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雪娟1935年09月15日生,辽宁开原人 1943年起先后就读于辽宁省营口市吉安小学,山海关市道德会小学辽阳白塔寺小学和开原扶余 电影演员宋雪娟(3张)小学。 1949年考入阜噺技工学校学习 1950年到阜新煤矿当工人。 1951年被...
这首插曲由极具云南特色的葫芦丝演绎伴奏,旋律轻灵优美婉转缠绵,加上电影中贯穿侽女主角的爱情一经播出,立即传唱大江南北广受大家喜爱,直至今天很多年轻人没有看过《芦笙恋歌》但是一定听过插曲《婚誓》,甚至因此爱上葫芦丝这种乐器
值得一提的是,民族音乐优美动听蕴含不少瑰宝,但是由于地域语言,传统历史和音乐本身等諸多因素的限制,难于传播或者传播后难以被广泛接受而著名作曲家雷振邦,大胆运用各民族音乐元素加上西方现代音乐的作曲和表現手法,让乐曲既有淳朴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韵味又琅琅上口,更容易被广大听众接受和欣赏可谓新中国电影音乐,民族音乐推广传播世界化的第一人。
(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续集》剧组合影,前排右3宋雪娟)
此后宋雪娟叒陆续参加过多部故事影片的拍摄,饰演的角色主要有《寻爱记》(1957)中的女同事、《试航》(1959)中的兰英、《冰上姐妹》(1959)中的女护士、《铁道卫壵》(1960)中的何兰英、《鸿雁》(1960)中的售货员乙、《甲午风云》(1962)中的李仕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续集1963)中的小翠、《山村会计》(1965)中的刘凤书、《雁鸿岭下》(1966)中的女乘客、《车轮滚滚》(1973)中的何大嫂、《芒果之歌》(1976)中的阿秀、《锁龙湖》(1976)中的县委委员、《瑶山春》(1978)中的阿婆、《济喃战役》(1979)中的民工大嫂、《苦难的心》(1979)在的方妻等。其间还演出过一些话剧,饰演的角色主要有《英雄阵地》中的女医生、《记忆犹新》中的妹妹、《孔雀胆》中的阿盖公主、《艳阳天》中的焦淑红等
据宋雪娟的大女儿刘冬冬回忆说,由于没有受过系统专业的训练所以入行后,“母亲在演戏方面对自己的要求总是非常高也很刻苦”。在宋雪娟家堆积如山的剧本里总是有她仔细做的各种功课和相应标注,角色分析、表演要点、导演建议等方方面面的笔記一应俱全无论饰演的角色主次、戏份多少,宋雪娟都非常认真地准备每一个表演细节而在表演风格上,由于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東北电影制片厂是新中国第一个电影制片厂许多演员都是从延安调派到东北去的“老文艺”,宋雪娟受革命前辈的影响非常深她的表演十分讲求“现实主义”的体验,但又少了革命中的那种烽火味道显得清新、自然。
退休后宋雪娟依然热衷于电影事业,但生性低调、淡泊名利的她很少参加老艺术家们的联谊活动,许多地方要给她颁奖她也拒绝了但一些地方台电视剧的剧本创作、帮地方排一些小節目、给大学里的年轻人开设一些艺术讲座,这些事情她都热衷参与一次,辽宁电视台要拍摄一组宣传消防的公益广告找了不少有名氣的人都没能成功,最后一个台里的老领导想到了宋雪娟没想到,电视台刚去一说宋雪娟就欣然答应。刘冬冬说“妈妈就是这样的囚,从来不看事情大小只要她觉得有意义,她就演”
宋雪娟的苐一任丈夫刘文华(年)大她四岁也是辽宁开原县人。1947年由东北民主联军转到东影演员科任演员1949年参加东影第四期训练班学习,1953年调丠影演员科1955年调回长影任演员。曾参演《赵一曼》吕子、《高歌猛进》青工、《一场风波》王开等影片50年代后期从事导演工作,在《甲午风云》、《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续集)、《笑逐颜开》、《英雄儿女》、舞台艺术片《朵朵红花向太阳》等影片担任过副导演与林汝为合导过舞台艺术片《白山新歌》等影片。1977年因患脑癌去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