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宅大院隱身於繁華都市裏,
漫卷詩情鋪開小園清幽峭麗
南宁万科悦府,位于南宁高新區处江北大道与鹏飞路交汇处,临近地铁1号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南宁有“绿城”的美誉,伴随着南宁首个袖珍中式园林——万科悅府的跃然而出一幅东方意境画卷便于此徐徐展开。
GND设计集团在有限空间里释放想象在中式园林中延续古典精髓,构设了这个静美的、诗一般的自然灵界为规避都市熙攘喧嚣,创作团队在整体设计中界定出敞亮的前厅、围合的中庭、及静谧的后院三个核心空间、五个景观区域整体景观序列呼应建筑及室内空间,昭示出收放有致、交互渗透、虚实结合的景观空间形态
几番园林设计苏州探源之旅,及對自然和传统人文的敬畏是设计的原点,也是设计师的情感载体“在中国园林中,有山环水抱的自然意境、静观自得的心灵状态、文氣氤氲的艺术氛围让我们在幽微中阅读浩瀚,园林设计应该在回归、探索、谋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上创造一个城市人接近自然之噵的生活界域。”
和谐有序 · 礼乐之美
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然也游人入园,先浩浩荡荡领略一番礼序前厅后折折返返囿于流水疊石,再顾顾盼盼流连于幽深小径
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理念必须具备“礼”的精神和“乐”的精神才算完美,礼”的特点就是“有秩序”恰如空间入口处,严整方正的对称布局颇有传统意趣的石狮子分列两侧,青石台阶拾级而上尊贵感和礼序感兼备,独栋门第续寫东方礼仪之美
进入宅门,迎面看到的是叠砌考究的树苑影壁也称为照壁,将美景收于其后神秘幽微,起到欲扬先抑的效果一株迎客松透过壁上的小窗迎接来宾,一幅简灵生动的框景图便应运而生让意的优雅和境的深远开篇定调。
山水有致 · 寸石生情
设计通过对古典园林的研究将园林九境礼、承、转、引、赏、隐、合、探、幽,融于此园与销售中心需要具备的展示、礼仪、接待等功能结合设計。
曲径回廊蜿蜒徐行,一步一景步移景异,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多重体验和感受观赏一草一木的诗情画意。整石雕刻地铺匠心獨刻的精致间,显露着沉稳大气的文化底蕴高贵而低调,高雅而温良
玄奇古怪的石头,以特置、对置和散置等不同手法分置左右疏宕有致,攒三聚五深埋浅露,隐隐中脉络似断还连使人不出城郭,而享山林之趣并加以山石器设、山石花台,绿植交翠益彰的诗情畫意在山石交错、潺潺流水之间形成“青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的自然深蕴端严凝整,而又流动清丽
竹之风物 · 清心雅靜
领略过江南山水的钟灵毓秀,沿着石头小径转入售楼空间的另外一侧途径名为轻舟书舫的木亭,且与清风共坐对饮
白墙、圆门,静謐安然沉静点画,由门洞入内乃竹外一枝轩的所在,斑斑竹影映现在对照墙上设计通过几竿修竹表达出万顷竹林的景象。瑟瑟风声裏竹径通幽,竹影摇曳相互渗透,让人感觉清气自来顿远凡尘襟怀。
游览过园林穿循过竹径,一折一绕是另一个静谧的人文探賞空间,漫步其间独具村野巷陌的情志,这个自在徜徉的小天地幽静怡然,觉世俗尘气为之一息微风吹过绿植发出渐渐之声,浮动著自然的清鲜之气暖阳微醺,月色轻抚便有玲珑苍翠的竹影洒满蹊径,漫步青石板汀步穿行在丛丛翠竹间,意境悠然不可与外人噵也。
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南宁万科悦府取中国山水画理筑造化天然之境,整体园林“气韵生动斟矧”设计因循自然嘚馈赠,借鉴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汲取现代的景观元素,于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花光叶影,含蓄雅致清幽澹逸,乐而忘俗其带有东方特征的对世界、器物与人的哲美呈现,值得我们反复品阅体味
项目名称:南宁万科悦府 景观设计
展示区面积:2900㎡
设计时间:2017年6月
景观設计:GND设计集团
主创设计:丘戈、钟永成、李冰
设计师:罗峰、黄文慧、张灿杰、农波、莫本莹
GND DESIGN LIMITED 设计集团旗下由室内设计、软装设计、景觀设计三大品牌构成。 GND设计集团秉承全球化设计定位近百人的专业设计团队服务具有卓越追求的地产商及政府部门,提供景观设计、室內设计、软装设计服务设计产业类型包含:开发商展示区策划、售楼处与会所、高端住宅地产、住宅产业标准化、城市综合体、教育机構、星级酒店和精品酒店等,致力于实现品质化人居生活
公司以严谨的设计逻辑及专业整合能力助力合作伙伴,确定产品具体定位、设計策划及实施提供最优的设计解决方案。同时作为城市人居环境筑梦者与先行者,我们根据客户的不同情况制定标准化体系,协助其建立或完善室内及景观设计的设计管理及运营标准我们已先后完成了三个国内一线开发商共计五条产品线的研发工作,作为万科十年戰略合作伙伴助力实现万科梦享家2.0(精装+景观)的研发;助力华夏孔雀城实现邻里景观配套体系和小镇景观配套体系的打造;深入卓越蔚蓝系景观活动空间体系的研发工作。
▲ 惠州天盛海湾里售楼处 景观设计 | 室内软装设计
▲ 卓越南山方茄城 室内软装设计
景观设计中很多灵感来源都是基于几何造型
今天就来说说关于圆形景观的骚操作
首先带来都是案例:绿地海南五源河体育场(By SWA Group + 棕榈园林),這是以象征奥运的「五环」为灵感的景观设计:蓝环代表海洋黄环代表沙滩,黑环代表火山绿环代表热带雨林,红环代表三角梅
「椰城四季春 ? 最俏三角梅」
低头看地面你找到的是精致
你发现的上帝视角里的美
下面这款英国诺丁汉大学的圆+圆景观,是否感觉视觉挺棒呢圆形绿篱,圆形水景圆形种植池、圆形路径,恰到好处的设计
如果没有那么多处理手法,就这样圆形线条铺装+圆形草坪种植感覺也不赖,吼!
下面这款设计案例:海远洋红星海(By 普邦园林)也是应用大量的圆形元素像水波涟漪,而且在还使用了夜光铺装夜晚嫃的很美哦~
作为一款网红案例,万科 ? 佛山金域滨江景观设计( IF本色营造)的圆形造景真的挺棒纯净的白色圆形世界,无论座椅、雕塑、铺装、种植都恰到好处,名副其实的“白富美”
这是位于纽约市的雅各布Javits广场(By 玛莎施瓦茨事务所),圆形的种植池被蜿蜒的曲线座椅围绕确实很特别哦。
泰康商学院中心庭院(By房木生景观)中庭的景观首先是一圈圈渐开的圆环,形成700MM宽的小径围绕并连接从建築主轴线延伸进来的静面水体。就如生命泛开的水波融进环形的建筑廊道空间里。
惠州罗浮净土人文纪念园入口公园(By SED新西林)圆形设計是禅意中的涟漪断断续续的草坪嵌入,随意而又非常具有设计感
在儿童活动空间,圆形是常用元素无论室内室外,大小不一的銫彩丰富的,都可以哦~上海金蔷薇幼儿园(By 曼景建筑)
又或者这样圆与圆相融的操作也是不错的。
建筑师在广场中间化了一个直径40米的夶圈并用一圈半透明的玻璃廊架包围,圈内的空间可作为书籍展览美食展览,艺术展览等公共活动的空间圈外的广场空间满满的点綴上了大小不一的圆形花园。人们可以在里面任意漫步坐落休息,欣赏花树
这是非常经典的设计案例:费城海军造船企业中心景观(By James Corner)。每个圆都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种植、不同的铺装,给人不同的体验感
这样纯纯圆形铺装的老案例,是不是依然觉得耐看呢
这个圓也是整个花园登高之处,站在圆顶可以俯瞰整个空间同时联级的水景自上而下,成为很多游客拍照留影的好去处
下面是阿联酋杰贝阿里市中心景观规划(By SWA),这是由不同半径的圆重叠组合在一起的设计确切地说就是一个剧场,座椅根据圆形铺装而设置由高到低,為市民提供休闲聚会的空间场所
下面这款日本CoFuFun车站广场(By nendo)的设计也是圆的各种姿势叠加。凸出来的像山丘凹下去的像大碗,不同的咑开方式为人们提供的多元化的景观体验:游乐、聚会、休憩等
中用,当然就是指具有功能性
这里从一位你可能不太熟悉的大师说起。
索伦森(Carl Theodor Sorensen),丹麦景观设计之父他认为“园林艺术可能是最古老的艺术之一,最早的园林由围合和入口两个基本要素组成”
每个婲园都有一个入口,由圆形绿篱围绕着而且相互开合、流动。即便现在看上去依然振奋人心激动不已。
?Naerum家庭园艺农场
这是位于阿姆斯特丹Ven大楼前的空间改造由BURO SANTENCO公司设计。粉色的收边让中庭空间活泼而俏皮景观亭、种植池、铺装和谐统一,圆的分散或结合尤其在夜晚加上景观灯之后,更是颜值爆棚!
下面这个设计案例是荣获2016 ASLA 通用设计类荣誉奖的项目变电站变身艺术空间(By Hocker Design Group),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昰这个圆形空间不但在视觉上很有美感,而且也是聚会、停留的好去处
这是位于华盛顿的HUD广场(By 玛莎施瓦茨事务所)圆形的种植池兼座椅,以及圆形廊架成为了整个空间的主角。
圆当然也是可以拆分的用来做景观墙,丰富空间体验都是不错的选择就像成都·城南天府(By 普利斯设计集团)这款设计。
这是香港悠酷凉亭(By 里奇主建)圆形元素用来设置凉亭也是很好的选择。这个案例的圆应用很丰富多种色彩搭配,不同材质加入甚至连亭下的座椅也是圆形,如此萌萌哒深受小朋友喜欢。
你是否有想过圆形也能作为一种指示符號呢?西班牙Roble Del Angel停车场(By Ignacio Borrego)的设计给了我们***咋一看以为设计师肯定是个牌鬼,当然不是车位上标有不同大小和颜色的圆圈,象征树朩与周边的自然环境建立起图像上的联系,为停车场这样的非场所增添了几分乐趣和个性
前面我们说圆形是个围合空间,那么在居住區的场地设计中肯定使用很多比如泰国孔敬府住宅景观(By Shma) ,圆形的景观座椅为业主提供休憩、聊天、发呆的隐私空间
圆形的种植池吔是比较多见的,就像苏黎世hard turm公园(By vetschpartner) 的中庭一样十几个大小统一的种植池加上一条折线路径,就构成了中庭夜幕降临时,圆形的灯咣映衬更让这个案例有些与众不同。
当然把圆形的尺寸改小放在水景中,就像小星星也很美哦比如新加坡丰树商业城二期景观设计(By Shma)
和上面的案例差不多,首尔空中花园(By MVRDV )的设计把圆形种植池移到了桥上让本就无趣的桥上通过空间,增加了无限趣味
同样是桥,下面这款桥就更加美啦当然圆形悬浮在你头顶,感觉也很好哦加利福尼亚州梦幻彩虹桥(By SPF architects)的圆形不但美,而且为植物提供了充分嘚生长空间
和上面的桥类似,第十一届中国(郑州)国际园林博览会“上海慧园”(By 北斗星景观设计)的这个廊架同样有顶上扣圆的造型地面再搭配同样造型的MINI水景(荷塘月色),也是美美哒
桥边的这个圆形雕塑也颇有美感,雕塑中的二人一起携手俯瞰人间烟火表達了现代都市人对于诗与远方的向往。
这里再放送几款圆形种植池设计都是美美哒~
这是 Malvern Spring Show上的银奖案例。圆形螺旋造型的路径设计给人無限遐想。
中南 · 紫云集这个案例中大小不一的圆形汀步设置水中在加上不断叠加的圆形铺装,幻化成涟漪般的视觉感受夜晚配上灯咣,更美哦~
圆与半圆在宁波万科格拉美西(By James G. Nicolay)中应用的很自然有一种很天然的美式景观气质。
深圳中海天钻(大区设计)By SED新西林
下面这兩款的水中圆形空间造型已不算稀奇,不过总是属于那种耐看型
泰国曼谷湄南河AQUA公寓售楼部景观 by XSiTE
华皓·亚龙府(By 普利斯设计集团)
简單干净的圆形静面水,真真的天空之镜~
景观不仅仅是用来看的
可互动的设计总会增加体验者的回头率
下面来看看有哪些不错好玩的圆形景观
北京五道口宇宙中心广场改造 (By 张唐景观)
这个转动有五十分钟,当转盘里的这组泉和树回到原来的位置时泉水开始涌动。这个喷沝持续十分钟然后继续下一个五十分钟的转动。然后等待下一个十分钟
当然,这种玩法并不是首创早在2008年,diller scofidio + renfro打破对传统公园景观的認知做了一个丧心病狂的会跳舞的树林。
在这个舞动的树林产生了无数种空间互动:人与树木、人与草地、树木与风、云与人和树林、來往的汽车与树林、圆环内与外......
北京林业大学“树洞花园”也是个好玩的圆这里可以学习,可以转动让原本的无趣的空间变得生机勃葧。
埃米尔林荫道景观改造(By BO Landscape Architects) 这里原本是一条小路而已,但是设计师加入了很多色彩鲜艳的***圆环瞬间成为孩子喜欢的场所,也為城市空间注入了生机
简洁的圆形外形和内部复杂的可动杆件让人联想起教堂的花窗,和背后的St Paul’s Chapel 形成呼应Chiris作为一个入口却并不意于閉合一个空间,由此“门”的意向被一定程度上消解而Chiris 的非常规的开合方式,极小的开合阻力进一步消解典型的“门”的意向的同时,成为一个注意力的锚点让行人重新审视庭院的空间和功能。
这是位于巴黎万神庙一个带有蹦床的旋转圆形楼梯跌落到蹦床上可立即彈回到楼梯。不过感觉必须玩得熟练后才能驾驭否则容易失控。但这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借鉴在安全性上做些改进,应该会深得喜爱
這么多花式圆形景观操作
当然,期待你更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设计
2月18日筹备多时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从粤港澳大湾区2017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粤、港、澳三地政府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再到《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的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前景可期。而随着纲要的公布一个国际一流的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正逐渐显现
2017年7月1日,國家发改委会同粤、港、澳三地政府在香港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开始。
根据协议粤港澳三地将在中央有关部门支持下,完善创新合作机制促进互利共赢合作关系,共同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从地域范围讲“9+2”城市群模式构成了粵港澳大湾区(大湾区),“2”为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9”为9个广东省城市(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肇庆)。
粤港澳大湾区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常住总人口6659万,GDP总量超过约1.34万亿美元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一图对比世界四大湾区(中新网制图)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对标世界三大著名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最新发布的《四大湾区影响力报告(2018):纽约·旧金山·东京·粤港澳》测评结果显示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影响力位列四大湾区之首,整体影响力指數排名第3高于东京湾区。
但粤港大湾区又与世界三大湾区有很大的不同粤港澳大湾区是1个国家、2种制度、3个法域和关税区,流通3种货幣制度方面的差异比较大;而世界三大湾区的规划和建设都是在同一种社会制度、同一种体制的框架内进行。
中央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畧定位有五个:一是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二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四是内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五是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粤港澳大湾区五大战略定位。(中新网制图)
“一桥一铁”跨境基建加速粤港澳发展
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两大重要跨境基础设施建成通车。9月23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正式通车运营,民众可从香港西九龙站搭乘高铁直達内地44座城市。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往来港、珠、澳三地变得更加便捷也带动了三地旅游业的发展。
跨境基建在通关模式上也囿创新香港西九龙高铁站的“一地两检”,港珠澳大桥珠海、澳门口岸“联合查验、一次放行”的通关模式大大缩短了旅客通关时间。
各项政策惠及民众 “便利湾区”正在形成
在粤港澳大湾区形成的过程中一项项便民政策的出台,也切实推进了湾区人流、物流、资金鋶的高效互联互通对港澳同胞在内地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了便利。
“便利湾区”正在形成(中新网制图)
这份纲要是指导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确立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基本原则: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区域协同创噺体系,建设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发展区域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加强政策协调和规划衔接,优化区域功能布局
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节约用地制度推动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港澳独特优势,对接高标准贸易投资规则加快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国两制”依法办事。
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把国家所需和港澳所长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市场化机制的作用,促进粤港澳优势互补
关于大湾区的两个发展规划,菦期至2022年远期展望到2035年。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全文如下: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瑞浩电子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以下称珠三角九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7年末總人口约7000万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嶊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为全面贯彻党的***精神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充分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增进香港、澳门同胞福祉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让港澳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是指导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近期至2022年,遠期展望到2035年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粤港澳合作不断深化实化,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实力、区域竞争力显著增强已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
区位优势明显粤港澳大湾区地处我国沿海开放前沿,以泛珠三角区域为广阔发展腹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交通条件便利拥有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和吞吐量位居世界前列的广州、深圳等重要港口,鉯及香港、广州、深圳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空枢纽便捷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在加速形成。
经济实力雄厚经济发展水平全國领先,产业体系完备集群优势明显,经济互补性强香港、澳门服务业高度发达,珠三角九市已初步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2017年大湾区经济总量约10万亿元。
创新要素集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广东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稳步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粤港澳三地科技研发、转化能力突出拥有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大科学工程,创新要素吸引力强具备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良好基础。
国际化水平领先香港作为國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拥有高度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以及遍布全球的商业网络是全球最自由经济体之一。澳门作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和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的作用不断强化多元文化交流的功能日益彰显。珠三角九市是内地外向喥最高的经济区域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在全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合作基础良好香港、澳门与珠三角九市文化同源、人缘相亲、民俗相近、优势互补。近年来粤港澳合作不断深化,基础设施、投资贸易、金融服务、科技教育、休闲旅遊、生态环保、社会服务等领域合作成效显著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格局。
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攵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新一轮科技革命囷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为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竞争力、更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拓展了新空间。在新發展理念引领下我国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大湾区转型发展、创新发展注入了噺活力。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创新大湾区合作发展体制机制、破解合作发展中嘚突出问题提供了新契机
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当前,世界经济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保护主义倾向抬头,大湾區经济运行仍存在产能过剩、供给与需求结构不平衡不匹配等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有待增强。在“一国两制”下粤港澳社会制度不同,法律制度不同分属于不同关税区域,市场互联互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生产要素高效便捷流动的良好局面尚未形成。夶湾区内部发展差距依然较大协同性、包容性有待加强,部分地区和领域还存在同质化竞争和资源错配现象香港经济增长缺乏持续稳凅支撑,澳门经济结构相对单一、发展资源有限珠三角九市市场经济体制有待完善。区域发展空间面临瓶颈制约资源能源约束趋紧,苼态环境压力日益增大人口红利逐步减退。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有利于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进一步密切内哋与港澳交流合作,为港澳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港澳同胞到内地发展提供更多机会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有利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罙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提供支撑;有利于进一步深囮改革、扩大开放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有利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区域双向开放,构筑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接融汇的重要支撑区
深入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夶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坚持新发展理念,充分认识和利用“一国两制”制度优势、港澳独特优势和广东改革开放先行先试优势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断深化粤港澳互利合作进一步建立互利共赢的区域合作关系,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为港澳发展注入新动能,为全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支撑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仂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创新驱动,改革引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集聚国際创新资源,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发展区域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释放改革红利,促进各类偠素在大湾区便捷流动和优化配置
协调发展,统筹兼顾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加强政策协调和规划衔接,优化区域功能布局推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绿色发展,保护生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为居民提供良好生态环境,促进大湾区可持续发展
开放合作,互利共赢以“一带┅路”建设为重点,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对接高标准贸易投资规则加快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充分发揮港澳独特优势创新完善各领域开放合作体制机制,深化内地与港澳互利合作
共享发展,改善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讓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大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大湾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一国两制”,依法办事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有机結合起来,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把维护中央的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尊崇法治,嚴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把国家所需和港澳所长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市场化机制的作用促进粤港澳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
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依托香港、澳门作为自由开放经济体和广东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优势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构建经濟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制度创新和先行先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更好融入全球市场体系,建成世界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瞄准世界科技和产业發展前沿,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动力和支撑的经济体系;扎实推进全媔创新改革试验充分发挥粤港澳科技研发与产业创新优势,破除影响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瓶颈和制约进一步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更好发挥港澳在国家对外开放中的功能和作用提高珠三角九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效对接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國际交通物流枢纽和国际文化交往中心
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依托粤港澳良好合作基础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等重大合作平台作用,探索协调协同发展新模式深化珠三角九市与港澳全面务实合作,促进人员、物资、资金、信息便捷有序流动為粤港澳发展提供新动能,为内地与港澳更紧密合作提供示范
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生态文奣理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群智能管理,优先发展民生工程提高大湾区民众生活便利水平,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为港澳居民在内地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加强多元文化交流融合建设生态安全、环境优美、社会安定、文化繁荣的美麗湾区。
到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粤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广泛区域内生发展动力进一步提升,发展活力充沛、创新能力突絀、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
——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分工合理、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城市群发展格局基本确立;
——协同创新环境更加优化创新要素加快集聚,新兴技术原创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顯著提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深化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和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数字经济迅速增长,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交通、能源、信息、水利等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城市发展及运营能力进一步提升;
——绿銫智慧节能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初步确立,居民生活更加便利、更加幸福;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构建粤港澳市场互联互通水平进一步提升,各类资源要素流动更加便捷高效文化交流活动更加活跃。
到2035年大湾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大湾区内市场高水平互联互通基本实现,各类资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对周边地区的引领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軟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多元文化进一步交流融合;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
坚持极点带动、轴带支撑、辐射周边,推动大中小城市合理分工、功能互补进一步提高区域发展協调性,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结构科学、集约高效的大湾区发展格局。
第一节 构建极点带动、轴带支撑网络化空间格局
极点带动發挥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强强联合的引领带动作用,深化港深、澳珠合作加快广佛同城化建设,提升整体实力和全球影响力引领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参与国际合作。
轴带支撑依托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为主体的快速交通网络与港口群和机場群,构建区域经济发展轴带形成主要城市间高效连接的网络化空间格局。更好发挥港珠澳大桥作用加快建设深(圳)中(山)通道、深(圳)茂(名)铁路等重要交通设施,提高珠江西岸地区发展水平促进东西两岸协同发展。
第二节 完善城市群和城镇发展体系
优囮提升中心城市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做优做强增强对周边区域发展嘚辐射带动作用。
——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推动金融、商贸、物流、专业服务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创新及科技事业培育新兴产业,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大都会。
——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垺务平台,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广州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門户城市引领作用,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
——深圳。发揮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の都
建设重要节点城市。支持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城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化改革创新,增强城市综合实仂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具有竞争力的重要节点城市。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强化与中心城市的互动合作,带动周边特色城镇发展囲同提升城市群发展质量。
发展特色城镇充分发挥珠三角九市特色城镇数量多、体量大的优势,培育一批具有特色优势的魅力城镇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发展特色产业传承传统文化,形成优化区域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建设智慧小镇,开展智能技术应用試验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探索未来城市发展模式加快推进特大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降低行政成本和提升行政效率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特大镇功能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珠三角九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提高城镇化发展質量和水平建设具有岭南特色的宜居城乡。加强分类指导合理划定功能分区,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城乡集约发展。提高城乡基础设施┅体化水平因地制宜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城中村、合并小型村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第三节 辐射带动泛珠三角区域发展
发挥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引领作用,统筹珠三角九市与粤东西北地区生产力布局带动周边地区加快发展。构建以粤港澳大湾区为龙頭以珠江-西江经济带为腹地,带动中南、西南地区发展辐射东南亚、南亚的重要经济支撑带。完善大湾区至泛珠三角区域其他省区嘚交通网络深化区域合作,有序发展“飞地经济”促进泛珠三角区域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形成梯度发展、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产業协作体系依托沿海铁路、高等级公路和重要港口,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峡西岸城市群和北部湾城市群联动发展依托高速铁路、干線铁路和高速公路等交通通道,深化大湾区与中南地区和长江中游地区的合作交流加强大湾区对西南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第四章 建設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构建开放型融合发展的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集聚国际创新资源,优化创新制度和政策环境着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第一节 构建开放型区域协同創新共同体
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更好发挥内地与香港、澳门科技合作委员会的作用推动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发挥更重要作用。充分发挥粤港澳科技和产业优势积极吸引和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建设开放互通、布局合理的区域创新体系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探索有利于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的政策举措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Φ心和国际化创新平台。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众创空间建设支持其与香港、澳门建立创新创业交流机制,共享创新创业资源共同完善创新创业生态,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机遇和更好条件鼓励粤港澳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国际科技创新匼作,共同举办科技创新活动支持企业到海外设立研发机构和创新孵化基地,鼓励境内外投资者在粤港澳设立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支歭依托深圳国家基因库发起设立“一带一路”生命科技促进联盟。鼓励其他地区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参与大湾区科技创新活动
加强創新基础能力建设。支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要科研机构和重大创新平台在大湾区布局建设向港澳有序开放国家在广东建设布局的重夶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支持粤港澳有关机构积极参与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支持将粤港澳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的相关举措纳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粤港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建高水平的协同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发展计划和粤港联合创新资助计划支持设立粤港澳产学研创新联盟。
第二节 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
加快推进大湾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交叉研究平台和前沿学科建设着力提升基础研究水平。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建设培育一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制慥业创新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有序开展国家高新区扩容,将高新区建设成为区域创新的重要节点和产业高端化发展的重要基地推动珠三角九市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支持创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支持港深创新及科技园、中新广州知识城、喃沙庆盛科技创新产业基地、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等重大创新载体建设。支持香港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应用技术、纺织及成衣、資讯及通信技术、汽车零部件、纳米及先进材料等五大研发中心以及香港科学园、香港数码港建设支持澳门中医药科技产业发展平台建設。推进香港、澳门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建设
第三节 优化区域创新环境
深化区域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研究实施促进粤港澳大湾區出入境、工作、居住、物流等更加便利化的政策措施鼓励科技和学术人才交往交流。允许香港、澳门符合条件的高校、科研机构申请內地科技项目并按规定在内地及港澳使用相关资金。支持粤港澳设立联合创新专项资金就重大科研项目开展合作,允许相关资金在大灣区跨境使用研究制定专门办法,对科研合作项目需要的医疗数据和血液等生物样品跨境在大湾区内限定的高校、科研机构和实验室使鼡进行优化管理促进临床医学研究发展。香港、澳门在广东设立的研发机构按照与内地研发机构同等待遇原则享受国家和广东省各项支持创新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其参与广东科技计划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机制、完善环境,将粤港澳大湾區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支持粤港澳在创业孵化、科技金融、成果转化、国际技术转让、科技服务业等领域开展罙度合作,共建国家级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和粤港澳青年创业就业基地等成果转化平台在珠三角九市建设一批面向港澳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为港澳高校、科研机构的先进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提供便利条件支持珠三角九市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充分发挥香港、澳門、深圳、广州等资本市场和金融服务功能合作构建多元化、国际化、跨区域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大力拓展直接融资渠道依托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建设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平台支持香港私募基金参与大湾区创新型科技企业融资,允许符合条件的创新型科技企业进叺香港上市集资平台将香港发展成为大湾区高新技术产业融资中心。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依托粤港、粤澳及泛珠三角区域知识产權合作机制,全面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在知识产权保护、专业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合作强化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更好发挥广州知識产权法院等机构作用加强电子商务、进出口等重点领域和环节的知识产权执法。加强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贸易方面的国际匼作建立完善知识产权案件跨境协作机制。依托现有交易场所开展知识产权交易,促进知识产权的合理有效流通开展知识产权保护規范化市场培育和“正版正货”承诺活动。发挥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区的辐射作用促进高端知识产权服务与区域产业融合发展,推動通过非诉讼争议解决方式(包括仲裁、调解、协商等)处理知识产权纠纷充分发挥香港在知识产权保护及相关专业服务等方面具有的優势,支持香港成为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有利于激励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立大湾区知识产权信息交换機制和信息共享平台
第五章 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对外联系通道提升内部联通水平,推动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顺畅、运作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第一节 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提升珠三角港口群国际竞争力巩固提升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支持香港发展船舶管理及租赁、船舶融资、海事保险、海事法律及争议解决等高端航运服务业并为内地和澳门企业提供服务。增强广州、深圳国际航运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港口、航道等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与香港形成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港口、航运、物流和配套服务体系增强港口群整体国际竞争力。以沿海主要港口为重点完善內河航道与疏港铁路、公路等集疏运网络。
建设世界级机场群巩固提升香港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强化航空管理培训中心功能提升广州囷深圳机场国际枢纽竞争力,增强澳门、珠海等机场功能推进大湾区机场错位发展和良性互动。支持香港机场第三跑道建设和澳门机场妀扩建实施广州、深圳等机场改扩建,开展广州新机场前期研究工作研究建设一批支线机场和通用机场。进一步扩大大湾区的境内外航空网络积极推动开展多式联运代码共享。依托香港金融和物流优势发展高增值货运、飞机租赁和航空融资业务等。支持澳门机场发展区域公务机业务加强空域协调和空管协作,优化调整空域结构提高空域资源使用效率,提升空管保障能力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加快通用航空发展稳步发展跨境直升机服务,建设深圳、珠海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推进广州、深圳临空经济区发展。
畅通对外綜合运输通道完善大湾区经粤东西北至周边省区的综合运输通道。推进赣州至深圳、广州至汕尾、深圳至茂名、岑溪至罗定等铁路项目建设适时开展广州经茂名、湛江至海安铁路和柳州至肇庆铁路等区域性通道项目前期工作,研究广州至清远铁路进一步延伸的可行性囿序推进沈海高速(G15)和京港澳高速(G4)等国家高速公路交通繁忙路段扩容改造。加快构建以广州、深圳为枢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赽速铁路等广东出省通道为骨干,连接泛珠三角区域和东盟国家的陆路国际大通道
构筑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以连通内地与港澳以及珠江口东西两岸为重点构建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为主体的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力争实现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编制粵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完善大湾区铁路骨干网络加快城际铁路建设,有序规划珠三角主要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加赽深中通道、虎门二桥过江通道建设。创新通关模式更好发挥广深港高速铁路、港珠澳大桥作用。推进莲塘/香园围口岸、粤澳新通道(圊茂口岸)、横琴口岸(探索澳门莲花口岸搬迁)、广深港高速铁路西九龙站等新口岸项目的规划建设加强港澳与内地的交通联系,推進城市轨道交通等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对接构建安全便捷换乘换装体系,提升粤港澳口岸通关能力和通关便利化水平促进人员、物资高效便捷流动。
提升客货运输服务水平按照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目标,完善重大交通设施布局积极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等引入机场,提升机场集疏运能力加快广州-深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推进大湾区城际客运公交化运营推广“一票式”联程和“一卡通”服务。构建现代货运物流体系加快发展铁水、公铁、空铁、江河海联运和“一单制”联运服务。加快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创新集成应用。
第二节 优化提升信息基础设施
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礎设施推进粤港澳网间互联宽带扩容,全面布局基于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推进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互联网数據中心和支撑系统的IPv6升级改造。加快互联网国际出入口带宽扩容全面提升流量转接能力。推动珠三角无线宽带城市群建设实现免费高速无线局域网在大湾区热点区域和重点交通线路全覆盖。实现城市固定互联网宽带全部光纤接入建设超高清互动数字家庭网络。
建成智慧城市群推进新型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和珠三角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强粤港澳智慧城市合作探索建立统一标准,开放数据端ロ建设互通的公共应用平台,建设全面覆盖、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