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科技,行情大逆转,利空股权质押利好还是利空好

通过上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庄家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甚至可以做到对上市公司的各类公告“为所欲为”的操纵。

一般来说,市场股价会有效反映消息面的情况,利好消息有利于股价上涨,反之亦然。然而,庄股则不然,庄家与上市公司联手之后,上市公司事前有什么样的消息,庄家都了然于胸。甚至私下蓄意制造所谓的利空、利好消息,借此达到庄家不可告人的目的。

消息有市场传闻和正式公布的公告等多种形式,但不管是什么形式,只要能对股价波动产生影响,庄家就会借题发挥。如庄家为了能够尽快完成建仓,人为散布不利消息,进而运用含糊其辞的公告动摇投资者的持股信心。又如,待到股价涨幅惊人后,以前一直不予承认的利好传闻却最终兑现,但股价却是见利好出现滞胀,最终落得个暴跌。

这个时候,就要求我们分清形势、甄别真假,分析庄股所处的阶段,庄家是否已经介入其中,庄家持仓成本大概价位是多少等,将技术面与消息面结合起来分析,就能得出庄家的真正意图是什么。如前文讲到的,上市公司出公告辟谣:“无应披露未披露信息,年内没有整体上市安排,也尚未制定重大资产方案……请投资者注意风险……”这个时候如果股价处在相对低位,庄家则有可能是因为吸筹时股价上涨过快,为了在更低位吃饱而打击持股者的信心;如果处在拉升阶段,有可能是庄家为了快速洗盘,为了杀出几根难看的大阴线,而使出的消息面配合惯用招数。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们一起来模拟一个股票的走势,如图所示,是鸭场公司的股票鸭场股份的走势图。


某投资公司筹集了资金之后,手中缺乏项目,找到了鸭场公司,双方一拍即合。开始了合作。由鸭场公司出一部分资金交给某投资公司来做,名曰投资,约定由某投资公司分给一定额度的“利润”。经过充分的准备后,某投资公司在A点开始建仓,悄悄地吸筹,成交量开始放大,随着吸筹量的增加,股价开始上扬,这样当然不行,筹码还没吃饱,股价就已经上去了,后面哪有利润空间?

于是,在B点位置,鸭场公司公布一公告:由于洪水泛滥,我公司饲养的鸭子被水冲散到下游,公司通过有关单位进行多方调查,直接经济损失千万元,特此通知,郑重请大家“注意投资风险”。公告一出,市场一片恐慌,散户纷纷割肉,某投资公司则将筹码一一“笑纳”。A-C点这段特点是幅放大。

C点开始,,股价开始拉升出成本区,这个时候市场上一片静悄悄,没有任何消息。

D点位置,独自往上拉显然困难,此时需要散户的追涨热情,鸭场公司适时公布公告:洪水已经消退,我公司的鸭子由下游陆续游回,并且母鸭子们还带回了许多英俊潇洒的公鸭子,公司的业绩将有很大提高,特此公告。市场一片欢声雀跃,股价开始“恢复性”上涨,散户积极买入,大胆追涨,股价一路拱升。


E点位置,市场获利盘已经十分丰厚,再往上拉将会遭受沉重的抛压,此时需要洗盘。鸭场公司发布公告:因鸭子生病,鸭蛋质量下降,与甲公司的鸭蛋销售合同出现纠纷,本公司正被甲公司起诉,本公司的银行账户被法院冻结。股价当日跌停,震荡数日后,获利的散户早已经迫不及待的下马了,换进了一批重新入场的散户。市场整体成本被无形垫高。鸭场公司及时公告:本公司与甲公司已经达成庭外和解。股价重新上涨。

F点位置,某投资公司在该项目上获利已经翻倍,需要了。这时,鸭场公司发布了一条喜人的公告:本公司与北京大学生物研究课题小组经过数年的联合研究,已经研制出一种新型饲料“鸭白金”,正准备投入使用,据专家预测,以“鸭白金”喂养鸭子,鸭蛋可望达到每个一千克。消息一出,一片哗然,鸭场公司一举跃升为“高新技术企业”,前景一片广阔。散户唯恐抢不到筹码,股价再次大幅上涨,每天成交量都放出天量,平均达到15%。

经过一段时间的喧哗,市场恢复冷静,当然最后鸭蛋没有产出每个1千克,但某投资公司手中的股票已经全部卖出,赚得盆满钵满。留着芸芸散户在山上站岗。

在这个案例中,B点位置的利空公告是为了捡取更廉价的筹码而对股价的打压,而E点位置的利空则是庄家为了顺利洗盘,洗清浮筹,为后期拉升作准备。

庄家在洗盘阶段通过各种途径发布的消息主要属于利空性质,如业绩亏损、诉讼事件、财务状况恶化、经营环境变坏、原材料涨价、自然灾害等。甚至管理班子的一些问题也成为庄家吸纳的绝好时机。这些消息足以导致持股人果断减仓甚至恐慌性抛售,庄家便可顺利地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买到足够多的廉价筹码。

这类利空消息的主要特点是突发性和公开性。其实有关消息往往有真有伪,特别是业绩亏损、经营环境恶化方面容易形成庄家与上市公司联手造假的行为,如利润隐瞒、虚报亏损或者是夸大经营环境的恶化事实与程度等。


庄家就这样利用利空消息设置空头陷阱,让中小散户纷纷落人其陷阱之内。

庄家完成洗盘之后,在随后的拉升和出货阶段也离不开上市公司各类公告的助势。在拉升期间,为了防止所控筹码的计划外随机增加太多以及随之而来的成本上升,庄家往往需要借助外在的市场力量来实现其推高的意图。

准备拉升股价的时候,由上市公司有节制有保留地公布一些利好消息,有人士的个人推荐、从技术上造势,有咨询机构的所谓投资分析报告等。通常不会正面鼓吹炒作对象,多数采用迁回战术,介绍目标所在行业、地域、、概念等等炒作题材,达到唤起市场气氛的目的,使目标股票开始引人注目,配合庄家的画图手法,千方百计引起市场关注。

因而在这一阶段,庄股的消息一般会初露端倪,其传播方式往往是朦胧的市场传言。市场传言的弹性一般都很大,也许一个小小的题材也会被夸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那么作为中小投资者对于传言的巨大市场号召力是绝对不可小视的,必须要提高警惕,以防成为“抬轿一族”,或者落入庄家虎口。在这一阶段,消息的最大特点就是朦胧性、易变性与黑箱性。

***才是最终的目的。在拉抬过程中,公司公布重大利好消息,股评人士有意无意做出强势的判断,引发市场的追捧,众多投资者眼见着逐渐成为忠实的脚夫,股价作最后阶段的飙升。

这个时候,庄家的“故事”往往会以重磅炸弹的方式闪亮登场,随之而来的便是铺天盖地的宜传攻势。这类庄股故事即重大题材,往往对投资者会形成极为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并使相当多数的人足以相信其仍然存在巨大的上扬空间和成长潜力,从而在已经高企的价位上买入,庄家乘机大规模派货,实现“胜利大逃亡”。因此这个阶段的题材基本上脱离黑箱特点,正式出台时也就往往是庄家的出货信号

庄家为了使自己能够顺利建仓、拉升、出货,最终成功获得预期利润,往往是绞尽脑筋,使尽浑身解数,有计划、有步骤地处处设陷阱、布圈套,采取时真时假、虚虚实实的手段,来诱惑广大散户。

下面我们以一个案例来看看,庄股是如何利用利空进行洗盘的(图中的价格为还权价格):


如图所示,该股由于股本结构简单,第一大股东江西某化工集团公司占有绝对的控股权,其余流通股股东均为小股东,且流通盘适中,价位偏低,因此有利于庄家介入进行波段式炒作。

从图上观察,该股在经历了1年多的炒作后,股价由最初的6元左右炒到了16元左右,完成了初期的量度升幅。5月12日(图中的A位置),公司公布致歉公告,即上一年公司仅完成净利润958万元,比招股说明书中的预测少75%,而在公告公布前几天,股价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调。

公告公布后两天股价继续低开低走,庄家也借机打压,成交量出现大幅放大,短线客受此消息打击,纷纷抛售手中的筹码,在短短9个交易日内,股价从4月26日的13元跌至5月15日的10.50元。但从5月14日开始,成交量也明显萎缩,股价逐渐企稳,并很快在庄家的拉抬之下,重新展开了一轮上升行情。

经过几个月的上涨,股价已经远离庄家成本区,而价位已高,需要第二次洗盘。庄家故伎重演,在图中的B位置,公告了当年的预亏公告,庄家顺势完成了第二次大幅度的洗盘。洗盘后股价的升幅再次接近翻番。

实战操作中,对于此类与业绩有关的公告。我们需要认真甄别,利空消息必须对公司的经营并无大的影响,如出现微利或亏损股预亏等。如果某一高价突然公布预亏公告,说明其经营情况已发生重大变化,此时利空出台不能轻易介入,以免出现“利空出不尽”的情况。


日前,国家医疗保障局主导下的试点联合采购在上海召开座谈会,会上介绍了联合采购要求及操作方法,并公布了第一批带量采购清单。最近,医药股出现了一轮明显的下挫,虽然这轮下挫从宏观上看是一种补跌,但是很多人还是联系到了政策面,本文,我们来了解带量采购。

招标采购是很明确的,各省卫生系统进行药物招标,中标药物进医院,但是招标完成后药物会有一定的垄断性,因为有很多药是按年度招标。所以,在此基础上为了让药品管理更加合理就引入了带量招标。我们尽量平白叙述,一个地区招标的时候,招标权限下放到医保部门,医保部门根据报销情况和医院实际销售的数据确定某一种药月销售量,然后确定9到15个月药物的需要量,再针对这些量进行招标采购,价格一般按照荷兰式招标方式(美式招标有多个价格中标,投标者带量,荷兰式招标单一价格中标)。招标完成后,药品按量供应。按照使用情况看,如果药品紧俏,一个月用完,那么再招标,如果药品没有用完,超过了15个月,那么下一次招标会考虑减量。

当然,招标一般需要三家以上,采用竞价模式,如果只有一家,那么就不用管什么招标了,直接谈,如果有两家,那么就议价,也许每家采购一些。而这些可以参与竞争的药,一般要符合两种条件,一种是在医保目录内,另一种是需要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如果是专利药,则不存在竞争对手。

未来这种模式要推开,担忧的投资者认为,这种招标方式使得药品竞争更加激烈,由于是通过使用量来确定采购量,这样医药销售代表在医院里面腾挪的空间更小。主要的原因是医保介入,医保的动机是少支付,而医药公司的动机是多销售,当采购参考数据来自医保,这个数据必然比较谨慎。

然而个人认为依然无需担心,医药股本来就不是百花齐放,而是部分花朵比较艳丽,这是有结构性的。首先生物药部分可能影响不大,因为生物药仿制属于类似物,而类似物等同于新药,其次专利药无碍,在垄断的销售期内依然充满优势。而受影响的化学药里面的仿制药,依然是过去我们强调的两个路线,一个路线是通过一致性评价,另一个路线是进医保。创新艰难,很多的药企如今依然在努力通过一致性评价,比如,等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通过比较多,在前期可能还因为带量采购增加销量。但是也有很多实力不济通不过一致性评价的,未来应该要赶鸭子上架。

当然什么都要长期的看,长期的看仿制药,竞争对手比较多,研发比较简单的必然竞争加剧,这不仅仅是带量采购会带来的变化,大多数促进竞争的政策都会带来这个变化。而新药、专利药,那些具备壁垒的药物可能会在未来更加集中。

未来属于药物研发者,而不是跟随和抄袭者。短期看一致性评价通过的企业,你可以查询CFDA网站药品栏目里面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名单。继而你还是要关注新药,首仿和创新药同等重要。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