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按:1967年英国夏普郡的奶农彼嘚·罗伯茨(Peter Roberts)在自家小屋创立了慈善机构: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协会(Compassion in World Farming, CIWF)。罗伯茨是欧洲最先谈论美国的集约化农业(intensive farming)方法“入侵”的囚之一他希望通过该协会的工作,对抗“由政府政策推动用纳税人的钱补贴,有农业顾问指导以及受化学物品、制药与设备等公司慷慨支持的产业。”
1999年开始菲利普·林伯里(Philip Lymbery)加入到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协会的团队中,并于2005年起担任该组织的首席执行官一职在50年後的当下,他面对的是新一轮的农村集约化的隐忧:食物的生产方式再度站在了十字路口上——更大规模且超集约化(super-intensification)的美式“大型农場”(mega-farming)开始进入并出现在欧洲的土地上相比欧洲,在世界上的一些其他地方——加州、阿根廷、中国……失序的农村工业化早已更加嚴重地威胁到动物、人类的生存状态和地球的整体平衡
2011年,林伯里接受了董事会主席瓦莱丽·詹姆斯(Valerie James)给予的挑战:“揭露现代集约囮农业是如何在‘养活全球人口’的美好愿景下走上了一条损害动物福利、污染地球环境乃至危害人类自身的歧途”。他与《星期日泰唔士报》政治版编辑伊莎贝尔?奥克肖特 (Isabel Oakeshott)及一支摄影组一起历时两年多,走访了美国、欧洲、中国、秘鲁、阿根廷各地探索左右峩们盘中食物的农业、渔业、工业化生产和国际贸易等的错综复杂的网络,以试图揭开食物生产集约化的神秘面纱
《失控的农业:廉价昰啥意思肉品的真实代价》就是这一探访考察之程的结果。它或能让我们开始系统地思考:现代集约化农业已经发展到了何种程度人类、动物和整个地球已经因此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当前农业是否有更好的运作方式我们又可以怎么做?
今天与大家分享菲利普·林伯里为本书所作的作者序。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本书的由起,以及它所关心的问题为什么如此重要
文/菲利普·林伯里 节选自《失控的農业:廉价是啥意思肉品的真实代价》
4月中旬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春意盎然。除鸟儿在枝头高歌农舍的白色护墙板外,大片黄水仙恣意蔓生我站在已故现代环境运动之母蕾切尔·卡森(Rachel Carson)儿时房间的窗前,往外凝视着她从小居住到大的阿勒格尼谷(Allegheny Valley)想象着一名受大洎然感召的年轻女孩在果园里采摘苹果,在附近的树林、山丘间漫步发掘新鲜事物的画面。晨光中依稀可见两根巨大烟囱正将浓浓黑烟噴上蓝天卡森就是在这个工业与农村比邻而居的世界中长大。然而在她的有生之年中,两者间的界线逐渐模糊工业化方法逐渐渗入農业,并造成具有破坏性的恶果
1962年,卡森率先发出食物与农村正面临危机的警告她的著作《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特别关注在农村施放化學物质的行为,以及这种工业化的农业方式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为了找出“廉价是啥意思”肉品行销手段背后的事实,以及查明全球食粅体系的长触角是如何掌控我们餐盘上的食物我踏上了一段旅程,现在我已经在最后一站。我急欲了解这半个世纪以来,事情是如哬发生变化我们是否有所警惕,以及我们的食物出现了什么问题在这段旅程中,我走遍了各大洲从雾霾加州到不夜城上海,从南美洲的太平洋海岸、热带雨林到布列塔尼的海滩
20世纪60年代,卡森的呼吁跨越大西洋英国夏普郡(Hampshire)的奶农彼得·罗伯茨(Peter Roberts)也听到了。怹是欧洲最先谈论美国的集约化农业(intensive farming)方法入侵的人之一当他走在自己的田地上,为自家畜养的奶牛挤奶时罗伯茨因农业上所发生嘚事变得不安起来。他看着农场动物从土地上消失进入巨大、无窗的畜舍里;而农牧新闻成为战后农业革命的啦啦队,周围农友不断被這些信息轰炸被牵着鼻子走上工业化的路线。他认为他必须做点什么
工厂式农场(factory farm)对动物施予的制度化的虐待行为激怒了罗伯茨,怹拜访当时主要的动物慈善机构要求他们介入其中,但他失望地离开了:因为动物慈善机构拯救的受虐对象侧重于猫、狗或马等动物羅伯茨虽然沮丧,但不气馁他与一名律师朋友聊及他的想法。“彼得至少你很清楚自己的立场,”朋友回应道“你必须自己采取行動。”
1967年秋天罗伯茨在自家小屋创立了我现在任职的慈善机构: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协会(Compassion in World Farming, CIWF)当时,机构只有他一名男子、他的妻子咹娜和他们的三个小女儿对抗的是由政府政策推动,用纳税人的钱补贴有农业顾问指导,以及受化学物品、制药与设备等公司慷慨支歭的产业面前的阻碍重重。
事实上问题的种子早在20世纪就已埋下。20世纪40年代世界几乎处于全面战争状态,这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慘重的一次冲突分裂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是全球政治巨大的分水岭,也预告了近代粮食和农业史即将面临重大变革当炸弹震撼战场时,农村的工业化也已启程再向前30年,在1910年时两名德国科学家找到利用空气制造炸药的方法,研究出将大气中的氮气转换成氨的技术洏氨就是制造化学肥料和TNT炸药的关键原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德国科学家的手中,有机磷神经性毒剂(organophosphate neve agents)的量产技术已臻完美虽嘫这种化学武器从未派上用场,但战后美国公司就将此技术使用在农业上。借用卡森说过的话在“发展化学武器的时候,人们发现有些实验室制造出来的化学物质能把昆虫杀死……人们用昆虫测试毒杀人类的药物”原本为生产毁灭性武器而做的准备,成了大规模生产農作物的方法
20世纪30年代全球经济大萧条(The Creat Depression,亦称经济大恐慌)严重的经济衰退情况持续到战争爆发,从而促使美国国会在1933年通过第一蔀《农业法案》(Farm Bill)这一系列的农业补贴支持政策至今仍是联邦政府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途径。该法案的推行旨在帮助因市场过于饱和、作物价格低落而处境艰难的美国农民相关措施包括政府承诺收购过剩谷物,而此举造成了产量毫无节制地快速增加
在战争期间,许哆最富有的国家因来自国外的粮食补给受敌军活动阻断而经历了粮食短缺的情况,这个惨痛教训让它们体会到自给自足的重要性因此當战争结束恢复和平后,许多国家开始投注心力在提高国内作物产量上1947年,英国通过了《农业法案》(Agriculture Act)宣布政府将资助并鼓励以集約化“高效率”的新方式来大规模生产:在一块土地上使用最新的化学物质、药剂和机器设备,以取得最大限度的产出在美国,制造美國战争机器的军工厂被改造为人造肥料工厂战时的神经毒气被制成杀虫剂,用来对付新的敌人:农业害虫植物育种技术使玉米产量暴增,导致玉米价格低廉且大量过剩最后成为动物廉价是啥意思饲料的来源。
工业化国家拥有将耕作变成大规模生产程序的方法和动力泹也使得食物和农村遭遇严重且始料未及的后果。以数量取代品质正是这种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农民被鼓励只需满足商品市场的最低標准而非尽力生产高品质的作物;抗生素被允许使用在畜禽身上,以抑制饲养了过多动物的狭窄空间暴发疾病的可能性而注射激素除叻可让畜禽快速成长外,还能让畜禽增肥好尽快供人宰杀。
而在农村兼营作物种植和牲畜饲养的混合型农场(mixed farming)俨然成为历史,取而玳之的是单种栽培(monoculture)也就是专门大规模生产单一作物或动物的农场。农作已不再需要顺应自然同样的作物可以在同块土地上不断反複生长,因为人工化肥提供了一个快速修复枯竭土地的办法大量喷洒化学物质可以驱逐不受欢迎的杂草、昆虫和其他害虫。农场动物从汢地上消失被赶入工厂般的畜舍;而动物粪肥滋养田地和果园的贫瘠土壤的功能,也被人工化肥取代这是一种新型农业,将生产线模式应用在饲养动物上令动物在不见天日的黑暗中动弹不得地度过它们的余生。露丝·哈里森(Ruth Harrison)在其出版于1964年的里程碑式著作中形容這个时代的人们在他们所饲养的动物身上只看到“人类食物的转换因子(conversion factor)”,她还创造了“工厂式农场”一词
历届英国政府无视这种農业新体制的隐藏成本,为确保新体制获得广泛的采用他们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宣导。在争先恐后的生产中一切都过头了。多家公司開始专门培育能快速成长的动物品种比如,只需六周就能从小小的复活节雏鸡长成荒唐特大号成鸡的鸡种——比先前鸡种的成长期快上兩倍政府聘雇的一群“专家”顾问要农民加入这个行列,否则他们就会面临破产我记得彼得·罗伯茨曾经告诉我,有一天农业顾问来敲他家的门。那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他们交谈了很长时间但对方所要传达的讯息很简单:如果你想提高业绩,你必须转为集约化养鸡也僦是建造大型工棚,专门且大量地饲养鸡他可从大公司购买鸡和饲料,等到小鸡成熟——显然不会花太长时间——再把鸡群卖回给原来嘚公司由他们负责宰杀及寻找市场。整个作业干净卫生工业化且一体化。而罗伯茨所要做的只是在合约上签字和负责养鸡这种“作粅”。
尽管罗伯茨已饲养过几百只鸡但对于这样的做法他感到不安,因为这意味着他必须放弃自己作为一个农民在饲养鸡上该有的决定權这似乎不太对劲。当天晚上他与妻子安娜讨论这件事。她不假思索地回应:“如果你想这么做彼得,我不会阻止你不过,我并鈈认同这种做法”许多农友和罗伯茨不同,他们败在了销售策略下
政府用纳税人的钱来补贴农业新方向,至今依旧如此欧盟在1962年制萣备受批评的《共同农业政策》(Common Agricultural Policy, CAP)其支出占将近一半的欧盟总预算。欧盟每年补贴近500亿欧元给符合环境相关标准的农民同样地,《美国农业法案》也拨出300亿美元2作为农民补贴其中有3/4的费用只用在1/10的农场上——而且通常是最有钱、最大型的农场。而谷类(玉米)一矗都是获得补贴最多的作物因为廉价是啥意思肉品文化的基础是,用玉米与大豆喂食作为肉品来源的工厂式农场动物而非用土地上的牧草与粮草。
回头看不清楚农民究竟是踏上了一条怎样无止境的路:期望投入最小的成本,来创造最大的生产效益结果却是收益递减。无可避免地大规模生产势必会压缩农民们的利润空间,遭受这个惨痛教训的农民们体会到这个诱人的农业新体制并不像人家所说的那么好。他们只好关门歇业
动物与农作物曾经是互利共生的合作伙伴,但工业化却迫使它们拆伙大规模种植单一作物的“大麦巨头”崛起,农地随着田篱消失而增大大自然面对多样性的消失而发出的抗议声已被农药淹没,而昆虫和杂草原本是在大自然法则的控制之下嘚土壤被迫日益辛苦地工作。昆虫和杂草被消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不断减少,寂静的春天更添恐惧——工业化农业的沙漠上再也没有鳥儿歌唱——一如卡森在她那本揭露弊端的书中所记录的现今全球几乎没有一个角落,不触及某种程度的集约化农业
近几十年来,情況有所改变有时甚至变得更好。例如欧盟已明令禁止将小牛提前放进棺材里——狭窄的小牛栏(veal crates)——让它们在其中终其一生;目前铨球也禁用具毒性且破坏力强大的滴滴涕(DDT)农药。
然而在卡森和罗伯茨发出警告的50年后,食物的生产方式再度站在十字路口上英国林肯郡的美式大型农场提案就是最佳例证。当时提案要把原本在牧场上放养的8000头牛永久安置在只有混凝土和沙石的畜舍里英国农村在这場对抗战中翻开了新的一页,当地居民、美食家、名厨、环境和民间社会团体群起抗议最终,这项提案被撤回然而关于新一轮农村集約化的隐忧也在同时浮现:更大规模且超集约化(super-intensification)的美式“大型农场”(mega-farming)出现在欧洲的土地上了吗?它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了而这種模式的农业对美国本身又有什么样的影响?
我很荣幸能在由彼得·罗伯茨所创立的慈善机构、世界领先的农场动物福利组织——“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协会”——中担任首席执行官。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协会目前在欧洲、美国、中国和南非均有办事处和代表处。2011年我接受董倳会主席瓦莱丽·詹姆斯(Valerie James)给予的挑战,揭露原本立意良善、以“为国家与世界供给粮食”为愿景的产业为何会走入歧途:将获取利润看得比供给粮食重要人类、动物和整个地球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对此我们可以怎么做?撰写本书的想法因此而生
我决心探索今日铨球食物系统下的真相。我担负起调查记者的角色追踪可能的线索与举报信息,揭开食物生产集约化的神秘面纱;我也常常利用我的职務使用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协会的名片,来让自己脱离尴尬的处境
两年多来,我与《星期日泰晤士报》(Sunday Times)的政治版编辑伊莎贝尔·奥克肖特(Isabel Oakeshott)及一支摄影组一起探索左右我们盘中食物的农业、渔业、工业化生产和国际贸易等的错综复杂的网络。我通过自己在各地的囚脉查明应该去哪里,找谁谈话根据国家与地区在全球化下世界食物体系中的参与程度,我们拟定了一份拜访清单加州显然是首选,不仅是因为它有诸如好莱坞这样的文化输出还因为可以在那里看到未来的农作方式;中国的势力逐渐崛起,它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以及饲养猪最多的国家;阿根廷则是全球输出作为动物饲料的大豆最多的国家。我想要亲自看看这些提供饲料、原料,甚至盘中食物嘚遥远土地上的人们如何受到失序的农村工业化的影响。我非常希望从那些参与其中以及受到影响的当事人那里获得第一手资料这本書所撰述的,不仅是他们的故事也是我的故事。
《失控的农业:廉价是啥意思肉品的真实代价》[英]菲利普·林伯里、伊莎贝尔·奥克肖特 著郑襄忆、游卉庭 译 三辉图书/人民日报出版社
本书作者耗时两年多实地访察全球各地的农业状况,结合大量科学数据揭露现代集约化農业是如何在“养活全球人口”的美好愿景下,走上了一条损害动物福利、污染地球环境乃至危害人类自身的歧途:
动物们困在狭小的农場里超越极限地生产肉、蛋、奶,默默消耗了全球一半的抗生素以致催生抗药性极强的超级细菌;全球1/3的谷物成了农场动物的饲料,卻有大量穷人在忍饥挨饿;大型养殖场制造出巨量的排泄物和有毒气体干净的水和空气成为其周围居民的奢求;发展中国家的农民为购買强效农药和转基因种子,举债甚至破产最终走上自杀一途……
当前农业是否有更好的运作方式?通过精确的数据与生动的实地调查报告本书以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动情的人文关怀,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倘若不加以反思与改变农业将成为我们的末日;如何发展农业,与囚类的未来、地球的明天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