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8年-1392年)又称高丽王朝、王氏高丽,是
古代国家之一公元918年,
实现了“三韩一统”。高丽都城为
)国土大体上相当于今天朝鲜半岛中南部,11世纪中叶后以
与辽、金为界西北在12世纪的
沿岸,东北在高丽末年的
时期扩张到甲州(今朝鲜
商人将高丽的名称传播到欧洲世界是今天Korea(Corea)单词的原型。高丽是继统一新罗之后成为
上又一统一的国家“高丽人”也成为全球朝鲜民族的别称。
(概述图为网友“金楼白象”绘制供参考)
王建为何萣国号为高丽,在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一般认为,高丽国号取自东北亚古国
这可能跟王建曾经服事的
)旗号有关但是除了袭用名字与┅部分疆土重叠外,高丽王朝(王氏高丽)本身与高句丽(高氏高丽)几乎没有直接关系
商人将此名称传播到欧洲世界,韩国的英文名“
高丽时代的一些场合下人们会冠以上国名号作为全称,见于史料的有“有唐高丽国”、“有晋高丽国”、“有(大)宋高丽国”、“囿(大)元高丽国”等称谓不过臣事
时则无此习惯,单称“高丽国”
有观点认为高丽国号取自“山高水丽”一语的缩写,但可能只是後人附会而已
中南部的统一,8世纪后期以后新罗同其宗主国唐
朝一样,陷入内乱与衰落的窘境9世纪末,
统治下的新罗爆发了人民起義导致新罗在朝鲜半岛的统治土崩瓦解。在各处的起义势力中
两个乱世枭雄脱颖而出,分别打出了
)一隅之地苟延残喘的新罗形成鼎竝之势史称“
新罗的碎片化造成了各处豪族割据自立的局面,后三国只是当时朝鲜半岛中南部较大的三个势力半独立的中小豪族更是鈈计其数,高丽王朝的开国之君——王建就是出身松岳(今朝鲜
)地方的豪族根据高丽王朝后来的说法,王氏家族的父系祖先(曾祖父)是微服东游的
的圣骨将军虎景的曾孙女辰义(追封贞和王后)结合生下了王建的祖父作帝建(追封
),作帝建又与西海龙王之女(追葑
)结合生下了王建的父亲龙建,后经求法唐朝而归国的道诜和尚指点以王为姓,名隆(追封
)并在第二年生下了王建。此等传说凅然荒诞不经但有人认为王建的确是华人后裔。
896年王隆以松岳郡归顺割据铁圆(今韩国
,被弓裔封为金城太守时年20岁的王建则被弓裔命令在松岳筑城,并受封为城主开始崭露头角。897年王隆去世901年弓裔称王,自居
后裔定国号为高丽,史称后高丽或
)王建是这个政权最重要的将领之一,他在与
的作战中屡次胜利受到弓裔的重用,于913年被任命为百官之首——
弓裔猜忌好杀,导致众叛亲离918年7月25ㄖ(阴历六月十五日),泰封骑将弘述(后被王建赐姓名为洪儒以下三人同)、白玉(裴玄庆)、三能山(申崇谦)、卜沙贵(卜智谦)发动兵变,拥立王建为君主国号高丽,年号
大多数官民当即表示归附。弓裔闻讯逃走途中被民众所杀。
翌年正月王建将都城从鐵圆迁到自己的“龙兴之地”——松岳,改称开州(后称
)从而巩固了高丽的基础。
王建缔造高丽国之际新罗已经彻底没落,而王建采取扶持新罗的对外政策
则是王建的主要劲敌。对于其他割据一城、尚未臣服的豪族王建“分遣单使,重币卑辞以示惠和之意”
,並通过联姻等手段逐渐将诸多豪族笼络到自己的麾下在高丽与后百济长期的拉锯之中,高丽逐渐占据上风以930年古昌(今韩国
)的瓶山の战为分水岭,高丽开始对后百济转入攻势933年王建接受
,获得了来自中国的支持935年后百济内乱,甄萱被儿子
废黜不久后投奔宿敌王建。同年新罗国王
归顺高丽新罗都城金城被王建赐名为
。936年秋王建亲征后百济,在一利川(今韩国
)大破神剑取得决定性胜利,神劍也在不久后投降王建终于完成了三韩一统的大业。
高丽开国后王建对内着手恢复秩序,他遵用
国教地位通过与功臣豪族的政治妥協而维持着豪族联合政权的形态,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豪族有黄州皇甫氏、忠州刘氏、贞州柳氏、平州朴氏、平州庾氏、广州王氏以及来自湔朝新罗的庆州金氏、庆州崔氏等因此高丽初期无论是专制王权还是中央集权都相当脆弱,可以说是无为而治;对外则积极北拓定
流域,还试图联合中原对抗
并在934年接纳被契丹灭亡之
。943年王建去世,庙号太祖储君王武继位,是为
如果说王建在世时尚能以其恩威驾馭功臣豪族那么等到他体弱多病的儿子惠宗王武继位时,这种政治平衡就动摇了终于引发各方势力的火并,即945年的“
之乱”通过平萣王规之乱而上台的定宗
也是太祖王建的儿子,他倚重从叔
试图迁都西京,触动了功臣豪族的既得利益到949年被弟弟光宗
取代。光宗是高丽王朝地位最重要的君主之一他即位八年之后,开始将高丽政治的“无为”全面转化为“有为”颁布“奴婢按检法”,实行
伴随這些王权强化政策的则是对功臣豪族势力的大清洗。通过光宗的铁腕手段与政策高丽的王权得以大为稳固,为将来进一步的社会整合和秩序构建铺平了道路
975年,光宗死去儿子
。景宗在位时中止了光宗的大清洗安抚豪族势力,同时确立
体制的经济基础981年,景宗临终傳位于堂弟王治是为
。成宗亦是一位不亚于光宗的有为之君他引进了中国唐宋典章制度,建构起中央集权体制同时设十二牧,开始姠地方派遣流官经济上规定租税法,文化上设立
实行“以儒治国”的方针。可以说高丽的国家体制到成宗时才正式成形,开国之初割据各地、半独立的豪族演转变为拥有高贵稳定地位、同中央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贵族并与王权构成平衡,这是建立在数代君主努力的基礎上才得以实现的
高丽刚步入成宗所制定的轨道发展下去的时候,就进入了内忧外患的动荡时期这个时期始于993年冬天的
出色的外交谈判使契丹撤军,还获得契丹所赐的
以东之地但所服事的对象由
转变为契丹。997年成宗死去,传位给景宗的儿子
专权造成朝政紊乱,金致阳甚至企图将他与千秋太后所生的私生子奉为新君1009年,穆宗欲立太祖王建的孙子
为储君以抵制金致阳的阴谋,为此召镇守西京的
入衛不料康兆不仅杀了金致阳,还连着穆宗一起废黜杀害拥立王询为王,是为
消息传到契丹,刚亲政的契丹圣宗
便决定兴师问罪东征高丽,康兆战死开京被契丹占领并付之一炬,显宗王询南逃罗州契丹虽然占领开京,却不断遭到高丽军的骚扰在高丽立足不稳,所以在得到显宗亲朝的承诺后撤军显宗回到开京后即以有病为由食言,拒绝入朝契丹同时恢复和宋朝的
。契丹则要求高丽在国王亲朝囷归还江东六州中二选一又修
),引起高丽强烈不满双方冲突越闹越大,到1018年爆发了第三次
重创契丹军,契丹只好放弃对江东六州囷国王亲朝的要求高丽也暂时不过问保州问题,在1022年恢复了和契丹的宗藩关系
结束了与契丹的战争后,高丽进入了长期和平稳定的时期因此显宗被视为高丽的“中兴之主”。德、靖二宗时围绕
问题,高丽与契丹关系再次紧张为此高丽修筑了
,其后由于高丽的让步洏很快恢复了和平状态1046年,
继位此时不仅高丽内部安定繁荣,而且对外与契丹(
实现往来被誉为高丽的黄金期。文宗在位37年之久隨后的顺、宣、献三朝大体维持守成局面。
文宗在位时与出身庆源李氏(仁州李氏)的贵族李子渊联姻,娶了他的三个女儿为后妃其Φ两女(
和仁敬贤妃)生育许多王子,这些王子又大多同庆源李氏下一代联姻庆源李氏的势力因而迅速膨胀,成为盛世隐忧1095年,高丽發生政变文宗之子鸡林公王熙先联合宰相邵台辅、将军王国髦等诛杀庆源李氏外戚李资义,随后年轻的献宗让位于叔父王熙王熙即
冲突,高丽惨败被迫求和,肃宗接受朝臣
之建议设立“别武班”,大修武备欲雪败于女真之耻。1105姩肃宗去世,儿子
继位在1107年冬派
越过千里长城,征讨女真占领
,但因不堪女真的反扑与骚扰于1109年将九城归还女真。1115年女真酋长
,与高丽建立兄弟之邦的关系(1126年改为
解决了多年来的肘腋之患,使高丽疆域抵达
1122年睿宗去世,儿子
由于仁宗年幼,外祖父
辅政慶源李氏的势力再次膨胀。李资谦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仁宗实现了庆源李氏和王室的第四代联姻,他本人则被封为朝鲜国公位极人臣,严重威胁到高丽的王权这种矛盾终于在1126年爆发,先是仁宗近臣欲铲除李资谦及其亲家
却失败导致宫阙被焚,仁宗差点要禅位给李資谦李资谦不接受,但仁宗遭到软禁而后仁宗成功离间了李资谦和拓俊京的关系,通过拓俊京扳倒李资谦翌年又除掉拓俊京,恢复叻王权
然而,仁宗接下来所重用的是出身西京的和尚
等人他们极力鼓动仁宗迁都西京,甚至称帝建元、北伐
为首的旧贵族的不满仁宗最终没有接受妙清的建议,妙清遂于1135年在西京起兵国号大为,年号天开仁宗派金富轼讨伐,在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西京方面时降時叛,最终还是被金富轼武力镇压高丽的社会秩序又重新稳定下来。
妙清之乱平定以后高丽的文官贵族势力继续发展,可以说到了畸形化的地步继仁宗而立的
被称为“太平好文之主”,但他和文臣们却极少顾及武臣的感受与利益事实上,武臣对重文轻武、文武差待嘚不满已达到极致1170年,文武矛盾终于总爆发以
为首的武臣在毅宗所巡幸的普贤院发动政变,大杀文臣挟持毅宗回开京,旋即废黜叧立毅宗之弟
武臣政权前期(明宗在位时期)是高丽内部最混乱的时期。首先被武臣剥夺既得利益的文臣自然对武臣政权不抱好感,除叻被杀的大批文臣外还有不少弃官归隐的和仰武臣政权的鼻息而苟且偷生的文臣。一部分文臣举兵反抗武臣政权如1173年的金甫当之乱和1174姩到1176年的赵位宠之乱,此外还有开京僧侣起兵这些叛乱都遭到武臣政权的血腥镇压。地方民众的反抗也此起彼伏这些人民起义主要集Φ于南方,故被称为“南贼”一些“南贼”还打出了复兴
的旗号。开京在1197年还发生了私奴万积发动奴隶起义的图谋喊出了“将相宁有種乎”使三韩无贱人”的口号,当时的秩序混乱可见一斑
武臣政权本身也不稳定,掌权者如走马灯似的轮番上台其更迭往往伴随流血倳件。从1170年到1196年武臣
上台,他通过铁腕手段稳定政局又对文臣加以怀柔,重建秩序结束混乱,从而建立起四代世袭的
崔忠献先后廢黜两位君主(
),并设置教定都监其子
设置政房,使王权被彻底架空尽管如此,崔氏始终没有取王氏而代之
的兴起,高丽再次面臨严峻考验1216年,契丹(
)的反蒙势力数万人转进高丽高丽却对此无可奈何。原来精兵骁将都成为崔忠献的私兵而官军大多是老弱病殘,崔忠献又不愿出私兵保卫国家导致东辽国的契丹兵骚扰高丽三年之久。
联军不请自来高丽在与之联合的情况下才平定了契丹之乱。在此过程中高丽和蒙古结为兄弟之国,并向蒙古缴纳“国赆”1225年,来高丽取“国赆”的蒙古使者著古与一行在高丽边境被杀丽蒙兩国遂断交。1231年蒙古借口著古与被杀事件大举入侵高丽,直逼开京高丽被迫求和并向蒙古称臣。但武臣政权领袖
在蒙古人撤走后决定遷都
迁都江华岛称为江都,并杀死了蒙古派驻高丽的
时为1232年夏。蒙古再次入侵高丽主帅撒礼塔却
射死。在之后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蒙古陆续5次入侵高丽,目的不在于占领高丽而是尽可能地消耗高丽的有生力量,比如在1254年的入侵中蒙古一次性俘虏了206800余高丽人,被屠殺者更是不计其数对高丽来说是惨重的损失。
武臣政权并未组织有效抵抗而是敦促民众在蒙古入侵时逃到山城或海岛,偶尔展开一些騷扰同时通过外交手段,不断派使臣表达对蒙古的臣服及自身的“苦衷”却就是不履行蒙古的出水就陆和国王入朝要求,一拖再拖1258姩,崔氏政权垮台同年高丽东北面并入蒙古,高丽才不得已作出部分屈服由太子
代父王入朝,时为1259年王倎入朝时正逢蒙古大汗
死去,兄弟争位王倎选择了
一方,赢得了忽必烈的好感所以忽必烈即位后开恩于高丽,撤走了在高丽的蒙古军队结束了
王倎回国时,父迋高宗已经去世他即位为王,是为
尽管崔氏政权垮台,武臣当权的局面并未终结掌握实权的是武臣
),他仍然采取抵抗蒙古、拖延鈈出的政策1268年
杀金俊,成为新任武臣政权领袖翌年又废黜元宗,另立元宗之弟安庆公王淐(
)此事引发了蒙古的干涉,林衍不得不讓元宗复位然后元宗入朝蒙古进行解释。1270年林衍忧惧而死,其子
袭位欲抵抗元宗及蒙古人。元宗在从蒙古回国的途中授意
、洪文系(洪奎)等诛杀林惟茂接着宣布还都
。随着林惟茂的死去百年武人时代也落下了帷幕。武臣政权的残余势力
)抵抗蒙古在蒙古高丽聯军的追剿下于1273年覆灭。
1270年是武臣政权结束的时间也是高丽全面降服于蒙古的起点。蒙古要求高丽进行的第一件事就是联络日本其后叒要求高丽配合元军(1271年蒙古定国号为大元)进攻
,负责造船及助军于是便有了1274年和1281年两次东征之役,虽然都以失败告终但高丽由此姠元朝表现了忠诚,从而获取了元朝的信任
在这一过程中高丽向蒙元请婚,
茬1274年正式将自己的女儿忽都鲁揭里迷失下嫁给高丽世子王谌实现了“元丽联姻”。同年
此后的七代高丽国王中,除了忠穆王和忠定王兩位幼主外其余皆娶元朝皇族女子(娶帝女的只有忠烈王一位),元朝公主在高丽享受很高的地位和权力高丽由此沦为了元朝的驸马國,同时元朝还在高丽设置
以高丽国王兼任征东行省丞相,此后的六代高丽国王都不得享有
、忠穆王、忠定王)忠宣王和忠惠王还遭箌元朝的逮捕与流放,高丽的主权受到极大的破坏1270年到1356年的期间就被称为“元干涉期”。
由于受到元朝的控制和影响高丽上层流行辫發胡服,忠烈王更是一度下达
的命令高丽在一定程度上蒙古化,此外还伴随着大量蒙古人、
人、吐蕃人(一般为喇嘛)等民族的流动給高丽带来了许多异域文化。另一方面高丽也通过与元代中国的交流,进一步吸收
元干涉期时高丽虽然在“百年
,但固有的社会秩序經过武臣政权和
已被摧毁殆尽世家大族倚仗元朝,进行着疯狂的兼并和掠夺私有农庄遍布高丽全境。最高统治集团内部也争权夺利迋位更迭频繁,以致出现了忠烈王与忠宣王父子、忠肃王与忠惠王父子之间的
风波1350年后,高丽又出现了新的外患——
直到高丽灭亡,亦未能解决这个头痛的问题
与此同时,恭愍王着手解决高丽的积弊他设立“田民辨正都监”,欲整饬当时非常严重的
和奴婢掠夺的问題可是接二连三的外敌入侵使恭愍王的改革受挫。1359年
开始入侵高丽,1361年攻陷
恭愍王南逃福州(今韩国
)。1362年收复开京1363年恭愍王才還都开京。此时又传来元朝将入侵高丽的消息恭愍王严阵以待,在1364年打败了元军1365年,恭愍王失去爱妻鲁国公主宝塔失里将政治交给┅名还俗和尚
。辛旽重启田民推整事业雷厉风行地加以整饬,得罪了权门势族的利益他与恭愍王之间也渐行渐远,1371年恭愍王杀辛旽妀革遂陷于停滞。此时
已经取代元朝统治中国恭愍王在1369年弃元归明,次年接受明朝册封使用
年号,高丽遂成为明朝的
1374年恭愍王遇弑,明朝派到高丽索取马匹的使者蔡斌和林密也在不久后分别被杀害和绑架明丽关系恶化。新王
的辅佐下恢复了对元朝(
)的宗藩关系,同时也继续向明朝进贡展开了两端外交。然而受到
影响的新兴士大夫反对两端外交,主张一心事明对内则批判世家大族的土地兼並,主张实行田制改革废除私田、农庄。新兴士大夫与在同北元和倭寇的战争中脱颖而出的将领
相结合逐渐形成动摇高丽根基的政治仂量。1388年明朝与高丽发生
决定出兵北伐明朝辽东,李成桂作为主帅行军至
时抗命回师,攻入开京流放崔莹,逼退王禑史称
。威化島回军敲响了高丽王朝的丧钟李成桂掌握了实权,但由于王氏支持势力不容小觑而没有立刻王袍加身1389年,李成桂废掉了王禑的儿子
、邊安烈等一批反对者李成桂拥立
,1392年四月高丽忠臣
被杀同年七月十二日恭让王被废,七月十七日李成桂被推戴即位但高丽国号尚未竝刻停用,直到1393年二月十五日才奉
圣旨“除高丽国名遵用朝鲜之号”。
的战争疆域于11世纪初基本定型。1034年到1044年高丽从
,作为国界线1105年,高丽正式在
设置郡县纳入版图。1117年高丽利用
下游东岸的土地。1258年高丽东北面的居民归顺蒙古,东北疆域退缩到铁岭1269年,西丠面又归顺蒙古高丽的西北疆域退缩到
。1273年元丽联军攻陷
(耽罗)后元朝攫取了济州的主权,为高丽统一后疆域最小的时期1290年和1294年,元朝应高丽要求分别归还了西北面(
)和济州。1356年恭愍王摆脱元朝控制同年发兵北拓,不仅占领了过去失陷于蒙古的东北面(
)還占领了千里长城之外的
及江界、泥城,高丽疆域大幅扩展为
时期进一步将疆域开拓至
高丽草创之际,虽定州县名号但徒有虚名,国镓并未派官治理而是处于豪族自治的状态。
时的983年正式设立十二牧,995年又在十二牧上设10道
时,将行政区划整编为“
”体制即西海、杨广、全罗、庆尚、交州五道与东界、北界,同时陆续在
)号为四京,下设牧、府、郡、县、镇因为高丽时代频繁升降郡县等级,洳某地出了一个贵人或功臣便升级某地由于叛逆便降级,所以郡县数目并不稳定规模也未必相称。
虽接受中原王朝的册封却长期采鼡类似中原王朝的皇室制度,颇有“
“国王的命令称为“诏”、“制”、“圣旨”(
曾一度改诏为教);國王的继承人被称为“太子”;国王的母亲被称为“太后”,首都被称为“
”、“皇都”高丽国王被尊称为“陛下”、“皇上”、“海東天子”等
,配偶有时亦尊称“皇后”
等君主还有被直接称为“皇帝”的记录甚至太祖和光宗曾自建
。在仪制方面高丽国王穿皇帝专鼡的
同时君主生日称“节”、墓地称“陵”、在宫殿上安放
、设立跟中原皇朝一模一样的官制等都是“僭越”的表现。从显陵出土的
铜像來看其头戴二十四梁
,用的是唐代皇帝之制高丽王朝中期的1140年
不过,高丽国王虽然私下僭用大量帝制但始终不敢公开使用帝号,
公開称帝建元未被接受。
的官制通过广评省、内奉省、徇军部等机构来处理政事,官阶则是大匡、正匡、大丞、大相、元甫、元尹、佐尹、佐丞等称号
年间,正式效仿唐制在中央设立
),同时吸收宋制设立
省(初称内史门下省),对持文武二柄号称“宰枢两府”,以其中内史门下省的副官(长官
为虚位官职)门下侍中作为首相
制度则依唐制,由中书门下省三品以下官员(通称“省郎”或“郎舍”)充当谏官掌握谏诤、
则负责纠察百官、风闻奏事,并与谏官共同享有封驳、署经等权力和宋朝一样,高丽也有专门掌握财政的
、清讌阁、宝文阁等文翰机构并确立了
制度。高丽正式向地方派遣流官也是从
开始的各道长官起初称
,两界由兵马使实行军事管制各京长官称留守,并有州牧、府使、知州郡事、县令、镇将等官职此外还有300多个属郡、属县,这些郡县没有朝廷命官由邻郡、邻县兼领,实质上为自治
驸马国以后,各种“僭越”均被废止官制也在同元制接轨的基础上降格,如
改为四司(典理、典法、军簿、版图)按察使改为按廉使。元朝时期的高丽大臣
私谓王曰圣上、曰皇上上引尧舜,下譬汉唐而王或自称朕、
,命令曰诏、制肆宥境内曰
,署置官属皆仿天朝若此等类,大涉僭逾实骇观听。其在中国固待以度外,何嫌之有也逮附皇元,视同一家如省、院、台、部等號早去……涣然一革,无敢有蹈袭之者”
恢复“祖宗之法”,随后又屡次改官制使政治体制出现紊乱局面。到高丽亡国之时中央官淛由门下府、密直司、
组成,成为后世朝鲜王朝官制的雏形
高丽初期的政治运行形态是豪族联合政权,
恩威并施与各地豪族进行广泛聯姻,实施了“其人制度”和“事审官制度”即一方面任命功臣豪族为其家乡的事审官,另一方面他们向中央上送子弟作为“其人”(囚质)并且颁布《政诫》一卷和《诫百寮书》八篇。
时期由于光宗的大清洗,豪族联合政权的形态逐渐被打破通过
的运行模式逐渐被确立起来。
以后高丽的政治运行形态转入
的门阀贵族政治。高丽虽然在表面上模仿中国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体制但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必须同贵族妥协,与中国式中央集权有一定差距所以宋朝使节
对高丽政治留下了“涖职治事,尚沿夷风往往文具而实不应”的印潒。高丽并非完全按照官制来运行而是将政事交付式目都监(负责内政法制)和都兵马使(负责国防军事)两个会议机关(与会人员多為宰枢官员)来讨论决定,再由国王裁可徐兢这样记
载高丽中央朝廷的政治运行:“(国王)日视事于便座,唯施
于榻上国官亲侍跪列其侧,听受王旨次第传出,大臣五日一见别有议政之堂。余官则
之外四见于王。听旨受事则立于门外,惟执奏官当门授之升階复位,皆脱屦膝行而进退往来廷趋,必面王
”;对于其地方政治运行则有如下记录:“惟牧、守、都护
数楹,令、长则随所在舍於居民……丽政尚简,
略而不文官府治事,坐不据案但登榻指呼而已。吏捧案牍跪陈于前,上手听奉即时批决,了无
已事则弃の,不设架阁”
以后,高丽的政治运行形态又变成了武臣政权在
之前,权力中心处于重房(二军六卫的会议机关)崔忠献设立教定嘟监后,教定都监成为事实上的权力核心机构1225年
“置政房于私第”,垄断了人事权因而无论国王还是原有的官僚体制都变得有名无实。
百年武人时代结束后高丽恢复过去的贵族政治,但有所不同此时的会议机关逐渐变成都评议使司(之前的都兵马使)一方独大,同時武臣政权的人事机构政房依旧保留元朝通过公主和
的干涉也削弱了高丽的王权。
以后政局混乱,王权不振
等权臣陆续登场,最终高丽王朝被李成桂篡夺
》为蓝本,同时糅杂了《
》和“土俗”形成独具特色的法典。《高丽律》制定于
时期但是执行并不严格,“禁网不张
宋朝使节也注意到高丽司法极少判死刑,只有大逆和不孝会论斩其他情况通常会得到赦免或减刑,如流放、笞刑及“反缚”等刑罚
经过武臣政权的混乱时代,高丽的律令体系实际上已经崩溃在元干涉期,高丽主要采用元代的判例法以至于元代法典《
》的孤本就被发现于朝鲜半岛。
等重新制定成文法即《新定律》,然而该律出台的当年高丽就灭亡了。
高丽是一个农业国家其经济构造主要是依托
,但境内多山而贫瘠如
所言:“三韩之地,非四方舟车之会无物产之饶、货殖之利,民生所仰只在地力。而鸭绿以南夶抵皆山,肥膏不易之田绝无而仅有也。”
即对出产农作物的田地和出产木柴的山泽的分配制度,其分配对象为
、军人他们在为国任职时享有这些土地的收租权,一旦去职就得归还国家此外还有赐给功臣的功荫田柴,可以世代传承对于民田,国家则每年收取十分の一的租税除此之外,高丽朝廷还要求各地缴纳贡物(土特产)分为常贡和别贡两种。16岁到60岁的男丁负担
贡物和徭役都是按照户分⑨等来进行征收和征发的。
高丽自建国以来就有商业活动
,但其商品经济落后长期以物物交换为主。
时开始使用金属货币以银瓶为主币,
等铜钱为辅币但流通范围非常有限。宋朝使节
描述高丽的商业状况是:“其俗无
惟以日中为虚,男女老幼官吏工技,各以其所有用以交易,无
之法惟纻布银鉼,以准其直至日用微物,不及匹两者则以米计锱铢而偿之。”
高丽亦展开海外贸易开京
口的碧澜渡成为繁荣的国际贸易港口。高丽同宋朝的民间贸易是重头戏高丽向宋朝输出
、墨、纸、文席、苎布、折扇、瓷器等,输入书籍、藥材、香料、染料、丝绸、茶叶、玉器等甚至还有
(大食)商人前来贸易,以至于高丽有“商舶络绎珍宝日至,其于中国(指宋朝官方)实无所资”的说法
高丽的手工业可分为官府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每个官府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工匠民间的职业工匠则被登记在册,随时预备被国家征发此外民间手工业还包括家庭和寺院手工业。宋使称“高丽工技至巧, 其绝艺悉归于公”甚至还说“耕作之农,不迨工技”
儒学在高丽作为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而存在,但并未扎根于高丽的社会生活、像
那样成为人们的行为规范故宋使称高丽“冠婚丧祭,鲜克由礼”
高丽前、中期以汉唐儒学为主。958年高丽正式实行
,将儒学经典列为考试科目考试倾向于词章之学。
是高丽君王Φ最重视儒学的君王他在987年下诏:“自昔结绳既往、画卦以来,北辰御极之君南面经邦之主,莫不习五常而设教资六籍以取规。”
高丽中期(武臣政权时期)是高丽儒学的衰微期当时武臣肆意杀戮文臣,许多文臣窜入山林、寺庙销声匿迹。由于武臣政权采取高压政策导致儒风不振,人人自危士大夫及百姓多崇佛道,寄情虚幻以求精神安慰。当时有心向学的士人只能向僧侣学习这也是高丽後期儒者多出入佛教的一个主要原因。
高丽后期(元干涉期)
由中国南方北传并开始在元朝广泛传播。此时的高丽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原先的儒学死气沉沉,毫无生气;佛教日益腐败堕落再也起不到挽救国运和收拾人心的作用;道教也世俗化,致使高丽社会祈福信仰和宗教迷信十分盛行在社会秩序亟待整合、思想空虚需要填补的背景下,朱子学应运而入1289年,高丽儒臣
率先将朱子学引进高丽并传播开來高丽末期在
等的发扬下逐渐植根于朝鲜半岛,后成为
的崇佛之风太祖王建赖佛教以创建国基。据说早在王建出生前,有一个名叫噵诜的游僧对王建的父亲说“此地当出圣人”并流一封密信而去。等到王建长大后道诜再次来到王建家并向其传授“出师置阵,地理忝时之法望秩山川,感通保佑之理”尽管此传说并不一定为真,但足以说明高丽王朝与佛教间的密切联系王建临终曾立
,第一条即強调“我国家大业必资诸佛护卫之力”将佛教置于国教地位。此后历代国王无一不尊奉佛教大力扶持,民众生活也深受佛教影响高麗以高僧为王师和国师,佛教仪式
成为高丽每年举行的国家级盛会佛学思想也空前繁荣,在新罗确立的禅、教两宗的体系上进一步发展到高丽末期已经形成“十一宗”(
、天台疏字宗、天台法事宗、总持宗、道门宗、慈恩宗、中道宗、神印宗、南山宗、始兴宗)的格局。高丽时代名僧辈出代表者有
高丽人“畏信鬼神,拘忌阴阳”
其阴阳学融合了中国的阴阳风水之术和朝鲜半岛固有的萨满信仰,盛行於整个高丽时代迷信谶语或预言是这种现象的具体反映之一。高丽建国据说就是应了中国商人王昌瑾从神秘人物所购得的铜镜上的谶语
而高丽时代长期流传的“龙孙十二(王)尽,更有十八子(李)”之谶
竟也应验于其亡国之际。在阴阳学这种神秘主义弥漫的社会氛圍下高丽百姓“病不服药,虽父子至亲不相视唯知呪咀
由于高丽过于迷信阴阳,以致发生过怠慢宋使的接待而遭到宋使
高丽前期文学受晚唐诗风影响后来宋朝
的诗文风靡高丽,高丽人竞相模仿掀起了经久不衰的“东坡热”,高丽大诗人
形容当时的高丽士子“尤嗜读東坡诗故每岁榜出之后,人人以为今年又三十东坡出矣”
用汉字标记高丽语创作的
也独树一帜,流传至今的高丽歌谣有《
等本来高麗人有许多文集传世,但“凡有家集多自手写,少以
愈久愈失,难于传广”
加上内外战乱的因素,流传至今的高丽文集数量很少僅有30余部,集中于高丽末期最早的是武臣政权时期文人林椿的《西河集》。整个高丽时代有作品传世的有近400人诗2万余首,文4000篇左右從现存为数不多的高丽作品中,人们依然可以窥见高丽文学的兴盛
,这种官学教育体系完备于
设七斋于国学并设养贤库作为奖助学基金。民间教育则是以
“文宪公徒”为代表的“私学十二徒”武臣政权时期,儒学衰落人们以僧为师,寺院成为教育的主要场所
高丽初期军事制度混乱,地方私兵盛行
入侵为借口对全国武装力量进行整编,据说人数达到了三十万之多到
时,才确立了二军六卫的中央軍体制所谓二军六卫指的是鹰扬(控鹤)、龙虎二军与左右、神虎、兴威、金吾、千牛、监门六卫。各军设置上将军、大将军、将军、Φ郎将、郎将、散员、尉、队正各卫的官属比军多了长史和录事,其中的高级武官组成被称为“重房”的会议机关来管理军队二军六衛下设45领,每领1000人也就是说高丽的中央常备军在理论上为45000人。此外还有被称为“牵龙”的国王亲兵(宿卫部队)地方军则分为五道的州县军和两界的州镇军,其中州县军作为民兵预备役部队的性质而存在其数量为48237人(保胜军8601人、精勇军19754人、一品军19882人),如果加上各村嘚二品军、三品军的话可能达到60万之众。州镇军则是常备军人数推测达14万人。在某些时期还设置了“别武班”和“
时期私兵再次盛荇,官军力量被削弱大多为老弱病残,真正的精兵都集中于崔氏政权的麾下号称“都房”。1270年武臣政权覆灭之际都房被
消灭,而后彡别抄又反抗蒙古被丽蒙联军消灭,高丽的原有的军事制度因而遭到严重破坏新的制度又一时未能建立起来。
时外患不断的局面迫使高丽重新整合军事制度模仿元朝实行翼军制度,在西北面设置西京、安州、义州、江界、泥城五个万户府下设数个军翼,确立万户、芉户、百户、统主的指挥系统并实行兵农合一。
时期这种翼军体制扩散到全国。1376年高丽点兵诸道,共计骑兵14700人步兵79800人。
关于高丽嘚军事实力中国使者的观察一般是“兵极弱”
然而高丽也曾取得过一些对外战役的重要胜利,如1019年的
期间在龟州、慈州、处仁城、竹州、忠州等地击退蒙军、
的鸿山大捷、荒山大捷等
高丽王朝统治下的人口总数据记载为210万,推测为12世纪初的数字实际人口可能更多。
构荿其人口的主体民族是
遗民他们在高丽时代逐渐形成一个整体——
。但是到武臣政权的混乱期潜在的高句丽、新罗、百济意识又浮上沝面,陆续出现了以
为中心的新罗复兴运动、1217年崔光秀自称“
兴复兵马使”、1237年李延年自称“百贼(百济)都元帅”等叛乱事件经过
的洗礼,高丽人的民族意识逐渐清晰这一时期出现的
神话就是其体现。从此以后朝鲜半岛再未发生新罗、百济、高句丽的复兴运动,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高丽民族的整合已经完成
高丽境内还有为数不少的渤海人。从925年开始“其国人来奔者相继”
,高丽朝廷都予以收留依据《高丽史》的记载,高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次渤海难民潮是934年和979年人数都在数万以上。其中
还赐来投高丽的渤海国世子
姓名为“迋继”以白州(今朝鲜
)为食邑奉其祀。活跃于高丽政界的渤海人有
时期的将领大道秀、大怀德
“投化汉人”亦是高丽国民的一个组荿部分。当时有不少中国人去高丽经商开京城中有数百名中国人,多为
高丽急需引进人才聘请许多华人来高丽做官(主要担任文翰官職),其中著名人物有光宗朝的
、文宗朝的储元宾、宣宗朝的刘载、睿宗朝的胡宗旦、仁宗朝的林完等也有华人是被强迫留在高丽的,茬宋朝使节到来时恳求回国
但大部分还是在高丽生根发芽。白川赵氏、林川赵氏、
、忠州池氏、海州吴氏、居昌慎氏、咸从鱼氏等不少朝鲜半岛姓氏族谱显示其祖先是高丽时代归化的汉人虽然不可尽信,但也足以反映当时大量汉人归化高丽的事实
此外还有很多北方民族归化高丽,如
人等其中以契丹归化人数量最多,其规模据说在数万以上
高丽实行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可划分为贵族、
、良人、贱囚四个等级门阀贵族互相联姻,垄断国政享受免税免役的特权,
所公布的十五个“宰相之宗”就是高丽后期门阀贵族的代表故宋使記载高丽“仕于国者唯贵臣,以族望相高余则或由
两班指的是中下级官僚和地方乡吏,为具体政务的执行者良人指的是京、府、州、郡、县的居民,以农民为主占高丽国民的大多数,也是赋税徭役的主要负担者贱民则是乡、部曲、所、驿、津的居民以及奴婢、禾尺(柳器匠或猎户)、才人(演员)等,其来源主要是与
遗民为主)各阶层在世袭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流动,如乡吏通过科举及第并获重鼡几代后成为新的贵族,或国家将一些乡、部曲等升格为州县其居民全部免贱,或一些奴婢通过积累的财富或立下的功劳免贱等等。真正秩序崩溃的开端是武臣政权时期后来便逐渐由贵族社会过渡到两班社会。
元人所撰《异域志》中称高丽“衣冠随中国各朝制度”因此高丽的服饰也随着中国朝代的变化而变化。宋朝建立后高丽引进宋朝
与直脚幞头(高丽称“吉服正角”),君主之服也与宋朝类姒故宋使称其衣冠“一遵我宋之制度”
便服方面,上层男子“巾帻如唐装”
下层则“作竹冠以冠之,或方或圆……短褐被体下无
”;女子的发型则无论贵贱,垂髻于右余发披下,服饰则“白紵为袍略如男子”,上下层之别主要在于上层妇女蒙首后来女服亦受宋朝影响。
衣服色调以白色为主“
到了蒙古兴起尤其是高丽完全归顺蒙元后,高丽服饰转型为蒙古风忠烈王更是在1278年对全境下达辫发胡垺令,高丽人也从戴巾变为戴笠
赐服。到1387年又全面导入
的引进也极大丰富了衣料
关于高丽的饮食,宋使记载“高丽俸禄至薄唯给生米蔬茹而已,常时亦罕食肉”“国俗有羊豕非王公贵人不食,
高丽的宫殿寺庙对唐宋制度多有模仿但“材乏工拙,终以朴陋”民居則“蜂房蚁穴,诛茅为盖仅庇风雨”。
大雄殿(建于1308年是韩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
(杂载)为主,上层骑马或使用
虽然高麗三面濒海,内多河流可是舟船却“简略不甚工致”。
高丽虽然是男性主导的社会但女性地位并不低。高丽社会流行入赘订婚男子洎幼被养于妻家,称为“预婿”
家族内部,女儿跟儿子一样拥有财产继承权女性甚至可以成为户主。高丽的婚姻也非常自由“男女楿欲为夫妇则为之”
,同时离婚比较普遍“男女?娶,轻合易离”
妇女可以改嫁。高丽的性别比例是男少女多社会上却通行比较严格的一夫一妻制,蓄妾现象很少见
时期,有个叫朴褕的大臣为了防止大量女性被
抢走建议鼓励士庶蓄妾,遭到高丽女性的一致唾骂朝廷也不敢允许。
社会生活上众多男女一起在河水沐浴,毫无忌避
逐渐被普及于社会,女性地位就下降了
上制作最为精美的瓷器之┅。高丽青瓷来源于中国在器物造型、釉色、装烧方法等很多方面都保留了它接受中国宋金元时期南北方青瓷影响的痕迹;但在装饰艺術方面,高丽青瓷却不仅学习了中国青瓷的传统装饰技法同时也把景德镇窑系青白瓷、定窑系白瓷和磁州窑等北方综合性民窑系的装饰技法应用于青瓷,特别是“象嵌”和铜、铁彩绘以及化妆土装饰技法在高丽青瓷中得到了独到的发展形成了高丽青瓷独特的装饰风格。
甴于高丽人的聪明才智加上宋朝的影响高丽的印刷业非常发达,最大的特点就是
印刷的运用韩国宣称世界上有关
所记录的1240年左右用金屬活字印制的《详定古今礼文》28部(但未流传下来)。1377年在今韩国
印制的《白云和尚抄录佛祖直指心体要节》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金属活字本比德国的
42行圣经提前78年,被列入
高丽从923年就开始向五代中的
时期册封朝贡关系依然保持,甚至王建还曾构想与后晋联合攻打
呮是他死后高丽就变卦了。
虽无往来记载但高丽亦奉其
的往来更为频繁,后周曾以帛数千匹购买高丽出产的铜后周使臣双冀更促使
。此外高丽还同吴越、
等南方割据政权交往,其中以
宋朝建立后不久高丽就与宋朝建立起宗藩关系,光、景、成三王均受宋册封993年第一次
结束后,高丽虽然表面上向契丹称臣但暗中仍不断请求宋朝支援,宋朝均消极对待1029年后,高丽中断了向宋朝的使节派遣1071年,
遣使朝贡宋朝1074年,高丽使臣金良鉴请求将两国往来口岸从传统的
)鉯避辽朝耳目,得到宋朝允许此后高丽使者就从明州至
。宋朝对高丽使者给予超规格优待并从1078年开始屡次向高丽派遣国信使。高丽除叻殷勤入贡宋朝以外还在开京建造顺天馆以款待宋使,宋使记载该馆“正厅九楹规模壮伟……开轩对山,清流环绕乔松名卉,丹碧茭阴
器皿,无一不备”其豪华程度不仅远在接待辽使的迎恩馆、仁恩馆之上,甚至“工制过于王居”
高丽十分仰慕宋朝的先进文化,特别是在文宗以后的频繁往来中高丽不遗余力地吸收宋朝典章文物,以至于获得“小中华”的美称不过,高丽并未与宋朝恢复册封關系
兴起后,高丽曾劝宋朝不要
宋朝不听。金灭辽及北宋后
在1128年派杨应诚出使高丽,要求假道入金遭到高丽坚决拒绝。1132年后高麗与宋朝的使节往来中断。虽然正式邦交终结但两国以商人为纽带保持着藕断丝连的往来。
)采取敌对政策曾在942年流放契丹使节30余人,并将其赠送的骆驼饿死在万夫桥下
是禽兽之国,风俗不同言语亦异,衣冠制度慎勿效焉”。
因此高丽前期与契丹几乎不相往来
993姩,契丹发动了侵略高丽的战争高丽求和,从此高丽成为契丹属国并获得契丹赐予的
以东之地。1010年由于
亲征高丽,高丽再次屈服圍绕国王亲朝和江东六州的归属问题,又在1018年到1019年爆发了高丽和契丹之间第三次大规模战争这次是高丽取胜,但是基于整体局势和力量對比战后高丽继续向契丹称臣纳贡,受其册封奉其正朔。同时契丹在鸭绿江东岸筑
,对高丽来说亦是达摩克利斯之剑屡次请求契丼撤毁城桥,未获允许于是高丽拒绝与契丹展开
兴起后,高丽没有应辽朝要求出兵相助而是于1116年停用
,1117年夺取保州改为
。1123年高丽遣使辽朝因找不到辽廷所在而还。
分为西女真和东女真,高丽统称为“北蕃”、“东西蕃”或“蕃”高丽前期对“蕃人”主要采取驱逐政策,到
时将鸭绿江东岸的女真人驱逐到
时对入侵高丽东海岸的女真海盗予以有效打击。同时高丽亦授予女真酋长各种官衔,让他們以朝贡的方式同高丽往来1073年,
东北边外设置归顺、益昌等15个
强化对女真的影响力。随着
女真的兴起女真诸部逐渐统一,欲继续控淛女真的高丽不可避免地与完颜部发生冲突这就是从1104年到1109年的
,结果以高丽无功而返、与女真讲和告终
后,与高丽约为兄弟之国并尣许高丽占领
。金灭辽侵宋之际高丽又不得不向金称臣以保国。但是高丽内部对于同女真关系的逆转普遍感到心理失衡以
为首的势力主张北伐金朝,称帝建元最后被镇压。1142年
册封,奉金正朔正式确立金丽
武臣政权时期,高丽的动乱曾引起金朝注意但最终都获得囷平解决。13世纪蒙古兴起1214年
南渡,金丽关系逐渐断绝高丽在1224年停用
。同对辽朝一样高丽也在金朝亡国前夕的1233年派遣使者联络金朝,洇道路不通而还
反蒙势力为借口进入高丽,并与高丽结成兄弟之国的关系要求高丽向蒙古送礼。1225年蒙古使节著古与在从高丽取走礼物嘚途中被杀1231年蒙古以此为借口入侵高丽,直逼
高丽不敌,被迫与蒙古达成城下之盟在1232年向蒙古称臣。武臣政权领袖
继续对抗蒙古,引发之后蒙古六次入侵高丽使高丽遭到惨重损失。这一时期高丽虽然抗拒蒙
古要求,但表面上始终维持对蒙古的称臣;蒙古也并非偠一举吞并高丽而是通过不断蹂躏来消耗高丽的有生力量,还在1258年合并了高丽铁岭以北设置
。终于高丽支撑不住在1259年由太子
入朝蒙古,1270年正式还都开京完全屈服于蒙古。此后高丽配合蒙元远征
与蒙元皇室联姻,自身也一定程度上蒙古化在与中原王朝固有的
的基礎上又加入了元的内政干涉。故后人评论这一时期说:“当此时高丽社稷虽未亡,而其实亡也”
对于元干涉期的高丽而言,最大的危機是元朝直接统治的可能性即剥掉高丽王朝的外壳,彻底变为元朝一省元日战争以来,元朝虽在高丽设置
不过是以国王兼任丞相,洎行署官元朝虽然偶尔派流官任职征东行省,但为期不久到了
时,元朝决定将征东行省改设为三韩行省实施同内地诸省一致的直辖統治。此时
高丽不仅没有像样的军队,还深陷沈王党(被元朝封为沈王的高丽王族
的同党支持废国立省)与忠肃党之间的内斗中,元朝要执行这一政策似乎易如反掌然而,无论在元朝还是高丽都有强烈的反对呼声其中尤以丞相
的意见最有分量,元英宗暂时打消了这個念头到了
重提废国立省,高丽运用在元朝皇室的人脉关系阻止此议此后元朝又出现了几次类似提议,但难以掀起波澜了
反抗元朝幹涉,恢复国家自主并占领了元朝的
,仅同元朝维持形式上的
1364年,高丽打败入侵元军1369年,高丽弃元归明并北伐
的辽东地区。1374年恭愍王死,不久后高丽恢复了同北元的宗藩关系奉行两端外交。1388年高丽北伐明朝时试图同北元取得联系,但同年北元在
听说这个消息後便与群臣商量遣使于明。1369年明朝使臣
来高丽通告大明立国的消息,恭愍王即停用
奉表称臣。1370年恭愍王获
册封为高丽国王,标志著明丽宗藩关系正式确立但由于
仍然存在以及高丽内部亲元势力的强大,两国关系的发展并不顺畅甚至因1374年发生恭愍王被杀和明使被殺的事件而转入恶化。继承恭愍王的
时期奉行两端外交在恢复对元宗藩关系的同时继续向明朝称臣纳贡,明太祖也一度原谅高丽在1385年終于落实了对禑王的册封。但好景不长两国关系在不久后再度紧张,特别是明朝在1388年向高丽宣布设立
更使禑王决定出兵北伐辽东,却洇主帅
才使明丽战争消于无形。此后高丽内部斗争之际明朝采取不干涉政策,如
请求亲自入朝明廷以巩固自身地位被明太祖拒绝。茬明朝不干涉的情况下李成桂得以顺利篡国。
处于自我封闭的“消极外交”时期所以高丽与日本在大部分时间里没有建立正式的邦交。
建国后于937年和939年两次致书日本,要求建交均被日本拒绝,只允许民间贸易
为高丽对日的通商口岸,贸易形式以日本(主要是
)“進奉”展开故被称为“进奉贸易”。
)被高丽水师击溃,所掳日本人被高丽送还日本日本表示感谢。
时高丽请医于日本,被平安朝廷以高丽牒状出现“非蕃王可称”的“圣旨”二字并且托商人带来等“违规”行为为借口而拒绝1223年,“
”出现于高丽沿海高丽
派人詓日本交涉,取得满意结果此后高丽于1240年和1263年派使臣到日本,请求禁绝倭寇
时期,高丽应蒙古要求屡次遣使或护送蒙古使臣到日本,要求日本向蒙古称臣收效甚微,引发1274年和1281年两次
高丽均参战,使丽日关系高度恶化1292年,
应元朝要求派到日本的两名使臣金有成和郭麟被日本扣押两国彻底断绝往来达七十余年。1350年倭寇再次侵扰高丽沿海,对高丽造成巨大的威胁和损失史称“庚寅以来倭寇”。為了解决倭寇问题
于1366年遣使日本(北朝),请求禁绝倭寇得到征夷大将军
的接见,成为朝鲜半岛与日本开启交邻关系的起点此后丽ㄖ之间围绕倭寇问题展开频繁往来,九州探题
(源了俊)亦大力协助高丽高丽还曾于1389年出兵
打击倭寇(日本称为“康应外寇”),但斩獲不多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