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中国第一座国立博物馆,建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南京博物院已有八十余年的历史,经过几代博物馆人的努力,南京博物院形成了一院六馆的格局,即历史馆、特展馆、艺术馆、数字馆、民国馆和非遗馆。六个展馆分别用不同的展陈方式、技术手段向公众展示着中国历史文明的魅力。 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 在新时期,这座亦古亦新…
作为中国第一座国立博物馆,建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南京博物院已有八十余年的历史,经过几代博物馆人的努力,南京博物院形成了一院六馆的格局,即历史馆、特展馆、艺术馆、数字馆、民国馆和非遗馆。六个展馆分别用不同的展陈方式、技术手段向公众展示着中国历史文明的魅力。
在新时期,这座亦古亦新的博物馆又将怎样迈出全新的一步呢?这是南京博物院的掌门人龚良院长日常思考的问题。文博专业出身的龚良不仅仅想延续南博的学术地位,他始终心系民众,致力于把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功能发挥到最大。
2018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超级链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当龚良看到时这一主题时,忽然觉得“超级链接”一词说到了自己的心坎里。南京博物院的多样性发展思路,不正是一种“超级链接”?它将链接起所有人,链接所有方法,链接趋向于无穷大。
在“超级链接”的当代,南京博物院如何更好地与时代接轨、与社会同步,成为体现社会和谐、观众喜爱的美好生活场所?龚良院长向雅昌艺术网做出解答……
链接到所有人,需要采用新手段、新方法
常来逛南京博物院的观众一定熟悉其六个展馆的鲜明特点,尤其是第一次来南博的观众,无不对活色生香的民国馆流连忘返。踏入民国馆的一瞬间,观众仿佛穿越到了三十年代,吴侬软语、老爷车、月份牌、外国香粉、霓虹灯大街、旧式电影院……民国馆展示的所有物件都是老东西,种种元素构建起了一个民国印象的街道。龚良告诉我们。“这就叫情景式展示,也许有人看不懂历史文物,但一定看得懂这条民国风情街。如此,方能链接到所有人。”
龚良说:“博物馆最重要的产品是展览,展览应该具有多样性,多样性才能链接到每个的人。按照南京博物院的格局,一院六馆,内容、形式各不相同,让大家至少看到一个他喜欢的展览。我们把这种模式称之为分众教育。”
历史馆内部展出的青铜编钟
龚良告诉我们,历史馆是按照传统博物馆的陈列方式,以时间为线索,以实物为例证,讲述江苏古代文明。从原始时期的恐龙骨架到人类早期的石器、陶器、再到周秦汉唐的青铜器、玉器、瓷器,宋元明清的书画、建筑遗存等,将江苏古代文明中的成就一一展示;
而特展馆用来做文化交流的临展,这是南京博物院的个性特色。来自法国的拿破仑家族文物,古埃及的木乃伊、沙皇俄国的宫廷什物、故宫养心殿的珍玩、青藤白阳的书画在这里展出。
艺术馆是按照艺术品的分类,是按照美术馆的方式来展陈;数字馆没有文物,把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用数字化的方式来表达,手段上采用新技术、新媒体;民国馆是一条活态的民国街区,采用情景式展示;非遗馆采用的是手工艺表演,吹糖人、做剪纸,再加上非遗的3D电影,和老茶馆内的戏曲演出,这样的展示叫活态展示。
龚良说:“如此一来,展示方式就有传统博物馆的、美术馆的、数字化的、情景式的、活态的,样态十分丰富。在特展馆内还设有儿童体验馆。残障人士来了,我们这里还有无障碍的博爱馆。任何一个人到南京博物院,至少能喜欢一个以上的展览,这样就可以链接到所有的人。”
当下,博物馆的职能应从“服务文物”转变为“服务公众。博物馆学研究和服务的对象,应该是公众,而不是文物。既然一切都要以公众为服务对象,就需要开动脑筋,想出很多创新办法。“方法创新首先是理念的变化。”龚良指出,展览最后是尊重了文物,还是尊重了人?我们是不是真的转变了理念?值得思考。
“例如展出一幅绘画,为了安全需要加个玻璃,但是为了最佳的展出效果,为了让公众有最好的观展体验,就不能加玻璃,最后选择加玻璃还是不加玻璃?如果嘴上说是服务公众,但还是加了玻璃,其实还是没有服务好观众。能否能解决掉安全问题,让观众有更好的参观体验?就要考虑方法,最差的办法拉个一米线。或者采用红外光的标尺线。现在我们采用坡形台,观众不会踩到坡形台上。”
为了更好地服务观众,龚良还对南京博物院的各个部门进行了改革,重新命名并划分职能。例如,原来的陈列部改名叫展览部。“陈列只是把展览做了出来,不管观众爱看不爱看。就像皇帝家里的陈设品,为了体现威严,是很主观的。我们现在要从观众的角度做展览;原来的社会教育部,改名叫社会服务部。教育就有些居高临下的味道,我们我们要把教育寓于服务之中;文创部门对文创品的开发要体现江苏的文化,文创品要成为展览的延伸。”
龚良甚至考虑着让南京博物院对外的公众餐厅,做江苏的非遗菜肴和食品。“非遗食品考虑的就是公众体验,也是一种博物馆教育,寓于最基础的服务当中。”
龚良要求征集部门征集的文物要和江苏地域产生联系。“征集有关系的文物才是重点。而不是征集文物是重点。”在2018年年初的“回家过年”这个展览中,没有任何贵重的珍宝,全是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日常生活中能看到的器物,例如搪瓷杯子、电冰箱、衣柜衣橱等,却唤起了大家的亲切感。龚良希望选取若干过年场景,激发观众对“回家”与“过年”的怀念、认识、共鸣,抒发对美好生活与幸福家庭的祝福。
“文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物。目前各大博物馆都在做‘文物活起来’的事,‘活起来’就是要强化历史见证物的概念。贵重的物品不见得是最好的见证物。因此,皿方罍在湖南展示就很合适,而南京博物院地处江苏,所以在《国家宝藏》上展示的是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它本身不是特别重的重器,但是能反映明朝早中期发展的过程,阐述南京作为都城时的城市天际线,和明朝时期琉璃的营造技艺。有了这个反映,就是好东西。”
《国家宝藏》秦海璐化身金陵绣娘,再现大报恩寺琉璃塔下的苦恋情深
《国家宝藏》袁弘变身“竹林七贤”,讲述荣启期与竹林七贤画像砖的故事
链接时代特征:低水平保障下怎么做出高水平展览?
龚良告诉我们,南京博物院除了要链接所有的人,链接所有的方法,还要与时代产生链接。
“在这个时代。我们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人们的精神生活状态是有变化的,不能满足于原来的状态。或许十年前、五年前能够满足,但放在今天就不能满足。所以我们要创造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包括展览、包括商品,我们都称之为文化产品。”
“同时,还要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体现社会公平、体现文化公共服务的均等。南京博物院服务的对象不仅是中高等文化知识的人,更包括中等文化以下的人,要链接那一批人,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这是博物馆的社会责任。”龚良告诉我们:“我们今天的社会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全部靠国家包揽是包不下来的。国家现在给公益性单位的保障是低水平保障,在低水平保障下,我们怎么去做高水平服务?”
“走进养心殿——大清的家国天下”
“穆夏——欧洲新艺术运动瑰宝”
南博每年都做两到三个收费的特展,例如“青藤白阳——徐渭与陈淳的书画艺术”、“走进养心殿——大清的家国天下”,以及在2018年国际博物馆日开幕的“穆夏——欧洲新艺术运动瑰宝”。据龚良介绍,这些收费特展都是考虑到社会发展的现状,不用政府财政资金做的展览,采用众筹的办法,为社会推出了一个高水平的服务项目。
这些展览或收30元、或收50元的门票。龚良让工作人员在出口处做公众调查:“这50元花得值不值?如果不收钱,不做展览,您跟愿意选哪一个?”大部分观众选择了前者。
以“青藤白阳——徐渭与陈淳的书画艺术”为例,同级别的展览在别的博物馆至少要排两个小时的队伍,在南京博物院因为收费,因此没有出现排队现象。南博依然在出口处做民意调查:“花钱看这个展览值不值得,如果排队一个小时,不收费,怎么选?”观众竟异口同声:“假如能不排队,即使花几百元元也值。”
龚良认为:“现在公众素质越来越高,我们要做好的展览满足他们的愿望,另一方面,受制于现实情况的限制,我们还是要努力做出好展览,就要通过创新的方式去营造。这即是链接到社会发展的阶段性。”
为了让南京博物院服务公众的效能产生最大化,龚良还积极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这也是链接到发展中的时代。”在互联网时代,龚良希望给博物馆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可以通过互联网,让博物馆的传播能力几何级增长,传播力发生巨大变化。让跟多预备目标观众走进博物馆,或者在网上参观南京博物院。
每年5月18日的国际博物馆日是每个博物馆的节日,南京博物院在这几年推出了“博物馆奇妙夜”的系列活动去,前年叫“倾听一座博物院”,去年叫“讲述一座博物院”,今年叫“舞动一座博物院”。在博物馆奇妙夜不仅可以看,可以听,还可以舞蹈。每逢此时总是人山人海,然而安全阈值是限制在六千人左右。今年,龚良将“博物馆奇妙夜”放到网络上,让更多公众一起参与互动。
“对博物院来说,不仅是到了博物馆的人觉得博物馆好,没来博物馆的人也觉得博物馆好。这样的高质量发展才跟得上时代的要求。”龚良表示。
智慧博物馆:趋于无穷大的未来超链接
南京博物院博物院的展厅空间虽然很大,但依旧有边界。策展团队虽群策群力,却依然是小部分人的智慧。
对于声、光、电、全息投影、VR等新技术,龚良一直保持着好奇心和敏锐的嗅觉,早在多年前,南京博物院就建成了数字馆,最受年轻观众的喜欢。“南博的数字馆是中国最早一批的数字馆,把传统文化中,以江苏为代表的部分,做了28个片段,以28个片段讲述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
然而,龚良的信心不止于此,他目前,正在和团队正在开发新技术,希望要建立一个能够链接未来,边界趋于无穷大的智慧博物馆。
什么是智慧博物馆?是一块可以在线上阅览的APP吗?还是数字馆的升级版?
在龚良看来,数字化在博物馆当中的运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数字技术在博物馆内的运用,例如在展厅内采用全息投影,画上的人物动起来、瓶子转起来等;第二阶段是完整展览的数字博物馆,即数字运用的集中化,用数字技术做一个有主题的、完整的展览,一个长期的专馆,并且要讲一个明确的主题。南京博物院的数字馆目前算是第二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才是“智慧博物馆”。到底什么是智慧博物馆?龚良说:“智慧博物馆一定要‘智慧’两个字,不是由博物馆人员做出一个展览呈现给别人看,而是由人设定一个规则框架,让人工智能来执行,可以让公众参与,抓取普遍的材料,根据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自己拿方案来。框架和技术是人想出来的,最后出来的结果是人工智能做的,而不是人做的。”
将来智慧博物馆技术成熟后,龚良希望公众一起参与的博物馆的展览建设当中来。“一个展览,将来由公众来呈现。不再是我编了东西给公众看,而是公众自己编东西,由人工智能归纳总结。就好比大英百科是专业人员编辑的,而后到了维基百科,可以让公众编写评价。”
在龚良的设想中,将来的一场展览或许由50万以上的人一起来做。例如未来的南京博物院要讲述一段特殊的民国故事,家里藏有相关文物的公众都可以参与进来,在网上抓取、展示、搜索、阅览、再由大众评比,人工智能筛选,专家把关,最后精选一批文物,再在博物院的展厅内做一个线下的展示。
龚良说:“将来,就可以让文物智能化地组合,形成不同的展览,并且以不同的展示方式展现。主题和内容应有尽有,可谓无穷大。公众提供的展品,一定比博物院还要多。公众的智慧将得到极大体现,智慧化的博物馆是公众参与和机器劳动两者结合。”这也是南京博物院在十三五规划中希望达成的目标。
龚良院长最后总结道:“超级链接是‘博物馆+时代’的深度融合,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公众审美素质提高的时代、发展中的时代,博物馆要时刻保持‘时代’思维。博物馆‘超级链接’是博物馆方法和受众的扩大,也是博物馆提供公众美好生活的有效途径,更是博物馆人努力奋斗的目标——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坐落在紫金山南麓、中山门内北侧,是中国最早创建的博物馆之一。在这里你既可以看到《盗墓笔记》中金缕衣这样的古代文物,也可欣赏书画艺术,甚至在民国街道上走一走,来一场穿越之旅。
博物馆历史博物院于1933年筹建,1948年建成,主殿模仿天津山门的模样。2009年扩建,2013年11月6日对外开放后,成了仅次于的中国第二大博物馆,共设历史馆、特展馆、数字馆、艺术馆、民国馆、非遗馆六馆。
博物馆布局博物院的主要建筑分左右两块,右边走一段路后是仿独乐寺的博物馆老主殿,现已不再用作陈列展品,而成了安检的地方,“独乐寺”后是历史馆,其他五馆都在左手边。你既可以从左边五馆游览到右边历史馆,也可以从历史馆游览到左边五馆。建议先去历史馆,因为有“镇院之宝”的特展馆就在历史馆左侧,可按历史馆-特展馆-数字馆-民国馆-艺术馆-非遗馆的顺序,游览完整个博物院。
历史陈列馆历史馆陈列着从远古到明清按时代顺序排列的文物,行走其中,好像漫步于江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里。值得一看的有:远古时代的恐龙骨架;金缕衣、银缕衣;南北朝时用一块块砖砌成的墙,细看上面隐隐刻着“竹林七贤”的砖雕等。
特展馆特展馆“盛世华彩”区陈列清朝官窑,“钟表精品展”陈列中国古代计时器、西洋钟表,“走进佛像”有金光闪闪的精美佛像。而“镇院之宝”明正统初年(公元年)的鎏金藏式佛塔,一件展品占了一间房间,光那排场就足够震撼了。这件镇院之宝出土于南京的地宫,方形的红色砂岩基台上,四个青花瓷瓶围绕着中间的金色佛塔,佛塔的前方有一个小小的金棺银椁,棺椁上躺着金色释迦牟尼卧像。
数字馆数字馆用现代技术展现古代题材,展品诸如动画《南都繁绘景物图卷》(类似世博会中国馆里的清明上河图)。比较有意思的是,这里有很多互动游戏,你可以触摸屏幕来玩古代背景的游戏。
艺术馆艺术馆陈列雕塑、书法、绘画。展出的傅抱石的画,用中国水墨画来画东欧的红顶建筑、广场和雕塑,还是很特别的。
民国馆民国馆把整个室内都做成了民国街道的模样,南京本来就以“民国”为特色,这个馆特别受游客的欢迎。街道上摆着有轨电车,街两旁民国风铺子林立并开门营业,出售的当然也是能勾起人回忆的东西。在一家南北杂货铺,你可以买到小时候吃过的“老鼠屎”(又名金桔丸)。邮政局可以盖南京博物院邮戳,邮政局楼上的先锋书店,在网上与“南京最文艺的店”相关的文章里你一定看到过它的身影,书店服务员都穿着民国服装,要寄明信片书店也有买邮票。
非遗馆非遗馆展出刻板、剪纸、金箔、花灯等民间手工艺。靠近民国馆有晚清风格的“老茶馆”,能在此欣赏昆曲、白局、评弹等表演,表演参考时间:14:00-16:00。在小剧场则能免费看3D影片,片长约20分钟。非遗馆的小剧场在双休日与节假日晚上19:00若有传统曲艺表演,也会对外开放,需要买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