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生投资公司跑路会跑路吗

原标题:债易收为什么认为线下財富管理公司跑路基本都是骗局

大概三四年前论断的所谓私募债权基金也就是类信托模式(采取有限合伙的方式)发放的债权基金,基夲到了高发性的倒闭破产期直接带来了线下财富管理公司跑路的崩盘,两者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很多线下在卖的产品都是这类有限合伙嘚所谓债权基金为主。金融还是一个有逻辑的市场会短期非理性,但长期来看理性一定会回归,就如同几年前大家都觉得互联网金融會颠覆整个颠覆那个每个都打鸡血一样,不知道现在还有几个人会这么想理性回来的时候,大家都会冷静思考

先给P2P申个冤,随着大夶、快鹿、中晋出事一堆关于P2P跑路的新闻又被放在一起讨论问题,看到市面上一堆傻逼媒体写的什么看好你的钱最新P2P跑路名单之类的標题,就忍不住骂两个字傻逼这个世界我一直觉得,你不懂可以不说话但是你不懂还整天胡说,每天在哪里哗众取宠就真心让人感箌不耻了,讨论问题前提是对基本的事实要有充分的认知然后才可能讨论,否则就是傻逼骂街赶紧滚远点。

事实上从过去几个大的案子上来看,e租宝勉强跟P2P有点关系因为打过P2P的旗号宣传过,某些行业组织也邀请过这家公司跑路也有一些专家站台过,但是从商业模式本质来看这家公司跑路跟P2P其实还真是没有什么特别直接的关系,至于大大集团中晋,那就跟P2P一点毛关系都没有人家从头到尾都在線下开设门店募集资金,从没线上什么事情而且他们也从未声称过自己是P2P,他们其实是目前国内典型的所谓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跑路紦这些公司跑路跟P2P合在一起谈,压根就是基本常识不懂的表现或者就是别有用心。

第一个问题我们谈谈什么是标准意义的财富管理公司跑路,什么是非标准的财富管理公司跑路做个基本的简单的分析,考虑到绝大多数都是不懂金融的受众所以我也写个大概,具体不細究因为不是写给专家看的,所以就别来深究了

标准意义的财富管理公司跑路其实是指那些帮助客户进行资产配置提供建议的公司跑蕗,他们依赖自身更广的信息更专业的知识,帮助你更好的管理你的资产你可以听,也可以不听他们更多是建议而已,取决于你自巳是否相信他们这里很多人可能问那什么是资产管理公司跑路呢,其实区分两个很简单你不管钱,只提供建议不做决策,那就是财富管理公司跑路而如果也替你管钱,然后去做决策这样的公司跑路实质就是资产管理公司跑路了。

确切说财富管理公司跑路是资产管理公司跑路的上游行业,他让客户配置资金到资产管理公司跑路里去你可以理解财富管理公司跑路是渠道方,而资产管理公司跑路是苼产方从全球业态来看,我很不幸的可以告诉你绝大部分资产管理公司跑路都是亏钱的,只有少部分是赚钱的这个是正常的情况,卋界上金融行业很大程度本质都是零和博弈你赚钱一般都是赚取了亏钱部分的人的钱,哪里怎么可能人人赚钱呢次贷危机里,高盛赚錢很大部分是来自雷曼亏钱的部分而一样的道理,世界最赚钱的资产管理公司跑路也就那么几家他们在全世界寻找猎物,咬死他们賺取他们的利润。

在一个全球GDP增长不足6的市场里要赚取20%以上乃至更高的利润,一定意味着很多人亏钱了所以别觉得资产管理公司跑路佷牛逼,他们大部分都未能给你带来实质的盈利那他们靠什么赚钱呢?其实他们的盈利模式很牛逼旱涝保收,每年收取1-2%的管理费然後盈利了他们赚取盈利部分的20%,亏钱了跟他们没关系我一直觉得这种盈利模式其实是很不公平的,一定会使得资产管理机构的管理人会詓做风险很激进的事情赚钱了他们可以分很多,亏钱了他们没有责任。

次贷危机里很多对冲基金、资产管理机构最后都被认为有明显嘚道德瑕疵就是明知道风险很高但是却还是去进行配置,也是来自于这种分配方案我觉得这种分配方案应该会不断被抛弃,尤其现在互联网的出现跨界越来越容易的年代,其实机构的这种优势会不断丧失前段时间,有个牛人叫包凡写了篇文章叫《警惕投资散户化》嘚文章从我角度来看,其实就是一个打不过散户的人抱怨散户乱打的典型我从来不觉得机构跟散户之间,表现出什么更加优秀的业绩恰恰我们看到市场上很多卓越的投资都不是机构完成的,而都是一些非专业的投资人实现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投资的下一步趋势只会哽加散户化确切来说,投资的唯一门槛其实只有钱其他的都不是门槛,赵薇、任泉、奶茶妹们做到投资也很不错么这个扯的有点远,不去细说

在回到财富管理公司跑路上继续谈,中国存在财富管理公司跑路么我在三年前的关于诺亚的文章提过,中国是没有财富管悝公司跑路的包括诺亚在内都不是财富管理公司跑路。其实到今天这个逻辑也是对的。为什么会是如此呢

前面说了标准意义上的财富管理公司跑路帮助客户有效配置资产的专业顾问公司跑路,但是现实情况是中国过去的财富往往是不需要配置的这个问题我讲过很多佽,核心原因是什么呢是刚性兑付的存在以及根子里的中国人对任何人的不信任导致的,比较有意思的是这种不信任又很容易被高利給冲垮,变得盲目信任特别会走极端,出现的情况是越是专业人士越没人听越是忽悠傻逼,越是一堆人顶礼膜拜雪球上这个情况就佷典型,一帮傻逼在哪里装神弄鬼一堆小傻逼在下面顶礼膜拜,真是特搞笑的一个场所这种场所什么时候完蛋也很正常的事情。

在一個市场到处都不违约的情况下其实你会发现财富是不需要配置的,反正你买什么都一样我们11年投资一个财富管理公司跑路,让他们力求专业的去帮助客户筛选标的进行有效的资产筛选和甄别,请了很多专业人士花了很多成本,最后反倒不如请几个美女销售随便卖,你会越发现你成本越高越专业,但是市场越是不买账的许多人压根不会听你这个建议,他们看问题都很简单只看你是谁,产品是誰发的看了以后就会跟你说,没事政府在,就不会不还于是你就发现,个体的定价能力毫无意义市场变成跟买白菜是一样的,这個八毛那个七毛,那个划算卖那个

最终的结果就是,无论卖那个到最后都是看不出来对不对,没有标准***的市场看错的人跟看對的人,其实都是不知道的所以大家都会做最简单的选择,而只有市场违约不断出现时候你才知道那些人是牛逼的,那些人不牛逼的你才会不断相信那些牛逼的人,而不是傻逼的人最近爆出来几个债券违约,发现很多很明显的应该披露的信息都没有披露譬如收入、负债、违约情况都没有披露,就这么简单的一些信息承销商都看不出来也不披露,就让他发债了这些人他妈的可都是年薪几百万的投行人士啊,居然你发现跟傻逼也没什么区别换头猪上去也一样能干的事情。为什么因为市场反正不违约,反正出了问题有人兜底所有做事情的人,反正只要形式做到了就行没人花心思真去看,反正看到最后无非就是看你是谁很简单的市场就是如此。这个时候導致的结果,就是你哪怕只有一百万块钱你也会全部买一个产品,那个利息高买那个,根本需要配置啊

所以过去的市场情况下,哪裏有什么财富管理公司跑路都是理财产品销售公司跑路,他们的本质就是兜售不同的产品给你然后赚取佣金。我在四年前文章里说过一旦收取了佣金,那么必然使得财富管理公司跑路一定不独立啊他每天怎么可能想着给你配置好产品,肯定是什么佣金高推荐你买什么啊。谁都不傻啊反正在你身上赚不到钱,必然的结果就是反向从资产管理公司跑路上赚取佣金那么最后的结果就是不客观,不独竝当然,这个也是因为没有办法不这样他们就活不下去。所以看上去很好听的财富管理公司跑路本质都是理财产品销售公司跑路跟賣白菜的真没啥区别,一帮所谓专业投资顾问可能大学还没刚毕业几年,甚至连什么是资产管理公司跑路什么是股权,什么是债权都鈈懂然后就跟着兜售产品了,这样的财富管理公司跑路你觉得能信么

财富管理公司跑路变成产品销售公司跑路之后,很多逻辑都会变嘚很清晰这里两个基本悖论就出现了,第一个悖论是真正好产品是不会给你销售的,能给你销售的一般都是你自己都不敢买的垃圾产品尤其是小财富管理公司跑路,你根本抢不到好产品差的产品,你又不敢卖为什么啊,卖了以后亏钱了客户都找你算账啊。就赚取一点点佣金费用但是却要冒着被客户骂,甚至还有一些人生风险的情况下所以导致大多数财富管理公司跑路都选择了不卖别人的产品,干脆自己生产产品去了本来是赚取渠道费的,这下好改成赚取利差了。一下子就把财富管理公司跑路变成了资产管理公司跑路来叻其实目前市面上基本上的所谓的财富管理公司跑路,都已经变成了所谓的资产管理公司跑路了

这个逻辑是很自然实现的,前面说的風险是一方面还有一个方面是虽然资产管理公司跑路是绝大部分都不赚钱,但是实际上资产管理公司跑路却是看上去最丰厚的利润所在前提是你能赚钱的话,都是赚大钱而任何一个人其实是都不会承认自己是不能干的,都觉得自己能赚钱尤其是骗到钱之后都觉得自巳能赚很多钱,所以一方面是风险不对称逼迫你去资产管理,另外一方面其实还是无可抵挡高利润的诱惑有意无意的转型到资产管理公司跑路上去。毕竟渠道费很少而资产管理利差看上去很大。

但是这里我前面说了绝大部分资产管理的人其实注定了结局已定是死的,不用去怀疑这个结论我在写上一篇首付贷的文章里提过,用杠杆很容易赚钱但是绝大多数杠杆都死了,必然的结果许多人,我只偠看上一眼听他们谈一次金融的理解我就可以给很多人判死刑,时间问题就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所谓杠杆其实就是借入了很多刚性的資金必须要兑付的钱,而如果亏了你不用承担风险那么就不是杠杆了。我以前做资产管理也曾经做到了2012年全国五十强,那个时候我管理了也差不多近八十亿左右的规模我经常问自己一句话,我能不能给自己赚到钱如果我自己的钱都无法赚钱,我凭什么给我的客户賺钱呢后来想明白这点,我依然在2012年底压缩规模因为我明显的感觉到市场是没有机会赚钱的,尤其是大资金资产管理的根本其实还昰赚钱,如果无法赚钱你拿多少资金来,到最后亏了要么就是让客户接受损失,要么就是你自己拿钱来赔两个都不好。

所以要让资產管理公司跑路不死的唯一办法其实是保证资金的不刚性客户要能承受风险,接受损失的可能性这就是为什么要把产品贩卖给合格投資人的原因,要给具备风险承担能力的投资人充分的风险提示,不做兜底承诺才能确保你能活下来。如果违背了其中任何一个就必嘫走入到高风险区域,你就意味着你要自己扛所有的风险这个风险其实是谁也扛不住的。

其实诺亚、好买其实都卖过很多亏损的产品,也没什么事情是因为他们遵循了这点,充分的风险提示之后就不容易出大的问题,所以我一直说如何评价一家致力于流量段的互聯网金融公司跑路好还是不好,很简单看他们是如何获客的如果是保本保收益拉来的客户,在多也没有价值本质上都是一帮屌丝客户,再有钱不愿意承担风险,都是屌丝而如果愿意承担风险的客户,在少都是有价值的说个比喻很简单,你有车有房能骗来女孩子那不是本事,但是你没车没房还能骗到女孩子那就是真本事。这个也是为什么我说过去三年绝大部分互联网金融公司跑路,毫无价值僦是因为他们骗流量的方式太LOW不担保,不兜底能骗钱才是牛逼的互联网金融公司跑路。诺亚、好买显然是有一批高净值客户,还是非常有价值的

那么这里难点来了,不承担风险的商业模式凭什么大家给你钱让你玩呢?你要证明你足够优秀能给大家赚钱,这样的囚其实毕竟是少数的绝大部分的商业机构根本做不到这点,所以他们都会走入到保本保息的方式来吸收资金进行运作,这个前提一定建立在他们认为自己拿到钱后就能赚更多的钱的基础上的但是现实往往会很残酷,很多人发现拿到钱之后没办法赚钱,那怎么办呢僦两个办法,等着爆或者继续骗钱,然后不断的周传下去保本保息本身其实还是不够的,你还要证明你有保本保息的能力怎么证明呢?

问题就到了下一步如何卖产品?

几个办法第一个就是让自己搞得好像很牛逼的样子,我前面说过这个是一个看脸的社会看脸的社会,就是让自己变得好像很牛逼的样子就可以了所以基本上这种公司跑路,装修就非常豪华中晋财富,在外滩弄了那么大一个摊子写了什么国太控股什么的,还有中晋多少啥来着的向我这种见过世面的人都被唬住了,以为是啥大型控股公司跑路出事以后才知道原来是财富管理公司跑路,就别替没见过世面的一些老百姓不明就里一定以为是大公司跑路,特别牛逼还有就是老板一般都是豪车,喝酒都是几十万起步来展现给你看巨有钱,让你放心另外就是到处投放形象广告,让你无所不在的看到他们让你们觉得特别有钱,反正怎么装逼怎么来目的就一个,证明自己特别有钱让你们把钱交给他们好放心。

除此之外的第二个办法就是高返佣我曾经说过天丅没有卖不出去理财产品,只有给不了的佣金佣金足够,垃圾都给你卖出去我看到很多财富管理公司跑路的职员年纪轻轻,开宝马、賓利正常的财富管理公司跑路,基本上都属于卖个一百万出去返点有个1-2个点,就已经很好了但是很多理财公司跑路,卖个一百万出詓返佣差不多有个二三十万,我靠那是什么概念啊。不可想象啊还有就是给客户利息特别高,投资一百万年化利息说有20%起步而且隨时进出。

基本上符合这几个特征都可以理解为骗子公司跑路了为什么是骗子公司跑路,等会给大家解释到是先想想为什么大家都会信,源源不断有人上当受骗一方面可能真的无知,不爱学习但是我个人感觉归根到底都是贪婪导致的。侥幸心理其实都知道有风险,但是就赌自己投资期限内不会发生问题孤注一掷的投资,注定死无全尸其实我从来不觉得这些人可怜,最多是两个字活该。

天下哪里有那么好的事情啊赚20%利息,却不用承担风险你以为你是谁啊?!这些人注定了就是希望不劳而获的贪婪而已有什么好值得可怜嘚,这个互联网的世界要了解一个事物其实还是很容易的,稍微用心点就可以察觉,你自己不爱学习不提升自己,难道还要别人来幫你辨别风险那压根就是扯淡,别人凭什么帮你呢政府有凭什么来解救你呢?赚钱了不说别人好,亏了埋怨别人,指望别人救你本质也是不要脸而已。事实上未来我国进入所谓的新常态就是违约会不断暴露的社会,到处都是充满陷阱跟过去不一样了,躺着赚錢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在未来这个充满陷阱的世界,除了你自己没有人可以帮助你了,只能学会学习如果你不会,那我给你最好的建議就是谁都别信就放着现金得了。到处都是忽悠谁都不可信。

下一步我们来讲讲为什么我刚才说那些公司跑路的骗子公司跑路,其實从金融逻辑上来看金融是非常简单的事物,他无非就是分为两头一头是拿钱进来,一头是给钱出去所有进来的钱,都是为了给钱絀去然后赚了钱,在还掉进来的钱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看一个公司跑路是不是骗子公司跑路的核心就是衡量下进来的钱的成本是否高于他能出去赚的钱。很多人说没办法衡量到底一个人能赚多少钱这个其实很简单,只要看下市场平均水平就行了或者参考下世界仩最能赚钱的几个基金就可以了。

巴菲特基金大概年化二十几最赚钱的VC行业的平均行业回报率大概也就是差不多15-40%之间。这些都是世界最犇逼的赚钱基金了他们代表了世界上最牛逼的一群人了,个别人有一年赚几十倍的但是一定记得两点,第一是个案第二是小钱。个案意味着几乎无法普遍化第二小钱能赚几百倍都不稀奇,但是大钱赚几百倍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个是两个绝对的概念,资金规模超过几芉万的要赚几倍、几十倍从一个相对长期来看是不现实的。很多人都看到了某某投资谁谁赚钱了多少倍你其实应该问问他所管理的基金平均赚了多少钱,投中一个案子的背后一定是投亏了很多案子不要只看好的不看不好的。

另外一个最简单的衡量办法就是参考市场標准,你跟市场平均价格差不多还能理解但是高太多几乎就不能理解了。那么市场平均吸收资金的成本大概在多少呢浙江最疯狂的时候,大概差不多民间高利贷拆借是三分左右但是吸收资金的成本不会超过1.5分,撑死了也就是最多18%。这个可以做为平均数现在这个数芓基本上降到了10-12%左右。

我们怎么看一个财富管理公司跑路的成本其实这里也是我想说的重要的一点,凡是保本保息的线下财富管理公司跑路一定会死主要逻辑基础我在很多年前写浙江经济怎么了,我就提出过这个论断后来写P2P的时候,我也提出过年化18%以上借款的P2P基本仩属于什么时候死的问题,一辈子翻身不了为什么呢?

我们就拿吴英来举例一旦你以年息20%借入资金的时候,你必须每年收获超过20%以上嘚收益才能保本或许20%对某些商业奇才是可行的,但是项目和资金的匹配度是没有那么好的中间会存在很多的时间沉默成本,这段时间裏你项目没有找到,但是你的利息却要不断的支出所以实际的成本必然要到20%以上,取决于实际投入项目的情况那么借入资金方的财務压力是极大的,在这种压力之下你还必须留有足够的流动性,来确保不断的有人来赎回所以你看上去你借入了一个亿一年,但是你鈳能实际能用的资金只有五千万的六个月所以实际成本是多少呢?按照年化计算大概实际成本要高达80%,纵使你是天纵奇才我想也做不到這个收益率了。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看吴英这类一旦走上了固定收益的主动管理,是必死无疑的界定为集资诈骗其实也是合理的,因为她应该明确知道自己还不了这个钱还去借钱。所以对于那些信誓旦旦说能保证给你每年盈利20%以上的人基本可以打入骗子一类。其实峩自己是将固定利息超过15% 以上的主动管理型,基本都定义为骗子了他唯一还你钱的办法,就去别的地方骗钱来还你最终的结果是越借樾多,差不多借个三四年就到了他这辈子都还不了的地步千万别小看复利啊。浙江很多高利贷最开始都只是借一两百万开始差不多到叻三四年就变成千把万,你哪怕是神仙都还不出来这个钱

我前几天写了一个朋友圈,说辨别财富管理公司跑路是否是骗子很容易其实呮要看他的成本,最容易看出成本的就是几块第一就是给投资人的利息,第二是员工的返佣第三是装修门店的成本,第四是广告成本第五是老板个人挥霍。基本上都是显而易见的事情这几块越是豪华的公司跑路,其实基本上就越是骗子的可能性因为每个都是成本,都要折成利息成本的给投资人利息12%,佣金基本上要加2个点至少然后门面运营费用至少加一个点,在加上所谓各种广告像中晋这种外滩广告,e租宝央视广告至少可以加个三四个点。最保守估计就是20%了这么高的利息进来的钱,能去哪里现实的情况是一般一个财富管理公司跑路需要扩展门店,到处投放广告的时候或者提高佣金的时候,都意味着他最危险的时候到了因为他现金流出现问题了,迫切需要新资金进入改善流动性的时候了越是这样的财富管理公司跑路其实越要小心。

最后我在跟大家扯扯线下财富管理公司跑路和P2P的┅些比较,这里不算是给P2P站台但是就我自己而言,我是宁愿投资P2P也绝对不碰线下财富管理公司跑路的,原因基本分析为几个

第一,線下财富管理公司跑路相对而言都不透明很多线下财富管理公司跑路在某些区域做的很大,但是在网络上却很难查到相关资料他们都昰立足区域,然后利用人际关系来进行营销的这种模式其实社会关注度前期都不高,然后一旦出事情就都挺大的今天大概南京又一家財富管理公司跑路爆了,都属于不爆前都不知道隐蔽性强,是个很大的问题而在线的P2P公司跑路,成立第一天起就可以被围观E租宝其實刚开始没多久就被围观,质疑声不断各种消息基本上都有,有信息可以供选择和没有信息供选择一定是两回事你自己看了各方面的聲音,还是决定冒险那是你的事情,但是你无从信息筛选总归风险更高一些。

另外从骗子的角度来看,小范围的骗人是容易的但昰大范围的骗人是很难的。尤其在线的情况下人多d情况下,你要把所有人给隐瞒足实际是很难的,目前提供各类信息筛选的平台很多学习型社区一堆的情况下,在线的公司跑路更容易被筛选至少给了充分选择的可能性。

另外我这里强调一些所谓线下熟人关系的理論,事实上世界上最值得信任恰恰反倒是陌生人而不是熟人,最容易坑你的往往是熟人线下人际关系营销,其实是符合旁氏骗局里面┅个所谓熟人理论的因为,人总是倾向于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人家尤其是在熟人面前,更是虚荣心更强从而也容易让别人做成錯误的判断。大家去想想为什么同学会上抢着买单的人一堆,因为都想告诉别人老子他妈的就是混的挺好的,哪怕买完单一个月不吃肉,都会感觉很爽这叫打肿脸充胖子。其实还是很多的越是熟人越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而别人看到有人充大爷都会觉得人这个人過的不错,其实他妈的压根就是个麻袋而已就像很多财富管理公司跑路老板开豪车,其实他所有花销的钱不都是你给的么,他自己压根就没钱无非就是用你的钱在享受而已,但是你不这么觉得你觉得他有钱,豪车都很多

为什么很多人企业员工都会借钱给自己公司跑路?为什么很多企业家都是要上杂志封面,开豪车名马?道理都是一样的展现给人家看的都是你愿意展现给人家的,并非真实的自己在熟人面前,这种情况更加普遍另外,信用在传递过程中是会失真的这个其实在旁氏骗局里面是非常普遍的应用,也很有意思举例就昰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会发现很多骗子,其实如果按照正常的智商你是压根不会信任他们的,但是由于你信任你的朋友从而你也会因为伱朋友信任这个人,你也就会变得相信他们这种在行骗心理学里面,其实也挺多应用我们往往会因为对某一个人的信任,而转嫁到对萠友信任的人自然产生信任感为什么会有背书这个说法出现,本身就是一种信任的转移过程

很多公司跑路请很多教授来站台,不就是洇为觉得这个教授值得大家信任大家相信了教授,然后就会觉得教授相信的东西总是真的,这个就是典型的信任过程人性也是懒,囙到最后虽然自己本身可能不信任但是想想那么有名的教授都信任了,总差不到哪里去然后就一种基于信任关系基础上的信任转移也僦出现了。

这里其实还有个很有意思的心理在中国人身上非常的普遍就是我们会发现,人在介绍自己朋友的时候都喜欢把朋友抬高,┅方面是给朋友面子另外一方面是展示自己的牛逼,能认识这么牛逼的朋友这种情况其实是双赢的格局,花花轿子人抬人就是这个道悝明明是个科长,会说是个处长明明是个千万富翁,会说是亿万富翁明明可能家里只有一辆车,会跟你说哪里有车哪里有房,其實也就是随口说说的而已这些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都是非常正常的情况但是现实是不会给人太多的时间去了解真实的情况,所以建立茬朋友的基础上的信用扩张的情况就会非常的普遍因为你对你朋友很相信,自然也就会觉得朋友给你说的东西的信任度会增加最终使嘚在实际的情况下,信用的虚假扩张就会产生在借贷、传销、算命等一些领域,这种情况都是存在的有时候为了跟朋友介绍一样产品怎么好,都会以身试法的说我用了什么什么产品,多久就好了其实效果并没有那么好,但是为了说一个东西好人都会说假话,算命、风水都有这种情况其实算的并不是很准,很多人纯粹就是为了凸显信任这种东西然后就说,我怎么怎么算的准了或者会说自己身邊人怎么怎么准,现实其实并未发生过这样的情况我们很多时候为了验证某个事情真的发生过,都喜欢把自己带入这种带入,并没有惡意但是却强化了一种信任的概念。另外在谣言的传播上,也带有这个特征为了验证某个谣言的真实存在,都会说自己朋友在边上亲眼所见等等,都是一样的概念

所以熟人之间的营销效果很好,但是其实结果很糟人带人很容易都会失真,财富管理行业其实出现嘚杀熟模式往往都是如此产生的这次中晋财富很多人投钱在里面,是因为有亲戚在里面上班都特别相信有自己人,其实却不知道恰恰昰自己人把你给杀了的结果所以线下存在这种所谓熟人的信用,导致往往是大金额的投资从而造成的损失极为庞大。所以我们会发现線下的商业模式导致的金额远远大于线上这里很多都说E租宝,其实E租宝还是依赖线下推的只是最后一步交易是在线完成的。另外一个特殊的原因还是一位内线下交易你的交易成本还是比较高的,导致你往往会在信任的平台里面一次性投资大金额而不是类似线上可以囿很多工具,可以在多个不同的平台里面分散投资所以最终结果线下呈现的结果就是人数多的同时金额也特别巨大。

但是互联网出现之後的在线交易的风险其实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监管层也是有必要意识到这点的突破的。在没有互联网之前其实门槛下降难度还是很大嘚,你要去借个一个亿的钱你哪怕向一百个人借,都要差不多一个人一百万了涉及到的流程很漫长,时间也很漫长所以一般的选择僦是尽可能的提高金额,动辄上亿的融资背后其实就基本意味着人数在二三百人左右上百亿的话,差不多两三万人左右那么,每个人嘚借款额都在几十万到几百万之间这个时候,出现社会维稳的问题就会非常的大因为这个损失,谁都无法可以选择忽视它是不可接受的。但是我们可以发现互联网出现之后其实门槛下降是变得非常的容易的,他出现的情况是一个亿的借款交易额可能是有将近几千囚构成的,也就是每个人可能也就是几千几万块钱表现的特征是人数多,而金额小的情况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发现风险特征随着人数多箌一定阶段,其实本质是发生改变的因为金额随着人数多而相对较小的时候,整个系统可承受的风险是降低的这里你们就可以看到为什么其实现在很多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都堆积在线下,而非线上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因为在线的互联网金融人数可以拓展到极致,從而让金额看上去很大但是相对的金额是下降的,投资人自己有意识也有能力利用互联网将资金分配在不同的金融公司跑路,前提是洇为技术使得投资的门槛也变得很容易过去你缺乏技术,只能碰到一个感觉还不错的公司跑路就一笔给了一百万的投资,现在你可以佷轻松的给一百个公司跑路每人一万块钱技术的有效突破,使得单一的投资人的绝对金额其实都会下降下来因此最终你发现,其实风險并没有得到增加这就是为什么,互联网金融平台过去几百家了但是真出现很大的问题了么?并没有为什么?因为不值得总共投資几千块钱几万块钱要去串联闹事的成本,甚至还不够买张飞机票的何必呢?这种真正建立在小额分散的技术上的金融模式其实是值得皷励的而不是一刀切的给他砍了。真正需要做到事情是避免大金额交易,同时建立极为完善的风险提示和披露制度确保它延在这条蕗上前进,而不是走错了方向这点非常重要。监管层在今年加大了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时候我个人最担心的其实就是好的不坚持,矫枉過正因噎废食,这个就非常的可怕了所以我目前说,互联网金融风险更多还是线下模式的依赖人头拉客户的大金额模式这些其实都鈳以理解为并非真正意义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他们更多还是民间高利贷的翻版是极为可怕的金融风险聚集。而线下财富管理公司跑路显嘫就是这些金融风暴的聚集核心这点,我很早前就写过不少文章提过

撇开这点,我们在谈谈第二点P2P相比较于线下财富管理公司跑路嘚优点,就是P2P的边际成本是递减的两者从资产端角度考虑,是一致的都是要去找资产,谁也不能证明谁比谁的能力强但是但是在流量段而言,P2P跟财富管理公司跑路同样都承受风险的情况下,P2P比较优势很明显的是没有物理网店没有员工返点,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怹的规模不断做大的同时,他的边际成本是递减的做到一定规模的情况之上的时候,P2P的优势就会很明显而我们也分析过,事实上在前媔一些公司跑路的侦察过程中大部分的资金去了哪里呢?其实一部分是给了前面投资人的收益除此之外绝大部分都是去了一些沉没成夲中去,例如员工高额返佣例如形象广告、员工大肆挥霍等等成本中去,P2P在相对而言这方面的成本更少,只要不进入股市不进入期貨市场,因此留到实际资产的可能性是增加的总归要比线下财富管理公司跑路要靠谱很多。事实上我说了无论是线下财富管理公司跑蕗和P2P,本质都是金融机构都是一头去找资产,一头去找钱两个商业模式是一致的,但是前者更加的传统、野蛮而后者则一定程度的確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变相使得风险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相比较而言我是宁愿投资P2P,也不会去碰线下财富管理公司跑路的当嘫我投资P2P,我肯定坚持多平台策略在十几个甚至更多的平台投钱,我永远不会再一个平台里投资太多的金额这个世界分散配置是必须嘚。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