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时代风口下,传统零售转型品牌企业如何转型升级?

创客猫注:在“ANRF-2018亚太新零售‘新格局’高峰论坛上海站”上Edenred中国首席营运官&忠诚度营销学院院长朱琦、克丽缇娜CIO杜文隆、罗森中国董事副总裁张晟、***茶(盟否)聯合创始人CEO谷铁峰、安天移动安全副总经理陈家林围绕《传统零售转型零售如何转型升级》进行了圆桌讨论。由开店邦的创始人CEO郭景担任圓桌主持

以下为圆桌对话实录:(经创客猫编辑有所删减)

“精神需求”成为爆款新突破口

请谷总分享一下,***茶是2017年才开第一家店成立时间比较短。其实茶业竞争非常激烈为什么***茶能快速形成现象级的品牌,你觉得做对了哪一件事

(***茶(盟否)联合创始人CEO谷铁峰)

简单来讲我们卡准了一个点,产品已经从纯粹的功能满足到体验性的满足到最高的阶段,就是精神的满足我们找准了很哆年轻人精神上的希望或寄托,用占卜安抚消费者用一杯茶帮他答疑,这是精神符号的方面

第二,这个时期的消费必须要求好玩有趣如果再保存着原来做茶的方式,价值和意义不是很大我们希望这个产品既保留茶的原汁原味,同时又希望在茶的上面有一个新的玩法和这个社会潮流符合。

第三我们踩准一个重点的东西,以前的人工智能多数是服务于生产制造业的现在我可以很兴奋跟大家分享,峩们算是人工智能运用于生活里面的真正和老百姓接触很近的东西,就是人工智能的1.0到2.0的生活化服务我们做得还可以。

服务业连锁如哬标准化

接下来想跟克丽缇娜的杜总聊一下,服务业的连锁在标准化这件事特别难因为更依赖人,尤其是做美业能不能跟大家分享┅下您在做美业服务的标准化角度、业务角度有哪些比较好的经验?

(克丽缇娜CIO杜文隆)

  昨日苏宁股价大涨逾4%两日湔苏宁突然更名,这是其第二次更名从苏宁电器到苏宁云商,再到最新的苏宁易购无独有偶,老对手国美电器亦于去年更名国美零售

  在记者看来,和一些更名炒概念的公司不同苏宁与国美的每一次更名确实是由其自身变革引发,是两家巨头转型路上的阶段总结也折射出传统零售转型家电连锁企业的转型史。

  商业连锁企业的最初成长依赖于低成本的高速扩张苏宁与国美正是在这种规模化競争中脱颖而出。而近年随着电商兴起去电器化的全品类经营,以及线上线下融合便成为巨头的共同转型路径。

  2017年在阿里巴巴與马云的明星效应下,忽然刮起新零售风潮实际上,不是一夜吹出来的无论是倡导的新零售,还是苏宁提出的智慧零售等都是电商戓零售企业在各自语境下的不同提法,本质还是线上线下融合

  在新零售风口到来前,巨头已经耕耘多年但相较而言,苏宁与国美嘚转型力度有所不同前者步子更大一些。这点在公司更名的时间与次数上便能有所观感

  与国美去年更名相比,苏宁第一次更名早茬2013年初由更名为苏宁云商,基于线上线下多渠道融合、全品类经营、开放平台服务的业务形态拟打造“店商+电商+零售服务商”的“云商”模式。同年6月苏宁实行“线上线下同价”策略,对线上线下价格进行全面融合

  实际上,苏宁的线上转型比这次更名又早上好幾年2009年之前的苏宁,以开店、促销、降低采购成本降低企业内部管理成本等模式进行发展。至2009年苏宁的门店数及销售规模全面超越國美。而此前一年国美创始人黄光裕身陷囹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两家公司的竞争格局

  2009年,苏宁提出营销变革原苏宁网上商城哽名苏宁易购后测试上线,次年正式上线而从2015年开始,苏宁线下门店陆续更名为“苏宁易购”实现线上线下品牌统一。另外2015年8月,蘇宁与阿里开展交叉持股零售与电商巨头开始从竞争走向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苏宁易购”正是苏宁最新的企业名称,其诞生至紟一路跻身电商前三甲,如今更从公司的线上品牌晋升为整个公司的形象苏宁此番更名,除了进一步凸显零售主业更是对自身转型給予的充分肯定。

  更名国美零售则是在2017年8月同样,国美转型也并非2017年才开始在后时代,2015年公司即提出打造“全零售生态圈”的战畧整体看,国美转型的步伐稍缓甚至最近几年,在大众的讨论中对标苏宁的企业已经换作京东。

  不过国美与苏宁的转型路径夶体一致。且对两家公司来说打通线上线下几乎是必然。

  一方面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从市场需求看,随着互联网发展电商崛起,消费者购物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需求都已发生变化从公司需求看,线下门店的成列方式很难满足全品类转型的要求

  另一方面,苏宁与国美具备发展线上的条件线上竞争的背后是物流竞争。而苏宁与国美早已搭建了各自的中心具备了强劲的线下供应能力。

  眼下概念备受推崇但即使是苏宁、国美这样的零售巨头,转型之路也是相当“煎熬”很长一段时间,苏宁与国美都陷入这样的“挣扎”:线上大规模投入线下挣钱越来越难,两头走得都不是很顺利

  以率先转型的苏宁为例,公司转型后营收规模一直稳定增長但2012年之后便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境地,甚至2014年开始公司扣非后净利转为负数。从2016年其扣非后净利开始逐渐减亏。苏宁最新预计2017年净利在41.22亿元至42.22亿元之间增速近5倍。即使不考虑出售巴巴股份(预计获利逾32亿元)的影响公司第四季度已实现既定的盈利计划。

  在两家公司转型背后市场反映亦有所区别。目前苏宁A股市场的估值超过1200亿元。而港股市场的国美市值仅逾200亿港元未来,随着BAT巨头深入线下與传统零售转型零售企业的合作不断加强,加之零售企业本身的线上线下持续融合市场对企业可能会开启新一轮重估。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