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施亮:下半年炒房还是炒股和炒房,投资者应该怎样选择

原标题:郭施亮:从全民炒股到全民炒房,究竟暗示了什么?

从全民炒股到全民炒房,究竟暗示了什么?

一年之前,中国掀起了一轮轰轰烈烈的全民炒股热潮,其疯狂程度至今仍然让人记忆深刻。

随着全民炒股热潮的持续上演,各种令人震惊的疯狂举动却展现在市场面前。其中,“弃房炒股”当属一个最典型的现象,期间不少投资者愿意把自己的房产拿去抵押,而后实现贷款炒股,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更有甚者,为了满足一时的暴利欲望,甚至不惜在“弃房炒股”的基础之上,再度进行配资炒股,瞬间将自身的资金杠杆率暴增至5倍以上,以期盼达到“一夜暴富”的目的。

显然,收益与风险是成正比的。换言之,在高收益的背后,实际上蕴藏着巨大的投资风险。于是,经过去年下半年一场轰轰烈烈的“去杠杆化”“去泡沫化”进程之后,不少胆大者的财富也遭遇到了大幅度缩水的命运。由此可见,在前期高杠杆工具全面激活的大环境下,实际上也大幅增加市场的资金杠杆率,同时市场的潜在风险也得到了瞬间地提升。然而,当“高杠杆化”“高泡沫化”风险得以破裂之际,却是让市场的市值遭到了毁灭性的缩水。

时至今日,中国股市已经自最高点下跌近50%,市场总市值已较前期缩水近半。对此,经历了前期股市暴涨暴跌的行情之后,部分市场投资者已逐渐意识到股市投资的高风险性。显然,上一轮的巨震行情,已经给不少激进投资者带来了非常深刻的经验教训。

目前,中国股市已经“由牛转熊”,市场的投资信心已经接近冰点。然而,在中国股市再度重返熊市之际,国内一线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却再度活跃,并逐渐吸引部分激进投资者的持续关注。

根据机构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一线城市房价涨幅继续加快,且北上广深继续成为领涨的主要城市。按照具体的数据显示,从同比价格变动情况来看,1月份深圳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涨幅达到了52.7%;上海同比涨幅达到21.4%。至于北京的同比涨幅为11.3%,上述三大城市成为全国新建商品住宅涨幅排名的前三位。

需要注意的是,从北上广深的房价涨幅来看,深圳已经出现了连续14个月的领涨走势,其新房成交均价更是创出了历史新高,其投机色彩却显得愈发浓厚。

事实上,针对以北上广深为首的一线房价的大幅飙升,既有政策及信贷放松的影响,如前期的“降首付”“降契税”等扶持政策以及1月信贷发力等因素的刺激;又有地方因素以及开发商定价抬高等因素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在社会真实通胀率水平持续保持高居不下的大背景下,股市不行,实体经济不行,却倒逼着大量资金回流至一线房地产市场之中。对此,在当前“资金几乎无处可逃”的环境下,部分资金依靠一线楼市来实现保值增值的需求,也逐渐成为市场的共识。

但是,面对近期接近“癫狂”的一线房价,尤其是对深圳、上海的房价,却与一个因素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那就是场外配资逐渐活跃在这些房地产市场之中,并给市场起到了显著的助涨影响。

事实上,针对近期部分一线城市的房价飙涨表现,确实并不正常。其中,对于深圳、上海等核心区域的房价,几乎出现“一天多个价格”的走势,完全扭曲了正常的市场投资环境。然而,随着这一股“暴利”效应的持续出现,不少中介公司也逐渐借助高杠杆手段来助推房价。至于其余高杠杆手段,还包括了众筹炒房以及其它更为隐蔽的高杠杆炒房手段等。

由此可见,在市场陷入癫狂的大环境下,房地产市场场外配资的兴起,却逐渐让一些房产中介公司脱离了传统的业务本质,而在高杠杆炒房热潮深入发展的背后,实际上也会让潜藏的风险迅速加大,甚至会威胁到经济的健康发展。

谈及高杠杆,留给中国股民的印象非常深刻。对于股市而言,适度的杠杆存在,有利于提升资金利用率,激发起市场的投资活力。但是,若高杠杆资金工具得以全面激活,甚至把市场的资金杠杆率抬升至数倍乃至十余倍之巨,则市场的潜在风险也将会得到大幅度地飙升。

同样道理,高杠杆炒房,其潜在风险并不低于高杠杆炒股。需要注意的是,炒房与炒股存在着一个最显著的区别,即变现、流动性快慢的问题。简而言之,如果投资者借助高杠杆工具来炒房,但在其购买之后遭遇到重要性的拐点,则容易因房产变现难度较大等原因,导致自身陷入“高位长期套牢”的局面。

从全民炒股到全民炒房,都是高杠杆惹的祸?或许,在当下货币超发、社会真实通胀率持续高居不下的大背景下,部分投机资金也会显得相当无奈。对此,在目前资金缺乏有效投资渠道的大环境下,更多资金会有着资产保值增值的强烈需求。但是,面对高杠杆炒房现象的频繁上演,实际上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国内资金的高度投机性,更有甚者试图实现“一夜暴富”的目的。

对此,在市场处于极度疯狂的大环境下,投资者是否该好好回忆一下前期股灾风波所带来的沉痛教训呢?显然,在高杠杆再度崛起之际,我们总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

下半年炒房还是炒股,投资者应该怎样选择? 

下半年炒房还是炒股,投资者应该怎样选择?

  炒房还是炒股,这无疑是近年来引人热议的重要话题。不过,从实际情况分析,多年来炒房者既获得了安心,也收获了资产的增值,炒房似乎成为了近年来最佳的投资选择。与之相比,炒股者往往很难把握住股市尤其是中国股市的运行节奏,多年来亏损者众多,炒房似乎胜于炒股。

  步入2018年下半年,对于国内房地产市场而言,政策环境有进一步趋紧的预期。与此同时,受压于棚改货币化安置面临调整之际,以往推动房地产市场炒作热情升温的重要因素却发生了些许的变动,加上全球利率有逐渐回升的预期,这些因素对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还是非常深刻的。

这些年来,推动房地产市场持续火热的利好因素不少,从棚改货币化安置到人才引入计划,再到各地区的系列优惠政策出炉等,国内房地产市场似乎给人一种只涨不跌的感觉。但,从实际情况下,对于全球任何的投资渠道,不会存在只涨不跌的走势,这本身也不是正常的市场运行规律,而现阶段内,大家都知道国内房地产的泡沫非常巨大,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把这个巨大泡沫挤破。

这些年来,随着居民财富收入的水涨船高,越来越多的居民钱包鼓起来了,而他们可支配的资产收入也逐渐增加起来。但,现实的问题是,虽然手握资产不少,但可投资的有效渠道却不多,加上外汇管制、海外投资通道受限等因素,实际上投资者最有可能把钱投向房地产、股票、基金、银行理财以及P2P等主要渠道。

从实际表现来看,股票尤其是国内股票,注重于融资,多年来的熊市环境让不少投资者深受套牢,资产增值未成反而导致资产持续缩水。基金,则是紧跟着股票市场的运行表现,而股市跌跌不休的当下,基金的表现也难言乐观;银行理财,虽然多年来有着稳健的投资回报率,但随着刚性兑付现象的逐渐打破,未来银行理财不兜底的风险也会逐渐增加,给投资者带来不少不确定因素,而银行理财在不久的将来未必是最稳健的投资渠道;至于P2P,则是在轰轰烈烈的大洗牌过程中,不少P2P平台开始爆雷,甚至爆雷平台包括了一些大平台、有背景的知名平台等,投资风险一下子增加不少。

不过,与之相比,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运行趋势、保值增值效果仍然颇显优势,虽然现实情况下大家都知道国内房地产的泡沫巨大,但谁也不敢轻易看空房地产,因为在这些年间看空房地产被打嘴的人有不少,而房地产只涨不跌的表现似乎逐渐成为了大家的共识。但,对于房地产持续上涨的背后,实际上还是离不开货币持续扩张,货币放水不断却成为了房价长期上涨的重要推动力。

  或许,对于刚需一族来说,因房子捆绑着我们太多的东西,包括户籍、教育资源、社会福利保障等,而年轻人要想在一个城市中扎根下去,仍然需要考虑到购房的问题,因为这是刚性需求。不过,在房价泡沫巨大的当下,对于非刚需的群体,尤其是手握几套房产的人,并 不建议继续投资房产。

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房地产政策收紧,房地产价格的增值能力可能会受到影响,即使房价不会轻易发生大幅下跌的表现,但如果投资房产后的年化收益率仅有1%左右,那么就无法实现资产保值的需求;另一方面,则更需要考虑到流动性的问题、资产变现的问题。实际上,在限购限售升温背景下,投资房产不难,但一旦成交量能降至冰点,那么抛售房产就可能受到重重限制,即使纸面账户增值不少,但无法变现却成为了纸面上的富贵,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富贵。

至于股票市场,实际上近年来的表现也是颇显奇怪。无论是海外市场政策环境恶化、还是国内房地产市场政策环境收紧,抑或是汇率大幅波动等,都似乎让国内股市提前受到冲击。假如货币放水速度减缓,或货币政策有实质性的收紧,那么在房地产受到冲击的同时,股票市场难免受到更大的冲击,而资本逐利性、流动性更容易反映在股票市场身上。

由此可见,对于股票投资,除了等待股市大跌后的阶段性抄底,而后捞一把就跑的策略之外,把大量资产持续投入股票市场的行为,反而在现阶段内仍颇具一定不确定性。因为,没有任何人可以知道中国股市的熊市筑底周期还会延续多久。至于房产投资,除了刚需一族之外,手握多套房子的投资者,可以考虑到适度锁定利润,回收部分资金,投资策略上仍偏向于稳健为主,而股票、房产在家庭总资产的占比中应该保持相对合理的比例,现阶段内仍不宜采取过于激进的投资行为,仍然需要注意保持现金或现金资产的重要性。

炒房还是炒股,这无疑是近年来引人热议的重要话题。不过,从实际情况分析,多年来炒房者既获得了安心,也收获了资产的增值,炒房似乎成为了近年来最佳的投资选择。与之相比,炒股者往往很难把握住股市尤其是中国股市的运行节奏,多年来亏损者众多,炒房似乎胜于炒股。

步入2018年下半年,对于国内房地产市场而言,政策环境有进一步趋紧的预期。与此同时,受压于棚改货币化安置面临调整之际,以往推动房地产市场炒作热情升温的重要因素却发生了些许的变动,加上全球利率有逐渐回升的预期,这些因素对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还是非常深刻的。

这些年来,推动房地产市场持续火热的利好因素不少,从棚改货币化安置到人才引入计划,再到各地区的系列优惠政策出炉等,国内房地产市场似乎给人一种只涨不跌的感觉。但,从实际情况下,对于全球任何的投资渠道,不会存在只涨不跌的走势,这本身也不是正常的市场运行规律,而现阶段内,大家都知道国内房地产的泡沫非常巨大,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把这个巨大泡沫挤破。

这些年来,随着居民财富收入的水涨船高,越来越多的居民钱包鼓起来了,而他们可支配的资产收入也逐渐增加起来。但,现实的问题是,虽然手握资产不少,但可投资的有效渠道却不多,加上外汇管制、海外投资通道受限等因素,实际上投资者最有可能把钱投向房地产、股票、基金、银行理财以及P2P等主要渠道。

从实际表现来看,股票尤其是国内股票,注重于融资,多年来的熊市环境让不少投资者深受套牢,资产增值未成反而导致资产持续缩水。基金,则是紧跟着股票市场的运行表现,而股市跌跌不休的当下,基金的表现也难言乐观;银行理财,虽然多年来有着稳健的投资回报率,但随着刚性兑付现象的逐渐打破,未来银行理财不兜底的风险也会逐渐增加,给投资者带来不少不确定因素,而银行理财在不久的将来未必是最稳健的投资渠道;至于P2P,则是在轰轰烈烈的大洗牌过程中,不少P2P平台开始爆雷,甚至爆雷平台包括了一些大平台、有背景的知名平台等,投资风险一下子增加不少。

不过,与之相比,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运行趋势、保值增值效果仍然颇显优势,虽然现实情况下大家都知道国内房地产的泡沫巨大,但谁也不敢轻易看空房地产,因为在这些年间看空房地产被打嘴的人有不少,而房地产只涨不跌的表现似乎逐渐成为了大家的共识。但,对于房地产持续上涨的背后,实际上还是离不开货币持续扩张,货币放水不断却成为了房价长期上涨的重要推动力。

或许,对于刚需一族来说,因房子捆绑着我们太多的东西,包括户籍、教育资源、社会福利保障等,而年轻人要想在一个城市中扎根下去,仍然需要考虑到购房的问题,因为这是刚性需求。不过,在房价泡沫巨大的当下,对于非刚需的群体,尤其是手握几套房产的人,并不建议继续投资房产。

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房地产政策收紧,房地产价格的增值能力可能会受到影响,即使房价不会轻易发生大幅下跌的表现,但如果投资房产后的年化收益率仅有1%左右,那么就无法实现资产保值的需求;另一方面,则更需要考虑到流动性的问题、资产变现的问题。实际上,在限购限售升温背景下,投资房产不难,但一旦成交量能降至冰点,那么抛售房产就可能受到重重限制,即使纸面账户增值不少,但无法变现却成为了纸面上的富贵,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富贵。

至于股票市场,实际上近年来的表现也是颇显奇怪。无论是海外市场政策环境恶化、还是国内房地产市场政策环境收紧,抑或是汇率大幅波动等,都似乎让国内股市提前受到冲击。假如货币放水速度减缓,或货币政策有实质性的收紧,那么在房地产受到冲击的同时,股票市场难免受到更大的冲击,而资本逐利性、流动性更容易反映在股票市场身上。

由此可见,对于股票投资,除了等待股市暴跌后的阶段性抄底,而后捞一把就跑的策略之外,把大量资产持续投入股票市场的行为,反而在现阶段内仍颇具一定不确定性。因为,没有任何人可以知道中国股市的熊市筑底周期还会延续多久。至于房产投资,除了刚需一族之外,手握多套房子的投资者,可以考虑到适度锁定利润,回收部分资金,投资策略上仍偏向于稳健为主,而股票、房产在家庭总资产的占比中应该保持相对合理的比例,现阶段内仍不宜采取过于激进的投资行为,仍然需要注意保持现金或现金资产的重要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