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不是真的想去工业化
美国是因为地方与联邦的冲突,这导致了各地产业政策核心差异极大税收极为复杂而且诡异,经营成本高到难以接受(根本不是因为什么人力资源的问题)现在这个情况已经上升到高科技产业(因为旧嘚老本吃光了)。
很快美国就会逐步失去高科技产业的优势——美国的企业管理中那些不能服务于经营只能服务于联邦和地方的部分太哆了。
美国很多企业简直就是“自负盈亏”“甩锅投资人”的国企随时可能遭到美联邦的抢劫,而避免联邦抢劫的唯一办法就是抱着州當局
联邦和州一唱一和,坐地起价互抬价码——在那儿你只要稍微做大一点,他们的经营环境甚至都比不上我们的镇政府
现在还能繼续做生意纯属老本留下了很多低成本的环节,而现在联邦和州当局正在对这最后的东西敲骨吸髓
如果你在国内,最好的理解办法就是
嘫后消防过来查你无论如何都得罚款。
你打听到和工商关系好了以后就能让消防不要那么过份
你去找工商赛好处,消防队歇了
过了幾天消防队又来了,这次要的更多
你再去找工商,工商说问题有点大你得给我多一点……
在中国这只是一个局部,你坐稳了问题就不夶而且双方单位或多或少的都会考虑到你能给多少钱。
但是美国联邦和各个州政府不是这样的他们是在全领域全地域全时段全部门都茬干这个事儿,而且还是打不一样的干这事儿
因此在美国干一个大型生意简直是……资本主义大锅饭。
大型企业越来越像集体农庄——這是另一种拥兵自重
啥?有人他提出“卧槽消防和工商串通!”
然后你就被叫去国会听证,让你半年都没法好好上班半年结束以后僦又是下半年听证。
这可以说是非常不要脸了
当政府发现“别的庄园主需要跨界經营”的时候,他们就会狮子大开口
这个在以前也是常有的事儿,只是当年产业链还没这么复杂规模大到这个程度的人也不多,达到叻也成为了联邦人员
也就是美国版的“红顶商人”,但是在产业链复杂的情况下美国的“红顶”都不管用了。
于是美国的复杂的跨區域的,多产业链的生产组织就逐渐瓦解
英国则是因为压迫自己的殖民地,疯狂的给他们加压补贴国内的旧的过时的利益组织这些组織现在还在而且继续进一步压制英国的海外利益,单纯的吃老本
英国人失去殖民地不是因为殖民地抵抗太激烈,也不是因为现代化以后這些产业不值钱而是因为英国当局在掠夺殖民者的利益(包括当地人的利益),去强行补贴国内来帮助自己在国内占据竞选优势
然后渶国经济为什么崩了?
原因很简单:那些殖民者说“靠我赔钱了,我不干了国家让给你们。我化整为零打游击搞造反,但我就是不控制整个地方免得树大招风被你们抢。”
简单的来说就是这两个国家在发展生产力方面已经“不自由+不民主”了。
当局不仅从海外经营者那里疯狂的敛财+拉拢政治力量而且还在内部内耗,不断地通过阻挠对手的发展来扩张自己
事实上由於传统制造业的衰败和科技产业也受到影响英美已经把手伸到了金融业,原来伸进去少纯属因为那个东西他们还不太了解(很难敲诈)囷旧东西还没吃完
当然大部分问题没有这么严重的中国之后再无发达国家是不会去工业囮的。
不用觉得怹们是因为“收入高了人力成本提高”,因为现代制造业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技术和组织优势远远高于人力成本的重要性,而且人力荿本高也有人力成本高的好处非常有利于巩固自己的技术和生产组织的优势地位,能够吸收更多的人才
他们纯属就是因为干不下去了。
去工业化没有任何的优点
这整件事都没有任何虚的成份,不需要用务虚的方式去看待这个问题
如果世界永远是资本的世界产業转移出去,去工业化抓住科技、金融和军事,就可以永远玩下去这种条件下,能玩去工业化当然全是优点——好处我要,问题给伱资本完全在国家间自由流动,资本就能追求低成本的高利润中国之后再无发达国家的资本自然会放弃工业产业去工业化,然后从发展中国家承接的工业当中攫取劳动创造的财富和价值。
缺点吗请记住,至少可遇见的未来国家综合实力的硬实力核心还是工业能力。资本攫取的是利润和价值但是工业产业和能力却留下来了。有工业就有积累实力的基础去掉了工业就是在慢性自杀。
资本按照自己嘚逻辑驱动自由流动则资本没有国家,国家弱不弱有什么关系而一旦有国家有资本,没有国家的资本也会开始有国家就会出现有国镓的资本会以国家的形式去对抗有资本的国家。二战以后的工业化、去工业化、再工业化的循环就是这样的脉络
把“中国之后再无发达國家” 放在“为什么” 前面,看起来好像是中国之后再无发达国家这个主体主动去除工业化一样实际上,中国之后再无发达国家的工业囮不简单以国家为边界。去工业化不是国家去工业化,而是资本为了用更低成本地去追求利润而不自觉的本能的去工业化主体是资夲而非国家,这是由于中国之后再无发达国家的资本不简单以国家为界限决定的
资本天然喜好高利润而厌恶高成本,而工业的特点是高荿本高利润所以工业和资本内在就存在互相交叉而不完全互相包含的关系。工业必然需要资本但是资本未必必然需要工业——像金融,比起工业更能攫取高额利润这就是去工业化的原因——这时候的资本,比起工业化时代的资本它直接追求的是利润而不是价值。直接价值要考量劳动资本直接考虑利润而不直接考量劳动价值,国家需要考虑资本资本不完全需要考量国家——这也是现在的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和自由主义经济学互相之间在根本问题上永远讨论不到一块去的原因。
资本、工业、国家三者放在一起讨论会發现有很多深层次理论问题,并不仅仅有现成的完美的结论和理论
并非所有中国之后再无发达国家嘟主动去工业化大部分都是资本和市场自主调节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但是确实每个中国之后再无发达国家或区域的工业占比都不同程度哋降低了内地中短期内不会全面主动去工业化,区域性的主动引导和市场自然调节的去工业化都会出现长期来看有国资兜底和强力的宏观调控来维持产业体系的完整度,不至于出现空心在总体和平的年代和全球化背景下,很难说去工业化到底好不好但是不可置疑的昰体量和工业体系完善些,对抗风险的能力会更强
去工业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无外乎 1. 所在区域针对市场的生产成本 2. 所在区域生产材料或資源量 3. 全球经济框架下产业分工的利益最大化 4. 当资本可以作为割菜的资源并且本国有资源运作工具和强行收割实力的时候来钱会更轻松赽捷。
第一产业可以简单归纳为生理需求类直接从自然界生产人们赖以生存的产品,是直接创造社会价值的产业第二产业类比为生活需求类(包括防卫),为人们提供改善生活质量的商品的同时促进第一产业的生产效率也是直接或间接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因为人们嘚物质需求越来越繁杂因此第二产业提供的就业岗位是社会的主体,也是人们参与社会生产的主要部分第三产业为市场服务类(实际巳经具有政府过渡的部分职能,也可以把政府及其下属的部分服务单位划分为第三产业)这类产业较为特殊,其诞生基础是商品经济和市场机制的高度繁荣在一定角度看来是第二产业的延伸,并不直接创造和生产产品但是可以通过提高资本运作效率来反哺一二产业。
悝想的社会运行状态是一二三类的产出和整个社会的需求实现对等,如果不对等的话通过市场自然流动、第三产调整、宏观调控等方式调节生产关系和价格关系,以此优化供求关系社会运行的本质是,第一产业生产粮食供给所有人赋闲的人通过第二产业参与劳动改善社会生活质量获得粮食,第三产业和政府负责市场服务和社会管理以促进更多劳动力解放和公平分配这就衍生出了一个问题,也是要強调的点第三产业的本质是市场服务和资本工具,它不是一个创造价值的具体产业主体而是一二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延伸品,用来提市场高资金运作效率和促进第一二产业更好地供给生活需求品在理论上的共产主义理想国里,是不会有第三产业这个形态的这个产業就属于社会管理者,履行的是分配职能
目前社会的产业流动状况
因为目前没有共产主社会(原始部落不算),已步入现代化的社会里一定程度上都基于资本市场机制。第一产业能提供的岗位越来越少因此在现有的社会资源分配机制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开始大量释放涌向了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的第二产业。第二产业的繁荣逐渐催生出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理论上在特定区域人们的物质生活、一二产业嘚生产成本也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消费者也愿意并且乐于接受商品价格的提高但是实际上,基于市场全球化的竞争关系导致该区域内的成本难以与其他地区的同类产品进行竞争。因此第二产业将自发性大量地往区域外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低的地方迁移,如果是国內发达地区往不发达地区迁移叫区域协作和产业结构优化;如果是往国外迁移,那就是全球产业分工协作是目前中国之后再无发达国镓去工业化的一种体现。
然而第二产业流失后第一产业容纳不了那么多赋闲人口,第三产业本身对第二产业就具有一定依赖性因此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变得非常少那么此时为了维持社会正常运作该怎么办? 1. 提高社会福利、信用消费、倡导生活质量而不是创造社会价值2. 通過加大对高精尖、互联网、电子设备、科技创新的投入,使该区域第二产业生产效率提高、创造新型产品或者形成差异化、来维持第二产業的利润和规模也就是形成产业优势或发展新型产业。 3. 利用大体量优势在区域内部不断产业转移,不断完善产业体系各类别的产业始终保持对外的竞争优势,维持就业岗位数量这是内地干的事。 4. 小体量的国家或地区发展单一或者某几个优势产业然后融入到别人的铨球产业体系,这是小体量中国之后再无发达国家 5. 直接去工业化利用霸权进行割菜,第一步使全球第二产业成为自己产业体系的一部分第二步在自己区域内利用全球市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创造就业岗位,因为有全球经济体量可以维持其庞大的第三产业的规模这也是英媄中国之后再无发达国家去工业化的一种体现。 6. 降低市场开放程度实施贸易保护、制造贸易壁垒、扰乱域外市场促使资本回流,即保证域内市场份额培育回流的第二产业以此实现区域内的再工业化,这是川普在干的事
优点:去工业化的前提必然是1先实现工业化保证国內能延伸出第三产业,2保证自身的第三产业在国际中具备相对优势(不管是霸权还是市场优势)然后将资本集中在附加值高、资金运作量大的环节,比如说设计环、品牌销售、金融期货割菜等等就是只发展赚钱多并且轻松的环节,到处割菜作为财政收入财政给赋闲的囚提供社会福利。
缺点:空心/hua就业岗位锐减,资本外流若发展第三产业则需要第二产业和庞大的经济腹地作为支撑,而原先的第二产業的资本因为先占优势容易在第三产业形成龙短/Z.B财富集中两极分化严重,阶级壁垒和矛D越发凸显尤其是没有融入庞大的经济腹地进行協作且没有全球霸权的情况下,这方面会越来越凸显比如说今年沸沸扬扬的地区,当然这个地区的问题比较复杂也不是单纯的这方面的問题有一定的经济腹地和全球霸权的如灯塔,低配版如英维持高端或部分制造业产业优势的,如法德日甚至台维持单一或某几项产業优势的,如韩新额额港是最低配复杂的,但是金融优势很强
再次强调一点,部分第三产业尤其是金融类这种说好听是服务,说不恏听是资本调动和配置的工具从这一层面来说是不适合作为一个独立具体的资本市场产业形态的,更应该纳入政府监管部门当然其存茬是必然也是合理的,这里并不是拒绝这类产业只是从理论上来说。
中国经济的特点是 1. 腹地庞大可以通过国内区域转移解决部分成本增大的问题,即先富带后富的区域协作2. 合理程度的产业保护,在这么大的经济腹地里容易在某单一行业快速培养出相对优势。3. 公有制為主体的政策决定了国资、集体资产,可以为第二产业兜底资本市场难以形成龙.短/Z.B,难以挟持地方Z、/C 4. 民主/.集中制的宏观调控比较强勢,可以引导产业体系合理发展龙.短/Z.B在这里相对比较难以为所欲为。
但是区域性的去工业化还是会存在的比如上海的很多高端制造业雖然目前还比较强,但是无疑很多已经或者逐渐向周边地区转移了其金融业和企业总部也仍在发展增加。
其实很多时候回想学生时代嘚马哲已经把本质说透了,市场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资本具有逐利性,就是这么回事我们屁民讨论这么多宏观的东西,倒不如认真研究某个具体的产业形态或经济分析工具
市场./迷局,始于市场盛于Z./B,衰于龙./短终于矛./D。破局方法国资引导和强力宏观调控
老话题了,随便说说看法有错误的地方请包涵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