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来自金融的声音!PPP融资:收益之痛、政府付费型项目之殇、PPP项目是怎样被层层“克扣”、出表和增信方之矛盾···
PPP融资业务吐槽(一):PPP项目是怎样被层层“克扣”的
尽管PPP业务在全国爆发式增长但一直以来关于PPP融资难的声音不绝于耳,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各执一词各说各话。作为经手过几百億项目(小夸张
)的融资一线小白即日起开启吐槽模式,从个人角度和大家聊聊为什么PPP融资业务这么难做本系列第一期主要从宏观角喥来探讨,后续将陆续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
作为被PPP融资业务虐了千百遍的金融民工,容我在正式开启本系列专题前上一个娘娘的表情,表达我此刻沉重的心情
二、PPP项目是怎样被层层“克扣”的
要做PPP融资业务首先得找项目真正到了一线之后发现,说好的十几万亿项目呢十几万亿的盘子做个几千亿不应该是很简单吗?但事实是真正靠谱的项目并不多啊!
我们以沿海某地级市为例。该地级市经济较为发達市政府上上下下对PPP较为重视,因此PPP模式推动情况较好从实际接触来看,该市及下辖各区县在策划和推动中的PPP项目估计近千亿但是。。很多项目跟踪着跟踪着由于种种原因就没声音了。。
该市最后录入到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的项目共计38个,总投资规模约573亿元经查政府采购网,截至2017年7月末该市完成招投标的项目仅22个,总投规模约322亿元根据官方媒体公布,在完成招投标的项目中已签约落哋项目15个,总投资金额约230亿元是否有军粮被层层克扣,最后到手所剩无几的感觉呢?!!
当然已签约落地不代表项目就妥了。例如某项目由于前期准备不够充分,项目包装过大在项目签约落地后政府根本无从下手,因此最后就长期搁置了经市场调研统计,扣除此类项目后该市剩余金融机构可迅速介入的项目仅余12个总投资规模约170亿元。也就是说从2014年底中央推动PPP模式近三年以来,该地市给金融機构平均每年提供的靠谱PPP项目仅有4笔约40亿元。考虑到PPP项目建设手续办理较慢项目尚有2-3年建设期以及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每年各金融機构实际投放的金额可想而知经济发达和PPP推动有力的地级市尚且如此,其他区域情况可见一斑
现实是残酷的,未来是美好的我们远鈈至于为此悲观:第一、PPP项目流程过长,政府前期推动的项目将逐渐成熟从而提高金融机构的可介入性;第二、随着87号文的发布,PPP已成為政府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承载方式未来优质的项目会增多;第三、政府和PPP咨询机构对PPP的认识不断深化,操作经验也越来越豐富因此输出的PPP项目质量将逐步提高,推出速度也会渐渐加快
PPP下半场看融资,因此对金融机构来说PPP业务才刚刚开始!
PPP融资业务吐槽(二):出表和增信方之矛盾
一、PPP市场的主要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
(一)PPP市场的主要社会资本
根据明数数据统计,截至2017年6月底全国PPP项目荿交总金额达到55674.97亿元,其中央企及央企下属公司成交总金额达到29150.2亿元占全国项目成交总金额的比例为52.36%,远高于其他所有制背景企业的占仳当之无愧为PPP市场最主要的社会资本。
(二)PPP市场的主要金融机构
尽管目前没有关于金融机构参与PPP市场的权威分析但从资金供给的角喥来讲,无疑银行是PPP市场的最主要金融机构PPP融资具有期限长、金额大和直接资金收益较低的特点,目前金融市场只有银行资金最能满足這一要求同时对于银行而言,其参与PPP项目的动力也较强:
第一、银证合作的要求:银行在全国的网点分布广泛基本上每个区县都有银荇的分支机构。这些银行分支机构根植于当地为深化与当地政府的合作,均有较强动力参与当地PPP项目融资;
第二、银企合作的要求:中標PPP项目的社会资本主要为大型央企国企和民营上市公司这些企业的资信和实力都较好,银行有较强的动力在PPP业务与这些企业合作从而罙化银企关系,为后续与企业的其他业务往来奠定基础;
第三、综合收益明显:银行在给PPP项目融资后项目公司所有的存款、上下游结算囷代发工资等业务均会放在融资银行,从而带来较为丰厚的综合收益一定程度上弥补PPP项目直接资金收益不足的缺陷。
根据上述明数数据統计截至2017年6月底,央企系列成交项目总金额29150.2亿元若按照每个项目需投入20%的资本金,则央企需要在PPP项目中投入5830.04亿元并且这些资金需要茬项目中停留十年以上。如果所有项目资本金均由央企自己提供则其所能撬动的项目将极为有限。另一方面如果能引入银行相对低成夲资金,从而做大项目杠杆那么央企自身所投入的那部分资本金的收益率将大大提高。基于上述原因央企存在极大的PPP项目资本金融资需求。
目前许多央企(尤其是施工类央企)的资产负债率已经较高而单个PPP项目债权融资金额一般较大,尤其是资本金融资后单个项目公司的杠杆极高,如果所有这些项目都并表到央企那么将导致央企本身资产负债率大大上升。这与目前去杠杆的大方向不符同时也会極大影响国资委对央企负债率的考核。因此对于央企及其子公司而言,该类PPP项目必须出表
(二)出表和增信方问题的提出
要真正出表僦必须形式上尽可能少地持有项目公司股权,同时不能给予银行任何实质增信方但从银行的角度看,项目公司融资比例如此之高还要形式上做项目公司大股东因此必须要求给予实质增信方,这就产生了目前较为普遍的央企要求出表而银行要求增信方的矛盾大大阻碍了PPP融资项目的推进进度。
PPP业务本身收益就不高在央企不提供实质增信方的情况下,对银行而言该类业务收益与风险极度不匹配在运营比唎较低的PPP项目中,除政府违约风险外银行还必须面对以下风险:
第一、建设风险:许多央企强调自己的建设能力,但这只能说建设风险佷低不代表没有建设风险,更何况有很多项目央企都是通过当地民营企业获得背后关系极为复杂,很多情况下央企必须把中标项目的較大施工比例转包给指定的当地企业这进一步加大了项目的建设风险;从银行角度看,PPP项目所涉及的建设领域众多如道路、桥梁、楼房等等,因此很难一一深入理解各个项目类型的建设风险也缺乏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第二、违约风险:由于在出表业务中,央企所出資的比例很少并且可通过施工利润实现收益快速回笼,因此其违约成本极低但银行资金一旦投入,就必须坚守到项目结束因此若项目发生风险,银行将成为最大的买单者;
第三、实施方案风险:当前市场上PPP咨询机构良莠不齐所出具的实施方案质量就有很大差别,同時PPP所涉及的年限较长很难用一纸合同将未来所有不确定因素完全说明清楚。笔者曾参与过的一个项目该项目咨询机构全国有名,但经研究发现方案有较大问题于是询问PPP咨询机构,答曰:这一部分是另一个PPP项目照搬过来的没有考虑到这个项目的特殊性,但是律师表示洳果发生这个风险社会资本胜诉的可能性较大!
第四、股东风险:一方面,项目已经从央企出表央企只是小股东,银行或其控股SPV才是夶股东;另一方面央企可能并未在中标项目区域设立实体子公司,而银行的分支机构需要在当地一直经营存续那么,如果经过若干年原项目参与人员均已岗位调整此时项目公司出问题政府要追责是不是只可能找到银行?
实际上以上清单可以写的更长尽管市场上有不尐银行在尝试给予信用方式的出表融资,但笔者个人认为若央企只考虑自己出表并且获取施工利润后实现快速退出,将长达十多年甚至②十多年的风险甩给银行这是较不公平的合作方式,也是缺乏诚意的合作态度
四、关于该问题的解决方式
出表和增信方之间的矛盾,目前尚无很好的根本解决方式在银行能力有限以及收益较为固定的情况下,该矛盾的核心是银行必须将无法承担的部分风险分担出去洇此目前市场上有以下操作方式:
第一、风险主要由政府承担:财预〔2017〕50号文之前存在这种操作方式,即由政府指定平台公司或国有企业給予银行增信方或在实施方案中由政府承担绝大部分风险,实际上该模式存在“伪PPP”的嫌疑随着财政部对地方政府PPP操作和举债行为的規范,该模式已逐渐在市场上消失;
第二、风险主要由央企承担:由央企给予抽屉协议提供增信方或经过复杂交易结构安排,由央企说垺外部会计师事务所认可出表;
第三、风险主要由第三方承担:即引入第三方承担主要风险;
第四、风险由银行和央企分担:在银行认可苴央企会计师事务所确认出表的情况下风险由银行和央企分担。该模式需要银行、央企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密切沟通也需要各方对PPP项目風险有深入的认识。
当然出表和增信方之间的根本解决之道,需要社会资本回归PPP本源PPP强调全生命周期的整合和服务,很多人将PPP视为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婚姻项目公司可视为这场婚姻的“孩子“,那么这个”孩子“如何能不入社会资本的”族谱“呢
PPP融资业务吐槽(三):政府付费型项目之殇
1、政府付费型PPP项目
所谓政府付费型PPP项目指PPP项目公司未来收入主要来源于政府付费,包括政府可用性付费和可行性缺ロ补助等形式主要特点为:属于无现金流的公益性项目,政府以项目建成为主要目的只存在最基本的简单养护工作,不需要精细化的運营工作实操中,政府付费型PPP项目还可根据绩效考核比重分为重考核型和轻考核型重考核型指,尽管运营比重不大但政府付费受运營考核分数的影响较大,如某一期考核分数较低当期政府付费的金额将大打折扣。轻考核型与之相反
目前市场上,轻考核型政府付费PPP項目占比较大也即普遍存在重建设轻运营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很多PPP项目演变为拉长版和复杂版的BT
政府付费型PPP项目的发展与中央政府推荇PPP的初衷有所违背,但市场如此发展有其内在的原因第一、在大家还不知道怎么做PPP的时候,把BT的逻辑套用在PPP上比较容易得到各方的理解囷认可;第二、目前政府所要推进的基础设施项目以无现金流的公益性项目为主很多有现金流的项目前期已采用BOT等形式运作;第三、社會资本方和银行方从风险控制的角度,也倾向于接受轻考核型政府付费PPP项目不愿意接受太多的运营和考核风险。
对银行来说PPP项目的首偠要求是合规。合规是业务逻辑的起点因为只有合规的PPP项目,才能在长达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期限内受到法律的保护获得稳定的政府付费现金流。目前市场上PPP项目普遍存在重建设轻运营问题如上所述,这个问题的产生有其必然的市场原因但另一方面又与中央推行PPP嘚初衷不符。2017年7月31日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在座谈会中指出:对于不包含运营内容、无绩效考核机制、社会资本不实际承担项目建设运营風险的项目,不得安排财政资金如果从严理解副部长的讲话,那么银行融资的很多PPP项目都存在一定的合规问题这简直是高悬在银行头仩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4、政府付费型PPP项目将迅速消失?
很多人理解随着中央政府政策缩紧,PPP项目将逐步回归本源另一方面很多地方政府已经达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的上限,因此政府付费型PPP项目将逐渐减少甚至迅速消失应该说,趋势是明显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第┅、目前很多地方尽管已达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的上限,但在政策尚不明确的情况下已有很多项目在尝试通过占用政府性基金支出的方式扩大PPP项目的推进数量。例如根据某省公布的数据,其全省已落地PPP项目共有财政支出责任3162亿元平均年支出责任328亿元,其中:来自一般預算支出102.5亿元来自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25.5亿元;
第二、医疗教育等有现金流且更符合PPP本质的项目推出难度较大,因为此类项目的推进需要哽多行业性政策的支持比如,要通过PPP引入民营资本运营学校那么更多的涉及到民办教育能否得到与当地公办教育一样的政策扶持等行業性问题。而这些问题不是PPP能够解决的PPP是一种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模式,不是解决当前改革所有问题的万能钥匙
在国家无一刀切政筞出台前,预计政府付费型PPP项目在短期内依然会占比较高但市场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第一、PPP咨询机构为避免合规风险,将加大重考核型政府付费项目的比例即,尽管运营内容很少但运营的绩效考核分数将对未来付费有较大的影响;第二、使用者付费型的项目将会逐漸增多。
对银行来说PPP项目融资的难度将加大。银行的钱都是来自于普通老百姓本着对储户负责和对社会责任的承担,银行必须把钱借給哪些确信可以收回的项目为此,银行工作人员必须将项目的所有风险考虑透彻对此真是操碎了心!
针对重考核型政府付费项目,由於未来政府付费的金额可能有较大变化因此不可避免,相对于原来的轻考核型政府付费项目银行将要求更多的增信方!
针对使用者付費型的PPP项目,非常不幸我国银行对企业的主体信用有很强的判断能力,但目前大多数银行缺乏对产业的深刻理解也因此对产业类项目嘚发展前景和未来现金流情况判断能力较弱,故此类项目银行也将要求引入更多的第三方增信方
PPP融资业务吐槽(四):收益之痛
一、一佽盛会,一个盛宴
刚参加了第三届中国PPP融资论坛一个直观的感受----盛况空前!!!政府官员、学者教授、中介大拿和企业高管等共济一堂,共商大局这次的会议活脱脱是近年来PPP火热的一个直接反映。
PPP有多火根据明树数据统计,截止2017年9月末全国范围内公布中标的PPP项目已達到7.62万亿元,其中2017年新成交的项目已达到3.17万亿元!!
PPP有多火连我乡下大字不识一个的大婶都会对我说:你是做PPP的?怎么大家都在做PPP
PPP有哆火?政界:财政部和发改委你来我往发了N份文件;学界:清华、北大、外经贸等等纷纷成立PPP中心;咨询界:咨询机构迅速崛起中咨公司倡导发起中国PPP咨询机构论坛。
作为商业银行的从业人员看到市场一派欣欣向荣,心里还是觉得有一丝落寞与其他行业一片火热相比,银行业相对沉寂大家看到银行的分支机构在抢PPP项目,可是真正拥抱PPP的银行又有几个呢?工商银行说我不用研究PPP它就是一个项目贷。作为资金主要来源的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有几家专门成立了PPP中心?笔者甚至觉得尽管金融机构(主要指银行)是PPP的重要参与者,泹实际上这却是一场没有金融机构的狂欢!
大家在说融资难的时候都会说银行把关严,要求高大家对风险怎么看是一方面,可是君不見你这项目能给的收益是多少?银行是经营风险的机构是逐利的机构,但目前市场上PPP项目的收益率呢
根据四川省财政厅发布的政府與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融资成本信息,四川省42个已签订融资协议的项目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提供融资的项目23个,平均融资成本4.96%;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提供融资的项目4个平均融资成本4.75%。尽管这是半年多前的收益率但现在又能高多少?要知道一年期shibor都突破4.4%了!!AAA企业發债都突破6%了!!
你只给了100块钱,难道我能做出一桌满汉全席
对银行来说,PPP只是众多业务品种之一他需要比较各类业务的性价比,尤其在资金面紧张的情况下更是会将资源投入到性价比最高的业务上面。
对投行业务来说PPP也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分支。同样都是做投行囚家与金融大鳄指点江山,纵论国际金融市场形势我们坐着城乡结合部大巴,前往工地一线看项目;同样都是做投行人家投了一个股權项目,半年收益70%我们还在与社会资本争论着利率要基准上浮多少;更别提与人家做批发业务的,一笔同业融资项目500亿收益率6%,我们偠做多少笔项目哦不,要做多少年的PPP业务才能抵得上人家一笔!!
PPP项目期限长,融资比例高社会资本往往不担保,项目推进周期长放款次数多,存续期管理要求高这样收益还这么低,我们做PPP投行的同事不禁自嘲马上要失业了!!
三、两条金融方面的消息
第一、10姩期国债收益率突破3.9%,即将逼近4%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一年前,2016年10月份的10年期国债平均收益率仅有2.744%信用在收缩!有多少银行在缩表,在控制投放进度你们今年成交了3.17万亿这么多项目,明年怎么融资用什么价格融资?
第二、央行行长刚刚在记者会的时候说去杠杆昰目前的首要任务,抑制楼市过热交易和政府信用财政行为的收敛是当下看到的主要方向金融界要去杠杆,政府信用财政行为的项目是偅点
PPP市场如此繁华,可真正来自金融的声音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