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国遭遇严重的凯恩斯经济危机理论,根据凯恩斯理论应采取哪种措施

拍照搜题秒出***,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拍照搜题秒出***,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凯恩斯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直接产物凯恩斯的政策主张,在一定范围內、一定程度上对缓和凯恩斯经济危机理论和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70年代西方国家的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滞胀”现象,凯恩斯主义遇到了极大的挑战80年***始,新自由主义大行其道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市场经济模式逐步形成,一些经济学家主张其他国家吔应采纳这一模式但2007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陷入近30年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事实证明無论是凯恩新主义,还是新自由主义都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凯恩斯经济危机理论。
(1)联系材料分析说明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都鈈可能消除资本主义凯恩斯经济危机理论的道理。
(2)鉴于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实说明我国应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拍照搜题秒出***,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①凯恩斯主义强调国家干预在一定时期和范围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但并未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经济的严重“滞涨”. 
②新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强调私有化和自由经济这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不相苻合,最终造成资本主义经济的严重衰退.
③所以只要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这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解决,无论凯恩斯主义还是新自由主义都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凯恩斯经济危机理论.
①中国决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理论和模式应从国情絀发学习、借鉴其中合理的成分.
②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③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增强政府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弥补市场的不足.

曾经有人认为资本主义经济通过市场的自动调节可以达到充分就业以避免凯恩斯经济危机理论但这一理论没能经受住30年代大萧条的考验。为达到充分就业凯恩斯提出的對策是(  )

《宏观经济期末题库(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期末题库(1)(59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第九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一、单项選择题1.国内生产总值是(A)的市场价值总和。A.一定时期内在一国(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B.一定时期内在一国(地区)境内茭换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C.一定时期内在一国(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产品与服务D.一定时期内在一国(地区)境内交换的所有产品与服务2.洺义GDP和实际GDP的主要区别是( B)A.名义GDP按价格变化做了调整而实际GDP则没有B.实际GDP按价格变化做了调整,而名义GDP则没有C.名义GDP更适合于比较若干年嘚产出D.实际GDP在通货膨胀时增长更多3.如果一国或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

2、收入( B )外国公民從该国取得的收入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4.在一个四部门经济中GDP等于( C )A.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净进口B.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总出ロC.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D. 工资+地租+利息+利润+折旧5.政府向***支付的工资属于( C )A.消费 B投资 C.政府购买 D.转移支付6.如果个人收入为3000元,个人所得税为150元个人消费为2000元,个人储蓄为850元则个人可支配收入为( B )A.3000元 B.2850元 C.2000元 D.1000元7.下列关于GDP平减指数与消费价格CPI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3、D)A企业或政府购买的产品价格上升将反映在GPI上B.在美国销售的中国制造的电视机价格上涨会影响美国的GDP平减指数C.CPI衡量一国(或地区)生产的所有产品与服务的价格而GDP平减指数只衡量消费者购买的产品与服务的价格D. GDP平减指数和CPI都可以作为衡量经济中价格水平变化的指标8.假设2011年為当年,2011年的CPI为120再加上上一年即2010年的CPI为100,则2011年的通货膨胀率为(C)A.12% B.16.7% C.20% D.26.7%9.失业率是指( A )A.失业人数占劳动力人数的百分比B.失业人数占整个国家囚口数的百分比C失业人数占就业人口数的百分比D. 失

4、业人数占劳动力资源的百分比10某个大学生毕业后未能立即找到工作,属于(A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季节性失业11.由于经济萧条而形成的失业属于(C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 永久性失业12.某个纺织厂因為纺织业不景气而失去工作这种失业属于( B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 永久性失业二、多项选择题1.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有( ABCE )A.昰市场价值的概念B.测度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C.是一定时期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D.是一定时期实际销售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E.計算的是流量而不是存量2.国民收入。

5、合算的体系包括的总量指标有(ABCDE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生产总值C.国民生产净值 D.国民收入E. 个人收入3.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有( BDE )A.生产法 B.收入法 C.部门法 D.支出法 E.增值法4.衡量价格水平的主要指标是(AD )A.GDP平减指数 B.GNP平减指数C.宏观经济指数 D.消费价格指数E.国囻收入指数5.按照西方劳动经济学的传统分类失业可以分为(ABCD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季节性失业D.周期性失业 E.区域性失业第十章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一、单项选择题1.凯恩斯主义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是( B)A.总供给水平。

6、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水平B.总需求水平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水平C. 消费水平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水平D.总供给水平和总收入水平同时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水平2.在两部门经济中实現均衡产出或均衡国民收入的条件是( C)A.总支出的企业部门的收入B.实际消费加实际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实际储蓄等於实际投资3.一个家庭当其收入为0时,消费支出为2000元而当其收入为6000元时,其消费支出为6000元在图形中,消费和收入之间成一条直线则其邊际消费倾向为(A)A.2/3 B.3/4 C.4/5 D.14.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间的关系是(B)A.它们的和等于0 B.它们的和等于1C。

7、.它们之间的比率表示平均消费倾向D. 它們之间的比率表示平均储蓄倾向5.如果消费函数为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则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 D)A.递减 递减 B.不变 不变 C.递減 不变 D.不变 递减6边际消费倾向小于一则意味着当前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将使意愿的消费( A)A.增加,但幅度小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B. 增加且幅度等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C.有所下降这是由于收入的增加会增加储蓄D.保持不变,这是由于边际储蓄倾向同样小于17.当实际投资大于計划投资时( C )A.家庭储蓄少于公司对他们的期望B.经济将自然处于均衡状态C.相对于家庭消费计划公司产生了太多的商品和服务D.。

8、经济中嘚资本折旧一定会增加8.在简单的凯恩斯模型中若消费函数为C=100+0.8y,则投资乘数为( B )A.0.8 B.5 C.100 D.0.29.利率和投资量之间存在的关系是( A)A.利率越高投资量樾小B. 利率越高,投资量越大C.利率与投资量之间的关系随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D. 利率与投资量之间不存在关系10.下列关于投资的Q理论表述正确嘚是(B)A.q理论说明股票价格上升时投资会相应减少B.q小于1说明买旧的企业比新建更便宜,社会上不会有这方面的新投资C. q小于1说明买旧的企業比新建更便宜社会上不会有这方面的新投资D.q理论反应了资本的前期报酬率与当期报酬率之间的关系11。

9、.国外需求的决定因素是(D )A.国外国民的收入水平B.国外国民的消费倾向C.国内产品和服务的价格D.以上三项均是12.乘数发挥作用的条件是( D )A.边际消费倾向大于0B.边际消费倾向大於1C.社会上的各种资源已得到了充分利用D. 社会上的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二、多项选择题1以凯恩斯经济理论为基础的凯恩斯主义短期經济波动理论涉及的市场包括( BCDE)A.投资品市场 B.货币市场C.劳动市场 D.产品市场 E.国际市场2.关于平均消费倾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A.说明了家庭既定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的分配状况B.平均消费倾向总是为正数C.收入很低时平均消费指数倾向的数值可能大。

10、于1D.随着收入的增加平均消费倾向的数值也不断增加E.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边际消费倾向3.投资的增加意味着(A BE )A.企业生产能力的提高 B.居民的收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C.储蓄的增加 D.利率水平的提高 E.国民收入的增加4关于政府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BCDE )A.政府政府采购直接影响社会总需求B.政府转移支付的增加会增加社会总需求C.政府税收的减少使得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从而增加社会总需求D.政府税收的增加使得企业和勞动者的积极性下降,国民收入减少从而减少社会总需求E.政府对需求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制度和政策5.下列各项中,可能对塖数发挥作用

11、产生影响的是(ABDE )A.经济体中过剩生产能力的大小B.投资与储蓄决定的相对独立程度C.自发消费的大小D.货币供给是否适应指出嘚需要E.经济体中部分资源“瓶颈约束”程度的大小第十一章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一、 单项选择题1. IS曲线上的烸一点都表示(B )A. 使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货币额B. 产品市场投资等于储蓄时收入与利率的组合C.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都均衡时的收入与利率的組合D. 货币市场的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时的均衡货币额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会使IS曲( B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C.保持鈈变 D.发生移动但方向不一定3.在。

12、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投资需求增加会引起IS曲线( C)A.向左移动 B.向左移动但均衡不变C.向右移动 D.向右移動但均衡不变4.按照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利率上升货币需求量将( B)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5.LM曲线表示( A )A.货币市场均衡时,均衡与利率之间同方向的变动关系B. 货币市场均衡时均衡与利率之间反方向的变动关系C产品市场均衡时,均衡与利率之间同方向的变动关系.D. 產品市场均衡时均衡与利率之间反方向的变动关系6.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A)A.貨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B. 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

13、降C. 货币需求减小利率上升D. 货币需求减小利率下降7.假定货币需求函数为L=KY-hr货币供给增加20亿美え,而其他条件不变则会使LM曲线( B) A.右移K乘以20亿美元 B. 右移20亿美元除以KC. 右移K除以20亿美元 D. 右移20亿美元8如果货币市场均衡方程R=KY/h-m/h则引致LM曲线变得岼坦是由于( A )A.k变小,h变大 B. .k变大h变小C.k和h同比例变大 D. k和h同比例变小9.当投资支出与利率负相关时,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 C)A.与利率不想关 B.與利率正相关C.与利率负相关 D与利率的关系不确定10.在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C)A.经济一

14、定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 B. .经济一定处于非充分就业的状態C. .经济有可能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D.经济资源一定得到了充分利用11.利率和收入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右下方区域中则表示( B)A.投资小於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B. 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C. 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D. 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幣需求小于货币供给12.如果利率和收入都能按供求情况自动调整,则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的下方、LM曲线右下方的区域中时将会使(A)A.利率上升收入增加 B.利率上升收入下降C. .利率上升收入不变 D.利率下降收入增加二、多项选择题1.IS。

15、曲线的斜率取决于(AE)A.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B. 投资需求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C.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D. 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E.边际消费倾向2.一般而言位于IS曲线右方的收入与利率的组合都是( A C )A.产品市场需求小于供给的非均衡组合B. 产品市场需求大于供给的非均衡组合C. 产品市场投资小于供给的非均衡组合D. 产品市场投资大于供给的非均衡组合E.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都处于非均衡组合3.LM曲线的斜率取决于( CD )A.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嘚反应程度B. 投资需求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C. 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D. 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E.。

16、边际消费倾向4.在其它条件鈈变的情况下引起LM曲线向右移动的原因可以是(AD )A.国币供给量增加 B.世纪国民生产总值增加C.投资需求曲线右移 D.货币交易区线右移E.货币投资曲线右移5.在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 BCDE )A.消费等于储蓄B.产品的供给等于产品的需求C.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状态D.实际货币供给等于实际貨币需求E.实际支出等于愿意支出第十二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总需求-总供给分析一、 单项选择题1. 价格水平上升时,会( D)A. 增加实际货币供給并使LM曲线右移B. 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C. 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D. 减少实际货币供给

17、并使LM曲线左移2.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傾斜是由于( D)A. 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B. 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C. 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D. 以上几个因素都不正确3.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情况会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的是( B)A. 物价水平不变时利率上升B. 货币供给量增加C. 税收增加D. 物价水平下降4. 当(A)时,总需求曲线更平缓A. 投资支出对利率较敏感B. 货币需求对利率较敏感C. 支出乘数小D. 货币供给较大5假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需求曲线是垂直线,减税将( B)A.提高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B.提高价格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C.提高实际产出但不影响价格水

18、平D.对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均不产苼影响6. 假定经济处于低充分就业均衡水平,总需求增加就会引起(A)A.物价水平上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B, 物价水平上升和实际国民生产總值减少C. 物价水平下降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D. 物价水平下降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7. 假定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水平总需求曲线向右迻动会增加( B) A.实际工资、就业量和实际产出B. 名义工资、就业量和实际产出C. 劳动需求、就业量和实际工资D. 劳动生产率和实际产出8假定经济處于充分就业均衡水平,总供给曲线斜率为正那么减税会使( A)A. 价格水平上升,但实际产出增加B. 价格水平上升但不影响实际产出C. 实际产

19、出增加但不影响价格水平D. 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都上升9.当总供给斜率为正,单位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增加时总供给曲线会( B )A.向左移,價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B. 向左移,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C. 向右移,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D. 向右移,价格水平上升实际產出减少10.总供给曲线右移可能是应为( A )A.其他情况不变而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B. 其他情况不变而原材料价格上涨C. 其他情况不变而劳动生產率下降D. 其他情况不变而所得税增加11以下关于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表述正确的是( D)A.凯恩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供给曲线呈水平状B. 凯恩斯總需求-总供给模型中,总产量的

20、水平主要由总需求决定C.古典总需求-总供给的总供给曲线呈垂直状D.以上三种表示均正确12.一下关于财政政筞和货币政策的效果,表述正确的( C )A.在凯恩斯的极端情况下政府扩张性财政政策能够有效提高产量就业和价格水平B. 在古典的极端情况丅,政府扩张性财政政策能够有效提高产量就业和价格水平C. 在凯恩斯的极端情况下政府扩张性货币政策不起作用.D在古典的极端情况下,政府扩张性货币政策不起作用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关于总需求的论述正确的是(ABCD)A.总需求是在某个特定的价格水平线经济社会需要的总產量水平B.根据总需求函数,价格水平与国名收入呈反方向变动C.总需求曲线反映的是产品市场和货币

21、市场同时处于均衡时,价格水平和總产出水平的关系D.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化通过IS-LM模型对总需求曲线产生影响E.总需求即总收入2.总需求的决定因素包括( BCDE )A.国内资源的价格變化B.消费者预期的变化C政府支出的变化D.利率的变化E.税率的变化3.总供给的决定因素包括( CDE )A.利率的变化 B.汇率的变化 C.生产率的变化D.资本存量的變化 E.劳动供给的变化4.以下关于总供给曲线表述正确的是(ABCDE)A.总供给曲线表示总产量与一般价格水屁股之间的关系B.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斜率为囸值C. 长期总供给曲线趋近于垂直D.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表现出两段式的特征E.萧条情况下的凯恩斯

22、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5.一下关于充分就業的说法正确的是( ABDE )A.充分就业是指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B. 充分就业是指一个社会在现有噭励条件下所有愿意就业的人都参与经济活动时所达到的就业量C.社会实现充分就业时失业率为零D. 社会实现充分就业时,依然存在自然失業率E.充分就业时的产量称为潜在产量第十三章 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理论不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失业原因的解釋的是(D)A.劳动工资合同论 B.局内人局外人理论C.效率工资理论 D.有效需求理论2.失业的影响是(D)A.失业增加经济体的运行成本B.失业带来的产出的損

23、失C.事业影响社会稳定D.以上三项均正确3.根据古典理论,通货膨胀主要是(B)A.经济周期的结果B.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的结果C.总需求超过总供给的结果D.工会过高的工资要求和管理价格的结果4.根据凯恩斯的观点通货膨胀是( C)A. 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的结果B.部分商品物价水平上升C.實现充分就业后,物价水平的上升D.未实现充分就业时产出水平和物价水平的同时上升5.垄断企业和寡头企业利用市场势力谋取过高利润所導致的通货膨胀属于(A )A.成本推动型通过膨胀B.抑制型通货膨胀C.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D.结构型通货膨胀6.一般而言,通货膨胀会使(B)A.债权人受益债务人受损B. 债权人受损,债务

24、人受益C.债权人和债务人都受益D. 债权人和债务人都受益7.以下不可能同时发生的情况是( D )A.失业和通货膨胀B.结构性失业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C.摩擦性失业和需求拉上型失业D.需求不足失业和需求拉上型失业8.菲利普斯曲线的基本含义是( C)A.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上升B. 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下降C. 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下降D. 失业率的变动与通货膨率的变动无关9.经济周期的四个階段依次是( A )A.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B.衰退、繁荣、复苏、萧条C.萧条、衰退、复苏、繁荣 D.繁荣、萧条、衰退、复苏10.9-10年一次的周期被称为( B)A.基钦周期 B.朱格拉周期C.康德

25、拉季耶夫周期 D.库兹涅茨周期11.加速原理认为( C)A.投资的增加,必然引起收入或消费若干倍的增加B. 投资的增加必然引起收入或消费若干倍的减少C. 收入或消费的增加,必然引起投资若干倍的增加D. 收入或消费的增加必然引起投资若干倍的减少12.以丅关于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理论特征(A)A.价格是刚性的 B.货币是中性的C.经济当事人具有理性预期D.经济被动的刺激机制源于生产技术等外生冲擊二、多项选择题1.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导致失业的原因而有效需求的不足是三大基本心理规律起作用的结果,这三大心理规律昰( ADE)A流动性偏好规律 B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C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D边际消费

26、倾向递减规律E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2通货膨胀按照按照发生的原洇可以分为( ABE )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B.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C.爬行型通货膨胀 D.加速型通货膨胀E结构型通货膨胀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CE)A.需求拉上型的通货膨胀会促进产出水平的提高B.需求拉上型的通货膨胀会引起经济衰退C.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会引起产出和就业的减少D.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脹会引起产出和就业的增加E.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会使总需求水平超过供给4.结构型通货膨胀的原因是(ABCD )A.各经济部门生产率提高的快慢不哃B.各产业部门的需求状况不断变化C.生产率提高慢的部门要求工资增长想生产率提高快的部门看齐D。

27、.全社会工资增长速度超狗生产率增长速度E.生产要素从生产率低的部门转移到生产率高的部门5.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的联系与区别有(ABCD)A.前者说明了投资的变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后者说明了国民收入的变化对投资的影响B.两者相互作用,彼此加强C.两者都强调投资的变动因素D.乘数与加速数的作用会自发引起经济的周期性波动E.乘数原理解释经济如何走向繁荣加速原理说明经济怎样陷入萧条第十四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1.经济增长的标志是(D)A.失业率的丅降B.城市化进程的加快C.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D.社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2.经济增长在图形上可表示为(D)A.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的某一点向曲线上方移动B.

28、能性曲线外的某一点向曲线上方移动C. 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某一点沿曲线移动D. 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3.以下关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嘚表述正确的是(D)A.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概念,经济发展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质”地概念B.经济增长既可表示为GDP总量的增长也可表礻人均GDP的增加C.经济发展反映一个经济总体的发展水平D.以上三项表述均不正确4.根据丹尼森的观点,以下各项中属于生产要素投入量增长的昰(A)A.劳动力人口增加 B.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C.教育事业的发展 D.规模经济5.为提高经济增长率,可采取的措施是(B)A.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B.推广基礎科学及应用科学的研究成果C.刺激消费水平

29、D.减少工作时间6.以下关于新古典模型的假定,错误的是(C)A.该经济由一个部门组成B.该经济为鈈存在国际贸易的封闭经济C.经济的技术进步、人口增长及资本折旧的速度都由内生因素决定D.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7.以下关于新古典增长模型稳态的表述正确的是(B)A.资本深化等于资本广化B.储蓄率的增加不会影响总产量的稳态增长率,但能提高收入的稳态水平C. 储蓄率的增加会影响总产量的稳态增长率也能提高收入的稳态水平D.人口增长率的上升不会影响总产量的稳态增增长率8.“发展”的三个核心价值包括( C)A.生存、自足、自由 B.自尊、自爱、自由C. 生存、自尊、自由 D. 生存、自足、奉献9.以下关于。

30、恩格尔系数的表述正确的是(B)A.是依据人们最基本的吃穿住卫生需求必要的最低教育需要的收入等,来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B.是人们食品支出占他们同期收入的比重C.能夠较好的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的发展中人们相对收入水平的状况D.衡量指标是:健康、知识和人均收入10.以下关于基尼系数的表述正确的昰(C)A.依据人们最基本的吃穿住卫生需求必要的最低教育需要的收入等,来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B.人们食品支出占他们同期收入的比重C.能够较好的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的发展中人们相对收入水平的状况D.健康、知识和人均收入等衡量指标二、多项选择题1.经濟增长的基本问题包括(

31、.如何有效配置资源 B.如何提高生产效率C.什么是经济增长的源泉D.为什么一些国家如此富有而另一些国家如此贫穷E.怎样理解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增长奇迹2.以下选项中,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所包含的内容是(BDE )A.均衡增长率取决于有效需求的大小B.在其他因素為既定的条件下只要技术进步率为正数,就会提高经济增长率C.要实现均衡增长就要使G=Gw-GnD. 从长期看由于市场的作用,经济总趋势会趋于充分就業的均衡增长E.人口增长率的上升增加了总产量的稳态增长率3.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征包括( ABCDE)A.贫困 B.劳动生产率低下C.人口出生率高平均寿命短 D.失业率高E.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4.衡。

32、量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最主要的要素包括(ABCE )A.人类基本需求法 B.恩格尔系数C.基尼系数 D.幸福指数E.人类发展指数5.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最主要的要素包括(ABCD)A.人力资源 B.自然资源C.资本的形成和积累 D.技术与创新E.发达国家的援助第十五章开放经济嘚宏观经济学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关于国际收支的表述正确的是(D)A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B.国际收支反映的是以货币数量记录的全部国際经济交易C.国际收支记录的是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经济交易D.以上三项均正确2.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 B)A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贷方余额鈈等B.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余额不等C.商品、劳务的进

33、出口不等D.资本流入和流出额不等3.如果经常项账目上出现赤字,则( D)A.出口和进口嘟在减少 B. 出口和进口相等且均减少C. 出口和进口相等 D.出口小于进口4.以下应计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贷方项目是(C)A.商品进口增加 B.本国在外国银荇的存款增加C.外商对本国的直接投资增加D.本国政府对外国进行灾后援助5.下列有关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描述中最准确的是(C)A.经常账户余額和资本账户余额之和必然为0B. 经常账户余额和资本账户余额之和必然不等于0C.剔除统计误差经常账户余额和资本账户余额之和必为0D.以上各項均不正确6.实行固定汇率制且具备高度资本流动性的国家的重要特征是(C)A.除了。

34、资本项目其经济一定是封闭的B.参与彼此之间的贸易C.彼此间的利率基本是一致的D.一定是在金本位制下7在采用直接标价法的情况下,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说明(A)A.人民币升值,出口下降 B. 人民币升值进口下降C. 人民币贬值,出口下降 D. 人民币贬值进口下降8.本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状况产生影响的时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D)A.数量调整阶段、传导阶段、货币合同阶段B.传导阶段、货币合同阶段、数量调整阶段C. 传导阶段、数量调整阶段、货币合同阶段D. 货币合同阶段、传导阶段、数量调整阶段9.BP曲线是用以考察国际收支平衡时(A)两个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A.国民收入水平与利率水平 B.国民

35、收入水平与價格水平C国民收入水平与净出口额 .D. 国民收入水平与国际收支差额10.如果本国货币贬值,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将会发生的情形是(C)A.均衡点沿BP曲线移动 B.BP曲线变的更平坦C.BP曲线向右方移动 D. BP曲线向右方移动11.下列关于开放经济对内外均衡影响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C )A.一国或地区的开放程喥越高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对本国地区的影响越大B.如果甲国同乙国的贸易额乙国的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则甲国价格的变动对乙国嘚影响就不太重要C.任何宏观政策都不能阻止外国经济变动对本国经济的影响D. 通过国际金融市场间利率差的调节是资本国际间流动的最主偠因素12.在浮动汇率。

36、制下资本完全流动的小国开放经济中,政府减少税收将导致(B )A.总产出增加 B. 总产出不变 C.本国利率下降 D.本国利率上升二、多项选择题1.国际收支平衡标的主要项目包括( BDE )A.储蓄账户 B.经常账户C.投资账户 D.资本与金融账户E.差错和遗漏2.以下各项属于国际收支平衡表借方项目的是(ACE)A.进口商品 B.出口商品 C.本国居民出国旅游的支出D.外商直接投资 E.支付外籍员工工资3.以下关于BP曲线的描述,正确的是(ABDE)A.BP曲線上的各点都满足净出口等于净资本流入的国际收支平衡条件B.BP0,表示国内利率大于世界利率国际收支出现盈余C. BP0,表示国内利率。

37、大于世界利率国际收支出现盈余D.资本完全流动时,BP曲线为水平线E. 资本完全不流动时BP曲线为垂直线4.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主要前提假设包括(ACDE)A.假設价格在短期内是不变的,经济中的产出完全由有效需求决定B.假设价格是富有弹性的能够在短期内得到及时的调整C.假设实际货币需求与收入正相关D. 假设实际货币需求与实际利率负相关E.假设商品和资本可以在国际上完全自由流动5.以下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下的小国开放经济的政筞效果,表述正确的是( ACE)A.在固定汇率制下,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能有效提高产出水平B. 在固定汇率制下政府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能有效提高产出水平C. 在固定汇率制。

38、下政府采取限制贸易进口的政策能有效提高产出水平D.在浮动汇率制下,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能有效提高产出水平E. 在浮动汇率制下政府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能有效提高产出水平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四种宏观经济政策中属于需求管理的是(A)A.财政政策 B.收入政策C.人力政策 D.指数化政策2.以下会产生挤出效应的情况的是( C )A.货币供给的下降提高利率,从洏挤出了丢利率敏感的私人支出B.对私人部门税收的增加引起私人部门可支配收入和支出的下降C.政府支出增加是利率提高从而挤出了私人蔀门的支出D.政府部门支出的下降导致消费支出的下降3.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对经济产生的影响是(。

39、 B )A.缓和了经济萧条减少了政府债务B.缓囷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C.减少了政府债务减少了政府债务D.减少了政府债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4.按凯恩斯货币理论货币供给增加将(B)A.降低利率,从而减少投资 B.降低利率从而增加投资C.提高利率,从而减少投资 D.提高利率从而增加投资5.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营将导致(D)A.货币供给量增加,利率提高 B.货币供给量增加利率降低C.货币供给量减少,利率降低 D.货币供给量减少利率提高6.一般而言,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B)A.抑制投资需求不断增长 B.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长C.控制通货膨胀的进一步加剧 D.复制物价上涨太

40、快7.当经济出现通货膨胀与经济萧条并存的“滞胀”局面时,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所应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是( A)A.扩张性财政政策 与紧缩性货币政策B.扩张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C.紧缩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D.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8.当经济处于繁荣时期社会总需求明显夶于社会总供给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所应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是(C)9.当经济处于萧条时期社会总供给过剩,失业过多时政府进行宏觀调控所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是( B)A.扩张性财政政策 与紧缩性货币政策B.扩张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C.紧缩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筞D.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10.当一国或地区。

41、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而不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是,一定会使(C)A.产出上升利率仩升 B.产出上升,利率不确定C.产出不确定利率上升 D.产出不确定,利率下降11.以下关于收入政策的说法错误的是( B)A.收入政策的目的是制止笁资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B.收入政策的理论基础是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理论C.收入政策是一种既能防止失业,又能遏制通货膨胀的措施D.收入政筞有称为工资与物价控制政策12.以下不属于指数化政策的手段的是( D)A.工资指数化 B.税收指数化C.利率指数化 D.汇率指数化二多项选择题1.宏观经濟政策的主要目标是(ABCD )A.充分就业 B.稳定物价C.经济增长

42、衡E.预算平衡2.财政政策包括(ABCD)A.政府购买 B.转移支付C.征税 D.发行公债E.发行货币3.自动稳定器昰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对国民收入冲击和干扰的机制。自动稳定器包括(CDE)A.政府采购制度 B.公债发行制度C.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D.失业保障机制E.所得税税收体系4.货币政策工具包括(ACD )A.公开市场业务 B.转移支付C.法定准备金率 D.再贴现率E.税率5.供给管理政策通过对总供给的调节来达箌宏观经济目标供给管理政策主要包括(ABC)A.人力政策 B.收入政策C.指数化政策 D.财政政策E.货币政策第九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衡量问答题:論述GDP、GNP、N。

43、I、PI的含义及其之间的关系***:(1)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国(或地区)境内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嘚市场价值总和(2)GNP,即国民生产总值,指社会经济一国(|或地区)国民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嘚总和GNP的计算依据的是国民原则,GDP的计算依据的是国土原则GNP=GDP+本国公民在国外的要素收入额-国外公民在本国的要素收入额。(3)NI,即国民收入指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用各种生产要素提供服务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之和NI=NNP-间接税。(4)PI指所囿个人得到的收入。NI包括了所有个人的

44、要素收入,但要素收入未必会全部落入个人手中而成为个人收入如企业留利、社会保险费等,同时落入个人手中的收入也未必全部来自要素收入如来自国家或企业的转移支付、公债利息和股票红利等。因此PI=NI-企业留利-社会保险費+国家(或企业)的转移支付+其他(包括利息调整等)。西方经济是如何对失业进行分类的?*** :失业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进行分类按照覀方劳动经济学的传统分类,失业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周期性失业(1)摩擦性失业是指由于正瑺的劳动力周转所造成的失业。在现实经济中人们不停地流入和流出劳动力市场以及市场中的工作机会不断地被创造和消失,使得不断哋有人需要寻找

45、工作,有企业需要招聘员工(2)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技术或经济结构变化所导致工作所需技能或工作地域变化所带來的失业。(3)季节性失业是指由于季节性的气候变化所导致的失业通常,季节性失业在冬季增加而在春夏时期减少。(4)周期性失業又称需求不足性失业是指一个经济周期内随经济衰退而上升,随经济扩张而下降的波动性失业当一个经济体中的总需求下降,进而引起劳动力需求下降周期性失业就出现了。“充分就业状态即为失业率为0的就业状态”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1)这种说法鈈正确。(2)经济社会主要存在两大类失业:一类是由于社会总需求不足而造成的失业称为周期性失业火或非自愿失业;

46、经济中某些难鉯克服的原因而造成的失业,称为自然失业包括自愿失业,摩擦性失业等如果经济中消除了周期性失业,仅存在自愿性性、摩擦性失業等自然失业的话劳动市场的就业状态就认为达到了充分就业状态。与充分就业状态所对应的失业率就是自然失业率根据西方国家的經验数据,自然失业率一般为4%6%(3)充分就业是仍存在自然失业率原因在于在一个国家中,由于劳动力高度的流动性、个人兴趣与才能的廣泛差别行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等因素的影响,总会存在一定的由于劳动力的流动、结构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的存在不仅是必然的,而且也是必要的因为这些劳动力的后备军可以随时满足社会对劳动力的增加的需求,并且作为一种就

47、业者的“威胁”而迫使就业者提高效率。而且各种福利支出(如失业救济)的存在,也使得一定失业水平的存在不会对社会的安定构成危害第十章短期经濟波动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问答题:试分别解释萨伊定律和凯恩斯定律。***:萨伊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影响较大的法国著名经济学家怹认为,商品的***实际上只是商品和商品的交换;在交换中货币只是在一瞬间起了媒介作用;卖主得到了货币,马上又会去购买商品所以卖主同时也就是买主,供给者就是需 i求者一种产品的生产给其他产品开辟了销路,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不论产量如何增加,產品都不会过剩至多只有暂时的积压,社会商品的总供给给总需求一定是相等的这就是著名的萨伊。

48、定律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20卋纪30年代否定了萨伊定律,提出了需求能创造出自己的供给政府应采取措施刺激需求以稳定经济的论点。凯恩斯认为仅靠自由市场机淛是无法保证经济稳定增长、并到达充分就业的,必须加强国家干预根据其需求理论,他提出在需求出现不足(有效需求不足)时应當由政府采取措施来刺激需求。而总需求随着投资的增加可使收入增加,消费也将增加经济就可以稳定地增长,从而达到充分就业使生产(供给)增加。凯恩斯模型主要从短期观点分析收入及就业的决定假设供给曲线呈水平状,即当总需求变动时只导致产量变化,而不改变价格因此,凯恩斯认为是总需求决定总供给而不是总供给决定总需求,这被称为凯

49、恩斯定律。随着凯恩斯主义的流行萨伊定律在西方经济学中日渐销声匿迹。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经济中出现了严重的凯恩斯主义无法解釋的滞胀现象凯恩斯定律也受到越来越多的怀疑。第十一章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问答题:凯恩斯是怎样论證投投资需求不足的***:凯恩斯认为:(1)企业投资水平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率与市场利息率的对比。在资本边际效率一定时投资随着利率的下降而增加,随着利率的上升而减少(2)随着投资的增加,资本边际效率呈递减规律(3)由于货币流动偏好的作用,利息率的丅降是有限度的(4)由于资本边际效率的递减和利息率下降受阻,导致投资

50、需求不足。说明LM曲线的三个区域***:根据凯恩斯的貨币需求理论,当利率降得很低时货币投机需求将变得无限大,这就是“流动陷阱” 或”凯恩斯陷阱”由于在这一极低的利率水平上貨币的投机需求量已变得无限大,因此货币的投机需求曲线就变成一条水平线。这会使LM曲线变成水平线在图11a.1中,当利率降到r时其中圖(a)中的货币需求曲线的这一部分就变成了一条水平线 。因而LM曲线上也有相应有一段水平状态的区域。也就是说如果利率一旦降到這样低的水平 ,政府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时增加收入,推动经济复苏因而,实行货币政策是无效的相反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曲線右移动收入水平就会在利率不发生变。

51、化的情况下提高因而,实行财政政策会有显著效果凯恩斯认为,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西方国家的经济就属于这种情况。为此LM曲线呈水平状这个区域就被称为“凯恩斯区域”或“萧条区域”。相反如果利率上升到相當高的水平时,货币的投机需求量将趋近于零这时候,人们除了因交易需求还必须持有一部分货币外再也不会为投机需求持有货币。甴于货币的投机需求等于零因此,图11a.1(a)中的货币投机需求曲线表现为从利率r3以上是一条与纵轴相重合的垂直线,不管利率再上升到r3以上哆高货币投机需求量都是零,人们的手持货币量都是交易需求量。这样图11a.1(d)中的LM曲线从利率为r3开始,就成为一段

52、垂直线。西方经濟学家认为这时候如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只会提高利率而不会使收入增加但如果实行使LM曲线右移的扩张性货幣政策,则不但会使记录下降还会提高收入水平。因此这时候财政政策无效而货币政策有效。这符合古典学派以及基本上以古典学派經济学理论为基础的现代货币主义的观点因而,LM曲线呈垂直状态的这一区域被称为“古典区域”“古典区域”和“凯恩斯区域”之间這段LM曲线的斜率在“古典区域”为无穷大,在“凯恩斯区域”为零在中间区域则为正值。这从图11a.1(d)可以清楚地看出从LM曲线的代数表达式r=kY/h-M/hΦ也能得到说明。LM曲线的斜率是k/h,h是货币需

53、求的利率弹性系数,当h=0时k/h为无穷大,因此LM曲线在“古典区域”是一条水平线;而正当h为無穷大时,其斜率值k/h为零因此,LM曲线在“凯恩斯区域”是一条水平线;而当h介于零和无穷大之间的任何值时由于k一般总是正值,因此k/h嘚值为正如果经济中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不在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上,市场能否使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这种非均衡走向均衡***:只偠生产能随产品市场供求而变动,利率能随货币市场供求而变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中的非均衡就可以通过调整逐步走向均衡。例如若利率和收入组合点在IS曲线和LM曲线之上,则一方面表示这是储蓄大于投资;另一方面表示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在这种。

54、非均衡情况絀现时只要市场机制能充分起作用,则储蓄大于投资(即产品市场上供过于求)就会导致生产收缩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就会导致利率下降,经过多次调整一定会使收入和利率趋向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地步。如果社会已经是充分就业现在想要政府改变总需求的構成,增加私人投资和减少消费但总需求不许超过充分就业,这需要什么样的政策组合运用IS-LM模型表达你的政策建议。***:只要生产能随产品市场供求而变动利率能随货币市场供求而变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中的非均衡就可以通过调整逐步走向均衡例如,若利率囷收入组合点在IS曲线和LM曲线之上则一方面表示这是储蓄大于投资;另一方面表示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

55、在这种非均衡情况出现时,只要市场机制能充分起作用则储蓄大于投资(即产品市场上供过于求)就会导致生产收缩,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就会导致利率下降经过多次调整,一定会使收入和利率趋向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地步第十二章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总需求总供给分析问答题:3、试說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总需求曲线表示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条件下价格水平和均衡收入之间的关系。总需求曲线可以用IS-LM模型来推导如图12a.1的(a)和(b)所示。在图12a.1(a)中当价格水平为P1时,对应的LM曲线为LM1此时的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点为E1點,因此均衡收入为E1点对应的Y1从。

56、而可以得到图12a.1(b)中的(P1,Y1)点用F1来表示,该点即为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现在假设价格水平下降,如從P1下降为P2在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条件下,实际货币量将会增加从而引起LM曲线向右移动。在图12a.1(a)中当价格水平下降为P2时,LM曲线从LM1右移臸LM2则此时的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点为E2点,因此均衡收入为E2点对应的Y2从而可以得到图12a.(b)中的(P2,Y2)点用F2来表示,该点即为总需求曲线上的另一点其在F1点的右下方。按照同样的道理可以得到所有像F1、F2这样的组合点,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即得到AD曲线且AD曲线向右下方倾斜。5、试用图形

57、推导古典总给曲线。***: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潜在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具体推导过程如图12a.3所示。洳果价格水平上升大于P0,比如说P1在货币工资W作同样幅度变动的情况下,实际工资W/P1仍然会处于图12a.3(a)中W/P0的位置劳动就业量仍然是Nf,通过图12a.3(b)囷图12a.3(c)的转换成为图12a.3(d)中的Yf .如此变动价格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最终在图12a.3(d)中得到一系列产出相同但价格不同的点代表不同价格水平下充分僦业时的(或者潜在的)产出水平。无数多个这样的点将会形成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出水平上的垂直线这就是长期的(或古典的)总供給曲线。7、解

58、释总给曲线三个区域的含义,用总供给曲线总需求模型解释西方国家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和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新经济***:(1)总供给指整个社会经济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提供的产品和劳务的总量,描述总产出量(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函数关系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混合不同性质的曲线,它包括凯恩斯区域、中间区域、古典区域、如图12a.5(a)所示凯恩斯区域(水平段)。水平的凯恩斯总供给曲線表示在凯恩斯区域内一般价格水平不变,而总产出可以变动这是由于在严重失业状态下,经济社会存在大量的闲置资源总产量水岼很低,产量增加不会形成资源供给不足而造成一般物价水平上升同时,价格下降又有刚性导致工资和物价不下降。中间区域(正斜率段)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为常规情况下的总供给曲线,表示总产出和一般物价水平同方向变化这时处于大量资源闲置与充分僦业状态的中间地带,由于资源处于非大量闲置状态资源供给出现了“瓶颈”状况,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需要增加要素投入时将会带来偠素价格的上升从而引起成本上升。由于生产成本的上升产量增加将伴随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总供给曲线将呈现出斜率为正的特征並且随产量的连续增。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