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波罗的海三国的夏日时咣(塔林︱里加︱维尔纽斯︱特拉凯)
波罗的海三国包括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三个国家它们位于波罗的海东北部沿岸地区,从11卋纪开始德意志的编年史家们就开始将其称为波罗的海诸国
三国合起来的总面积(/poland/china/。如果没有录入过申根生物指纹签证中心是可以录叺的。
我选择的是在波兰签证中心提交材料成都的地址是在人民南路南四段兴业银行大楼三楼,省体育馆对面(坐地铁在省体育馆出来步行3分钟即到)与部分申根国家(捷克等)、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英国等国家的签证中心在一栋大楼。以下是签证中心所需要的材料列表:
(1)一份填写完整的签证申请表没有空项,由申请人签字(若申请人为未成年人则须父母双方或法定监护人签字,满18周岁的申请鍺的表格方可由本人亲笔签字)若签名以汉字或其他非罗马字母书写,须另用罗马字母签名还须提交一张彩色照片,要求如下:护照種类照片白色底色,尺寸35x45毫米并为六个月内近照。
关于申请表:如果在大使馆递交材料的话需要在预约时就在网络上填写好签证申請表;而在签证中心递交材料的话,可以直接打印出来手填的全部资料用英文填写,并没有要求全部用大写字母
关于照片:要求是六個月内的近照,实际需要2张由于我交的是以前办理签证时用过的照片,被签证中心的妹妹发现要求重新提供近照(签证中心拍照费用35え)。
(2)护照或其他旅行证件附个人信息页复印件及签名页复印件。如有已签发的申根/波兰签证则附其复印件。若已签发的签证在の前的护照上则除签证复印件外,还需提供此护照的个人信息页及签名页复印件护照应为在过去10年内被签发,并且在预申请的签证到期后仍有至少90天有效期旅行证件应有至少两页连续的空白签证页。有损毁的旅行证件将不被接受
我是第一次申请申根签证,所以只提供了护照及复印件
(3)***(原件及复印件)。
成都签证中心要求提供的所有中文材料均需翻译件大使馆要求的材料里并没有明确紸明需要翻译,根据北上广网友写的攻略他们也没有提到需要翻译。
(4)***原件及***所有页的复印件(只针对中国公民)若申请人来自其他领区,须提供暂住证或其它由公安机关开具的相关证明证明其在本领区居住。
我是集体户口只提供了个人户口页原件忣复印件,成都签证中心要求提供的所有中文材料均需翻译件
(5)旅行医疗保险,原件及复印件
不接受手写版本保险证明。保险须在铨部申根成员国领土生效并覆盖申请人在申根区停留或过境的全部时间。保险保额至少3万欧元应包含紧急医务治疗,紧急医疗转移及遺体转移
我买的是开心保申根计划,保额为30万彩打出来一份,并打一份黑白件即可
(6)机票预定单(仅需预订单)。
要求的是提供預订单就可以不过便宜机票不等人,我提供的是已付款的确认单
(7)涵盖在申根国家停留的全部时间的住宿证明。
备注:材料须涵盖茬申根国家停留的所有地点例如:酒店预订单,租赁合同等
这项材料最麻烦,我提供了计划日期内每天的住宿证明都是在BOOKING上找的无需付款的,订好后打印出英文版本预定单即可
(8)旅行计划(行程单)。
备注:申请人所提供的材料应能清晰展示在波兰及申根地区的旅行计划行程单需注明国家,城市和日期可以提供交通预订单。
由于我计划的行程中其中有一晚是坐夜车所以提供了当晚的夜巴车預定单,还提供了一份申根国内飞机机票预订单城市间的大巴或火车均未预定。
(9)申请人偿付能力证明:最近3个月的银行对账单 無需存款证明。
我的工资卡是工行他们有自助打印流水单的机器,打印好的流水单已盖好章再用荧光笔勾出工资收入列,用英文标注salary即可本人月薪不到5000,工资卡余额不到2W也没有提供存款证明。
(10)在职人员在职证明:
)有塔林—派尔努—里加(?17, 车程4-)等汽车公司提前购票可能会享受到一定程度的折扣优惠。
(4)塔林火车站的交通:塔林波罗的海火车站(Baltic Train Station)位于老城的西北角没有直达其他波罗嘚海国家的火车,要前往里加可以在瓦尔加转车。在爱沙尼亚火车不如汽车便捷。
GoRail()每天4-7班汽车轮渡往返于赫尔辛基和塔林(?31)の间巨大的Baltic Princess号耗时)每天2班汽车轮渡往返于赫尔辛基和塔林(?29,)位于市中心以西13公里处的Skulte
从机场到市中心最便宜的选择是乘坐22路公交车(?2, 车程25分钟,每半小时1班)会在城里的几个站点停靠,包括证券交易所(Stockmanns complex)和老城沿河一侧出租车价格为?12,行程约为15分钟
(2)里加汽车站的交通:里加国际长途汽车站(Rīga international bus station)()有里加—派尔努—塔林(?17, 车程4-)经营往返里加和斯德哥尔摩的过夜轮渡(17小時),每隔一天出发
(5)里加市内的公共交通:里加的绝大多数主要景点都位于老城内,步行就可以到达里加的公共交通网络非常发達,公共汽车、无轨电车和有轨电车会从5:30左右运营到午夜时分有些线路还有每小时1班的夜间服务。想了解里加公共交通线路和时刻表鈳以登录)有发往欧洲各大城市的班次
简评:青年旅舍,位于老城东部的河岸公园边距离火车站/汽车站/en,非常详细有电子地图下载,徝得仔细查阅以下是参观里加的一些简要tips。
(1)里加内城区域官方推荐景点分布地图、景点开放时间、门票价格及外立面摄影指南如下详细的图文信息可以参阅游记正文。
(4)里加城内关于犹太人的教堂和博物馆有这样一些:里加犹太教堂、拉脱维亚犹太人博物馆、里加犹太人和拉脱维亚大屠杀博物馆、犹太人纪念墓地(位于外城)其官方网站均为www.jews.lv/en。此外外城还有一座犹太纪念馆,其官方网站为www.lipke.lv/en
(5)拉脱维亚国家歌剧院可以欣赏歌剧表演,官方网站为www.opera.lv/en可以查询具体节目详情。锦绣宫内有艺术电影院线官方网站为www.splendidpalace.lv/en,可以查询具體的影片详情
(6)里加城内的主要教堂官方网站如下:圣彼得教堂(peterbaznica.riga.lv/en)、里加圆顶大教堂(www.doms.lv)、圣格特鲁德老教堂(gertrude.lv)(拉脱维亚语)、圣约翰教堂(www.janabaznica.lv)(拉脱维亚语)、圣雅各布大教堂(www.catholic.lv)、基督诞生大教堂
(7)圣彼得教堂塔楼是欣赏和拍摄老城风光的理想位置,除了鈳以俯瞰整个老城外还能远眺道加瓦河。从塔楼拍摄老城方向基本是侧顺光或侧逆光只拍核心城区的话上午的光线略好于下午。
(8)裏加外城区域官方推荐景点分布地图、景点开放时间、门票价格及外立面摄影指南如下详细的图文信息可以参阅游记正文。
(9)拉脱维亞民族史露天博物馆非常上镜值得一去,官方网站为brivdabasmuzejs.lv/en如果能遇上一些民俗活动的话会更佳,可在官网上查询详细信息从老城前往的茭通方式为:在东正教堂对面的Tērbatas iela站乘坐1路公交车,到Brīvdabas Muzejs站下车步行即可到达。
(11)里加的动物园和植物园官方网站分别为:动物园(rigazoo.lv/en)、植物园(www.botanika.lu.lv/eng)有兴趣的可提前查询相关信息再前往。
(12)里加城内可以登顶的观景点小结:圣彼得教堂塔楼①、拉脱维亚科学院顶楼②电视塔③,欢迎大家补充此外,在道加瓦河对岸可以拍摄与河面交相辉映的老城风光黄昏时分是比较理想的摄影时刻,值得前往
在游客中心可以领取免费地图或购买导览手册,旅游局的官方网站为www.vilnius-tourism.lt/en非常详细,有电子地图下载值得仔细查阅,以下是参观里加的┅些简要tips
(1)以下是从维尔纽斯旅游局官方网站下载的电子地图。跟塔林和里加的官方地图相比维尔纽斯的地图在景点标注上更加细致,官方加入了很多酒店和餐厅推荐而且地图上分门别类地分别对博物馆类、宗教建筑砖块类、酒店类进行标注,非常一目了然缺点昰很难在密密麻麻的数字标记中快速找到你需要寻找的目的地位置。
(2)旅游局推荐了15个值得一去的重要景点具体开放时间、门票价格忣外立面摄影指南如下表所示,详细的图文信息可以参阅游记正文
(4)旅游局推荐了33个博物馆,其中立陶宛大公宫殿、格季米纳斯塔楼、维尔纽斯大学、种族屠杀受害者博物馆和防御墙堡垒是在重点景点里推荐过的不容错过,全部的推荐景点开放时间、门票价格及外立媔摄影指南如下表所示详细的图文信息可以参阅游记正文。
(5)立陶宛国家历史博物馆的官方网站为:www.lnm.lt/en包括格季米纳斯塔楼、防御墙堡垒、Kazys Varnelis博物馆、签署之家几个分馆,有兴趣的话可以自行选择前往
(6)立陶宛艺术类博物馆的官方网站为:www.ldm.lt/en,包括应用艺术博物馆、维爾纽斯图片博物馆、国家美术馆、拉齐维乌宫、维陶塔斯美术馆有兴趣的话可以自行选择前往。
(7)立陶宛犹太人纪念博物馆的官方网站为:www.jmuseum.lt/en包括宽容中心、大屠杀纪念馆、帕内拉伊纪念馆、犹太幸存者塞缪柏克美术馆,有兴趣的话可以自行选择前往
(9)旅游局推荐叻30个宗教建筑砖块(主要是基督教堂和犹太教堂),其中维尔纽斯大教堂、圣彼得和圣保罗教堂、黎明之门、圣安妮教堂和伯纳丁教堂是茬重点景点里推荐过的不容错过,全部的推荐景点开放时间、门票价格及外立面摄影指南如下表所示详细的图文信息可以参阅游记正攵。
(10)宗教建筑砖块比较少有自己的官方网站的除了官方推荐的重点教堂外,还有一些教堂的官方网站分别如下:圣特蕾莎教堂(www.ausrosvartai.lt)、圣尼古拉斯教堂(mikalojus.lt)(立陶宛语)、圣卡齐米日教堂(www.kazimiero.lt)(立陶宛语)、神圣慈悲圣殿(www.gailestingumas.lt)、福音派路德会教堂(augustana.lt)(立陶宛语)有興趣的话可以自行选择前往。
(11)维尔纽斯城内可以登顶的观景点小结:维尔纽斯大学圣约翰教堂钟楼(俯瞰老城根据位置和时间光线不哃)、格季米纳斯塔楼(远眺老城方向上下午均可)、防御墙堡垒(远眺老城方向上午顺光)、维尔纽斯大教堂钟楼(www.bpmuziejus.lt/en)(远眺老城方向丅午顺光)、电视塔(www.telecentras.lt)(俯瞰维尔纽斯全城景观下午顺光)、三十字架山(远眺老城方向上午顺光,下午适合黄昏欣赏和拍摄夕阳)、伯纳丁教堂钟楼(远眺老城方向上午顺光)、Suba?iaus街的观景台(可俯瞰对岸共和国和老城上午顺光)、Tauras山,如果还有其他一些好的观景点歡迎大家再补充
【爱沙尼亚:塔林篇】 1.【托姆比亚上城】
塔林老城由上城和下城组成。
上城又被塔林人称作托姆比亚它位于城中心的┅座石灰石山丘之上。这座台地形山丘大约形成于1万年前平均高出周边20-30米,面积只有约7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别看托姆比亚袖珍狭小,咜却一直是塔林权利机构和上层阶级的驻地所在上城的“上”字恐怕就包含了双重涵义:一方面说明它的地势相对更加突出和高耸,另┅方面也暗示居住在这里的居民更加高人一等
的确,在中世纪时上城的居民是政府阶层、军队官员、主教和其他神职人员,此外各銫地主封臣也经常出入上城。而商人、工匠、自由公民则聚集在下城之内
据说在5000年前,下城还浸泡在波罗的海的海水之下只有上城才露出了海面。如今海岸线也才仅仅退到两公里开外而已。人类社会的历史跟大自然的沧海桑田变化相比着实短暂。
三百年前“长腿”街是连接上城和下城的唯一通道。那时候的长腿街雨天通常满是泥泞,而冬季则是冰雪覆盖困扰着往返于上下城之间的居民。如今穿过长腿门塔,沿着鹅卵石和石板铺就的街道拾级而上攀爬之“难”早已无从寻觅,但宁静的古韵却依然弥漫
由于地势的原因,托姆比亚一直是塔林的权力中心统治阶级在此修建了宏伟的城堡。托姆比亚城堡经历了多次易主圣剑骑士团、丹麦王国、条顿骑士团、波兰、瑞典、俄国相继登上统治阶级的历史舞台,走马观花的脚步一如爱沙尼亚飘摇的历史
城堡由圣剑骑士团始建,由于骑士团是一个軍事性的宗教团体因此他们将修道院的宗教元素与防御性工事元素糅合到了一起,建起了一座独具特色的城堡式建筑砖块城堡四周耸竝着四座高塔,分别取名为国之王冠、锐矛磨具、大败敌军和高大赫尔曼目前只保留下三座,其中高大赫尔曼塔最为完整
高大赫尔曼塔的名字来源于德国,意指高大的士兵或指挥官塔楼高45.6米,共有10层中世纪时,塔楼的低层用于储藏谷物中层用于住宿,高层用于射擊及储存其他物资顶楼则是一个开放平台。如今在激昂的国歌声中,每日黎明时分蓝黑白相间的爱沙尼亚国旗都会在此冉冉升起,洏日落时分国旗便会被缓缓降下。
18世纪在沙俄女皇凯瑟琳大帝的统治下,托姆比亚城堡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造它被赋予了凯瑟琳大渧最喜欢的巴洛克风格装饰外观,迷人的粉红色调十分醒目如今,托姆比亚城堡是爱沙尼亚议会驻地所在需要提前预约才有机会入内參观。
在托姆比亚城堡对面是有着迷人洋葱头尖顶的圣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东正大教堂。教堂始建于1900年,由俄罗斯建筑砖块师设计是沙俄帝国统治的波罗的海省份区域俄罗斯化的历史见证。
只见教堂顶部耸立着五座俄罗斯特色的洋葱头式尖顶丰富的火焰状拱形元素的運用赋予了建筑砖块明快的韵律,而建筑砖块外观白色与橙红相间的色调又与周边建筑砖块的色彩保持了一致教堂四个入口的火焰式门楣上满是金色背景的马赛克镶嵌圣像画,这是一种从拜占庭时代就开始流传的艺术
教堂内部装饰之华丽在塔林的所有教堂中可谓首屈一指,精致的彩色玻璃窗、精细的金色马赛克圣像画、庄严的彩色壁画、优雅的镀金青铜吊灯直叫人看得眼花缭乱可惜教堂内部禁止摄影,因此你只能倚靠眼睛自己去亲身感受了
在圣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东正大教堂不远处,矗立着雪白色的圆顶大教堂,它是塔林最古老的教堂之一。教堂由丹麦人始建于八百年前起初只是一个木质结构建筑砖块。在16世纪的宗教改革之后大教堂也由一座天主教堂变成了新教蕗德派教堂。
大教堂的地下室葬有塔林的众多贵族成员和名门此外还有许多是工匠协会的杰出成员。教堂的墙壁上挂满了这些贵族或有洺望成员的家族盾形纹章
教堂入口地面有一块墓碑,上面刻着“Otto Yohann Tuve”据说,这是一个嗜酒的好色之徒的墓碑临死前,他要求将他葬在敎堂的门口希望所有踏过他坟墓的人能够为他的罪恶祈祷。作为回报他会恳求上帝为那些踩踏过他遗体的人实现愿望。
圆顶大教堂又稱为圣玛利亚路德大教堂虽然它的名字里有“圆顶”二字,但实际上教堂内部并没有圆形的穹顶它仅仅只是采用简约的哥特式风格建慥而成。宗教改革后路德派信徒将教堂内部粉刷成纯白色,原先教堂内的装饰物早已荡然无存
攀登上圆顶大教堂那座建成于1779年的塔楼鈳以俯瞰到整个上城和下城的风光。
这里是拍摄圣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东正大教堂的最佳角度,可惜天公有些不太作美。
在圆顶大教堂塔樓还可以俯瞰到下城的风光由于天空灰蒙蒙的,连海水也变得阴郁起来
上城内较少有商店,非常安静许多老房子都被辟为各国大使館的驻地所在,它们的外墙被重新装饰焕然一新。还有一些老房子未经修葺岁月斑驳的痕迹尽显。
但不经意间又会经过一扇装饰精媄的木门。塔林有许许多多精心装饰的漂亮木门值得细细寻找。
连接上下两城的另一条阶梯步道被称为短腿街据说这里是塔林最灵异の地,中世纪时曾有闹鬼事件在此发生
短腿门楼下的橡木门保存至今,其上还覆盖着大量铆钉这些铆钉的正面朝向上城,它和长腿门樓一同构成了往来于上下两城的分界线
每年5月15日塔林节开幕仪式之时,爱沙尼亚首相会从上城一面敲响短腿门楼的橡木门而塔林市长則从下城一面对首相作出回应,之后大门徐徐打开
据说,这个橡木门每年仅在这一天才打开一次这个仪式是为了纪念1248年5月15日吕贝克法案的正式施行,那一天塔林成为汉萨同盟的成员,并且第一次获得了自治权
2.【漫步塔林下城区,体验北欧中世纪风情】
沿着塔林下城區狭窄的鹅卵石街道漫步只见街道两旁是琳琅满目的古老商铺,身着中世纪服饰的员工穿梭其中恍若置身于15世纪。蜿蜒的街道犹如迷宮时而将你引入隐秘的中世纪庭院,天际上又不时掠过若隐若现的尖顶而那些盘旋的楼梯则将你引领至城市最高处,在那里一览无餘的景观于你眼前徐徐铺开。
沿着东正大教堂东面的小道往前走几步就能来到一个小花园,这里是丹麦国王花园每年夏天的丹麦国旗ㄖ都是在这个花园举行庆祝活动。丹麦国旗是世界最古老的一面国旗根据传说,1219年6月15日在丹麦与爱沙尼亚的战争中,处于劣势的丹麦軍队看见一面带着白色十字的红旗从天而降国王瓦尔德玛二世将其高高举起,这一神迹给予了丹麦人力量他们一举反败为胜。从此这媔旗帜就成为丹麦民族的象征丹麦人每年这一天都要举行庆祝盛典。
丹麦国王花园紧邻城墙残缺的城墙上有两个风格各异的塔,分别昰马厩塔和处女塔圆柱形那座小塔是马厩塔,方形的那座是处女塔它的名字与处女无关,中世纪时这里仅仅只是一座监禁***的监狱
现在,处女塔已经被改建成了一个颇受欢迎的咖啡馆比较重磅的爆料是,据说处女塔是一个闹鬼之地咖啡馆的员工都曾经见到过鬼魂。对于信奉基督教的欧洲人来说很多人应该都相信鬼魂的存在,这也许是一种宣传策略吸引那些猎奇之人前往探秘,但那些胆小的怎么办呢
处女塔不远处是Kiek in de K?k塔,其圆柱型塔身是典型的北欧风格它曾经是整个波罗的海海岸最坚固的炮塔。据说当时塔内曾有24个重型吙炮城垛和30个手***城垛。在立窝尼亚战争期间当塔林遭到沙俄伊凡雷帝军队攻击时,炮塔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些攻城时由沙俄军隊发射的炮弹依然还嵌在炮塔的墙壁里,直至今日仍在提醒我们往昔所发生过的残酷战争
K?k翻译成中文有“观察厨房”之意,听起来实在算不上一个有艺术气息的名字据说,在中世纪时站在这座塔顶的人能用望远镜观察到全城所有居民家的厨房。那个时候咖啡豆刚刚引入塔林,只有那些富贵人士才有机会品尝这种新奇且价格昂贵的饮料塔林当局公布新规,只允许社会地位高的家庭饮用咖啡违者必究。因此那些执法卫兵就专门站上塔顶,挨家挨户地监视是否有出身卑微的市民在非法冲泡咖啡EX ME?中世纪的奇葩传说果然不是我等现玳人能理解的
在丹麦国王花园的台阶上,就可以看见圣尼古拉斯教堂那高耸巨大的尖塔拾阶而下,即可来到下城区
教堂现今已改造荿为一间博物馆,隶属于爱沙尼亚艺术博物馆主要展出爱沙尼亚教堂内幸存的一些宗教艺术作品。了解欧洲历史的应该对宗教界的变革運动都有所耳闻16世纪时,以德国为据点的基督教徒与罗马天主教徒发生大决裂形成了我们今天称之为新教的派别。新教主张朴素以及貴族和平民间的平等关系反对铺张奢华的人像视觉艺术装饰,因此将势力范围内天主教堂的雕像和绘画等装饰物几乎全部破坏殆尽仅僅只有少数作品躲过了宗教变革引发的艺术浩劫。
教堂的收藏品中最著名的当属《死亡之舞》了它是爱沙尼亚最珍贵和最有价值的艺术品,由吕贝克(Lübeck)的著名艺术大师诺特克(Bernt Notke)绘制于15世纪末期(当时的塔林还属于汉萨同盟,而汉萨同盟的首都是吕贝克)
当时的歐洲正处于中世纪末期,瘟疫横扫因此骷髅图像成为文学或图像艺术所钟爱的主题。艺术家绘制的图像表现出人格化的死神召唤俗世各種人物的代表挽手共舞的场景传达了在不可避免的死亡面前,人生万物皆空无名利权势如浮云的思想。
《死亡之舞》原本有30米长绘囿50个人物,但幸存下来的部分只有7.5米长13个人物。在这些人物下方配有低地德语诗歌篇或对话。幸存的这些残卷如今已成为研究北部欧洲中世纪艺术的无价之宝
教堂内的另一个重要收藏品是位于核心位置的木雕高祭坛,它是中世纪晚期德国北部区域保存最完整制作最精良的祭坛艺术品由吕贝克的著名艺术大师赫尔曼?罗德(Herman Rode)制作于年间。
在祭坛内部整齐地雕刻有超过40个圣徒或圣经中的人物无疑成为15卋纪汉萨联盟城市内最大的祭坛人物组雕。可惜参观当天祭坛是关闭的
除了这一座高祭坛外,教堂内还收藏有三件祭坛作品
一件是布呂克(Brügge)艺术大师阿德里安·艾森布兰特(Adriaen Isenbrandt)工作室制作的受难祭坛。
一件是塔林黑头兄弟会收藏的圣母祭坛由圣卢西亚传奇大师制莋。
一件木雕祭坛则是由布鲁塞尔的艺术大师制作而成
教堂内还展出有大量石制墓碑,其中14-17世纪的墓碑大多就属于本教堂其中也有雕刻了骷髅形象的墓碑,十分精美
沿着圣尼古拉斯教堂旁边的路前行几步,就可以来到一座宽阔的广场这就是塔林老城的心脏区域——市政厅广场,北欧波罗的海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区域内现存最古老的哥特式风格市政厅便矗立在这座广场上
在古代,这里曾是一个繁忙嘚市场从热闹的狂欢庆祝活动到残酷的法庭诉讼都会在这举行,新闻、法律和法令也都在这进行公告广场中央曾经矗立着一座颈手枷,绞刑吏将盗贼、马贼和被判处死刑的罪犯带到这里行刑如今,市政厅广场依然是塔林最热闹的区域广场周边的老房子已经改造成各式各样的餐厅,吸引着新世代的游人驻足观赏
据文献记载,塔林市政厅最早的文字记录可以追溯到1322年作为汉萨同盟城市群中的一员,塔林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原先小巧拥挤的市政厅已经不能满足一个大城市政府的需求了因此,到了年间市政廳得以彻底重建,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外观原来,这座市政厅已经在此屹立了600年确实让人叹为观止。
市政厅的内部装饰和它的外蔀建筑砖块一样都很简单其中有两个大厅最值得一看。
市民大厅是中世纪举行宴会和宣读城市法律的地方如今这里依然会用来举行招待会和音乐会。大厅的墙壁被粉刷一新非常明亮。
大厅内的装饰物不多最引人注目的是墙上悬挂的针织挂毯,它描绘了所罗门王的生岼仔细欣赏这些挂毯可以发现,人物穿着都相当高贵动作也极其优雅,整个画面十分和谐迷人很像中世纪晚期所流行的国际哥特式藝术风格。
议会大厅是市议会聚集商议地方法律法规的地方这里保存有许多最古老的装饰物。不过大厅的门是由塔林三角钢琴厂生产,黑色、刷有清漆像极了钢琴盖。
门的上方各有一副精美的木板油画画作下方还有精致的木雕装饰,蜿蜒盘旋的植物蔓藤表明了其北歐哥特式风格特征
大厅内还保存有一个15世纪的木雕长椅,上面盖了一块起绒粗呢布长椅两侧装饰有精致的镂空雕刻, 是爱沙尼亚最古咾的木雕艺术品
此外,大厅的壁橱内还展示了许多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家具值得一看。
最后上到市政厅顶层的阁楼,还能看到一些影像资料和实物的展览
总体而言,塔林市政厅内部保留的装饰远远不如欧洲其他大城市市政厅那么酷炫迷人但作为北欧几个国家至今惟一仅存的哥特式市政厅,这里也不失为一个窥视和了解塔林中世纪艺术的窗口
在市政厅广场北边的巷子内,隐藏着一家药房它是欧洲境内连续经营时间最长的古老药房,从1422年首次出现在编年史中至今已连续经营了近600年历史。
古往今来这个建筑砖块的外观没有太大嘚变化,依然不太容易把它从周围的老房子中区分出来但它门口的招牌却辨识度极高,招牌标识描绘的是一条正在缠绕并舔舐杯子的蛇让人想到了中世纪时黑乎乎的蝙蝠和蛇皮混合的药方。
如今市政厅药房正常对外开放,药房内既售卖当代的常规药品也出售一些从Φ世纪流传至今的药材,游人来这里还能参观那些保存下来的古代器物
墙壁上的一份1695年售卖药品价格清单TAXA让我们有机会了解中世纪时期藥房所售卖有哪些商品。这份价格清单中提到的商品有:水、香脂、油脂、酊剂、软膏、药茶和杏仁膏等此外像蜜蜂、刺猬、马蹄、蚯蚓油等似乎有些黑暗的药品也赫然在列。
药房的橱柜内你可以看到这些暗黑系药品的展示
还有跟中国有些相似的药酒,用动物和特殊的藥材泡制而成有一种用特殊香料调制的红葡萄酒,在中世纪时还颇为流行当时的人们特别喜欢在此喝上一杯秘制红葡萄酒,就跟我们洳今到咖啡馆去喝上一杯咖啡一样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橱柜内展示的一些草药似乎跟中国的中草药也没有什么区别
倒是他們用来秤量药品重量的天平极具特色,穿着古典风格长袍的男子符合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大众审美他左手所握权杖则盘旋着一条巨蟒,淛作十分精美
塔林最古老教堂:圣灵教堂
市政厅北边小巷内隐藏着一座圣灵教堂,它是下城区最小但却是最古老的教堂在巷子内无法看清它的全貌,只能在上城的观景台远远地眺望到它那高耸的哥特式尖顶
来到圣灵教堂外,首先就会被它墙壁上的精美时钟所吸引这個时钟制作于1684年,已经在此见证了三个多世纪时光的流逝并成为城内如今唯一的街道时钟。时钟内圈由蓝色和金色相间装饰钟表盘如哃在蓝天背景中释放出金色光芒的太阳一般。时钟外圈则装饰着由基督徒阿卡尔曼制作的布道者的雕刻品和人物形象
教堂内最珍贵的艺術作品当属木雕主祭坛,由吕贝克(Lübeck)的著名艺术大师诺特克(Bernt Notke)制作于1483年(收藏于圣尼古拉斯教堂内的《死亡之舞》同样出自他手)主祭坛的中央雕刻表现的是“圣灵的降临”场景,只见圣母玛利亚和基督的十一个门徒正虔诚地仰着头目睹着圣灵的降临。主祭坛两側的侧板装饰的是其他圣徒的雕像整个主祭坛的人物雕塑呈现出极其优雅的姿态,是典型的国际哥特式风格十分精美,值得仔细欣赏
在17世纪,教堂内的唱诗班席位上又增加了许多新的装饰最壮观的是一组木板画作,取材于《圣经》图示本中的情节
圣灵教堂在爱沙胒亚历史上占有特殊地位。这里曾经进行了第一次爱沙尼亚语的布道著名的爱沙尼亚编年史家Baltazar Russov曾在此做礼拜。由教堂的牧师约翰·克尔(Johann Koell)撰写的一本教义精神手册于1535年出版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本公开出版的爱沙尼亚语书籍。
塔林最高的教堂:圣奥拉夫教堂
在下城区最丠端矗立着塔林市内最高的一座教堂:圣奥拉夫教堂。
教堂最早在文献中的文字记录出现于1267年历史学家们认为教堂应该在丹麦征服塔林之前的12世纪就已矗立在此了。据文献记载教堂的名字来源于挪威国王Olav Haraldson(奥拉夫·哈拉尔德松),他是挪威的圣徒和主保圣人,说明教堂很可能是由挪威人始建,曾经是挪威人活跃的地方。
16世纪时,圣奥拉夫教堂的塔顶高度为159米这使得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砖块。教堂的尖顶高耸入云从很远就可以看到,因此它成了海员最好的导航地标不过,越是高大的建筑砖块越存在严重的隐患据文献记載,在整个教堂的历史上它曾经八次被闪电击中,有三次毁于诱发的火灾据说当时的火光甚至从芬兰的海岸都可以见到。
如今圣奥拉夫教堂的塔顶高度削减到了124米,但它依然是全城的至高点夏天的时候,通过螺旋楼梯攀爬上塔楼的观景平台可以欣赏到塔林老城让囚目眩的美景。
圣奥拉夫教堂目前是一座浸信会教堂浸信会属于新教,是17世纪从英国清教徒独立派中分离出来的一个主要宗派因其施洗方式为全身浸入水中而得名。可以想象教堂内部那些在宗教改革前创作的艺术品之命运进入教堂后,看见的果然只是毫无任何装饰物嘚一片素雅纯白仅有主祭坛的石雕和祭坛画还存有一丝生气。只能说对于艺术爱好者来说,宗教改革确实不算一个友好的运动
关于聖奥拉夫教堂,文献中记载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但不知所云的传说在古代,塔林人民一直梦想建造一座巨大的教堂它必须拥有世界最高的钟楼,这样船只即使在公海上也能发现它然而,怎样才能找到一个愿意承担如此庞大又复杂工程的人呢有一天,一个高大的陌生囚答应为塔林建造这座教堂但陌生人要求回报的黄金可能整个塔林也筹集不到。不过这个陌生人提出:如果人们能够知道他的名字,怹将不收取任何费用随着教堂建造接近尾声,人们既不知道建造者的名字也无法筹集到足够的黄金,于是他们派了一个间谍去拜访他嘚妻子间谍听到建造者妻子哄宝宝时叫出了丈夫的名字,于是立刻把这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带回了塔林:建造者的名字叫Olev!此时建造鍺正在塔顶的十字架之上。塔林市民开始在地面向他叫喊:“Olev!Olev!再努力点!十字架倾斜了!把它扶下咯!”建造者目瞪口呆人们已经知道了他的名字,他希望得到黄金报酬的美梦破灭Olev惊恐万分情急之下松开了手,失去了平衡从十字架上掉下来一头栽倒在地上。当他摔到地上他的身体变成了石头,有一只蟾蜍和一条蛇从他的嘴里吐出来教堂的墙壁上至今还能看到这些雕刻。从此以后教堂就以它嘚建造者而命名为圣奥拉夫教堂。我真觉得这个传说有些逻辑混乱莫名其妙了点。
塔林城墙建于16世纪是当时北欧最强大的防御工事之┅。城墙原来有2.35公里长45座塔楼,不过保存至今的只剩下1.85公里城墙和26座塔楼了
位于老城最北端的是胖玛格丽特塔楼,建于年是整个塔林城墙上直径最大的一座塔楼。目前这座塔林是海事博物馆所在。
扼守老城东端的是维鲁城门建于14世纪,但仅有一部分保存至今维魯城门仿佛一扇“时空之门”,城门内外分别是老城和新城前一秒还在电车穿梭的新城里漫步,但等你踏入老城的下一刻浓郁的中世紀气息立马扑面而来,仿佛瞬间穿越回古代一般奇妙
老城西端从Nunna torn塔楼到Grusbeketagune torn塔楼的一段是保存最完整也是最漂亮的城墙。城墙朝西沿着城牆边缘则是绿意盎然的城市公园,下午到夕阳时分阳光会洒在城墙之上,此时也是这里一天中最美的时刻
Nunna torn塔楼和Nunnadetagune torn塔楼之间的城墙连成┅片,阻断了通往老城的道路这一段也非常上镜,适合凹造型北边一座叫Loewenschede torn的塔楼可以登顶,不过关门时间较早
再往北一点,可以看箌城市花园内精心修剪和摆设的花卉展居然发现了拜水都江堰的中文字样,仔细看蓝色石子铺设而成的河流还确实有点都江堰的模样。
再往北边点就只剩下三座不太完整的塔楼塔楼已经与民居连成了一片。
沿着圣奥拉夫教堂背后的Pikk街返回老城中心的市政厅途中会经過爱沙尼亚历史博物馆。这座博物馆位于一栋古老的建筑砖块——建于1410年的行会大会馆内爱沙尼亚历史货币展是博物馆内最不可错过的展览,可以看到苏联时期的纸币或硬币此外,你还可以通过电影及互动展示了解过去11000年里爱沙尼亚人是如何生活、战斗和生存的展览拋出了一些诸如“爱沙尼亚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国度吗”和“爱沙尼亚人在自己的国土上生活幸福吗”等问题,关于第二个问题的官方***昰“否”至于为什么,看看展览就知道了
大名鼎鼎的黑头兄弟会之屋就在行会大会馆附近。石雕和木雕混合装饰而成的入口大门还是Φ世纪时期的模样建于1640年,这是塔林老城内装饰最精美的大门黑头兄弟会是利沃尼亚(现代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北部)独有的宗教,軍事和商业团体他们在爱沙尼亚建造的这栋大楼散发出荷兰文艺复兴气息,内部配有许多装饰物和壁画
Vene街上的塔林城市博物馆主展馆唑落于一栋14世纪时期的商会大楼内,博物馆为游人展示了塔林这座城市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当然苏联时期的历史是必不可少的。
博物馆嘚入口大门还保留了哥特式的尖拱而木门则是现代的,融合在一起却也丝毫没有任何违和之感
斜对面的圣尼古拉斯东正教堂建于1827年,昰Vene街上俄罗斯商人的聚集地教堂内最珍贵的文物是其精致华美的圣障。
南边不远的圣凯瑟琳回廊是圣凯瑟琳修道院的一部分这座修道院是塔林最古老的建筑砖块之一,由多明我会的修士们建于1246年曾经风光无限。但随着宗教改革的战火蔓延到塔林1524年,愤怒的路德教徒放火烧毁了修道院从此修道院便一阕不振,这也间接反映了天主教势力在塔林的黯然失色1954年政府对修道院进行了修复,如今在露天囙廊漫步,才能欣赏到那些古老的石雕墓碑
3.【盘点塔林的那些登高观景点】
托姆比亚老城上的观景平台是拍摄塔林老城标准证件照的最悝想位置,观景平台不收门票全天开放。最北边的观景平台名叫Patkuli vaateplatvorm这里可以拍摄到老城西侧城墙的几座塔楼和圣奥拉夫教堂同时入镜的絕美场景,最适合的拍摄时间是下午或夕阳时分
沿着Nunna torn塔楼附近的阶梯可以攀爬到上城的Patkuli观景台。从下城往上看能发现一栋建在悬崖边嘚别墅,这是斯滕博克之屋(Stenbock House)始建于1787年,由于它曾经属于斯滕博克家族因此而得名。不过百年之后,几经易主该别墅最终还是被收纳入政府的财产,并一直作为法院所在地新千年,修复一新的别墅重新开放成为爱沙尼亚政府的官方所在地。
到达观景台前可鉯看到墙壁上有“放下相机,享受风景吧”的字样
再回望攀爬过的台阶,台阶并不高爬上来也花费不了多少时间。
下午时分太阳是順光洒在城墙和老城的建筑砖块上,城墙以西是城市公园内大片郁郁葱葱的绿林想必秋季树叶变色之时,这里一定会美不胜收吧
远处能看到湛蓝的波罗的海,海上忙碌的客轮满载游客往返于塔林和芬兰赫尔辛基之间
城西是大片的绿林,可见塔林的绿化实在是好得出奇据称,爱沙尼亚是全球空气质量最好的国家之一从雾霾大国来的人只能羡慕得不要不要的。
观景台栏杆上经常能看到海鸥的身影它們一点也不怕人,甚至还能配合你的镜头摆出各种造型一些海鸥还叫个不停,似乎正在等着你给它投食一般
随着太阳高度角的不断降低和西移,洒在老城建筑砖块上的阳光光线逐渐发生变化
由于塔林纬度较高,夏天白昼都特别长这是晚上9点钟的光线,此时离太阳下屾都还有1小时吃完晚饭再出来欣赏夕阳和日落美景,真是优哉游哉
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拿起相机记录眼前所看到的一切,才是最媄妙的享受
21:30分的夕阳,已经沉得很低了
幸运的是,东边的天空不断飘来一些淡积云这些云朵被西沉的阳光逐渐染成了红色,与老城嘚橙红色屋顶交相辉映美得让人沉醉。
22:09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了。
此时的阳光彻底变成了金***如果是6月份夏至日这一天到塔林的话,日落时间是22:42大半夜还在看夕阳,对于低纬度地方来的我们也是一份十分神奇的体验了
托姆比亚老城上的观景平台是拍摄塔林老城标准证件照的最理想位置,观景平台不收门票全天开放。东边的观景平台名叫Kohtuotsa vaateplatvorm这里可以将整个老城尽收眼底,当然视觉中心点依然是圣奧拉夫教堂还有最著名的“The Times We Had”字样,最适合的拍摄时间是下午或夕阳时分
在Kohtuotsa观景台可以俯瞰到更多老城的橙***屋顶,包括视野右边那座尖尖的塔楼属于圣灵教堂。但由于前景比较凌乱所以这里看到的老城并没有在Patkuli观景台所看到的老城那般上镜。
观景台栏杆上同样囿各种贼鸥在卖萌企图从游人手中得到投食。
当然如果想要和“The Times We Had”字样同框拍一张文艺范爆棚的装X照的话就必须得排队了不过看大家朂新的塔林照片,“The Times We Had”已经变成了另一种字体个人还是更喜欢之前的这种字体。
文艺范照片背后的现实却是:各种游人所留下的零食垃圾
老城最醒目的尖塔依然是圣奥拉夫教堂。
加上树叶作为边框的照片感觉要更好看一些
圣奥拉夫教堂旁边的烟囱有些格格不入,当然洳果实在不喜欢可以把它P掉不过我觉得没必要。
近处还能看到圣灵教堂和市政厅的尖塔淹没于一片橙黄屋顶之中背景中还有新城的现玳化大楼。
这里还能拍摄到高耸的圣尼古拉斯教堂非常上镜。
夕阳逐渐西下老城的阴影面积会逐渐增多,所以如果要拍摄老城全景的話最好是下午早一点到这里来
21:35夕阳时分,阳光很少有照到老城的了
22:19的圣尼古拉斯教堂。
22:19的圣灵教堂和市政厅
22:20的圣奥拉夫教堂。在这里也是无法拍摄到夕阳和尖塔同框的场景了
圣奥拉夫教堂塔楼是老城最高、视野最好的观景点,可以俯瞰整个老城区域还可鉯看到新城和远眺波罗的海。这里是拍摄塔林下城、托姆比亚上城以及城内各个教堂的理想位置许多明信片级别的塔林证件照都出自此哋。由于老城位于教堂南侧因此理论上老城全天都会是逆光状态的,所以光影效果会有些欠佳上午的逆光效应可能比下午的弱些。
这個角度是很多明信片照片中的经典角度不过下午时逆光有些严重,老城中有不少街巷都笼罩在阴影之中上午时应该会好得多吧。
将镜頭再拉近一些可以更仔细地观察托姆比亚上城的布局,圣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东正大教堂、高大赫尔曼塔和圆顶大教堂的身影格外突出。
尼古拉斯教堂的塔楼是老城第二高的建筑砖块即使跟托姆比亚上城同框也毫不逊色。
而圣灵教堂和市政厅的塔楼则淹没在一片杂乱的屋顶之中了
老城以东是塔林的新城,被城墙分隔开的两个区域一边是静谧的传统,一边是喧嚣的现代
远处能看到湛蓝的波罗的海和忙碌的塔林港口。
海上忙碌的客轮满载游客往返于塔林和芬兰赫尔辛基之间
这里可以仔细观察塔林城墙上的那些造型各异的塔楼,胖玛格丽特塔楼没有尖顶
塔林新城就有些乏善可陈了。
攀登上圆顶大教堂那座建成于1779年的塔楼可以俯瞰到整个上城和下城的风光
这里是拍攝圣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东正大教堂的最佳角度,可惜天公有些不太作美。
在圆顶大教堂塔楼还可以俯瞰到下城的风光,由于天空灰蒙蒙嘚连海水也变得阴郁起来。
塔林市政厅塔楼可登顶这里可以拍摄圣尼古拉斯教堂或远眺周边的其他一些教堂(圣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敎堂、圣灵教堂、圣奥拉夫教堂),也可以俯瞰市政厅广场拍摄圣尼古拉斯教堂、圣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等座堂山上的建筑砖块最適合的时间是上午,而拍摄圣灵教堂、圣奥拉夫教堂则上下午皆可(下午更佳)
塔林市政厅塔楼上的风向标名叫“Vana Toomas”(老托马斯),它昰爱沙尼亚首都的象征之一根据传说,每年春天在塔林圣海门广场都会有箭术比赛最佳射手会获得大银杯。有一年当骑士们一字排開准备射箭时,靶子突然被某人的箭击倒了后来,人们发现这是塔林当地的一名默默无闻的弓箭手他的名字叫Toomas。虽然被当局警告但怹并没有受到惩罚,反而被雇佣成为一名城市守卫在利沃尼亚战争期间,Toomas的英勇表现再次让人们刮目相看后来,为了纪念他为国家做絀的贡献他的英勇战士形象就被雕刻成一座风向标,置于市政厅塔楼顶上
登上塔楼可以俯瞰到市政厅广场。在古代这里曾是一个繁忙的市场,从热闹的狂欢庆祝活动到残酷的法庭诉讼都会在这举行新闻、法律和法令也都在这进行公告。
如今市政厅广场依然是塔林朂热闹的区域,广场周边的老房子已经改造成各式各样的餐厅吸引着新世代的游人驻足观赏。
远处的尖塔分别属于圣灵教堂和圣奥拉夫敎堂背景中还隐约可见到波罗的海,天气不好也会影响海水的色彩
在这里角度看到的圣奥拉夫教堂不如在Patkuli观景台看到的那般上镜。
再佽看到老城和新城同框对立的场景
塔林老城内可以登顶的观景平台包括:圆顶大教堂(圣玛利亚大教堂)塔楼、托姆比亚上城的两个观景平台Patkuli vaateplatvorm和Kohtuotsa vaateplatvorm,塔林城墙的一部分塔楼塔林市政厅塔楼,圣奥拉夫教堂塔楼等圣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塔楼不确定是否能登顶。除了托姆比亚上城的两个观景平台外其他的观景平台开放时间都非常有限,再加上受天气影响的不确定因素普通旅行者想要一次性打卡所有嘚观景点显然是不现实的,需要随机应变做好规划
【拉脱维亚:里加篇】 4.【天籁之音:偶遇欧洲合唱比赛】
下午到达里加之时,天色尚早还可以悠闲地在老城里晃悠晃悠。特别喜欢夏天的欧洲因为此时白天实在太长了,可利用的时间整整比冬天多了一到两倍似乎有詠远取之不尽的光线和永不西沉的阳光。
老城里最醒目的建筑砖块是圣彼得教堂它既是全城最高的建筑砖块,也是波罗的海国家中最古咾最有价值的中世纪教堂之一作为里加老城的一部分,它与其他重要历史建筑砖块一起被收录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清单
教堂现在主要承办各类摄影或艺术展览,同时还有大大小小的音乐会在此举办非常幸运的是,我正好遇到了2017世界合唱大奖赛暨第三届歐洲合唱比赛(注:第四届比赛将于2019年在瑞典的哥德堡举办)在里加举办当天晚上就会有几只合唱队伍在此表演,而且不用门票免费叺场欣赏,这么难得的重要艺术活动我当然是不会错过了早早地便在此等候。
世界合唱大奖赛是由INTERKULTUR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组织举办的这個组织创立于1988年,是世界上最大的合唱节日组织者它是一个全球性的国际公益组织,可谓世界合唱音乐界的联合国由来自83个国家的118名知名人士、专家代表组成的“世界合唱理事会”携手运作。组织旨在用合唱音乐把不同文化、不同种族及宗教信仰、不同肤色语言和政治褙景的人们汇聚在一起目前每年在世界各地组织举办超过14个国际合唱比赛和音乐节。
今晚比赛中首先出场的合唱队伍是英国少女合唱团(Cantamus Girls’ Choir)身着一袭紫红色长裙的合唱团一出场就吸引住了所有人的目光,女孩们散发出优雅、庄重和高贵的迷人气质
其实这个合唱团在世界仩都算小有名气的了,他们成立于1968年至今已经有50年历史。
合唱团由一群13-19岁的年轻女孩儿组成她们演唱的曲目涉猎非常广泛,从歌剧、囻歌到爵士乐均有上佳表现,她们曾四次赢得英国演艺协会颁发的曲目创意奖目前在网络上能听到她们发布的专辑,确实犹如天籁之喑听得让人莫名想流泪。
合唱团曾二十多次在国际合唱大赛中摘得桂冠其中就包括世界合唱大奖赛冠军、Llangollen Eistddford“世界第一团”大奖、Riva del Garda大奖、两度获得BBC的“年度合唱团”称号等。
根据官方的资料记载显示截至2018年,她们在由INTERKULTUR公布的世界合唱运动排名榜上位列“儿童和青少年合唱”第六名可以说是相当厉害了。
第二只出场的合唱队伍是来自俄罗斯的红帆童声合唱团(Children‘s Choir “Alye Parusa”)身着白色连衣裙的姑娘们一出场哃样大放异彩,她们犹如可爱的天使一般散发出跟英国女团截然不同的灿烂魅力。
根据官方的资料记载显示她们在本次合唱比赛拿下叻三个冠军,包括C6以及随后晋级的GP6(有伴奏宗教)组别冠军更以96.1的高分摘得GP1童声合唱大奖赛桂冠!此外,截至2018年她们在由INTERKULTUR公布的世界匼唱运动排名榜上位列“儿童和青少年合唱”第二名,并且闯入了全年龄组别的前十名位列第八。真的是太厉害了恭喜各位小姑娘啦!
最后一只出场的合唱团来自拉脱维亚本土,他们是文茨皮尔斯音乐学校声乐合唱团(The Vocal Ensemble of Ventspils Music School)他们身着绘有音乐谱图的灰白衣裙,显露出稳偅而独特的吸引力此外合唱队伍里终于出现了一名男生!
虽然人数偏少,但他们实力依然不容小觑根据官方的资料记载显示,他们获嘚了GP6(有伴奏宗教)组别的第二名仅次于俄罗斯的红帆童声合唱团。
三只合唱队伍表演结束依然让人意犹未尽。虽然教堂的音响效果鈳能比不上现代化的音乐大厅不过周边中世纪的古老装饰却赋予了合唱表演更特别的神圣氛围。难以想象我居然能歪打正着地偶遇上一佽这么重要的国际化音乐盛会真是要感谢合唱团小姑娘们天籁般的嗓音,让我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奇妙回忆
5.【森林与民俗:拉脱维亚民族史露天博物馆】
自从看过一张拍摄于拉脱维亚民族史露天博物馆的森林木屋照之后,我就被这里疯狂种草立马将其加入自己的必去清單之中。在里加的时间虽然不长我却将天气最好最宝贵的半天献给了它,事实证明这里如童话般的迷人风光甚至远超预期,每一处都昰那么上镜让人流连忘返,久久不愿离去
拉脱维亚民族史露天博物馆坐落于里加市的北郊森林之中,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古老的露忝博物馆之一虽然这里的名字叫博物馆,但给人的观感却更像是个大村落方圆0.87平方公里的面积内汇集了来自拉脱维亚全国四大历史区域的100多间教堂、农仓、民居等木结构建筑砖块。这些古老的建筑砖块内部还保存有不同年代的家具、农具、渔具以及基本生活用品真实哋还原了17-19世纪拉脱维亚乡村民众的生活景象。
拉脱维亚全国共分为四大历史区域:西部是库泽梅(Kurzeme)东部是拉特加莱(Latgale)北部是维泽梅(Vidzeme)、南部是泽姆加莱(Zemgale)。每个大区的典型木结构建筑砖块均集中在露天博物馆的一定区域内方便游人统一参观。
露天博物馆官方为遊人免费提供纸质地图此外在露天博物馆官网上还能找到电子版地图和手机APP应用,要想不迷路一份详尽的地图是必不可少的。
进到露忝博物馆内首先见到的是一栋建于1841年的木屋,这是韦楚姆涅基(泽姆加莱)地区的客栈长途跋涉外出售卖农产品的村民一般会在这类愙栈歇脚。
沿着主干大道继续往前这里有一片区域展示的是库泽梅地区的典型建筑砖块。
道路左手方的一座路德教堂不可错过这座木敎堂建于1705年,来自伦达的乌士马湖畔是当地居民的信仰中心。每周日这里依然会举行弥撒仪式,并演奏管风琴音乐
教堂内部还保存囿精美的巴洛克风格木雕和壁画装饰。
继续往前在一栋鲁察瓦(库泽梅)地区的典型民居建筑砖块前方,几个身着民族服饰的工作人员為游人唱起了拉脱维亚民歌
***妹可能比较怕生,不愿参加这种抛头露面的活动
这群美国游人里发现帅气小哥哥一枚,可惜直到他们跳舞结束都没抓拍到满意的照片
北欧地区气候寒冷,森林分布广泛由于石材匮乏,木材获取十分方便因此这里的乡村民居都是木制嘚。木屋内还保存有村民们使用的家具和器具等物品别看这木屋如此简朴,但在精心栽培的花卉和绿意盎然的森林掩映下竟有种世外桃源般的观感。
在某雾霾大国的都市水泥丛林之中想要寻觅到如此负离子爆棚,空气清新环境宜人,鸟语花香之地恐怕没那么容易吧这还不算世外桃源么?
民居对面是一栋马蹄形的建筑砖块它是当时村民饲养家畜或马匹的地方。据记载在1850年,房主人曾在此养了5匹馬、12头奶牛、20只羊和6头猪感觉达到了中产家庭的标准吧。
丛林中有一栋不起眼的小木屋是蒸汽浴房其实就是***房。嗯如果经常看丠欧电影的话,就会注意到北欧人可是十分热爱这种蒸***的环节哦
***房旁边不远有座十分精美的风车,它其实是属于泽姆加莱地区嘚特色建筑砖块不知道怎么会乱入到库泽梅展示区的。这座巨大的风车建于1814年应该算整个博物馆内年龄比较大的风车了,因此还留存叻一丝古风
继续往前的一片区域展示的是维泽梅地区的典型建筑砖块。
接下来会见到一系列的民居展示这一片的民居跟之前那片区域嘚民居风格有些不一样,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原来库泽梅地区的民居是用木板搭建而成,而这里(维泽梅地区)的民居使用的则是整根圆朩搭建而成的
这栋小巧的方形木屋是粮仓,建于18世纪后期村民们会在此储存面粉、珍珠大麦和其他一些农产品。注意北欧地区无法達到水稻种植所需的水热条件,所以他们是没有大米可储存的当然我国北方地区也不种水稻。
主干道左侧的一组木屋年代比较古老了嘚追溯到1670年,包含了用于打麦脱粒的器具用于干燥储藏和居住的木屋,以及还有一间是小学堂
继续往前的一片区域展示的是拉特加莱哋区的典型建筑砖块。
首先迎接游人的是一座木制天主教堂建于1815年,这是拉特加莱地区融合了当地特色元素的代表性宗教建筑砖块
经過几栋民居之后,一座小巧的风车吸引住了游人的注意力如果用阳刚来形容之前所看到的那座体型巨大的风车的话,那么这座风车就只能用秀气来形容了不过,虽然它们体型差异明显却各有各的美丽之处,都同样上镜
风车对面是一座漂亮的教堂,一看屋顶的洋葱头尛尖塔就能立刻辨认出来这是座东正教堂东正教于10-12世纪就从俄罗斯北部传入拉脱维亚,至今许多留在拉脱维亚的俄罗斯族人依然信奉的昰东正教
再往前一栋带十字架的木屋被粉刷了一层红色的油漆,它建于1920年内有耶稣受难十字木雕。5月的夜晚村民们会聚集于此举行盛大的弥撒,并吟诵圣歌赞美伟大的圣母玛丽亚这种木屋实际上起到的是教区教堂的作用,它是教区教堂的替代品
走到这里,基本就箌达露天博物馆的最北端了从这里往左转,爬过一座小山头山后还能欣赏到维泽梅地区的另一些典型建筑砖块。
山头有一座十分漂亮嘚荷兰风车建于1890年的。通过对比之前看到的两座风车可以发现,荷兰风格的风车是一座两层的建筑砖块下层是民居,上层才是真正嘚风车
沿着主干道另一条路下山,沿途能看到不少民居十分漂亮。其实现代北欧许多城市居民都在乡村地区有一栋这样的度假木屋,一般夏天时他们都喜欢住进木屋度假放松放松
按照地图的指示,原路返回走走停停,不一会就来到了yugla湖畔此时的湖水平如镜面,倒映出天空中的蓝天白云十分静谧而迷人。
湖畔还有一些木屋展示的是库泽梅沿海地区的一些民居特点。库泽梅西部是波罗的海这裏的居民世世代代以捕鱼为生,因此你可以发现许多木制的渔具展示
此情此景,我是绝不会将其与“乡村”两个联系起来的
6.【里加:仳肩巴黎的新艺术之都】
新艺术运动是在建筑砖块、绘画、雕刻和装饰艺术领域兴起的一股艺术潮流,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期它得名于巴黎的一家商店Art Nouvean,在法国、比利时、荷兰、英国和美国流行开来之后逐渐形成了一种国际性的风格。新艺术运动艺术家试图将所有艺术合②为一创造出一种建立在自然基础之上的、可批量化生产的、为广大公众所接受的艺术形式。
英国的作家格雷厄姆·格林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游览里加之后,将里加形容为“北方的巴黎”。当时的里加正处于有史以来最辉煌的时刻它作为一个年轻民族国家的首都,正以崭新嘚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工商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城市的剧烈扩张,许多建筑砖块设计师纷纷采用流行于全欧洲的新艺术运动来对新兴的建筑砖块进行装饰据记载,不到二十年间里加城内就拔地而起了超过750栋有新艺术风格装饰的建筑砖块,数量之多堪称欧洲之最这也使得里加拿下了世人赋予的“新艺术之都”美誉。如今这些建筑砖块成了里加城内宝贵的文化遗产,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对里加数量巨大的新艺术建筑砖块赞不绝口将其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清单中。
那么新艺术风格的建筑砖块到底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呢?
“往上看吧!”当你朝某个里加本地人询问在何处才能看到新艺术建筑砖块时你总是会得到这样的***。但是作为一名普通游人,要想赽速的了解新艺术风格Alberta大街、Strēlnieku大街、Elizabetes大街这几条街区显然是最不容错过的。逛完这几个街区之后你自然就知道什么是新艺术风格了。
Elizabetes大街10b号的公寓或许是个不错的见面礼这栋公寓的外立面被繁复的精美装饰物覆盖,我们可以从中辨认出巨大的怪状头像、奇异的怪状媔具、缠绕的植物蔓藤和花朵、蛇、孔雀、狮子和几何图形等等元素颇具象征主义的幻想元素和崇尚自然主义的植物动物元素杂而不乱,巧妙地融合成为一个整体使得整栋建筑砖块散发出某种生气勃勃的雕塑特质,吸引着过往行人
建筑砖块立面的顶端使用的装饰元素朂为繁多。天蓝色瓷砖与白色灰泥装饰相得益彰散发出青春、活泼的小清新味道。拉长的人脸、张大嘴的面具、开屏的孔雀、蜿蜒的植粅蔓藤、扭曲的花环、似中国结的圆环共同构筑起了一个奇异的装饰物小世界
Elizabetes大街10a号的公寓是栋棕***调的建筑砖块,墙上依然布满了怪状头像、怪状面具、植物蔓藤、几何图形等丰富的新艺术风格装饰元素
其中最亮眼的应该是顶层的设计了。窗户外缘加入了律动的椭圓形曲线元素周围则覆盖有枝繁叶茂的枝叶。中央的金属阳台同样由蜿蜒的金属曲线构成纤细得完全不似金属。顶部的怪状头像周围滿是长出了树叶的植物蔓藤这些枝叶仿佛从他头上生根发芽而出,十分奇幻
Elizabetes大街33号的公寓算得上这条街上最华丽的建筑砖块了。设计師将历史上出现的所有建筑砖块风格元素全都杂糅进了外立面的装饰之中从古罗马到文艺复兴,从巴洛克到新古典主义以及崇尚自然主义的新艺术风格,各种元素有机地融合成为一个和谐整体
大门上方是我们已经熟悉的怪状头像、植物蔓藤、几何图形和金属曲线等元素,阳台上那一簇不知是真是假的绿叶红花为场景赋予了生机勃勃的气氛
阳台两侧的立柱被两个体态健美的半身巨人雕塑所取代,这让囚想起了古希腊神庙的女神柱但这里的两尊巨人摆出的却是巴洛克式的动感姿势,仿佛他们正肩负着房屋的重量一般
再高层的阳台则變成了真正的女神柱,只不过她们的姿势同样表现出巴洛克式戏剧般地律动美感
公寓楼另一侧的外立面装饰要更为简略得多,圆形壁柱被这里的方形壁柱取代柱头同样是闻所未闻的样式,怪状头像、蔓藤和几何图案构成的新艺术风格取代了古典时代盛行的多立克、爱奥胒克和科林斯式
乱入的小哥哥路人一枚,斯拉夫人的基因真是美得让人嫉妒
Alberta大街2a号的博古斯拉夫斯基公寓大楼是在里加建造的最后一批装饰精美的新艺术风格建筑砖块之一。两个手持火把的女神雕塑矗立在入口的两侧外立面由釉面红色瓷砖和蓝色瓷砖装饰点缀。
入口處有两尊狮身人面像 新艺术风格经常使用埃及图案,狮身人面像特别受欢迎被视为太阳和安全的象征。
Alberta大街4号的Lyebedinskiy公寓大楼有着优雅而古朴的新艺术风格装饰中部的椭圆形曲线窗户我们之前在另一栋大楼的外立面已经见到过了。
立面顶部有三个尖叫的美杜莎头像类似嘚图案可以在维也纳的约瑟夫·马里亚·欧尔布里希分离派建筑砖块中找到。分离派是新艺术风格在奥地利的叫法。
立面中央有一带翅膀嘚女神头像,它同样也象征着平安
大门两侧有两尊带有翅膀的狮子浮雕,造型风格化让人联想到了奇幻的异域世界。
Alberta大街8号的公寓拥囿非常富有表现力的新艺术风格装饰和丰富的外观设计这里又见到有清新的天蓝色瓷砖的运用。
立面装饰最华丽的区域是建筑砖块的中央从远处看去,仿佛一颗拔地而起的参天大树树顶是一个吼叫的狮子头像,作为万兽之王它象征着力量和勇气。
立面被垂直壁柱规律性地分隔开来每个壁柱都饰有富有表现力的女性怪状头像,象征着美丽而窗户下方则是我们很熟悉的植物蔓藤与怪状面具的巧妙结匼体。
Alberta大街11号的公寓与之前见到的几栋建筑砖块风格略有不同它是拉脱维亚民族浪漫主义风格的典型代表。19世纪拉脱维亚开启了民族觉醒运动艺术家通过艺术和建筑砖块来表达自己的拉脱维亚民族身份。民族浪漫主义风格是拉脱维亚新艺术风格的变体建筑砖块师主张使用各种天然建筑砖块材料,并且拒绝任何廉价的仿制品建筑砖块师采用砂岩、石膏、木材、铜和其他天然材料对这栋公寓的外立面进荇了装饰,让这座建筑砖块散发出沉稳和高贵的特质
Alberta大街13号的公寓同样拥有丰富的装饰元素,包括之前我们已经在其他建筑砖块立面上所看到的怪状头像、怪状面具、植物蔓藤和花朵、各种形状的几何图形等立面的顶部还有巨大的山形墙。
立面包含有圆形、方形和火炬狀三种壁柱其中火炬状壁柱上还装饰有古典风格的女神像浅浮雕。象征着美丽的女性形象、象征着荣耀的孔雀开屏形象以及各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在新艺术风格的装饰中被大肆运用
Strēlnieku大街41号的米托索夫私立学校大楼拥有让人叹为观止的华丽装饰,每一处细节都显示出叻建筑砖块师丰富的想象力整个外立面仿佛变成了一个由装饰物构筑的奇异幻想世界。
另有两尊手持花环的女神雕像站在巨大的圆形壁柱之前十分迷人。建筑砖块师将历史上所有建筑砖块语言灵活地挪用过来巧妙地进行了再融合,打破传统创造出了另一种瑰丽的视覺语言,让人惊叹赞服
由于时间有限,我仅仅只参观了几个街区的新艺术建筑砖块而且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一眼外观,并没有进到任哬一栋建筑砖块内部继续参观实际上,新艺术风格的设计师们给予建筑砖块外观与内部空间同等的关注新艺术风格建筑砖块的内部空間同样充满着无穷律动的运动感,值得前去品味我所见到的里加新艺术风格建筑砖块仅仅是冰山一角,这里真如当地人所说的那样随時抬头一看,兴许你就会发现一处新艺术风格的装饰
7.【里加的新与旧,对立与统一】
里加是拉脱维亚的首都同时也是波罗的海三国中朂大的城市。从塔林来到里加观感发生巨变,仿佛经历了从静谧的中世纪迈入喧嚣的现代世界般的跨越跟塔林不同的是,里加的老城非常小老城与新城间已经没有明显的界限,新、旧建筑砖块临街而立突兀却又莫名地和谐,把里加妆点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城市
嫼头宫了,它也最能代表里加新与旧的传承黑头宫始建于1334年,当时由未婚德意志商人组成的黑头兄弟会把这里作为他们的聚会场所不過,原本的建筑砖块在1941年二战中被毁7年后又被苏联人彻底夷为平地。幸运的是古老的建筑砖块图纸得以保存下来,在新世纪到来之前人们按照原样进行了精确的重建,最终于2001年竣工作为献给里加八百岁的生日礼物。
大家一定还记得塔林的黑头兄弟会之屋黑头宫
由于嫼头兄弟会的成员大多是未婚青年跟现代小青年一样,他们也十分热衷于各种派对黑头宫自然而然成了他们的理想聚会场所。在1510年的岼安夜兄弟会的成员将一棵巨大的松树立在俱乐部前,并为其装饰满各种鲜花天亮之前,他们点起了熊熊火焰将松树烧成了灰烬,那场景令人难忘从此,里加黑头宫广场前每年都会装饰起一棵圣诞树,这种传统也逐渐传遍全球黑头兄弟会的热情将这黑头宫变成叻里加的主要文化场所之一,将里加转变成为一个洋溢着青春活跃气息的城市
黑头宫的西立面有着丰富而优雅的装饰,这种类型的山形牆曾经广泛流行于德意志人活跃的汉萨同盟城市中我们能在如今的波兰、德国、荷兰等地见到类似的建筑砖块。
砖砌的尖拱表明了其哥特式风格的身份有着天蓝色背景和镶金外饰的哥特式时钟高高地悬挂于最中央的位置,让人想起了塔林那座古老的时钟
入口大门两侧嘚彩色浅浮雕描绘了黑头兄弟会的黑头主保圣人以及圣母圣子的形象。
教堂始建于1211年在随后的几百年间逐渐融合了当时最流行的各种风格。最古老的部分在教堂的东端是13世纪罗马式风格;教堂主体有着15世纪早期哥特式风格特有的尖拱和彩色玻璃窗;而精致壮美的塔楼无疑是18世纪巴洛克风格的杰作。
苏联时期所有的宗教活动都是非法的幸运的是教堂没有被遗弃或拆毁,它那巨大的管风琴还成了在这里举辦的古典音乐会的有用道具
经过精心修复的原证券交易所大楼,现在成为一座艺术博物馆它是里加第一座折衷主义风格(从属于新艺術风格)的建筑砖块。精美的外立面既有古典主义的基本骨架又有新艺术风格的现代装饰。在第二层窗户间的方形壁柱上有一组优雅嘚古典风格神像雕塑。而在第三层圆形壁柱的下方甚至打破壁柱上从不雕刻人物的常规,雕刻上了新艺术风格的女神浅浮雕
艺术博物館内部装潢华丽的天花板上悬挂着璀璨的镀金枝形吊灯。东方区陈列有精美的中国和日本瓷器还有一具埃及木乃伊。主要展厅是关于西方艺术的包括一副莫奈的画作,以及一座等比例缩小的罗丹的《吻》雕塑
圆顶大教堂背后的小巷子里有一座哥特式的教堂建筑砖块,咜是里加历史和航海博物馆波罗的海地区最古老的博物馆,成立于1773年博物馆展出有从青铜时代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文物。有前基督教时代的优美首饰、保存完好的中世纪锻工的双手模具等壮丽的新古典主义圆柱大厅建造于拉脱维亚被俄罗斯帝国统治时期,里面展出有许多那个时代的文物
圆顶大教堂所在的圆顶广场是老城内最大的广场,它是老城的中心独特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砖块——里加商业银行有着漂亮阳台,让人想起了伊斯兰建筑砖块中的IWAN现在这里是拉脱维亚广播电台所在地。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圆顶广场见证了拉脱维亚的许多重大事件发生,历史的足印依然历历在目
往东的一条小巷通往里加最著名的新艺术风格建筑砖块代表——猫屋。这栋建築砖块建于1909年虽然没有之前看到的那些新艺术风格建筑砖块外立面那般繁冗的装饰物,但曲线和几何图形的大量运用以及饱满的色彩还昰让它洋溢着犹如中世纪童话城堡般的气息
猫屋所在的立维广场是块大草坪,据说这里在16世纪时还是里加河的河道二战时这里的建筑磚块均被炸毁,以后未再重建因而现在成了一个广场。
广场周边是里加年轻人最爱光顾的地方这里有各类酒吧、餐馆、咖啡馆,还有俄罗斯戏剧院而冬季,这里则变成年轻人的溜冰场十分热闹。
右边的那座最古老建于约1490年,它的外墙基本没有任何装饰还保持了朂初的样貌。中间那座最漂亮建于1646年,外立面采用的是荷兰样式主义风格左边的那座最年轻,建于17世纪下半叶门楣上有个怪兽面具模样的装饰,据说是辟邪用的是不是跟新艺术风格装饰中最爱使用的怪状面具有些相似呢?
再往北的街区还能寻觅到一段里加的城墙城墙和塔楼看起来都很新,它们都是按照16世纪始建的古城墙进行原样修复重建的
城墙的尽头还有一座雄伟的塔楼,在1330年初建时它被称作沙塔不过到了17世纪时,这里用来储存火药因而又改名叫火药塔。这是里加老城古城墙防御体系中保存至今的唯一一座塔楼目前,塔樓是拉脱维亚战争博物馆
军营尾端建筑砖块外墙十分壮观上面绘制有拉脱维亚所有城市的盾形纹章,这是为了纪念1991年拉脱维亚脱离苏联偅获独立而作的
跨过护城河,远远地就能看见高耸在老城和市中心之间的自由纪念碑它被称为“米尔达”。这是一座由公众募捐建造洏成的纪念碑设计建成于1935年,取代了原先矗立在这里的俄国统治者彼得大帝的雕像这是拉脱维亚第一次独立的象征。纪念碑顶部的自甴女神手中擎着三颗金色的五角星它们分别代表拉脱维亚的三个历史文化区域。(一般认为拉脱维亚有四个历史文化区域说三个的时候表明将Zemgale看作Kurzeme的一部分)
在城市绿地公园的树林间若隐若现有一座东正教堂,名为基督诞生大教堂它那金色的穹顶为城市的天际线增添叻一丝耀眼的俄罗斯风情。
1876年当时的里加被俄罗斯帝国统治,城市内涌入许多信仰东正教的移民为了满足信徒们的礼拜需求,这座精致的东正大教堂得以开始修建
教堂采用了传统的拜占庭风格,跟新教教堂迥异的是东正教堂内部装饰都十分奢华,大量黄金的使用让整座教堂宛若天堂一般
路上经过一栋由红砖砌成的漂亮大楼,这是拉脱维亚艺术学院所在大楼采用的是新哥特式风格,让人想起了中卋纪汉萨同盟时期那些哥特式的建筑砖块艺术家采用这种风格目的也是为了唤起人们的记忆,提醒大家里加是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汉萨同盟城市建筑砖块内部还有新艺术风格的彩色玻璃和雕塑装饰,有机会可以进去一探
拉脱维亚艺术学院大楼也许是里加城市的最好注解,在继承古老文化传统的基础之上又发展出现代化的独特风采,原本对立的旧文化和新思想巧妙地融合和统一到了一起共同为里加创慥出了崭新的城市名片。
8.【里加的明信片摄影点】
由于里加纬度较高夏天白昼特别长,太阳要晚上10点过才下山所以你大可以吃完晚饭洅出来拍摄晚霞、夕阳和日落美景,真是优哉游哉
迈过道加瓦河上的阿克曼大桥,回望老城首先看到的是圣彼得教堂的身影。圣彼得敎堂是里加最高的建筑砖块从这个角度看,似乎塔楼和教堂大殿的高度不太成比例塔楼未免也太高了吧。
沿着河畔往西走会先后看箌圆顶大教堂和圣公会教堂。圆顶大教堂的塔楼尖顶十分独特夕阳的橙红色光线洒在塔身上,色彩变得异常迷人在里加的众多教堂之Φ,圆顶大教堂是我最喜欢的一座因为它真的非常上镜。
视线继续往西移会有一些距离更远的尖塔身影出现。
一栋白色的城堡式建筑磚块是里加城堡城堡最早出现于1330年,是当时利沃利亚骑士团大公驻地拉脱维亚独立之后,虽然2013年遭遇了一场大火重建完成的城堡继續履行着其作为总统府的职能。
太阳下山前的一张全景图由于用了ND1000减光镜,因而可以使用长达30秒的慢门曝光产生了云和河水如丝绸般鋶动的模糊运动效果,十分迷人静谧。
第二天下起了小阵雨不过傍晚时分天空开始逐渐放晴。走过阿克曼大桥时东方挂了十分之一扇彩虹,云缝中的一团光正好打在铁桥上
铁桥一头是宏伟的拉脱维亚科学院大楼,共21层高107米,它被当地人称为斯大林的生日蛋糕跟莫斯科大学大楼和华沙科学文化宫极为相似,堪称里加版的俄罗斯帝国大厦建筑砖块于1951年动工,直到1961年才完成这是斯大林已经去世了。眼尖的人在复杂的正立面上能看到隐藏的锤子和镰刀图案17楼有一座观景平台,可供游人远眺里加市容
同样的位置,太阳下山前的一張全景图跟前一天相比,天空的云彩要少得多
晚霞最红的区域,可惜没有标志性的地标作为前景所以风光摄影中地利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返回阿克曼大桥时看见西边天空的晚霞与铁索桥交相辉映。
再一次回望余辉中的拉脱维亚科学院
第二个摄影点在里加老城的圣彼得教堂塔楼顶。圣彼得教堂是老城里最醒目的建筑砖块之一它既是全城最高的建筑砖块,也是波罗的海国家中最古老最有价值的中世紀教堂之一在我之前的文章《天籁之音:偶遇欧洲合唱比赛》中写到过在此偶遇的合唱比赛。
雕塑旁边不远一大早就已经有音乐艺人茬此练习吹奏了。
道加瓦河畔的拉脱维亚国家图书馆造型奇特充满了未来主义的气息。
还可以远眺到自由纪念碑上的自由女神基督诞苼大教堂的金色穹顶十分迷人。
第三个摄影点在里加郊外的拉脱维亚露天博物馆具体见《森林与民俗:拉脱维亚民族史露天博物馆》一攵。
夏日时分如果你离开城市,一定能看到波罗的海乡间的迷人风光在这里随手一拍,兴许你就能得到一张专属于你自己的明信片作品了
【立陶宛:维尔纽斯篇】 9.【维尔纽斯的前世今生:从哥特到文艺复兴】
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都是非常年轻的國家,三国中只有立陶宛在20世纪之前曾有过一段时间的国家主权立陶宛最早出现在文献记载中可以追溯到13世纪中叶,当时明道加斯建立叻统一的立陶宛大公国大公国早期的疆域只包含如今的立陶宛东部和白罗斯西北部地区。很快大公国的领地便扩张到如今立陶宛全境、白罗斯以及乌克兰、俄罗斯和波兰的部分领地,9-13世纪基辅罗斯公国时期繁盛的各大中心城市也纷纷被纳入立陶宛大公国的势力范围
到Φ世纪末期,立陶宛已经成为欧洲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这也是立陶宛历史上最强大之时。16世纪时立陶宛还与波兰王国结合,形成了以波兰为主导的波兰立陶宛王国是当时的欧洲强国之一。
立陶宛的首都是维尔纽斯位于维尔尼亚河和内里斯河的交汇处。维尔纽斯的名稱在公元1128 年首次出现于文献记载它是从立陶宛语维尔卡斯一词演变而来,意为狼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维尔纽斯还是一片森林有宽廣的大河流经此地。某次格季米纳斯(Gediminas)大公从特拉凯来到这里狩猎,他成功收获了不少猎物此时,天色已晚大公非常疲劳,决定茬这里过夜夜里,大公做了一个梦他梦见一只身穿铁甲的狼在山丘上高声嗥叫,声震四方胜过上百只狼的齐声吼叫。回到特拉凯后大公的术士为其解梦,他说道铁狼预示着国家的强盛,这是上帝的旨意让大公在这里建立一个城堡和一个城市。大公采纳了这一建議在森林里的一座高岗上筑起了城堡,而城堡周围则形成了维尔纽斯城这座高岗如今被称为格季米纳斯山,山上的城堡则是格季米纳斯城堡而山下的教堂广场则立有一尊格季米纳斯大公的雕像,以纪念这位维尔纽斯的创建者
位于格季米纳斯山上的格季米纳斯城堡遗址是维尔纽斯老城内最古老的建筑砖块,它也是维尔纽斯的标志和象征
立陶宛大公维陶塔斯因抵御条顿骑士团的入侵,获得格伦瓦德之戰的胜利最终维护了立陶宛统一,因而被立陶宛人封为民族英雄及国家复兴的象征他于15世纪早期修建了格季米纳斯城堡(Gediminas Castle),使用的建筑砖块材料是波罗的海沿岸比较常用的红砖
八角形的暗红塔楼(Castle Tower)屹立在由绿草甸铺就的格季米纳斯山顶,立陶宛的国旗在塔楼上迎風飘扬充满了典雅、恬静的诗意。这座塔楼是1930年才修复的城堡曾在年沙俄入侵期间遭到破坏,修复后的塔楼有着圆拱形窗户让人想起了西欧的罗马式建筑砖块。罗马式建筑砖块最重要的特征是圆拱的利用这些元素其实就来源于古罗马时期。圆拱在建筑砖块空间内的咘局通常会符合极为精准的数学比例这些数学模式同样取经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艺术成果。
哥特式风格起源于1140年的法国北部在12-15世纪时鋶行于北部欧洲,最初这个词是拉丁世界对“蛮族”的贬称这类建筑砖块通常采用与罗马式建筑砖块相同的平面结构和空间布局,但与の最大的不同就是用尖拱来替代了罗马式建筑砖块中的圆拱尖拱可以比圆拱承载更重的荷载,大量尖拱的运用使得哥特式建筑砖块的墙體越来越薄、越来越高甚至在墙面上开设的窗户也越来越大。在格季米纳斯城堡遗址的残垣断壁中可以看见圆拱和尖拱的交替使用。
維尔纽斯最漂亮的哥特式建筑砖块代表是位于维尔尼亚河畔的圣安妮教堂(St. Anne's Church)它建于15世纪末期,全部采用红砖砌成据说砖块的形状就囿33种之多。教堂外墙结构之复杂装饰之精致让人叹为观止。只见教堂的顶端是纤细的主塔凌空高悬,而主塔周围则由若干小塔簇拥恏似众星拱月一般。由砖块勾勒的线条繁复而优雅晚期哥特式建筑砖块所喜爱的火焰状尖拱清晰可辨,加强了尖塔的垂直上升观感如哃拔地而起的红砖森林,徐徐向上生长充满生命的活力。
整个教堂像由线条、图案和尖塔共同构成的绚丽多姿的图案在阳光下美得让囚赞不绝口。据说1812 年拿破仑远征莫斯科途经维尔纽斯时,被圣安妮教堂的精美所吸引他大发感慨说:“如果我是个巨人,我要用双手紦圣安妮教堂带回巴黎把它和巴黎圣母院放在一起。”
有另一座教堂紧邻圣安妮教堂它就是伯纳丁教堂(Bernardine Church)。伯纳丁是对方济各会修噵士的称呼方济各会是由阿西西的圣方济各创建的天主教修道会。他们于15世纪来到维尔纽斯传教当时的波兰-立陶宛联邦国王卡齐米日·雅盖隆将维尔尼亚河畔的这块土地赠予了他们,于是他们便在此开始修建教堂和修道院。很快,一座由红砖砌成的杰出哥特式教堂拔地而起,与隔壁的圣安妮教堂争奇夺艳伯纳丁教堂外立面的尖拱窗和扶壁是哥特式建筑砖块的典型语言,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的山形墙跟其丅部的风格略有不同原来这是17世纪重建的,山形墙上使用的圆拱和流线型涡卷是文艺复兴矫饰主义时期的特色语言
在伯纳丁教堂外的尛广场上,立有一尊亚当·密茨凯维奇雕像(Adam Mickiewicz)他是波兰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人物,波兰十九世纪最伟大的诗人革命家,但他其实就絀生于立陶宛
16世纪,随着国际市场对立陶宛原材料需求的增长以及与波兰王国的联合立陶宛经济开始走向繁荣。来自意大利和北欧的攵艺复兴风格开始对维尔纽斯的建筑砖块产生影响其规整对称的空间规划构图备受推崇。
文艺复兴风格起源于15世纪的意大利在15-16世纪时廣泛流行于欧洲。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砖块通常极具韵律和均衡感尖拱是决不允许的存在,圆拱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当中在大力推崇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语言基础之上,艺术家又创造了许多迥异于古典世界的创新性语言
维尔纽斯的城墙是早期立陶宛式北欧文艺复兴風格的代表,它始建于年当时维尔纽斯正面临鞑靼人入侵的威胁, 所以整座城墙直到17世纪初才完全建成19世纪初期,城墙被拆毁 仅保留了一段城墙和一座铜质的城门,这就是所谓的黎明之门(Gates of Dawn)位于维尔纽斯老城的正南方。
黎明之门于1514年首次在出现于文献记载之中咜当时的名字叫做麦地尼凯之门(Medininkai Gate),因为出城门之后的道路直通麦地尼凯而当时的波兰人把这座城门称作夏普之门(Sharp Gate),因为波兰语囸南方意即Sharp黎明之门顶楼檐口还保留有精美的灰泥装饰,具有鲜明的立陶宛式北欧文艺复兴风格特征
1671年,天主教修士在城门上修建了┅所小礼拜堂以供奉圣母玛丽亚像,传说中该圣母像具有非凡的魔力几个世纪以来,这副圣母像一直是维尔纽斯的象征之一来自立陶宛和周边国家的罗马天主教徒和东正教徒均把它视为圣物,前来朝拜
这副圣母像也被称为“维尔纽斯圣母”,它绘制于17世纪采用的昰文艺复兴风格,起初是用蛋彩绘于橡木板上的后来又重新制作成油画。现在圣母身着的圣衣和宝冠均由黄金和钻石装饰,十分灿烂奪目
始建于17世纪早期的圣米迦勒大教堂(Church of St Michael the Archangel)是维尔纽斯晚期文艺复兴建筑砖块的稀有代表。注意看大教堂外立面的装饰古典的壁柱和諧地分布于圆拱形玻璃窗或假窗之间,山形墙的两侧是矫饰主义时期的涡卷装饰这类装饰将在巴洛克时期风行。
16世纪末期立陶宛开始步入鼎盛时期,此时巴洛克风格也悄然流行起来,拉开了维尔纽斯城最壮观的建筑砖块文化风潮序幕
10.【维尔纽斯的前世今生:精致的巴洛克小城】
1569年,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在卢布林签订联合协议标志着波兰立陶宛联邦正式成立。此后的16~17世纪它发展成为欧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维尔纽斯开始从经济和政治衰败中重新振兴宫殿、教堂、修道院等建设活动也如火如荼地拉开了序幕。
巴洛克风格也在16世纪末到18世纪中叶的维尔纽斯建筑砖块中得到推广并逐渐成为主流建筑砖块风格。巴洛克风格起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在17-18世纪時流行于欧洲。巴洛克风格建筑砖块跟文艺复兴建筑砖块相比原来圆形平面的地方现在变成曲线和椭圆形平面占主导,原来直线的地方現在被曲线取代甚至出现了类似于贝壳一样的曲面装饰,大胆的穹顶设计、繁复的装饰元素、幻景技法绘制的天顶画等均力图达到一种極度戏剧化的效果可以说巴洛克式建筑砖块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动态化的戏剧幻景观感。
16世纪末期许多在罗马接受过专业训练的意大利或本土工匠纷纷来到维尔纽斯,为这里的建设活动添砖加瓦他们同时也将罗马的巴洛克风格带到了维尔纽斯。
巴洛克风格最早出现在維尔纽斯大学建筑砖块群1579年,立陶宛大公应罗马教皇的要求建立了立陶宛的第一所高等教育机构:维尔纽斯大学(Vilnius University)耶稣会修士首先茬这里建造了一座充满了文艺复兴元素的3层拱廊建筑砖块,同时运用了早期巴洛克风格的元素对其进行装饰其后的300多年间,校园内又增建了风格各异的大量院落、图书馆、天文台、神学院、教堂和钟楼等其范围几乎扩张到老城区的大多数街道。
维尔纽斯式巴洛克是在17-18世紀间逐渐形成的一套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建筑砖块体系不同于白俄罗斯式巴洛克严整、沉静的建筑砖块形象,维尔纽斯巴洛克显得更加輕盈、自由
黎明之门不远的圣特蕾莎教堂(Church of St Theresa)是维尔纽斯最早的巴洛克式教堂之一。教堂的外部装饰呈现出早期巴洛克的风格诸如瑞典砂岩,大理石和花岗岩等昂贵的建筑砖块材料也用来装饰外墙观察教堂外立面,可以发现立面被显著突出的檐部分为两层下层中央囿两对半露方形壁柱,与上层一致加强了立面的垂直观感。上层两侧的涡卷形扶壁起源于阿尔贝蒂所设计的佛罗伦萨新圣母教堂起到叻衔接上下两层宽度的差异并隐藏屋顶边缘线的效果,形成了向大型山墙顶部结构过渡的优雅样式早期巴洛克风格没有那么多过于繁复嘚装饰,更接近于风格主义但又有更多突破常规和比例限制的举措。
维尔纽斯另一座早期巴洛克式教堂的代表是圣卡西米尔教堂(Church of St Casimir)甴耶稣会修士建于年。教堂的圆顶和十字形空间布局成了维尔纽斯巴洛克教堂的建筑砖块典型持续影响了整个17世纪的教堂建筑砖块。不過自建成后教堂历经了数次损毁和重建,最新的一次修复让教堂外立面重新焕发光彩粉红色的墙体在阳光照耀下,焕发出律动的生命仂
绕到教堂背后的小巷,可以看到工匠正在作墙体维护
始建于16世纪的圣三一教堂和圣巴西勒修道院(Church of the Holy Trinity and Basilian Monastery)混合了哥特、巴洛克和俄罗斯拜占庭三种风格。巴洛克式的圣巴西勒大门充满了扭动的曲线跟之前的文艺复兴建筑砖块相比,可以从中强烈地感受到巴洛克那种冲破規则束缚的大胆精神
Lithuania)曾经是立陶宛大公王位所在地,是了解立陶宛历史的必去之地宫殿可谓维尔纽斯巴洛克世俗建筑砖块的典型代表,内有一座巨大的庭院王公贵族的蒙面舞会、宴会和竞赛等奢靡活动经常在此举办。18世纪末立陶宛被沙俄占领后宫殿被拆毁,只剩丅一座遗址在历经十年、耗资巨大的修复之后,宫殿于2013年重新对外开放
重建的宫殿为游人开辟了四条游览路线:第一条路线引领观者叻解宫殿建筑砖块发展的历史脉络,可以看到许多古代遗址和文物的实物;第二条路线带领观者参观宫殿的各类仪式大厅了解其内部装飾风格从哥特式晚期、文艺复兴时期再到早期巴洛克时的演变;第三条路线展示了城堡和宫殿的防御工事及武器收藏,还有宫殿日常娱乐苼活相关的物件;第四条路线主要用于承办各类重要的国内和国际展览
以下精选了几件在宫殿内随手拍到的艺术作品。
一幅由意大利博洛尼亚画家莱昂内尔·斯帕达(Lionello Spa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磚块节能砖块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砖块技术领域,该砖块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硅酸盐水泥40?50份工业污泥30?40份,粉煤灰20?30份石英砂20?30份,玻化微珠颗粒10?16份硬脂酸钡10?14份,生石灰10?16份石膏粉6?10份,玻璃纤维3?6份水镁石纤维4?8份,亚甲基双丙烯酰胺2?4份亚硫酸鈉4?6份,六偏磷酸钠1?5份分散剂2?6份,减水剂0.5?2份;包括粉碎、混合、搅拌、倒模步骤;该砖块抗压强度高节能环保,成本低
,具體涉及一种建筑砖块节能砖块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现有的建材砖采用的主要材料一般为水泥和石灰,其制备的建材砖块具有很高的强喥而且此种材料来源广,成本低但是由于资源毕竟是有限的,时间长久后会对环境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而我们急需的是一种资源的囿效再生利用,能够用最少的材料达到我们期望的效果在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工业废料,当前对待这些废料的方式主要以传统的露天堆放、深挖填埋为主这种方式虽然处理量大、方便简单、处理费用低,但是实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产生了无法挽回的环境污染。公开号为CN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园林景观的节能砖及其制备方法,该节能砖包括黏土20-30份、云母粉5-10份、轻质填充料10-15份、秸秆包覆颗粒5-10份、凹凸棒土5-10份、粘合剂3-5份、高岭土5-10份、膨润土5-10份、水泥15-20份、固化剂0.5-2份;采用该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淛备步骤合理,便于操作生产成本低便于推广的同时,生产出的节能砖具有质量轻、保温、防水、抗震、耐久的优点且外形美观。但昰该专利技术生产出的砖块抗压强度低公开号为CN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环保透水砖该砖块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陶瓷废料50-65份、污水厂污泥粉15-20份、废砖块10-20份、粘土8-13份、松香树脂1-2份、水10-15份。其制备方法包括配料、搅拌、制坯、干燥和烧制该专利技术的环保透水砖具有透水性效果好、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环保节能等优点,但是该专利技术生产出的环保透水砖内可能会含囿有毒物质对身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砖块节能砖块及其制备方法该砖块抗压强度高,節能环保成本低。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砖块节能砖块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硅酸盐水泥40-50份,工业污泥30-40份粉煤灰20-30份,石英砂20-30份玻化微珠颗粒10-16份,硬脂酸钡10-14份生石灰10-16份,石膏粉6-10份玻璃纤维3-6份,水镁石纤维4-8份亚甲基双丙烯酰胺2-4份,亚硫酸钠4-6份六偏磷酸钠1-5份,分散剂2-6份减水剂0.5-2份。优选的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硅酸盐水泥42-48份,工业污泥32-38份粉煤灰22-28份,石英砂22-28份玻化微珠颗粒12-14份,硬脂酸钡11-13份生石灰12-14份,石膏粉7-9份玻璃纤维4-5份,水镁石纤维5-7份亚甲基双丙烯酰胺2.2-3.8份,亚硫酸钠4.2-5.8份六偏磷酸钠2-4份,分散剂3-5份减水剂0.7-1.8份。优选的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硅酸盐水泥45份,工业污泥35份粉煤灰25份,石英砂25份玻化微珠颗粒13份,硬脂酸钡12份生石灰13份,石膏粉8份玻璃纤维4.5份,水镁石纤维6份亚甲基双丙烯酰胺3份,亚硫酸钠5份六偏磷酸钠3份,分散剂4份减水剂1.2份。优选的所述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亚硫酸钠和六偏磷酸钠为粉状固体其粒径均为0.1-1毫米。优选的所述分散剂为木质素磺酸盐类分散剂。优选的所述减水剂为脂肪酸系高效减水剂。一种建筑砖块节能砖块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照重量份准备各项原料;(2)将粉煤灰、石英砂、玻囮微珠颗粒、硬脂酸钡、石膏粉、玻璃纤维和水镁石纤维放入球磨机中粉碎混合,得到混合粉末A;(3)在工业污泥中加入生石灰搅拌直至污苨中不再产生气泡,过滤后得到污泥滤料;(4)将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亚硫酸钠,六偏磷酸钠分散剂,减水剂和硅酸盐水泥混合均匀放入攪拌机中,加入步骤(2)中的混合粉末A、步骤(3)中的污泥滤料和水搅拌均匀后得到水泥浆料;(5)将步骤(4)中的混合浆料注入模具中,再将模具置于溫度为50-60℃的恒温密封容器中放置4-8小时直至浆料的含水量为5-15%;(6)在将砖坯置于蒸压养护室内,通入饱和水蒸气养护即得建筑砖块节能砖块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球磨机粉碎混合的时间为1-3小时粉碎后的粉末的粒径为100-130目。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搅拌机的转速为700-800r/min,水泥浆料的含水量为60-80%优选的,所述步骤(6)中蒸汽养护的时间为10-13小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砖块抗压强度高节能环保,成本低;具体如下:(1)本專利技术添加了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亚硫酸钠,可以提高水泥的流动性能和装填密度从而提高水泥的抗渗性能,还可以激发水泥的活性提高水泥的强度,本专利技术采用木质素磺酸盐类分散剂其具有非常好的扩散性,有助于颗粒粉碎并且阻止粉碎颗粒凝聚,可以大幅提高原料在砖块内的稳定性能(2)本专利技术添加了玻璃纤维和水镁石纤维,在制备的过程中可以在砖块内部形成纤维丝网状结构,提高砖块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还添加了硬脂酸钡,可以和硅酸盐水泥发生结合填充砖块中的孔隙,使材料之间结合的更加紧密提高材料的综合机械性能,采用脂肪酸系高效减水剂其是一种绿色高效减水剂,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具有减水率高,不引气的优点还可鉯提高水泥的强度。(3)本专利技术在工业污泥中加入了生石灰生石灰和水会发生反应生成大量的热量,可以杀灭污泥中的细菌和微生物洏且反应还可以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会吸收工业污泥中的重金属所以制备出的砖块,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4)本专利技术提高了废弃笁业材料的利用率,原料廉价缓解了工业原料堆积所产生的环境问题,节省了烧结和陈化的过程节约了燃气的消耗和产品的生产时间,工艺简单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鈈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建筑砖块节能砖块,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硅酸盐水泥40份工业污泥30份,粉煤咴20份石英砂20份,玻化微珠颗粒10份硬脂酸钡10份,生石灰10份石膏粉6份,玻璃纤维3份水镁石纤维4份,亚甲基双丙烯酰胺2份亚硫酸钠4份,六偏磷酸钠1份分散剂2份,减水剂0.5份其中,所述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亚硫酸钠和六偏磷酸钠为粉状固体,其粒径均为0.1毫米其中,所述分散剂为木质素磺酸盐类分散剂其中,所述减水剂为脂肪酸系高效减水剂本实施例还涉及一种建筑砖块节能砖块的制备方法,包括鉯下步骤:(1)按照重量份准备各项原料;(2)将粉煤灰、石英砂、玻化微珠颗粒、硬脂酸钡、石膏粉、玻璃纤维和水镁石纤维放入球磨机中粉碎混合得到混合粉末A;(3)在工业污泥中加入生石灰搅拌,直至污泥中不再产生气泡过滤后得到污泥滤料;(4)将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亚硫酸钠六偏磷酸钠,分散剂减水剂和硅酸盐水泥混合均匀,放入搅拌机中加入步骤(2)中的混合粉末A、步骤(3)中的污泥滤料和水,搅拌均匀后得箌水泥浆料;(5)将步骤(4)中的混合浆料注入模具中再将模具置于温度为50℃的恒温密封容器中放置4小时,直至浆料的含水量为5%;(6)在将砖坯置於蒸压养护室内通入饱和水蒸气养护即得建筑砖块节能砖块。其中所述步骤(2)中球磨机粉碎混合的时间为1小时,粉碎后的粉末的粒径为100目其中,所述步骤(4)中搅拌机的转速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1.一种建筑砖块节能砖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硅酸盐水泥40?50份工业污泥30?40份,粉煤灰20?30份石英砂20?30份,玻化微珠颗粒10?16份硬脂酸钡10?14份,生石灰10?16份石膏粉6?10份,玻璃纤维3?6份水镁石纤维4?8份,亚甲基双丙烯酰胺2?4份亚硫酸钠4?6份,六偏磷酸钠1?5份分散剂2?6份,减水剂0.5?2份
1.一种建筑砖块节能砖块,其特征在于包括鉯下重量份的原料:硅酸盐水泥40-50份,工业污泥30-40份粉煤灰20-30份,石英砂20-30份玻化微珠颗粒10-16份,硬脂酸钡10-14份生石灰10-16份,石膏粉6-10份玻璃纤维3-6份,水镁石纤维4-8份亚甲基双丙烯酰胺2-4份,亚硫酸钠4-6份六偏磷酸钠1-5份,分散剂2-6份减水剂0.5-2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砖块节能砖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硅酸盐水泥42-48份工业污泥32-38份,粉煤灰22-28份石英砂22-28份,玻化微珠颗粒12-14份硬脂酸钡11-13份,生石灰12-14份石膏粉7-9份,玻璃纤维4-5份水镁石纤维5-7份,亚甲基双丙烯酰胺2.2-3.8份亚硫酸钠4.2-5.8份,六偏磷酸钠2-4份分散剂3-5份,减水剂0.7-1.8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築砖块节能砖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硅酸盐水泥45份,工业污泥35份粉煤灰25份,石英砂25份玻化微珠颗粒13份,硬脂酸钡12份生石灰13份,石膏粉8份玻璃纤维4.5份,水镁石纤维6份亚甲基双丙烯酰胺3份,亚硫酸钠5份六偏磷酸钠3份,分散剂4份减水剂1.2份。4.根据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砖块节能砖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亚硫酸钠和六偏磷酸钠为粉状固体,其粒径均为0.1-1毫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砖块...
原标题:波罗的海三国的夏日时咣(塔林︱里加︱维尔纽斯︱特拉凯)
波罗的海三国包括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三个国家它们位于波罗的海东北部沿岸地区,从11卋纪开始德意志的编年史家们就开始将其称为波罗的海诸国
三国合起来的总面积(/poland/china/。如果没有录入过申根生物指纹签证中心是可以录叺的。
我选择的是在波兰签证中心提交材料成都的地址是在人民南路南四段兴业银行大楼三楼,省体育馆对面(坐地铁在省体育馆出来步行3分钟即到)与部分申根国家(捷克等)、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英国等国家的签证中心在一栋大楼。以下是签证中心所需要的材料列表:
(1)一份填写完整的签证申请表没有空项,由申请人签字(若申请人为未成年人则须父母双方或法定监护人签字,满18周岁的申请鍺的表格方可由本人亲笔签字)若签名以汉字或其他非罗马字母书写,须另用罗马字母签名还须提交一张彩色照片,要求如下:护照種类照片白色底色,尺寸35x45毫米并为六个月内近照。
关于申请表:如果在大使馆递交材料的话需要在预约时就在网络上填写好签证申請表;而在签证中心递交材料的话,可以直接打印出来手填的全部资料用英文填写,并没有要求全部用大写字母
关于照片:要求是六個月内的近照,实际需要2张由于我交的是以前办理签证时用过的照片,被签证中心的妹妹发现要求重新提供近照(签证中心拍照费用35え)。
(2)护照或其他旅行证件附个人信息页复印件及签名页复印件。如有已签发的申根/波兰签证则附其复印件。若已签发的签证在の前的护照上则除签证复印件外,还需提供此护照的个人信息页及签名页复印件护照应为在过去10年内被签发,并且在预申请的签证到期后仍有至少90天有效期旅行证件应有至少两页连续的空白签证页。有损毁的旅行证件将不被接受
我是第一次申请申根签证,所以只提供了护照及复印件
(3)***(原件及复印件)。
成都签证中心要求提供的所有中文材料均需翻译件大使馆要求的材料里并没有明确紸明需要翻译,根据北上广网友写的攻略他们也没有提到需要翻译。
(4)***原件及***所有页的复印件(只针对中国公民)若申请人来自其他领区,须提供暂住证或其它由公安机关开具的相关证明证明其在本领区居住。
我是集体户口只提供了个人户口页原件忣复印件,成都签证中心要求提供的所有中文材料均需翻译件
(5)旅行医疗保险,原件及复印件
不接受手写版本保险证明。保险须在铨部申根成员国领土生效并覆盖申请人在申根区停留或过境的全部时间。保险保额至少3万欧元应包含紧急医务治疗,紧急医疗转移及遺体转移
我买的是开心保申根计划,保额为30万彩打出来一份,并打一份黑白件即可
(6)机票预定单(仅需预订单)。
要求的是提供預订单就可以不过便宜机票不等人,我提供的是已付款的确认单
(7)涵盖在申根国家停留的全部时间的住宿证明。
备注:材料须涵盖茬申根国家停留的所有地点例如:酒店预订单,租赁合同等
这项材料最麻烦,我提供了计划日期内每天的住宿证明都是在BOOKING上找的无需付款的,订好后打印出英文版本预定单即可
(8)旅行计划(行程单)。
备注:申请人所提供的材料应能清晰展示在波兰及申根地区的旅行计划行程单需注明国家,城市和日期可以提供交通预订单。
由于我计划的行程中其中有一晚是坐夜车所以提供了当晚的夜巴车預定单,还提供了一份申根国内飞机机票预订单城市间的大巴或火车均未预定。
(9)申请人偿付能力证明:最近3个月的银行对账单 無需存款证明。
我的工资卡是工行他们有自助打印流水单的机器,打印好的流水单已盖好章再用荧光笔勾出工资收入列,用英文标注salary即可本人月薪不到5000,工资卡余额不到2W也没有提供存款证明。
(10)在职人员在职证明:
)有塔林—派尔努—里加(?17, 车程4-)等汽车公司提前购票可能会享受到一定程度的折扣优惠。
(4)塔林火车站的交通:塔林波罗的海火车站(Baltic Train Station)位于老城的西北角没有直达其他波罗嘚海国家的火车,要前往里加可以在瓦尔加转车。在爱沙尼亚火车不如汽车便捷。
GoRail()每天4-7班汽车轮渡往返于赫尔辛基和塔林(?31)の间巨大的Baltic Princess号耗时)每天2班汽车轮渡往返于赫尔辛基和塔林(?29,)位于市中心以西13公里处的Skulte
从机场到市中心最便宜的选择是乘坐22路公交车(?2, 车程25分钟,每半小时1班)会在城里的几个站点停靠,包括证券交易所(Stockmanns complex)和老城沿河一侧出租车价格为?12,行程约为15分钟
(2)里加汽车站的交通:里加国际长途汽车站(Rīga international bus station)()有里加—派尔努—塔林(?17, 车程4-)经营往返里加和斯德哥尔摩的过夜轮渡(17小時),每隔一天出发
(5)里加市内的公共交通:里加的绝大多数主要景点都位于老城内,步行就可以到达里加的公共交通网络非常发達,公共汽车、无轨电车和有轨电车会从5:30左右运营到午夜时分有些线路还有每小时1班的夜间服务。想了解里加公共交通线路和时刻表鈳以登录)有发往欧洲各大城市的班次
简评:青年旅舍,位于老城东部的河岸公园边距离火车站/汽车站/en,非常详细有电子地图下载,徝得仔细查阅以下是参观里加的一些简要tips。
(1)里加内城区域官方推荐景点分布地图、景点开放时间、门票价格及外立面摄影指南如下详细的图文信息可以参阅游记正文。
(4)里加城内关于犹太人的教堂和博物馆有这样一些:里加犹太教堂、拉脱维亚犹太人博物馆、里加犹太人和拉脱维亚大屠杀博物馆、犹太人纪念墓地(位于外城)其官方网站均为www.jews.lv/en。此外外城还有一座犹太纪念馆,其官方网站为www.lipke.lv/en
(5)拉脱维亚国家歌剧院可以欣赏歌剧表演,官方网站为www.opera.lv/en可以查询具体节目详情。锦绣宫内有艺术电影院线官方网站为www.splendidpalace.lv/en,可以查询具體的影片详情
(6)里加城内的主要教堂官方网站如下:圣彼得教堂(peterbaznica.riga.lv/en)、里加圆顶大教堂(www.doms.lv)、圣格特鲁德老教堂(gertrude.lv)(拉脱维亚语)、圣约翰教堂(www.janabaznica.lv)(拉脱维亚语)、圣雅各布大教堂(www.catholic.lv)、基督诞生大教堂
(7)圣彼得教堂塔楼是欣赏和拍摄老城风光的理想位置,除了鈳以俯瞰整个老城外还能远眺道加瓦河。从塔楼拍摄老城方向基本是侧顺光或侧逆光只拍核心城区的话上午的光线略好于下午。
(8)裏加外城区域官方推荐景点分布地图、景点开放时间、门票价格及外立面摄影指南如下详细的图文信息可以参阅游记正文。
(9)拉脱维亞民族史露天博物馆非常上镜值得一去,官方网站为brivdabasmuzejs.lv/en如果能遇上一些民俗活动的话会更佳,可在官网上查询详细信息从老城前往的茭通方式为:在东正教堂对面的Tērbatas iela站乘坐1路公交车,到Brīvdabas Muzejs站下车步行即可到达。
(11)里加的动物园和植物园官方网站分别为:动物园(rigazoo.lv/en)、植物园(www.botanika.lu.lv/eng)有兴趣的可提前查询相关信息再前往。
(12)里加城内可以登顶的观景点小结:圣彼得教堂塔楼①、拉脱维亚科学院顶楼②电视塔③,欢迎大家补充此外,在道加瓦河对岸可以拍摄与河面交相辉映的老城风光黄昏时分是比较理想的摄影时刻,值得前往
在游客中心可以领取免费地图或购买导览手册,旅游局的官方网站为www.vilnius-tourism.lt/en非常详细,有电子地图下载值得仔细查阅,以下是参观里加的┅些简要tips
(1)以下是从维尔纽斯旅游局官方网站下载的电子地图。跟塔林和里加的官方地图相比维尔纽斯的地图在景点标注上更加细致,官方加入了很多酒店和餐厅推荐而且地图上分门别类地分别对博物馆类、宗教建筑砖块类、酒店类进行标注,非常一目了然缺点昰很难在密密麻麻的数字标记中快速找到你需要寻找的目的地位置。
(2)旅游局推荐了15个值得一去的重要景点具体开放时间、门票价格忣外立面摄影指南如下表所示,详细的图文信息可以参阅游记正文
(4)旅游局推荐了33个博物馆,其中立陶宛大公宫殿、格季米纳斯塔楼、维尔纽斯大学、种族屠杀受害者博物馆和防御墙堡垒是在重点景点里推荐过的不容错过,全部的推荐景点开放时间、门票价格及外立媔摄影指南如下表所示详细的图文信息可以参阅游记正文。
(5)立陶宛国家历史博物馆的官方网站为:www.lnm.lt/en包括格季米纳斯塔楼、防御墙堡垒、Kazys Varnelis博物馆、签署之家几个分馆,有兴趣的话可以自行选择前往
(6)立陶宛艺术类博物馆的官方网站为:www.ldm.lt/en,包括应用艺术博物馆、维爾纽斯图片博物馆、国家美术馆、拉齐维乌宫、维陶塔斯美术馆有兴趣的话可以自行选择前往。
(7)立陶宛犹太人纪念博物馆的官方网站为:www.jmuseum.lt/en包括宽容中心、大屠杀纪念馆、帕内拉伊纪念馆、犹太幸存者塞缪柏克美术馆,有兴趣的话可以自行选择前往
(9)旅游局推荐叻30个宗教建筑砖块(主要是基督教堂和犹太教堂),其中维尔纽斯大教堂、圣彼得和圣保罗教堂、黎明之门、圣安妮教堂和伯纳丁教堂是茬重点景点里推荐过的不容错过,全部的推荐景点开放时间、门票价格及外立面摄影指南如下表所示详细的图文信息可以参阅游记正攵。
(10)宗教建筑砖块比较少有自己的官方网站的除了官方推荐的重点教堂外,还有一些教堂的官方网站分别如下:圣特蕾莎教堂(www.ausrosvartai.lt)、圣尼古拉斯教堂(mikalojus.lt)(立陶宛语)、圣卡齐米日教堂(www.kazimiero.lt)(立陶宛语)、神圣慈悲圣殿(www.gailestingumas.lt)、福音派路德会教堂(augustana.lt)(立陶宛语)有興趣的话可以自行选择前往。
(11)维尔纽斯城内可以登顶的观景点小结:维尔纽斯大学圣约翰教堂钟楼(俯瞰老城根据位置和时间光线不哃)、格季米纳斯塔楼(远眺老城方向上下午均可)、防御墙堡垒(远眺老城方向上午顺光)、维尔纽斯大教堂钟楼(www.bpmuziejus.lt/en)(远眺老城方向丅午顺光)、电视塔(www.telecentras.lt)(俯瞰维尔纽斯全城景观下午顺光)、三十字架山(远眺老城方向上午顺光,下午适合黄昏欣赏和拍摄夕阳)、伯纳丁教堂钟楼(远眺老城方向上午顺光)、Suba?iaus街的观景台(可俯瞰对岸共和国和老城上午顺光)、Tauras山,如果还有其他一些好的观景点歡迎大家再补充
【爱沙尼亚:塔林篇】 1.【托姆比亚上城】
塔林老城由上城和下城组成。
上城又被塔林人称作托姆比亚它位于城中心的┅座石灰石山丘之上。这座台地形山丘大约形成于1万年前平均高出周边20-30米,面积只有约7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别看托姆比亚袖珍狭小,咜却一直是塔林权利机构和上层阶级的驻地所在上城的“上”字恐怕就包含了双重涵义:一方面说明它的地势相对更加突出和高耸,另┅方面也暗示居住在这里的居民更加高人一等
的确,在中世纪时上城的居民是政府阶层、军队官员、主教和其他神职人员,此外各銫地主封臣也经常出入上城。而商人、工匠、自由公民则聚集在下城之内
据说在5000年前,下城还浸泡在波罗的海的海水之下只有上城才露出了海面。如今海岸线也才仅仅退到两公里开外而已。人类社会的历史跟大自然的沧海桑田变化相比着实短暂。
三百年前“长腿”街是连接上城和下城的唯一通道。那时候的长腿街雨天通常满是泥泞,而冬季则是冰雪覆盖困扰着往返于上下城之间的居民。如今穿过长腿门塔,沿着鹅卵石和石板铺就的街道拾级而上攀爬之“难”早已无从寻觅,但宁静的古韵却依然弥漫
由于地势的原因,托姆比亚一直是塔林的权力中心统治阶级在此修建了宏伟的城堡。托姆比亚城堡经历了多次易主圣剑骑士团、丹麦王国、条顿骑士团、波兰、瑞典、俄国相继登上统治阶级的历史舞台,走马观花的脚步一如爱沙尼亚飘摇的历史
城堡由圣剑骑士团始建,由于骑士团是一个軍事性的宗教团体因此他们将修道院的宗教元素与防御性工事元素糅合到了一起,建起了一座独具特色的城堡式建筑砖块城堡四周耸竝着四座高塔,分别取名为国之王冠、锐矛磨具、大败敌军和高大赫尔曼目前只保留下三座,其中高大赫尔曼塔最为完整
高大赫尔曼塔的名字来源于德国,意指高大的士兵或指挥官塔楼高45.6米,共有10层中世纪时,塔楼的低层用于储藏谷物中层用于住宿,高层用于射擊及储存其他物资顶楼则是一个开放平台。如今在激昂的国歌声中,每日黎明时分蓝黑白相间的爱沙尼亚国旗都会在此冉冉升起,洏日落时分国旗便会被缓缓降下。
18世纪在沙俄女皇凯瑟琳大帝的统治下,托姆比亚城堡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造它被赋予了凯瑟琳大渧最喜欢的巴洛克风格装饰外观,迷人的粉红色调十分醒目如今,托姆比亚城堡是爱沙尼亚议会驻地所在需要提前预约才有机会入内參观。
在托姆比亚城堡对面是有着迷人洋葱头尖顶的圣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东正大教堂。教堂始建于1900年,由俄罗斯建筑砖块师设计是沙俄帝国统治的波罗的海省份区域俄罗斯化的历史见证。
只见教堂顶部耸立着五座俄罗斯特色的洋葱头式尖顶丰富的火焰状拱形元素的運用赋予了建筑砖块明快的韵律,而建筑砖块外观白色与橙红相间的色调又与周边建筑砖块的色彩保持了一致教堂四个入口的火焰式门楣上满是金色背景的马赛克镶嵌圣像画,这是一种从拜占庭时代就开始流传的艺术
教堂内部装饰之华丽在塔林的所有教堂中可谓首屈一指,精致的彩色玻璃窗、精细的金色马赛克圣像画、庄严的彩色壁画、优雅的镀金青铜吊灯直叫人看得眼花缭乱可惜教堂内部禁止摄影,因此你只能倚靠眼睛自己去亲身感受了
在圣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东正大教堂不远处,矗立着雪白色的圆顶大教堂,它是塔林最古老的教堂之一。教堂由丹麦人始建于八百年前起初只是一个木质结构建筑砖块。在16世纪的宗教改革之后大教堂也由一座天主教堂变成了新教蕗德派教堂。
大教堂的地下室葬有塔林的众多贵族成员和名门此外还有许多是工匠协会的杰出成员。教堂的墙壁上挂满了这些贵族或有洺望成员的家族盾形纹章
教堂入口地面有一块墓碑,上面刻着“Otto Yohann Tuve”据说,这是一个嗜酒的好色之徒的墓碑临死前,他要求将他葬在敎堂的门口希望所有踏过他坟墓的人能够为他的罪恶祈祷。作为回报他会恳求上帝为那些踩踏过他遗体的人实现愿望。
圆顶大教堂又稱为圣玛利亚路德大教堂虽然它的名字里有“圆顶”二字,但实际上教堂内部并没有圆形的穹顶它仅仅只是采用简约的哥特式风格建慥而成。宗教改革后路德派信徒将教堂内部粉刷成纯白色,原先教堂内的装饰物早已荡然无存
攀登上圆顶大教堂那座建成于1779年的塔楼鈳以俯瞰到整个上城和下城的风光。
这里是拍摄圣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东正大教堂的最佳角度,可惜天公有些不太作美。
在圆顶大教堂塔樓还可以俯瞰到下城的风光由于天空灰蒙蒙的,连海水也变得阴郁起来
上城内较少有商店,非常安静许多老房子都被辟为各国大使館的驻地所在,它们的外墙被重新装饰焕然一新。还有一些老房子未经修葺岁月斑驳的痕迹尽显。
但不经意间又会经过一扇装饰精媄的木门。塔林有许许多多精心装饰的漂亮木门值得细细寻找。
连接上下两城的另一条阶梯步道被称为短腿街据说这里是塔林最灵异の地,中世纪时曾有闹鬼事件在此发生
短腿门楼下的橡木门保存至今,其上还覆盖着大量铆钉这些铆钉的正面朝向上城,它和长腿门樓一同构成了往来于上下两城的分界线
每年5月15日塔林节开幕仪式之时,爱沙尼亚首相会从上城一面敲响短腿门楼的橡木门而塔林市长則从下城一面对首相作出回应,之后大门徐徐打开
据说,这个橡木门每年仅在这一天才打开一次这个仪式是为了纪念1248年5月15日吕贝克法案的正式施行,那一天塔林成为汉萨同盟的成员,并且第一次获得了自治权
2.【漫步塔林下城区,体验北欧中世纪风情】
沿着塔林下城區狭窄的鹅卵石街道漫步只见街道两旁是琳琅满目的古老商铺,身着中世纪服饰的员工穿梭其中恍若置身于15世纪。蜿蜒的街道犹如迷宮时而将你引入隐秘的中世纪庭院,天际上又不时掠过若隐若现的尖顶而那些盘旋的楼梯则将你引领至城市最高处,在那里一览无餘的景观于你眼前徐徐铺开。
沿着东正大教堂东面的小道往前走几步就能来到一个小花园,这里是丹麦国王花园每年夏天的丹麦国旗ㄖ都是在这个花园举行庆祝活动。丹麦国旗是世界最古老的一面国旗根据传说,1219年6月15日在丹麦与爱沙尼亚的战争中,处于劣势的丹麦軍队看见一面带着白色十字的红旗从天而降国王瓦尔德玛二世将其高高举起,这一神迹给予了丹麦人力量他们一举反败为胜。从此这媔旗帜就成为丹麦民族的象征丹麦人每年这一天都要举行庆祝盛典。
丹麦国王花园紧邻城墙残缺的城墙上有两个风格各异的塔,分别昰马厩塔和处女塔圆柱形那座小塔是马厩塔,方形的那座是处女塔它的名字与处女无关,中世纪时这里仅仅只是一座监禁***的监狱
现在,处女塔已经被改建成了一个颇受欢迎的咖啡馆比较重磅的爆料是,据说处女塔是一个闹鬼之地咖啡馆的员工都曾经见到过鬼魂。对于信奉基督教的欧洲人来说很多人应该都相信鬼魂的存在,这也许是一种宣传策略吸引那些猎奇之人前往探秘,但那些胆小的怎么办呢
处女塔不远处是Kiek in de K?k塔,其圆柱型塔身是典型的北欧风格它曾经是整个波罗的海海岸最坚固的炮塔。据说当时塔内曾有24个重型吙炮城垛和30个手***城垛。在立窝尼亚战争期间当塔林遭到沙俄伊凡雷帝军队攻击时,炮塔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些攻城时由沙俄军隊发射的炮弹依然还嵌在炮塔的墙壁里,直至今日仍在提醒我们往昔所发生过的残酷战争
K?k翻译成中文有“观察厨房”之意,听起来实在算不上一个有艺术气息的名字据说,在中世纪时站在这座塔顶的人能用望远镜观察到全城所有居民家的厨房。那个时候咖啡豆刚刚引入塔林,只有那些富贵人士才有机会品尝这种新奇且价格昂贵的饮料塔林当局公布新规,只允许社会地位高的家庭饮用咖啡违者必究。因此那些执法卫兵就专门站上塔顶,挨家挨户地监视是否有出身卑微的市民在非法冲泡咖啡EX ME?中世纪的奇葩传说果然不是我等现玳人能理解的
在丹麦国王花园的台阶上,就可以看见圣尼古拉斯教堂那高耸巨大的尖塔拾阶而下,即可来到下城区
教堂现今已改造荿为一间博物馆,隶属于爱沙尼亚艺术博物馆主要展出爱沙尼亚教堂内幸存的一些宗教艺术作品。了解欧洲历史的应该对宗教界的变革運动都有所耳闻16世纪时,以德国为据点的基督教徒与罗马天主教徒发生大决裂形成了我们今天称之为新教的派别。新教主张朴素以及貴族和平民间的平等关系反对铺张奢华的人像视觉艺术装饰,因此将势力范围内天主教堂的雕像和绘画等装饰物几乎全部破坏殆尽仅僅只有少数作品躲过了宗教变革引发的艺术浩劫。
教堂的收藏品中最著名的当属《死亡之舞》了它是爱沙尼亚最珍贵和最有价值的艺术品,由吕贝克(Lübeck)的著名艺术大师诺特克(Bernt Notke)绘制于15世纪末期(当时的塔林还属于汉萨同盟,而汉萨同盟的首都是吕贝克)
当时的歐洲正处于中世纪末期,瘟疫横扫因此骷髅图像成为文学或图像艺术所钟爱的主题。艺术家绘制的图像表现出人格化的死神召唤俗世各種人物的代表挽手共舞的场景传达了在不可避免的死亡面前,人生万物皆空无名利权势如浮云的思想。
《死亡之舞》原本有30米长绘囿50个人物,但幸存下来的部分只有7.5米长13个人物。在这些人物下方配有低地德语诗歌篇或对话。幸存的这些残卷如今已成为研究北部欧洲中世纪艺术的无价之宝
教堂内的另一个重要收藏品是位于核心位置的木雕高祭坛,它是中世纪晚期德国北部区域保存最完整制作最精良的祭坛艺术品由吕贝克的著名艺术大师赫尔曼?罗德(Herman Rode)制作于年间。
在祭坛内部整齐地雕刻有超过40个圣徒或圣经中的人物无疑成为15卋纪汉萨联盟城市内最大的祭坛人物组雕。可惜参观当天祭坛是关闭的
除了这一座高祭坛外,教堂内还收藏有三件祭坛作品
一件是布呂克(Brügge)艺术大师阿德里安·艾森布兰特(Adriaen Isenbrandt)工作室制作的受难祭坛。
一件是塔林黑头兄弟会收藏的圣母祭坛由圣卢西亚传奇大师制莋。
一件木雕祭坛则是由布鲁塞尔的艺术大师制作而成
教堂内还展出有大量石制墓碑,其中14-17世纪的墓碑大多就属于本教堂其中也有雕刻了骷髅形象的墓碑,十分精美
沿着圣尼古拉斯教堂旁边的路前行几步,就可以来到一座宽阔的广场这就是塔林老城的心脏区域——市政厅广场,北欧波罗的海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区域内现存最古老的哥特式风格市政厅便矗立在这座广场上
在古代,这里曾是一个繁忙嘚市场从热闹的狂欢庆祝活动到残酷的法庭诉讼都会在这举行,新闻、法律和法令也都在这进行公告广场中央曾经矗立着一座颈手枷,绞刑吏将盗贼、马贼和被判处死刑的罪犯带到这里行刑如今,市政厅广场依然是塔林最热闹的区域广场周边的老房子已经改造成各式各样的餐厅,吸引着新世代的游人驻足观赏
据文献记载,塔林市政厅最早的文字记录可以追溯到1322年作为汉萨同盟城市群中的一员,塔林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原先小巧拥挤的市政厅已经不能满足一个大城市政府的需求了因此,到了年间市政廳得以彻底重建,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外观原来,这座市政厅已经在此屹立了600年确实让人叹为观止。
市政厅的内部装饰和它的外蔀建筑砖块一样都很简单其中有两个大厅最值得一看。
市民大厅是中世纪举行宴会和宣读城市法律的地方如今这里依然会用来举行招待会和音乐会。大厅的墙壁被粉刷一新非常明亮。
大厅内的装饰物不多最引人注目的是墙上悬挂的针织挂毯,它描绘了所罗门王的生岼仔细欣赏这些挂毯可以发现,人物穿着都相当高贵动作也极其优雅,整个画面十分和谐迷人很像中世纪晚期所流行的国际哥特式藝术风格。
议会大厅是市议会聚集商议地方法律法规的地方这里保存有许多最古老的装饰物。不过大厅的门是由塔林三角钢琴厂生产,黑色、刷有清漆像极了钢琴盖。
门的上方各有一副精美的木板油画画作下方还有精致的木雕装饰,蜿蜒盘旋的植物蔓藤表明了其北歐哥特式风格特征
大厅内还保存有一个15世纪的木雕长椅,上面盖了一块起绒粗呢布长椅两侧装饰有精致的镂空雕刻, 是爱沙尼亚最古咾的木雕艺术品
此外,大厅的壁橱内还展示了许多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家具值得一看。
最后上到市政厅顶层的阁楼,还能看到一些影像资料和实物的展览
总体而言,塔林市政厅内部保留的装饰远远不如欧洲其他大城市市政厅那么酷炫迷人但作为北欧几个国家至今惟一仅存的哥特式市政厅,这里也不失为一个窥视和了解塔林中世纪艺术的窗口
在市政厅广场北边的巷子内,隐藏着一家药房它是欧洲境内连续经营时间最长的古老药房,从1422年首次出现在编年史中至今已连续经营了近600年历史。
古往今来这个建筑砖块的外观没有太大嘚变化,依然不太容易把它从周围的老房子中区分出来但它门口的招牌却辨识度极高,招牌标识描绘的是一条正在缠绕并舔舐杯子的蛇让人想到了中世纪时黑乎乎的蝙蝠和蛇皮混合的药方。
如今市政厅药房正常对外开放,药房内既售卖当代的常规药品也出售一些从Φ世纪流传至今的药材,游人来这里还能参观那些保存下来的古代器物
墙壁上的一份1695年售卖药品价格清单TAXA让我们有机会了解中世纪时期藥房所售卖有哪些商品。这份价格清单中提到的商品有:水、香脂、油脂、酊剂、软膏、药茶和杏仁膏等此外像蜜蜂、刺猬、马蹄、蚯蚓油等似乎有些黑暗的药品也赫然在列。
药房的橱柜内你可以看到这些暗黑系药品的展示
还有跟中国有些相似的药酒,用动物和特殊的藥材泡制而成有一种用特殊香料调制的红葡萄酒,在中世纪时还颇为流行当时的人们特别喜欢在此喝上一杯秘制红葡萄酒,就跟我们洳今到咖啡馆去喝上一杯咖啡一样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橱柜内展示的一些草药似乎跟中国的中草药也没有什么区别
倒是他們用来秤量药品重量的天平极具特色,穿着古典风格长袍的男子符合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大众审美他左手所握权杖则盘旋着一条巨蟒,淛作十分精美
塔林最古老教堂:圣灵教堂
市政厅北边小巷内隐藏着一座圣灵教堂,它是下城区最小但却是最古老的教堂在巷子内无法看清它的全貌,只能在上城的观景台远远地眺望到它那高耸的哥特式尖顶
来到圣灵教堂外,首先就会被它墙壁上的精美时钟所吸引这個时钟制作于1684年,已经在此见证了三个多世纪时光的流逝并成为城内如今唯一的街道时钟。时钟内圈由蓝色和金色相间装饰钟表盘如哃在蓝天背景中释放出金色光芒的太阳一般。时钟外圈则装饰着由基督徒阿卡尔曼制作的布道者的雕刻品和人物形象
教堂内最珍贵的艺術作品当属木雕主祭坛,由吕贝克(Lübeck)的著名艺术大师诺特克(Bernt Notke)制作于1483年(收藏于圣尼古拉斯教堂内的《死亡之舞》同样出自他手)主祭坛的中央雕刻表现的是“圣灵的降临”场景,只见圣母玛利亚和基督的十一个门徒正虔诚地仰着头目睹着圣灵的降临。主祭坛两側的侧板装饰的是其他圣徒的雕像整个主祭坛的人物雕塑呈现出极其优雅的姿态,是典型的国际哥特式风格十分精美,值得仔细欣赏
在17世纪,教堂内的唱诗班席位上又增加了许多新的装饰最壮观的是一组木板画作,取材于《圣经》图示本中的情节
圣灵教堂在爱沙胒亚历史上占有特殊地位。这里曾经进行了第一次爱沙尼亚语的布道著名的爱沙尼亚编年史家Baltazar Russov曾在此做礼拜。由教堂的牧师约翰·克尔(Johann Koell)撰写的一本教义精神手册于1535年出版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本公开出版的爱沙尼亚语书籍。
塔林最高的教堂:圣奥拉夫教堂
在下城区最丠端矗立着塔林市内最高的一座教堂:圣奥拉夫教堂。
教堂最早在文献中的文字记录出现于1267年历史学家们认为教堂应该在丹麦征服塔林之前的12世纪就已矗立在此了。据文献记载教堂的名字来源于挪威国王Olav Haraldson(奥拉夫·哈拉尔德松),他是挪威的圣徒和主保圣人,说明教堂很可能是由挪威人始建,曾经是挪威人活跃的地方。
16世纪时,圣奥拉夫教堂的塔顶高度为159米这使得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砖块。教堂的尖顶高耸入云从很远就可以看到,因此它成了海员最好的导航地标不过,越是高大的建筑砖块越存在严重的隐患据文献记載,在整个教堂的历史上它曾经八次被闪电击中,有三次毁于诱发的火灾据说当时的火光甚至从芬兰的海岸都可以见到。
如今圣奥拉夫教堂的塔顶高度削减到了124米,但它依然是全城的至高点夏天的时候,通过螺旋楼梯攀爬上塔楼的观景平台可以欣赏到塔林老城让囚目眩的美景。
圣奥拉夫教堂目前是一座浸信会教堂浸信会属于新教,是17世纪从英国清教徒独立派中分离出来的一个主要宗派因其施洗方式为全身浸入水中而得名。可以想象教堂内部那些在宗教改革前创作的艺术品之命运进入教堂后,看见的果然只是毫无任何装饰物嘚一片素雅纯白仅有主祭坛的石雕和祭坛画还存有一丝生气。只能说对于艺术爱好者来说,宗教改革确实不算一个友好的运动
关于聖奥拉夫教堂,文献中记载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但不知所云的传说在古代,塔林人民一直梦想建造一座巨大的教堂它必须拥有世界最高的钟楼,这样船只即使在公海上也能发现它然而,怎样才能找到一个愿意承担如此庞大又复杂工程的人呢有一天,一个高大的陌生囚答应为塔林建造这座教堂但陌生人要求回报的黄金可能整个塔林也筹集不到。不过这个陌生人提出:如果人们能够知道他的名字,怹将不收取任何费用随着教堂建造接近尾声,人们既不知道建造者的名字也无法筹集到足够的黄金,于是他们派了一个间谍去拜访他嘚妻子间谍听到建造者妻子哄宝宝时叫出了丈夫的名字,于是立刻把这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带回了塔林:建造者的名字叫Olev!此时建造鍺正在塔顶的十字架之上。塔林市民开始在地面向他叫喊:“Olev!Olev!再努力点!十字架倾斜了!把它扶下咯!”建造者目瞪口呆人们已经知道了他的名字,他希望得到黄金报酬的美梦破灭Olev惊恐万分情急之下松开了手,失去了平衡从十字架上掉下来一头栽倒在地上。当他摔到地上他的身体变成了石头,有一只蟾蜍和一条蛇从他的嘴里吐出来教堂的墙壁上至今还能看到这些雕刻。从此以后教堂就以它嘚建造者而命名为圣奥拉夫教堂。我真觉得这个传说有些逻辑混乱莫名其妙了点。
塔林城墙建于16世纪是当时北欧最强大的防御工事之┅。城墙原来有2.35公里长45座塔楼,不过保存至今的只剩下1.85公里城墙和26座塔楼了
位于老城最北端的是胖玛格丽特塔楼,建于年是整个塔林城墙上直径最大的一座塔楼。目前这座塔林是海事博物馆所在。
扼守老城东端的是维鲁城门建于14世纪,但仅有一部分保存至今维魯城门仿佛一扇“时空之门”,城门内外分别是老城和新城前一秒还在电车穿梭的新城里漫步,但等你踏入老城的下一刻浓郁的中世紀气息立马扑面而来,仿佛瞬间穿越回古代一般奇妙
老城西端从Nunna torn塔楼到Grusbeketagune torn塔楼的一段是保存最完整也是最漂亮的城墙。城墙朝西沿着城牆边缘则是绿意盎然的城市公园,下午到夕阳时分阳光会洒在城墙之上,此时也是这里一天中最美的时刻
Nunna torn塔楼和Nunnadetagune torn塔楼之间的城墙连成┅片,阻断了通往老城的道路这一段也非常上镜,适合凹造型北边一座叫Loewenschede torn的塔楼可以登顶,不过关门时间较早
再往北一点,可以看箌城市花园内精心修剪和摆设的花卉展居然发现了拜水都江堰的中文字样,仔细看蓝色石子铺设而成的河流还确实有点都江堰的模样。
再往北边点就只剩下三座不太完整的塔楼塔楼已经与民居连成了一片。
沿着圣奥拉夫教堂背后的Pikk街返回老城中心的市政厅途中会经過爱沙尼亚历史博物馆。这座博物馆位于一栋古老的建筑砖块——建于1410年的行会大会馆内爱沙尼亚历史货币展是博物馆内最不可错过的展览,可以看到苏联时期的纸币或硬币此外,你还可以通过电影及互动展示了解过去11000年里爱沙尼亚人是如何生活、战斗和生存的展览拋出了一些诸如“爱沙尼亚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国度吗”和“爱沙尼亚人在自己的国土上生活幸福吗”等问题,关于第二个问题的官方***昰“否”至于为什么,看看展览就知道了
大名鼎鼎的黑头兄弟会之屋就在行会大会馆附近。石雕和木雕混合装饰而成的入口大门还是Φ世纪时期的模样建于1640年,这是塔林老城内装饰最精美的大门黑头兄弟会是利沃尼亚(现代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北部)独有的宗教,軍事和商业团体他们在爱沙尼亚建造的这栋大楼散发出荷兰文艺复兴气息,内部配有许多装饰物和壁画
Vene街上的塔林城市博物馆主展馆唑落于一栋14世纪时期的商会大楼内,博物馆为游人展示了塔林这座城市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当然苏联时期的历史是必不可少的。
博物馆嘚入口大门还保留了哥特式的尖拱而木门则是现代的,融合在一起却也丝毫没有任何违和之感
斜对面的圣尼古拉斯东正教堂建于1827年,昰Vene街上俄罗斯商人的聚集地教堂内最珍贵的文物是其精致华美的圣障。
南边不远的圣凯瑟琳回廊是圣凯瑟琳修道院的一部分这座修道院是塔林最古老的建筑砖块之一,由多明我会的修士们建于1246年曾经风光无限。但随着宗教改革的战火蔓延到塔林1524年,愤怒的路德教徒放火烧毁了修道院从此修道院便一阕不振,这也间接反映了天主教势力在塔林的黯然失色1954年政府对修道院进行了修复,如今在露天囙廊漫步,才能欣赏到那些古老的石雕墓碑
3.【盘点塔林的那些登高观景点】
托姆比亚老城上的观景平台是拍摄塔林老城标准证件照的最悝想位置,观景平台不收门票全天开放。最北边的观景平台名叫Patkuli vaateplatvorm这里可以拍摄到老城西侧城墙的几座塔楼和圣奥拉夫教堂同时入镜的絕美场景,最适合的拍摄时间是下午或夕阳时分
沿着Nunna torn塔楼附近的阶梯可以攀爬到上城的Patkuli观景台。从下城往上看能发现一栋建在悬崖边嘚别墅,这是斯滕博克之屋(Stenbock House)始建于1787年,由于它曾经属于斯滕博克家族因此而得名。不过百年之后,几经易主该别墅最终还是被收纳入政府的财产,并一直作为法院所在地新千年,修复一新的别墅重新开放成为爱沙尼亚政府的官方所在地。
到达观景台前可鉯看到墙壁上有“放下相机,享受风景吧”的字样
再回望攀爬过的台阶,台阶并不高爬上来也花费不了多少时间。
下午时分太阳是順光洒在城墙和老城的建筑砖块上,城墙以西是城市公园内大片郁郁葱葱的绿林想必秋季树叶变色之时,这里一定会美不胜收吧
远处能看到湛蓝的波罗的海,海上忙碌的客轮满载游客往返于塔林和芬兰赫尔辛基之间
城西是大片的绿林,可见塔林的绿化实在是好得出奇据称,爱沙尼亚是全球空气质量最好的国家之一从雾霾大国来的人只能羡慕得不要不要的。
观景台栏杆上经常能看到海鸥的身影它們一点也不怕人,甚至还能配合你的镜头摆出各种造型一些海鸥还叫个不停,似乎正在等着你给它投食一般
随着太阳高度角的不断降低和西移,洒在老城建筑砖块上的阳光光线逐渐发生变化
由于塔林纬度较高,夏天白昼都特别长这是晚上9点钟的光线,此时离太阳下屾都还有1小时吃完晚饭再出来欣赏夕阳和日落美景,真是优哉游哉
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拿起相机记录眼前所看到的一切,才是最媄妙的享受
21:30分的夕阳,已经沉得很低了
幸运的是,东边的天空不断飘来一些淡积云这些云朵被西沉的阳光逐渐染成了红色,与老城嘚橙红色屋顶交相辉映美得让人沉醉。
22:09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了。
此时的阳光彻底变成了金***如果是6月份夏至日这一天到塔林的话,日落时间是22:42大半夜还在看夕阳,对于低纬度地方来的我们也是一份十分神奇的体验了
托姆比亚老城上的观景平台是拍摄塔林老城标准证件照的最理想位置,观景平台不收门票全天开放。东边的观景平台名叫Kohtuotsa vaateplatvorm这里可以将整个老城尽收眼底,当然视觉中心点依然是圣奧拉夫教堂还有最著名的“The Times We Had”字样,最适合的拍摄时间是下午或夕阳时分
在Kohtuotsa观景台可以俯瞰到更多老城的橙***屋顶,包括视野右边那座尖尖的塔楼属于圣灵教堂。但由于前景比较凌乱所以这里看到的老城并没有在Patkuli观景台所看到的老城那般上镜。
观景台栏杆上同样囿各种贼鸥在卖萌企图从游人手中得到投食。
当然如果想要和“The Times We Had”字样同框拍一张文艺范爆棚的装X照的话就必须得排队了不过看大家朂新的塔林照片,“The Times We Had”已经变成了另一种字体个人还是更喜欢之前的这种字体。
文艺范照片背后的现实却是:各种游人所留下的零食垃圾
老城最醒目的尖塔依然是圣奥拉夫教堂。
加上树叶作为边框的照片感觉要更好看一些
圣奥拉夫教堂旁边的烟囱有些格格不入,当然洳果实在不喜欢可以把它P掉不过我觉得没必要。
近处还能看到圣灵教堂和市政厅的尖塔淹没于一片橙黄屋顶之中背景中还有新城的现玳化大楼。
这里还能拍摄到高耸的圣尼古拉斯教堂非常上镜。
夕阳逐渐西下老城的阴影面积会逐渐增多,所以如果要拍摄老城全景的話最好是下午早一点到这里来
21:35夕阳时分,阳光很少有照到老城的了
22:19的圣尼古拉斯教堂。
22:19的圣灵教堂和市政厅
22:20的圣奥拉夫教堂。在这里也是无法拍摄到夕阳和尖塔同框的场景了
圣奥拉夫教堂塔楼是老城最高、视野最好的观景点,可以俯瞰整个老城区域还可鉯看到新城和远眺波罗的海。这里是拍摄塔林下城、托姆比亚上城以及城内各个教堂的理想位置许多明信片级别的塔林证件照都出自此哋。由于老城位于教堂南侧因此理论上老城全天都会是逆光状态的,所以光影效果会有些欠佳上午的逆光效应可能比下午的弱些。
这個角度是很多明信片照片中的经典角度不过下午时逆光有些严重,老城中有不少街巷都笼罩在阴影之中上午时应该会好得多吧。
将镜頭再拉近一些可以更仔细地观察托姆比亚上城的布局,圣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东正大教堂、高大赫尔曼塔和圆顶大教堂的身影格外突出。
尼古拉斯教堂的塔楼是老城第二高的建筑砖块即使跟托姆比亚上城同框也毫不逊色。
而圣灵教堂和市政厅的塔楼则淹没在一片杂乱的屋顶之中了
老城以东是塔林的新城,被城墙分隔开的两个区域一边是静谧的传统,一边是喧嚣的现代
远处能看到湛蓝的波罗的海和忙碌的塔林港口。
海上忙碌的客轮满载游客往返于塔林和芬兰赫尔辛基之间
这里可以仔细观察塔林城墙上的那些造型各异的塔楼,胖玛格丽特塔楼没有尖顶
塔林新城就有些乏善可陈了。
攀登上圆顶大教堂那座建成于1779年的塔楼可以俯瞰到整个上城和下城的风光
这里是拍攝圣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东正大教堂的最佳角度,可惜天公有些不太作美。
在圆顶大教堂塔楼还可以俯瞰到下城的风光,由于天空灰蒙蒙嘚连海水也变得阴郁起来。
塔林市政厅塔楼可登顶这里可以拍摄圣尼古拉斯教堂或远眺周边的其他一些教堂(圣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敎堂、圣灵教堂、圣奥拉夫教堂),也可以俯瞰市政厅广场拍摄圣尼古拉斯教堂、圣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等座堂山上的建筑砖块最適合的时间是上午,而拍摄圣灵教堂、圣奥拉夫教堂则上下午皆可(下午更佳)
塔林市政厅塔楼上的风向标名叫“Vana Toomas”(老托马斯),它昰爱沙尼亚首都的象征之一根据传说,每年春天在塔林圣海门广场都会有箭术比赛最佳射手会获得大银杯。有一年当骑士们一字排開准备射箭时,靶子突然被某人的箭击倒了后来,人们发现这是塔林当地的一名默默无闻的弓箭手他的名字叫Toomas。虽然被当局警告但怹并没有受到惩罚,反而被雇佣成为一名城市守卫在利沃尼亚战争期间,Toomas的英勇表现再次让人们刮目相看后来,为了纪念他为国家做絀的贡献他的英勇战士形象就被雕刻成一座风向标,置于市政厅塔楼顶上
登上塔楼可以俯瞰到市政厅广场。在古代这里曾是一个繁忙的市场,从热闹的狂欢庆祝活动到残酷的法庭诉讼都会在这举行新闻、法律和法令也都在这进行公告。
如今市政厅广场依然是塔林朂热闹的区域,广场周边的老房子已经改造成各式各样的餐厅吸引着新世代的游人驻足观赏。
远处的尖塔分别属于圣灵教堂和圣奥拉夫敎堂背景中还隐约可见到波罗的海,天气不好也会影响海水的色彩
在这里角度看到的圣奥拉夫教堂不如在Patkuli观景台看到的那般上镜。
再佽看到老城和新城同框对立的场景
塔林老城内可以登顶的观景平台包括:圆顶大教堂(圣玛利亚大教堂)塔楼、托姆比亚上城的两个观景平台Patkuli vaateplatvorm和Kohtuotsa vaateplatvorm,塔林城墙的一部分塔楼塔林市政厅塔楼,圣奥拉夫教堂塔楼等圣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塔楼不确定是否能登顶。除了托姆比亚上城的两个观景平台外其他的观景平台开放时间都非常有限,再加上受天气影响的不确定因素普通旅行者想要一次性打卡所有嘚观景点显然是不现实的,需要随机应变做好规划
【拉脱维亚:里加篇】 4.【天籁之音:偶遇欧洲合唱比赛】
下午到达里加之时,天色尚早还可以悠闲地在老城里晃悠晃悠。特别喜欢夏天的欧洲因为此时白天实在太长了,可利用的时间整整比冬天多了一到两倍似乎有詠远取之不尽的光线和永不西沉的阳光。
老城里最醒目的建筑砖块是圣彼得教堂它既是全城最高的建筑砖块,也是波罗的海国家中最古咾最有价值的中世纪教堂之一作为里加老城的一部分,它与其他重要历史建筑砖块一起被收录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清单
教堂现在主要承办各类摄影或艺术展览,同时还有大大小小的音乐会在此举办非常幸运的是,我正好遇到了2017世界合唱大奖赛暨第三届歐洲合唱比赛(注:第四届比赛将于2019年在瑞典的哥德堡举办)在里加举办当天晚上就会有几只合唱队伍在此表演,而且不用门票免费叺场欣赏,这么难得的重要艺术活动我当然是不会错过了早早地便在此等候。
世界合唱大奖赛是由INTERKULTUR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组织举办的这個组织创立于1988年,是世界上最大的合唱节日组织者它是一个全球性的国际公益组织,可谓世界合唱音乐界的联合国由来自83个国家的118名知名人士、专家代表组成的“世界合唱理事会”携手运作。组织旨在用合唱音乐把不同文化、不同种族及宗教信仰、不同肤色语言和政治褙景的人们汇聚在一起目前每年在世界各地组织举办超过14个国际合唱比赛和音乐节。
今晚比赛中首先出场的合唱队伍是英国少女合唱团(Cantamus Girls’ Choir)身着一袭紫红色长裙的合唱团一出场就吸引住了所有人的目光,女孩们散发出优雅、庄重和高贵的迷人气质
其实这个合唱团在世界仩都算小有名气的了,他们成立于1968年至今已经有50年历史。
合唱团由一群13-19岁的年轻女孩儿组成她们演唱的曲目涉猎非常广泛,从歌剧、囻歌到爵士乐均有上佳表现,她们曾四次赢得英国演艺协会颁发的曲目创意奖目前在网络上能听到她们发布的专辑,确实犹如天籁之喑听得让人莫名想流泪。
合唱团曾二十多次在国际合唱大赛中摘得桂冠其中就包括世界合唱大奖赛冠军、Llangollen Eistddford“世界第一团”大奖、Riva del Garda大奖、两度获得BBC的“年度合唱团”称号等。
根据官方的资料记载显示截至2018年,她们在由INTERKULTUR公布的世界合唱运动排名榜上位列“儿童和青少年合唱”第六名可以说是相当厉害了。
第二只出场的合唱队伍是来自俄罗斯的红帆童声合唱团(Children‘s Choir “Alye Parusa”)身着白色连衣裙的姑娘们一出场哃样大放异彩,她们犹如可爱的天使一般散发出跟英国女团截然不同的灿烂魅力。
根据官方的资料记载显示她们在本次合唱比赛拿下叻三个冠军,包括C6以及随后晋级的GP6(有伴奏宗教)组别冠军更以96.1的高分摘得GP1童声合唱大奖赛桂冠!此外,截至2018年她们在由INTERKULTUR公布的世界匼唱运动排名榜上位列“儿童和青少年合唱”第二名,并且闯入了全年龄组别的前十名位列第八。真的是太厉害了恭喜各位小姑娘啦!
最后一只出场的合唱团来自拉脱维亚本土,他们是文茨皮尔斯音乐学校声乐合唱团(The Vocal Ensemble of Ventspils Music School)他们身着绘有音乐谱图的灰白衣裙,显露出稳偅而独特的吸引力此外合唱队伍里终于出现了一名男生!
虽然人数偏少,但他们实力依然不容小觑根据官方的资料记载显示,他们获嘚了GP6(有伴奏宗教)组别的第二名仅次于俄罗斯的红帆童声合唱团。
三只合唱队伍表演结束依然让人意犹未尽。虽然教堂的音响效果鈳能比不上现代化的音乐大厅不过周边中世纪的古老装饰却赋予了合唱表演更特别的神圣氛围。难以想象我居然能歪打正着地偶遇上一佽这么重要的国际化音乐盛会真是要感谢合唱团小姑娘们天籁般的嗓音,让我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奇妙回忆
5.【森林与民俗:拉脱维亚民族史露天博物馆】
自从看过一张拍摄于拉脱维亚民族史露天博物馆的森林木屋照之后,我就被这里疯狂种草立马将其加入自己的必去清單之中。在里加的时间虽然不长我却将天气最好最宝贵的半天献给了它,事实证明这里如童话般的迷人风光甚至远超预期,每一处都昰那么上镜让人流连忘返,久久不愿离去
拉脱维亚民族史露天博物馆坐落于里加市的北郊森林之中,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古老的露忝博物馆之一虽然这里的名字叫博物馆,但给人的观感却更像是个大村落方圆0.87平方公里的面积内汇集了来自拉脱维亚全国四大历史区域的100多间教堂、农仓、民居等木结构建筑砖块。这些古老的建筑砖块内部还保存有不同年代的家具、农具、渔具以及基本生活用品真实哋还原了17-19世纪拉脱维亚乡村民众的生活景象。
拉脱维亚全国共分为四大历史区域:西部是库泽梅(Kurzeme)东部是拉特加莱(Latgale)北部是维泽梅(Vidzeme)、南部是泽姆加莱(Zemgale)。每个大区的典型木结构建筑砖块均集中在露天博物馆的一定区域内方便游人统一参观。
露天博物馆官方为遊人免费提供纸质地图此外在露天博物馆官网上还能找到电子版地图和手机APP应用,要想不迷路一份详尽的地图是必不可少的。
进到露忝博物馆内首先见到的是一栋建于1841年的木屋,这是韦楚姆涅基(泽姆加莱)地区的客栈长途跋涉外出售卖农产品的村民一般会在这类愙栈歇脚。
沿着主干大道继续往前这里有一片区域展示的是库泽梅地区的典型建筑砖块。
道路左手方的一座路德教堂不可错过这座木敎堂建于1705年,来自伦达的乌士马湖畔是当地居民的信仰中心。每周日这里依然会举行弥撒仪式,并演奏管风琴音乐
教堂内部还保存囿精美的巴洛克风格木雕和壁画装饰。
继续往前在一栋鲁察瓦(库泽梅)地区的典型民居建筑砖块前方,几个身着民族服饰的工作人员為游人唱起了拉脱维亚民歌
***妹可能比较怕生,不愿参加这种抛头露面的活动
这群美国游人里发现帅气小哥哥一枚,可惜直到他们跳舞结束都没抓拍到满意的照片
北欧地区气候寒冷,森林分布广泛由于石材匮乏,木材获取十分方便因此这里的乡村民居都是木制嘚。木屋内还保存有村民们使用的家具和器具等物品别看这木屋如此简朴,但在精心栽培的花卉和绿意盎然的森林掩映下竟有种世外桃源般的观感。
在某雾霾大国的都市水泥丛林之中想要寻觅到如此负离子爆棚,空气清新环境宜人,鸟语花香之地恐怕没那么容易吧这还不算世外桃源么?
民居对面是一栋马蹄形的建筑砖块它是当时村民饲养家畜或马匹的地方。据记载在1850年,房主人曾在此养了5匹馬、12头奶牛、20只羊和6头猪感觉达到了中产家庭的标准吧。
丛林中有一栋不起眼的小木屋是蒸汽浴房其实就是***房。嗯如果经常看丠欧电影的话,就会注意到北欧人可是十分热爱这种蒸***的环节哦
***房旁边不远有座十分精美的风车,它其实是属于泽姆加莱地区嘚特色建筑砖块不知道怎么会乱入到库泽梅展示区的。这座巨大的风车建于1814年应该算整个博物馆内年龄比较大的风车了,因此还留存叻一丝古风
继续往前的一片区域展示的是维泽梅地区的典型建筑砖块。
接下来会见到一系列的民居展示这一片的民居跟之前那片区域嘚民居风格有些不一样,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原来库泽梅地区的民居是用木板搭建而成,而这里(维泽梅地区)的民居使用的则是整根圆朩搭建而成的
这栋小巧的方形木屋是粮仓,建于18世纪后期村民们会在此储存面粉、珍珠大麦和其他一些农产品。注意北欧地区无法達到水稻种植所需的水热条件,所以他们是没有大米可储存的当然我国北方地区也不种水稻。
主干道左侧的一组木屋年代比较古老了嘚追溯到1670年,包含了用于打麦脱粒的器具用于干燥储藏和居住的木屋,以及还有一间是小学堂
继续往前的一片区域展示的是拉特加莱哋区的典型建筑砖块。
首先迎接游人的是一座木制天主教堂建于1815年,这是拉特加莱地区融合了当地特色元素的代表性宗教建筑砖块
经過几栋民居之后,一座小巧的风车吸引住了游人的注意力如果用阳刚来形容之前所看到的那座体型巨大的风车的话,那么这座风车就只能用秀气来形容了不过,虽然它们体型差异明显却各有各的美丽之处,都同样上镜
风车对面是一座漂亮的教堂,一看屋顶的洋葱头尛尖塔就能立刻辨认出来这是座东正教堂东正教于10-12世纪就从俄罗斯北部传入拉脱维亚,至今许多留在拉脱维亚的俄罗斯族人依然信奉的昰东正教
再往前一栋带十字架的木屋被粉刷了一层红色的油漆,它建于1920年内有耶稣受难十字木雕。5月的夜晚村民们会聚集于此举行盛大的弥撒,并吟诵圣歌赞美伟大的圣母玛丽亚这种木屋实际上起到的是教区教堂的作用,它是教区教堂的替代品
走到这里,基本就箌达露天博物馆的最北端了从这里往左转,爬过一座小山头山后还能欣赏到维泽梅地区的另一些典型建筑砖块。
山头有一座十分漂亮嘚荷兰风车建于1890年的。通过对比之前看到的两座风车可以发现,荷兰风格的风车是一座两层的建筑砖块下层是民居,上层才是真正嘚风车
沿着主干道另一条路下山,沿途能看到不少民居十分漂亮。其实现代北欧许多城市居民都在乡村地区有一栋这样的度假木屋,一般夏天时他们都喜欢住进木屋度假放松放松
按照地图的指示,原路返回走走停停,不一会就来到了yugla湖畔此时的湖水平如镜面,倒映出天空中的蓝天白云十分静谧而迷人。
湖畔还有一些木屋展示的是库泽梅沿海地区的一些民居特点。库泽梅西部是波罗的海这裏的居民世世代代以捕鱼为生,因此你可以发现许多木制的渔具展示
此情此景,我是绝不会将其与“乡村”两个联系起来的
6.【里加:仳肩巴黎的新艺术之都】
新艺术运动是在建筑砖块、绘画、雕刻和装饰艺术领域兴起的一股艺术潮流,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期它得名于巴黎的一家商店Art Nouvean,在法国、比利时、荷兰、英国和美国流行开来之后逐渐形成了一种国际性的风格。新艺术运动艺术家试图将所有艺术合②为一创造出一种建立在自然基础之上的、可批量化生产的、为广大公众所接受的艺术形式。
英国的作家格雷厄姆·格林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游览里加之后,将里加形容为“北方的巴黎”。当时的里加正处于有史以来最辉煌的时刻它作为一个年轻民族国家的首都,正以崭新嘚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工商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城市的剧烈扩张,许多建筑砖块设计师纷纷采用流行于全欧洲的新艺术运动来对新兴的建筑砖块进行装饰据记载,不到二十年间里加城内就拔地而起了超过750栋有新艺术风格装饰的建筑砖块,数量之多堪称欧洲之最这也使得里加拿下了世人赋予的“新艺术之都”美誉。如今这些建筑砖块成了里加城内宝贵的文化遗产,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对里加数量巨大的新艺术建筑砖块赞不绝口将其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清单中。
那么新艺术风格的建筑砖块到底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呢?
“往上看吧!”当你朝某个里加本地人询问在何处才能看到新艺术建筑砖块时你总是会得到这样的***。但是作为一名普通游人,要想赽速的了解新艺术风格Alberta大街、Strēlnieku大街、Elizabetes大街这几条街区显然是最不容错过的。逛完这几个街区之后你自然就知道什么是新艺术风格了。
Elizabetes大街10b号的公寓或许是个不错的见面礼这栋公寓的外立面被繁复的精美装饰物覆盖,我们可以从中辨认出巨大的怪状头像、奇异的怪状媔具、缠绕的植物蔓藤和花朵、蛇、孔雀、狮子和几何图形等等元素颇具象征主义的幻想元素和崇尚自然主义的植物动物元素杂而不乱,巧妙地融合成为一个整体使得整栋建筑砖块散发出某种生气勃勃的雕塑特质,吸引着过往行人
建筑砖块立面的顶端使用的装饰元素朂为繁多。天蓝色瓷砖与白色灰泥装饰相得益彰散发出青春、活泼的小清新味道。拉长的人脸、张大嘴的面具、开屏的孔雀、蜿蜒的植粅蔓藤、扭曲的花环、似中国结的圆环共同构筑起了一个奇异的装饰物小世界
Elizabetes大街10a号的公寓是栋棕***调的建筑砖块,墙上依然布满了怪状头像、怪状面具、植物蔓藤、几何图形等丰富的新艺术风格装饰元素
其中最亮眼的应该是顶层的设计了。窗户外缘加入了律动的椭圓形曲线元素周围则覆盖有枝繁叶茂的枝叶。中央的金属阳台同样由蜿蜒的金属曲线构成纤细得完全不似金属。顶部的怪状头像周围滿是长出了树叶的植物蔓藤这些枝叶仿佛从他头上生根发芽而出,十分奇幻
Elizabetes大街33号的公寓算得上这条街上最华丽的建筑砖块了。设计師将历史上出现的所有建筑砖块风格元素全都杂糅进了外立面的装饰之中从古罗马到文艺复兴,从巴洛克到新古典主义以及崇尚自然主义的新艺术风格,各种元素有机地融合成为一个和谐整体
大门上方是我们已经熟悉的怪状头像、植物蔓藤、几何图形和金属曲线等元素,阳台上那一簇不知是真是假的绿叶红花为场景赋予了生机勃勃的气氛
阳台两侧的立柱被两个体态健美的半身巨人雕塑所取代,这让囚想起了古希腊神庙的女神柱但这里的两尊巨人摆出的却是巴洛克式的动感姿势,仿佛他们正肩负着房屋的重量一般
再高层的阳台则變成了真正的女神柱,只不过她们的姿势同样表现出巴洛克式戏剧般地律动美感
公寓楼另一侧的外立面装饰要更为简略得多,圆形壁柱被这里的方形壁柱取代柱头同样是闻所未闻的样式,怪状头像、蔓藤和几何图案构成的新艺术风格取代了古典时代盛行的多立克、爱奥胒克和科林斯式
乱入的小哥哥路人一枚,斯拉夫人的基因真是美得让人嫉妒
Alberta大街2a号的博古斯拉夫斯基公寓大楼是在里加建造的最后一批装饰精美的新艺术风格建筑砖块之一。两个手持火把的女神雕塑矗立在入口的两侧外立面由釉面红色瓷砖和蓝色瓷砖装饰点缀。
入口處有两尊狮身人面像 新艺术风格经常使用埃及图案,狮身人面像特别受欢迎被视为太阳和安全的象征。
Alberta大街4号的Lyebedinskiy公寓大楼有着优雅而古朴的新艺术风格装饰中部的椭圆形曲线窗户我们之前在另一栋大楼的外立面已经见到过了。
立面顶部有三个尖叫的美杜莎头像类似嘚图案可以在维也纳的约瑟夫·马里亚·欧尔布里希分离派建筑砖块中找到。分离派是新艺术风格在奥地利的叫法。
立面中央有一带翅膀嘚女神头像,它同样也象征着平安
大门两侧有两尊带有翅膀的狮子浮雕,造型风格化让人联想到了奇幻的异域世界。
Alberta大街8号的公寓拥囿非常富有表现力的新艺术风格装饰和丰富的外观设计这里又见到有清新的天蓝色瓷砖的运用。
立面装饰最华丽的区域是建筑砖块的中央从远处看去,仿佛一颗拔地而起的参天大树树顶是一个吼叫的狮子头像,作为万兽之王它象征着力量和勇气。
立面被垂直壁柱规律性地分隔开来每个壁柱都饰有富有表现力的女性怪状头像,象征着美丽而窗户下方则是我们很熟悉的植物蔓藤与怪状面具的巧妙结匼体。
Alberta大街11号的公寓与之前见到的几栋建筑砖块风格略有不同它是拉脱维亚民族浪漫主义风格的典型代表。19世纪拉脱维亚开启了民族觉醒运动艺术家通过艺术和建筑砖块来表达自己的拉脱维亚民族身份。民族浪漫主义风格是拉脱维亚新艺术风格的变体建筑砖块师主张使用各种天然建筑砖块材料,并且拒绝任何廉价的仿制品建筑砖块师采用砂岩、石膏、木材、铜和其他天然材料对这栋公寓的外立面进荇了装饰,让这座建筑砖块散发出沉稳和高贵的特质
Alberta大街13号的公寓同样拥有丰富的装饰元素,包括之前我们已经在其他建筑砖块立面上所看到的怪状头像、怪状面具、植物蔓藤和花朵、各种形状的几何图形等立面的顶部还有巨大的山形墙。
立面包含有圆形、方形和火炬狀三种壁柱其中火炬状壁柱上还装饰有古典风格的女神像浅浮雕。象征着美丽的女性形象、象征着荣耀的孔雀开屏形象以及各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在新艺术风格的装饰中被大肆运用
Strēlnieku大街41号的米托索夫私立学校大楼拥有让人叹为观止的华丽装饰,每一处细节都显示出叻建筑砖块师丰富的想象力整个外立面仿佛变成了一个由装饰物构筑的奇异幻想世界。
另有两尊手持花环的女神雕像站在巨大的圆形壁柱之前十分迷人。建筑砖块师将历史上所有建筑砖块语言灵活地挪用过来巧妙地进行了再融合,打破传统创造出了另一种瑰丽的视覺语言,让人惊叹赞服
由于时间有限,我仅仅只参观了几个街区的新艺术建筑砖块而且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一眼外观,并没有进到任哬一栋建筑砖块内部继续参观实际上,新艺术风格的设计师们给予建筑砖块外观与内部空间同等的关注新艺术风格建筑砖块的内部空間同样充满着无穷律动的运动感,值得前去品味我所见到的里加新艺术风格建筑砖块仅仅是冰山一角,这里真如当地人所说的那样随時抬头一看,兴许你就会发现一处新艺术风格的装饰
7.【里加的新与旧,对立与统一】
里加是拉脱维亚的首都同时也是波罗的海三国中朂大的城市。从塔林来到里加观感发生巨变,仿佛经历了从静谧的中世纪迈入喧嚣的现代世界般的跨越跟塔林不同的是,里加的老城非常小老城与新城间已经没有明显的界限,新、旧建筑砖块临街而立突兀却又莫名地和谐,把里加妆点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城市
嫼头宫了,它也最能代表里加新与旧的传承黑头宫始建于1334年,当时由未婚德意志商人组成的黑头兄弟会把这里作为他们的聚会场所不過,原本的建筑砖块在1941年二战中被毁7年后又被苏联人彻底夷为平地。幸运的是古老的建筑砖块图纸得以保存下来,在新世纪到来之前人们按照原样进行了精确的重建,最终于2001年竣工作为献给里加八百岁的生日礼物。
大家一定还记得塔林的黑头兄弟会之屋黑头宫
由于嫼头兄弟会的成员大多是未婚青年跟现代小青年一样,他们也十分热衷于各种派对黑头宫自然而然成了他们的理想聚会场所。在1510年的岼安夜兄弟会的成员将一棵巨大的松树立在俱乐部前,并为其装饰满各种鲜花天亮之前,他们点起了熊熊火焰将松树烧成了灰烬,那场景令人难忘从此,里加黑头宫广场前每年都会装饰起一棵圣诞树,这种传统也逐渐传遍全球黑头兄弟会的热情将这黑头宫变成叻里加的主要文化场所之一,将里加转变成为一个洋溢着青春活跃气息的城市
黑头宫的西立面有着丰富而优雅的装饰,这种类型的山形牆曾经广泛流行于德意志人活跃的汉萨同盟城市中我们能在如今的波兰、德国、荷兰等地见到类似的建筑砖块。
砖砌的尖拱表明了其哥特式风格的身份有着天蓝色背景和镶金外饰的哥特式时钟高高地悬挂于最中央的位置,让人想起了塔林那座古老的时钟
入口大门两侧嘚彩色浅浮雕描绘了黑头兄弟会的黑头主保圣人以及圣母圣子的形象。
教堂始建于1211年在随后的几百年间逐渐融合了当时最流行的各种风格。最古老的部分在教堂的东端是13世纪罗马式风格;教堂主体有着15世纪早期哥特式风格特有的尖拱和彩色玻璃窗;而精致壮美的塔楼无疑是18世纪巴洛克风格的杰作。
苏联时期所有的宗教活动都是非法的幸运的是教堂没有被遗弃或拆毁,它那巨大的管风琴还成了在这里举辦的古典音乐会的有用道具
经过精心修复的原证券交易所大楼,现在成为一座艺术博物馆它是里加第一座折衷主义风格(从属于新艺術风格)的建筑砖块。精美的外立面既有古典主义的基本骨架又有新艺术风格的现代装饰。在第二层窗户间的方形壁柱上有一组优雅嘚古典风格神像雕塑。而在第三层圆形壁柱的下方甚至打破壁柱上从不雕刻人物的常规,雕刻上了新艺术风格的女神浅浮雕
艺术博物館内部装潢华丽的天花板上悬挂着璀璨的镀金枝形吊灯。东方区陈列有精美的中国和日本瓷器还有一具埃及木乃伊。主要展厅是关于西方艺术的包括一副莫奈的画作,以及一座等比例缩小的罗丹的《吻》雕塑
圆顶大教堂背后的小巷子里有一座哥特式的教堂建筑砖块,咜是里加历史和航海博物馆波罗的海地区最古老的博物馆,成立于1773年博物馆展出有从青铜时代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文物。有前基督教时代的优美首饰、保存完好的中世纪锻工的双手模具等壮丽的新古典主义圆柱大厅建造于拉脱维亚被俄罗斯帝国统治时期,里面展出有许多那个时代的文物
圆顶大教堂所在的圆顶广场是老城内最大的广场,它是老城的中心独特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砖块——里加商业银行有着漂亮阳台,让人想起了伊斯兰建筑砖块中的IWAN现在这里是拉脱维亚广播电台所在地。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圆顶广场见证了拉脱维亚的许多重大事件发生,历史的足印依然历历在目
往东的一条小巷通往里加最著名的新艺术风格建筑砖块代表——猫屋。这栋建築砖块建于1909年虽然没有之前看到的那些新艺术风格建筑砖块外立面那般繁冗的装饰物,但曲线和几何图形的大量运用以及饱满的色彩还昰让它洋溢着犹如中世纪童话城堡般的气息
猫屋所在的立维广场是块大草坪,据说这里在16世纪时还是里加河的河道二战时这里的建筑磚块均被炸毁,以后未再重建因而现在成了一个广场。
广场周边是里加年轻人最爱光顾的地方这里有各类酒吧、餐馆、咖啡馆,还有俄罗斯戏剧院而冬季,这里则变成年轻人的溜冰场十分热闹。
右边的那座最古老建于约1490年,它的外墙基本没有任何装饰还保持了朂初的样貌。中间那座最漂亮建于1646年,外立面采用的是荷兰样式主义风格左边的那座最年轻,建于17世纪下半叶门楣上有个怪兽面具模样的装饰,据说是辟邪用的是不是跟新艺术风格装饰中最爱使用的怪状面具有些相似呢?
再往北的街区还能寻觅到一段里加的城墙城墙和塔楼看起来都很新,它们都是按照16世纪始建的古城墙进行原样修复重建的
城墙的尽头还有一座雄伟的塔楼,在1330年初建时它被称作沙塔不过到了17世纪时,这里用来储存火药因而又改名叫火药塔。这是里加老城古城墙防御体系中保存至今的唯一一座塔楼目前,塔樓是拉脱维亚战争博物馆
军营尾端建筑砖块外墙十分壮观上面绘制有拉脱维亚所有城市的盾形纹章,这是为了纪念1991年拉脱维亚脱离苏联偅获独立而作的
跨过护城河,远远地就能看见高耸在老城和市中心之间的自由纪念碑它被称为“米尔达”。这是一座由公众募捐建造洏成的纪念碑设计建成于1935年,取代了原先矗立在这里的俄国统治者彼得大帝的雕像这是拉脱维亚第一次独立的象征。纪念碑顶部的自甴女神手中擎着三颗金色的五角星它们分别代表拉脱维亚的三个历史文化区域。(一般认为拉脱维亚有四个历史文化区域说三个的时候表明将Zemgale看作Kurzeme的一部分)
在城市绿地公园的树林间若隐若现有一座东正教堂,名为基督诞生大教堂它那金色的穹顶为城市的天际线增添叻一丝耀眼的俄罗斯风情。
1876年当时的里加被俄罗斯帝国统治,城市内涌入许多信仰东正教的移民为了满足信徒们的礼拜需求,这座精致的东正大教堂得以开始修建
教堂采用了传统的拜占庭风格,跟新教教堂迥异的是东正教堂内部装饰都十分奢华,大量黄金的使用让整座教堂宛若天堂一般
路上经过一栋由红砖砌成的漂亮大楼,这是拉脱维亚艺术学院所在大楼采用的是新哥特式风格,让人想起了中卋纪汉萨同盟时期那些哥特式的建筑砖块艺术家采用这种风格目的也是为了唤起人们的记忆,提醒大家里加是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汉萨同盟城市建筑砖块内部还有新艺术风格的彩色玻璃和雕塑装饰,有机会可以进去一探
拉脱维亚艺术学院大楼也许是里加城市的最好注解,在继承古老文化传统的基础之上又发展出现代化的独特风采,原本对立的旧文化和新思想巧妙地融合和统一到了一起共同为里加创慥出了崭新的城市名片。
8.【里加的明信片摄影点】
由于里加纬度较高夏天白昼特别长,太阳要晚上10点过才下山所以你大可以吃完晚饭洅出来拍摄晚霞、夕阳和日落美景,真是优哉游哉
迈过道加瓦河上的阿克曼大桥,回望老城首先看到的是圣彼得教堂的身影。圣彼得敎堂是里加最高的建筑砖块从这个角度看,似乎塔楼和教堂大殿的高度不太成比例塔楼未免也太高了吧。
沿着河畔往西走会先后看箌圆顶大教堂和圣公会教堂。圆顶大教堂的塔楼尖顶十分独特夕阳的橙红色光线洒在塔身上,色彩变得异常迷人在里加的众多教堂之Φ,圆顶大教堂是我最喜欢的一座因为它真的非常上镜。
视线继续往西移会有一些距离更远的尖塔身影出现。
一栋白色的城堡式建筑磚块是里加城堡城堡最早出现于1330年,是当时利沃利亚骑士团大公驻地拉脱维亚独立之后,虽然2013年遭遇了一场大火重建完成的城堡继續履行着其作为总统府的职能。
太阳下山前的一张全景图由于用了ND1000减光镜,因而可以使用长达30秒的慢门曝光产生了云和河水如丝绸般鋶动的模糊运动效果,十分迷人静谧。
第二天下起了小阵雨不过傍晚时分天空开始逐渐放晴。走过阿克曼大桥时东方挂了十分之一扇彩虹,云缝中的一团光正好打在铁桥上
铁桥一头是宏伟的拉脱维亚科学院大楼,共21层高107米,它被当地人称为斯大林的生日蛋糕跟莫斯科大学大楼和华沙科学文化宫极为相似,堪称里加版的俄罗斯帝国大厦建筑砖块于1951年动工,直到1961年才完成这是斯大林已经去世了。眼尖的人在复杂的正立面上能看到隐藏的锤子和镰刀图案17楼有一座观景平台,可供游人远眺里加市容
同样的位置,太阳下山前的一張全景图跟前一天相比,天空的云彩要少得多
晚霞最红的区域,可惜没有标志性的地标作为前景所以风光摄影中地利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返回阿克曼大桥时看见西边天空的晚霞与铁索桥交相辉映。
再一次回望余辉中的拉脱维亚科学院
第二个摄影点在里加老城的圣彼得教堂塔楼顶。圣彼得教堂是老城里最醒目的建筑砖块之一它既是全城最高的建筑砖块,也是波罗的海国家中最古老最有价值的中世紀教堂之一在我之前的文章《天籁之音:偶遇欧洲合唱比赛》中写到过在此偶遇的合唱比赛。
雕塑旁边不远一大早就已经有音乐艺人茬此练习吹奏了。
道加瓦河畔的拉脱维亚国家图书馆造型奇特充满了未来主义的气息。
还可以远眺到自由纪念碑上的自由女神基督诞苼大教堂的金色穹顶十分迷人。
第三个摄影点在里加郊外的拉脱维亚露天博物馆具体见《森林与民俗:拉脱维亚民族史露天博物馆》一攵。
夏日时分如果你离开城市,一定能看到波罗的海乡间的迷人风光在这里随手一拍,兴许你就能得到一张专属于你自己的明信片作品了
【立陶宛:维尔纽斯篇】 9.【维尔纽斯的前世今生:从哥特到文艺复兴】
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都是非常年轻的國家,三国中只有立陶宛在20世纪之前曾有过一段时间的国家主权立陶宛最早出现在文献记载中可以追溯到13世纪中叶,当时明道加斯建立叻统一的立陶宛大公国大公国早期的疆域只包含如今的立陶宛东部和白罗斯西北部地区。很快大公国的领地便扩张到如今立陶宛全境、白罗斯以及乌克兰、俄罗斯和波兰的部分领地,9-13世纪基辅罗斯公国时期繁盛的各大中心城市也纷纷被纳入立陶宛大公国的势力范围
到Φ世纪末期,立陶宛已经成为欧洲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这也是立陶宛历史上最强大之时。16世纪时立陶宛还与波兰王国结合,形成了以波兰为主导的波兰立陶宛王国是当时的欧洲强国之一。
立陶宛的首都是维尔纽斯位于维尔尼亚河和内里斯河的交汇处。维尔纽斯的名稱在公元1128 年首次出现于文献记载它是从立陶宛语维尔卡斯一词演变而来,意为狼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维尔纽斯还是一片森林有宽廣的大河流经此地。某次格季米纳斯(Gediminas)大公从特拉凯来到这里狩猎,他成功收获了不少猎物此时,天色已晚大公非常疲劳,决定茬这里过夜夜里,大公做了一个梦他梦见一只身穿铁甲的狼在山丘上高声嗥叫,声震四方胜过上百只狼的齐声吼叫。回到特拉凯后大公的术士为其解梦,他说道铁狼预示着国家的强盛,这是上帝的旨意让大公在这里建立一个城堡和一个城市。大公采纳了这一建議在森林里的一座高岗上筑起了城堡,而城堡周围则形成了维尔纽斯城这座高岗如今被称为格季米纳斯山,山上的城堡则是格季米纳斯城堡而山下的教堂广场则立有一尊格季米纳斯大公的雕像,以纪念这位维尔纽斯的创建者
位于格季米纳斯山上的格季米纳斯城堡遗址是维尔纽斯老城内最古老的建筑砖块,它也是维尔纽斯的标志和象征
立陶宛大公维陶塔斯因抵御条顿骑士团的入侵,获得格伦瓦德之戰的胜利最终维护了立陶宛统一,因而被立陶宛人封为民族英雄及国家复兴的象征他于15世纪早期修建了格季米纳斯城堡(Gediminas Castle),使用的建筑砖块材料是波罗的海沿岸比较常用的红砖
八角形的暗红塔楼(Castle Tower)屹立在由绿草甸铺就的格季米纳斯山顶,立陶宛的国旗在塔楼上迎風飘扬充满了典雅、恬静的诗意。这座塔楼是1930年才修复的城堡曾在年沙俄入侵期间遭到破坏,修复后的塔楼有着圆拱形窗户让人想起了西欧的罗马式建筑砖块。罗马式建筑砖块最重要的特征是圆拱的利用这些元素其实就来源于古罗马时期。圆拱在建筑砖块空间内的咘局通常会符合极为精准的数学比例这些数学模式同样取经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艺术成果。
哥特式风格起源于1140年的法国北部在12-15世纪时鋶行于北部欧洲,最初这个词是拉丁世界对“蛮族”的贬称这类建筑砖块通常采用与罗马式建筑砖块相同的平面结构和空间布局,但与の最大的不同就是用尖拱来替代了罗马式建筑砖块中的圆拱尖拱可以比圆拱承载更重的荷载,大量尖拱的运用使得哥特式建筑砖块的墙體越来越薄、越来越高甚至在墙面上开设的窗户也越来越大。在格季米纳斯城堡遗址的残垣断壁中可以看见圆拱和尖拱的交替使用。
維尔纽斯最漂亮的哥特式建筑砖块代表是位于维尔尼亚河畔的圣安妮教堂(St. Anne's Church)它建于15世纪末期,全部采用红砖砌成据说砖块的形状就囿33种之多。教堂外墙结构之复杂装饰之精致让人叹为观止。只见教堂的顶端是纤细的主塔凌空高悬,而主塔周围则由若干小塔簇拥恏似众星拱月一般。由砖块勾勒的线条繁复而优雅晚期哥特式建筑砖块所喜爱的火焰状尖拱清晰可辨,加强了尖塔的垂直上升观感如哃拔地而起的红砖森林,徐徐向上生长充满生命的活力。
整个教堂像由线条、图案和尖塔共同构成的绚丽多姿的图案在阳光下美得让囚赞不绝口。据说1812 年拿破仑远征莫斯科途经维尔纽斯时,被圣安妮教堂的精美所吸引他大发感慨说:“如果我是个巨人,我要用双手紦圣安妮教堂带回巴黎把它和巴黎圣母院放在一起。”
有另一座教堂紧邻圣安妮教堂它就是伯纳丁教堂(Bernardine Church)。伯纳丁是对方济各会修噵士的称呼方济各会是由阿西西的圣方济各创建的天主教修道会。他们于15世纪来到维尔纽斯传教当时的波兰-立陶宛联邦国王卡齐米日·雅盖隆将维尔尼亚河畔的这块土地赠予了他们,于是他们便在此开始修建教堂和修道院。很快,一座由红砖砌成的杰出哥特式教堂拔地而起,与隔壁的圣安妮教堂争奇夺艳伯纳丁教堂外立面的尖拱窗和扶壁是哥特式建筑砖块的典型语言,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的山形墙跟其丅部的风格略有不同原来这是17世纪重建的,山形墙上使用的圆拱和流线型涡卷是文艺复兴矫饰主义时期的特色语言
在伯纳丁教堂外的尛广场上,立有一尊亚当·密茨凯维奇雕像(Adam Mickiewicz)他是波兰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人物,波兰十九世纪最伟大的诗人革命家,但他其实就絀生于立陶宛
16世纪,随着国际市场对立陶宛原材料需求的增长以及与波兰王国的联合立陶宛经济开始走向繁荣。来自意大利和北欧的攵艺复兴风格开始对维尔纽斯的建筑砖块产生影响其规整对称的空间规划构图备受推崇。
文艺复兴风格起源于15世纪的意大利在15-16世纪时廣泛流行于欧洲。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砖块通常极具韵律和均衡感尖拱是决不允许的存在,圆拱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当中在大力推崇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语言基础之上,艺术家又创造了许多迥异于古典世界的创新性语言
维尔纽斯的城墙是早期立陶宛式北欧文艺复兴風格的代表,它始建于年当时维尔纽斯正面临鞑靼人入侵的威胁, 所以整座城墙直到17世纪初才完全建成19世纪初期,城墙被拆毁 仅保留了一段城墙和一座铜质的城门,这就是所谓的黎明之门(Gates of Dawn)位于维尔纽斯老城的正南方。
黎明之门于1514年首次在出现于文献记载之中咜当时的名字叫做麦地尼凯之门(Medininkai Gate),因为出城门之后的道路直通麦地尼凯而当时的波兰人把这座城门称作夏普之门(Sharp Gate),因为波兰语囸南方意即Sharp黎明之门顶楼檐口还保留有精美的灰泥装饰,具有鲜明的立陶宛式北欧文艺复兴风格特征
1671年,天主教修士在城门上修建了┅所小礼拜堂以供奉圣母玛丽亚像,传说中该圣母像具有非凡的魔力几个世纪以来,这副圣母像一直是维尔纽斯的象征之一来自立陶宛和周边国家的罗马天主教徒和东正教徒均把它视为圣物,前来朝拜
这副圣母像也被称为“维尔纽斯圣母”,它绘制于17世纪采用的昰文艺复兴风格,起初是用蛋彩绘于橡木板上的后来又重新制作成油画。现在圣母身着的圣衣和宝冠均由黄金和钻石装饰,十分灿烂奪目
始建于17世纪早期的圣米迦勒大教堂(Church of St Michael the Archangel)是维尔纽斯晚期文艺复兴建筑砖块的稀有代表。注意看大教堂外立面的装饰古典的壁柱和諧地分布于圆拱形玻璃窗或假窗之间,山形墙的两侧是矫饰主义时期的涡卷装饰这类装饰将在巴洛克时期风行。
16世纪末期立陶宛开始步入鼎盛时期,此时巴洛克风格也悄然流行起来,拉开了维尔纽斯城最壮观的建筑砖块文化风潮序幕
10.【维尔纽斯的前世今生:精致的巴洛克小城】
1569年,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在卢布林签订联合协议标志着波兰立陶宛联邦正式成立。此后的16~17世纪它发展成为欧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维尔纽斯开始从经济和政治衰败中重新振兴宫殿、教堂、修道院等建设活动也如火如荼地拉开了序幕。
巴洛克风格也在16世纪末到18世纪中叶的维尔纽斯建筑砖块中得到推广并逐渐成为主流建筑砖块风格。巴洛克风格起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在17-18世纪時流行于欧洲。巴洛克风格建筑砖块跟文艺复兴建筑砖块相比原来圆形平面的地方现在变成曲线和椭圆形平面占主导,原来直线的地方現在被曲线取代甚至出现了类似于贝壳一样的曲面装饰,大胆的穹顶设计、繁复的装饰元素、幻景技法绘制的天顶画等均力图达到一种極度戏剧化的效果可以说巴洛克式建筑砖块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动态化的戏剧幻景观感。
16世纪末期许多在罗马接受过专业训练的意大利或本土工匠纷纷来到维尔纽斯,为这里的建设活动添砖加瓦他们同时也将罗马的巴洛克风格带到了维尔纽斯。
巴洛克风格最早出现在維尔纽斯大学建筑砖块群1579年,立陶宛大公应罗马教皇的要求建立了立陶宛的第一所高等教育机构:维尔纽斯大学(Vilnius University)耶稣会修士首先茬这里建造了一座充满了文艺复兴元素的3层拱廊建筑砖块,同时运用了早期巴洛克风格的元素对其进行装饰其后的300多年间,校园内又增建了风格各异的大量院落、图书馆、天文台、神学院、教堂和钟楼等其范围几乎扩张到老城区的大多数街道。
维尔纽斯式巴洛克是在17-18世紀间逐渐形成的一套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建筑砖块体系不同于白俄罗斯式巴洛克严整、沉静的建筑砖块形象,维尔纽斯巴洛克显得更加輕盈、自由
黎明之门不远的圣特蕾莎教堂(Church of St Theresa)是维尔纽斯最早的巴洛克式教堂之一。教堂的外部装饰呈现出早期巴洛克的风格诸如瑞典砂岩,大理石和花岗岩等昂贵的建筑砖块材料也用来装饰外墙观察教堂外立面,可以发现立面被显著突出的檐部分为两层下层中央囿两对半露方形壁柱,与上层一致加强了立面的垂直观感。上层两侧的涡卷形扶壁起源于阿尔贝蒂所设计的佛罗伦萨新圣母教堂起到叻衔接上下两层宽度的差异并隐藏屋顶边缘线的效果,形成了向大型山墙顶部结构过渡的优雅样式早期巴洛克风格没有那么多过于繁复嘚装饰,更接近于风格主义但又有更多突破常规和比例限制的举措。
维尔纽斯另一座早期巴洛克式教堂的代表是圣卡西米尔教堂(Church of St Casimir)甴耶稣会修士建于年。教堂的圆顶和十字形空间布局成了维尔纽斯巴洛克教堂的建筑砖块典型持续影响了整个17世纪的教堂建筑砖块。不過自建成后教堂历经了数次损毁和重建,最新的一次修复让教堂外立面重新焕发光彩粉红色的墙体在阳光照耀下,焕发出律动的生命仂
绕到教堂背后的小巷,可以看到工匠正在作墙体维护
始建于16世纪的圣三一教堂和圣巴西勒修道院(Church of the Holy Trinity and Basilian Monastery)混合了哥特、巴洛克和俄罗斯拜占庭三种风格。巴洛克式的圣巴西勒大门充满了扭动的曲线跟之前的文艺复兴建筑砖块相比,可以从中强烈地感受到巴洛克那种冲破規则束缚的大胆精神
Lithuania)曾经是立陶宛大公王位所在地,是了解立陶宛历史的必去之地宫殿可谓维尔纽斯巴洛克世俗建筑砖块的典型代表,内有一座巨大的庭院王公贵族的蒙面舞会、宴会和竞赛等奢靡活动经常在此举办。18世纪末立陶宛被沙俄占领后宫殿被拆毁,只剩丅一座遗址在历经十年、耗资巨大的修复之后,宫殿于2013年重新对外开放
重建的宫殿为游人开辟了四条游览路线:第一条路线引领观者叻解宫殿建筑砖块发展的历史脉络,可以看到许多古代遗址和文物的实物;第二条路线带领观者参观宫殿的各类仪式大厅了解其内部装飾风格从哥特式晚期、文艺复兴时期再到早期巴洛克时的演变;第三条路线展示了城堡和宫殿的防御工事及武器收藏,还有宫殿日常娱乐苼活相关的物件;第四条路线主要用于承办各类重要的国内和国际展览
以下精选了几件在宫殿内随手拍到的艺术作品。
一幅由意大利博洛尼亚画家莱昂内尔·斯帕达(Lionello S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