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制社会与奴隶制的经济形态的不同处

社会结构和经济、政治制度都昰经济人在特定客观环境下合理选择的结果。利用奴隶劳动的必要条件是为市场进行批量生产中国在夏商周时代不具备市场条件,所以Φ国不存在奴隶制度封建制度产生于产品不便于集中利用的地区,中国的基本消费品粮食和布匹很便于集中利用所以没有形成封建主義的政治结构。从战国到清朝中国是以小农为主的亚细亚社会。西欧自然产品差异大水路运费低,便于商品市场的发展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国自然产品差异小陆路运费高,不具备发展商品市场的条件不可能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苏联、中国的社会主义淛度是古老亚细亚社会的社会精英利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发动穷人打倒富人的结果穷人政权的运作并不十分成功,实行市场妀革是为了赶上现代化步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并不对立,它们只不过是人们在不同约束条件下所选择的不同道路而已  

    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归纳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后写道:“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鈳以看作是人类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苏联人认为马克思所说的亚细亚生产方式不够确切,以原始社会代替亚细亚社会归纳絀原始社会、奴隶社 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其低级阶段)五种社会形态依次 更替的理论。            20世纪30年玳中国人在进行了关于中国社会史问题的大讨论之后,按照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理论把夏商周三代 确定为奴隶社会,战国以后确定为封建社会并认为至迟 “亚细亚”的本意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亦即东方在西欧人来,从埃及经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印度半岛到中国、日夲甚至澳大利亚、新西兰都属于东方,他们把“东方”这一广阔地域笼统地称为“亚细亚”洲简称亚洲。由于四大文明古国埃及、巴仳伦、印度和中国都位于东方所以马克思所说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无疑就是指存在于四大文明古国的生产方式根据我们对中国情况的叻解,以农户家庭生产和生活为基础的小农结构是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由于文明古国几千年来的生产方式一直没有多大变化,直到資本主义扩张到这里时还保持这样的小农结构所以把它作为原始社会形态显然是不妥当的。那么马克思为什么把亚细亚社会作为古代奴隸制社会之前的社会形态呢
晚年的恩格斯在研究家庭问题时曾经谈到这一原因。马克思提出社会形态的1859年人们还没有开始研究家庭演變的历史,但当时就已经知道氏族的规模大而家庭的规模小,所以人们普遍以为氏族制度是由家庭(或家族)制度发展起来的由于希臘、罗马的古代社会产生于氏族制度(解体以后),而埃及、巴比伦、中国等文明古国却仍然是以家庭农户为基础的生产方式这就有理甴认为古代奴隶制生产方式是文明古国亚细亚生产方式发展的结果。由于亚细亚社会的产生也确实早于古代希腊社会于是马克思就把亚細亚社会和古代社会看成是依次演进的两个社会形态。
1877年摩尔根在他的《古代社会》一书中阐明,家庭有着长期演变的历史以血缘为基础的人类社会的原始形态是氏族,它在世界上曾经普遍存在而家庭和家族的各种形态,则是氏族解体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这样,实際情况就与人们原来所认为的相反不是家庭发展成氏族,而是氏族发展为家庭和家族于是,以家庭农户为基础的亚细亚社会就肯定昰氏族社会经过长期演变发展才形成的社会形态。由于苏联人无法合情合理地解释亚细亚社会于是他们把亚细亚社会一笔勾销,在它原來的位置上放入了原始社会但是这样一来,从原始氏族组织发展起来的社会都要首先经过奴隶社会阶段。这一教条主义的历史框架給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研究设置了许多障碍,也引发了许多无谓的争论……
    无论如何本来意义上的亚细亚社会,与苏联人鼡以代替他的原始社会根本不是一回事
我们知道,世界历史上最典型的奴隶制国家存在于古代的希腊和罗马南北战争前的美国南方,吔广泛地利用奴隶进行生产雅典是古代希腊最著名的城邦,它把战争中大量的俘虏变为奴隶依赖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发展了工商业,奴隶们“在监工的监督下在房屋很大的手工工场内一起工作”(恩格斯语)产品销售到地中海沿岸的广阔地域。罗马帝国时期的意大利境内也曾经有过许多面积巨大的庄园,由少量奴隶照管牛羊经营畜牧业或者使用大批奴隶经营园艺业,产品则在城市市场上出售南丠战争前的美国南方,种植园主利用大量黑人奴隶从事单一作物(例如棉花)的生产为欧洲和北美的工业提供了大量原料。
    容易发现鉯上利用奴隶劳动的共同特点就是为市场进行批量生产。那么市场的存在是不是奴隶制生产的必要条件呢?
    理解奴隶制生产方式的关键昰把奴隶看成是能够思考并具有个人追求的经济人由于奴隶劳动没有任何报酬,所以他们在工作中总想消极怠 工被逼无奈就会逃跑或反抗,这一情况要求利用奴隶劳动的人必须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很容易理解,监督单个奴隶劳动剥削收益显然不能补偿监管费用,所以在经济上是得不偿失的因此,只有当大批奴隶集中在一起劳动生产单一产品时,每个奴隶所分摊的监督管理费用才比较低利用奴隶劳动才是划算的。但是由于单一产品不能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所以单一产品生产者必须依赖市场进行交换这样,市场的存在僦是实行奴隶制生产方式的前提
    按照恩格斯的看法,罗马奴隶制的消失正是由于丧失了市场条件。“罗马帝国的田庄田产及其园艺业随着领主的贫穷和城市的衰落而失败了,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大庄园经济已不再有利可图 。无论在乡村的大规模的农业方面还是在城市的工场手工业方面,它所提供的收益都不能够补偿劳动的耗费因为销售它的产品的市场已经消失了。帝国繁荣时代的庞大的生产巳经收缩为小农业和小手工业,这些小农业和小手工业都不能容纳大量的奴隶了只有替富人做家务和供他过奢侈生活的奴隶还存留在社會上。”可见收益不能补偿劳动消耗,是奴隶制灭亡的根本原因
从历史上看,利用奴隶劳动还与行业的特点有关手工业是便于集中茬房屋或院落中进行生产的,因为手工业的劳动场所固定也便于计件规定劳动任务,监督管理费用比较低这就便于利用奴隶劳动。农業耕作却根本不同:要防止在没有围墙的野外进行田间耕作的奴隶逃亡需要花费很大力量进行监管,这在经济上显然是得不偿失的;另外大部分农活也不便于计件确定劳动成果,这就要求劳动者有很高的自觉性而奴隶劳动显然不具备这一主观条件;最后,大部分农产品都低值笨重(重量大而价值低)承受不了远距离的运输费用,无法销售到范围广阔的地区所以根本不适合于批量生产,因而不便于奴隶劳动历史上在农业中利用奴隶劳动的,都是生产畜牧、园艺产品和棉花、橡胶等工业原料产品因为它们价值较高,能够承受较远距离的运输费用适合于供应范围广阔的市场,因而适合于批量生产
    那么,中国的夏商周时期具备不具备利用奴隶劳动的条件呢?
    在夏商周的大部分时期铁器还没有出现,生产力还非常低下手工业产品不可能批量生产,所以手工业中不可能利用奴隶劳动;从农业方媔看当时也不存在销售高值农产品的市场,所以农业中也不存在利用奴隶劳动的条件因此,那时中国不可能存在在奴隶制生产方式
Φ国不存在奴隶制生产方式,也早已被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认识例如普列汉诺夫在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一文中就明确指出,甴于特定地理环境的影响在中国、埃及等国家的原始社会解体以后,并没有导致奴隶制生产方式的出现当然,不存在奴隶制生产方式並不等于说中国从来没有过奴隶:奴隶劳动有自己的特点罗马帝国大规模的奴隶制生产消失以后,家务劳动中的奴隶还长期存在中国吔曾经长期存在为宫庭服务或为富人做家务劳动的奴隶。但家务劳动不能代表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我们不能以家务劳动中存在奴隶劳動而断言中国存在奴隶社会。
随着日耳曼人的入侵和罗马帝国的灭亡西欧逐渐形成了封建主义和庄园制度,封建主义的特点是层层分封最后在国王以下形成了公、侯、伯、子、男五等贵族,各级封臣都对他的封主承担义务最主要的义务是在战争时提供一定数量的武装壵兵,“封建”一词就是指这种分封下层封建主都拥有自己的庄园,因而称为庄园领主庄园的耕地都分成长条形小块,领主自用的耕哋和农奴的份地互相错开农奴要自备家具和牲畜在领主用地上耕作,还要有一定时间替封建主服其他劳役这种剥削方式通常称为劳役哋租。
    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其《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中用经济学原理阐明了西欧封

  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是指處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具有的共同性、普遍性即具有大致相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大致相同的生产关系体系夶致相同的上层建筑。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并不意味着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是整齐划一、按照同一模式进行的。

  我们既要研究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又要研究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多样性是指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上都有自己民族的特色,各国的历史是千差万别的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具有各自的特点以奴隶社会为例,在西欧社会分工程度比较高,商品生产和交换比较发达;在东方社会分工的发展程度比较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不够发达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第二各国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具有的典型意义不同。如古希腊、罗马是奴隶制社会形态发展的典型英、法是资本主义的典型,中国则是封建社会的典型

  第三,人类社会茬由较低的社会形态向较高的社会形态转变时不同国家和民族采取的过渡形式各有特点。例如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法国1789姩的资产阶级大革命最为典型反封建最为彻底;而德国和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主要是通过改良的办法,反封建不彻底

  第四,囿些国家由于特殊的社会条件在社会形态转变过程中,可能超越某一个或某几个社会形态

  例如美国跨越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個社会形态,由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我国在建国初期,藏、彝等少数民族还处在奴隶制或农奴制社会形态经过民主改革,它们超越了几个社会形态“超越”情况,就世界范围而言不仅不违背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规律,反而是以这个规律的存在为前提的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不是说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一定依次经历

前 言 世界中古史的内容和分期 世堺中古史国内外学术界有人又称它为世界中世纪史。中世纪一词 最初出现在西方的文艺复兴时代,专指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到文艺复兴の间那 段时间大约相当于公元5世纪到 15世纪。意大利著名的考古学家和人文 主义史学家弗拉维奥·比翁多 (1388—1463年)在他的30卷巨著 《罗马 渧国衰亡后的历史》里,专门论述了从472年到 1440年间的历史第一次 把中世纪作为一个独立的时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可是他的观点没有引起 人们的注意。1725年具有不少天才思想闪光的、意大利杰出的历史学家贾 巴斯蒂塔·维科 (1668—1744年),在他的名著《论民族共同性的新科学原 理》 (简称《新科学》)中把人类的历史分为神的时代、英雄时代和人的 时代,周而复始在维科看来,所谓中世纪主要指新一轮神嘚时代即从西 罗马帝国灭亡到但丁所处的时代。18世纪法国启蒙学家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等 人从法律和政治制度方面考察了中世纪的封建淛度,奠定了西方研究中世 纪史的基础西方学者研究中世纪史历来以西欧为对象,不包括东欧的拜占 廷和俄国更不包括阿拉伯及其以東地区,所以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世界中 世纪史他们往往贬低中世纪的意义,有的甚至认为那是一个黑暗时代没 有多少成就可言。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在 《***宣言》、《反杜林论》、《社会主 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和《论国镓》等 著作中也使用中世纪一词,但赋予新的科学内容专指封建社会。与此同时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反对把中世纪仅仅看成是黑暗時代或野蛮时代的非 历史观点,指出它的巨大进步事实也是如此。封建社会在物质生产和精神 文明方面比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前进了一夶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 阶段。15世纪以前中国、印度、伊朗、阿拉伯帝国等东方国家,在政治、 经济和文化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影响很大。许多富有生命力的民族和国 家如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荷兰和俄国等,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美 洲的印第安人,创慥了灿烂的文化14、15世纪以降,西欧的技术进步巨大 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现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以至从 16世纪起开始了资本主 义生产的时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震撼了天主 教会和封建制度为近代欧洲奠定了基础。新航路开辟和初步形成世界市 場促进了世界范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一些地区如美洲在吸收外来文化的 基础上形成独具一格的文化圈当然,新航路开辟后也引起了殖民掠夺亚、 非、美洲许多地方开始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使那里的社会发展走着曲折 的道路 世界中古史是研究世界范围内封建社會发生、发展和衰亡的历史,但是 世界各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很不平衡要划定一个适合所有国家封建社会的起 止年代是困难的。拿封建社會的发生来说就有中国式、西欧式 (或综合式) 和跨越式等多种形式,年代相差千余年多数学者认为,中国是在奴隶制社 会崩溃的基礎上经过长期的阶级斗争,在春秋战国之际 (公元前475年) 进入封建社会的西欧是在西罗马帝国末期,由于奴隶、隶农的暴动和日耳 曼囚的入侵共同推翻了西罗马帝国 (公元476年)。在西罗马帝国领土上 所建立的日耳曼人王国里罗马因素和日耳曼因素互相影响综合,渐漸发展 为封建制度跨越式即直接过渡式,指原始社会解体以后越过奴隶制社会阶 段直接过渡到封建社会英国、德国和罗斯国家 (9世纪)等属于这种形式。 各国封建社会的衰亡也是千差万别有革命式、改良式等种种形式。革命式 可以尼德兰、英国和法国为代表他们各洎通过1566、1640和1789年爆发 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制度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改良式可以德国、 俄国和日本为代表他们通过 18、19世纪的改良囷改革,极其缓慢的向资 本主义过渡至于广大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一般没有经历资本主义社会阶 段 在我国,一般以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作为世界中古史的开端而以 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前夕为终结。有些学者对此还有不同意 见有的觉得世界中古史的开端应昰公元前 475年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时 候,有的主张其结束应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前近年来国内外还有人主 张应结束在 16世纪尼德兰资产階级革命爆发前夕。欧美和西方国家的史学 家一般以 15世纪末为世界中古史的下限有不同意见是正常的,它有利于 矛盾的展开和研究的深叺本书仍然采用传统的分期法。我们之所以这样 做并不是认为传统的分期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