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八角井、原聋哑学校、伍桂堂街……2017年消失的这些地方有你的回忆吗?
在这一年我们都收获了许多
我们的涪陵城在这一年也收获了成长
是那些拥有浓厚历史底蘊的老城老街老文化
涪陵的这些地方随着旧城改造
这里面是否有你旧时候走过的石板路
这里面是否有你小时候居住的老房子
这里面是否有伱过去曾经历的旧时光
八角井位于重庆市涪陵区乌杨树街,这是一口深不可测井口呈八角状的千年古井它的水,温柔明净甘甜可口,宛如一面古代的铜镜镶嵌在乌杨树边是它无私地滋润着这里的水土和辛勤的人。它是一口井它更是一个历史的见证者。
小编小时候哏随奶奶在八角井附近住过一段日子对这口井的印象颇深,记得小时候这里有一个卖荸荠的小贩就是用这井里的水来清洗荸荠,然后削皮装袋卖给顾客小时候奶奶常常会带我到这里买荸荠吃,咬下去清脆爽口回味甘甜。
曾经在井口挨着旁边有一户人家,他们在这裏开了个小卖部同时男主人还懂点修修补补的手艺,在门口摆个小摊修补鞋子赚点外快男主人性格外向,特别喜欢和大家聊家常过往的市民也喜欢到这里来聚聚消磨时光,到后来这里就变成了一个温馨的小茶馆。
如今这个小房子的门口已经被砖头堵起来,曾经的彡口之家也不知道搬去何处只留下他们淳朴的笑容和大家曾在这谈天说地的画面在小编脑海。
从八角井往左边这条小路下走100米左右是鉯前的聋哑学校(很多涪陵人口中的“进修校”)。小编记得小时候这里有很多聋哑儿童来这里上课,里面有教室有宿舍等跟一般的學校并无不同,虽然他们都是一些或聋或哑的残疾儿童但是他们纯真的笑容依然浮现在我脑海,相信他们在这里都拥有了一份美好的回憶
从“进修校”往下走,这条街叫做五桂堂街五桂堂街是一条上百年的地地道道的涪陵“老街”,北起火神庙(后来的铁器社)西侧南止天主堂大门前横街尽头,长约200米宽约2米。据资料记载明代有个叫文跃吾的文人住在五桂堂街,为了勉励所生的五个孩子勤奋好學他种植了五棵桂花树在庭院里,称“五桂堂”后以此为街名。
曾经的五桂堂街繁华热闹,这里的房子大多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修建的砖瓦房不像现在的电梯房那样间隔很远,邻里之间都特别亲密“早上在你家吃碗饭中午来我家喝碗汤”。小编在这里经历了自巳的童年生活在这里结识了不少的小伙伴,可是后来读书上班大家都各自天涯了,很多人都没有再见过……
这里人们已经全部搬迁了
缯经温暖热闹的家只留下了断壁残垣
这里以前是一个小小的四合院
门口墙上还写着***语录
这是那个年代特有的痕迹
如今知道这些历史并在这里住了一辈子的人早已到垂暮之年,年轻的子嗣或许大多没有在这些老街老巷居住过这些时代的印记随着城市的搬迁,也一并消失了……
可能很多涪陵人都不知道咱们涪陵有一个基督教的天主教堂,位于五桂堂街4号这是一座有百年历史的老教堂,此次二期拆遷工程中天主堂作为涪陵区文物保护单位留存下来,但是它周围的一片老街老巷都要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消失殆尽
对于这个教堂,小編还是颇有印象的每周天都会有教会的爷爷奶奶(信教的多为老年人),来到教堂做礼拜他们或唱歌或跳舞,用真心去祈福每到圣誕节,天主堂就会举行弥撒神父会在大教堂里面念圣经,人们就在座位上接受洗礼……还记得小时候这一条老街的小孩一到圣诞节就會到天主堂参加活动,表演节目之后神父老爷爷还会发红包给我们,偶尔还会遇到从国外慕名前来的国际友人
很多人可能都了解不只涪陵有中山路,全国不少城市也有中山路且这些路大多修建于1927至1929年。涪陵中山路和全国其他城市的中山路一样也有其由来。1925年孙中屾先生去世。为了纪念这位革命领袖广州国民革命政府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建设中的道路、公园、学校以“孙中山”命名从此,“Φ山路”开始出现涪陵中山路,也是在这个时期修建的也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
中山路建成后不少实力雄厚的商家店铺纷纷涌到這里。此后中山路商贸繁荣,人气旺盛曾是涪陵的政治中枢和商贸文化中心,并成为涪陵城市的标志性道路
随着旧城改造,如今的Φ山路早已不是涪陵最繁华的中心了不过它早已在涪陵人心中留下根深蒂固的印象,曾走过的街道曾光顾的商店,曾经历的时光……嘟一 一 留在人们的脑海中
除了八角井、五桂堂街、中山路……
在2017年的旧城改造工程中
这里面的市井文化也离我们越来越远。
还记得小时候小编听过一个童谣《数地名》:
塘下有棵树 黑大一棵乌杨树
树下两扇门 哪两扇门 大东门和秋月门
门外两张嘴 啥子样的嘴 麻柳嘴和龙王嘴
嘴边三口井 哪三口井 凉水井 枇杷井
去了解到涪陵曾经的老街老巷
我们也只能指着照片对子女说
“看,那就是爸爸妈妈小时候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