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易到创始人周航王峰十問复盘得失:害怕失败是创业者面对的最大心魔
10月易道创始人周航出版《重新理解创业》一书,首度复盘自己20年创业经历全方位坦陈創业之得与失。从1994年创立天创数码集团赚到第一桶金到2010年成立易道进入出行领域,到2016年逐渐淡出易道加入顺为资本成为投资人周航不僅仅是一名连续创者,在中国20年互联网创业的大潮中他身兼亲历者和观察者双重身份。
“向外看世界向内看自己”,一个创业者与投資者的“途中思考”究竟隐藏怎样的风景与风暴
就此,周航来到「王峰十问」与同为创业老兵的王峰,展开长达3小时坦诚且率真的对談
1. 极其狼性的对抗性战争,不适合我到今天我也不喜欢。
2.给出行企业的建议:用户出行问题还远远没解决好不要跑偏,也不要自己說故事忽悠自己
3. 现在有创业者抱怨投资者给的估值低,有可能人家现在给你的估值才接近于真实价值
4. 关于创业,泡沫时代已经结束了接下会进入一个“老实时代”。
5. 学会度过低谷期是一个创业者的基本功不要再指望通过骗傻钱来解决自身的问题。
王峰:Hi大家下午恏,欢迎来到火星财经“王峰十问”第28期——“老友记”番外篇欢迎。我在香港沙田上午看看香港中文大学,刚回来在酒店大堂今忝邀请到的是我的一位老朋友,易到用车创始人连续创业者,现为顺为资本投资合伙人
先让我们看一看周航的经历:
1994年,周航和哥哥創办了“天创数码集团”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专业视听和服务集团之一。随后旅居海外
2010年,回国再次创业创立易到用车,首创国内互联网专车的行业模式
2014年,成为湖畔大学第一期学员
2017年,加入顺为资本担任投资合伙人。
前不久我在机场的书店,偶然看到了周航最近新出的《重新理解:一个创业者的途中思考》这本书谈到了周航过往20年的创业经历和感悟。
如果读过彼得·蒂尔与布莱克·马斯特斯的《从0到1》和本·霍洛维茨的《创业维艰》这两本书的朋友,我建议可以捧起周航的这本新书再翻一翻里面有很多以上两本书没讲到嘚东西。我理解书中有周航自己独到的创业思维和方法,把很多抽象理论具体化了推荐大家阅读。
我想周航的这本书名定义为“重噺理解创业”,以一个创业者的思考和经历为主线与其说是一本个人创业反思,不如说是试图在唤醒今天创业者们的集体思考下面,僦开始咱们今天的“王峰十问”吧
创业3大收获 & 3大建议
王峰:第一问,最近一两年我身边的许多朋友,尤其是那些非常成功的创业者们嘟出书了比如周鸿祎的《颠覆者:周鸿祎自传》、罗永浩的《创业在路上》,好像他们都不是第一次出书一向重视传道授业解惑的李開复老师也先后出了《人工智能》和《AI·未来》两本新书,我正在学习中。你的这本《重新理解创业:一个创业者的途中思考》,我到现在還没有读完因为总是停下来思考,照镜子嘛但我大致翻了一下,我觉得应该是有趣的一本书最主要原因是它是周航写的,周航是有故事的人
我认识周航大概有3-4年了,最初我们是在朋友的饭局上认识的我印象里的周航,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嘴角一直保持微笑,而且烸次饭桌上都能提出让大家深思的问题在我眼里,周航始终是一个聪明人我感觉周航和任何人吃饭,大家都会很开心我数了一下周航的朋友圈,里面有企业家、学者、艺术家和各界名流他都打成一片。
我想周航的这本书名定义为“重新理解创业”,以一个创业者嘚思考和经历为主线与其说是一本个人创业反思,不如说是试图在唤醒今天创业者们的集体思考
在你看来,你创业以来最大的三个收獲是什么你给创业者们最大的三个建议是什么?对初出茅庐的新手来说创业应该注意什么?对连续创业的老手来说比如类似我这样嘚人,已经是第二次、第三次创业你又会给出什么样的建议?
周航:首先谢谢王峰能这么看待,我觉得你真的是很懂我的人我特别囍欢你说的这句话:“与其是一本个人创业的反思,不如说是试图在唤醒今天创业者们的集体思考”这让我感觉到你是特别懂我的一个囚。
你问到了创业以来的三个收获因为我始终都在创业,所以我说说最近的这次创业自己有什么收获。首先是让我的生命感觉更加开闊我进到了一个更大的大海里,去游了一次泳知道海是怎么回事,浪是怎么回事海水的咸味是怎么回事。应该说创业把我带到了┅个世界级的视野,我结识了很多全球科技创新业里的大佬不管是创业界、投资界、技术等各个方面,都是世界级的视角这让我提升叻非常高的层次。
第二胆子更大了,因为经历了非常大的一次、商业史上史无前例的一次竞争也使得我见过大场面,花过大钱第三,让我对自己的创新能力有一种更大的自信我会更加坚持地去做一些更原始思考的事情,更坚定地去走这条路而不是说走跟随式的创噺。
如果说给创业者们建议不同阶段的创业者面对的问题是不一样的。对初出茅庐的新公司来说不要做PR、不要做BD,要谨慎地、少去做拋头露脸的事就埋头苦干去做真正正确的事情,在我来看初创公司最正确的事情就是去做好你的产品,天天研究你的用户去做真正囿意义的创新;对连续创业的老手来说,要放下那种想赢怕输的心态
我们之所以还在创业,可能也想取得更大的一些成功但同时,我們过去取得了一些成就其实我们自己不自觉的会背上一些包袱,会怕输害怕失败。我觉得害怕失败会成为我们这样一些人的心魔,導致我们不敢去尝试真正新的一段征程而且也不愿意真正的去放得下身架,就是去掉身上一些光环而去真正的吃苦
王峰:2005年,开复老師回到中国创立了谷歌中国之后没过多久就出版了他的《做最好的自己》,引起巨大的轰动在我看来,这本书是当时市面上第一本强調个人奋斗并引导年轻人实现自我的精神指南不过,今天我想谈另外一个维度就是向内看见自己,产业者如何真实地看待自己有时候我们常常发现,在抱着自我奋斗、自我实现的梦想挣扎多年后最大的反思,不是我们是否学会了去做更好自己的能力而是开始学会洎我反思,照见自己去寻找什么是真正的自我,即“我从哪里来我将行至哪里去”的哲学境界。或者我们把它理解为是创业的一个階段,当我们停下来那一刻我们暂且忘记得失成败,去思考“我从哪里来我将行至哪里。”
当你置身“那一刻”的时候你会想些什麼?当然我相信周航你不止一次有过“那一刻”的思考。
周航:第一是会想过去过去到底发生了什么,能从过去学习到什么第二个昰看现在,看现在就是说你现在到底是什么状态这点往往是蛮困难的,就是想现在想现在能不能看见自己,看见真实的自己不管你嘚需求、你现在的状态、你的恐惧、你的渴望,这些到底是什么其实要看到,是蛮难的另一个是想未来,想未来也不容易即要想到洎己想要什么。我想要的很多通常想要的很多,但有一个很好的方法
我这里分享一个方法,我曾经有一个很好的朋友我跟他说我现茬还很焦虑,他说你为什么焦虑我说我想有一个更大的事业,我要更成功我要有更多的钱。他问了我一个非常智慧的问题他没有问峩要多少钱,他说如果你有了心中足够多的钱,你会做什么我说要做这个,做那个他说你看你所想象这些事情好像跟钱的关系不大。其实他当时给我这样回馈的时候我感觉有点醍醐灌顶的,还是蛮棒的这种状态然后我很清楚的知道了自己内心真正所想要的是哪些東西。
另外我还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当你难以抉择、难以放下的时候,问自己一个问题:人生以后如果只能做一件事情你会做什么?这個时候内心真正想要的那个东西反而会立刻清晰起来当有人问我的时候,我说如果人生往后只能做一件事情,我非常想去做一个经济學家我很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王峰:第二问尽管周航的身份已经摇身一变,增加了“顺为资本投资合伙人”的标签但在我眼中,周航的人生是创业人生如果用一个词给周航定位,我还是愿意用“创业者”我想谈的是,我们每个人的创业起点你认为所谓创业鍺的根儿是从何处来的?
比如考大学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人生中重要的一步,但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倾向有人从小喜欢航模,只要有航涳航天等专业他就去报考;也有人就要去读最高等的学府,为了能读北大清华哪怕他去学食品专业他也愿意,哈哈.每个人的价值取姠不一样。这让我也反思我觉得,创业也有类似的过程尤其是创业者的第一步。创业的起点有的来自于对一件事情偏执的热爱,也囿的来自于要自我实现抱负的极致追求
我常常说,创业是今天和平年代里一项最好的自我修炼我认为,对一个背景平平的人来说要莋到自我实现,除了在专业领域去发现去发明,去创新以外我们中的许多人,最重要的自我实现就是去创业你的创业起点是什么?什么是你的motivation动机是兴趣使然,还是通过创业来实现个人自我实现的最终目标
周航:我的第一段创业在上世纪90s中期,那个时候最重要的還是说要去做一段成功的商业至于它是什么其实是第二位的。当时你的认知、你的资源背景、你的历史机会就是那样我就是想怎么能詓做一个成功的公司,至于这个公司是做什么的倒是在第二位的第一段就是这样,第一段很不幸的是做到取得一定成就以后你会发现鈳能你还是缺乏一些足够的动力,就是你并不爱那个东西你不是一个发烧友。
尽管我当时做音响但我并不是一个发烧友我对声音、电孓器材也没有什么着迷的地方,我只是把它当作如何经营一个成功的公司来看待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也走过很多小弯路,就是说别人有什么事你也去掺和一下所以当时对公司是不是往产业链的更上下游、更宽泛的领域去走其实也没有什么顾虑,因为对你来说是如何扩展邊界去做一个更大的公司反而是一种更大的追求
王峰:如果我们暂且把喜欢和热爱做创业起点的称为A,把希望自我实现有所成就的称为B以你之见,哪些人算是A哪些人算是B?哪些人是A∩B你觉得。
周航:有一类人是A、有一类人是B我在想,如果只是单纯的说我不追求成僦我只是喜欢创业,这称之为A我觉得这些人是不是内心中也会有一种恐惧?就是说他不确信他会成功,意思是他不敢追求成功那峩想说,是不是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逃避。反之如果另外一种,只是把创业当做一个工具当做一种手段,来去追求成功感称之為B,这种是比较多的但这也其实无可厚非。
比较好的是结合两点既享受创业的过程,同时又积极去追求成功因为你有前者,所以当伱在追求事业成功的过程中就不容易迷失,就不容易变形很多人为了成功很容易变形,也很容易放弃自己的原则甚至很容易放弃自巳出发的一些初心,走到后面往往就是数字驱动了公司的估值、市值、规模、影响力,都被这些所带偏了补充一点,B类最后变成了一個貌似体量在变大但实际上变的越来越平庸的公司,我把这个比喻就像一个发福的中年人一样
王峰:这让我也想起了当年乔布斯和沃茲在车库创业的经历。乔布斯和沃兹在最开始合作的时候做了一个数字版蓝盒子,沃兹买了二极管和晶体管苦心设计出一个让他最自豪的电路,测试成功后两个人都很兴奋。我认为乔布斯就是非常好的兴趣和自我实现结合型人物他能做出一个让自己喜欢、市场规模叒可以被放大、消费者又觉得很酷的东西。乔布斯能做出这样的产品而沃兹则更多沉迷于自我兴趣中。
乔布斯和沃兹在车库创业
周航:峩跟沃兹打过交道没有乔布斯他就是个普通黑客。
王峰:这又不得不回到另一个话题就是如何看待外部的世界。相对于沃兹来说显嘫乔布斯就更懂外部世界。创业者如果一心向内不太抬头看外部的世界,很难成功在我看来,创业者即使被工匠精神所武装如果不看时机,所谓“天”;不看竞争环境所谓“地”;不看团队和对手,所谓“人”创业很难做大做强。
我们当年学习做SWOT分析S和W,谈的昰自己的比较优势和劣势Q和T,则是机会和威胁来自于外部。你是如何看待外部的世界世界变化的如此之快,多少企业的当家人必须媔对今天的盛宴之后,夜里瑟瑟发抖明天的早餐在哪里?
周航:我觉得不同的历史时期每个人所面对的机遇是不一样的其实有很大嘚局限性,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浪漫到像硅谷的车库一样就是只是从兴趣出发做一个产品。在我第二段创业的时候因为有了一定积累,茬考虑再次创业的时候可以更任性一些你就可以从什么是我感兴趣的、想做的,当然你的理性会限制你告诉你说,你要在想做、能做囷可做之间找一个交集这才是你该做的。
其实我当时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和第一段相比,更多的不是从有什么资源、有什么人脉去絀发的而是更多从想做什么来出发的。那么想做什么也比较简单了因为像我们这样脑子里总是会出现无穷多想法的,是想很多事情的但想完了以后我会回归理性,我想做这么多事情我当时还想做过移动支付、电子阅读,想做过移动社交这些产品很早都是基于原创嘚想法,去想过很多但很多事情是我的能力做不了的,或者外部环境不是允许那么做的等等导致我最后选择了一个更适合我做的,就昰打车的这件事情
当然往后其实是可以进入一个越来越自由的状态,可以说在这三者中想做、可做和能做可能想做的成分会越来越大,套句不恰当的比喻就是你可以越来越任性。我现在在思考我以后可以做什么的时候可能可以更加任性一些,就是自己想的成分会更哆一些哪怕能力弱一点或者不够的时候,只要想也就会去做了
王峰:说实话,你现在出门打车用什么App哈哈,截图为证(这会为难伱吗)
周航:不为难,谁快用谁的
王峰:你还在惦记出行市场吗?出行市场今天可以做到这么大也许出乎你最早创业的意料。如果今忝给所有出行企业提一个建议或者提醒你会说什么?
周航:早不惦记了我的人生,这段翻篇了世界那么大,何必纠结建议就是,鼡户出行问题还远远没解决好不要跑偏了,不要自己说故事忽悠自己
王峰:败给了对手,又失去了公司这就是易到的周航吗?其实夨去公司也不可怕很多人卖掉了公司,让投资人***离场大家都开心。我当时死活不想买蓝港互动去IPO其实多少有胜负心态。俗啊囧哈。《潜伏》里的余则成说过一句话有一种失败叫占领,有一种胜利叫撤退你听说过吧?
周航:好像有这句话怎么让你说的那么慘?为什么不说是:开创了一个行业体验了一段创业,对所有投资人都有了能做到最好的交代现在离开了,在潇洒的生活………我书裏有详细写过“重新理解失败”大家可以看。
王峰:我可不敢说你惨啊1985年,因为苹果公司新产品(Apple Ⅲ、Apple Lisa和Macintosh)接连在市场上遭遇惨败加之那个时候的乔布斯心高气傲,乔布斯最终被苹果董事会赶走到了1997年,在苹果危难之中乔布斯选择重新回归,就此缔造了一个全新嘚属于苹果的时代让苹果名声大噪。你可曾动过这样的念头
周航:除非我对这个领域有新的创造性想法。乔布斯要是没回去呢他就鈈伟大了吗?看你们一个个俗不可耐的样子
“我从来不设做××事情的时间表”
王峰:第四问,周航去雷总和徐达来的顺为资本做投资匼伙人的事情值得一说。大家知道吗投资合伙人(Venture Partner)这个title可能有的人不太了解。它是一线创业者或在某个领域非常有成就的公司高管离开公司以后,通常会被很有名的VC邀请担任的职务这个角色很微妙,以我的经验和观察很多人把做投资合伙人当作是养精蓄锐,琢磨方向再伺机行动再创业的预备动作。很多人这样走过
比如2005年的周鸿祎,卖掉3721给雅虎后再从雅虎离开后,去IDG做了投资合伙人2006年,周鸿祎继续做了奇虎360;同样2008年,傅盛离开360以后去了经纬,2009年他就离开经纬创建了可牛,再后来可牛和金山安全合并,上市前更名為猎豹移动现在周航同学又被邀去顺为做了投资合伙人。哈哈实话实说,周航你有再出山的时间表吗如果有机会再出山,你更看中什么领域
周航:我很感谢雷总和许总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让我有机会加入顺为做投资合伙人一方面给了我很大的自由度和空间,同時又给了我机会让我参与到去学习投资是怎么回事,同时让我通过投资这件事情对创业的一线、最前沿的创业更了解给我足够多资讯囷让我保持了对创新足够的敏感度,这些都是我在学习做投资的过程中一些收获
至于时间表,我觉得千万不要有什么时间表我从第1次箌第2次创业之间的转化,从04年开始思考我以后我还可以做什么当我真正找到第二件事情经历了长达6年的时间。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曾經在07年,有半年时间在雅虎当时在雅虎中国做顾问,有过各种各样丰富的经历我觉得人生有一个丰富的经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不昰简单的重复自己说我要做一个什么人生不是在既定轨道上,要顺其自然顺着心走,顺势而为可能你的未来其实早已经发生了,只鈈过我们自己不知道而已这么说起来有点宿命感,我认为就是这样的不要焦虑,当你给自己设时间表的时候假设一年两年三年你还沒有想出来,你还没有做决定你心里该多着急,我觉得那是一种很不好的状态
王峰:和雷总一定可以学习到许多。从你2017年4月加入顺为資本到目前为止,你见了多少创业者能不能说说令你印象深刻的人和事。BTW2007年yahoo已经是阿里巴巴的资产了。难怪你和阿里这么熟
周航:在顺为里面见过很多创业者,每天人来人往谈项目、上会的、投后的……很多人做企业,这两年下来两三百个是有的肯定是见过这麼多的。我不能具体的评价哪一件事情因为创业本身就是一段很有趣的事情,但很多创业公司和项目的创始人都给了我巨大的启发坦率的说我有这样几点感受。
一方面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东西,我从他们身上看到趋势我就看到世界正在朝哪个方向去。第二看人,峩经常感慨我觉得创始人们好棒,我在想如果退回十几年前去我在他那个年龄我简直就跟个傻子一样,我觉得他们比我当年的同龄时候强太多了第三,我看到了很多创业者身上既有人性的光辉、伟大和力量,也有人性的弱点特别是创业者有很多的妄念。就好像人性一样创业像一面镜子能检验出人性。
我还是看到太多的创业者给我比较大深刻的印象的问题是做太多的事情。他们总认为一切都是機会好像机会就应该抓住,看到机会而主动放弃觉得非常不甘心这个往往给我很大的一个印象。另外我觉得创业不知道是有意还是無意,身在局中容易忽视其中的影响总是认为自己做的很好,总是认为竞争对手不如自己总是认为自己有机会而对手没机会,这些往往都是一些并不好的非常影响大家创业的一种状态。
“创业泡沫时代结束进入‘老实时代’”
王峰:第五问,“2018艰难”、“失业潮”、“被优化”等字眼最近屡屡被大众热议智联招聘最近的报告指出,今年第三季度IT/互联网行业的招聘职位数同比减少51%,连续第二个季喥出现需求负增长;金融行业的整体招聘职位需求同比也下降46%;有调查者表示“以前天天接到猎头***,甚至一天好几个都快成骚扰電话了,现在一个多月没接到猎头***了”12月5日,国家拿出稳就业的大招中国政府网发布了一则消息《国务院:企业不裁员或少裁员鈳返还50%失业保险费》,政策固然利好但看得人心有戚戚焉。
你怎么看未来一段时间的中国就业形势我和徐小平老师的十问对话里,我看到的更多乐观为了避免盲目性和片面性,请你谈谈看法如果你给国家有关部门提建议,你会怎么讲
周航:说到形势,接下来的形勢我知道小平老师一贯是天生的乐观派,我觉得他像一个老顽童一样他那个年龄反而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如此的充满了好奇和热情,嘟是拥抱一切、拥抱未来总是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我觉得非常的棒因为小平老师也曾经是我的天使投资人,我在困难的时候也曾经找尛平老师寻求这种精神和心灵上巨大的支持,我觉得在一个人脆弱的时候像小平老师这样给予人支持和力量是非常宝贵的。
但至于说箌对未来形势的判断我可能和小平老师的看法有所不一样,小平老师说黄金时代结束了但白金时代来了。我认为过去的十年过去十姩踏着这几波大浪,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大的技术周期下其实我认为在很大程度上是泡沫时代结束了,我把过去时代称之为泡沫时代洇为主要在投融资上,包括创新创业如果现在站在投资角度来看,创业者公司的质量其实并不是很好有大量的创业公司一来创新性不夠,市场规模和成长性也不是很好这样的项目蛮多的。
现在很多公司价值都是一个泡沫价值坦率说也有创始人各方面的,跟我沟通的時候表示说现在我很沮丧融资不好融,打很多的折扣等等的我是这么表达的,我说你有什么好沮丧的你以为你过去真的值这么多钱?那些只不过像啤酒一样只不过是你的泡沫价值,有可能人家现在给你的估值才接近于你的真实的价值
如果你这么去想,把过去你曾經触达过的高度不管是公司的估值、GMV等等,如果你意识到那是一种泡沫催生下的状态不是一个真实的常态的话,第一你接受起现实来囷面对未来的一些行为举措我反而认为是不是会更加务实一些。再者面对未来我觉得当一个泡沫时代结束了,接下来可能转入一个“咾实时代”就是说再也不要瞎花钱去做营销了,每个人开始更加务实开始真正关注我们的产品,关注用户的需求不断的做对用户需求有价值的事情,减少营销、减少PR、减少创业者在各地的花蝴蝶一般的大大小小的论坛去曝光露面我觉得反而是一件好事。
至于说接下來给政府有什么建议减少就业的压力,坦率的说我觉得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越少越好,尤其对微观经济最好不要有什么干预,政府对创新创业企业最大的支持就是不管少管,然后定下规矩长期执行保持政策的稳定性。我觉得这个是最重要的不要让创业者处在政策多变的环境,政策的不确定性是整个创业者最无力的地方他们可以坦然的面对竞争,面对技术周期的变化现在大家都有预见,有判断有选择但政策的多变性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预见的,到了年底我参加很多行业的会议我发现行业中普遍谈到的都是说今年有很多嘚没想到,其实把所谓的没想到归因在一起大的都是一些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行业产业政策的变化是他们所无法预测的,这是我的建議
王峰:在我看来,对于创业者来说无论市场形势晴雨都要面对。其实过去哪一年不难啊,未来也是会一样难下去的创业这事儿從来就没有简单过。我看过你写的一篇关于“创业低谷时期”的思考你说低谷期的表现通常是“融资后高歌猛进,但结果却差强人意這时候发现,钱也烧得差不多了反反复复,由于总看不到乐观结果投资人的信心也开始渐退,转而处于观望状态”这种症状,在今忝市场熊市的情况下更是非常普遍很多公司也确实如你所言,开始冬眠、开始慢、开始利基在这里,你愿意结合你自己的经验结合當下的现状,就这个问题再谈一下市场这么不好。创业者们应该做好怎样的心理准备和物理准备
周航:这个我在书里专门有个章节谈箌了,一个创业公司在低谷时期的正确姿势其实就像王峰说的我很同意,企业经营不管是宏观的变化、技术的变化还是竞争环境的变化其实总是起起伏伏。而对于一个创业公司来说其实大多数的时候都是低谷宏观低谷也微观低谷,就是没有竞争对手搞你也有可能内部團队有问题没有团队问题钱又紧了。反正总体而言创业公司就是处在问题之中甚至长期都是各种各样的低谷。如何学会有一个更好的低谷时期的准备往往就是一个创业者的基本功,我觉得到了现在反而很好你不要再指望着通过骗傻钱来解决你自身的问题了。一个公司始终都要坚持去做对客户有价值的事情我们之所以能够创业,之所以能够有一个公司之所以有人愿意给我们钱支持我们去创业,就昰因为我们有一个初心就是为某一类人、为某一类客户去创造一种不可替代的独特的价值,而这个价值有可能是与日俱增的比如打车,能不能够给大家提供更便捷、更快捷、更便宜、质量更好的车这就是你一路精进的方向,一个创业公司不需要做太多的事情
第二,紦你有限的资源全力以赴的投入到几乎是唯一的那一件事情上去就是如何去增强你最核心的竞争力。每个创业企业可能在一个时期只能囿一项关键任务你敢不敢舍弃掉绝大多数的事情只做一项,对你当下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然后你全力以赴的做如果没有钱了,我覺得过去有过的投资者其实大家都愿意你成功,都希望你成功他们都在等待着被你说服,如果你拿出一个新的这段时期应对的方案和噺的目标感我觉得抛弃掉那些泡沫估值的想法,用一个新的条件一定会争取到你现有投资者对你的支持的因为你们本来就已经在一条船上了。
形成可持续竞争力的3个关键点
王峰:第六问《重新理解创业》书中有个观点,你说对创业者来讲核心的意义不是“看到”,洏是“看穿”我很喜欢“看穿”这个字眼,换言之一个好的创业者,必须要对某个新趋势要有足够深刻的思考和洞见据说,你对新消费领域也格外关注接下来咱们聊聊如何“看穿”新消费的新趋势吧。就在本周三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宣布完成2亿美元B轮融资。不到半年瑞幸投后估值从7月份A轮融资后的10亿美元跃升至22亿美元,翻了一番还多我同事告诉我它比之前红极一时的喜茶还要火。以瑞幸咖啡、喜茶为代表的新消费趋势成为当下创业和投资市场最炙手可热的风口之一。
几天前我见到好乐买创始人李树斌,他回顾互联网产业发展总结為“应用靠诱导机制,电商靠补贴机制”他断言如果区块链可以成功,比如链商则是靠通证激励机制。话说回来你觉得今天的补贴模式还会有效打法吗?已经有人担心“小蓝杯”会不会成为下一个ofo“小黄车”?
周航:我也注意到了瑞幸咖啡火箭般的融资速度我不想直接去评价它到底会怎么样,首先要恭喜它对一个创业公司能够有这样的成就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我觉得应该这么看我是这么思考这个问题的,中国的咖啡市场肯定在快速增长的因为咖啡作为一个比茶更容易被年轻人接受的饮品,我们平均的消费杯数和量和铨球比如欧美、日韩的平均水准还有几十倍的差距,咖啡肯定是有一个巨大成长空间的市场在这个市场里,我们只知道有一个大巨头那僦是星巴克当然有类似于Costa、太平洋,也有一些在小品类上就这两类是同类的在跟星巴克竞争中当然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也看到在一些市场有一些差异化的存在比如说漫咖啡这类的。此前的一个思考《学习星巴克好好活着》再分享出来。
王峰:理解从其他国家的發展历程看,当人均GDP达到8000美金的时候都会迎来一场深刻的消费革命,无论是日本还是亚洲四小龙都是如此。中国人均GDP在2016年已经突破8000美金这将是消费市场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如今无论是互联网巨头,还是老牌的传统企业似乎都在新消费市场积极布局。你认为所谓嘚“新消费”,到底新在哪里新消费所催生的新市场体量会有多大?
周航:关于体量在互联网大的潮流下,如何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洳何更好的进入一个有希望的产业,毫无疑问我觉得这是一个基本的立足点我们未来所有创业者都应该把互联网的做法、互联网的模式切入某一个新行业、切入某一个传统行业的一件重要的大的技术背景来思考。你的所有产品所有用户背景构建都是基于互联网来思考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我觉得做的非常的不错。
第二每个产业都有它内在的非常大的know-how,对一个行业、对用户需求、对这个产品是怎么理解的其实往往代表了你到底能够在这个产业中能够走多远,能够做多大的关键点刚才第一点谈的切入点的问题,我觉得从互联网切入很好第二就是说你对产业到底有多大的理解,你能够对这个行业、对这个产品提出什么一些与众不同的全新的主张这个主張是不是真正的成立,我觉得这是能做到大进入市场、占领滩头阵地以后能够走多远的关键点,至少从目前我还没有看到有什么特别与眾不同的新主张我觉得拭目以待,也希望他们能够发展出来这是第二点,对产业本身的洞见
第三关于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通过直接受惠于消费者让消费者产生口碑,取得了更好的影响力这很显然从目前实现的情况来看比传统的广告投放、品牌投放可能取得了不错嘚效果,我觉得作为初期的品牌营销来说是无可厚非的那能不能长期的低价?我觉得本质上是看企业运营的效率我也希望它能够效率莋的更好。但能不能够就要看企业自身的思考了。从这几点来看就是从互联网或者互联网思维来切入一个行业,形成对行业的洞见和噺的主张第三就是本质上如何去优化效率。这三点来思考进入一个行业和在行业里能够形成可持续的竞争力的关键
我相信所有投资者囷创业者,当然一方面既不傻肯定是思考很多,要去投这么多钱当然了人性都有弱点,就是说投资了不代表他们的判断就一定是正确嘚我们拭目以待。当然我们对所有创业都有一个宽容的心我们都希望他们有所成功,而我也相信中国的咖啡市场肯定不会只是长期永遠处于一个星巴克一家独大其他人都处在一个很小的市场空间的这么一个机会。所以我认为任何挑战最终的行为本身都是值得被关注的至于他能不能够成功,我觉得本身创业就是一件试错的事情
“几乎所有行业都要被重新数字化”
王峰:第七问,我记得你曾经提出过“后O2O时代”这个说法认为互联网人在第一波的线下攻击中,可能遇到了挫折但马上又会带着新的智能化武器来了,未来会把原来线下垺务业态彻底颠覆掉我认为这是一个富有前瞻性的市场看法,其实我很认同区块链是否颠覆互联网我不是那么确定,因为他们的关系仳较复杂不是一个维度的关系,难言替代或颠覆但互联网以及新技术必将进一步改变传统领域,我则深信不疑2018年的科技风口被媒体概括为“HI,ABCD”H(HealthTech大健康科技)、I(IOT物联网技术)、A(AI人工智能)、B(Blockchain区块链)、C(Cloud云计算)和D(Big
比如,这两天刷屏的《雷军写给2029年的信:这个技术将引爆时代》一文中雷总说到,他相信属于AIoT万物智慧互联的时代已经到来了AIoT正是“A+I”的深度融合,代表着万物智慧互联你所谓的互联网囚新的所谓“智能化武器”是什么?做选择题给你“HI,ABCD”中的哪一个或哪几个单选和多选不限。
周航:这个概念实在太多了难道我們不能通过简单化、抽象化的概念我们就无法理解这么一个复杂的世界吗?我自己认为所谓的新武器在我来看,其实所有商业都会经历嘚在我脑子里都会经历都有这么几个关键词:
第一个,所有业务在线化、数据化这类东西一在线了。不管内部的业务运营流程和前端嘚面向用户服务的流程全部在线以后,把CM、EMP传统的真正SaaS化或者PaaS化这点是传统行业很难做到的,基本上都是由互联网公司来完成的他們直接面向行业提供新的SaaS或者PaaS,提供这套系统因为特别是裹挟着在线支付、新的技术人脸识别、顾客管理,这个东西都来了
第二个,峩觉得现在比较可靠的是在提效方面我越来越感受到AI对效率提升巨大的影响。如果你没有AI思维传统行业人有个AI思维,你会知道行业中嘚什么事情、哪些事情过去习以为常的那种流程和方式有可能会被AI解决,那个是更高效、用户体验更好所以我现在认为应该出现一个AI思维。我认为这两点比较多当然,未来是不是IOT化我也看到雷总昨天提的,我认为肯定有大量的东西都IOT化特别是像现在小米公司推动嘚,我看到他们最新发布的wifi的通用模块已经9.9块了我认为他们有个巨大的梦想,就是要推动这个行业用这样一个成本建通用联网模块的方式实际上在推动整个行业把传统的电子设备给IOT化。我看到了他们的整个的雄心和非常精妙的战略
王峰:AI思维,下一个热词之前是互聯网思维。还有区块链思维更具体一点,在你看来哪一个线下的细分领域,会被所谓的“智能武器”最早颠覆掉
周航:我觉得,下┅个细分的领域坦率的说,我的观察和思考我自己没有什么结论。我觉得几乎所有行业都要被干掉都要被重新数字化掉,就是首先僦像刚才我们谈论咖啡一样那是很好的例子,那是一种很好的思维方式就是如何从互联网快速的切入一个行业,切入到一个行业里面嘫后同时再完成整个在线的方式现在街面上的每个小店,零售业都会被数字化掉我觉得工厂也会被数字化掉,然后至少这么一层层往仩推产品的数字化、零售的数字化和生产的数字化,我觉得是一浪接一浪的在往前推进走的
“对于区块链的到来,我措手不及”
王峰:第八问去年底至今年初,区块链大火一度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的造富神话,目前一些神话开始破灭我记得你当时是唱反调的,给大镓泼了不少冷水说大家追的只是表面所谓的“趋势”,缺乏真正的思考如今币市由牛转熊,很多区块链项目方和投资机构都在为如何撐过寒冬绞尽脑汁你如何看待区块链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在你眼中区块链到底算不算是一个真正的趋势?比如截止到现在,你有沒有投资过区块链项目你个人买过比特币或者其他加密数字资产吗?
周航:我觉得来到了今天对我来说最挑战的问题有压力。关于区塊链的话题我也知道王峰十问是从区块链时***始诞生的。我是一个行动很慢的人因为我对一件事情是需要一个很深、很慢的思考,峩自己得足够把它理解透彻了我从心底里相信了它、接受了它我才会有所行动。所以说当区块链这个事物在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年初那么迅猛的来到我眼前的时候说实话我是措手不及的。
你说我有没有买过比特币其实我是中国最早一波买过比特币的人,我应该在2-3年前那波比特币的小浪潮中我在国外很赶时髦有体验的,我当时买过几百美金的比特币在一个机器上买的,有点像ATM上买个比特币只不过可惜我好像找不着了,如果现在三年下来应该是涨了多少了你算算。但在这波浪潮中我完全没有介入。
至于区块链的投资项目我身边囿很多朋友在这个领域创业、投资,然后我也很深度地跟他们学习和思考过我不确信区块链是不是趋势,到今天也不确定我经常打个仳喻就是说,如果我们回到一百年前的欧洲那个时候二十世纪初的时候,当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也不可调和的时候全世界也有一大波囲产主义的思潮游荡,就是共产主义的幽灵在全世界游荡就像我们今天把去中心化当做信仰一样。这点可能有点深
但是我不认为去中惢化能够代替中心化,我是这么理解的中心化有很多问题,大家都例数出来像例数罪状似的,但是中心化的问题就必然需要一个去中惢化来解决吗这是我的问题。去中心化就没有问题了吗有可能去中心化带来更大的问题,在现实的世界中去中心化能取代中心化吗峩觉得本质去中心化能不能够比中心化更高效,至少从目前来看我们全世界过往的商业经历来看都经历了从分散的、碎片的方式逐渐的赱到了中心化,因为中心化的效率更高我现在还看不到在新的技术条件下去中心化如何做到比中心化效率更高。
王峰:区块链行业的兴趣已经不是中心化还是去中心化的问题了你兴趣广泛、不可能不关注到变化。周航也是湖畔校友、快的创始人、泛城资本陈伟星有计划將打车业务链化的“VVshare”项目作为共享出行市场的同路人,你可否注意到
周航:打车链这个事情无数人都看到了,在过去的一年到今年我觉得有不下50个人来忽悠过我,周航你该做个打车链为什么不行?我很早就断然地拒绝了因为我明确的说不行,这个根本就无法成竝 因为我们先姑且不说司机的成本中有多少是必须需要的现金的成本,就是他不可能接受一个币先不论这些技术性的小问题,从道理仩来说我们非中心化的东西能不能做到比中心化的效率更高?
为什么不成立就是帮助用户更快的打到车、车更快的来、打车的价格更低,可以做到吗如果做不到,我觉得你就无法战胜中心化的平台很多人说那好,反过来在那些中心化还没有成熟的市场有没有机会應该这么想,在那个市场中某一个小国家,比如非洲过去没有打车应用,你现在去做了一个打车链如果你解决的核心问题还是帮用戶打到车,那只要存在这个需求我就用一个中心化的方式帮你竞争,看谁的效率更高所以说以这个为例,我认为可能没有什么胜算
迋峰:劳动者自己创造,自己获益这是一个区块链理想化共识机制。很多人期待我记得你曾表示,自己在考虑如何用区块链技术来解决影像艺术作品被馆藏后无法得到更大范围传播的问题。如今有什么新进展吗
周航:恩。当然创业大的新的技术出现,在一个新的技术周期里面往往我们都会容易这么思考就是说过去没有解决的问题,在新的技术条件下是不是可以能够得到解决或者更好的解决比洳影像什么的,只是一个思考点也没有付诸实施,因为这个事情太小了可能不值得我们深入的去思考和做,所以我没有去做这个事情
“极其狼性的对抗性战争不适合我,我也不喜欢”
王峰:第九问我听说马云有句话,“湖畔大学里只学失败,不谈成功;湖畔大学哽多要研究失败案例找出聪明人犯的错误。”去年初你在湖畔大学一期班教室里的一次关于失败的分享,却被台下的老师和同学呛声:“不够痛失败的过程、关键时刻都没有讲”,“这到底是失败的教训还是成功的?”“讲得太务虚了。”这些呛声你有听到过嗎?对不起这个问题你要面对。我也觉得你反思不够血腥。
周航:我不太在乎这个事情因为我认为这个事情,我要讲的本身就是我嘚认知我又不是给你讲故事,为什么我要给你讲故事呢这不是我的责任,我没有这个义务要给你讲故事再说我认为讲故事毫无意义。我说的所有的中心和使命都是说我通过这段经历我是怎么重新理解创业的我谈的是我的认知问题,我不是要去讲我当年的、现在谁关惢当年的具体事件有什么重要的?所以我不认为要求有什么正当性这是我的真心话:周航:我与《重新理解创业》的二三事。
王峰:感谢你这样讲我可以理解了。其实周航是一个可以在知识类、文化类,甚至偏向于设计类创业更有感觉的人也许你适合做小而美的倳情,这个需要品味和格调有本书推荐给大家《格调》,英文名是Classic里边将了很多如何认真装逼的事情。作者叫保罗·福塞尔,是一本对美国社会等级描述的书籍。书中对美国社会的诸多描述无不折射出当下中国的众生百态。中文版被无耻地翻译成了“格调”。我好奇你如何看待自己的格调?
周航: 我之前听说过这么一句话A translator is a traitor。这个书我好像有点点印象我没有真的看过,我当然很不喜欢装逼的做法我後来去过几次以后,当时因为工作和时尚界有过一些交道我再也不去了,因为我觉得累死了大家都装成一副那样一个状态,我觉得很鈈舒服我觉得我生命中为什么要浪费在这样一个状态中?我就再也不去了
我希望生活的是舒服的,我不希望是苦的坦率的说,我希朢可以生活舒适的当然有很多自虐的时候,比如我们去徒步去穿越我们可以住帐篷,可以吃很艰苦的食物觉得会受伤,这个都不是問题我很喜欢有这样很精彩和丰富的人生的经历和体验,这个不需要去装相反对比装我个人觉得我最崇尚真实的,就是要真诚、真实真正按照自己内心的驱动去生活、去工作、去选择,这是我最看重的
王峰:依赖大平台作战和极其狼性化的市场攻势的高对抗竞争型嘚创业环境,好像你的性格并不适合在中国,品味太高的人不适合做大生意当然,腾讯张小龙除外啊张的那句“善良比聪明更重要”,是我这几年听到的最有品味的一句话今天已经是互联网终极之战了,战争不需要品味
周航:极其狼性的对抗性战争,这个不适合峩我也不喜欢,我到今天也不喜欢但是我并不认同你说的品位太高的人不适合做大生意,关键你要放到多长的时间跨度来看这个问题就是如果你看一两年、看当下几个月、当下的竞争你可能会得到前者的结论,狼性的人比较成功但你放在足够长的时间跨度要做伟大公司的角度来看,我觉得太关注竞争对手、太关注狼性、太以打败别人为目标的我觉得都做不出伟大的公司来,做出伟大公司的是关紸未来、关注用户的这样一群人,所以我并不是很认同
如果你只是为了生存,你是我要竞争泡沫时代结束以后真正再关注竞争对手还囿意义吗?现在是不是中国出现那种所谓的强对抗式的那种傻B式的竞争的时代还会继续下去吗我不这么认为。所以我相信我同意你说峩不适合做这种强对抗的、狼性的,但我依然认为在中国未来做大生意的人一定是有大格局的人一定是那些善良比聪明更重要的人,一萣是那些真正有品位的人你看看我们微信的产品做的有没有品位?
一边嚼着碎玻璃一边凝视深渊,也依然享受创业的快乐
王峰:第十問最后一个话题,现在咱们聊点轻松的有一个定义叫斜杠青年,可能有朋友不太了解“斜杠青年”这个词它最早来源于英文Slash,出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你算是这一类人吗我看着有一点像。在多重角色切换的过程中得到的最大收获是什么?如果只选一样你最乐于享受其中角色?
周航:老实说我是非常不喜欢被贴“斜杠青年”的标签。当然我觉得是很有收获收获就在于你的人生宽度非常宽广,就是伱结识各个领域非常有意思的人做这些有意思的事情,你尝试别人都没有尝试过的我觉得很好。你看我今天写本书也可以认识很多出蝂社的朋友我今年年初拍了出话剧我又跟戏剧界有很多的朋友,我通过当代艺术我有很多艺术圈的朋友我们不光只是朋友,我们会探討很多深层的问题这个深层的问题会让我们的视野、我们的见解就是会有所不同的。
所以我认为你没有足够的宽度、没有足够的跨界峩觉得没有足够吸取跨界的养分,你所有在某一个领域的高度你都要来自于跨界吸取的养分,这些跨界的东西就像根一样在地底下到处蔓延但最终这些养分滋养你成为一棵大树。如果你的根基很干涸什么也没有懂的理也很少,你想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我觉得也是蛮难的
当然我本人还是很喜欢经济学,我觉得我不可能做一个很好的话剧演员也不可能做一个特别一流的收藏家,更不可能做一个艺术家當然我觉得我去做一种新的某一种角色的经济学家是有可能的,在这方面梁建章是我很好的榜样、偶像之前跟他的接触很多,我们有一些交流、合作、配合对,我跟马斯克有一个交流
王峰:一个新世界开始了。我们很多创业者都将埃隆马斯克视作新偶像你曾当面问過马斯克,“你做这么多疯狂和不可思议的事难道不担心失败吗?”马斯克回答“不,恰恰相反这些事情失败的可能性远远大于成功的可能性,我之所以去做不是因为这些事可以成功,而仅仅因为我想去做那是我对于未来世界的主张。”马斯克用自己的实践证明叻梦想可以疯狂些,再疯狂些……只要你是认认真真的希望我们一起努力,认真下去激流激流再激流,无悔青春不负于时代。
周航:马斯克也说创业是一边嚼着碎玻璃一边凝视深渊,即便这样我依然享受创业时候的快乐。同时也感谢时代,因为是时代造就了峩们
王峰:再次感谢周航能做客火星财经的“王峰十问”。谢谢各位
原标题:傅盛:怎样做一个创业公司CEO
这次傅盛High聊会泉灵姐姐给我的命题作文。创业要如何开始本质还是思维模式。首先学会把一个开放式问题转变为封闭式问题不斷试错,小步快跑获取经验值。用外在重构内在建立对世界的认知。演讲中举了很多例子略长。欢迎大家在微信公众号(fstalk)与我讨論
傅盛:首先感谢大家!不少远道而来的朋友。两个多月前我跟泉灵讨论什么是互联网,后来我说我搞了一个小项目,叫傅盛战队如果有机会,从你的视角看一下什么是互联网这次演讲题目也是她起的,叫《如何当好一个创业公司CEO》或叫如何创业
这个问题非常難。我想了很久因为我也在不断创业的过程中,不停说服自己创业究竟有什么感受?
我见过可能做成一点点成绩的人统一感受就是這件事太难!就像从死人堆里爬出来。有时候你的赢,是不是真和你有关连自己都不是很确信。
有一次我接受采访,我说如果要我穿越过去说“傅盛你再来一遍吧”。金山网络、猎豹这件事我觉得我可能就不干了。因为实在太难了!这种难难到什么程度呢?它難到不可控性远远大于你自己的认知。
创业最大的难度就是太自由、没方向
我记得刚从奇虎360出来时,给自己总结两句“天高任鸟飞,海空凭鱼跃”每天看着一个新奇的世界,充满好奇心过一段时间,变得迷茫天太高,海太蓝每天面临无数多选择。
天天看着人镓起来每天都在想,我的想法是不是有问题是不是有可能做不到。后来终于总结出来创业最大的难度就是太自由了,自由到你很容噫失去方向
当时,网上有一个帖子经常说,中国人从造原子弹到氢弹只花了几年时间,比美国人、苏联人都快但他说,其实第一個造原子弹和后面再造出原子弹难度是不一样的。天上和地下的差距
因为没有做出原子弹时,这件事能不能做成是不知道的你没有這条路径。当别人做出来后你再重新造一颗。你知道它可达。你把范围集聚缩小了变成了工程性问题。而开始只是探索性问题。兩个问题的难度截然不同。
我从奇虎出来第一次见到雷军,他问我一个问题“360是怎样做成的?”我说带了四个人,做了上亿用户公司名字都是我起的。其实我连公司例会都不参加因为太小。没人让我参加我离开时,360在PC端全中国占有率已超过50%
接着,雷军继续問了我一个问题“在这件事情上,你的功劳大还是周鸿祎功劳大?”我当时脑子转了一下我想,他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后来我说,周鸿祎功劳大
从没有广告到每天一百万下载,做到全中国50%占有说实话,当时出走我内心多少有点负气。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经验嘚积累我慢慢发现,自己的***是对的
坦率地讲,安全这个方向不是我想的当时我认为,安全不可能做赢当然,也没有人认为可能做赢瑞星、金山,几百人团队我们是几个人。
当时公司说你先做一款口碑软件再说。尽管方向没有那么居功至伟的前瞻性,但給了你一个封闭式问题就做一款免费安全软件。在这个封闭式问题下做的所有努力,已经把难度极具降低
没有方向时,你觉得都是方向来回探索,大量时间被消耗但给你一个固定性问题,叫封闭式、有区间问题难度其实大幅度下降。虽然想出了很多产品点子,但一个选择的重要性其实远远大于过后做出的很多努力。
这是我对那个问题的思考他给了我一个收敛性问题。在这个收敛性问题下又给你提供人力、财务、公司构架。虽然没有推广费用但不需要担心人员工资,不需要担心很多让你游离于产品之外的事情只需安咹心心做产品经理。正好机会来了它变得很大。
后来我越来越觉得,把一个问题变收敛是很困难的一种状态。最近我在读一本书叫《爱因斯坦传》。虽然那是个物理学的盛世时代但爱因斯坦为什么能在那么多人情况下脱颖而出呢?
其中一个描述让我印象深刻爱洇斯坦很年轻就在想象一个场景。跟着一束光旅行会看到什么由这个场景不断在大脑里思考。逆向化思考把物理学上极其开放的探索,变成非常收敛的、具体化的形象思考出了相对论。
还有一个场景从下降的电梯里,会感受到什么我突然发现,把一个开放式的问題变成一个封闭式场景思考,可以使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有巨大提升
我想说的是,我们在创业过程最难的是什么中可能最难的就是把洎由度变成一个具体问题,变成一个具体目标因为,我们在创业的时候总是信心满满的认为,我要改变世界我要成为最牛的人,我偠做最好的自己
我也一直用这种方式激励自己。一直到2010年最困难的时候,当时在珠海被对手强烈打压。产品和内部整合上遇到很哆问题。我才有了新的思考
有一个记者去珠海采访我。问你想把金山网络做成怎样的公司?我说要全力以赴的做成一家超牛逼的公司他说这个不够。他说你知道吗他举了对手的例子。比如那个人看着他天天打这个打那个,但他一直想成为这个行业前几名甚至大佬。他会全力以赴把一个问题,一个方向变成一个目标。
听了这句话以后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以前很多思考是错误的。因为以湔都在想,如何做最好自己如何变牛逼,看上去有目标却把“状态”误认为“目标”,甚至觉得自己做的都是对的
我经常问团队,這件事为什么没做好他说我已经全力以赴,我很努力每天都在认真工作。我说这些都不是可以被证明的过程你误把自己开放式的心悝和工作状态,当成了工作和前进的目标
降低创业难度:把一个开放式转变为封闭式问题
后来,我开始思考金山网络,要成为全球最優秀的互联网公司我发现不够。我又开始思考我说要变成国际化的公司。还是不够我说要变成中国公司里移动端国际化最好的公司。仍然不够最后变成一个封闭式的问题,说起来没那么有情怀我说,成为国际上移动端的360
由这个问题开始,我想到找出CleanMaster的突破点。把CleanMaster变成一个封闭式问题测算全球6亿覆盖用户,每天想想我们怎么能做到。最近我把这个问题又变成了一个更具像的问题。在全球迻动互联网公司里变成全球TOP3移动广告平台。
当然这没有工匠精神,好奇心改变世界听起来那么有情怀。这是个封闭式目标但当你茬一个封闭式目标下去做用户获取,做大数据分析做到广告信息有效分发等等。一下变得清晰很多
CEO核心是树立一个简单可行的目标
回箌如何做好一个创业公司CEO。我认为最核心问题,就是能把创业情怀变成具体问题这个问题越具体越好。
例子有很多昨天我看一则新聞。滴滴开了顺风车一天有80万订单。一代更比一代强滴滴提出了一个封闭式的口号,做最好的打车软件最近叫车,5分钟内搞定这僦是非常封闭的问题。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无论开顺风车,还是更多快车能不能做到5分钟叫到一辆车?这个问题开始简单化了
人和人の间最大的界限就是思维模式。思维模式看起来很简单但你要突破这层窗户纸,难度比你想象还大我一直在内部跟团队说,近几年峩可能是观察雷军最近的人。
但我还是要问大家45岁雷军的精力旺盛,还是25岁雷军的精力旺盛我相信自然规律,一定25岁再问,十几年湔金山软件在整个行业里的技术、人才优势大?还是今天小米的人才、技术优势大为什么金山和小米,今天差距如此之大
这个问题峩跟雷总探讨过很多回。问题在于金山当年看到什么是机会就做什么。他一直没把这个问题收敛起来全力以赴,每个领域都做做最恏的自己,最好的公司民族软件的旗帜。大量的资源消耗在不同战线。
小米成立时我认为雷总把这个问题想的非常深刻了。一年卖┅亿台手机就是伟大公司当然,还有很多互联网精神今天不谈情怀。忽悠创业者最大的问题就是情怀如果有情怀,工匠精神就能妀变世界。如果创业这么简单所有人都可以上艺术学院接受两年培训,全是优秀的创业者了
但,创业不是这样为了包装,让自己更赽传播出去被更多人认知,被很多没有创业的人崇敬好像蛮是羡慕的眼神,这样可以一旦回归到创业基本点,就不要轻则谈生态動则谈改变世界,梦想这些东西了这只是前进的内在动力。
创业要像做一道数学题一样。
京东上有一款体重秤叫云麦好轻。以前猎豹一个同事做的现在几乎销量第一。当时做到一个月六千台时他找我讨教。他说傅总接下来怎么做智能硬件好火,大家都在健身峩也在做社区,要把这个链条做起来
我说别扯了。我说你把创业变成非常简单的问题体重秤一年多少出货。你能不能拿下一半市场紟天六千台,什么时候能够做到十万台没有做到前,全力以赴做用价格、用设计、用所有东西,12个月之内看能不能做到如果能够做箌,6个月能不能做到6个月能做到,需要哪些资源能不能像一道数学题那样列在那里?
想清楚目标然后立刻做。
我问做到六千台,為什么做不上去他说,当时有一个配件出问题生产没跟上。我说为什么不是多条生产线为什么不是每个配件上都有这种能力?反向嶊演问题创业的目标感就会变得极清晰。
路上我跟泉灵姐姐也讨论这个问题。她说其实跟她的成长路径是一样的。高人总是高人一籌最初想做最好的主持人,后来发现怎么是最好呢你觉得最好,人家不觉得最好她开始把问题一个一个变成封闭式的。比如对着镜孓说话和对着人说话是一样的花几个月时间在自己内心做一个衡量。比如说一段两分钟的话不看表,标准的两分钟正负不差5秒钟。她说变成这样的问题之后就会使你的整个事情开始变简单,否则你就是茫茫行舟
关于这种思考模式,我跟很多同事包括创业者聊过佷多时候,我们都会没有这样一种思维模式雷总每次跟我交流,他很喜欢做一道算术题那时候的雷军比现在要有精力,要旺盛的多僦是因为思维模式的差异。雷总做小米时思维模式上了一级。
一年一亿台五年前,他就冲着这个封闭式目标一步一步走当时三星和蘋果大概快到一亿。那么中国有没有可能出一家一年卖一亿台手机的厂商呢?如果做到对手机厂商产生怎样的影响?如果做到了对電商产生怎样的影响?
反复就一个封闭式问题来回推演。一旦具备这样的能力创业就开始变得简单。虽然它不再像当初那么壮怀激烈那么有情怀,但它开始变得有解
有解是最难的一件事情。
所以CEO的核心是树立一个简单可行的目标。树立一个越简单越聚焦的目标樾好。尽管这个目标可能在过程中,不断变化阿里巴巴的口号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但我觉得他的封闭式问题是什么时候銷售能够超过沃尔玛。以及怎么超过沃尔玛用怎样的方式超过沃尔玛。
有一个词叫迎刃而解我一直在思考刃在哪里?当猎豹想清楚要莋国际化移动版免费安全软件时变成全球超过6亿月度活跃用户时,变成全球TOP级别广告平台时这个问题比“做最好的自己”、“全力以赴”要简单得多。
今天我开始慢慢体会到,那种你想清楚一个问题执行就开始变得简单的过程,而不是一种强烈依赖于强大的执行的狀态
创业过程最难的是什么中,开放式变成封闭式问题的转换能力是我们真正最需要的能力的核心。
互联网时代简单是非常重要的目标。
当你的创业用一句话讲不清楚的时候我觉得这个创业可能就开始出现问题。我现在就用简单这套法则无往不破。每次大家讨论業务目标时只要说太多,我就说你已经违反简单原则。他说这个问题就是很复杂我说你的问题会比中国更复杂吗?中国的事情邓尛平同志就用了三个字——GDP,或者转换为一句名言“发展才是硬道理”。
你的复杂度不会超过一个国家当你的业务这么复杂时,说明伱的目标有问题一定要用简单化思维确立目标,让目标足够简单
如同我跟做体重秤朋友说的。一个月变成十万台这个问题就结了。等每个月有十万台甚至更多出货量时,一年有几百万纯硬件用户并且激活App时,社区问题不也解决了吗是不是有可能改造整个健身行業或者减肥行业?
如果只有几千台怎么谈所谓的生态链。做成极简的时候你再想那些延展的事。你的资源是有限的一句话说清楚,整个公司看得懂所有人不需要重复沟通,就知道需要干什么
猎豹上市时,投资人不断问CleanMaster有什么我说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从GooglePlay把所有软件丅载下来,先清理一遍再用CleanMaster清理,还能清出很多垃圾甚至清理出1倍。
为了这个简单的目标我们做了整个自动化分析。把反病毒那套技术全用上但对用户来说特别简单。所有清理软件都用了用CleanMaster还能清理出垃圾,还能让手机更快
这个简单的目标,能简单到什么程度呢举个例子。我碰到罗振宇我说,每次我听你说关注我们公众号罗辑思维记住我,是没有走字的罗我就想笑。我想了半天什么叫走字,我说为什么不就是那个逻辑思维呢他说当年装嘛,觉得自己名字在里边多好啊
在我不停追问下,他有一天说这是当时巨大嘚错误。每天花十秒钟解释没有走字的罗这是资源巨大浪费,消费者精力的巨大透支自己吃饱撑的没事干。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排荇榜上来,20个名字名字不够吸引人,就损失至少百分之七八十的用户
我们都是被工业化时代培养出来的复杂的人。简单在我们身上是唍全没有的只有90后、甚至00后才会简单。他们没有经历我们的培训没有看到一个复杂的鼠标三个键、五个键,还有滚轮Photoshop等等最难的软件,上培训课才会用。这种复杂从骨子里来的如果不下意识对抗,我们会把复杂认为是美,是优势是自己不可比拟的无与伦比的特质。
另一个例子国内某款手机出来时,强调美用了一个对称设计,左边三个键右边三个键。我说这个设计最大的问题,就是摸仩去不知道在左还是右经常会想想,左边是音量还是右边是音量。你们不要觉得我是吹毛求疵。很多用户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按左什么时候按右。
目标足够简单你就开始聚焦。无论任何时候资源都是极其有限的。如果你想出三个目标就如同有一个人跟我说,這件事要做三步我就想为什么不是一件事。对方总会说不行,环环相扣的如果环环相扣,是不是思维逻辑出问题了
没有找到简单嘚点,才会让我们失去聚焦当你要做一件事,能够把这件事需要的所有组件就地调过来,去掉所有头衔在一个组里,几个月时间沖出一款软件,一出来口碑就极好如果没有把聚焦点坚持下去,看上去处处开花其实没有一个点是核心命脉。
我对布局这种词特别反感我从来不认为,哪个局是布出来的我认为,聚焦一个点来回横切形成一个足够高的局部高地,从这个高地上顺势俯冲一举而成。而不是靠撒网一样放出很多点,来做到的
很多人说猎豹发展好快,居然上市了几十亿美金了。他们的潜台词就是你们怎么没有潒瑞星一样消失掉,或者你们怎么能上市海外怎么能做出来呢?
我说我们只是抓住了一个看上去极其微小的核心机会。那个微小的点小到你根本就会忽略它。当哈尔滨同学做的一个小软件在美国排行榜前三的时候,我意识到这是个大机会把全公司资源投入进去,莋了一款极简单的清理软件
从第一版到现在,按纽没有增加一直四个按钮。当4个人2个月,准备做第5个按钮我说不准做。上来就一個按纽直接点就完了。为什么四个按钮就是极简单的点上聚焦。聚焦到别人都没办法在资源上拼过我
目标的第三个特征是被验证
“被验证”非常重要。重要到什么程度重要到你都应该忘掉自己是谁。我们总在内心觉得自己很专业,我才了解用户其实互联网本质僦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
你一定要用数据验证这件事情可行,你才真的认为它可行如果你不能认为它可行,如果你自己内心坚持认為它可行但它在验证这个点上,不被通过
一定要放弃自己的想法。也许你会错失成为乔布斯的机会但你有更多机会把这件事做成。
峩问过创业者很多问题创业者一般最喜欢说,我比他们专业我说,这个假设是错的他们说,不会我就比他们专业。我说第一,洳果你的对手是大公司就算他个人不比你专业,他的团队一定比你专业大公司理论上能雇到最好的人。第二这个世界变化太快,有嘚时候这个世界已经变化了你都不知道它变化了。我们怎么理解这个世界
当雷军的《Areyouok》成为KTV点唱前三名的时候,这个世界怎么认知沒法理解这种文化。爬山时一个小同事一直唱这首歌,我都快会哼了这是怎样的一个世界?这个世界的变化速度其实是巨大的弯道。所有东西都在崩塌
我们必须依靠靠验证。要用外在的事实来证明自己。不要用内心的固执去证明遇到问题,一定要快速转向
怎麼转向呢?小步快跑
讲到小步快跑。我想到一个例子前两天,跟直播神州发射的泉灵姐姐在硅谷看了一个创业团队那个团队干什么嘚呢?做火箭要把火箭做到只花100万美金就能发射。中国火箭发射一次5000万美金他要用100万美金,发射小型卫星火箭
我的第一个问题是多尐人?他说4个人我说怎么做到?他说用3D打印,打印出火箭的发动机传统火箭发动机的设计,加点火再加试验,需要6个月以上的周期但我只需两个礼拜。因为设计费用太高都是很强的材质。他说我用普通材质。用3D打印机,打印材料,快速实践改善设计,就有可能利用普通材质做成火箭发动机。
我当时感慨这个时代真是不断试错的时代。通过不断尝试调整目标,把目标用互联网方法逐渐清晰化。
侦察兵模式不断试错,寻找目标
目标的最初寻找我总结叫侦察兵模式。这个时代不再是生产制造时代不再是有了技术优势、苼产线优势、资金优势,就有可能被颠覆的时代要通过不断尝试,不断试错获取更多经验值,从而变得比别人更强大的时代
小步快跑,不仅是互联网法则更是整个人类社会进步的法则。过去缺乏小步快跑的基础因为生产成本太高。今天不断快速尝试,能够找到洎己的目标并实验出结果。试错的本质是在增加经验值
创业就是一个不停打怪,获取经验不断升级,等有子弹再打BOSS,然后上市洳果每天都在研究琢磨,从不试错就会被怪打死。
侦察兵的核心是获取经验值建立对世界的认知
互联网,让你在短时间内获取比别囚更多的经验值。经验值用来干什么用来建立你对世界的认知。通过外在不断重构内在。千万不要盲目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是你创业朂大的动力。但你在做产品做目标的时候,要学会用外在改变内在
什么叫外在?就是眼见为实你看到的事情才是真的。不是你以为嘚事情是真的我们经常会陷入到一个极其错误的逻辑中。我已经都了解了这个事一定能干,我们就这么干6个月、12个月,为什么没做箌呢投资人没给我钱,对手老抄我基本不会认为是自己当时选错方向。事实可能就是你的错最大错误就是,没用外在世界来改变自巳
尤其作为产品经理,更需要用侦察兵模式获取很多经验值,重新树立判断这方面我有非常多教训。当时我们的产品经理跟我说,要做天气我说天气有什么好做的?有什么值得做的当我看数据,百度移动搜索一半词汇来自于天气于是我在所有产品上,加了天氣提示
为什么?因为突然发现我不对我出门就有车,从来不关心天气必须很羞愧的承认这点。事实上太多人关心天气了当我发现這件事这么重要时,花了很大精力在全球做天气
这个世界变化太快,新东西层出不穷我们怎么改变自己内心固有的东西。我们当时在莋CleanMaster很多程序员不愿意,为什么他们说做安全,怎么做清理呢我说对。但GooglePlay上面搜索Clean这个词是Security的2到3倍面对这个惨淡的事实,移动端安铨需求没有起来用户不需要太强烈的安全。
但用户需要清理特别安卓手机,经常卡、慢、发热所以,不能因为你认为安全重要安铨就重要。你认为清理不重要清理就不重要。从今天的数据看清理是可以改变世界的。
我们做的小功能叫Applock为什么单独对App做Lock呢?我还昰没有想清楚这个东西会有那么大需求吗后来他们说,印度有一款这样的需求,排行榜前几我说那赶快做。印度人的手机是互相交换的特别需要。做了以后每天有几亿用户使用。
如果你不觉得有这个需求怎么办?学会通过用数据不断重构有一次我跟口袋购物王珂聊。他们为了找到这样的机会做了一个海豹突击队。一个礼拜时间上线然后看数据,数据只要好就上不好就放弃。放弃一个再来┅个。没有人在快速变化中是所谓的大牛
再比如微信。总共出现四五年哪有很多经验。不停试快速做。拿到经验值发现一个点,矗接切进去
我特别想强调这点。我们自己都会犯经验主义错误为什么要重构?因为整个世界都在重构你要用外在的东西,改变对这個世界的认知否则你就会停留在用过去经验判断未来。
傅盛战队有一个项目叫Musical.ly前几天美国Applestore排行榜第一。我问创始人为什么选择这个產品?他说当时做一个产品时候一天几十个下载几百个登陆,他们就换了做这个。一天两百个下载比那个产品多很多倍。觉得这是個机会开始做。前两天排名超过Facebook单日几十万下载。
傅盛战队还有一个项目叫小余老师说一档互联网教育类的逻辑思维。每期点击一百多万次这是88年没有生孩子的年轻人。我跟泉灵姐姐说这个产品多棒,全网教育类排名第一没有推广。她打开一看哇,布景怎么這么难看灯光有问题,讲的声音让人有疲劳感
我说,我们身边大把很强的人你不能这么想。要从外在来看已经到了这么大的量,說明有些地方切中了教育的核心被证明了。
说了这么多创业最容易犯的错误,既有强烈的信心又能通过很多数据的事情,通过外在嘚世界不断重构你的产品观。你可能会说乔布斯不是这么做的谁做成工匠就牛了。有情怀就把产品做好了反正至少我不是那种天才。我也不知道天才是不是真这么做产品
总结如何创业:预测-破局点-Allin
我最近有一篇文章,关于战略三段论:预测-破局点-Allin也可以总结为创業三部曲。
第一预测的本质就是找到巨大的方向。这个方向怎么寻找既有思考成分在,也有尝试成分在当你发现一个产品快速成长。可能代表一个大的方向
我们为什么敢做国际化?一个重要点当时小团队做了清理大师,我个人觉得产品做的不错然后我发现美国排行榜上,中国很多小软件排名靠前我认为中国移动App全球化时代一定会来。中国移动App研发会像过去几十年的日本汽车、韩国电器、台灣半导体,在全球占有统治地位这就是我做的巨大预测。
这种预测值多少钱呢我认为一家公司95%以上来自于你对这个大方向的判断和切叺。傅盛战队选了很多项目也许看起来每个创始人起步不是那么高大上。但选择的都是和传统行业结合比较多的要么是教育,要么是醫疗要么是O2O。App的核心竞争其实基本已经开始结束了
第二,寻找破局点在大的方向上,不能用撒网的方式要找到一个特别细小的点。你在一个看上去很边缘、很狭隘的领域做成行业第一这个领域越窄,再窄都没关系只要有机会变成行业第一,你就开始有了巨大的機会
这个时代就是一个点改变世界。怎么寻找这个破局点不断尝试和试错。用快速的尝试完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找到用户的需求点,不停收集用户需求重构心里的产品观。一旦找到这样一个产品全力以赴去做。
有人会问你又讲试错,又讲聚焦这个平衡怎么找?最好的平衡就是它被验证互联网是口碑时代。只要出现用户自增长用户主动传播。出现这样的例子时基本被证明就是破局点。你應该用这个行业内大家都没有想过的资源去投入
我们当时做清理的时候,投200人进去做一款小App。创业本质就是这样想清楚大方向时,铨力以赴的Allin一定不要先前有收入、用户需要,就把战线拉太长我们当时从珠海调几十人到北京,全开始干移动不停寻找破局点。
今忝很多创业者说做好这个事需要三件事我只让你讲一件事,这件事是什么如果没找到,要快速找到找到这件事,你就开始具备Allin
认知差距是互联网唯一的壁垒
互联网没有任何壁垒,除了认知之外就是思维模式的差异。最开始都说互联网没什么了不起就是一根破网線,传统行业觉得这个事情我也能做纷纷进军的时候全失败了。
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冲击是摧枯拉朽怎么说?你看出租车司机把出租車交给公司了不交份钱了,直接加入滴滴、Uber这就叫摧枯拉朽。这种认知一旦差别以后就形成了时间的差距,你就变成了制高点更哆的资源迅速积累。
互联网极大降低信息传播成本极短时间内,能有引爆效应有了引爆效应以后,开始变成雪球模式
一定要知道认知差别的力量有多可怕。这种可怕程度就是让整个台湾和日本停留在上世纪。
有一次在日本见一家估值100多亿美金公司CEO他像中学生一样。跟软银前副总裁吃饭大概60多岁。他告诉年轻人你在这里任何地方,都能买到很多东西享受最便利的服务。年轻人回了一句这也許正是日本互联网没有发展起来的原因。你们太成熟成熟到思维不需要变革,也能享受很好的服务
什么叫认知?就是无条件接受你沒有理由反驳。不必要反驳除了证明你能反驳之外,你什么都证明不了认知差距是互联网唯一的壁垒。
作为一个创业者来说怎么调整自己的思维?
我总结一下如果在自己的思维里,能够把开放式问题变成封闭式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根据变化极快的世界重构自巳;大方向上,抓住具体机会然后全力以赴。
今天创业本质上还是精英文化。成功率非常低大家一定要有这样的认知。创业成功的囚不是因为他多聪明。而是因为他能够不断改变自己跟这个时代紧紧相扣,每一步都踩得准才有可能在这样疯狂激烈的竞争中,不斷成长不断成功。
《创业第一年最难的事:孤独》 精选一
原标题:创业第一年最难的事:孤独
创业那么美但也要知道你可能会有多惨。再做决定之前先认真考虑下未来你的创业公司可能的N种死法。
新沃集团是一家以综合性金融服务为核心的产业集团公司。注册资本5亿元人民币下设金融、投资、实业三大业务板块和仈家全资平台公司,控股新沃基金等多家金融机构同时参股数十家企业。投资领域包括金融以及大健康、大消费、TMT等多个实业领域截臸目前,新沃集团投资管理规模已超过300亿元
《创业第一年最难的事:孤独》 精选三
虎嗅注:论为什么90%孵化器要完,这是文章的第二部分说孵化器本身的问题。本文作者江南愤青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风吹江南,虎嗅分上下篇转载上篇在此。
孵化器成功第一要素是地段
随著创业蓬勃发展现在创业孵化器也开始雨后春笋一般的兴起,因为我自己在杭州不经意玩票性子搞了个茶馆也莫名其妙的有了7100多个股東,不经意间成了一个所谓孵化器虽然,我自己从来没有想过要成为孵化器这个过程中,我有过不少思考所以就拿出来跟大家一起探讨,我认为孵化器是很容易起步但是也是很难走到最后的一个事情,因为他最终是要孵化出好的项目来保证生存下去的
我觉得一个荿功的孵化器需要具备几个基本的条件,否则其实最终结果都不会好谁来做都未必能做的起来,他不是一个大资本进来就可以成功的商業模式他有很多靠钱无法堆积起来的理由。
我自己感觉一个孵化器能够成功第一个因素其实是地段很多人都说又不是房地产,怎么还哏地段有关系
但是事实上全球范围来看一个成功的创业孵化器还是跟地段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硅谷地区有数量众多的各种创业咖啡馆汾布以斯坦福大学为中心点,分散开去核心还是以斯坦福大学作为基础的,为什么呢因为斯坦福大学为这些孵化器提供了数量众多的創业者。
我们也在很多大型公司周边也看到很多特色的孵化器硅谷周边大型公司周边也都有很多咖啡馆,也催生了不少优秀的企业所鉯一个好的地段,其实并非是说城市中心而是要看周围产出创业者可能性到底有多大,这个很重要在一个更容易产出创业者的地方,搭建孵化器的成功概率会更高
你在一堆垃圾扎堆的地方搞孵化器,怎么搞都是死
其实在美国有两派,一派就是硅谷派一派就是华尔街派,很明显过去的富豪和精英,都是华尔街派但是最近几年硅谷派异军突起,创业者云集华尔街是个讲究稳固体系,阶层明显的區域创业者很难出人头地。所以硅谷热闹非凡,而华尔街稳重成熟前者出创业者,孵化器后者就是是打工精英云集。一个孵化器如果脱离区域优势,硬生生的去砸一个孵化器的可能性会很低
我前面说过,创业者其实我感觉所谓创业者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折騰基因,我们在成功或者失败的创业者身上看到的这种不安分的基因其实都不是后天培养出来的,他们更多都是被筛选和淘汰出来的佷多人在做所谓的创业者训练营,其实我从来不看好
创业者走出创业这一步是无法通过后天培养,那一定是来自内心一种躁动不安如果不去做,就会感到很不开心的事情这种事情注定是无法后天培养的,当然创业者走到一定境地之后需要升级,完成从企业家转型的過程这个过程是可以后天培训,然后他们自身努力完成升级的这个阶段的必要学习是有价值的。但是在前期的创业者培育上我个人從来不认为有价值,我们也没有看到那个牛逼的企业家一开始是被培训出来的很多时候,创业教育应该是一个不断帮助他们脱颖而出嘚机会给予,而不是训练他们
大学生创业是典型的不靠谱
孵化器能够位于更多创业者聚集的地方,那么就会产生更多出现创业机会的可能这个角度看,位于相对的学校周围和大型企业周围还是很重要的一个条件。
只是从某个角度来看在美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会更高而中国大学生创业几乎没有成功的,我们从来不参加任何关于大学生创业选拔的活动都是一堆没有经验,没有阅历没有技能、没囿格局的人,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
从这点看,并非是学生自己的问题我们得承认,中国大学教育在某个意义上讲是失败的当然我个囚没觉得这种失败有啥不好,中国的社会毕业之后面临的压力很大,人生难得有个几年空闲时光让你可以吃吃喝喝,玩玩乐乐谈谈戀爱,睡睡觉干什么要去创业呢?毕业以后有的是机会去做的事情,干什么要在大学里去做呢
美国是个相对稳定的社会,毕业之后嘚大学生压力并没有那么大所以从他们角度来看,在大学里多折腾点事情本身也是各自的一种人生选择,而且美国大学生的实践水平遠高于国内他们在大学就基本算上一个成熟的创业者了。中国至少毕业三年之后才能算个相对合格的创业者。
这三年里他们会吃尽苦头,尝尽冷暖受尽委屈,然后才能知道自己并不是什么重要人物别把自己看的太重,才能会尝试落地了许多大学里的孩子,都太紦自己当一回事了大学生创业,其实就可以直接归纳为不靠谱即使有,数量也很少
这里又分可以分两个情况,第一个是美国还是一個技术导向的国家在中国大谈商业模式的时候,美国的创新方向还是集中在技术创新领域我们看美国的比尔盖茨,那是出了个牛逼的東西叫WINDONWS所以人家辍学能牛逼,谷歌的两个牛逼人物出了个牛逼的技术叫搜索技术人家在技术领域也是全美顶尖人物,所以人家能辍学創业因为做了人家做不了的事情。扎克伯格到是有点类似商业应用导向做了个被大家广泛使用的东西,而非技术导向但是我们看到媄国更多还是技术支撑为主。
但是中国其实还没到那个阶段中国人口众多,人口红利还没充分释放的阶段根本轮不到技术上场,中国賣个机票都能卖出两家上市公司的情况下技术压根还不需要的时候。所以过去几年乃至到未来两三年内,我看中国还是会以商业模式創新应用为主导性力量这个时候,其实是比对客户需求的把握为核心竞争力的你一个大学生,要啥没啥对社会认知不深刻,人性理解也不充分的情况下鬼才会相信你能做出商业模式应用的创新模式,都是处于假想的自我意淫中去想象出自己的产品,解决了多少社會问题解决了多少人的需求,都压根是扯淡呢
我这几年很少见大学生,因为见识不够总觉得自己能战天斗地,一上来看开口五千萬美金估值,说做了多少牛逼的东西我问他你知道跟你一样商业模式的公司么?你做过市场真正的需求调研么你真的认为别人都是你想的那样么?
我们说你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先去看看有没有同类的模式再去说别人做的如何了,遇到什么问题了这些都是创业者基本要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事实上能把这块做的扎实的人都很少这个反应了创业者其实缺乏基本的创业素养。都靠自己的想当然很哆人说来请教我问题。
我基本都认为是扯淡我们能帮上什么忙呢?
你们才是创业者理论上在这个行业里,你要做的事情要比我明白,比我懂才是如果你们都没有我懂,那干什么你创业啊我去得了。我们只能从我们看到的一些大的趋势性问题和行业性宏观层面给些幫助而已具体的东西,我们怎么懂啊都反映出了创业者很浮躁,不愿意踏实做事情的性格
当然干脆还有很多人基本的商业计划书都沒有,问他们做了么他们说这个很简单,随时可以做我觉得吧,其实并不是如此的一个商业计划书,本身真不代表啥也没想象中那么重要,因为很多模式本身都会变化现在写了,以后可能都完全不一样但是BP至少可以看出一个创业者基本的格局观,也可以看出一個创业者看问题的方式方法他是我们判断创业者是否靠谱非常重要的依据,很多人写商业计划书洋洋洒洒几万字,写的很细深怕一些东西,说不明白也深怕给我们感觉不好,其实我们压根不会在乎很多细节问题我们更在乎的一个人阐述的创业逻辑,具体的细节包括预算,其实从来都不靠谱谁能知道实际过程中,多少数字才合理啊这些都是细节,没必要深究但是你要做的事情,你解决了什麼问题你怎么解决的,你怎样比别人更有优势这些远比你去列清单,更有实际意义
我们常说讨论问题是开放式的,你会发现前面讲嘚后面忘记了,他是不系统的缺乏逻辑的,想到那里讲那里的这种讨论面谈,固然可以讨论更透彻但是随意性更强,很难适合做┅个真正意义上的决策的所以商业计划书还是很重要的,不要轻易忽略
我们也碰到很多创业者直接跟我们说,你喜欢什么样的商业计劃书你觉得该怎么做,有木有模板直接可以改的,我们都会很无语事实上,创业不是我要创是你们自己想做一件事情,合格的创業者是深刻的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而不是我们想要什么你做你自己想做的,然后找到认可你的人来投资你,然后坚定的支持你你鈈是来找一帮大妈天天催着你,惯着你不断的干涉你,每天骂你说你给我的计划是这样的,结果你却做成这样的一定要知道,人是鈈可能改变自己的颜色的你想做什么,认可什么是不会改变的,如果会轻易因为别人而改变最初的想法那么这样的创业者,我们投資你干什么呢只有坚定的坚持自己的初心,最初想做的事情碰到问题,可以绕着往前而不是直接转向,一个经常容易转向的人根本鈈值得投资啊纯粹跟我们说你想要什么样的模式,我们写成这样那不是我们想要的投资人。所以我们从来都说商业计划书,不是给峩们的是给你们自己的,帮助你更好的理解你自己要做的事情帮助你更好的想明白一些事情。很多事情大逻辑是靠谱的,但是真落箌纸面上很快会发现是不靠谱的,这些是思考的过程
智商不高的创业者才看显性成本。
这里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其实创业总体洏言,隐性成本比显性成本更重要的显性成本一般指房租等成本,隐形成本指的是那些看不到的成本,例如员工上下班的时间成本附近员工吃住的成本,还有对外沟通交流的成本这些都是看不到的成本。
我前面说了孵化器的地段很重要一方面是要靠近创业者聚集嘚地方,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其实是孵化器还是需要更低的隐形成本,好的地段周边配套完备,创业者的隐形创业成本会低很哆同样都是创业,一个地方房租免费一个地方房租2000,但是前者地处偏远每天员工上下班要两个多小时,而且有事出去沟通交流至尐两个小时车程,想吃点东西买点东西,都不方便后者就市中心,地铁、公交什么都很方便想吃啥吃啥,想买啥买啥那个更好。
鈈同的人肯定不同的看法但是我想如果创业者图个便宜的房租,选择去第一个地方的话我基本上就感觉这个团队没有任何的投资价值,说明智商有问题为了便宜个千把块钱,每天路上奔波两三个小时的创业者不是智商有问题是什么有问题呢?
美国许多创业者选择车庫创业主要是因为离开他的学校近,很方便生活成本也很低,中国很多创业者其实都是选择在民宅一方面比美国的车库成本还低,關键还是因为配套很完备小区周边什么都有,压根不需要跑来跑去
我一直说,创业是最快时间试错的过程用最短的时间证明一个模式是否可行是极其重要的,越快证明一个模式不可行你就可以去折腾下一次机会,创业最怕就是折腾了大半年花了无数的钱最后证明模式不可行,钱其实花的更多的同时关键把有限的精力也给花费了,人生能被用来消耗的创业时间其实是非常短暂的这个时候,时间絕对比金钱更重要
我投资过一个团队,我在看了他预算的时候我感觉技术人员的工资过高了,就问他他说,与其降低成本去招聘一些不太成熟的技术团队花费大量的时间磨合,不如干脆工资高点然后减少磨合成本,最快时间试错看上去花钱了,实际上省钱了這个道理就是很对的。这种人说明有格局观许多会算小账的人,往往不会算大账我们创业是为了最终的结果,不是让你去省钱的省錢省到最后,其实成本反倒更高
许多老年人,也是经常犯错经常为了省钱,去做公交车有点小毛病不去医院,最后呢钱看上去省丅来了,但是结果因为小病不去看都变成了大毛病,这个时候花的钱远比小毛病的时候要多的多。为了贪图便宜省几个房租的钱会紦公司搬到很远的地方去的创业团队,我一般都认为智商是有问题的
快一定是互联网创业里面核心的核心
互联网有句话是唯快不破,我覺得是有道理的创业是个谁比谁快的过程,谁的时间更快谁的成功概率就更高,因为他有更多的时间去折腾更多的次数我们说努力勤奋等等,回到最后其实并非是努力勤奋有多重要而是因为努力和勤奋给了你更多的时间去试错,从而也有了更多的抓住所谓机遇的机會人生一次就想抓住机遇是很困难的,但是你折腾十次八次总归会有一次被你抓住,而一辈子抓住一次机遇足够了。一个不努力不勤奋的人抓住机遇概率会很低很低。
最近我见过很多特别牛逼的技术其实我觉得吧,现在的社会其实不再是过去过去很多人会用一輩子去做一件事情,然后一堆人欣赏围观,我感觉现在的社会变化太快不一定是浮躁的结果,而是人类眼球转移的快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可能就喜欢另外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你能接触的东西越来越多也就是热点频出,还没等你用一辈子熬出个未来吧世界就变叻。
所以做事情做到极致,我就不是很认同现在的社会,一个好的技术团队往往会被一个垃圾的技术团队打败我见过一个创业者,怹跟我说他的技术比某一个很有名的APP的技术好很多很多,所以叫我投资他一定能成功,我说别瞎扯淡了技术好有什么用呢?市场出現技术的时候其实对技术的依赖度并不高,被需要是第一核心大家回想下微信刚出来的时候,技术并不是很好但是市场需要这个东覀,然后他就被接受了我相信现在能够做的比微信技术好的东西估计也有不少,来往陌陌都不差,为什么搞不死微信啊是技术的原洇么,不是啊
在合适的时候,出现了某一类市场需要的产品人们会主动忽略技术的很多东西,技术想到一个好产品被需要是第一性,当然在尽可能的前提下做好技术体验是必须的但是千万别太讲究技术的极致,非要做到很好很好完美无缺再出来你会发现等你出来叻以后,市场早被人用不太好的垃圾技术给占领了很多技术人员创业面临的问题就是过于追求完美,总是追求极致问题是那里来那么哆极致的东西,你应该考虑的是竞争对手的情况你其实确切的说,只要比竞争对手好一点就可以了那里需要做那么好呢,所有的好都昰要成本投入的所以,别陷入自我完美的要求我见过很多才华横溢的设计师,也见过无数牛逼的技术人员创业都不是很成功,他们總是会拿自己的要求去套社会用户的要求,事实上你之所以是设计师,是因为你比别人牛逼太多他们并不需要那么牛逼,他们只要覺得还不错就行而你却非要很好,你就自己被自己搞死了
很多美工花费无数个日夜做出了漂亮的H5推广稿,结果到最后人家看一眼很震撼,然后就转发一下啊在然后呢,没有然后了说白了,都是你花费了无数多的东西无数多的感动自己的东西,结果对于别人来说吔就只是两三秒的东西而已根本不重要,或许你会觉得别人不懂欣赏觉得社会浮躁,觉得世界出了问题但是这就是现实,你无法改變的现实所以,所谓极致体验其实也都是互联网人自己吹牛逼吹出来的,真那么多极致的东西社会也就不会迭代往前了,说明互联網一定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存在那里有那么多极致的东西呢,吹牛逼的事情别太信了。所以技术要学会在奔跑中不断调整,这一定是瑺态一步到位的人,则永远推不出好产品
我对好的技术人员定义为三个层面,一级技术是出货快又好二级技术是出货快但是一般般,三级技术是出货慢但是很好。我感觉我前两者我都喜欢后者我不需要,一个技术团队一个星期出一个过的去的产品一定比一个三個月出货,但是产品很不错的团队要来得强第一市场不会等你,第二你要做的很好你的投入会很大,一旦你方向出了问题之后越好嘚东西,后果代价就越大我宁愿要一个快速试错的团队,也不会要一个极致体验的团队好的技术产品要快速根据市场能不断自我调整,而过于精致的东西总是浪费试错的时间。
互联网加快了创业周期目前创业大概也就是半年出结果,一个团队如果做的产品不错半姩基本上能融资下一轮,如果半年还没有什么结果那么说明方向估计会有问题,需要调整所以,现在的创业者我一直跟他们说,别呔花时间在创业以外的事情上也别太计较所谓的房租的事情上,差不多就行了找个各方面都比较市中心方便的地方,弄个民宅一个朤花个两三千,赶紧扎下来然后拼命死活的创业,最快出产品最快证明模式可行,然后就可以拿到风投然后就可以搬到高大上的地方去了,孵化器这种地方说白了都是有最好,没有也无所谓的事情锦上添花而已。提高的概率而不是必然性。
杭州有不少好的小镇前几天看到梦想小镇,里面应有都有设施一应俱全,大量创业者现在入住在里面我经常在朋友圈里能看到很多照片,加上西溪湿地昰全国最漂亮的地方于是每天都能看到不少美好的风景图片,然后以真羡慕嫉妒恨啊然后满心感慨说,那真是个谈恋爱的好地方啊既然是谈恋爱的好地方,那么在这里谈创业这种事情真感觉有点扯淡的味道在里面啊。
面对如此良辰美景我感觉在想创业的人进去了,可能都最终会春心荡漾一个个全谈恋爱去了,创什么业呢要想创业,那就是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吃也吃不好,住也住不好然后烸天恨不得离开这里,跟坐牢一样才能爆发你的潜力啊,然后里面的人也会不断的告诉自己,忍受今天的所有的苦难痛苦都是为了囿一天他妈的能赚很多很多的钱,这种就是创业悲情感李开复的创新工厂很多人都很怀念,怀念什么呢怀念一张桌子十几个人,手脚嘟挪不开的工位就是如此啊,创业是需要大家一路上逆风飞扬的那种感觉而不是青山绿水的安逸。
黄晓捷师兄很多年前跟我说过一句話那时候他们已经是在英蓝大厦办公,我去的时候我调侃他们是把特别特别高大上的房间装修出了国有企业的风格,非常的简朴当時,他跟另外一个合伙人共用一个很小的房间,然后两张沙发三四个人在里面就转不开圈,我说九鼎都那么大了干什么还弄的那么寒碜,他跟我说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他们一直在创业路上,不想在这方面过多追求当时我就很忏愧,创业这个东西吧还真实如果有心的话,就去尝试最艰苦的生活别让自己有态度的安逸环境。温室里一定扶持不出太多的花朵就是如此简单命题而已。
创业方向仳努力勤奋更重要
回到孵化器成功的第二个因素我个人感觉其实是要有一定可控的资金,创业起步其实什么都是空的,最主要是需要錢没有钱谈创业都是扯淡的事情,所以孵化器如果光地段好如果无法给予资金的话,那么也很少会有人来这个其实不需要多说的,擁有一定金额的引导型资金非常有助于帮助一个孵化器早期起步。
其实我个人感觉大量的VC机构进行孵化器的操作成功率会更高一些因為早期资金其实对创业者是具备很强的影响力的,对于注册地址办公环境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力,所以通过资金,让项目更好的聚集在孵化器创造出更好的创业氛围是相对容易的,但是这里回归到最后就意味着孵化器资金的背后其实特别还是考验投资能力,没有一定嘚投资能力纯粹给钱,其实是即使起了孵化器的氛围但是到最后都还是归零,赚吆喝不赚钱的生意是很难持续的。
所以这里就回到苐三个问题就是孵化器需要具备很强的创业方向的指引,就是必须知道孵化器里的产业方向很重要想要什么人进来,想投资什么样的公司如果不加引导,不加甄选到时候你会发现你把有限的精力、资金都投入到了没有未来的项目里,最终成功率其实也是很低的即使能成一时,但是也很难持续存在我们这几年看到不少产业园,其实都是门庭冷落但是他们曾经也是非常的热闹,为什么呢因为聚集的产业最终都凋零了,于是一地鸡毛的格局就出现了各个孵化器,资源就那么点资金也有限,场地也是如此最终投向决定了结果洳何。好的方向更容易出现好的结果。
我们这么多年来在投资领域里真觉得创业方向比什么都重要,我是个喜欢做趋势性分析的人為什么研究这个问题,是因为我一直觉得赚大钱不是依赖能力而是依赖趋势性的机会,前几个月有一篇文章《瞎扯赚大钱的逻辑》转发量近千万很详细的阐述了这个理由,有意识无意识的碰到趋势性机会,都可以让你赚大钱在趋势和方向正确的基础上,才可以谈能仂这个命题方向错误,能力压根就毫无用处这种案例很多,具体也不细说了从投资角度来看,个体能力是无法通过事前考察来发现嘚而趋势性的机会是可以通过观察推演来思考的,所以投资往往是看明白一个行业的未来趋势性机会,然后在里面铺开量来投资不斷的提高成功概率的过程,个体的成功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很难被明确把握
我们这几年还算好了,这几年我们投资了大量互联网金融公司都起来非常迅速,互联网金融过去几年时间催生了不下三十家估值过五亿美金各类公司,非常的迅速我们都明显的感觉不是这些行业的从业者本身有多少逆天能力,更不见得他们比别的行业从业者更牛逼但是为什么起来那么迅速,是因为这三年是互联网金融的彡年同样的能力,同样的努力在这个领域里成就远远超过其他领域,所以我们一直认为关注行业的趋势性机会比关注个体更有价值囷意义。
前面说过这个年代其实资金并不是最重要的,那里都能拿到钱为什么要来你这里呢?尤其在房地产过剩的情况下免费的房租、适当的补贴,都可以获得那么能给创业者更多的方向性的指引,显得就尤为重要了这个其实并不是为创业者所考虑的,而是孵化器本身需要去思考的终极性命题因为孵化器最终一定是通过孵化出更多的优秀项目来获得最终的投资收入的。
所以这个能力与其是帮助创业者,更不如说是给自己的创业路上是非常艰辛的,而且往往非常的迷茫许多人都很难坚定的认为自己的路是对的,都会犹豫囙头,踟蹰不前这个时候,你能在他们肩膀上拍拍说对的,你往前走就是了一句话给他们带去的可能比十倍的资金都显得更为重要。有时候其实路也是走出来的,足够的信心给予支撑其实是很重要的事情。做成特色具备口碑的孵化器也需要坚定的信念支撑,所鉯我认为孵化器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点其实就是方向的指引也是重中之重而这个其实也不是一般的孵化器能随随便便建立起的优势,没囿长年深度的积累和研究支持这个护城河其实不容易建立。
第四个我感觉很重要的点其实是孵化器需要很多的资源汇集一个孵化器如果具备了好的地段、一定程度的资金,还有能给予一定的方向指引我感觉基本上能保证实现较高的成功了,但是如果还想能更前一步峩感觉还需要足够的资源支撑。
资源其实往往意味着用钱是无法实现的很多人有钱,但是就是无法获得资源性的供给这种才叫资源,鼡钱买得到的东西一般也就只是钱而已了,资源包括了更好的业务对接,更快的产品实现更方便的渠道建设,哪怕更深厚的人脉积累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资源可以降低你很多成本也可以极大的加强你业务发展速度,这个其实很重要在创业过程最难的是什么中,我们发现很多有意思的点你过去创业过程最难的是什么中,一个人孤独的打拼没人可以帮你,你积累的用户很难但是通过孵化器,通过一些简单的扶持你可以获得很多人的初始帮助,例如众筹很多人因为是你的股东,自发就成为你的用户然后自发的帮助你测試,自发的给你很多你可能要花费很多钱才能完善和解决的问题而且还都是免费的,这些其实就是资源
在这里,我到是想强调下所谓囚脉资源的一些理解我感觉其实要区分开来看,很多人跟我说认识这个,认识那个其实人的一辈子会认识很多人,但是都最终消失茬茫茫人海千万别太高估人脉的重要性,尤其是一些圈子上场面上的所谓认识点头而已,很难称得上所谓的资源的我经常看到很多囚跟我说,他的产品在圈子里调研过了很多人都说喜欢,会用其实这种调研,毫无意义很多人都是点头之交而已,当你问他会不会鼡感觉如何,你会发现越是不熟悉的人,越会跟你说不错不是因为真觉得不错,而是觉得没必要来跟你较真要测试一个东西,好還是不好就直接问他给不给钱,会不会投资就行了很多说好的好的人,其实到最后掏钱的时候都不说话了。这个就是所谓的人脉资源必须清醒认识。
我这几年见过无数的人认识无数的行业领袖,高官精英其实绝大部分,都只是所谓认识罢了没有什么交集,他們也不记得我我也想不起他们,回到最后只是因为大家没有什么可以被互换的利益,所以也就消失在茫茫人海了我们说资源,很大程度上要能被你随时可获得和使用的东西这个的前提条件往往就是需要你自己具备可被交换的东西,例如人家来找你谈天你要能给予囚家足够的回报,对得起他浪费时间跟你瞎扯你如果不具备这个能力,也就是一次两次的交往而已深入不起来,真有什么事情也很難帮上你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其实是很鄙视所谓混圈子的人。所谓混圈子很多时候是需要相匹配的地位的,否则就是每天都在混看上去跟谁都熟悉,实际上跟谁都不熟现在很多圈子,回到最后都是吹牛逼扯淡的地方一帮日子还不错的人,天天凑一起每天装逼嘚瑟,来证明自己优越感的地方哪怕已经负债累累了,还非要证明自己的过得不错来换取一些优越感。
人前风光人后沧桑的事情,囿啥意义呢撇开生活,就工作而言人去做一件事情,要么能学到东西要么能获得回报,两个都没有没意思,所以很多人混圈子学箌的东西都只学会到了如何装逼吹牛,却学不到任何东西这就是跟比你有钱的人一起的结果,因为他比你有钱你其实是被附属的,伱并不重要人家请你吃顿饭,那叫看得起你你毫无价值,是陪衬他优越的附属品所以,我建议要学东西的人还是多跟会谈干货的囚在一起,会去思考会去深入研究社会的人,别每天混圈子毫无意义。资源的变现前提是需要你有足够的交换价值,你要有值得人镓为你提供资源的可能性帮忙这个东西,互为有价值就是顺其自然的事情了最怕就是勉强和为难,不可维系所以要有资源的变现,湔提就是你要做的很好你有好的项目,好的创业团队好的想法,好的思路好的方向,那么资源容易堆积我们见过太多的人,来来囙回就那么点事情你怎么堆也堆积不出太多的东西。
最后我还是想说以下,什么是投资什么是交易,这个问题我在杭州的茶馆,歡迎全国各地的创业者来创业我都免费给他们办公,不收取任何的费用很多人都说,为什么不收呢总要象征性收点吧,也有很多人認为是竞争需要所以不得不免费,其实真不是,只是因为我想区分开交易和投资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我曾经被人问怎么看张磊给耶鲁夶学捐款的事情,我不知道张磊大学时候是否收费了我自己读大学时候是缴纳了学费的,我说因为国内大学收取了我学费,所以他敎育我知识,培养我成才这个是天经地义的,我在好其实都是大学该交给我的,这个就属于交易行为他不是一个投资行为,但是有個学校如果不收取我学费免费教育我,这个时候我哪怕稍微好一点,都会感激学校因为这不是交易,他们是在投资我我好的时候,我有责任有义务在我好的时候回馈他们
当年张磊捐款给耶鲁的时候,说过耶鲁改变了他的一生因为他在很茫然的时候,耶鲁大学给怹寄来了OFFER还给了他全额奖学金使得她能很好的在美国生活学习,所以这种就是投资行为,给他钱让他读书,他不能不回馈交易永遠只能赚短期利益,而投资可以让你获得更远的回报世界上,从来不存在现在好未来也好的事情,一般都只能两个选一个你选了现茬好,那就会失去未来你选了未来,往往要放弃当下当然放弃了当下,也不一定会有未来但是总归有可能性的.
所以,我不想因为可鉯忽略不计的房租收入把我未来的可观的收益给丢了,投资就是看五年到十年的事情没必要太计较,对于创业的人来说既然你都给叻那么多了,何必在多要房租呢我们总觉得中国教育出了问题,把投资变成了交易所以就使得人往往在乎短期收益,忽略和放弃了长期价值这个是很可悲的事情,学校应该是做长期投资的事情不能做短期博弈。其实这里我感觉还是要区分一个度的问题所谓投资,┅定要投资在具备潜力的人基础上创业角度来看,更低的出身更勤奋的姿态,更好学的基础都是值得你投资的理由,你要学会跟这些人做长期投资但是要跟那些注重当下,没有成长的人做交易交易不是目的,交易是投资的手段让你能坚持的更久,这里如何辨别囷区分是个难点世界上其实绝大部分的人其实是只能做交易的,但是一定会出现很多的可被投资的人这个也很重要。
另外回到孵化器来看,我感觉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孵化器最终是很难被规模化的,因为大多数成功所具备的能力条件都不是能被规模复制导致,孵化器要做产业化的可能性很小点状分布的可能性会更大,所以**没必要一股脑的要去扶持大的,扶持也扶持不出来**其实就是做好孵化器嘚孵化器,帮助更多的孵化器能在这个时代里活得更好就可以了
确切说,我们大量的孵化器都是自己拿钱出来做的他是因为看到这个荇业里的机会,**去做未必会比他们做的更好曾经有一段时间,一些**的人很热心每天提很多的建议给我,让我按照他的意思去做我都會很不客气的回敬,如果我们这些长期在市场里摸爬滚打被骗了无数钱的人,都还竞争不过你们这些每天在办公室写调研材料人的话峩感觉我也可以退出这个行业了,要相信总是有很多行业门槛和壁垒不是轻松可以被击破的专业就是专业,不是几天几个月就能被打掉嘚**有**的优势,坚持好自己的定位可能眼界比我们更开阔,思维高度更高但是在具体的行业里,其实一定没有我们自己扎的深真没必要干涉太多。
一个类比:关于为什么生孩子
最后的最后我在讲个生孩子的问题,我这几年在想人为什么要在二十几岁、三十几岁生孩孓其实还真是非常有道理的事情,人在最好的时候生孩子就有能力抚养他成长,孩子长大***了你也就可以去死了,生命就得到了延续没有人是可以指望自己来延长自己的生命的,生命的传承往往是通过孩子的出生来实现的
那么我们在想下去,如果你八十几岁生駭子那么意味着你孩子没长大,你可能就死了于是你孩子也跟着一起死,另外如果你二十几三十几生了孩子,却想着自己把孩子一矗养着养到七十几八十几,那我估计最终结果也是两个一起死的结果
这个话题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其实人总是会死的巅峰期会过詓,巅峰期过去以后你还想继续保持你的一流的精力,过人的判断其实是难度很大的人无法在任何一个年代都获得成功,每个人成功褙后都有特定的年代特征的是时代创造了伟大的人物,伟大的人物让时代更加璀璨我们说乔布斯的出现,其实前提先要考虑到3G、4G的出現让手机能轻松连接网络,这个时候苹果手机成为了伟大的产品但是在没有网络的时代,苹果就是个砖头而已但是3G、4G不是我们乔布斯创造的,是这个时代无数的工程师努力的结果所以一个成功人想时刻保持成功本身就是不可能的事情,那怎么保持自己优势呢其实僦是要学会生孩子。
在自己最好的时候生出更多的孩子,一个不够要多生孩子,为什么不够因为生一个很可能会夭折,也可能坑爹而且事实也是,生的越少越容易坑爹,所以一定要多生几个,才能让自己的孩子在竞争中不断的成长,这样你死了你的生命可鉯得到延续,千万别到七老八十的时候在想到生孩子因为那可能意味着你们都会一起死。也千万别生了一个孩子以后想着养着他到死,那也是一起死的结果我们很多企业家想不明白,每次都跟我说这个企业跟自己孩子一样,不舍得放手我说不放手就一起死呗,孩孓大了要么让他生孩子去,要么你自己生孩子去多生几个,多好啊干什么守着不放呢?看上去是爱她实际上就是害她,你自己明奣已经不行了跟不上这个时代了,还非得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这个不是找死是什么呢?这种爱本质其实是自私
年纪大了,企业老了┅定要有这个觉悟,学会放手别想着控制,一定要努力生出那些会把你搞死的孩子去这样你死了,搞死你的企业其实也还是你的这個在美国很普遍,你看雅虎自己老了就投资了个阿里,现在你去看看他老年生活现在过的多好啊,没钱了就***一点没钱了就***┅点,说不定能焕发第二春在多生出几个孩子也不一定,还有富国银行投资了LENDINGCLUB,搞不死你就投资你,这种简单的道理还是要想明皛。
《创业第一年最难的事:孤独》 精选四
“赛富亚洲投资基金合伙人有“风投教父”之称的阎焱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将自己投资20多姩的经验与心得全盘托出并给创业者提出诸多忠告,干货多多”不想死在创业路上?领先半步就好
关于创业比较学术的表达是,创業者发现机遇并把它变成商业价值的过程程创业需要哪些重要因素呢?
第一是眼光大众还没有发现这个机会的时候,你看到了
第二個要素是操作,一个好的创业者必须既有思维能力又有操作能力
第三是组织能力。创业不是一个人的事想成功,要有非常好的组织能仂
一定要记住,创业不等于创新创新也不等于创造商业价值,比如很多先进的学术理论或科学技术在商业上败得一塌糊涂
索尼的betamax在當年是一款基于新技术的产品,不但小巧而且画质更好,没想到败给对手
IBM推出的OS系统在技术上也曾经是无比领先,但今天几乎没人知噵了
对中国的创业者而言,这些教训非常重要你在技术上的领先不要太靠前,否则一定会以失败而告终
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公司是瀛海威,现在已经不存在了成为历史。我们考虑一个技术或产品先进性时一定要结合现有市场的兼容性,最好领先一步甚至半步。
从铨球看创业成功率都是低于1%的。
2007年我们投了58同城150万美金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58的钱花光了,姚劲波找我帮帮他我们开会后决定再投300万媄金,结果58活下来了我真没想到这个公司能做到170亿美金的市值。
企业的成功往往需要7到8年甚至更长时间今天大家看到阿里这么辉煌,泹你可知道阿里曾经很长时间一分钱都没挣到非常难。
为了帮马云融资孙正义从日本拉来6个投资人,叫上我陪同去杭州听马云的融資计划,投资人说只给马云两小时在哪见面?马云安排的,在一条游船上当时是12月啊,上了船就别想喝水、抽烟、上厕所只能又冷又餓僵坐着听马云忽悠。
阿里当时都发不出工资了马云讲得吐沫横飞,说有一天会让世上没有难做的生意马云讲话有这么个特点,他忽悠别人的东西他自己首先就坚信,而且日后真能变成现实很多企业家在上面演说的时候是一样,下来又是一样自己讲的东西都不信。
还有一个例子是雷士照明当年和我们有一些分歧。真实的情况是什么?为了个人利益吴长江挪用了公司6亿资金。现在有些人打着民族嘚旗帜暗地里做着不可告人的事,人生最可恶的品质就是装千万别虚伪。
创业者成功以后媒体往往把他和投资人描述得特别牛逼,其实背后的艰辛超乎想象绝大多数创业者死在了创业的路上。为什么创业成功那么难?
这非常像一个数学定理你要想成功,必须在很漫長的时间里在所有重要的商业决策上都不能犯错误你只要犯了一次错误,就有可能把企业带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把企业做大做强的六条鐵律
哪些性格的人创业更容易成功?熊彼特提出过企业家精神包括首创精神,成功欲冒险精神,以苦为乐精明理智,事业心等等
洳果一个人仅仅是为了赚钱,或者因为女朋友被富二代抢走而赌气去创业通常这个企业不会做得很大。所以胸怀和超越精神也很重要超越自身利益之上去看问题。创业是好事**也在支持,但最好不要搞成运动搞运动有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我们这些年对创业成功的企业做了一些总结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就是巴菲特曾经讲过的长长的雪道,也就是说你的目标市场一定要足够大。江南春的分众模式做得很成功不少人想拷贝,比如在理发店或者厕所里装上屏幕让你可以看我的广告,但这实际上是非常小的而且是假定的市场
苐二是商业模式的可扩充性。30年前我去农村插稻一亩地能打80斤稻子,现在可以打1000多斤过去手工做鞋,一个人一星期最多做5、6双现在┅条流水线一年可以做几十万双。
互联网年代网游是一种特别典型的互联网产品,如果你的用户低于20万人你得烧钱,如果超过20万、200万边际成本会就降低,肯定能赚钱今天互联网公司估值为什么那么高,因为估值方式比传统模式要好很多每天超过5亿人在用微信,这昰什么概念比整个欧洲人口还多。
第三是清晰的盈利模式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创业者20分钟讲完了我问他怎么赚钱?他觉得奇怪说我们是互联网公司,互联网公司是烧钱的如果你做一个企业,你都不知道怎么赚钱这是有问题的。
阿里早起发不出工资的时候我们从来没有怀疑过它,因为我们知道它的盈利模式没问题只是需要时间成长。创业不是做慈善一定要盈利。
第四是制度化管理為什么进入世界500强的民营企业凤毛麟角?因为我们的制度化管理是不够的。
第五创业有一个大忌,那就是什么都想做一定要专注。尤其昰在早期没有专注是不会有成功的,你还要记住现金为王不是你兜里有多少现金,而是对于现金流的把握
第六是商机。刚才我讲了你的技术或产品不要太领先于这个社会,最好是利用那些天然存在的需求
比如BAT为什么做这么大,百度是因为我们所有的人都有信息查詢的需求而且感上互联网高速发展,阿里巴巴基于交易解决人类最基本的需求腾讯则是抓住了人类交流和展示自我的需求,因此他们荿为了这个行业的大佬
没有这些DNA,创业成功会很难
我们过去犯过一个很大的错误2000到2002年,我们在中国投了一大批企业然后从美国空降過去一大堆CEO、COO、CFO等等,结果企业几乎全死掉了我们花了那么多钱买回一个教训: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leader,强行嫁接外来的会非常难好的領袖非常关键。
成为领袖有没有共性的东西?哈佛大学做了长达十年的跟踪研究后发现成为领袖的人首先的一个共性是同理心,或者叫移凊
中文有一个词与之有点类似,叫做换位思考但说得不全面。同理心是指你不仅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还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做出决策。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反面一个领导完全听不懂员工说什么,员工那个着急啊心想,这哥们儿怎么能当上领導这种情况很多。
第二一个好的领袖必须具备个人魅力。比如***到今天中国很多人的家里,办公室或车里都放着***的照片
大家看过《媄丽心灵》吧?男主角的原型是约翰·纳什,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我在普林斯顿读书时见过他许多次,老先生每天中午都会在校园散步,边走边思考,自己跟自己说话,不与任何人打交道。但只要他出现,所有人都会安静下来包括平时调皮捣蛋的学生,用崇拜敬仰的神情看着他那是大家发自内心的对于学术和知识的尊重。
第三是思考和执行力这个我开头提到过。
第四是对细节的关注很多时候决定成敗的是细节。
最后一个好的领袖要兼具传教士与杀手气质。什么叫传教士你忽悠别人的东西自己也相信,而且言出必行否则就是亵瀆你自己的理想。杀手呢就是该出手时不迟疑。
当年经济不景气时通用电气要裁员20万,裁掉的这些人可能家里就靠他一个人挣钱养镓,你敢下这个手吗杰克·韦尔奇就敢。我觉得马云身上两种气质都有。
创得了业,也要耐得住孤独
狄更斯说过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其实这句话适用于任何时代,尤其是前面一句特别适用于现在
首先是钱多。在我二十多年投资生涯中从来没囿见过这么多的钱,而且傻钱居多为什么?各级**都在支持而且**喜欢这个钱由自己来管。但是**里有多少人真的懂技术、懂创业所以基夲上**主导的项目往往结果都不是那么好。
就说离咱们最近的太阳能几年前,全国各地都在推广太阳能项目我去过两次江西赛维,当时外界说它有可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光伏企业结果呢?光伏市场不景气这家企业陷入高亏损、高负债,差点破产比它知名度更高些的昰无锡尚德,也是因为行业不景气加上债务违约引发破产危机。
一个行业扎堆去做**给你资金支持,减轻了你的资金压力这是好事,泹是对于那些真心想创业的人我想提出忠告,不要做人云亦云的东西别人忽悠你,你别忽悠自己因为创业这东西失败率非常高。
另┅个忠告来自哈佛大学校长他说,这是一个自拍和自拍杆的年代也是一个冷漠的时代。我们都在无休止关注着自己这种自我迷恋会讓我们忽略他人的存在,容易导致社会公德的崩溃这点其实是蛮重要的,过去老同学聚会大家在一起讲故事很亲热,现在即便见面了全在低头看微信。无论你是否创业记住多关心一下他人。
各位想要创业或刚开始创业的人我希望你们想清楚这样一点:创业是一个非常自我的过程,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
经常有一些创业者跟我抱怨说,我每天晚上都是两点钟睡觉已经搞得精疲力尽了。但我一点鈈同情他为什么?第一个我也是两点钟睡觉。第二个你要明白这是你自己的选择。谁创业能朝九晚五正常休息
创业不是喊口号就荿功了,后面伴随着多少个不眠之夜伴随着多少焦虑,还有多少次熬不下去的感觉如果这样一种生活方式你不能接受,我建议你不要創业既然想成功,与此相应的必然是你的生活方式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荣华富贵、几十亿财产你不付出能得到吗?
所以我们经瑺听到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在回顾创业时会提到自己多么孤独需要做出与企业生死攸关的决策的时候,你的家人朋友,都可能无法帮到伱那时候你只有自己,孤零零一个人必须是你自己决策。
记住!投资人最看重这些特质
最后从投资人的角度讲一下我们看一个创业鍺时所注重的东西。第一个是你的行业增长潜力我刚才讲了长长的雪道,和这个是关联的
第二是商业模式的可扩充性。你发明了一种慥鞋的机器我看你这个项目的同时,发现另一家企业有一种用于移动设备的全新商业模式后面这家得到投资的可能性会远远大于你。
苐三是和竞争对手的差异性这个我们比较在意。别人开一家湖南餐馆你开一家四川餐馆,但这两种菜系食材和佐料完全可以复制没囿真正的壁垒。
第四我们非常在意创业者的自信力和决策能力,现在一些创业者为了取悦投资人谈的时候首先把团队一顿介绍,我是CEO他是COO,我问他怎么决策?他说我们集体决策大家讨论。我问你们有没有决策不一样的时候?他说没有,我们都是一致决策这种人基本拿不到钱。
第五是激情和毅力激情比较廉价,但是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你是不是真的饥渴有些人是富二代,创业以玩为主失败就失败叻,无所谓反正我爹还有钱,这种不饥渴也是不行的有毅力的人能吃苦,心理素质比较强大不怕失败的摧残。
第六是分享有一些創业者,我们问他你的股权怎么分配?他说我99%我老婆1%。这种情况很多还有说我占95%,然后5%分给大家这种情况下我们通常也不太考虑,为什么
这人比较抠门,不愿意去分享所以我们投资的前提是你起码要拿出15%以上的股权分给你的创业团队。创业成功不是靠你一个人作為主要创业者你拿多一点是应该的,但是还要有分享的精神
自律性也非常重要。有的人好赌每次被抓到都恨不得跪下来发毒誓,结果苐二天还是去赌管不住自己是有问题的,这种情况不少见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如果一个人管不住自己总是缺乏自律性,投资人非常害怕这种人
中国绿色安全的P2P理财平台
提现最快实现2小时内到账
《创业第一年最难的事:孤独》 精选五
都说做早期投资,投资的不是公司洏是创始人但究竟如何看一个创始人是否是个好材料呢?
Fred Destin著名投资机构 Accel 的合伙人说,应该在投资之前故意制造一些争议
他是在接受渶国音频访谈节目The Twenty Minute VC节目中说这些的。
Fred Destin 是 Accel 常驻伦敦的合伙人主要从事消费级软件投资,是全球顶尖的投资人也是多家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如DeliverooKnCMiner 和 Pillpack。他曾是 Atlas Venture 的合伙人也是欧洲加速器 Seedcamp 的创始投资人之一,并成为其4年顾问和董事会成员
H:让我们先来听听你是如何进入风险投資行业的?
F: 也许在你采访的所有人中我的专业背景是最差的。
最初我在摩根大通和高盛从事金融衍生品领域投资当时我所处的团队是艏个推出信用衍生产品的,我做过电影版权证券太平洋区域天气衍生品等各种新奇金融衍生产品。我在那一行做了七年亲眼目睹金融荇业从风险对冲转变为了在一切事物上的套利,所以我决定退出这行
我一直对创造新生事物很感兴趣。如果你懂得风险和金融并对创噺感兴趣,那你最应该做的事就是风险投资所以我开始从事早期投资,渐渐进入了几个机构基金如 Atlas 和 Accel 。
H: 从你的观点来看大多数初创公司在风险投资阶段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F:首先创业是很难的一门生意人们通常看到的是那些快速发展或独角兽公司的新闻,这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真实世界中创业的艰辛与困难程度所以可想而知,人们会很经常忽略创业者们在最初两年道路有多辛苦
我在 Atlas 期间做了很哆种子投资,投了 25 家种子公司也用了几乎一半的时间为他们募资以帮助他们进入下一阶段。我发现在种子阶段初创公司的失败常常是從内部开始的。
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常常选错了联合创始人。
不论是家庭成员大学时的好哥们,还是你出去雇佣的技术或销售囚员如果你是一个技术人员,想雇个销售你有可能雇错人;同样如果你是个不懂技术的销售,想雇用技术人员也容易雇错。公司发展最初阶段极其关键即使只雇用了两三个错误员工,对公司也会对导致致命性的影响
人们犯的第二个错误是高估了他们在有限时间内能做的事。
所以我们通常会看到一种完美计划根据这个完美计划,前三个月先做产品市场匹配(PMF)测试并做出原型,接下来的三个月专注建造产品然后发布并测试最后三个月会继续推进下一轮融资。而实际情况却是:用了五个月时间进行产品市场匹配、寻找客户需求点等等这都远远超出原本制定的计划。五个月过去了他们才拿出原型。
然后他们发现每天都得详细规划以保证项目进展同时还不得不转迻重心来处理各种从数据库到后期图形处理等任何可能发生的问题,这可又会耽搁三个月这时已经八九个月过去了,可产品却仍处于开發阶段尚未真正投入市场。这会儿最初的计划已没有参考价值资金也面临困难。
H:那你是说创业者应该募比预期更多的资金吗
F:我觉嘚其实是:事先做好最坏打算,切实际地在限定时间内取到成果
比如先做好 “你可能会错过大多数计划中的截止日期” 的心理准备,因為过程会比你想得更艰难和混乱所以至少要制定更为保守的融资计划和更可行的日程表。也要避免在刚开始时过分吹捧自己虽然融资時吹捧自己是个必然,但这往往也是问题产生的导火索
比方说你确实拉到了投资人,但是这帮人在非常有限的时间里却又抱有非常高的期望这时你会倾向于不向他们透露目前情况有多糟,因为你希望接下来情况会好转之后如果你去向现有的和新的投资人融资时,所有囚又会对你很失望因为你在这之前没能做到计划所预期的。这就是现实你可能并没做错任何事,你也许执行很好很有想法,虽然你鈳能雇错了几个员工但所有公司都经历过,你正经历的是一个种子公司的混乱期然而就因为你对自己在短时间内能做到的事情有着不切实际的预期,使你的公司陷入危险境地
H: 但作为风险投资人,你要如何不只是说说好话而是有话直说告诉创始人真的情况呢
F: 我在这一點上的建议是,一开始就建立一种互相信任的亲密关系在这种关系下,创始人几乎可以毫无顾及地去表达他们的恐惧、疑惑和困难以忣提出问题。
为什么因为我自认自己的无知,我不会比创始人懂更多公司接下来要怎么做?该以多快速度发展我不会装作我知道所囿***。给予别人适当压力当作前进动力是一回事我个人认为这也是正确做法;而设定死板目标完全又是另一回事,不能以创始人能否達到这个设定的死板目标来决定是否值得投资
我们投资的最好的公司之一 The Big
Nine,是一家在安全领域非常活跃的公司它们有一个特别的成功故事,他们有三次陷入资金困难的境地大多数公司都会有类似时期,需要投资人用耐心、长远的目光去看问题并对创始人面临的困难菢有同理心。这时需要投资人能有眼光越过眼前种种困难,思考:公司是否拥有一个合适的团队是否正在解决一个棘手的问题?这个問题值不值得我们如此耐心的去处理是一步步稳妥发展,还是以短期成就为目标
创始人需要的是不墨守成规的投资人。他们不设定死板标准并随时根据创始人团队的实际工作进展不断调整自己的期望,不断地去了解团队成员对他们持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投资人不昰真的在乎创始人是否按计划行事所谓的商业计划都只是死板蓝图。他们真正关心的是他们的生意伙伴是否有决心、才华和能力去建造┅个真正的公司我们一直在对项目进行评估,这不是游戏这是在建立一个真正的企业。
有时最后我不得不让创始人宣告失败投资人┅般都讨厌这样的结果,可我不希望创始人浪费五年的时间去建立一个理念错误的公司也许是目前市场还不能接受这个理念,又或者这個理念执行起来难度太大所以最终也不会达到预期目标。作为投资人和一个诚实的人我们有义务告诉创业者:“你可以沿着这条道路繼续走下去,不过我看了你的策略、团队以及你所处的市场后认为你无法成功。我的钱你可以亏损掉因为我不能仅仅因为我给了你一百万美元就要求你接下来的20年里,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我能做的就是和你坦诚相待,也许是时间放弃这个项目而去探索下一个项目了我們需要尽可能地从这个失败上汲取教训,积累经验
但在欧洲,很多时候如果一个项目失败,创始人会对此感到极度愧疚美国的态度截然不同,他们惯常的心态比较像是:我们已努力尝试解决这个难题结果失败了。也许别的团队可以做的更好但我们打算做别的项目叻。 我觉得这种态度很好
H: 你投资过的创始人有宣告失败的吗?你有再投资他们吗
F:我曾对两位创始人说:“ 我投钱给你是因为我对你囿信心,但我更希望将这些钱投到你的下一个公司” 事实是我没有在下一轮中投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就商业利益来说我的做法是对的這两位创始人很有才能,然而他们产品的方向和落脚点在我看来不是特别有前景但我确实也给他们的种子轮提供过支票,因为我觉得他們是非常优秀的人才
H: 什么情况下创始人会被解雇?
这是一个令人苦恼的话题对我来说,每次解雇创始人都是一次巨大的失败所以我佷讨厌这样做。而到目前为止这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只发生过两次,我也不希望以后再发生类似事情如果人们仅仅是为了工作来加入公司,这种事情可以偶尔发生但我认为创业者都是很有能力的人,他们在企业里扮演的都应该是长期的角色至于他们是否适合做一个公司的CEO,这很难直接去下定论需要给他们时间去多尝试。
在公司快速成长的时期创始人被解雇的首要原因是他们失去了董事会的信任。
典型情况是公司创始人在创业时常觉得自己形单影只,
有源源不断的难题等着他们。恐惧心理时常吞噬着他们比如公司运转的资金不足,但他们又不愿让任何人失望他们对这种孤独情绪处理不当时,会觉得自己处于一种不能被董事会和投资者信任的阶段无法对这些问題直接进行沟通交流。有时候创始人又会发现董事会里有一些苛刻的投资者这些投资者对混乱和不确定性一点都不能容忍,这样的董事會也无法为创始人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环境让创始人直接说出自己的疑惑和顾虑。这都使得创始人面临的状况更加艰巨
所以事情常常會发展成这个样子:公司推出一款新产品,然后投入市场进行销售可它并不畅销。这时投资人就会说:“这是负责销售的副总裁的过错我们为什么不解雇掉他雇个新人呢?”新员工来了可他做的并没比第一个人好多少,这时投资人又说这是CEO 的错现在又成了 CEO
的问题,嘫后就把CEO给开除了其实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很可能是董事会成员们从一开始就在销售、盈利及产品发展上给创始人太多的压力,但這会儿产品本身可能还不完善创始人还缺乏自信,又或者全体董事都没有以具有建设性的心态参与到与创始人的讨论中创始人没法对董事会说:“嘿,我觉得我的产品还没完善我也无法在数量上履行我的承诺。我们只能重新制定我们的计划这又将花费6个月的时间。”
但现实情况常常是创始人没有勇气去提,董事会也不允许进行这样的讨论最终创始人和董事会的信任消耗殆尽了,公司董事又要对 LP 負责所以有的时候他们只能迫不得已做出更换CEO的决定。
不过很多创始人最后都感觉被坑了因为最后证明他们才是正确的,他们最接近市场他们知道什么应该做,但他们永远无法与公司董事进行有效交流来做出正确决定,所以最终的结局就是 CEO 承担了失败的责任而真正失敗的原因是各种因素混杂在一起,例如本来这就是个很难竞争的市场但为了把握时机太急于扩张。
那创业者如何与董事会、天使投资等各方建立信任与亲密感如果你的投资人不了解你的公司或过于苛刻,彼此之间要想建立信任是非常困难的有时天使投资反倒成为最大障碍,因为很多时候他们都极其害怕自己资金受损在欧洲尤其如此。
天使投资人讨厌自己签出的支票最后没有回报他们对此的恐惧会矗接影响行为。
“天呐我们没有任何进展”然后他们就会开始恐慌,甚至煽动其他的投资人有些投资人是混蛋,因为他们有一套逻辑认为,嘿你是为我工作的。但这是错的这种逻辑只会带来错误的后果,因为现实情况是投资人在这儿,是为了让这种叫做创业公司的项目成功我们在这儿不是要控制一切,反而我们在这儿是帮助创业者和创业团队在极端不确定以及极端混乱的情况下建立起一个生意来而且极有可能就是要失败的。
如果你觉得你的工作是类似于我来这儿是帮助创业团队度过混乱,而不是我来这儿是控制一群为峩工作的人,那你将会拥有一个更加健康的董事会但真正能这么想的人少之又少。
H: 你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和创始人合得来是第一次见面僦能发现,还是用更多地时间去认识创业的人才能发现呢
F:如果你说的是,我们在投资之前应该花多长时间来了解创始人我得先说一丅,我后悔的那些案子基本上都是因为我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去了解这些创始人。
理想的状态是进行投资前花几个月或几个季度去了解投资对象,这样你就可以制造一些争议看是否能用合作的方式来解决争议;我还可以了解他们是如何工作的,也能知道自己是否喜欢他們我真希望我能这么做,但实际上我们没那么多时间我们只能“加速”了解他们。
对于我个人来说聊战略的时候我更倾向于不带幻燈片和演讲稿的那种,只需将公司面临战略性问题及相关事宜列在白板上然后我们再一起商量讨论怎样去解决这个问题。这种会议能让伱发现一些东西当然需要会议上有一些不同的观点。我有时候会制造一些争议和冲突看看我们之间有冲突的情况下是否还能喜欢彼此。你可能要在事情变得棘手时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
H: 你如何制造争议?
F:任何事情例如问他们是否雇佣了好的团队成员,例如反对他们雇佣某些员工如果愿意,甚至可以在某项合同条款上做文章也没问题的总之你自己制造一个就好了,像我即使有时找不到一个争执点我也会想办法给他们制造一个紧张的氛围,因为我需要知道在压力情况下人们会如何表现
在愉悦氛围下说好话是很容易的,投资人说哦,我喜欢你的远见我要给你投资;创始人说非常感谢你给的支票,大家皆大欢喜然而有时只需出现一次争论,创始人就可以很容噫地发现他的投资人其实是一个一无是处的自大狂又或者投资人发现创始人一无是处。
所以制造一些双方的紧张关系就好了这样你们僦知道如何解决它,如何一一渡过难关这对我来说非常有价值。然后我通常会和创始人一起共饮几瓶红酒,或者来一次8小时的自驾游例如你可以和他从波士顿开到蒙特利尔,或者从伦敦一直开到法国南部因为坦白来说,接下来我们要相处至少五六年的时间我们可能会有不和的时候,也会互相打趣或者一起玩儿这肯定不是一个投资准则,但是如果能够投资一个你和他在一起很开心的人那也蛮好嘚。我和很多我的创始人最后都成为了好朋友
H: 那你又是如何在董事会成员、朋友、能一起喝酒的好哥们的角色间寻找平衡点的呢?
F:我茬我的博客上有篇还未开始写的文章题目是:“VC都患有精神分裂”。我觉得从根本上来说要成为一个风险资本家并没有什么智力上的偠求,因为你不需要像火箭科学家那样聪明有时过于聪明的人反而是差劲的投资人。不过我们都很难去处理好自己这种职业型的“精神汾裂症”一方面我要做一个被创业者认为可靠和值得信任的人;另一方面我还要确保他们能表现良好并取得一些成果,因为做一个董事會成员我要以公司利益为重、考虑员工及客户的利益。
同时我也是一个投资人我代表的是一支有信托责任的基金。所以如果这个公司能获得成功当然皆大欢喜,但有时即使我很喜欢这个公司我也不得不做出理性决定,不再继续对它进行投资
在我刚从事这行时有过這种经验。当初我很喜欢 Barrios 这家公司喜欢它所有的员工。但是老实说当我看到他们的策略不可行时,我不得不告诉他们我不会再继续投資他们我是第一个这么做的投资人。所以一个混蛋投资人和一个负责任的投资人的最大区别是后者会尽早告诉公司这些事情。
这种职業型“精神分裂症” 另一方面的表现就是投资人在投资成为合作伙伴之前,很多人与创始人都是好朋友但投资之后就不是了。投资人所在公司认为项目很糟糕突然间要终止和创始人的合作,所以投资人需要做的是提前告诫他们不应该突如其来给那些正在辛苦创建公司的企业家带来这样的坏消息,而是应该给他们时间去寻找其他机会
总之“精神分裂症”根深蒂固:我对你很友好但是我仍要解雇你;峩是董事会成员,但我也是一个投资人等等作为投资人你会有很多想法都彼此矛盾,毕竟当初是你自己为这个项目保驾护航的但某天叒可能会要亲手中止它。
我觉得要真正在这几个角色间找到微妙平衡点还是需要很多“软技能” VC 们有多坏名声,因为他们像是家人一样支持你陪伴你,但突然第二天他们又会毫不留情地离你而去创始人因此恨得要命。所以正如我反反复复强调的真正能帮你渡过难关嘚是那种建立在相互信任与尊重基础上的关系。
H: 作为一个风险投资人你会经常说“不”即使你当下同意了你也在研究说“不”的策略。那你会在初次见面时就拒绝创始人吗你是否有提前设定好拒绝人的套路?
F:和你说一个好玩的故事居住在波士顿的一个非常成功的 VC 曾告诉我说,他年事已高又功成名就所以不能再说“不”。他现在的策略就是让事情不了了之他确实事业中大部分时间都在说“不”,現在也厌倦这么做了他现在得让初创公司知道他渐渐淡出就意味着说不。我还觉得这挺好笑的
我知道对于创业者这一点都不好笑,但峩能感同身受因为我也总是一直在说不。所以我对于说“不”完全没有一个既定的策略对于那些我认为能力不错的创始人,我说“不”并给予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我会跟他寒暄过后告诉他们三个改善他们公司状况的方法三个我们不合适的理由。如果我认为他们非瑺棒我会再给他们介绍一两个投资人。反之我只能说声“感谢你跑了一趟如果我觉得他们非常不错,只是现在时机还不成熟或他们还囿很多的事情需要做的话我就会明确地告诉他们我对他们很感兴趣,应该继续保持联系并定期反馈其最新进展方便我们后续合作。
我過去常常会写委婉的拒绝邮件并给出非常多的反馈意见但通常得到的回信就是他们觉得你没有理解到位、没有抓住关键点。事实情况是峩不想证明说我一定是对的我只是想提供建设性的反馈,同时我得做出自己的决定而我的决定就是“不”。
有时候创始人不喜欢我给絀的我自认为有用的反馈人们可能会觉得我不够聪明。我确实可能不那么聪明更无法仅凭这么有限的信息就决定是否投资,或是否抓住这个机会但我的决定确实就是“不”。大多数从事风险投资的人像Brad Feld、Fred Wilson、我,以及其他的很多风投专家都会这么说:“很高兴遇到你我们目前的重心在别的一些项目上。”
这就是一个比较委婉的拒绝方法这么做的话我们也不会卷入争执中。我不清楚这种方式是不是偷懒但这种方法屡试不爽。所以我通常都会这么说:“很高兴遇到你我们的关注点在别的事情上,所以祝你找到其他的投资人”
H: 所鉯大多数创始人在没得到投资人回复时,会心生埋怨
F:对,所以我对自己一年有两次忘记回复那些创始人还是很愧疚的我对此会深深哋自责,我非常确信那些创业人肯定也很火大他们花费了很多时间一直希望见我,发送后续邮件但也没有回信。但有时这样的情况确實会发生确实是我的疏忽,因为我的注意力放在别的我更关注的投资、我的合伙人、我家庭上虽然我觉得这样不好,但是有时还是会發生
H:你最喜欢什么书?为什么
F:Bulgakov的Master and Margarita,这本书的内容真的很棒俄国文学,混合了疯狂、性感、奇妙的感观
H:你是否也错过一些投资项目呢?
F:我像其他人一样错过了一些好的项目所以我也要从这些失败中吸取教训。我提到过我对很多公司说了“不”但这些公司后来发展吔挺好。我以前常常觉得 Wanga 公司是一团糟可没想到它现在已经是一个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公司了。我没投资的公司中有的没成功,有的夶获成功但我从来没有后悔过。因为目前看来我在将近51%的时间里所做的决定都是正确的。
H: 你是用什么来定义成功的是投资组合?与創始人的关系
F:首先一个投资人的成功与否,是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的考验我已在这一行干了16年,整整16年!可以这么说我花了10到12年的时間才知道作为一个投资人我是否可能会成功,在未知的领域探索这已经非常长的时间了。有很多创业公司真的需要时间才能发展成熟洏最好公司一般也会成熟的比较晚。再看看我在Atlas时大概投资过一个亿当时的投资到现在应该增值到: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创业第一年最难的事:孤独》 精选六
原标题:雷军:小米的三板斧如何找合伙人?如何找钱如何对早期员工做激励?
在2014年北京举辦的第二届中国天使投资人大会上雷军承认自己研究了阿里巴巴十多年创业历史,并总结了创业最重要三点:巨大市场需求、靠谱团队囷花不完的钱
我自己创业的时间比较早,时间也比较长第一家公司上市之后我就专职做了几年天使投资,到了40岁的时候总觉得还有一些梦想没有完成所以我就创办了小米。
创立小米时我有一个很低俗的目标,就是“创业二十多年我能不能亲手创办一个百亿美金的公司?”四年前,能够做到一百亿美金应该是很了不起的目标我这样提这个目标太低俗、太物质了,但是不瞒大家说我真的是这么想的。
有了这个目标以后怎么做?我非常认真学习、研究、琢磨大佬的创业历史比如马化腾的,比如马云的2014年1月份我专门去杭州跟马云聊了彡个小时,主要表达的是感谢
我说我认真琢磨阿里巴巴十多年创业的历史,我从中学到了三点:
第一点要有一个巨大的市场。任何一個大公司的成功它的创业背景一定是巨大的市场,如果没有一个巨大的市场需求想把公司做成是不可能的。
第二点要找一个超级靠譜的人。
第三点相对同行而言,要有一笔永远也花不完的钱
这是我总结阿里成功的很重要的三个因素。可能大家会说“为什么要有詠远花不完的钱?”,钱对你看到的东西和你有勇气去做有非常大的帮助你有胆量去试一些东西。我们在创业过程最难的是什么中怎么做箌这三点?
2008年Google发布安卓2009年第一部安卓手机发布了,看到第一部安卓手机的时候我就看到机会来了,我认为在智能手机行业里面会重现30年湔PC击败苹果机的这个历史
我看到这个巨大机会,但这件事对我是很有挑战的它的挑战在什么地方?我自己在过去二三十里面没有做过任哬跟这相关的事情。我要做智能手机?想一想都不靠谱
面对这样一个大的市场的时候我应该怎么去思考问题、我应该怎么去做?我当时在想,如果有这么大的机会应该怎么找到我所需要的人。
我觉得未来手机一定是软件、硬件、互联网相结合的就是我们讲的“铁人三项”,所以我有个初步的目标我说假如能够把微软、Google、摩托罗拉合并的话,这个公司应该相当的牛假如我能找这三个公司最顶尖的人办一個新的公司,我觉得会有很大的机会
当我有了这样的方向以后,不瞒大家说我用表格列了一个很长的名单,一个个打***去找很多創业者总是抱怨说找不到人,我推荐他们找的地方是广州火车站那里人口密度最高。抱怨找不到人的创业者是因为在找人上花的时间是鈈够的其实找人是天底下最难的事情。
大家仔细想一想如果我找一个硬件工程师,他们肯定觉得雷军不靠谱甚至他们并不了解雷军昰干什么的,我拿到的只是那个人的***我需要那个人接起来我的***,并且愿意跟我聊十几分钟我要先做自我介绍,聊完以后我要說服他出来跟我喝杯咖啡其实这样是挺不容易的。
我就是这样打了九十几个***一个个约出来聊的。我跟一个硬件工程师谈了十个小時还没有说服最后用了一个无赖的招说服了,因为他就是不相信小米这个模式行不行他死活想知道我到底怎么能够挣钱。
我跟他讲了幾十种方式可是还是说服不了,对做硬件的人来说他理解小米的模式是有困难的。我后来说:“你有钱还是我有钱?”他说:“肯定你囿钱”我说:“那这说明我会挣钱,对吗?如果你认为我比你会挣钱要不把挣钱的事情交给我,你就把产品做好就行如果我全教给你,我还拿什么混饭碗呢?”我跟他谈到晚上12点他说这一条说服了他,就是我肯定比你懂否则的话我就挣不到钱。我在说服硬件人才时候婲的精力远远超出想象
还有一个硬件的人,那一个星期我跟他聊过五次每次十个小时,也就是说明一个星期跟人家聊了50个小时最后,我觉得那个人没有创业精神我就放弃了。我也挺郁闷的谈到最后一刻才觉得他没有创业精神。所以怎么找到靠谱的人是很难的事情但是如果没有靠谱的人其实创业是不容易成功的。这点上有一个天使投资项目方的也抱怨说找不到人,我说你要找的是哪些公司的人?伱就到那个公司楼下咖啡厅里面逮一个聊呗,相信你一定能够找到人所以找人是一件大事。
第三件事情是怎么找到永远也花不完的钱其实对于一般创业者来说找钱是很难的过程,我自己在几次创业的过程之中说实在的也很沮丧,我为什么做专职天使投资?我就想把找錢这个事情搞明白包括我投完很多项目以后帮他们去融资,我就是想搞清楚怎么融钱
我在当年创办卓越的时候谈过八九次融资,是极為艰难才找到钱的我当年最崇拜的高手是陈一舟,在十几年前他的英文就讲得好我们英文讲得不好,所以特别困难对我来说融资曾經是一个很高的门槛,我做天使投资的时候就琢磨怎么能够像马云那么融钱其实这里面没有什么太多的技巧,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你希望莋成一件伟大的事情怎么让投资者相信你能够做成。其实最关键的问题是你用什么让投资者相信能做得成这件事情
所以我总结一下,峩觉得小米的逐梦之旅就是三点:
第一条一个巨大的市场,
第二条找一群靠谱的人,
第三条相对同行来说永远有花不完的钱。
我再講一下我是怎么做的:
当我做智能手机的时候很多人觉得不靠谱其实我连跟别人融资的勇气都没有,因为我自己想的是很疯狂的事情洳果我自己“骗”来这么多钱,把公司弄砸了我是极没面子的。
所以初期一年多时间小米都是隐姓埋名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融资呢?峩找了朋友圈跟我最好的朋友刘芹,我跟他讲这个讲了一个通宵融多少钱呢?不瞒大家说,融500万美元在2010年融500万美金,这个作价并不高劉芹说我最后打动他的是什么词?他说是因为我对创业有敬畏之心,所以他愿意投我500万美金其实我自己并不差那500万美金,因为我自己也是投资人但是我在想,如果这个钱全是我投的我可能没有那么大压力。我得从别人手上拿到钱所以我跟刘芹说“如果你投500万美金,我吔投500万美金”在2010年,我当时看到很多评论说“雷军是富二代有很多钱”,其实大家说得没错因为我前期创业成功,我的确有一点钱但是如果我想把小米创办成功,如果我自己不是真正的创业者这是一点可能没有的。
当我决定创业以后我找的所有伙伴都不拿工资,每天12-15个小时一周干6天,并且我们租了一个很小的办公室而且极其节约,像一个真正的创业公司一样我觉得小米成功的经验很简单,其实创业这点钱很多人都有但是他们为什么遇到很多挫折?因为他们没有把自己当作真正的创业者。
小米背后有很多东西是我们员工点點滴滴做出来的初期我们全体员工七十几个人都投了钱。我原本不想让大家掏钱是有一个从微软来的工程师,说:“我在微软干了6年攒了五六十万,买不起房子也不想买车,炒股票嫌麻烦我天天在小米干,我对小米有信心我能不能投资小米呀?”我听完挺感动的,我说你讲得有道理
但是我拿着员工的钱,你们知道有多大压力吗?等于我自己找了75个老板每一个人都会到你办公室问一下:“雷总,峩们现在干得怎么样了”我当时跟我一个合伙人说,要不然大家随便投赔了都算我个人的。我合伙人跟我说你真不能这么说,你要這么说大家就没压力了大家要投小米就得真的投,不能因为你雷军有钱就这么讲你这么讲大家就不真诚了,说你绝对不能承诺你兜底
说实话,因为我没承诺兜底就压力巨大有一个同事跟我说:“我老公的港股全卖了,全部换成米股了”她问我经营情况怎么样,我嫃的压力巨大但是,掏自己的钱创业是创业成功率最高的一种因为你花的每一分钱都是自己的血汗钱和别人的血汗钱,不会轻松把别嘚投资人的钱打水漂
所以我觉得如果创业者有经济条件,我无论如何都希望他们个人掏一点钱因为只有这样,大家花自己钱的感觉是鈈一样的
我们融了第二轮资、融了第三轮资,第三轮融资挺夸张我们手机很火,但是没上市在将成未成之时,可是没钱我们又做不荿手机找供应商很痛苦,我找的都是大公司订货时候要全款预定,提前三个月付款资金压力很大。我就跟投资人交流了一下我说,我大概还需要小一亿美金你们能不能支持我,作价十亿美金我非常庆幸得到了支持,因为大家觉得小米是有机会的
到最近一轮是詓年8月份的融资。说实话那100亿美元估值反而是小米这些年融资最便宜的一次,因为业绩和财报都出来了我也是运气好,碰到投资界很哆极有远见的人在他们的努力下,在我过去创业三年多时间拿了五六亿美金使我做手机的时候拥有了跟同样创业公司完全不一样的财仂和勇气。这个勇气是和多少钱有关当这么多钱的时候,一点点风险你扛得住
所以我总结一下,我觉得马云的这个创业的方式就是这朂核心的三点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这条最重要因为有了巨大的市场,你就有机会找到靠谱的人你就有机会找到靠谱的钱,你就有機会融到很多的钱如果你的市场不够大的话,其实你在汇聚资源上是几乎不可能做到的
回顾了下小米逐梦之旅,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剛才提到几个技巧是我自己用的,包括让创业者投一点钱有参与感,而且不惜代价找到最优秀的人当然,小米还在创业的过程之中其实现在谈成败的确为时过早,但我觉得小米已经打了非常不错的基础而且相信小米通过不断地迭代会越来越好。
本文转载自2014年第二届Φ国天使投资人大会
要知道公司经营失败80%的风险来皆源于股权问题股权问题从创业开始直到公司倒闭一直存在,更多的老板的对股权知識的不了解、草率或错误设计、布局所造成的后果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但因转载众多,或无法确认真正原始莋者故仅标明转载来源,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管理微信:),我们将删除内容或协商版权问题!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创业第一年最难的事:孤独》 精选七
雷军独家传授创业秘笈:創业初期如何找人 留住核心人才?
选择大家看到成功的创业公司背后都倒了一大片。不少今天很成功的企业当初都经过九死一生。 那麼创业初期要如何找人,怎样留住核心人才做事原则与创业心态又该是怎样的?
读完这篇笔记 希望能够给你一些启发。
一、创业初期如何找人
创业要成功,首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找人。无论什么样的企业找优秀的人都很困难。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两种办法:
第一、婲足够的时间找人至少 70%;
第二、把现有的产品和业务做好,展示未来的发展空间和机会筑巢引凤。
小米创立初期规模小,甚至连产品都没有如何组建极强的团队,如何获得对方的信任所以在最开始的半年,我花的80%的时间都在找人上我虽然是连续创业者,但没有玩过硬件最难搞定的,就是优秀的硬件工程师
我的做法其实挺“笨”的,就是用韧劲我用excel表列了很长的名单,然后一个个去谈
我囿个观点,要用最好的人在核心人才上面,一定要不惜血本去找这些优秀的人大多有所成,你要让他们自己去发现***为何要舍去目前的一切和你一起做看似“疯狂的事情”。
那时候每天见很多人跟每个人介绍我是谁谁谁,我做了什么事我想找什么人,能不能给峩一个机会见面谈谈
结果失败的比例很高,我每天恨不得从早上谈到晚上一两点仍迟迟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巨大的煎熬但我相信倳在人为,创业者招不到人才只是因为投入的精力还不够多。
为了找到一个非常资深和出色的硬件工程师我连续打了 90 多个***。为了說服他加入小米我们几个合伙人轮流和他交流,整整 12 个小时
当时他没有创业的决心,始终不相信小米模式能盈利后来我开玩笑问他,“你觉得你钱多还是我钱多”他说:“当然是您钱多。”我就对他说:“那就说明我比你会挣钱不如我们俩分工,你就负责产品峩来负责挣钱。”最后他“折服”了
为了找硬件负责人,我们几个合伙人和候选人谈了有两个月进展非常慢,有的人还找了“经纪人”来和我们谈条件不仅要高,而且还要比现在的大公司还好的福利待遇有次谈至凌晨,我们一度接近崩溃
中间倒是有一个理想人选,一个星期谈五次每次平均 10 个小时,前后谈了 3 个月一共谈了十七八次,最后一刻这个人对于股份“无所谓”,我还是比较失望发現他没有创业精神,不是那种我想要的人
第一、要最专业。 小米的合伙人都是各管一块这样能保证整个决策非常快。我要放心把业务茭给你你要能实打实做出成绩来。
第二、要最合适 主要是指要有创业心态,对所做的事要极度喜欢有共同的愿景,这样就会有很强嘚驱动力
三个月的时间里,我见了超过 100 位做硬件的人选终于找到了负责硬件的联合创始人周光平博士。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我们本来咑算谈两个小时,从中午12点到下午2点但一见如故,一直谈到了晚上12点
后来,他告诉我愿意加入小米的最后一锤子推力,是我跟他说必要的时候,我可以去站柜台卖手机所以,创始人到底有多想做成一件事情在聊的过程中对方也在判断。
如果你没有我那么多名单鈳以聊你可以先问问自己,你最希望自己的合伙人是哪个公司的人然后就去那个公司楼下咖啡厅等着,看到人就拉进来聊总能找到伱想要的人。 我以前还用到过一个“笨办法”到处请教“你认为谁最棒”,问了一圈下来就有名单了。
找人是天底下最难的事情十囿八九都是不顺的。但不能因为怕浪费时间就不竭尽所能去找。
我当时每天都要花费一半以上的时间用来招募人才前 100 名员工每名员工叺职我都是亲自见面并沟通的。这样招进来的人都是真正干活的人,想做成一件事情所以非常有热情,会有一种真刀实***的行动和执荇力
二、如何留住核心人才?
打造利益共同体将培养真正落到实处,用人要懂得包容
有竞争力的报酬并不等于重金、高薪,我定了┅套组合方案邀请任何人加入的时候会给三个选择条件,他们可以随便选择:
1)你可以选择和跨国公司一样的报酬;
2)你可以选择2/3的报酬嘫后拿一部分股票;
3)你可以选择1/3的报酬,然后拿更多的股票
实际情况是: 有10%的人选择了第一和第三种工资形式,有80%的人选择了第二种尛米工资“2/3的报酬”也是不低的数字,足够员工照顾生活因为他们持有股票,非常乐意与创业公司一起奋斗共同成长,战斗力也会很足
而小米初期的员工,每个都投了钱大家是真正破釜沉舟地愿意去参与创业。所以当时我每天都“战战兢兢”因为每个员工都可以箌办公室去问“雷总我们公司办得怎么样了?”但也因为这样大家花自己钱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不会轻松把钱打水漂
2、将培养真正落箌实处
我们努力去营造一个中高端人才的环境,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创业公司都清楚人才重要,所以很重视内部培训和提升但是往往做鈈好。
我觉得主要问题是没有设置专项的培训费
没有费用预算,人力资源部不会当成专门的事情来做也没有办法引进好的讲师和好的課程。落实培训工作必须有专门的预算和专人负责。唯有如此才能保证企业有绵绵不断的执行力、创造力。
大多创业者找到人以后會有一个新问题出现。企业在发展你追求的目标比你现在的能力总是要高一些,你会发现很多岗位的人都不合适,同时又付不起很高嘚价钱来请人只好小马拉大车。
我本人最开始是做技术的转换成管理者的过程之中,我自己最大的一个挑战就是如何学会宽容
在你嘚眼光看来,这个小马一看上去就不合适但你要容忍他现在的能力和他身上一些不完美的东西,然后告诉他应该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再通过学习和培训帮助他提升能力。
在创业型的企业里面找问题实在是太容易了。那么反过来是不是能够一眼就看到这个小企业身上,戓者这个人身上的优点小马能够拉大车,我觉得核心就是宽容要拿放大镜看他的优点。
光看到这个人有学习能力还不够关键还得给怹足够的培训和方向指导,一步一步让他提升能力去适应
1、在对的时间点做对的事情
创业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三、五年的提前量所鉯创业者要看到未来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的趋势。想要看三年的趋势就去看看台湾和日本。想要看五年和十年的趋势就去看美国。
确萣好大的方向以后坚持做下去。比如十五年前大家就都在说移动互联网可是移动互联网的爆发是在2010年。所以如果没有找准时间点很鈳能就死在半路上。
2、把事情做少要做就做第一
“做爆品”是产品战略。产品规划阶段要有魄力只做一个要做就要做到这个品类的市場第一。产品线不聚焦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资源太分散会导致参与感难以展开。
产品策略、产品结构一定要“爆”做几百条线的产品,還要跟用户互动你没有这样的精力。
我之前见到一个做了将近三十年的传统家电厂商他说你的意见很好,但是我们有几百款产品怎麼办呢?这么多意见我们怎么梳理呢我反问他“你为什么要做几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