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有接了个项目但没钱投,邀请a出资一起干,赚了钱一起分。a同意了就跟公司的股东甲签了合同...

[中级会计]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稱甲公司)为***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税率为17%。除特别注明外商品销售价格均不含***;商品销售成本按发生的经济业务逐笔结转。销售商品及提供劳务均为主营业务所提供的劳务均属于工业性劳务。商品及劳务销售均为正常的商业交易交易价格均为公尣价格。所售资产均未计提减值准备 甲公司2004年12月发生的经济业务及相关资料如下: (1)12月1日,与A公司签订合同向A公司销售商品一批。该批商品的销售价格为30万元实际成本为18万元。甲公司于当日发出商品开具了***专用***,并向银行办理了托收手续甲公司预计能够收回该批商品的价款。 (2)12月5日收到B公司退回的商品一批。该批商品系当年11月2日售出销售价格为40万元,实际成本为30万元销售当月已确认該批商品的销售收入,货款尚未收到经查验,该批商品确实存在质量问题甲公司同意了B公司的退货要求,并于退货当日办妥退货手续将开具的红字***专用***交给了B公司。 (3)12月16日与C公司签订一项为其***设备的合同。合同规定设备***期限为2个月,合同总价款為52.65万元(含***)合同签订日预收价款18万元。甲公司于当日收到C公司预付的价款并存入银行预计***总成本为30万元。至12月31日***该設备已实际发生成本10万元(均为***人员工资)。甲公司按实际发生的成本占预计总成本的比例确定***劳务的完工程度假定该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 (4)12月21日与D公司签订协议,采取以旧换新方式向D公司销售商品两件同时从D公司收回两件同类旧商品作为原材料入库。两件新商品的总价款为11.7万元(含***)实际成本为8万元;两件旧商品的回收价为1万元(不考虑***);D公司另应支付10.7万元。甲公司与D公司均于当日发出商品12月22日,甲公司收到D公司支付的货款存入银行。 (5)12月28日收到A公司来函。来函提出12月1日所购商品外观不符合合同规定,要求在销售价格上给予10%的折让甲公司同意了A公司提出的折让要求。12月30日收到A公司支付的货款,并收到A公司转来的税务机关开具的索取折让证明单甲公司开具了红字***专用***。 要求: (1)编制2004年12月甲公司上述(1)至(5)项经济业务相关的会计分录 (2)计算2004年12月甲公司应确认嘚主营业务收入和结转的主营业务成本。 ("应交税金"科目要求写出明细科目及专栏名称;***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丅简称甲公司)为***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税率为17%除特别注明外,商品销售价格均不含***;商品销售成本按发生的经济業务逐笔结转销售商品及提供劳务均为主营业务,所提供的劳务均属于工业性劳务商品及劳务销售均为正常的商业交易,交易价格均為公允价格所售资产均未计提减值准备。 甲公司2004年12月发生的经济业务及相关资料如下: (1)12月1日与A公司签订合同,向A公司销售商品一批該批商品的销售价格为30万元,实际成本为18万元甲公司于当日发出商品,开具了***专用***并向银行办理了托收手续。甲公司预计能够收回该批商品的价款 (2)12月5日,收到B公司退回的商品一批该批商品系当年11月2日售出,销售价格为40万元实际成本为30万元。销售当月已確认该批商品的销售收入货款尚未收到。经查验该批商品确实存在质量问题。甲公司同意了B公司的退货要求并于退货当日办妥退货掱续,将开具的红字***专用***交给了B公司 (3)12月16日,与C公司签订一项为其***设备的合同合同规定,设备***期限为2个月合同总價款为52.65万元(含***),合同签订日预收价款18万元甲公司于当日收到C公司预付的价款并存入银行。预计***总成本为30万元至12月31日,安裝该设备已实际发生成本10万元(均为***人员工资)甲公司按实际发生的成本占预计总成本的比例确定***劳务的完工程度。假定该合同的結果能够可靠地估计 (4)12月21日,与D公司签订协议采取以旧换新方式向D公司销售商品两件,同时从D公司收回两件同类旧商品作为原材料入库两件新商品的总价款为11.7万元(含***),实际成本为8万元;两件旧商品的回收价为1万元(不考虑***);D公司另应支付10.7万元甲公司与D公司均于当日发出商品。12月22日甲公司收到D公司支付的货款,存入银行 (5)12月28日,收到A公司来函来函提出,12月1日所购商品外观不符合合同規定要求在销售价格上给予10%的折让。甲公司同意了A公司提出的折让要求12月30日,收到A公司支付的货款并收到A公司转来的税务机关开具的索取折让证明单。甲公司开具了红字***专用*** 要求: (1)编制2004年12月甲公司上述(1)至(5)项经济业务相关的会计分录。 (2)计算2004年12月甲公司应確认的主营业务收入和结转的主营业务成本 ("应交税金"科目要求写出明细科目及专栏名称;***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原标题:税局将从这60个方面查企業!会计及时自查避免被罚!

在稽查力度明显加大的当下,企业应该如何应对今天给大家汇总了税局严查的60个方面,供大家学习参考!

新金税三期系统上线后税务机关将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开展涉税风险控制。如果企业还用以前的思维来做事有人叫你做假账,就把這5个案例甩给他!

案例1:经营活动是否真实

会计:听说税务机关要来检查啦!我们只是拿开具的***计收入我有点担心。

老板:不要担惢!听说税务机关都是“以票控税”开了票做了收入有什么问题!都知道经济形势不好,亏损太正常啦!况且你做账成本、费用与收叺完全配比,他们根本查不出来!

你的企业是否真实反映全部经营活动是否存在帐外经营部分?!

A:大数据平台下的三方信息来源可鉯还原你历史经营活动,从而证明申报的真实性(如提供的水电能耗数据、政府采购数据、银行流水清单等)

B:区域同行业经营情况对仳,会让你无处遁形你不能保证所有的同行业都做假账,只要有一家是真实的那么对不起!

C:国地税涉税信息共享,你不能保证你所囿的申报数据逻辑严密(如你虚增工资基数,那么个人所得是否按规定申报缴纳社保费用是否按规定缴纳等)

D:当然我们还有其他办法,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我们做不到。(莫以为你安几个电表我们就投有办法啦,但是就不告诉你!够胆你就来!)

案例2:扣除凭证是否符合规定

会计:我们扣除凭证里面有的是白条、有的是假***、有的是个人消费相关的***、有的是与经营活动无关的凭证怎么办?

咾板:怕什么!凭证那么多税务机关看不完?即使看出来了调整就调整嘛,反正也补不了多少!再说也不一定能选到我们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A:如果你用白条、假***、个人***或者与经营活动无关的凭证等入账一律不允许税前扣除。

B:如果你编造虚假成本费用必然导致与你的收入费用配比失衡,通过相应公式你的收入真实性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C:如果你将費用进行人为调整(如本应计入当期业务招待费的项目归集于其地明细,如办公费等)一旦发现税务机关将对你的费用的真实性进行通盤核查。

D:如果恶意使用假***还要接受税务机关处罚。

案例3:成本列支是否真实

会计:部分收入做的是微利或者平销与实际利润不苻,税务机关万一查出来不是要补很多?

老板:不怕!你来的时候我就教你成本收入配比公式,只要你按我说的做了就不用太担心。另外我们还可以解释市场原因,产品价格下降他们听了也没有办法!

收入成本要配比,非特殊情况微利、平销、低毛利或者倒挂均會被纳入评估重点

A:你不能保证你的上游、下游公司终与你保持“统一口径”;同时物流、资金流信息会让你无处遁形。

B:区域行情与铨市行情在大数据下已经“共通”。你提出的由于市场原因产品价格下降是否“站”得住、“说”得通、“摆”得平

C:如果存在“倒掛”,你是否向税务机关进行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清单申报(或专项申报)如果没有申报不得税前扣除。

案例4:是否按要求进行纳税调整

咾板:我们是真亏损不怕税务机关来查!

会计:但是老板,我们这几年都没有进行纳税调整不知道税务机关认不认!

所得税的计税依據,不是会计利润、而是在会计利润基础上进行纳税调整后的余额简称“应纳税所得额”。

而企业所得税法中的亏损是指企业依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将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和各项扣除后小于零的数额

因此,真实亏损企业也应该按要求进項行纳税调整若未进行调整,会造成在以后年度盈利弥补亏损时多弥补“亏损”从而少缴纳所得税。另外会计制度与税法存在巨大差异,正常情况下企业如果按照会计制度进行核算,那么在年度汇算清缴时纳税调整项目是比较多的,但是实际情况却是未调整或者調整不全所以你就不要怪税务机关将你纳入评估重点了。

案例5:关联交易是否遵循独立原则

会计:老板我们现在有个免税公司、有个應税公司,未将成本费用独立核算造成应税公司大量亏损,我有点怕······

按照税收相关规定企业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應当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价款、费用;不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价款、费用而减少其应纳税嘚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进行合理调整

A:你是否按规定如实进行关联申报(包括关联关系及关联交易申报)。

B:你是否利用關联关系的优势人为将收入、成本、费用在关联企业间进行调整,利用不同企业间的税率差或税收优惠政策少缴所得税

C:如果你存在鉯上行为,转移利润那么恭喜你,你除了接受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外还要迎接“特殊”待遇:“特别纳税调整” (俗称反避税调查)。

提醒:金税三期大数据下企业一定要注意这30个大数据比对

1.***金额与各项附加税费比对是否一致;

2.教育附加费与水利建设基金是否做箌了匹配相符;

3.理论销售收入与公司实际的销售收入是否比对相符;

4.纳税系统申报的销售额与防伪税控中的开票销售额以及财务报表中的銷售额是否比对异常;

5.开具***的时候进项、销项的品名是否严重背离;

6.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与企业所得税工资薪金支出、社会保险費缴费基数、年金缴费基数、住房公积金缴费基数是否匹配;

7.农产品进项税抵扣情况与实际农副产品数量、金额、产地、面积等是否做到楿符;

8.企业存货周转情况与销售收入是否做到同比变动;

9.你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是否大大低于同行业平均变动率;

10.你企业当年的所嘚税贡献率是否大大低于本行业当年所得税贡献率;

11.你企业的成本费用变动是否与销售收入同比例变动一致;

12.你企业的应纳税额情况是否與营业收入同比例变动一致;

13.你企业的******增量、使用量情况是否与往期存在异常;

14.你企业的税负变动是否与上期存在变动异常;

15.企业新增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企业应付款等往来账户的金额是否与公司的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比对异常;

16.企业嘚期末存货与***留抵税额是否做到匹配;

17.商贸企业一定时期内进项销项税率是否异常;

18.企业的进项税额变动率是否大大高于销项税额變动率;

19.企业的运费抵扣与经营收入是否比对异常;

20.公司的实际经营范围与对外开具***的项目进行比对从而来发现是否存在“变名虚開”的问题;

21.购货***的开票单位地与***上的货物实际来源地比对不一致;

22.分别按照法人、财务负责人、办税人员、主要管理人员的证件号码,对同一法人、同一财务负责人、同一办税人员、主要管理人员重合及法人、财务负责人、办税人员交叉任职等情况进行分析展示與比对;

23.个人股东发生股权转让行为企业是否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管理办法(试行)〉的公告》的规定履行楿关报告义务,股权受让方是否按规定履行股权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20%义务等;

24.工商局登记的企业户数与基础信息是否与国地税核萣税种的信息比对一致;

25.财务报表上的利润总额与企业所得税申报表的利润总额是否比对一致;

26.同行业公司耗用的电费与销售收入比对异瑺现象;

27.企业实现的***与企业的毛利是否比对相符;

28.企业的财务费用与借款情况是否比对异常;

29.企业的长期投资、短期投资与取得的投资收益是否比对异常;

30.企业客户的离散度与企业销售收入情况是否比对异常

今天为大家总结了税务查账关注的15个点,希望大家能胸有荿竹应对

用于非***应税项目、免征***项目、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非正常损失的货物(劳务)、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劳务)是否按规定作进项税额转出;

是否存在将返利挂入其他应付款、其他应收款等往来账或冲减营业费用,而不作進项税额转出的情况;

向购货方收取的各种价外费用(例如手续费、补贴、集资费、返还利润、奖励费、违约金、运输装卸费等等)是否按规定纳税;

是否存在利用虚开***或虚列人工费等虚增成本是否存在使用不符合税法规定的***及凭证,列支成本费用;

是否存在将資本性支出一次计入成本费用:在成本费用中一次性列支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物品未作纳税调整;达到无形资产标准的管理系统软件在營业费用中一次性列支,未进行纳税调整;

企业发生的工资、薪金支出是否符合税法规定的工资薪金范围、是否符合合理性原则、是否在申报扣除年度实际发放;

增加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后是否补缴印花税;

是否存在与房屋不可分割的附属设施未计入房产原值缴纳房产税汢地价值是否计入房产价值缴纳房产税,以及无租使用房产是否按规定缴纳房产税;

是否存在超标准列支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費未进行纳税调整等问题;

是否存在未按税法规定年限计提折旧;随意变更固定资产净残值和折旧年限;不按税法规定折旧方法计提折旧等问题;

是否存在擅自改变成本计价方法调节利润;

是否存在计提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超过计税标准,未进行纳税調整;

是否存在超标准、超范围为职工支付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未进行纳税调整。是否存在应由基建工程、专项工程承担的社会保險等费用未予资本化;是否存在只提不缴纳、多提少缴虚列成本费用等问题;

是否存在视同销售行为未作纳税调整;

是否存在利用往来账戶、中间科目如“预提费用”等延迟实现应税收入或调整

10个常见而又容易忽略的风险点

一、私车公用涉税风险点提示

私车公用,这个话題已经说的太多了因为这种行为在公司的生产经营之中,目前也是非常普遍

对于私车公用业务,我们应当怎么来列支才能防范一定嘚税收风险呢?

如果是高管人员我们可以选择,就把车辆过户给企业作为企业自有的固定资产,燃油费、修理费、保险费、过路过桥費等等都可以税前列支个人转让使用过的物品免征***。

如果是普通工作人员可以签订租赁合同,租金不要选择为0可以选择在月租金500元左右,自然人按次纳税******不超过500元属于起征点政策之内。

租赁资产要注意的是燃油费和过路过桥费可以企业所得税前列支,保险费和维修费要视地方政策而定。有些省市明确规定是不允许税前扣除的

因此,要关注本省市相关政策以免出现不必要的涉稅风险。

二、取得不符合规定******入账

有人说这个风险提示太简单啦。我们现在对于票面都检查的非常严格一次性填开,备注欄填写不能缺少***专用章,不能虚假取得这些都知道。

但税收中的风险就是这样防不胜防我们做财务每个月工资没多高,要求还昰挺高的

三、应税未申报缴纳印花税

印花税应税凭证包括购销、加工承揽、建设工程承包、财产租赁、货物运输、仓储保管、借款、财產保险、技术合同或者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证。

在工作当中没有签订合同的,是不是不用交印花税呢这里就出现了“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證”这几个字。

什么是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证具有合同效力的协议、契约、合约、单据、确认书及其他各种名称的凭证。

***算是具有合哃性质的凭证吗***需要同上面所列举的这些资料结合在一起,单独并不能作为

同时,税务机关在检查的时候可能会去查询相应的业務拿费用来说,比如大额装修费大额租赁费,货物运输费仓储保管费等等。

如果业务确实发生而没有签订合同也有可能会出现被核定印花税的情形。

税率适用错误导致少计或者多记销项税额的风险。主要是针对于新政策的发布比如深化***改革而出台的一系列政策。

还有就是要区分混合销售和兼营应该适用兼营而错当做混合销售来处理,被税务机关发生后从高适用税率。

另外不要把高稅率的货物和低税率的货物进行混淆。比如购进农产品适用低税率但是农产品如果被加工为罐头或者冷冻食品等等,就不再适用低税率而是适用高税率了。

因此适用税率的时候,一定要关注税率是否有错误的情形发生如果开具***时运用税率错误,***是不可以使鼡的

五、企业所得税限额扣除项目涉税风险

这个风险点可以不用提示了,刚做完汇算清缴熟的很。

罚款指的行政罚款比如交通罚款,环保罚款等等滞纳金有定语,税收也就是说,除了税务机关依法征收的滞纳金之外其余滞纳金都是可以扣除的。

另外要区分什麼样的情况下属于广告性的赞助支出,什么情况下属于非广告性质的

广告支出一定是为企业达到宣传的效果,广而告之有曝光,有提高知名度的后果可以判定为是广告性的。反之则有可能会被认定为赞助支出。

六、工资薪金及“三项经费”未按规定扣除

工资薪金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的所有现金形式或者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员工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

关键词是非现金形式如果发放给员工个人是非现金,也要计入工资薪金扣缴个人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

什么是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

根据国税函〔2009〕3号通知第一条规定,税务机关在对工资薪金进行合理性确认时可按以下原则掌握:

(一)企业制订了较为规范嘚员工工资薪金制度;

(二)企业所制订的工资薪金制度符合行业及地区水平;

(三)企业在一定时期所发放的工资薪金是相对固定的,笁资薪金的调整是有序进行的;

(四)企业对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已依法履行了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义务;

(五)有关工资薪金的安排,不以减少或逃避税款为目的

以上五个原则默认是同时满足的。

因此企业存在虚列工资也不要偷着乐,随时都有崩盘的可能毕竟社保现在划入了税务管理,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又成功合体工资还是据实列支比较保险。

对于三项经费限额扣除的基数都是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总额,如果提取工资但还没发放给员工不可以作为限额计算的基数。

工会经费的扣除比例是2%是否取得《工会经费拨缴款專用收据》是关键。如果没有取得收据不可以税前扣除。

建议参考文件《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的通知》 (总工办发〔2014〕23号)所规定的支出范围进行使用

职工教育经费,主要关注不允许列支的范围

员工取得社会上的学历以及社会上自己攻读的学位,比如MBA等都是不允许在职工教育经费之中列支的。

职工福利费主要关注细节部分。

比如员工休探亲假路费在职工福利费Φ列支。但是探亲假期间得到的单位补助是计入工资薪金的。两者不要搞混

还比如退休职工发生的工资福利等等,有的企业顺手就放叺了职工福利费此类支出放入哪个费用都不可以,根据相关性原则是不允许税前列支的。

工资薪金和三项经费的确是很平常的税收知識点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七、购置不动产未及时申报契印房土等税收的风险

购置房屋和土地时要注意小税种的申报和缴纳。话说合并の后所有税种统查,光是提供资料都让人头疼的不得了

检查人员对A企业2016年进行税务检查时,发现企业2016年7月份购进办公用房一处建筑媔积300平方,价税合计315万取得了5%的***专用***,2016年9月该房产交付使用单位一直未取得房产证。

财务人员以未办理房产证为由来解释┅直未去税务机关申报缴纳契税、印花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原因

这个解释站的住脚吗?企业购入不动产应如何确认纳税义务時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规定:契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签订土地、房屋权属转移合同的当天或者纳税人取嘚其他具有土地、房屋权属合同性质的当天。纳税人应当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10日内向土地、房屋所在地的契税征收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并在契税征收机关核定的期限内缴纳税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规定:应纳税凭证应当于书立或者领受时贴花。根據印花税税目税率表不动产转让按照“产权转移书据”征收印花税,税率为0.05%

根据以上规定,A企业应该在签订购房合同后及时申报缴纳茚花税

《关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关政策规定的通知》(国税发﹝2003﹞89号)第二条第一款规定:购置新建商品房,自房屋交付使用の次月起计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根据此规定,A企业应该在2016年10月也就是房产商交房的次月开始申报房产税与城镇土地使用税。

因此没有取得房产证不代表纳税义务没有发生。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不仅仅体现这一个稽查案例之中,也不仅仅只限于小税种之中

增值稅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风险点。

八、享受税收优惠未留存备查的风险

享受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一定要注意四个字,留存備查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加计抵减、各税种免征、减征政策等等,基本上自行申报即可享受优惠的都离不开对相应材料“留存备查”的要求。

别的不多说如果后续管理中要求出具相应材料而无法提供,不但已经享受的政策不能继续还有可能会被处于行政处罚。

公司的保险箱里除了现金、******还得把和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相关的所有材料都放进去。

九、会议费无附件入账的税收风險

会议费因为它本身的特殊性包含住宿、餐饮、会务、福利等多项费用,因此检查时会特别关注

实务中可以参考文件《中央和国家机關会议费管理办法》(财行〔2016〕214号)规定,一般情况下需要附(包括但不限于)会议简介、会议材料、费用明细单、外部会议邀请函等资料

有些会议费原始凭证附的是大额的住宿***和餐饮***,这种更不可取正常开会保存资料又有什么难度呢?

因此会议费列支请不偠掉以轻心,更不要把会议费当作费用列支的万金油

十、不注意纳税信用致使进入黑名单的风险

从古至今,诚实守信都是被注重和赞扬嘚行为纳税信用也是如此。信用好得激励。信用差受惩戒。

企业发生以下九项违法行为之一属于重大税收违法案件,纳税信用将會直接被评为D级列入税收违法黑名单。

什么是税收违法“黑名单”

把企业纳税信用与法人、财务人员信息“捆绑”起来共同列入失信系统,向社会公布失信案件信息并将信息通报人民银行、公安机关等相关部门,共同实施严格监管和联合惩戒

企业失信与企业破产不哃,破产以公司财产份额为限而信用涉及到经营企业的个人本身。

法定代表人和财务负责人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什么不能乘飞机坐高鐵,不能住星级酒店那都还是小事

最严重的情形是,只要公司信用为D级那么原法定代表人成立再多的新公司,所有成立的新公司纳税信用都会评为D级而财务负责人无论跳槽到天涯海角,只要被监控到担任财务负责人所跳槽的新公司纳税信用也降为D级。

关注VX公Z号:单┅窗口退税更多政策、干货等你发现~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