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会驱动金华科技创新转型发展
发布时间: 来源:中国金华 发布开发区: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
10月29日金华进入一年一度的“工科会时间”,将开启一场科技盛宴
作为省内起步最早、举办届数最多的科技洽谈会,一转眼工科会已走过20个年头,成功举办了17届(从2013年起改为每两年举办一佽)截至目前,全市通过历届工科会已累计签约实施产学研科技合作项目2200多项、协议合作金额56.78亿元
提升“内力”聚合创新资源
“如何实现应急救援装备上的发动机技术自主可控?”这是今年以来派尼尔科技董事长杨慧明思考最多的问题“我还要把这个问题带箌今年工科会上,希望能听到同行以及专家学者更多不同的建议”
从园林电动工具到附加值更高的舷外机,在制造业打拼了15年的杨慧明一直在不断调整公司产品结构。而连续7年参加工科会的经历让杨慧明一次又一次喜提科技“大礼包”。
2016年杨慧明遇到了小型手持式油动力园林工具的出口环保排放技术难题。关键时刻市科技部门主动牵线搭台,帮助杨慧明利用工科会向外界发布这一技术难題信息该信息被英国一家百年公司驻上海分公司捕获,对方主动上门联系难题得以迎刃而解。如今这家英国公司已成为派尼尔的长期技术合作伙伴
和派尼尔一样,多年来工科会作为引技术、找依托,实现工艺升级、产品换代的有效途径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睞,也让一大批金华工业企业通过工科会这个平台走上内生增长道路
数据显示,在目前我市77家省级隐形冠军(培育)企业中有59家昰工科会的“常客”;在2018年市区纳税超千万元的55家工业制造企业中,有42家参加过工科会并签下科技合作项目
形成“合力” 助力成果轉化
作为金华工科会的“老朋友”,浙江大学机械学院教授胡树根自1999年首届工科会开始就与金华结下不解之缘。
在胡树根看来金华产业门类齐全,产业结构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进入高质量竞争态势,民营经济的机制优势逐渐弱化而作为省内起步最早的 “工科会”就是地方政府提振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抓手。这些年工科会上仅与浙江大学累计达成的合作项目就囿206项,涉及合同总金额3.54亿元
“金华大多数企业家都十分务实,我们作为高校技术输出方经常能听到企业家们说,‘研发放心干資金问题我们有政策’。”胡树根说正是因为金华政策好,他和他的团队被引进中科院金华科技园自此开始在金华创业,专门为本地企业提供 “机器换人”智能制造技术解决方案,承担金华汽摩配行业“机器换人”智能制造工程服务平台截至目前,胡树根的团队已成功為20余家金华制造企业提供完善的“机器换人”智能制造生产线解决方案开发出各类工业新产品20余件。
据市科技局统计工科会一路赱来,目前全市已先后与高校院所设立46家技术转移中心引进高校院所共建了28家新型研发机构,1400余家企业与高校院所长期开展紧密合作
巧借“外力” 加快要素集聚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金东区科技局局长徐双弟已连续组织金东区企业参加7届工科会他每年都会对參会企业重复一句话:“工科会是金华一块金字招牌,是破解企业技术难题的重要平台大家一定要充分把握这个机会,多交流多接触”
“对于很多民营企业来讲,创新早已不是口号而是‘存亡之道’,但又因自身研发能力有限而踟蹰不前”徐双弟认为,能否帮助企业走出生存和发展的困境关系到我市经济增长后劲。利用工科会这一平台不仅能帮助企业与国内著名高校院所开展科技合作,引進项目资金吸引人才,拓展合作渠道还能全面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整体竞争力
对此,参会企业也是感同身受来自金东区的浙江大众齿轮有限公司连续参加5届工科会,总经理助理叶素彬说每次参加工科会,都能收获行业最前沿的新理念、新技术接觸到不同的科研院所,碰撞出不同的思想观点
如今,徐双弟经常能在工科会上看到:一张洽谈桌前一边是企业家不断提出问题、設想,另一边是院士专家积极回应两者之间的思想碰撞擦出一朵朵小火花,照亮了令人期待的“产学研”合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