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价值线授权转载自股票说(gps0101tmt)
编辑|价值线 海荣
中国平安集团旗下成员陆金所
全国最大的p2p平台——陆金所代销资管产品发生了1.4亿逾期,投资者被踢出微信群……
小编顿时觉得问题很严重,如果陆金所出事那也就意味着所有的P2P可能都要暴雷,毕竟平安的“亲儿子”都扛不住了,还有谁能比他更富二代呢!
全国最大的p2p平台、中国平安集团旗下的陆金所,出现代销资管产品逾期,未兑现本息!
近日,大同证券公告:同吉9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发生逾期。总额共1.39亿。
这款产品正是由陆金所代销。
事情被曝光后,广大投资者马上涌向陆金所要求兑现,毕竟是金额巨大的血汗钱啊!
我擦!陆金所一看到这么多人在微信群里“闹事”,立马大手一挥,解散所有微信客户群!
作为国内最大的p2p公司,如此举动,让投资者愤怒无语,这种做法分明跟那些爆雷准备跑路的平台一个模样,莫非真要跑路?
1、陆金所怒封客户微信群 投资者惊悚“莫非要跑路”
大同证券公告显示,同吉9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2017年12月7日届满终止运作,因未收到投资标的按时返回投资本金及相关利息,导致需要延期兑付。公开资料显示,该项目底层资产,为中小板上市公司龙力生物流动性资金贷款项目。
该资管计划是通过上海陆金所基金销售有限公司进行销售,根据产品介绍,财富汇尊理财EG1013号募集规模为1.5亿元,期限为12个月,百万起投,年化6.7%,管理人为大同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到期日是2017年12月07日。共有118名投资人投资了该产品,本金及收益总金额为1.39亿元。
“VIP微信群全部解散,几千人流离失所”、“一声招呼也不打就解散微信群,陆金所抛弃我们了”、“郁闷呀,平时没事还能在陆金所的土豪群吹吹牛、唠唠嗑,交流理财心得,这下好了,组织解散了”,还有人说:就一个逾期,至于要解散交流群的吗……投资人抱怨道。
把VIP微信群给解散了?所有投资人顿时惊慌失措,难道鼎鼎大名的陆金所要跑路?
2、陆金所高额服务费 理财机构原罪
这是100万金额的产品,运营一个季度后,客户收益和陆金所服务费!
客户的收益只有年化6.7%,陆金所服务费居然高达3.23%,1亿的产品,客户赚670万,陆金所赚323万。本质上,出事了,客户在承担全部风险,陆金所可以拍屁股甩锅!
陆金所的服务费主要是认购费和管理费。陆金所把客户的资金投入到单一的理财产品后,什么都不干,一年就收3.23%的费用!这可不是抽水啊,是抽血啊!
疯狂收割,吃相真难看!
因为像陆金所这样的理财机构,收取的都是前端费用,产品募集完,费用就确定了,他们基本没有意愿参与后期的投资服务。
相反,一些产品质量差,某些机构可能更喜欢,因为,产品差,收取费用会更高!这就是风险收益不匹配,劣币驱逐良币!
这类产品中最夸张的,莫过于乐视系私募股权融资:
恒宇天泽发行的名为“盈泰盛世精选乐视移动投资基金”的产品
合同上显示,管理人恒宇天泽收的管理费第一年是3.5%、第二年是2.5%、第三年是1.5%,第四年及以后是1%。作为单项目产品,三年啥也不干就收走7.5%的管理费。
而且这款产品是二道贩子,是从一道贩子东方汇富份额中拆分过来的。东方汇富每年还要收2%
三年下来两道管理人就已经收走13.5%的管理费了!
100万投进去,费用就扣了13.5万,你贪人家利息,人家可贪的可是你本金啊!
最后,乐视惨案爆发,这些机构依旧赚翻!留下那些投资者,在苦苦等贾跃亭回国!
针对理财乱象,股票说(gps0101tmt)采访了一位理财机构的资深从业人员:“金融产品中最赚钱的,就是自己发私募产品,然后把产品投入到一个底层融资计划中。你自己发的产品,想怎么收费就怎么收费,管理费2%还是客气的。一个私募股权产品,存续期5年,我们最少可收11%的费用,比如,销售1亿产品,我们五年就可躺收1100万。产品有没有风险?投资人能不能收回本息?这个不是我们能考虑的,只要产品好卖,没太多硬伤,就行”
前期,在乐视系私募股权产品中,踩雷踩到哭的钜-派投资(已在美国上市),2014年到2016年,净利润实现每年增长10倍!投资人血亏,公司却爆赚!
3、涉案上市公司龙力生物 财报疑点重重
接近龙力生物的人士表示,此次逾期的原因是龙力生物对外融资未及时到账导致的流动性问题。
截至2017年3季度末,龙力生物账面上现金9.36亿,怎么会违约1.3亿负债?
难道我们看到的是假现金?
真别说,龙力生物财报中的现金真有问题。
2017年一季度末到二季度末,货币资金余额分别是9.93亿和9.52亿,加总平均,9.73亿。
据半年报的附注披露,货币资金基本都是银行存款。
有现金必然有利息收入,但是公司17年上半年利息收入只有160万。
股票说(gps0101tmt):日均存款9.73亿,这样计算,账面现金的利息收入仅为年利率0.328%,低于银行的活期利率(不仅17年是这样,15年和16年也是账面上巨额现金,利息却只有两百多万,年利率在0.3%)。而上市公司一般账面现金年收益率在2%左右,所以如果以2%反推的话,龙力生物的账面现金平均余额为1.6亿左右(如果真是这样,就可以解释违约1.39亿负债了),这远低于财报里的9.73亿。另外,公司的账面现金在16年到17年三季度,一直维持在8亿左右,但是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总额在16年下半年和17年前三季度,一直维持在8亿左右,每年财务费用都在4000万左右,如果真有9亿左右的日均现金存款,有必要进行高利率负债吗?
实际的日均数据和期末数据居然可以有这么大差别?
也许有人会问,这并不表明龙力生物财务有问题?有一种可能,公司就是把收款期定在期末,钱一到账上,就很快花出去。这样倒的确可以完美解释现金的异常。但结合银行贷款的异常,就很难解释了。另外,公司每天开门做生意,实际上很难集中把交易日,收款日,付款日都集中安排在报表做账日附近。
原来,账面现金,也是可以“造假”的。
还有一个问题,龙力生物2016年末,总资产42亿,净资产30亿,资产负债率只有28%。这样的财务状况,是很容易从银行获得低息贷款的,但是从2016年报附注来看,公司却在通过信托和P2P销售渠道,高息举债!
这些问题,难道大同证券、信托公司、和陆金所都没有发现吗?还是他们不愿意去弄明白呢?
毕竟亏损的是客户,机构总是在赚钱的!
1.百贾金2.钱夹理财3.智融财富4.财富农场5.京都贷6.丰储宝7.盛京金服8.拉拉财富9.合米金服(小米贷)01负面指数★★★★★平台名称:百贾金负面类型:失联跑路负面原因:据投资人爆料,18号上午发现百贾金官网打不开,下午办公场所人去楼空。请投资人保持警惕。02负面指数★★★平台名称:钱夹理财负面类型:提现困难负面原因:据投资人爆料,钱夹理财出现部分投资人未到账情况。03负面指数★★★★★平...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来源:网叔点财(ID:wsdc2046)前方提示:逻辑推敲多了,文章有点烧脑P2P整治整改验收57号文件刚扔出。就传出“噩耗”陆金所资管计划逾期了:更令投资者不淡定的:陆金所方面,以防止恐慌蔓延为由……一声不吭地将募集用官方VIP服务群给解散了。怎么如此熟悉的操作,公布逾期,解散官方群,不是所有跑路P2P平台事前的基本操作么?想来也蛮有意思...
老李反传销讯:作为第一批进入网贷行业的民间资本代表,808信贷最终还是走向覆灭。自去年10月被爆出项目逾期之后,提现日期几经修改,该平台先后推出债转股、认购股权、资产处置等多种自救方案,并未能摆脱危机,最终还是被公安局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立案侦查。(本文转自防骗大数据:FPData)跑路平台有哪些标签?1、短标居多,收益远高于行业均值,资金流向不明,看不到具体项目。2、透明度低,平台对公司证...
网贷行业洗牌加速,7月21天增68家问题平台!来源:经济参考报作者:蔡颖刘丽《经济参考报》根据第三方研究机构的数据初步统计,截至7月21日,市场上P2P平台累计数量已达到2869家(含问题平台),其中累计问题平台数量866家,这包含了276家已停运(和跑路)的平台。业内人士指出,近期刚下发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P2P平台需备案,同时规定其资金需存管在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
点击关注?识别金融骗术提升防骗技能导语作为第一批进入网贷行业的民间资本代表,808信贷最终还是走向覆灭。自去年10月被爆出项目逾期之后,提现日期几经修改,该平台先后推出债转股、认购股权、资产处置等多种自救方案,并未能摆脱危机,最终还是被公安局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立案侦查。跑路平台有哪些标签?1、短标居多,收益远高于行业均值,资金流向不明,看不到具体项目。2、透明度低,平台对公司证照、逾期数据...
基于对大资产管理时代、资产配置时代和互联网时代到来的基本判断,本着“聚合财富管理力量,成就资产管理价值”的理念在财富管理领域独创了B2B2C 的商业模式,服务于资产管理机构、财富管理机构和高净值客户。
恒宇天泽密切关注金融市场动态,把握经济脉搏,理性分析2018年金融行业走势及动态:
金 融监 管风暴未平息,P2P平台“雷“声已此起彼伏。防不胜防的P2P平台爆雷背后,藏着网贷平台自融的安全风险隐患。在这轮雷暴中,浮出水面的不仅仅是逾期、自融、假标、恶意逃废债等以往司空见惯的违法违规行为,一条以自融方式收购网 贷平台随后脱手的黑色产业链,也开始显露出冰山一角。整个六月份,P2P共爆雷63起,进入七月更是天雷滚滚。
截止至2018年6月底,P2P行业累计问题平台数量达2121家,累计转型及停业平台2226家,正常运营P2P平台数量持续下降,到6月底仅余1836家。P2P的出现是顺应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和个人投资者投资需求的产物,而P2P野蛮生长造成的乱象频发却又带来了严监管。
恒宇天泽认为P2P频频爆雷,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监管趋严,平台自身问题暴露后无法达到合规要求而导致难以继续运营,最终只能选择退出行业。2014年末至2016年8月是平台“爆雷”高峰期,之后新增问题平台数量显著降低,说明P2P行业在经历高速增长之后逐渐回归理性,通过优胜劣汰进入了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另一方面,2018年6月问题平台数量突然激增,有63家平台相继爆雷,主要由于业务规模大的平台发生爆雷事件引发恐慌蔓延,失去信心的投资者提现挤兑导致其他平台也迅速出现问题。从大环境上看,监管要求机构去杠杆导致市场上资金吃紧,资金需求多而资金量减少致使很多借款企业违约率上升;P2P平台备案确定延期而新政尚未明确也是导致P2P市场环境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截止2018年6月,问题平台累计达到2121家。随着政策趋严,未来P2P行业集中度将趋高。从大方向上看,随着一大批不合格平台被清理,P2P行业将迎来新一轮洗牌期。根据中金的研究,3年后,P2P平台数量将仅剩目前的10%。
恒宇天泽认为未来两年,面对目前风高浪急的金融市场现状,财富管理行业的自融模式即将终结,问题平台的出局将最终为优质平台的发展创造一个良性的环境。目前政策趋严,资产的价值在下降,优质资产在减少,这种情况下大的市场都会存在这样的风险。从本质上来说,严 监 管政策绕不开金融的本质,绕不开风险,只是为资本市场找到一个有效撮合的手段,并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关键在于投资者能否找到资本的命门,找到符合成本以及风险匹配的资产。事物的发展完善都要经历一个阵痛的过程,对于金融行业更是如此。在一批问题平台倒下的时候,还有一批努力做资产和风控的平台存在着,他们合法合规,不自融,不依赖高收益率来吸引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