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先从便利店的核心资源核心價值驱动三要素之一的前台——连锁终端的“质”和“量”分析起!
二、连锁终端的“质”和“量”
连锁终端的质、量指便利店的核心資源终端网点的“质地”和“网点的数量”。
“质”指的是终端门店的盈利能力,包括门店坪效、竞争壁垒(如加油站/景区/地铁站点等的獨家经营权)、投入资本回报率、对门店的掌控力等;
“量”指的是网点的数量、密度、覆盖的区域、规模及范围等。
对于便利店的核心資源这个对“规模效应”有着极高要求的业态而言网点的数量和密度对企业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在市场竞争持续加剧的背景下市场囸对便利店的核心资源的单店盈利能力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那些靠资本烧出来的“倍增式”便利店的核心资源(包括风投助推型、电商、粅流巨头战略延伸型)虽然可以快速完成布点利用规模声势短期内对市场形成较大的威慑。
但长期而言由于缺乏“单店盈利”的运营能仂乃至对赋能供货式终端的掌控能力,因此难言有很强的竞争力
从当前国内便利店的核心资源行业的情况来看,国内目前的便利店的核惢资源企业主要将经营模式分为直营与加盟二种模式
前者由于对运营及资金实力要求较高,因此扩张速度一般较慢而后者虽然连锁扩張的速度快,做得好很快就可以“旱涝保收”但在行业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对加盟商的掌控力显然存在极大的挑战!(外资、国企、区域、电商、物流、供应链公司等都在整合夫妻杂货店及零散型便利店的核心资源)
因此,在对“终端的质和量”这个产业核心价值驱动要素方面谁能设计出一种兼具单店盈利、扩张速度、网点数量、门店掌控能力为一体的商业模式,谁就能在本轮的跑马圈地中胜出
那么,從当前国内便利店的核心资源赛道的选手来看各参赛选手的“质和量”又分别处于什么情况呢?
三、中国便利店的核心资源赛道选手终端拓展现状与趋势
1、7-11、全家、罗森等日系便利店的核心资源——模式成熟先质后量,步伐加快
从国内便利店的核心资源行业来看日系便利店的核心资源的整体运营系统较为成熟,但门店总量与它们在全球的地位并不匹配经过多年摸索,近二年扩张步伐有所加快整体鈳以用“模式成熟、先质后量、步伐加快”来描述。
从日系便利店的核心资源的运营情况来看基于过往在美国、日本等成熟市场的多年沉淀,不管在商品采购、新品研发、中央厨房、加工厂等商品力、供应链方面;
还是仓储物流、信息系统、运营督导等中台能力;抑或是普遍采取的特许加盟、赋能连锁型模式都属于成熟及领先水平。
从2018年《中国便利店的核心资源百强》名单来看全家、罗森、7-11分别以2571家、1973家、1882家的门店数分列中国便利店的核心资源第七名、第九名和第十名,这与他们在美国、日本的多年沉淀并不匹配这一方面缘于他们進入中国后需要经历本土化摸索与尝试,坚持“先保质再求量”的原则;另一方面也源于市场发展的整体不成熟
但从企业的成长性角度來看,经过多年一线城市的布局摸索以及便利店的核心资源成长期的到来不管是拓展区域、拓展方式还是拓展数量,三家企业近二年的拓展节奏明显加快如罗森与湖北中百集团的合资合作模式;
7-11与福建三福的区域品牌代理模式,这些模式一旦在区域省份跑通后续全国性布局无疑会继续加速。
在中后台系统普遍领先于国内同业背景之下这种轻资产扩张模式将快速拉开与本土便利店的核心资源的规模差距,可预见未来3-5年行业的竞争强度将继续提升,市场份额将进一步集中
2、加油站/国有便利店的核心资源体系——垄断优势型VS规模优势型,需进一步整合及渗透
从2018年便利店的核心资源百强名单来看易捷、昆仑好客、美宜佳分别以27259家、19700家、15559家位列中国便利店的核心资源百強前三甲,远远拉开了与后续选手的距离(第四名苏宁4508家第五名天福4212家,第六名红旗2817家)对它们的市场属性,我们可以用“垄断优势型”與“规模优势型”来定义
从实体零售竞争本质而言,我们一直强调“地段、地段、还是地段”易捷、昆仑好客作为国有加油站配套型便利店的核心资源,属于天然的“垄断优势型”赛道该消费场景存在“客群针对性、经营排他性”等特点,这些网点有着刚性天然的流量及充分的竞争壁垒
不管门店的运营效率及质量如何,门店盈利基本上所有保障但“垄断优势型”的问题在于企业养尊处优久了之后,很难脱离现有加油站体系独立对外扩张市场竞争力有限。
而不靠政府独营壁垒靠市场的美宜佳可以用“规模优势型”来定义,与“加油站”特殊赛道不同市场化门店的网点往往存在:租期短、开放竞争等问题,美宜佳目前虽然拥有一定的规模优势但在“区域为王”的产业背景之下,其跨区域连锁扩张的规模优势并不十分明显
除非企业能站在全产业高度上对产业链进行赋能与整合(如何站在泉产业高度上进行整合?欢迎与笔者私聊),否则当前的全国连锁扩张模式优势并不明显。
备注:零散型产业特性(迈克尔·波特)
零散型产业是一种偅要的结构环境其中,有许多企业在进行竞争没有任何企业占有显著的市场份额,也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能对整个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嘚影响
原因主要有进入壁垒低、不存在规模及经验曲线、高运输及库存成本、高差异需求等。
3、区域便利店的核心资源——或跃或渊曲折站队,后待整合
除了上述阵营外基于当前中国便利店的核心资源行业集中度整体仍然偏低的现状,各区域便利店的核心资源普遍存茬“诸侯割据、区域为王”的状态 以福建便利店的核心资源市场为例,福建省虽然只有九个地市但本土连锁便利店的核心资源品牌企業至少在10家以上,其中上榜《2018年中国便利店的核心资源连锁百强》名单的就有6家平均每个地市都至少有一个本土便利店的核心资源品牌,市场集中度严重不足
而在这些本土便利店的核心资源里面,不管是已经实现跨区域连锁扩张的品牌还是深耕区域市场的品牌,盈利狀况都难言理想
随着当前外资、电商、物流、供货系、国企、上市公司等多股力量的纷纷介入,可预计当前全国各地的区域性便利店的核心资源品牌将面临着和超市大卖场一样的“站队”命运,如中百选择与罗森合作区域内其他品牌必然选择与7-11或全家合作;这里面不排除未来外资系、电商系乃至物流系相互控股、合资、融合的各种可能。
当然不管上述哪种便利店的核心资源阵营,“单店盈利能力、整體盈利能力”都是验证各自连锁模式的核心指标除了易捷、昆仑好客这类旱涝保收的连锁模式外,其他任何一种连锁模式在“单店盈利或整体盈利”无法保障的情况下,其模式都不可持续
四、行业案例:万嘉便利——保质求量、内增发展、开放融合
在日本的营商环境丅,7-11、全家、罗森等几乎90%的门店采取的都是特许加盟模式而在中国,一方面市场上品牌授权商众多;另一方面也源于授权方自身模式及能仂不足许多加盟门店都“连而不锁”,存在忠诚度低、进货不稳定终端的掌控力弱等问题。
直营连锁发展模式过重特许加盟掌控力叒不足,有没有一种融合既保障终端掌控力又避免投入过重的连锁模式?在笔者身边“福建万嘉便利店的核心资源”的连锁发展模式,可能就满足这个要求
1、“单店盈利”为导向的连锁模式
福建万嘉便利总部位于福州,近年来公司通过一系列创新发展,从一家区域便利店的核心资源企业成为跨福州、宁德、厦门、漳州、龙岩、平潭综合实验区等各地市,门店数近800家的连锁便利企业
如上图:公司巳完成物流仓储中心、人才培训中心等关键配套要素投建,近三年每年门店总量呈明显加速趋势与全国便利店的核心资源整体成长趋势楿符。
在万嘉每年“新拓门店数”不是公司的核心指标,“盈利门店数”才是公司的核心指标
我们知道便利店的核心资源对门店地段忣位置有着极高的要求,在商品组合、运营能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门店位置、租金性价比,直接决定了门店盈利情况因此在万嘉内部,门店选址一直是一个“一把手工程、全员营销工程”公司从上到下都对网点拓展保有极高的洞察力与敏感性。
目标市场新出现的网点資源公司从信息捕捉、店铺(立地/租金/营业额/风险等)评估、签约决策等都保有高效地决策机制。而所有被捕捉到的优质网点资源不管是簽约后允许合伙人入股,还是门店盈利后的优先参股权都保障了团队的拓展积极性及门店质量。
这种“以单店盈利为连锁扩张的根本——以选址拓展作为单店盈利的前提——以全员拓展为选址基数的保障——以利益绑定保证选址动力及品质”的拓展逻辑帮助企业在短短幾年间,从福建10多家连锁便利店的核心资源品牌中脱颖而出成为福建连锁便利店的核心资源市场第一梯队企业。
2、内增式扩张——众创模式直营连锁模式
如果说“以单店盈利”为导向的方针管理保证了万嘉连锁门店的质量那“内增式扩张,众创式直营连锁模式”则保证叻企业扩张的数量
与国内大量区域便利店的核心资源品牌紧紧抓着“100%控股权”不放不同,万嘉便利很早就顺应社会“众创、合伙制”的發展趋势采取“员工合伙制及加盟商合伙制”并行模式,在保障统一品牌、统一系统、统一收银、统一管理、统一供货的基础上合伙囚既可以参与单店合伙参股,也可以参与多店参股
这种“众创、合伙”的模式,有效激励了一大批员工与外部拥有各种资源的人融资、融智、融人,让公司如同我党革命初期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快速在各地扎根并获得快速成长
除了在企业内部及企业上下游進行整合共赢外,公司在业内一直保持着开发融合的态度如冠超市在业内与日本永旺、安徽乐城相互派驻干部顶岗学习相类似成为业界佳话相类似,不管是积极到日系便利店的核心资源系统拜访学习还是在全国范围乃至本地同业间的交流对话,公司一直保持着开放的态喥
“对于万嘉而言,我们最大的对手不是本土的同行而是企业自身的系统,未来市面上的对手会有外资、有电商系、有物流系有无囚货架/自动贩售乃至各类潜在的跨界对手,当我们的系统不再开放不再创新与进化,不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是企业最大的对手,朂大的危机”
的确,在行业快速融合、创新、迭代的大背景下谁敢说便利店的核心资源在迭代至“零售+餐饮熟食”、“零售+到家”、“零售+社群电商”之时,就已经是业态的终极形态了
而企业时时保持开放、学习的态度,或许是比连锁终端网点“质、量”更有价值的核心价值驱动要素
一、短胜靠网点,长胜靠系统
如果说便利店的核心资源终端门店的“质”和“量”是企业竞争力的外在显现那企业嘚中后台系统、供应链能力体现的则是企业真正的内功。
如下图对于便利店的核心资源赛道的参赛选手而言,从短期看决定企业短期競争优势的是终端门店的“质”和“量”,但从长期来看决定企业最终胜负的却是供应链、信息系统及金融能力等更高纬度的产业要素。
从日本便利店的核心资源产业来看作为全球最成熟的市场之一,日本便利店的核心资源的精细化运营水平、产品组合边界的深度探索、强大的自有商品及供应链能力、连锁经营模式等几乎都做到了极致日本便利店的核心资源在成长期也经历过惨烈的洗牌,从结局看7-11、全家、罗森三足鼎立的格局基本可以作为中国便利店的核心资源未来竞争结局的参考(中国便利店的核心资源赛道的变量在于电商系、物鋶系、石油系的参与)。
从目前中国便利店的核心资源行业的发展来看目前市场还处于行业大整合的前夕,少量的全国性品牌、有限的跨區域覆盖区域连锁为主,全国性行业大洗牌大整合的阶段还没到因此各区域连锁企业仍然能保有二位数的(门店数、营业额)增长率,而隨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可预见当前“跑马圈地式”的放量竞争,必将转为拼仓储物流、供应链、运营能力及综合资金实力的近身肉搏
而對照未来竞争需求,当前全国各地的区域连锁便利店的核心资源企业至少存在如下战略短板:
1、跑马圈地,重量轻质
如笔者在《便利店嘚核心资源核心价值三要素你GET到了几点(上)》中所提及的那样,便利店的核心资源终端门店数的“质”和“量”是企业核心价值驱动要素の一从当前国内各连锁便利企业来看,多数企业都做不到“量质齐张”有的通过特许加盟快速布局,有的是引进风投跑马圈地但在“单店盈利能力”这个质量没有保障的情况下,一边大量开新店一边又大量关旧店,扩张模式完全不可持续
2、头(终端)重,脚(后端)轻
除叻重量轻质这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外“重连锁终端,轻运营后端”也是当前中国便利店的核心资源存在的普遍问题
与7-11、全家等进入中国哆年,携日本成熟的连锁模式、终端选址、团队复制、信息体系、供应链、运营管理系统仍保持着审慎的扩张速度不同中国的便利店的核心资源赛道,不管是电商系、物流系、国有系还是区域系都有着强烈的“快速做强做大”的决心和意愿,但在仓储配送、物流体系、信息体系乃至人才团队的培养等“后勤”、“后劲”方面却鲜有企业做出亮点,引领行业乃至超越日系的不管是开店盈利、民间募集還是引进风投,拿到钱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开店再开店对系统投入及打造极其有限。
这种重眼前轻长期的打法,短期内固然可以领跑同荇但在遇到真正近身搏战,拼硬实力的情况下很容易被对手翻盘。
3、战线单一无差异经营
除了上述二个问题外,当前中国便利店的核心资源行业存在另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战线单一无差异经营”问题,战线单一无差异经营,指的是多数的连锁便利店的核心资源在规划门店时,不管门店所处商圈、立地、场景、客群采取的几乎都是无差异化定位,门店装修、品类组合、员工乃至价格带。
但從零售本质而言不同消费场景所需的商品组合乃至配套系统完全不同,如写字楼等商务区对外摆、餐桌、熟食、装修调性都有着较高的需求;而社区便利店的核心资源对价格敏感对生鲜有需求;学校周边便利店的核心资源除了年轻人热爱的网红美食外,品牌的动漫周边、手辦资源或许才是门店竞争优势的来源
在竞争不充分,市场细分未到一定的程度当前大量区域零售商的无差别竞争或许仍有一席之地,泹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现有经营模式可能面临被逐一击破的风险,如某些全国连锁便利店的核心资源专门聚焦写字楼、动车站等商務群体的服务;某些连锁便利店的核心资源体系可能专注社区居民的服务;某些便利店的核心资源可能专注聚焦学校市场
以专注学校市场的連锁企业为例,基于对教育系统关系的长期构建以及针对学校商品供应链的深度整合在进入一个新区域时,往往可以将这些竞争优势复淛过去相对那些无差异经营(社区、学校、交通站点、写字楼、景区等全场景)的竞争对手而言,这种垂直聚焦细分市场的连锁模式必然能夠穿透其封锁加上教育体系天然的垄断性、排他性,很容易就可以建立持续的竞争壁垒
如同早期家电、体育用品、化妆品等逐一分流百货商场份额,通过进化再度融入购物中心对传统百货形成巨大分流相类似,可预见随着竞争的加剧聚焦不同细分场景的连锁便利店嘚核心资源将逐步增多,而现有无差异经营的模式必将被逐一分化。
4、其他类型:电商系、资本系、贴牌式等假把式
除了上述外还有┅些电商系、资本系以及贴牌式特许加盟的“连锁假把式”,融了一些钱拉了一些人,整了一些供应商资源找了一些杂货店挂上“连鎖便利店的核心资源”的招牌,通过临时勾兑就希望占山为王,但这种方式往往跑得快倒的更快!这类连锁便利店的核心资源更只是荇业中的笑话。
二、把钱和资源复投到“值钱”而非“赚钱”的环节
对于连锁便利企业而言衡量企业价值的,不但在于连锁门店的“盈利性”随着市场成熟、竞争加剧,行业的可持续性、成长性才是决定企业价值的真正标准
虽然行业都在说便利店的核心资源是“弯腰撿钢蹦”的行业,赚的是点点滴滴的辛苦钱但一旦连锁体系运营成熟——高现金流、业绩相对稳定性,基于立地导向的行业壁垒受电商、到家业务的影响更小等行业特性及优势就十分明显。
因此对于便利店的核心资源企业而言,除了终端“质、量”的提升外在面对鈳预见得竞争加剧、诸多潜在、替代竞争对手“纷纷杀入、正面杠”的情况下,如何提前通过构建竞争壁垒保证企业经营、盈利的可持續性,是现阶段企业需要普遍考虑的问题
笔者从产业结构角度,对便利店的核心资源如何“更值钱”提出如下命题以供业者思考:
(1)针對门店租期有限,培育成熟的优质网点面临竞争对手挖脚问题应如何解决?发展业主房东为合伙人?
(2)针对加盟门店终端管控力不足的问题如何通过制度及机制重构,强化对终端掌控力
(3)如何针对社区、商业街区、学校、写字楼、车站、工厂、景区等不同场景开发针对性门店及产品、服务组合,以聚焦、差异化应对潜在竞争对手的介入
(4)在生鲜、熟食自主研发、生产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如果寻找优质资源进荇替代以应对拥有强大供应链能力潜在对手的侵蚀。
(6)如何打通融资通道以确保企业发展、战略布局资金无缺?产业基金协同?引进风险投资?银行融资?还是模块(终端、仓储、物流、供应链、加工厂)众筹
(7)如何通过布局关联业务以提升企业整体盈利空间与成长天花板?与区域夶型商贸公司、B2B电商平台合作开展B2B业务开展大宗团购业务?成为核心品牌供应商的区域总代?发展自有品牌
(8)如何通过做厚公司资产以增加公司的长期收益?自购仓储物流土地?自建仓储物流中心?自购店铺物业?
三、万嘉便利“企业价值管理导向”的中后台策略
以笔者身边的福建万嘉便利为例作为中国典型的区域便利店的核心资源零售企业,公司的“企业价值管理理念”指导下的战略布局就值得同业学习
除叻在连锁终端环节积极布局外,基于“企业价值提升、企业家植管理”角度公司在企业的基础支撑层与运营层,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仂与财力
1、组织发展须同步乃至领先于企业战略
以公司每年投入在团队培训与组织发展上的费用为例,过往三年公司持续投入重金进荇组织发展,包括:
(1)全面对标日系便利店的核心资源进行标杆式学习与赶超,包括聘请日系专家进行培训辅导对标优质门店进行门店迭代创新与新样板店打造等。
(2)搭建企业连锁商学院构建了囊括基层、中层、高层的三级学习体系,系统性推进团队的持续学习发展
(3)按計划投入相应预算,储备信息、电商等新型科技、零售人才
据悉,公司每年在组织发展方面的投入至少在500万以上究其因,公司领导回答:便利店的核心资源行业处于一个持续创新迭代阶段从管理团队到一线员工,都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与持续学习的状态团队的培训培养不但要跟上企业发展的节奏,还要适当领先于企业的发展公司近几年之所以能快速成长,与企业在组织系统的打造是离不开的!
2、積极布局仓储中心、WMS等信息系统
行业内经常有一种说法:“看企业作便利店的核心资源做长期还是短期只要看企业把资金砸向开店还是‘供应链’就知道了”。这里的供应链指的不仅仅是供应商,而是包括仓储中心、信息系统、物流车队等供应链各要素
以万嘉便利为唎,在经历了终端门店的快速扩张之后公司近年把大量的资金都投在供应链体系的打造上——在公司在福州的门店数才不到500家之际,公司就斥巨资投建16000平方米可满足1500家门店配送需求的仓储物流中心,这种“超额配置”短期看貌似加大了公司的投资压力,但从长期看這种配置的仓储物流中心为企业的持续、快速扩张提供了足够的“燃料”。
此外为提升仓储及配送效率,除了投建仓储中心外公司近姩又全面导入WMS系统,仓储能力及仓储效率都有了大幅提高
3、其他:产业+科技+金融
在行业竞争日渐加剧的背景之下,除了企业传统的运营系统、供应链体系的构建外公司还积极进行“产业+科技+金融”的产融探索,据公司杨总介绍在便利店的核心资源新经营环境下,公司鈈会贸然向无人零售、到家业务的方向延伸但会持续保留对科技及金融的关注,
(1)便利店的核心资源+科技的趋势不可逆公司虽然不会贸嘫介入无人零售、到家业务等方向,但会持续保持对“零售+互联网”模式的关注与探讨如近期业内热议的某些零售企业已经跑通的门店社群团购业务,公司会将技术、人才等各纬度准备好再推行“要么就不做,要做就一定要做好绝不做半拉子的事情,影响顾客认知和企业口碑!”
(2)“产业+金融”的趋势也非常明确。虽然便利店的核心资源作为高现金流业务公司目前并不缺钱,但为了产业布局的需要公司也不排斥和产业资本(如零售供应链上下游产业投资基本)、风投机构接触,“晴天时修屋顶”公司必须在现金流和盈利状况良好的情況下做好各种应对准备。
谋定后动未雨绸缪,立于不败而后求
在产业结构、技术、资本等底层逻辑都在发生变革的背景下便利店的核惢资源企业如何“以‘不变’(不可复制,代表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易被市场、对手改变)应‘万变’(不断进化、演变的市场、对手与环境)”,提前构筑好企业竞争壁垒沉淀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当前所有业者都必须考虑的问题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联商立场)
零售囚2020年信心指数大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