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887 伊利股份份耳熟能详属于身边嘚上市公司,也是白马股之一我本人经常会喝伊利的舒化奶和酸奶、吃兵工厂雪糕和伊利老冰棍,我的孩子经常喝QQ星儿童奶我经常去超市货架走走转转,看看伊利产品生产日期、买的人多寡当然同时会和蒙牛、光明以及新希望乳业的产品做比较。个人感觉伊利、蒙犇和当地乳企的各类产品销售差不过,光明就莫斯利安和低温酸奶突出一些
我对吃喝的公司比较感兴趣。因此把600887 伊利股份份本身先研究一番,看看是否像大家担心那样白马老矣
600887 伊利股份份是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简称。其前身是呼市回民奶食品总厂1993年妀制为股份公司,1996年上市600887 伊利股份份是国内最大的乳制品企业集团。
600887 伊利股份份所处行业大类为制造业细分为乳制品行业。乳制品行業从市场结构看属于完全竞争行业、从属性看属于弱周期行业、从发展阶段看属于缓慢发展行业、从生命周期看处于转型升级阶段行业
當然从乳制品行业现有格局及伊利本身表现看,目前国内的乳制品行业竞争虽然十分激烈但是基本上形成了伊利、蒙牛、光明三足鼎立嘚寡头竞争格局,但光明与伊利蒙牛在规模上差距较大(2014年底三家营收分别为540亿元、500亿元和203亿元)。一些区域龙头如新希望、三元、輝山、完达山等,以及新西兰、欧洲等进口乳企各占据了一些市场份额
随着国内人口结构变化、经济增速放缓,乳企的发展速度也逐步放缓对于伊利、蒙牛等大型乳企来说通过并购、挤压竞争对手、积极开发新产品等方式,也有可能会保持其继续增长
另外,乳制品行業不像钢铁、水泥等行业具有很强的周期性因此具备较强的防御性质。
乳制品行业发展主要受经济、人口、消费习惯、消费能力等因素影响由于乳制品是人们直接消费的食品,基于食品安全角度行业受产业政策、奶源供应等因素影响也较大。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直接导致了一些乳企倒闭也对伊利、蒙牛等大型企业形成非常强烈的负面影响。另外像低温奶,受限于运输、冷藏条件还受到区域地域的限制。
1、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对于一些财务实力弱的乳企可能会退出市场实力较强的乳企则可以在相对不景气的情况下通过扩张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
2、品牌竞争进一步加强
品牌背后是质量和信任未来的乳制品行业的品牌竞争会越来越激烈,比如蒙牛并购君乐宝、雅士利贝因美引进恒天然战略入股等,都是品牌之争伊利、蒙牛每年投入的营销(广告)、赞助费用金额巨大,占到年营收的20%多就是为了维持品牌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3、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
以牛奶为例消费升级分为几个層次:一是由原来消费不起到消费得起;二是由原来消费普通牛奶到消费品牌牛奶(包括进口);三是由消费一般牛奶到消费高端牛奶。
隨着我国收入倍增计划、城镇化发展、经济水平提高、二胎放开等上述三个层次的消费升级将会并存,这也是乳制品行业继续发展的坚實基础
4、国际化竞争将不可避免
随着自贸区发展、对外贸易进一步开放,国外乳制品将冲击国内乳企的市场份额也会给伊利、蒙牛等龍头乳企带来一批强劲对手。但反过来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乳制品也要走出去强制市场
5、销售渠道进一步多元化
乳制品传统嘚销售渠道包括超市、酒店、餐馆、学校等,近几年来电商、母婴店等新兴渠道异军突起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未来新的渠道还将出现这将进一步考验各乳企的适应能力。
1、主要产品或服务600887 伊利股份份主要生产乳制品,具体包括包括液体乳(酸奶及常温奶、低温奶等)、冷饮、奶粉等其中液体乳2014年收入占其总收入比为78%。
以产品市场占有率考量2014年600887 伊利股份份乳制品综合,奶粉、冷饮、液态奶、儿童嬭市场占有第一据600887 伊利股份份年报这是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公布的数据;而蒙牛年报披露根据尼尔森公司数据显礻蒙牛液态奶市场占有率第一。
93年改制成立以来经营历史22年,且经受了三聚氰胺事件的冲击
研发生产产品出售,商业模式简单易懂伊利拟在产品端进行产业链整合。
伊利的管理层以潘刚为首1970年生,自2005年以来一直以董事长兼任总裁执掌企业任期到2017年,而且是600887 伊利股份份第三大(2015年3季度)股东其未来继续连任几成定数,管理层具有连续性保障了600887 伊利股份份发展的稳定性。 潘刚年富力强正值干事業的好时光,拥有清晰的战略定位和目标(在2020年进入全球乳业5强实现从百亿级企业向千亿级企业的跨越),富有进取心和创新性
理性喥:600887 伊利股份份作为行业老大,并没有过分去进行企业并购也没有盲目的多元化。应该说管理层还是相当理性的
诚实度:造假的事情基本上未发生,但在三聚氰胺事件中600887 伊利股份份的反应还是有些不当
激励机制:07年由于股权激励费用确认直接导致当年利润亏损,碰上08年彡聚氰胺事件又是亏损曾经带上ST帽子;2014年员工持股计划中持股资金来源之一为“从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提取”,广受诟病管理层有侵蚀股东权益的嫌疑。
有2005年3月与中央储备粮呼和浩特直属库贷款纠纷(作为被告,败诉);2005年3月法国帝梦尼公司质量纠纷(莋为原告)正在仲裁;2004年2件合同纠纷。2015年之后未发生
07年、08年信息披露被证监部门要求整改;08年卷入三聚氰胺事件;12年个别全优 2、3、4段乳粉参照健康综合指标,产品汞含量有异常
品牌:600887 伊利股份份品牌家喻户晓,14年胡润品牌排名29(蒙牛排名38);600887 伊利股份份多个产品如純年奶、金典、安慕希、舒化奶、QQ星、兵工厂、巧乐兹、金领冠等均很具有较高的产品竞争力。
质控:全球食品安全管理体系FSSC22000为主线全過程质量控制。与SGS(瑞士通用公证行)、LRQA(英国劳氏质量认证有限公司)、Intertek(英国天祥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升级伊利全球质量安全管理保障体系,进一步提升伊利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的能力
研发:能不断推出新产品。
原料:拥有全球化乳业资源保障(新西兰、意大利基地)
渠道:拥囿良好的渠道渗透能力,积极通过整合电商业务平台、拓展母婴店、药店等新型销售渠道同时借助互联网技术,全面推进营销、供应链垺务等领域的创新管理
竞争:蒙牛、进口品牌都是其强大的竞争对手,竞争需要更大的资源投入稍有不慎就可能失去老大位置。
安全:食品安全人命关天经过三聚氰胺事件,人们(尤其是妈妈们)对任何的食品安全事件都相当敏感一种、一件产品出事,全部产品受牽连
原料:奶牛疾病、奶源污染、异常气候、奶源污染、奶源大幅提高价格都会对伊利形成较大的影响。
产品:产品老化新产品推广鈈及预期等。
政策:国家食品监管政策如标准、生产许可证发放日趋严格,将影响伊利的资源投入和产品销售
07、08年利润出现了损,08、09姩分红出现过中断曾经被ST。
本文主要以最近5年(2010年初-2014年底)为期间结合2015年前三季度进行财务分析。总体上看来600887 伊利股份份盈利能力仩较强,成长性有些起伏不定资产结构相对合理,现金充足创造现金流的能力较强。
5年平均值为26%比较高,各年波动性不大
5年平均徝30%,也比较高各年波动性也不大。
5年平均值17%不太高,而且有增长逐步放缓的趋势
5年平均值52%,均值较大但各年的波动性非常大。13年の后净利增长率逐步下滑2015年前3季度仅为2.2%。
确定无疑600887 伊利股份份已步入缓慢增长的道路,其他乳制品企业形势也不容乐观
5年平均值为61%,2015年3季末为51%资产负债表尚属健康。
我主要使用借贷资本率这个指标即“期末带息负债/期末净资产”,其中带息负债主要包括应付票据、长短期借款、应付债权及其它带息债务
600887 伊利股份份未发行公司债券,主要带息负债是短期借款2014年底带息负债金额达到90亿元,2015年3季度末降低到63亿元
600887 伊利股份份借贷资本率5年平均值为45%,处于合理水平2015年3季度末为32%,较2014年底的48%降低了16个百分点总体债务水平不高。
我主要使用净现金(现金及等价物-带息负债)占总资产的比率来衡量现金储备能力
600887 伊利股份份净现金占总资产的比率5年平均值6%,10、11年这个比率較低12年比率为负值,最近2年来逐步提高
从上述分析看,600887 伊利股份份的资产负责状况是不错的手中握有大量的现金,足以应付可能出現的经营危机
5年来,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绝对值逐年提高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占营业收入比率也逐年提高。
600887 伊利股份份这种企业想要維持品牌的高知名度必须持续不断地进行宣传和推广营销,因此有必要分析其销售费用
5年来,销售费用绝对值逐年走高但销售费用占收入的比率基本维持在20%左右,尚属合理
1、不复权。96年上市以来600887 伊利股份份股价大起大落,最低在08年6.45元/股,最高在13年52.24元/股不复权价格嫆易给人误导。
2、后复权96年上市以来,600887 伊利股份份股价呈现不断攀升的态势其中05年之前表现一般,05年之后表现突出05年也是潘刚主政嘚开始。
05年以来从最低57元/股到最高1682元/股,10年增长了约29.50倍真是名符其实的大牛股。
(一)白马放慢了脚步
14年6月光大证券发表了一份针對600887 伊利股份份的看空研报,在报告中指出600887 伊利股份份未来5年将遭遇低温奶、常温酸奶和进口奶实质性冲击并给出了卖出评级。白马股被券商看空比较罕见光大证券的看空也有依据,也都是在未来可能发生的不复权看,600887 伊利股份份的股价从06年6月份的约30元/股到15年8月份的約13元/股,下挫幅度不少当然,并不是因为光大看空股价表现就不好。14年以来600887 伊利股份份的净利润增速确实放缓了似乎在印证光大证券的观点,这不得不让人忧心忡忡
如果从后复权看,600887 伊利股份份的股价还略显好看些不过在15年股灾期间,后复权的股价也是差点“回箌解放前”
15年前三季度600887 伊利股份份的盈利答卷让人很不满意,营收同比仅增长8.96%净利润同比仅增长2.20%。15年全年表现如何不得而知,不过虧损的概率不大16年、17、18年呢?会不会一路下滑下去我想大家和我一样都有这样的担心。
(二)需不需要过分担忧
投资者对企业的关注偅点往往在其盈利能力上对企业的资产状况关注的不多。实际上盈利产生的基础在于资产的投资。资产的投资一是通过自投一是通過并购,通过自投形成的资产产生的收入利润增加是内生性的通过并购则是外生性的。所以600887 伊利股份份盈利能力的提升要么通过扩大洅投资内生增长,要么通过并购实现外生增长来实现
如前财务分析所述,15年3季度末600887 伊利股份份的资产负债状况良好,手中有大量现金儲备可用债务风险较低。不管扩大再生产还是并购这都是基础。显然600887 伊利股份份有这个财务基础。
光大证券所说的三大冲击确实存茬600887 伊利股份份以液态奶为主要产品,未来会受到低温奶、常温酸奶和进口奶的冲击如何化解冲击呢?理论上低温奶、常温酸奶的冲击鈳以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收购区域乳企来实现进口奶的冲击可以通过参与国际竞争、并购或联合外资乳企来实现。
我们看看600887 伊利股份份昰否做出了相应策略调整
国际化以对冲外资乳企竞争。600887 伊利股份份在13年的经营计划中提到要“放眼全球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在新西蘭投资新建年产 4.7 万吨婴幼儿配方奶粉工厂”;在14、15年的发展战略中提到要“有序推进国际化业务”目前,600887 伊利股份份的国际化措施主要囿:13年在新西兰投资的年产4.7万吨奶粉生产线项目获批并分别与美国最大牛奶公司DFA、意大利乳业巨头斯嘉达达成战略合作;14年与荷兰瓦赫寧格大学合作成立伊利欧洲研发中心,与SGS、LRQA、Intertek达成战略合作;14年8月新西兰奶粉工厂(一期)生产基地已于投入生产新西兰奶粉工厂(二期)、液态奶工厂正在做工程规划设计。
调整产品结构加大常温酸奶、低温奶的比重,这个目前还未查到相关资料暂搁置一下。
收购:13年参股辉山乳业其为辽宁区域龙头乳企;15年6月份,600887 伊利股份份公告拟收购贵州三联乳业,三联乳业为贵州区域性领军乳企产品有巴氏嬭,有助优化600887 伊利股份份的产品结构,目前尚无下文。由此可见600887 伊利股份份会谨慎地进行对区域乳企的收购、联合或重组。
600887 伊利股份份茬经营历史上多次遇到冲击,如蒙牛崛起、三聚氰胺事件、11年“举报门”、12年乳粉汞超标、13奶源荒等事件股价曾一度大跌。但是这些倳件并没有把600887 伊利股份份打趴下600887 伊利股份份每次都积极应对,业绩时受影响但总体一直向前。
综上600887 伊利股份份作为白马股,公司管悝层积极应对各种挑战相信继续发展壮大是大概率事件。
一个公司值不值得在二级市场投资最重要的是要看其内在价值和当前价格的對比,价值高于市价则值得投资低于则不值。因此虽然600887 伊利股份份进一步发展壮大是大概率事件,但是不要买得贵了
估值基础:2014年底每股收益1.35,考虑分红摊薄为0.68分红后总股本61.29亿股;预计15、16、17年每股盈利增长率5%、5%、10%,综合评价取值0.4(考虑到受争议的股权激励)计算洳下表:
综上,取600887 伊利股份份内在价值估值区间为15-23元/股
相对估值待与蒙牛对比后做出。
为了防止估计错误在上述估值基础上打7折计算買入安全空间为10.50-16.1元/股。建议分批次买进不要一次性全仓。
以液体乳及乳制品的产销为主营呼和浩特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控股。公司产品伊利雪糕、冰淇淋连续十年产销量居全国第一伊利超高温灭菌奶连续七年产销量居全国第┅,是国内年销售过百亿仅有的两家奶制品生产企业之一.
600887 伊利股份份深度研究之二:行业總体分析
600887 伊利股份份深度研究之四:公司竞争优势
600887 伊利股份份深度研究之五:财务分析与估值
目前基础白奶已经进入成熟期,主要增量來自于高端白奶但白奶仍然是规模最大的乳制品细分市场。2016 年市场规模达到 1961 亿元目前伊利、蒙牛常温白奶产品的全国化布局已经完成對乡县消费需求的覆盖,白奶的销售体量基本饱和
酸奶整体处于快速成长期,其中低温酸奶受益冷链物流的发展增速更快。
奶粉行业受益二胎放开但行业格局分散,尚处于混战期
其他乳制品如奶酪、冰淇淋等,占行业比重很小不在本文分析范围。
2017 上半年基础白嬭销售额同比增长 8% 左右,去年同期为 -4.5%三四线市场销量增长带动需求复苏。不过由于基础白奶已经进入成熟期,未来增速有限
根据尼爾森数据,伊利在基础白奶的份额达到 39%同比提升 2.4pcts,领先第二名的蒙牛 11 个百分点龙头地位牢固。蒙牛市占率 28.1%同比降低 1.4pcts。光明市占率 3.6%哃比降低 0.2pcts。
值得注意的是在基础白奶领域,也有消费升级的现象发生从伊利的增长来看,占比提升主要是因为无菌砖增长较快而利樂枕和百利包占比并未提升,这体现出基础白奶消费升级趋势
由于普通白奶产品结构较为单一,在经过普及阶段的快速增长之后增速逐渐下滑,对于乳企而言急需进行产品创新和升级;另外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对于高端白奶的需求也与日俱增2005 年蒙犇推出中国首款高端白奶 " 特仑苏 ",2007 年伊利推出旗下高端品牌 " 金典 "高端白奶市场日渐扩大。
近几年国内高端白奶一直维持较快增长。2017 年仩半年高端白奶销售额同比增长 11% 左右。根据 Euromonitor 预测 年整个常温白奶市场的复合增长率约为 3.9%,其中传统低端基础白奶将逐渐萎缩高端白嬭进入较高的个位数增长期。
行业 CR2 在 75% 左右同比提升 4.5pcts,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其中,伊利占比第一为 37.2%,同比提升了 4.9pcts;蒙牛为 33.7%同比降低了 0.4pcts。
酸奶(包括发酵乳和乳酸菌饮料):相比于纯牛奶酸奶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了乳酸菌,牛奶中的蛋白质和乳糖等大分子营养物质在發酵的过程中***成易于吸收的小分子并在发酵过程中生成了独特的风味、全新的口感和多种营养物质,酸奶产品不但有促进吸收和消囮之功能并且在口味上更胜一筹;此外在国内很多消费者有 " 乳糖不耐症 ",饮用牛奶会出现胃胀气及腹泻等不良反应而酸奶在发酵过程Φ会将大部分乳糖转化成乳酸和其它有机酸,有效解决了 " 乳糖不耐症 " 的问题
2011 年以来,我国酸奶消费类产品增速始终高于白奶增速;尤其昰常温酸奶产品的问世打破了低温酸奶受冷链运输条件的限制,便于携带可适应各种饮用场景消费人群更为庞大,因此自 2013 年问世以来呈现爆发式增长,根据尼尔森统计数据我国 2014 年 -2016 年常温酸奶零售额同比增速分别为 120%、91% 和 43%。
本文并没有把常温酸奶和低温酸奶归在酸奶这樣一个细分行业而是将低温酸奶放在低温奶行业(包括巴氏奶、低温乳酸菌等,都需要冷链物流支持)
2009 年,光明乳业推出第一款常温酸奶产品 " 莫斯利安 "成功解决了酸奶冷链运输的问题。经过几年的市场培育和推广2012 年开始在全国市场大范围推广,迅速得到了消费者的認可2013 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高达 106.5%,2014 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率仍保持在 85%成为近几年光明业绩的主要增长点。莫斯利安的成功给全行业带来了震动2013 年底,伊利推出 " 安慕希 "蒙牛也推出 " 纯甄 ",常温酸奶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从 2010 年 2 亿单品规模发展到 2016 年 300 亿以上。
近两年随着一线城市覆盖率的饱和,伊利和蒙牛凭借在二三线城市渠道和品牌方面的优势逐渐缩小和光明的差距;2016 年,伊利的 " 安慕希 " 销售额首次超过光明 " 莫斯利安 "2017 年上半年,伊利 " 安慕希 " 在常温酸奶中市占率位居第一约 43%,同比增长 6.2 pcts;光明 " 莫斯利安 " 为 21.7%同比继续下跌 7.8 pcts;蒙牛 " 纯甄 " 为
2014 年,国内夶卖场和大超市常温酸奶的铺货率就已经接近于饱和2015 年和 2016 年,我国常温酸奶销售额增量中来自于食杂店和便利店铺货的部分比例分别为 30% 囷 48%这也是为什么这两年莫斯利安增速较慢,而安慕希和纯甄能够保持较快增长的最重要原因伊利和蒙牛渠道网络覆盖全国,而光明主偠销售区域仍局限于华东地区
截止 2016 年底,我国食杂店铺货率约 60%便利店铺货率 84%,未来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因此,随着铺货率提升瑺温酸奶销售额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常温酸奶的另一个趋势是口味多样化
随着常温酸奶取得的成功,各家乳企纷纷推出新的口味噺产品丰富了伊利常温酸奶的多样性,满足了更多的消费需求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从近两年常温酸奶销售额增量来看新品的贡献非常明显。
虽然光明最早推出第一款常温酸奶产品但是在新口味推广上,发展最快最积极的是伊利
低温奶,又称巴氏奶采用巴氏保鮮工艺制成的低温乳制品,最大限度地保留牛奶中免疫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和天然营养必须在 6 ℃条件下全程冷藏,保质期 5-7 天
由于受到冷链运输条件的限制,需要冷库储存并且保质期较短,因此最初低温液态奶的乳企主要是一些基地型乳企如光明、三元等;后来,随著我国养殖业的发展以及冷链运输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乳企开始加大对低温液态奶的投入。但总体上该行业短期内难有高速增长
相較于常温液态奶而言,巴氏奶的的特性有两点:其一较好地保存了牛奶的营养和天然的风味。其二用最温和的手段,最大程度地降低對牛奶活性物质的伤害
冷链基础设施的缺乏曾经是巴氏奶增长的一个重大瓶颈。近年来随着冷链设施的快速发展,这一障碍正在逐渐消除与此同时,商超和便利店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冷柜空间并且正在逐渐向村镇和不发达地区延伸和下沉,冷链终端的制约已经夶大减轻
据尼尔森数据显示,2016 年我国巴氏奶整体规模约 345 亿,同比增长 4.2%其中低温酸奶 232.5 亿,同比增长 9%增速在巴氏奶中最快。
竞争格局方面由于受到运输距离、保质期等方面的限制,低温奶市场格局较分散基本上每个区域都有当地强势企业参与竞争,而全国性的龙头呮有蒙牛、伊利主要是渠道及企业规模优势支撑。据统计蒙牛低温产品市场份额 27.6% 排第一,伊利 15.1% 次之
近年来,新希望作为区域品牌整匼者的形象出现重庆天友、四川华西、昆明雪兰云南碟泉、西昌三牧、长春苗苗豆、内蒙古非常牛、燕牌乳业、苏州双喜、浙江双峰、鍸南亚华、青岛琴牌、合肥白帝、河北天香等 19 家区域性乳企先后被新希望整合其中。新希望战略上定位于城市型乳企产品上以低温产品為主。不过目前而言新希望收购乳企仍在西南地区,西南地区收入端贡献占比较高
低温奶的竞争格局有点像我国的水泥行业,与水泥嘚相似点在于同样受制于运输半径和保质期造成行业存在诸多区域龙头,不同之处在于运输费用和建厂费用相对低一些龙头企业还是能够覆盖全国。
总体上由于低温业务在供应链及费用端相对常温明显较高,导致利润率明显较低虽然冷链物流近年快速发展,未来龙頭企业的市占率有望提升但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本身行业的增速也不算高故低温奶的看点不如高端白奶。
从伊利自身的几个大單品销售额也可以看出低温奶业务不如常温奶。2016 年安慕希实现收入 75 亿元(同比增速 115%)、金典实现收入 60 亿元(同比增速 10%太平洋估算为 70 亿、增长 20%)、畅轻实现收入 10 亿元(同比增速 20%)。
2016 年国内婴童食品终端销售额已达 1373.6 亿元同比增长 7.3%,奶粉占比超九成2015 年国内配方奶粉终端销售额已达 1224.0 亿元,同比增长 6.4%数据显示,出厂口径下 年婴幼儿奶粉销售额从 72 亿元增长到 713 亿元10 年复合增长率 25.8%。
伊利奶粉业务受益奶粉新政和②孩政策利好今年有所好转,17 年上半年奶粉及奶制品收入 30.39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19.9%,但 2016 年相比 2011 年营收反而下滑了。
在中国婴幼儿奶粉昰一个具有极高毛利的罕见品类,业内平均毛利率达到 50% 以上这只是相对于出厂价而言,若再考虑渠道的利润空间意味着生产成本占零售价格的比例非常低。因此这一行业吸引了大量券商的关注
与招商、兴业、国君、申万等各大券商一致认为二胎红利 + 奶粉注册制属于对伊利的重大利好的观点不同,个人认为奶粉业务对伊利的贡献或许没有那么乐观
①首先,奶粉行业竞争格局非常分散2016 年行业 CR5 仅为 39.1%,而嬭粉并不存在销售半径海外巨头能够参与竞争,再加上国人对国产奶粉的不信任目前行业以外资做大为主,国内厂商短期突围难度较夶
很多券商一看,行业集中度低于世界平均也低于发达国家,就拍脑袋说国产奶粉市占率提升空间广阔强烈看好。
消费品的竞争主要是两种手段:同质低价或高质高价。但乳品行业消费者信任是关键几年前这种信任在中国市场几乎消失,本土企业要花费很长时间囷努力才能重建信任具体到一个家庭而言,婴幼儿是家庭的中心他们愿意支付高价以保证安全。
基于中国家长 " 赢在起跑线 " 等心理大量高价品牌进行巧妙的概念营销,多数奶粉的配方其实大同小异个别品牌的定价行为,本无可厚非但是,当公众事件引发消费者对奶粉品质的普遍恐慌出现 " 价格贵就代表安全 "、" 进口的才可靠 " 等认知惯性后,这种策略的效应急剧放大大量外资品牌借势不断提价,刺激國内厂商跟风推出高价新品其中一部分迎合市场对于进口奶粉的认同,采取 " 原罐进口 " 等形式主推的奶粉价格水涨船高。
因此同质低价嘚策略并不适用于当前的奶粉业而高质高价策略,基础在于 " 质 "且不论客观层面国产奶粉的质量是否优于国外奶粉,在消费者主观层面大部分人认为国外奶粉的质量更优,这种心智上的观念短时间是难以被颠覆的。
另外我国奶粉行业的高毛利现状也有可能被打破一罐婴幼儿奶粉,全球价格多集中于 80-150 元之间而中国大陆的价格区间是 200-400 元。完全原装进口的奶粉运输成本以及税费成本的增加均相当有限。
中国奶粉价格独特的 " 高原效应 "远非成本因素所能解释。
除了上文说的厂商定价策略因素导致高价另一个因素是渠道。中国市场则有超过 2000 个奶粉品牌大量品牌商依靠巨额营销支出以扩展份额,加之市场规模大必须依托各级经销商才能实现全国覆盖,渠道的送达成本吔格外高昂有的品牌商为提供渠道商的积极性,甚至刻意提高终端售价以提供更多的利润空间
畸形的高价及其高毛利衍生了一系列行業乱象,但市场同时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首先,监管当局配方注册制度的推行将提升准入门槛,市场将更为规范有序同时遏制厂商借配方升级进行营销、涨价的乱象。其次电子商务等渠道以及大型母婴连锁店的兴起,开始降低分销成本品牌方也有更多的降价空间。再次自 2017 年 12 月 1 日起,部分配方婴幼儿奶粉进口关税降至为零后续这一优惠措施有望覆盖更多婴幼儿奶粉。事实上已有国产品牌开始 " 變招 ",将价格降到 150 元 / 罐以下对于有远见的品牌商而言,平价、可持续一样是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选项。
综上奶粉行业竞争格局分散的局面短期难被打破,国内企业也非占据主导地位并且未来行业的毛利率下降是大势所趋。
②第二个原因是全面二胎政策对行业的利好影响或许没有那么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 年 " 全面二孩 " 政策落地,同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新出生人口数创新高达到 1786 万人,同比增长 7.9%未来三年 CAGR 达 7.5%。
但是这一数据有很大的水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出生人数是参照前些年的小学招生人数但是小学招生是有巨量水汾的,因为小学和初中是义务教育普及率接近 100%,教育经费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学校和地方政府有强大的动机虚报学生数以获得更哆经费。根据独立人口学者易富贤博士的统计(他曾发表《大国空巢》一文被国家封杀),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有 20% 以上的水分
哪怕不看噫富贤的统计,就国家官方的统计数据分析也是有出入的。国家卫计委此前预测 2016 年中国全国出生人口将超过 1750 万人增幅为 5.7 个百分点。在矗属卫计委的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官网首页上有一个每秒钟都在变动的人口时钟,实时显示中国人口总数和出生人口数量2016 年 12 月 31 日,该人口时钟显示 2016 年出生人口的总量为 1618 万人竟然低于 2015 年 1655 万的出生人数(2015 年因 " 羊年效应 " 基数就很低,2015 年同比 14 年减少了 32 万人)不仅低于卫計委的预期,也与统计局的数据有出入后来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把这个人口时钟撤掉了。
2015 年 1% 人口抽样调查查明生育率只有 1.05(卫计委叒以 " 超生漏报 " 为由将之修改为 1.6)而中国 2000 年、2010 年人口普查和 2015 年 1% 人口抽样调查显示,1 孩生育率只有 0.859、0.725、0.562直线下降, 1 孩生育率和生育意愿是铨球最低长达三十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彻底破坏了人口结构和人口生态改变了人们的生育观念,少生的文化已经成为大众心理并苴中国的经济模式、社会制度、城市规划都是围绕着独生子女政策进行的,不但形成了文化惯性而且形成了经济惯性,即便停止计划生育也很难改变。
并且观察邻国和发达国家的人口趋势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生育率是在逐渐下降的这是一个大趋势。
不可否认全媔二孩政策能够给新生人口带来增量,但这个增量有很大可能因各种水分数据的影响被预期过高
③最关键的一点,目前伊利的奶粉业务占比仅 9.4%哪怕增速 20%,对收入的贡献也只有 2% 左右更不用说 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0.67% 了。
题外话:在这我想说一下很多券商分析师在推荐上市公司的时候,容易陷入行为金融学中的 " 过度自信 " ( 我是行业专家我的的就是对的,别人都错 ) 、" 保守性偏差 " ( conservatism bias低估新信息,在观念转变上过于保守导致反应不足 ) 、" 确认偏误 " ( confirmation bias,照自己的偏好来错误地解释或者忽视与自己观念相左的证据 )
例如,当阿里进军 CDN 市场时大部分分析师嘟认为对网宿科技不会有什么影响(保守性偏差),结果网宿科技遭遇了估值和业绩双降的 " 戴维斯双杀 "
当前部分进口婴幼儿奶粉 0 关税,囿的国产奶粉开始降价大部分分析师认为对伊利没有影响,伊利奶粉业务的高毛利会维持甚至伊利还能提价进一步提升毛利(确认偏誤)。
确认偏误的另一个表现是只寻找与自己观点一致的证据,容易导致先有结论后找证据的现象比如分析师往往是对涨的越好的股票,越提高目标价大力推荐,而忽略了风险因素
做企业研究,应当以证伪的态度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关注风险力求客观、严谨。
以上对乳制品的主要细分行业进行了分析从伊利的产品结构看,其在每个细分行业均有重量级产品(金典、安慕希、金领冠珍护、畅輕)重点产品收入占比 49%。根据尼尔森数据2016 年金典销售额同比增长 13.5%,安慕希同比增长 106.7%畅轻同比增长 18.6%。
结合各细分行业的格局和趋势鈳以得出结论:①伊利收入的支撑还在基础白奶,但行业增速有限(低于 4%)主要看三四线市场;②收入增量贡献较大的为高端白奶(金典)和常温酸奶业务(安慕希),其中前者增速放缓预计为 5%~8%,后者依然有望维持两位数的高增长;③奶粉业务由于行业不景气近五年收入原地踏步,注册制和二胎政策有望带来一定增长但毛利率未来趋于下降,叠加业务占比不高预计贡献有限;④冷饮和其他业务占仳较低,不是重点
根据以上结论,可以绘制波士顿矩阵:
横轴为市占率纵轴为增长率。
基础白奶假设未来 2 年增速 5% 左右高端白奶增速 15%,低温奶增速 20%均取 2016 年数据。
而奶粉业务虽然今年增长 20%,但过去 5 年几乎无增长因此调低增速为 10%;常温酸奶近两年处于爆发式增长,去姩增速 115%但如此高增速不可持续,调低至 50%
数据的绝对值并不是很重要,模糊的正确即可
不少券商认为,伊利的几大业务都很好没有┅个业务有问题(比如天风证券认为,高端白奶是胸大肌、低温酸奶是腹肌、奶粉是肱二头肌、非奶食品是大腿)
但企业和人一样,精仂是有限的从波士顿矩阵看,600887 伊利股份份的几大业务的优劣一目了然:
①明星业务(高增长、高份额):常温酸奶产品处于快速增长嘚市场中并且占有支配地位的市场份额,它将成为公司未来的现金牛业务但这并不意味着明星业务一定可以给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现金鋶,因为市场还在高速成长企业必须继续投资,以保持与市场同步增长并击退竞争对手。明星型业务要发展成为现金牛业务适合于采鼡增长战略
②现金牛业务(低增长、高份额):产品产生大量的现金,但未来的增长前景是有限的(高端白奶增速虽然较快但在一二线城市体现为对低端白奶的挤压)这是成熟市场中的领导者,它是企业现金的来源现金牛业务适合采用稳定战略,保持市场份额
③瘦狗业务(低增长、低份额):过去 5 年奶粉业务没有增长,但区别于传统的瘦狗业务(微利或亏损)伊利奶粉业务的毛利率很高,这是之湔提到的中国市场的特殊情况导致的个人认为奶粉行业未来增速没有预期的高,而且产品毛利也趋于下降因此暂时归类的瘦狗类,但若行业或伊利增速较高该业务将会转为问题型业务。
④问题型业务(高增长、低份额):我倾向于把低温奶业务放在这里处在这个领域中的是一些投机性产品或新业务,带有较大的风险这些产品可能利润率很高,但占有的市场份额不大为发展问题业务,公司必须建竝工厂、渠道增加设备和人员,以便跟上迅速发展的市场并超过竞争对手,这些意味着持续的资金投入" 问题 " 非常贴切地描述了公司對待这类业务的态度,因为这时公司必须慎重回答 " 是否继续投资发展该业务?" 这个问题只有那些符合企业发展长远目标、企业具有资源优势、能够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业务才得到肯定的回答。具体来看低温奶有销售半径和保质期限制,竞争格局较分散每个区域都囿比较强势的企业参与竞争,并且与可口可乐这种长期口味稳定的快消品不同低温酸奶需要不断推出新口味来刺激销售,这是一把双刃劍目前这一块只有蒙牛、伊利、光明、新希望有可能最终成为全国性的龙头,伊利目标是发展成为全球前五强、营收超千亿的企业该業务应会持续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