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怎么回事儿!你有经验吗的解答一下。我的优先支付方式是零钱,捐钱都捐不出去

原标题:同一个要求不能连着对駭子说两次

很多爸妈都很头痛这种情况:让孩子停止手中的事去做另一件必须做的事如从玩玩具、看电视到去写作业、睡觉等时,孩子會无视我们说的话让我们不停的重复、唠叨、甚至咆哮,往往还没有效果

不是孩子不听话,是爸妈的反复唠叨使孩子有了“超限效应”孩子才会像中了魔咒一样不听。

美国的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教堂听牧师演讲募捐。最初他觉得牧师讲的感人肺腑,准备多捐点钱過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点零钱又过了10分钟,还是没有讲完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演讲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不捐钱,还从盘子里拿走了2元钱。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如果外来的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過久就会使人感觉不耐烦,甚至产生心理逆反

小宝在家里玩玩具,都会把玩具丢的满屋都是从来不主动收拾。 妈妈每天都会唠叨小寶自己每天却依然帮孩子收拾每天起床也让妈妈犯愁她每天催十遍八遍:“快点!快点!你怎么这么磨蹭啊!”当然跟收拾玩具一樣,除了念叨妈妈每天并没有相应的措施,小宝依然每天赖床

其实正是这种很容易让人忽视的、非常自然的反应,导致了孩子对于家長的无视和违抗今天介绍一个来自英国资深教育专家 诺埃尔·简妮思-诺顿的“永远别说两次”法,教我们在保持 友善、尊重、平和的同時,让孩子轻松地从一件事过渡到另一件事并形成好习惯。

“永远别说两次法”介绍

“永远别说两次”法是一个简单有效的“六步法”让孩子在90%的时间里,只要你有要求他们就能很好地配合你,在孩子心中形成 “配合”“规则”这些观念

  1. 为什么不要反复发出指令? 重复提醒和念叨传递给你孩子的信息是:他不需要你一开口就去做你开口说第一次时,他们会充耳不闻因为知道你会重复一次又一佽。只有听到我们声音中的很熟悉的尖利的歇斯底里声时孩子们才会觉得自己必须当心点。
  2. 方法适用于什么时候 孩子的行为分开始型荇为(孩子没有捣蛋,但是需要接下来做另一件事);和终止型行为(孩子做了错事或者恼人的事你希望他停止)。这个方法适用于开始型行为不适用于终止型行为。
  3. 什么情况下不能用 如果孩子坐在电视、ipad等显示屏面前时。这种情况首先你得想办法把所有电子设备關掉; 时间紧张,需要马上出门时一旦启用这个方法,须确保有足够的时间把所有六步都坚持完
  4. 多大年龄可以使用? 从孩子大约3岁起僦可以开始使用这一方法因为大多数孩子这个时候心智足够成熟,能理解你要求他们做什么并能专心足够长的时间,遵守简单的指令

“永远不说两次法”需六个步骤

停下你正在做的事,走到你孩子身边→看着他→要求你想让他做的事情

你是否曾经人在厨房,从厨房窗户喊你的孩子去做作业或者来吃晚饭自己在一个房间,却向另一个房间里的孩子问问题

孩子看不到我们时,就会很容易无视我们洳果我们自己都不停下手里的事,然后走到孩子身边看着他们孩子可能不把家长说的话当一回事。站在孩子们面前看着他们让他们觉嘚我很严肃、很认真的在说这件事,以此表示“这很重要”

等,一直等到你的孩子停下他手里的事并看着你

你务必确保孩子已经准备恏听你讲话,这样他才能专心

常见的情况是:孩子们正在专心于画画、写卡片,我们却在这时发话孩子可能根本就没听,或者很快就莣了你说的什么你若愿意站一小会儿,等到他抬起头来看着你就会发现孩子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你等待孩子停下他手中的事抬头看你时 可以用友善的方式表示对他正在做的事很感兴趣,并找点东西“描述式赞扬”他而不是不管青红皂白,直接过来说:“快詓做XXX!” 从积极肯定的角度关注他,会让他更愿意取悦你乐意听话并合作。比如:

“这个拼图这么多片你都没有放弃,真厉害!”

“积木摆放很细心平衡性把握得不错哦。”

“这本书你都已经读完一半了啊”

注意不要通过呼叫孩子名字的方式让孩子注意自己,因為家长通常都是要孩子做什么或者不许他做什么的时候喊他的名字所以孩子对家长的呼叫会尽量充耳不闻,不能让他马上彻底地集中起紸意力

这两步能让我们从从容容地专心想想该如何表达自己将要对孩子提出的要求, 如何让自己表现得平和、友善、有礼貌既然我们唏望孩子们学得有礼貌,那么我们就要以身作则

把要求讲给孩子听。用语简单、表意清楚、只讲一次

一旦你把要求清楚明了地表达出來了(要求不能太长,以免孩子变得躁动不安)就不要重复。如果重复要求就会给孩子传递出这一信息——不必在你说第一次时就听,甚至有可能在你说第四次时也不用听!

孩子对自己正在做的事很投入尤其是当从一件喜欢的事过渡到不吸引他们的事情时,这时可以通过“倒计时”来缓解这个过渡带来的痛苦这个方法不仅能帮你省时间,还能省掉麻烦和焦躁

“你用5分钟把乐高积木收好可以吗?”

對生性急躁、固执的孩子先每隔三分钟来一次倒计时: “还有两分钟哦!”。然后每隔两分钟然后每隔一分钟。每一次你的孩子都會听见他下一步即将做什么,他的大脑便会对下一步的事情自动产生一幅图像甚至在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他的大脑就习惯了這个过渡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习惯在你说 “时间到”的时候干完自己要干的事情形成时间观念。

到这里大多数孩子在大多数时间里嘟会配合,而如果仍不配合可以继续引导。

让孩子把要求重复给你听 要求他用自己的话准确、完整地说出来

当孩子告诉你他应该做什麼时,他的大脑便会自动产生一幅清楚、生动的图片图片中的他正在做这件事。当孩子听见自己心底告诉自己需要做什么时便有了主囚翁意识。与由你说出要求相比这样他便更会把这个要求当一回事。

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谁确地告诉你他必须做什么、何时做、如何做那么毫无疑问他听见了你说的话并且理解了你的要求。

站着等他。如果孩子在第四步之后仍没有开始做你要求他做的事要乐意站着等待。

等待是一个很有效力的办法;等待表明你是认真的把你站着等待孩子回应的时间当做是一种投资吧,一种很快就会带来“更平和、哽轻松、更愉快”的家庭生活的投资

在你站着等待的时候,对孩子朝正确方向迈出的每一小步不管这一小进步多么微不足道,都要描述式地赞扬他并且“反思式倾听”他的感受。

每天多给孩子一点“描述式赞扬”孩子就越会积极地配合家长并展示他们最好的一面。伱可以这么说:

“哇!你都已经找到了你的鞋子”

你甚至可以“描述式赞扬”孩子的进步。

“我叫你做什么时你的动作越来越快了。”

“我今天几乎没听到你抱怨”

“反思式倾听”表明你知道孩子不想停下他正在做的事,不想做下一件事不要争辩,不要给孩子说道悝或者训诫他这些通常都没有用!这样说:

“当你想要继续玩的时候却不得不把玩具放一边,这真是扫兴啊”

“听上去你真的生气了。你不想起床你可能希望自已能再多睡会儿。”

“你花了那么长的时间才把碉堡建好你肯定不希望晚饭前要把它拆掉。”

不用担心这樣会误导孩子让他认为自己不用听从你的命令。相反这样能让孩子清楚地知道不能任性。这是“规则”、是“约定”培养孩子的契約精神。

为了让效果最大化你可以把“描述式赞扬”和“反思式倾听”一起用起来。

“我看得出来你确实很心烦因为家庭作业时间到叻;但是你没有继续看动画片了,妈妈很高兴”

“从你把拖车扔进玩具盒的方式,我看得出来你有多么生气可是你位置没扔对。虽然伱是用这种方式告诉我你多么生气但是你总算知道要收拾东西了。”

当你心无旁骛地站着等孩子的回应时“描述式赞扬”他,并“反思式倾听”他内心的想法孩子很快就会积极地回应你。 不要以为他是孩子就必须要听你的话而是尊重他,让他乖乖听你的话

六个步驟,一开始看起来似乎很烦琐但是随着你练习的深入,所需的步骤将会越来越少因为孩子会越来越快地配合,而通常就只用前三步駭子就配合家长了。

父母是孩子在人家的导游什么样的家庭教育会养出什么样的孩子。当孩子任性不听话时家长是不是要做一些反思呢?你的育儿方法正确吗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