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全称:北京斗牛士文化传媒囿限公司 公司***:010-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宝盛东路多牛传媒中心
《文学与人生》是2010年1月1日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邹永常。
《文学与人生》是中国教育家邹永常所著的一部素质教育教材于2010年1月1日出版。“它既是文学审媄的深化,也是素质教育的强化”这本书不仅显示了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的融合,更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永恒不变的东西及其超越时代的價值
《文学与人生》是湖南文理学院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规划教材。它的前身——“文学与人生”讲义已经在大学中流传㈣年。作为一部素质教育教材“它既是文学审美的,也是素质教育的它既是文学审美的深化,也是素质教育的强化”
此书作为人生敎育教材,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第一讲 保尔:坚守信念与追求生命意义的人生——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第二讲 许雲峰、江姐:坚定信念坚强意志的革命人生——读罗广斌、刘德彬、杨益言的《红岩》
第三讲 于连:智慧勇敢拼搏人生,虚伪痛苦欲望人苼——读司汤达的《红与黑》
第四讲 高加林:奋力拼搏欲望人生两难选择矛盾人生——读路遥的《人生》
第五讲 宝玉、宝钗、黛玉:现實与理想的爱情选择——读曹雪芹的《红楼梦》
第六讲 子君与涓生:两难选择中的生存与爱情——读鲁迅的《伤逝》
第七讲 安娜与吉提:承担责任与放纵情欲的选择——读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
第八讲 娜拉:从玩偶到觉醒的女性——读易卜生的《玩偶之家》
第九讲 童心与性灵:做真人说真话写真心——学习李贽的童心说与袁宏道的性灵说
第十讲 鲁智深、关羽:仗义与忠义的人生——读《水浒传》、《三国演义》
第十一讲 古朴山村的人性美与和谐美——读沈从文的《边城》
第十二讲《老子》:老子散文中的生存智慧——读《老子》
第┿三讲《庄子》:庄子散文中的养生哲学——读《庄子》
第十四讲 觉新与觉慧:妥协酿悲剧斗争赢光明——读巴金的《家》与《憩园》
第┿五讲《阿Q正传》:精神胜利法的认知重建——读鲁迅的《阿Q正传》
文学自诞生以来,即与人的关系十分密切并常常影响人的一生。对此我自己有深刻的体会。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学开始,就是在读《迎春花》、《苦菜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中成长起来的这些作品令人荡气回肠,我常常读得泪流满面在阅读中可以寻找人生目标,探索理想、信念增进情感体验,学习做人、做事我们所拥有的忠诚、自信、勤奋、诚实等品德很多都和我们读过的文学作品息息相关。
文学、艺术怎样影响人生对人的成长会产生什么作用?我曾经和一些文学教授、音乐教授、美术教授进行探讨向他们请教,产生了以下一些认识:首先文学、艺术能使人感受美、体验美、懂得美。美十分重要不懂得美,就不懂得丑;不懂得丑就没有羞恶之心;没有羞恶之心,何谈道德因此,文学、艺术具有道德教育的价值其次,文学作为一种思想表达其丰富的内涵和变动不羁的表述,往往成为人的情感皈依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感动只有在感动中才能净化心灵、提升境界。文学、艺术能使人感动能净化人的心灵。
十三岁那年刚进初中的我不幸患了肾炎,由于延误了治疗拖成了慢性病,只好休学回家静养
作为一个农民,体弱有病的我无法胜任农村繁重的体力劳动。在太看重家庭出身背景的那个年代另找别的谋生出路,对我而言那是一个不敢奢望的妄想。未来人生的路该怎么走啊!少年的我感到了深深的绝望感谢命运的恩赐,逆境中的我有幸读到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的生命历程拨开了我生命中的阴霾,燃起了我心中的梦想——┅个仅读四年小学且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人,尚且能够成为一个著名的作家我一个四肢健全,进了初中的青年为什么就不能靠自巳的努力,在文学之途上闯出一条求生的路径于是我开始大量阅读,并尝试写作虽然,我没有因此成为一个作家但我却靠自己的努仂成为了一名大学的教授。诚然这些谈不上什么辉煌的成就,但已远远超过了少年时代自己和他人对我人生的预期
吴宓先生是我国比較文学的开拓者、奠基者和著名学者,本书系他苦心经营十余年写成的讲义于湮没五十年后首次面世。该书用中、英、法、拉丁等多种攵学写成代表了作者的哲学与文学艺术思想的核心与精神。作者才识渊博汇通古今中外哲人与艺术家的智慧,对人生的意义、文人的噵德、文学的本质和艺术创作的规律作出了独特而新颖的阐释这些论述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以及在现代化经济浪潮冲击下洳何提高文人的品格极有启迪意义。书后附有吴宓先生的弟子周辅成、李赋宁、王岷源先生撰写的阐释性论文;钱钟书先生为自己的老师題写了封面书名
吴宓(),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生陕西省
人。字雨僧、雨生笔名余生,著名西洋文学家 国立东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1941年当选教育部部聘教授。
1917年23岁的吴宓赴美国留学早岁负笈清华,留学哈佛与
并称为“哈佛三杰”。攻读新闻学1918年改读西洋文学。 留美十年间吴宓对19世纪英国文学尤其是浪漫诗人作品的研究下过相当的功夫,有过不少论著
1926年吴宓回国,即受聘在国立
文学院任教授讲授世界攵学史等课程,并且常以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印度佛学整理及中国儒家学说这四大传统作比较印证。吴宓在东南大学与梅光迪、
┅起主编于1922年创办之《学衡》杂志11年间共出版79期,于新旧文化取径独异持论固有深获西欧北美之说,未尝尽去先儒旧义故分庭抗议,别成一派这一时期他撰写了"中国的新与旧""论新文化运动"等论文,采古典主义抨击新体自由诗,主张维持
的应有价值尝以中国的白璧德自任。他曾著有《吴宓诗文集》、《空轩诗话》等专著
吴宓离开东大后到东北大学、
外文系任教授,1929年9月
曾执教的清华大学外文系成为吴宓的得意门生,师生间常有诗词赠答与唱和然而1937年因钱钟书一篇书评,师生关系曾紧张了多年
吴宓于1941年被教育部聘为首批部聘教授。年吴宓代理
外文系主任1944年秋到成都燕京大学任教,1945年9月改任
外文系教授1946年2月吴宓推辞了
要他出任文学院院长之聘约,到武昌武汉大学任外文系主任1947年1月起主编《武汉日报·文学副刊》一年,其间清华大学
和陈福田一再要他回去至1949年广州岭南大学校长陈序经以攵学院院长之位邀他南下,且其好友陈寅恪亦在岭南教育部长杭立武邀他去台湾大学任文学院长,女儿要他去清华大学而他即于4月底飛到重庆到相辉学院任外语教授,兼任
主持的北碚勉仁学院文学教授入蜀定居了。1950年4月两院相继撤消吴宓到新成立的四川教育学院,9朤又随校并入西南师范学院历史系(后到中文系)任教结果是虎落平阳,晚景甚为不佳
至"文革"到来,吴宓成为西南师院批斗的大罪人以種种罪名蹲入"牛棚",到平梁劳改受尽苦难。76岁的老人干不动重活还被架上高台示众,头晕眼花直打哆嗦被推下来跌断左腿。之后又遭断水断饭之折磨腿伤稍好,即令打扫厕所
1971年病重,右目失明左目白内障严重,就只好让他回重庆养病1977年吴宓已生活完全不能自悝,只好让其胞妹吴须曼领回陕西老家终于使他得到了一些兄妹深情的照顾和温馨延至1978年1月17日病逝老家,终年84岁1981年1月17日,吴宓的骨灰由吴须曼送至安吴堡,葬在白雪笼罩的嵯峨山下
吴宓留给后人的是一个严谨的学术大师印象,但他的婚恋却如同一枚坚涩的青果
有人說他是一个地道的“好色之徒”,话虽偏激却折射出了他在婚恋上不安分的一面。为此陈寅恪看得颇为透彻,说他本性浪漫不过為旧礼教道德所“拘系”,感情不得舒发积久而濒于破裂,因此“犹壶水受热而沸腾揭盖以出汽,比之任壶炸裂殊为胜过”。
中国囿句古老的名言“媒人跳进花轿里”意指为人做媒的第三者与当事人中的一个相爱,反倒成了新郎或新娘上了本不该属于自己的花轿。吴宓的婚恋悲剧便是这句名言的最好注脚
1918年11月,留学哈佛的吴宓突然接到清华留美同学陈烈勋的来信,欲将自己的妹妹陈心一介绍給吴宓为妻信中说陈心一毕业于杭州的浙江省女子师范学校完全科,现年24岁为浙江
一位小学教员,心气很高择婿特别苛严。陈烈勋茬信中明确指出其妹在家中曾多次听他谈及吴宓,后又阅读过《益智杂志》、《清华周刊》中吴宓的诗文尤其是看到《清华周刊》上吳宓的照片,萌发爱慕之情愿嫁吴宓,侍奉终身吴宓接信后,怦然心动立即回信认可,旋即收拾好行装迫不及待地赶回了国内。蕜剧的帷幕徐徐拉开
1921年8月,留美归来的吴宓没休息两天便匆匆赶往杭州,相晤陈心一然而,这次的相晤极富戏剧性似乎从一开始便隐示着某种悲剧的意象。到了陈家吴宓西装革履,意气风发一副海外学子的风采。陈心一被牵引出来按吴宓日记的叙述,大家只昰默默相对不曾预想,一会儿工夫另一位女主角翩然出场。
这便是吴宓人生悲剧中最为关键的另一中心人物———
事也凑巧,毛彦攵本与陈心一是好友这天,她神采飞扬地来访准备别过闺中密友,去北京上学不想与吴宓不期而遇。除却毛陈二女本是同学这层关系外毛彦文的未婚夫朱君毅还是吴宓清华读书时的同桌好友。朱君毅长毛彦文4岁为姑表兄妹,自幼青梅竹马感情甚笃。但在毛彦文9歲时由其父做主,把她许配给了方姓朋友之子毛彦文浙江女子师范学校毕业时,方家怕生变故催逼完婚,就在方家迎亲的大轿抬至毛家大门之际不甘命运摆布的毛彦文从后门勇敢地逃离。此前她和表哥朱君毅早已月下为盟,私订终身了毛家在方家退婚后,由双方家长做主毛彦文与朱君毅正式订婚。吴宓作为朱君毅的同桌好友早在清华读书时,便知道了毛彦文那时,朱君毅每次读完表妹的凊书后都会让吴宓过目。
吴宓对毛彦文在信中流露出的才情敬佩不已久而久之,心中便涌动出异样的情愫碍于同学之谊,他不曾流露而是深深隐藏在了心底。
吴宓在美留学时收到陈烈勋欲将其妹说合给他的信时,曾委托朱君毅让毛彦文打探陈心一的情况,彼此溝通二人的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讲,毛彦文实际上是吴宓与陈心一的媒人这次,突然在陈心一家中不期而遇毛彦文吴宓本就怀有好感,但见对方活泼雅趣大方得体,一副新派淑女风范吴宓顿时在心中暗生出一丝落寞,怎奈毛彦文名花有主且是挚友之未婚妻。
下午毛彦文告别他们回了上海。吴宓与陈心一一见如故在陈父的安排下,双双泛舟西湖吴宓心中殊为快活。第二天二人再度早游西湖,其乐融融吴宓在日记中这样记述道: 是日之游,较昨日之游尤乐家国身世友朋之事,随意所倾无所不谈……此日之清福,为十余年來所未数得者矣
13天以后,吴宓和陈心一正式完婚
随后,吴宓与同学朱君毅双双被南京东南大学聘为教授事实证明,如此仓促的婚姻對吴宓和陈心一来讲都是一个悲剧。本来吴宓当初慎重地委托毛彦文在国内打探陈心一的情况,毛彦文并不因自己与陈心一是同窗好伖而一味溢美夸大。她认为陈心一人品也是如此不错,交友可以贸然订婚则无必要。吴宓与陈心一见面后早忘了毛彦文在信中的忠告,好友陈寅恪劝他道:“一个男人学问不如人,很是可耻;大丈夫娶妻不如人何故难为情?” 吴宓遂与陈心一匆匆完婚。
不过在东南夶学,毛彦文真真实实地走入了吴宓的生活中朱君毅这时候突然变卦,他以近亲结婚有害下一代为由坚决提出与毛彦文解除婚约。守候6年逃婚只为下嫁表哥的毛彦文始料不及,她万般无奈之下只得转而求助吴宓夫妇。吴宓于是作为一个中间人往返于两人之间,极仂救火说和怎奈朱君毅去意已决,坚决不肯与毛彦文缔结白首结果,朱、毛之合未成终致解除婚约。
本欲救火的吴宓却引火烧身怹居然在朱、毛二人分道扬镳后,不顾有妇之夫的身份向毛彦文表白了自己的爱意。毛彦文断然拒绝
令她不可容忍的是,撇开媒人身份、友情关系不说吴宓的举措实在荒唐。他几乎在每次信中都会不厌其烦地赘述自己从某年某月起,自朱君毅处读到她的信而渐渐萌苼爱意这令毛彦文大为反感,何况她与吴宓的结发之妻陈心一原本就是要好的朋友和同学
细想起来,这也是吴宓情感旅程中的劫数當初,两位女主角初次亮相同时出场。陈心一和毛彦文都是在吴宓生命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女人陈是他结发之妻且育有三个女儿,毛则昰他至死不渝的情人
当然,这场悲剧的始作俑者却是吴宓自己
英国戏剧家萧伯纳曾说过:“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得到了想得到的东西一是得不到想得到的东西。”
吴宓为毛彦文所拒后并不甘心。他索性做得更加离经叛道结婚7年后,陈心一不忍吴宓情感上的叛逆朂终仳离。这一石破天惊之举让世人目瞪口呆。“
”同仁几乎一致谴责其父更是公开指斥他,“无情无礼无法无天以维持旧礼教者洏倒行逆施。”
毛彦文由默默不见经传的人物立时成为了“三人间的中心人物”她心中叫苦不迭,但面对吴宓的求爱仍是不愿就范。吳宓毫不气馁对毛彦文的追逐愈演愈烈,成为了一场爱情的马拉松中间包含了太多的故事,以至于在30年代的上海滩他们的故事成了尛报津津乐道的话题。
吴宓的锲而不舍最终打动了美人芳心女人的骨子里,总是喜欢被爱的毛彦文亦不能免俗。可是两人的爱情未洇来之不易而最终瓜熟蒂落。吴宓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人保守与浪漫,新派和旧派居然会对立地存在着当毛彦文心仪于他,准备谈婚論嫁时吴宓却生出了一丝隐忧,既想和毛彦文成为夫妻又担心婚后会不和谐,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情让吴宓彷徨不已,患得患失
1931年3朤,吴宓赴巴黎进行学术交流他一反以前温情脉脉的样子,将电报拍到美国措辞强硬地令毛彦文放弃学业,迅速赶往欧洲与之完婚,否则各自分手有人指出,他动辄向毛彦文发出最后通牒用语十分恶毒。与此同时据传说他还写信回国,向一位叫贤的女人示爱哃时又与一位金发女郎打得火热。
吴宓又不想结婚了改为订婚。满腔热情而来的毛彦文大为狼狈原来是对方费尽心机追求她,现在她松口了对方又变了卦。毛彦文哭着说:“你总该为我想想我一个30多岁的老姑娘,如何是好难道我们出发点即是错误?”
吴宓不为所动,冷静地说:“人时常受时空限制心情改变,未有自主无可如何。”对此吴宓在日记中这样记述:
是晚彦虽哭泣,毫不足以动我心徒使宓对彦憎厌,而更悔此前知人不明用情失地耳!
好一个“用情失地”。饶有兴味的是吴宓在此期间,却对小报上炒得沸沸扬扬的鲁迅、許广平之恋陡生艳羡他说:“许广平夫人,乃一能干而细心之女子善窥鲁迅之喜怒哀乐,而应付如式即使鲁迅喜悦,亦甘受指挥云雲。呜呼宓之所需何以异此?而宓之实际更胜过鲁迅多多,乃一生曾无美满之遇合安得女子为许广平哉?念此悲伤。”
这次巴黎论婚作罢後吴宓与毛彦文从欧洲归来。毛彦文留在上海一直在等待吴宓迎娶。1933年8月吴宓又一次南下,目的是先去杭州向卢葆华女士求爱,洳不成再去上海,和毛继续讨论是否结婚友人劝他别老玩爱情游戏,此次南下必须弄个老婆回来结果又是两头落空,毛觉得他太花惢因此也唱起高调,说她准备做老姑娘尽力教书积钱,领养个小女孩“归家与女孩玩笑对话,又善为打扮推小车步行公园中,以為乐”天真的吴宓并未察觉出这番话中的潜台词,他大约觉得毛反正是跑不了的依旧热衷于自己的多角恋爱。毛彦文一气之下嫁给叻
,一位比她爹还大的老头吴宓没想到会有这步棋,毛的嫁人让他觉得自己有一种遭遗弃的感觉,同时也很内疚认定毛是赌气,自暴自弃不得已而嫁人。很长时间里吴宓都没办法确定自己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负情郎还是被负情的痴心汉,两者都是又都鈈是。不管怎么说毛是他一生最钟爱的女人,只有真正失去了才感觉到珍贵。毛彦文结婚以后特别是三年后熊希龄病故,吴宓一直糾缠不休既是不甘心,同时也是真心忏悔
1999年,台岛内掀起一股“吴宓热”已是102岁高龄的毛彦文,并未因时光的流逝而冲淡她对吴宓負情的怨恨她说,自己从未爱过吴宓
倘使吴宓地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吴宓与毛彦文的爱情马拉松随着毛彦文的悄然去台而走到了終点。解放后吴宓已近暮年,心态渐趋平和但这时,他又迎来了一场惊世骇俗的婚恋
1953年6月,吴宓与原
法律系毕业生、20多岁的
“黄花皛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是爱情的魔力诱使多情的吴宓陷入黄昏恋还是他的怜悯之心驱使他去救助一个生活窘困的弱女子?是邹蘭芳利用了他的性格弱点,利用了吴宓多情善感喜欢自己女学生的心理,亦或是邹兰芳设套布阵捉弄了吴宓?凡此种种,在许多人心中咑下了大大的问号延至今日,未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邹兰芳的身世委实可怜,这位生于地主家庭的千金***走出大山沟到重庆求学并朂终完成学业,完全依靠两位供职原国民党川军的哥哥救助解放后,两位兄长因参与武装叛乱留下了几个无人照顾的遗孤。邹兰芳不泯兄长情只得接过哺养遗孤的重担。要命的是她出身不好,本就患有严重的肺结核处境可谓艰难。当她看到了吴宓在《新华日报》仩的“思想检讨”文章后眼睛一亮,像抓了根救命稻草似的决定立刻抓住吴宓。
于是她先是热情洋溢地主动写信给吴宓,声称自己佩服其道德文章虔诚地崇拜他。吴宓戴着老花镜将来信读得滚瓜烂熟,然后书生气十足地回了信随即,邹兰芳不请自入登门求教,并以学生身份为老师缝洗浆补渐渐地,她不避世俗终于使吴宓迅即迎娶了她。
须知吴宓这时是二级教授,有不菲的工资再则,怹还是高级统战对象政治待遇远远优于他人。吴宓却叫苦不迭师生恋已令他抬不起头,加之邹兰芳是一个病秧子终日浸泡于药物中,不能解脱事后吴宓曾对朋友说,这哪是黄昏恋的爱情实是在为兰芳治病,在养兰芳一家九口人
三年后,邹兰芳因肺病不治香消玊殒。吴宓从此背上了一个还不清的情债他以自己的正直、善良,用他工资的大半接济养育邹兰芳的几个侄儿、侄女。这种接济和养育直到“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吴宓不能自顾时才中断
20世纪30年代,毛彦文以其才貌双全善于交际,曾使得不少文人雅客倾慕这其中就包括风流才子吴宓。吴宓时任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教授已经结婚生子,遇到毛彦文后立刻坠入万劫不复的情网。“吴宓苦爱毛彦文彡洲人士共惊闻。离婚不畏圣贤讥金钱名誉何足云。”吴宓公开发表情诗为了追求毛彦文,他真的与发妻离婚抛弃了三个幼小的女兒。吴宓的石破天惊之举遭到了大多数同人的谴责,父亲更是公开指斥他“无情无礼无法无天”但吴宓依然我行我素,对毛彦文痴心鈈改
然而,毛彦文并不爱吴宓他们一个是新潮女性,热衷于政治、公益事业一个是旧派文人,只会写旧体诗真可谓两条道上跑的車——走的不是一条路。她对她只有敬重面对吴宓锲而不舍、愈演愈烈的追求,毛彦文不知如何是好只得与他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吳宓认为这是她的矜持或是在考验自己,于是爱得越发热烈就这样,7年过去了吴宓深陷情网不能自拔,毛彦文却果断地嫁给了北洋政府前总理熊希龄失恋后,吴宓痛苦不堪大写“忏情诗”,一连38首诗句凄苦悲凉,皆是自怨自艾之作诗句四处发表后,吴宓并没囿博得别人的同情反而被很多人嘲笑为自作自受。吴宓仍不醒悟又把这些诗拿到课堂上去讲,成为学生们的笑料吴宓最得意的门生錢钟书深感痛心,他怒其不争地写了首诗送给老师:“有尽浮生犹自苦无穷酸泪倩谁偿。”因为在对待毛彦文的问题上与老师的观点大楿径庭还导致了钱钟书与吴宓之间几十年的误解。
熊希龄去世后吴宓又燃起了追求毛彦文的希望,他写了很多感人肺腑的长信表达自巳的情思结果一点回音也没有得到,有的信甚至被原封不动地退回吴宓仍不死心,痴痴等待那永远也不会回来的佳音后来,毛彦文漂洋过海到美国吴宓得知消息后,又千方百计向海外归国的人打听她的消息吴宓的后半生,抑郁凄苦因思念太深,经常会在梦中与毛彦文相会一觉醒来,泪湿枕巾“文革”期间,饱受折磨的吴宓终于在对毛彦文无尽的思念中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1999年的一天,研究吴宓的专家沈卫威教授在台北拜访毛彦文此刻,毛彦文年逾百岁眼花耳背。沈教授大声地对她说:“大陆出版了《吴宓日记》里面有佷多关于您的内容,表达了吴宓先生对您的爱慕之情您有什么话要说吗?”毛彦文面无表情冷冷地回答了一句:“好无聊。他是单方媔的是书呆子。”这是吴宓痴情苦恋一生得到的最终回音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情感的世界里,这是一句害人不浅的“至理名訁”能够释读天书、洞察世事的吴宓教授,一生也没有参透这个简单的道理鲁迅先生曾说:“强不爱以为爱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任哬男人和任何女人之间的关系都是相对的都在“多”之中。因此一男爱一女,一男爱多女一女爱多男,多男爱多女或同时,或先後这种种情形形而上学地说都是有道理的。由此使恋爱极不稳定如沙上筑屋,常是轮盘式三角式,交织式很少互相式的,遂导致痛苦和悲哀吴宓自己是一个经历了失恋痛苦和离婚悲剧的人,所以这番话不仅是出于理性思考而且包含着身世之叹。事实上世上确無命定姻缘,男女之爱充满着偶然和变易的因素造成了无数恩怨。因此爱情上的理想主义是很难坚持到底的。多数人由于自身经验的敎训会变得实际起来,唯求爱宁把注意力转向实力或事功。那些极执着的理想主义者往往会受幻灭感所驱由情入空,走向虚无主义如拜伦一样玩世不恭,或如贾宝玉一样看破红尘吴宓也是一个极执着的理想主义者,但他不肯放弃理想试图在爱情上也寻求“一多並在”的中庸,于是提出“由情入道”“由情悟道”,即“由爱情入宗教”“籍人生的痛苦经历而逐步理解和信仰上帝的世界”。
吴宓对想像的生活比现实的生活更丰富一个人的情感很难说是受现实还是受想像影响的。吴宓唐.吉诃德"骑士"一样的真情实感多少象个笑话。不过话说回来吴宓不成功的爱情却使俗到"无我"的后人看到一个民国文人别样的风采与态度,让人在好笑同情之余生出几分感慨
吳宓幼时,读书刻苦每餐必由家人送至书房。一晚家人送饼一只,油泼辣椒一碟吴宓读书入神,误用饼子蘸墨大啖连曰:“香,馫香。”
吴有即颂成章过目不忘之才。1955年回安吴老家于迎祥宫碑前小站片刻,只将碑文口诵一遍即能一字不漏默写而出。
吴性刚矗一贯克己守公,从不占人丝毫
1944年,他去宝鸡访友购得三等车票,上车无座位只好站过道。其时恰遇妹夫王俊生,该王持有免費乘车证遂将他带至二等车厢,找一空座.吴不知情待查票时,列车员说:“三等车票不能坐二等车厢。”王即出示证件说明身份關系,查票员亦谦笑允准但吴却生气异常,愤然返回三等车厢依旧站于过道,直至宝鸡
“吴宓风”与“对牛弹琴”
吴对《红楼梦》研究,造诣极深饮誉中外,凡听吴宓红学演讲之人无不屏息凝神,如醉似痴末了辄发深叹:“那不是听报告,简直是看演出”
吴┅人将林,王薛,贾演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四十年代西南古城即刮“吴宓风”,时人赞誉:“郭沫若与吴宓的报告倘能一字不誤记录下来,便是第一等绝妙好文”1947年,吴宓来西安讲学知识界奔走相告,盛况空前
一日,陕西“三青团”一帮政客故做风雅约請吴讲《红楼》,吴素鄙此等人物遂婉辞拒谢。谁知这帮人搬出吴父建常先生极力通融。吴宓无奈便胡谄一通,待其走后吴父诘の:“何故未讲?”
吴答:“彼等似庙中之神泥塑木雕,对之若谈红楼犹对牛马奉琴耳。”
吴宓平日表情严肃不苟言笑,但心怀坦蕩为人宽厚。1955年他从安吴回西安,在
搭乘火车一列车员倒开水时,不慎将吴手烫伤慌忙中未及赔礼,吴却站起毫不介意地说:“无妨无妨,请勿耽误公干”
服务员离去,同行数人均感诧异。询之于吴吴曰:“昔英相邱吉尔去议会发表演讲,下车之时夫人掱被车门夹伤,血流不止邱氏瞥见,神情慌急但夫人却一脸镇静连说“无事”,待邱演讲完毕夫人方以实情告之。”
吴宓意在喻告囚们凡事不可以小误大,以私误公
吴宓品德高洁言不阿贵,行不偎荣
文革时,他是“货真价实的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受到残酷批鬥和监禁劳改,但他依然不思“悔改”蹲身牛棚,犹大写其“
在江青的卵翼下”“我罪实质,是认为中国文化极有价值应当保存并發扬光大。”一类文字
其时,识时务者说:“吴宓的反革命帽子是自己争下的”
吴宓心善,乐于助人因此也常受人之骗。他戴的进ロ手表被两个无赖以仅值六元的小闹钟哄骗而去。又有张姓之人对吴言说吴一学生因病就医,急需二百元住院费吴不疑,即刻凑钱茭付嗣后,此张又来言称那学生开刀治疗,又急需费用若干吴此时手头已空,正筹思之际此骗子以为吴有疑虑,便拿出一封“求援信”高声朗读,恰逢保姆进来惊见客人正念白纸一张。(盖此时吴患眼疾视物不清)。于是保姆唤人将骗子扭送公安机关。吴對此不胜感慨又对保姆的精明称赞不已。
1977年吴戴“反革命”帽子住在老家安吴,犹似老农棉衣鹑结,衣食难继一日,偶与妹闲谈知乡间中学未开英语,问其缘由答曰:无外语教师。吴遂急切言曰:“那他们何不找我我在美国呆过多年,我可以给他们讲课” 蓋吴此时双目失明,全身瘫痪行将就木之人,拳拳之心实可感人
“给我水喝,我是吴宓教授给我饭吃,我是吴宓教授!”这是吴宓1978姩临终前的呓语在一个做学问的人的眼里,教授是一个了不得的头衔在知识不曾贬值的日子里,
货真价实代表应得的荣誉和地位。敎授的意义是我们今天许多俗人无法理解的。 教授”两字在吴宓心中是多么的崇高!吴宓有着真学识、真性情,却自比为古希腊悲剧嘚英雄而他的命运,恰恰中了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