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回应客户转错账陷“死循环”:保护隐私要对所有用户负责
央广网北京7月7日消息(记者管昕)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不小心微信转账转错人,对方收了钱不还,甚至还删好友、拉黑。近日,广东黄先生微信转账8万元转错人的事情,引起社会广泛讨论。腾讯公关部相关人员表示,已和那名用户联系并进行沟通,正在配合警方一起解决此问题。
随着我国网络支付的发展,这样的现象虽然是小概率事件,但在社会生活中,不少人还是有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由于无法掌握到当事人任何真实身份信息导致黄先生追讨无门,微信***、公安、法院都表示无能为力。那么,和其他网络支付平台比起来,微信支付的产品设计是否存在缺陷?当事人还有哪些救济途径,可以追回转错的钱?
广东的黄先生不久前通过微信给表妹转账,结果将8万元转进了微信昵称与表妹一样的他人账户。事发之后,对方不仅不还钱,还将黄先生拉黑。微信***让黄先生与对方自行协商,但黄先生不知道对方任何真实身份信息,公安和法院因此都表示无法立案。根据媒体的报道,微信支付已引导用户到法院立案,并将配合执法部门协助取证。
这件事情引起社会广泛讨论。记者调查发现,类似的事情在多个地方也发生过。河南焦作市民程先生于近日通过微信平台关联的银行卡,给微信名为“大海”的朋友转账。然而程先生手误转错了人,此“大海”非彼“大海”,转了一千元。程先生说:“没有备注,也没有仔细看,后来朋友打***问为什么还没有给他转钱,才知道转错了。对方把我微信删了,后来发信息、打***都没回。”
这位程先生求助腾讯微信,遇到的困难和广东的那位黄先生一样,陷入四处碰壁的困境。专业律师吴林妍说,虽然收到款项的一方涉嫌非法侵占,但首先是转款人有一定过错。腾讯集团市场与公关部相关人员向记者表示,由于涉及用户隐私,微信方面无法向转账人提供收款人的任何信息。
腾讯公关的相关人员强调,保护用户隐私是互联网公司的底线。他们要对所有用户负责,只要司法机关要求微信官方协助,他们肯定义不容辞,但如果是个人需要,不能突破底线。
目前,支付宝和微信是我国网络支付和转账的主力军。记者对比这两个平台的转账方式发现,微信转账时,只显示对方姓名的最后一个字,前面的都用星号代替。输入转账金额后,进一步确认时,必须输入密码或指纹。而在转给支付宝账户时,记者输入账号后,对方昵称后面标注了真实姓名,还提供“点此认证”的选项,点击后,需要输入正确的姓氏才能转账。相比之下,支付宝比微信多给了转账者一个确认对方身份的环节,降低了转错人的概率。
腾讯公关部相关人员对此表示,他们也注意到了媒体的这种对比,但因两种产品的基因不一样,设计产品的出发点不同,不能简单对比。“支付宝是基于电商,基于交易的,我们本身是一个社交的平台,对用户的隐私保护更严格,大家使用的频率更高。”
根据央行防范电信诈骗有关要求,不少银行都提示客户在限定时间内可以申请撤销汇款。但记者注意到,微信和支付宝都有提示,转账发起后,资金将无法撤回。
有律师认为,微信转错账可以走诉讼等途径。首先起诉微信,要求告知对方的真实身份。然后再起诉对方,要求返回不当得利。至于法院会不会判微信提供用户真实信息,这位律师认为胜诉的可能性比较大。
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岳屾山律师分析认为,这类事情的确陷入了“死循环”,微信的做法倒也无可厚非。
岳屾山律师认为,微信方面可以从中主动做更多工作,动员对方把钱退出来,但如果从中协调不成,会比较棘手。希望微信可以加强用户转账安全方面的设计。相关部门相应调整规定,比如在诉讼过程中或在司法程序中进行简化,或者像通过网络而不知对方真实身份时,起诉时有相应的变通规定,这样便于通过司法程序来解决法律问题。
有网友疑问,目前通过银行ATM机转账,24小时可以撤回。微信的产品设计是否也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有转账“反悔”功能,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微信钱包设内有“2小时到账”和“24小时到账”的时间设计,但没有撤回功能,因为微信主打社交,支付特点就是即时交易。腾讯公关部相关人员也表示,即使未来产品有相关调整,也和这件事情没有直接关联,他们只会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产品的设计。
编辑:波妞 来源:中新经纬APP 日期:
当你不小心“手滑”弄错了转账金额,甚至转账对象的时候,麻烦就大了。
方便快捷的移动支付是一把双刃剑:当你不小心“手滑”弄错了转账金额,甚至转账对象的时候,麻烦就大了。
移动支付的诞生和普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变化。这种便捷不仅体现在个人的衣食住行,还体现在人际交往上:临时需要兑换现金,可以求助路人,扫一下对方的二维码即可;朋友、工作伙伴之间的财务往来,如今也有许多人选择以微信、支付宝等工具来代替银行转账。
然而,方便快捷的移动支付也是一把双刃剑:当你不小心“手滑”弄错了转账金额,甚至转账对象的时候,麻烦就大了。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在广东中山市工作的黄先生本想通过微信给表妹转账8万元,不料却错将钱转给了与表妹微信名相同的好友。事后,黄先生发现转错账,但对方不仅拒不还钱,还将其拉黑。
黄先生求助微信***,但对方表示,该笔资金已进入对方零钱,可与好友联系协商退回。随后,黄先生又向派出所及法院寻求帮助,但因不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而无法立案。该事件被媒体报道后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目前微信方表示已引导用户到法院立案,并将配合执法部门协助取证。
如果说转错账只需与一个对象沟通,那么发错红包可就是“大海捞针”了。今年5月,一位河南济源的网友就因小玩笑招惹了大麻烦。据中新社,这名网友为了向朋友证明,微信群里能发一万元的红包,于是在红包里输入了一万元的金额,不料一时“手抖”,红包就这么发了出去,并在一小时内被抢光。
发现操作失误后,网友给群主打***,号召大家把已领的红包如数退回。欣慰的是,当时没有任何人领红包后退群,大家纷纷表示理解,并主动退款。大概四个小时后,该网友收回了9989.25元。被这群陌生人所感动的他,又在群里发了300元红包以示感谢。
微信支付操作简单、到账快捷的特点,是吸引许多用户的优势。然而转错账时,这份快捷往往让你错过了反悔的机会。对此,一些网友认为微信的支付功能仍需完善:
怎么鉴定是不是转错账??
建立申诉机制不失为一个办法。
支付宝转账一般需要提供对方的姓。
应该和银行一样,设置转账的一小时内可以撤销。
如果新闻不报道,微信永远是强势的一方,请相关部门出台相应法规。
这事经历过,还是找人买东西,我想转他二十,慌里慌张按成了两千。但是他立马就转还给了我,说做生意诚信为本才能挣大钱。现在有业务找他,都是放放心心的两三句话就搞定,从不多废话和担心。
部分网友表示,自己使用的其他线上转账工具有延时到账功能,在到账前可要求撤回转账,以起到及时止损的作用。那么微信上可以这样设置吗?
中新经纬发现,微信支付确实可设置延时到账。打开“钱包”中的“支付管理”,即可选择更改转账到账时间。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可以选择2小时或24小时到账,但微信仍提示“转账发起后不支持撤回”。
今年58岁的陈阿姨告诉中新经纬,自己使用微信、支付宝等工具已经很久了,但从不把银行卡与微信钱包绑定。“首先是因为一个工具就够用,如今大部分消费场所都支持多种支付方式;其次,微信上的好友太多太杂,我总怕一不小心打开什么链接就会被骗钱,所以微信只是用于收发红包,万一有必须用到的时候,就让女儿给我临时转点钱。”陈阿姨表示,自己微信上的零钱几乎从不多于1000元。
除了陈阿姨外,也有一些受访者表示,微信转账时无法得知对方的真实信息,如姓名的其中一个字,这让他们觉得缺少了点安全感。据央广网,腾讯公关部相关人员对此表示,微信本身是一个社交的平台,此举是出于“对用户的隐私保护更严格,大家的使用频率更高”。
那么,微信转错账究竟是谁的责任?如果像黄先生一样遭遇要账不还,应该怎样处理呢?北京市金瀚律师事务所唐博宇律师对此作出了解答。
转错账对方不归还是否违法?
《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规定:
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
显然,收到别人转错账后不归还的行为,违反了本条法律规定;收到微信红包不归还同理。
不知道对方真实身份信息,如何立案?
现在大部分法院要求原告立案时提供被告的***号来确定被告身份。原告不知道被告身份信息的,可以申请诉前调查令,由立案庭审查通过后出具。(因涉及公民隐私,部分法院只向律师出具调查令)在广东黄先生一案中,原告可以持调查令要求腾讯公司提供收款人身份信息。
能否要求微信方赔偿损失?
不能要求微信方赔偿损失。主要过错方为收到转错账后不予归还的对方当事人,转错账的当事人也存在一定的过错。微信方不存在过错,也没有法律规定给微信方附加相关的审查义务,因此微信方不应赔偿损失。
此外,唐博宇律师还建议,微信作为第三方平台,应当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例如,微信方可采取要求大额转账时输入对方姓名后才能完成转账、对于延时转账业务提供撤回等措施,来有效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
将花呗额度提升至5万的最全攻略,关注:财秘笔记,回复“3”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