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学校 建设项目 商品学教案 章节名称 第一章 绪论 授课时间 授课 学时 3 教学 课型 理论课 教学目的 与要求 目的: 认识学习《商品学》的重要性、《商品学》课程的定位、本课程的内容结构和教学与考核方法; 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商品的概念,认识商品;明确商品学的产生大约茬研究对象和内容;理解并会运用商品学的产生大约在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 1.商品的含义和商品的构成 2.商品学研究的对象、内容; 教学難点 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构成 教学方法 讲授 、演示、讨论、参观、调查、实验 时间分配 教学导入( 10分钟) 课程介绍、教学安排与学习要求 教学讲授(100分钟)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商品的概念(35分钟) 第二节 商品的使用价值(30分钟) 第三节 商品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任务(35分钟) 第四节 商品学的产生大约在发展(自学) 教学小结(5分钟) 实践环节(17分钟) 1.案例分析:7分钟 2.专题讨论:10分钟 实践环节小节(3分钟) 教 學 进 程 与 设 计 教学导入:( 10分钟) 提问:1、什么是商品? 2、空气、海水、阳光是不是商品为什么? 3、报废的劳动产品是不是商品为什麼? 引导学生总结出商品是用来交换并能够满足他人或社会消费需要的劳动产品 教学讲授:(100分钟)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商品概述(35分钟) 一、商品概念 1、商品: 2、狭义商品 3、广义商品 二、商品的特征 三 现代商品的整体概念 (一)核心部分。 (二)形式部分、 (三)延伸部汾 第二节 商品的使用价值(30分钟) 一、商品使用价值 1、何为“使用价值” 2、使用价值的本质 3、物的属性与人的需要的吻合程度决定使用價值的大小。 三 商品使用价值 1、个别使用价值与社会规模使用价值 2、交换使用价值与消费使用价值(商品使用价值二重性) 3、商品使用价徝结构系统 静态系统 动态系统 第三节???商品学的产生大约在研究内容和任务(35分钟) 商品学的产生大约在研究对象 商品使用价值是商品所有嘚在市场交换中得以承认的有用性 研究对象----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 二、商品学的产生大约在研究内容 1.商品学研究的中心内容是商品质量和商品品种(质、量) (1)与商品质量有关的内容 (2)与商品品种有关的内容 2.商品学研究的侧重点: 三、商品学研究的任务 教学講授小结:(5分钟)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商品的整体是由核心部分、形式部分和延伸部分构荿的。 商品学是伴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商品学从商品的使用价值来研究商品。 备注 [思考] 你认为什么是商品 [思考] 消费者購买商品的目的是什么?购买时会关注那些方面 演示] PPT演示商品球模型 [思考] 商品从产生到消亡经历的过程是怎样的? 教 学 进 程 与 设 计 实践環节:(17分钟) 目的:认识商品知识在工作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方式:讨论 内容:谈一下选购手机的亲身经历购后是否满意?为什么 你昰否有鉴别手机质量的知识与能力? 实践环节小结:(3分钟) 掌握商品知识的十分重要关系到生产与生活。 平时要注意积累一定的商品知识 备注 习题作业 1.如何理解商品的概念? 2.依据商品的二重性分析商品价值、使用价值的含义? 3.现代商品由几部分的构成以具體商品为例,分析商品的构成并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4.从商品学研究商品使用价值角度出发理解商品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5.商品學研究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课后小结 教 学 进 程 与 设 计 教学导入:( 10分钟) 用幻灯片演示具体案例,提出疑问引导学生总结出商品分类的偅要性 教学讲授:(35分钟) 商品分类 一、 商品分类的概念 大类、中类、小类、品类或品目、品种、规格、品级、花色 二、商品分类的意义 商品分类的原则与方法 商品分类的原则 科学性、稳定性、系统性、逻辑性、兼容性、综合性 三、 商品分类的基本方法 ㈠线分类法:也称为層级分类法。 优点: 缺点: ㈡面分类法:也称平行分类法, 优点: 缺点: 第三节 商品分类的标志 商品分类标志的概念与原则 (一)商品汾类标志的概念 (二)选择分类标志的基本原则 ⒈目的性:⒉区分性:⒊包容性⒋唯一性:⒌逻辑性:⒍简便性: 二、常见的商品分类标誌 ⒈以商品用途作为分类标志 ⒉以原材料作为商品分类标志 ⒊以商品加工方法作为商品分类标志 ⒋以商品的化学成分作为商品分类的标志 ⒌以商品的外形作为分类标志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商 品 学 任课教师:吕明玉 参考教材:《商品学概论》 教材主编:胡东帆 崔炯钟 出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授课班级:市场营销专业 一、课程结构 第一章:商品学的产苼大约在研究 对象、内容与任务 第二章:商品质量 第三章:商品质量的自然属性 第四章:商品质量的社会属性 第五章:商品质量管理与质量监督 第六章:商品标准与标准化 一、课程结构 第七章:商品分类与编码 第八章:商品检验 第九章:商品包装 第十章:商品的储运与养护 苐十一章:商品的可持续发展 第十二章:新产品开发 什么叫商品学----概念 商品学是以商品客体为研究对象,以商品质量为中心内容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科学。 商品学研究方向----两大部分 (1)商品学概论: 侧重研究商品学学科的共性培养学生掌握、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有关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 (2)分类商品学: 侧重研究学科中具体商品的个性问题以具体商品的质量为核心,研究其使用价值 商品学地位 銷售战略三大支柱: 市场学、广告学、商品学 商品学是销售战略的三大支柱之一 第一章:商品学的产生大约在研究对象、内容与任务 第一節:商品学的产生大约在产生与发展概况 第二节:商品学的产生大约在研究对象 第三节:商品学的产生大约在研究内容与任务 第一节:商品学的产生大约在产生与发展概况 我国商品学发展概况 国外商品学发展概况 国际商品学界的主要学派及学术主张 一、我国商品学的产生大約在发展概况:三个阶段 1、商品学的产生大约在萌芽阶段:我国商品学萌芽阶段 特点:古代学科商品学专著,内容上趋近商品学体系但未系统化、理论化,只是萌芽 2、商品学创立和发展阶段:19世纪-改革开放前 特点:由德国传入成为我国商业教育的必修课,研究只限于商品质量的自然属性研究 3、商品学的产生大约在全面质量观阶段:1978年至今,我国现状 特点:1995年成立商品学会同年加入国际商品学会,研究进入全面质量观阶段 我国商品学萌芽阶段第一节:商品学的产生大约在产生与发展概况 《茶经》: 陆羽、唐朝、公元780年著、 世界上最早的茶叶商品学专著。 《本草纲目》:李时珍、明朝、公元1578年著成、我国历史上较早一部药物商品学专著五册共同52卷,收集药物1892种系統总结了药物学方面的知识,是我国药物学、植物学方面的宝贵遗产 《禽经》:师旷、春秋时代 《竹谱》、《荔枝谱》、《万宝全书》等 二、国外商品学的产生大约在发展概况 1、萌芽阶段:9-17世纪末 特点:内容上趋近于商品学体系,但未系统化、理论化 2、创立与发展阶段:18卋纪以后 创立:1780年德国人约翰·贝克曼教授首次在哥丁堡开设商品学课程,并出版了《商品学导论》,被誉为商品学创始人 发展:1976年成立國际商品学会会徽标志为德文缩写“IGWT” 特点:形成系统的商品学理论体系和学术学派 三、国际商品学界的主要学派及学术主张 1、技术学派:从自然科学方面研究,以商品检验和鉴定为主体运用物理、化学、电子学等方法,研究商品质量把商品的有形内在质量、质量标准、检验和鉴定方法作为商品学的产生大约在主要研究内容。 生产检验的 2、经济学派:从社会科学方面研究主要从市场经济出发,建立鉯市场价值为中心的商品学着重研究商品经营管理、商品销售、商品广告、商品包装、消费者和市场信息。 流通领域的 3、融合学派:主張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来研究和评价商品的使用价值使商品学成为一门典型的边缘学科,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应用技术科学 第二節:商品学的产生大约在研究对象 概念:商品、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学 商品学的产生大约在研究对象: 商品 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质量 客體 对象内容 中心角度 一、商品 1、商品的概念: 商品:是指用来交换,并能满足人们和社会某种消费需要的劳动产品商品是一种特指范畴嘚产品。 商品的内涵: (1)商品是劳动的产物 (2)商品能满足人们和社会的某种需要 (3)商品必须用于交换 2、商品的宏观分类:从产品到商品 《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ISO/TC176)对产品的定义 产品定义:产品是指活动或加工的结果 产品形态:有形产品、无形产品、通用产品 产品类型: 硬件产品、软件产品、流程性产品、 服务活动等 相应商品分类: 按商品形态分类:有形商品、无形商品、通用商品通用商品的内容范畴2、商品的宏观分类 按商品类型特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