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立村创业富民太湖源镇白沙村一、白沙村概况村规模调整后白沙村由原来的太子庙村、白沙村、龙须山村三村合并而来,位于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太湖源镇的最丠端北靠亚洲最大蓄能电站天荒坪电站,是太湖源水系的源头全村总面积32万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44554亩平均海拔500米以上,最高达1200多米森林覆盖率在96%以上。全村十里长谷蜿蜒两侧峰峦起伏,溪流急湍水清石现,乃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白云深处有人家”的绝妙意境目前共有10个村民小组,378户农户总人口1160人。自从1998年太湖源风景区成功开发以来白沙村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的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创新活动为抓手,以村容整治和生态保护为重点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白沙村的新农村建设初显成效,先后获得了“国际示范林网络合作伙伴”、“全国绿色小康村”、“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浙江省文明村”、“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浙江省农家乐特色示范村”、“浙江省旅游特色村”、“浙江省卫生村”、“2007最佳自然生态村”、“杭州朂美的村庄”、“杭州市十大生活品质之村”等几十项荣誉称号2007年白沙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2000元,而这其中有60%左右来源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帶动的旅游第三产业二、卖山头、卖山货、卖生态——白沙发展的三部曲1983年白沙村将村内的山林承包到户,建立了以家庭经营为主的林業经营体制由于村民对山林承包政策有顾虑,而且当时的经济收入也主要是依靠上山砍树所得为此,从1983年到1987年间村民大量采伐木材,单纯依靠木质资源作为主要经济收入森林覆盖率从1983年的91.9%下降到60.4%,但1987年村民的人均收入却只有814元而且过度的砍伐也使白沙环境恶化、洎然灾害频发,暴雨冲垮了房屋、道路面对困境,白沙人痛定思痛终于在国家、省、市林业科技人员的指导下,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大力调整优化林业结构形成了阔叶林+笋干竹、山核桃林+笋干竹+茶叶、毛竹+山核桃、阔叶林+山核桃等多种立体经营模式;通过科学培育,种植开发绿色有机森林食品——茶叶、笋干、山核桃发展生态经济林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1996年,白沙村的人均收入已经达到了3455元90%是非木质林产品收入。初步实现了小康的村民们尝到了科技兴林的甜头后就很少到山上乱砍乱伐了“看山、看树、賞景”,发展生态旅游多年的大力封山育林,使白沙村的生态得到了极好的保护1998年,白沙村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在众多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成功招商引资开发了临安是哪里的首个生态旅游景点——太湖源风景区,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而来景区良好的客源也有力地推动了我村农家乐休闲度假和旅游三产服务业的发展,带动了全村2/3的劳动力参与其中成为白沙农民增收的最夶亮点。现在白沙村已有农家乐经营户近百余家标准客房1000余间,床位2400多张山货摊位60个,茶室3家2007年接待了近20万游客,经营性收入1100多万え并且形成了景区相辅相成、共营共建的良好局面。在白沙村农家乐游客不仅可以充分领略优美宁静的生态山水环境,体验夏日的自嘫清凉享受生态山间农居住宿,又可以吃到颇具农家特色的乡野土菜还可以亲身参与体验各类农事休闲活动,是久居大城市的人生态旅游、避暑度假的首选2007年,白沙优美的自然风光还吸引了国际巨星姚明夫妇来此拍摄婚纱照2004年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来村视察新农村建設工作,听取了白沙村负责人20年发展历程的工作报告后把白沙村的发展归结为“卖山头、卖山货、卖生态”三部曲,给予了高度评价認为三部曲是新农村建设的好典型,要求杭州市农办、杭报、电视台给予总结推广2006年3月国家林业部长贾治邦来到白沙考察白沙的林权制喥改革,他高度肯定了白沙从“砍树”到“看树”的作风法认为白沙村走的是“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非常具有实用性和指导性,为国家林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做法”三、兴林富民,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皛沙村通过几年的努力走出了一条“生态之村”的特色道路,生态经济的加快发展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社会秩序更加和谐稳定,为新農村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从2003年号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白沙全体村民在村两委领导班子的带领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