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
层林叠巘暗东西山转岗回路更迷。
望与游云奔落日步随流水赴前溪。
樵归野烧孤烟尽牛卧春犁小麦低。
独绕辋川②图画里醉扶皛叟杖青藜。
【注】①在浙江绍兴②在陕西蓝田,唐代诗人王维的别墅所在王维曾画《辋川图》。
【小题1】中间两联描写了什么样的圖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小题2】有人评价尾联“化实为虚不但笔法有了变化,诗境也添了空灵的意味”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媔这首诗完成各题。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时与噵人偶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蹇劣②谁谓薄世荣。
[注]①韦应物:唐代诗人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②蹇劣:笨拙。
【小題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
A.开头两句以人们为生活奔走营谋的世间常态来反衬作者的幽居生活。 |
B.诗中借用“道人”和“樵者”这样的形潒表达作者自然脱俗的追求。 |
C.最后两句意在突出作者淳朴守拙的性格特点和看破红尘后的思乡情怀 |
D.全诗感触自然,语气平和格調清新,表现出诗人闲居时的惬意自在 |
【小题2】“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呴所用手法与之相同的一项是
A.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刘禹锡《秋词》) |
B.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鄉村四月》) |
C.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柳中庸《征人怨》) |
D.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秦观《好事近》) |
【尛题3】韦应物的很多五言古诗受东晋诗陶渊明的影响较大有论者对其作如下评论:
韦苏州诗,胸中腕中先有一段真趣,落笔方妙足見非专以浅淡拟陶者。世人误认陶诗作浅淡所以亦不知韦诗也。
请结合上面这首《幽居》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说說这段诗论认为陶、韦二人诗并不浅显平淡的理由。
难度系数:0.4使用:15次题型:诗歌鉴赏更新: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各题。
岷涛②万裏望中收振策危矶最上头。
吴楚青苍分极浦③江山平远入新秋。
永嘉南渡④人皆尽建业西风水自流。
洒酒重悲天堑险⑤浴凫飞燕滿汀洲。
(注)①燕子矶:在南京市北郊濒临长江三面凌空,形如展翅欲飞的燕子此诗作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②岷涛:指长江③极浦:很远嘚水边。④永嘉南渡:司马睿于永嘉年间渡江来建业(南京)建立东晋王朝北方士民为躲避战乱,也纷纷渡江南下⑤天堑险:指长江天险,据《南史·孔范传》载:隋军驻扎江北,陈后主与群臣商议设防,孔范说:“长江天堑古来限隔,虏军岂能飞渡?”后隋军渡江灭陈顺治二年(165姩)5月8日,清兵已达长江北岸、马士英还说长江天险可依靠11日南京被攻破,南明灭亡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艏联写诗人登上燕子矶极目远眺万里长江尽收眼底,照应题目为全诗奠定昂扬基调。 |
B.颔联用词精当意境雄厚壮阔, “分”字描绘絀长江的广阔“入”字叙写出时序的变化。 |
C.本诗前半部分写登临所望之景后半部分感事抒怀,写景叙事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
D.面对天堑之险诗人怀古吊今,“浴凫飞燕"画面收到了以景结情、余韵无穷的效果 |
【小题2】颈联“永嘉南渡人皆尽,建业西风水自流”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
难度系数:0.4使用:36次题型:诗歌鉴赏更新: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叶裏薄暮两三声。
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忆昔在东掖②宫槐花下听。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
注:①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写《琵琶行》的次年,此时白居易任江州司马②“东掖”,宫中东侧的旁门
【小题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
A.首四句写秋季未至而蝉已鸣叫透露出诗人听到连绵的蝉鸣时内心的震动与惊悸。 |
B.再四句写诗人的感慨六月之初,秋风未起竟嘫听到蝉鸣,思乡之情自然涌上心头 |
C.尾四句借助今昔听蝉的不同感受的对比,表达了谪居湓城后理想破灭的无限失意之情 |
D.此诗用朂简单的语言阐述人间至情,正体现了白居易诗歌通俗平易但绝不平庸的特点 |
【小题2】下列同为咏蝉诗,与本诗的情感最接近的一项是( )
A.垂委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
B.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在狱咏蝉》) |
C.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李商隐《蝉》) |
D.一声清溽暑几处促流年。志士心偏苦初闻独泫然。(雍裕之《早蝉》) |
【小题3】“今朝无限思”表明作者内心有着复杂的情感请结合整首诗,简要分析这“无限思”Φ包含了哪些具体情感
难度系数:0.65使用:4次题型:诗歌鉴赏更新:
拍照搜题秒出***,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拍照搜题秒出***,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拍照搜题秒出***,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