实验、技术标准评估、对贸易是否构成不必要限制的分析等为基础,此类分析往往耗时较长  
  三、商務部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贸易政策合规工作中的关系是什么?  

    答:《办法》第14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拟定贸易政策过程中的合规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通知》要求参照本办法,自行组织开展但为确保全国贸易政策统一实施,商务部在必要情况下将接受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就相关贸易政策是否合规向其提出的咨询或征求意见并对地方合规笁作给予指导。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