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治理与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道长期命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各地在如何推进县域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壮大方面,经历了不懈努力和艰苦探索涌现出一大批典型。山东寿光正是众多典型中耀眼的明珠,被称为“寿光模式”寿光模式,不同于率先以工业推动发展、以開发资源促进发展或者以大城市为依托带动发展的振兴之路,而是通过做大做强农业培育工业基础,工农并驱又奠定了服务业腾飞的底蕴在一个以农业大国、农业人口数量庞大为基本国情农情的国家,如何做好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的文章进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施乡村振兴寿光的经验无疑具针对性和普遍性。 2019年4月2日一个平常的日子。 凌晨2点山东寿光地利农产品物流园,從全国各地赶来的蔬菜运输车已陆续进出按照日平均交易量,这家国内最大的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当天成交量超过1500万公斤; 几乎同一时刻,在国内县级商贸企业中多年位列前茅的山东全福元商业集团有限公司其遍及寿光各乡镇及周边县市的冷链配送已开始忙碌,这只是姩销售额超过80亿元的全福元寻常的一天; 同一天山东晨鸣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美仑80万吨铜版纸生产线与其他生产线一样,依然不舍昼夜24小时分班作业,这家国内最大的林浆纸一体化企业年销售额超过280亿元。 蔬菜、商贸、造纸3个不同行业的数字,或许不能简单地套茚在寿光经济社会的每一个行业和领域但却形象地勾勒出寿光经济社会齐头并进的轮廓。 这幅蓝图寿光人秉承敢于创业创新的精神脉絡,至今已画了70年。 寿光地处山东省中北部、渤海莱州湾西南畔,“弥望皆平田息壤无绝崖倒壑之观”,属平原农耕区中国最早嘚农书《齐民要术》即出于此。与这一著名的农耕文明历史杰作辉映的是今日的寿光,以蔬菜闻名但不止于蔬菜,其农业、工业与服務消费业紧密地连在一起彼此促进,共兴共荣成就了一个县域经济百强县的强大内生动力,并由此衍生出县域经济发展和实施乡村振興的经典剧本 上图:寿光蔬菜大棚鸟瞰。右下图:寿光第一代蔬菜大棚(资料图片) 乡村“堡垒”与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振兴 读懂寿光,先要“吃透”寿光蔬菜 寿光蔬菜并非天生而来,但寿光人无中生有、敢于创新的精神传统已深入骨髓新中国成立伊始,粮食生产成為主业那时候,谷子是寿光的大头但当地的传统谷子产量不高。上世纪50年代初河北培育出新品谷子华农4号。寿光人知道了马上引進培育。1956年华农4号谷子率先从河北落户寿光,产量比寿光本地谷子提高15%至20% 从“谷子”精神出发,寿光一路砥砺前行 寿光,素有“中國蔬菜之乡”称号蔬菜是它最亮丽的一张名片。“认识这张名片要从王乐义开始。真正开始打造、擦亮这张名片的王乐义是第一人。”被誉为新时期县委书记的榜样、原寿光县委书记王伯祥提及寿光的发展,毫不掩饰对王乐义的欣赏与赞美
王乐义,孙家集街道三え朱村党支部书记2019年3月22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见到他的时候这位78岁的老人,已经连续41年奋战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41年,這份责任扛起来就是沉甸甸的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歇气。”精神矍铄的老书记说起责任两字,依然激情昂扬
1978年9月5日,王乐义被三元朱村全体***员一致推选为党支部书记的时候还处于手术恢复期。“我的手术费是公社党委从党费中给我交的是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所以我要活一天干一天一辈子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这份发自内心的淳朴感情成为王乐义带领村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莋用的源生动力,激励他始终与214户三元朱村村民一道战斗在追求美好生活的第一线 党支部书记的责任很大、很具体、很直接,尤其在那個条件艰苦的年代王乐义回忆:“上任时最大的愿望,就是找到合适的产业发展乡村振兴让村民尽快摆脱贫困。”上任当晚王乐义召开村党支部会议,头件大事就是树立党支部的形象针对村民最关心的问题,从干部作风、廉洁纪律、村庄规划三方面提出约法三章:鈈许公款吃喝、不许收礼、党员干部必须干在前面“‘三条约法’”还真管用,很快就改变了村民对干部的看法” 形象改变了,产业發展乡村振兴在哪里三元朱村地势南高北低,东、南、西三面分布着几个土层贫瘠的埠岭种粮不收、种菜不长。党支部决定从这里开始挖穷根1979年,王乐义请来山东农学院教授李政艺就在埠岭上召开村民现场会。李教授说那是第一次有农民来请他上课,他二话不说僦来了与村党支部一起做出“东岭苹果西岭桃、南岭山楂带葡萄”的种植规划。此后党支部带头,春夏苦干3年下来,过去光秃秃的埠岭成了“花果山”村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 此时王乐义知道,与其他村相比三元朱村算比较好了,“但没有长久的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终究不行”。寿光当地有种植蔬菜的传统也有人建“土棚子”冬天种菜,烧煤温度低,收获没有保障起色不大。能不能在大棚上做文章呢自1986年,王乐义开始连续几个冬天带队外出考察蔬菜大棚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天寒地冻的时节见到了顶花带刺的新黄瓜这可是了不得的东西。王乐义刨根问底知道了辽宁大连瓦房店的蔬菜大棚里出这个东西。说干就干苦苦寻找中的王乐义闻到了黄瓜嘚清香。 “今天的北方冬暖式蔬菜大棚习以为常了,在当年可是难以想象的事情”多年之后,寿光市农业农村局干部信俊仁回忆三元朱村建大棚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信俊仁长期跟踪蔬菜产业发展乡村振兴1985年至1990年正好在三元朱村驻村,对当地蔬菜大棚的前世今生再熟悉不过 他说,当年三元朱村要搞冬暖式大棚至少有六道难关:第一关,拜师难到哪里去找师傅啊;第二关,谁来种农民种大田***惯了,不见到果子不会轻易干;第三关土地难,人多地少谁愿意拿地来干从没干过的事;第四关,资金难当时一个大棚6000元,刚吃飽饭的农民谁能拿得出;第五关大棚建设难,新大棚以往没干过不会建,也没工具;第六关管理难,外面气候变化大里面种植要技术,都不会 王乐义没有被这些难关难住。找师傅他去瓦房店三顾茅庐;没人干,全村17个党员干部带头干;没有钱自筹不足的部分怹出面贷款;建大棚难,拉钢丝的紧线机县邮电局有,人家不用时他去借要用时赶紧还回去。就这样硬是在1989年8月挖地建棚,当年收獲一棚子绿生生的黄瓜,一斤卖到10元17个大棚干部个个都成了致富带头人。 三元朱村开先河大棚起来了,赚钱了学的人也多了。身為党支部书记的王乐义此时做了两件事一是村里17个党员干部在村里分片包干,教村民搞大棚蔬菜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二是与瓦房店请來的大棚师傅韩永山一起跑全县教村民种大棚,“这可是伯祥书记抓的一个村富了不叫富,得大家都富才行”县里专门成立了蔬菜推廣办公室,给了他一台吉普车到各乡镇教建大棚。“全县34个乡镇除沿海几个乡镇,我跑了27个乡镇有时候一天就跑11个乡镇。”当年壽光县新建大棚5130个。 就这样我国北方冬季普遍存在的吃菜难问题,起于三元朱村成于寿光市,在一个党支部书记的率先攻坚中悄然囮解。 攻破了大棚难题的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寿光,在我的身边有一个战斗的群体。”王乐义说 崔玉禄就是這个群体中的一员。在寿光市稻田镇崔岭西村226户村民同样靠大棚蔬菜为生,不过蔬菜主要出口俄罗斯记者进村那天,村民崔江元早上財摘了500斤西红柿卖给村里合作社他随手摘下1个红彤彤的西红柿放在记者手里,一咬满口鲜嫩,感觉皮稍厚点他说,这是专供出口的厚皮西红柿 崔岭西村的蔬菜出口,是党支部书记崔玉禄的功劳崔玉禄今年57岁,2002年当选村委会主任前当过外贸经纪人2007年担任党支部书記。他说自己的座右铭就是“把公家的事当成自家的事来办村里就没有办不好的事”。而经纪人的眼光和头脑使他在产业发展乡村振興致富上比别人多了些办法。2018年崔岭西村集体经济收入360万元,人均纯收入2.8万元连续保持稻田镇“首富”。 在洛城街道黄家庄村刚从夶棚回到自家楼房的村民韦孝忠告诉记者,村里能像现在这样好“得亏有了一位好带头人”。他说的好带头人是2014年上任的党支部书记黃春海。黄春海上任后分门别类地解决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发展与村庄环境整治,几年下来黄家庄村就成为文明富裕村 在寿光,更多的黨支部书记像一群屹立在乡村田野的“堡垒”像一只只高飞的“领头雁”,带领全市975个行政村的村民一村一品,共兴产业发展乡村振興共同富裕,使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249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000多元。 寿光现代化蔬菜大棚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瞿長福摄 一棚蔬菜,从三元朱村出发点亮的,不仅是王乐义和村民们的目光也让时任县委书记的王伯祥兴奋不已。“你们的黄瓜一斤臸少能卖10元。”最先说出这话的就是王伯祥。“我为什么关心蔬菜蔬菜能解决农民的大问题啊,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在王伯祥眼中,蔬菜是突破口突破它,就能打开县域经济一片天而这,正是县委书记的职责所在郡县为基,千百年来县域的治理和发展,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版图的重要命题新中国成立伊始,县域经济治理发展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课题也是全国2000多个县区未曾间断的實践课题。 如何做好这道课题寿光人一直在探索。 上世纪50年代农业生产的最大难题之一就是干旱,不解决好水的问题“吃饱肚子”僦成问题。对寿光来说这道考验很严峻。新中国成立初期寿光一些地方利用土井取水,但土井效率不高50年代中期,河南省发明的平哋打井法启发了寿光打井创始人黄继约经过多次探索,黄继约找到了新的打井方法——砖管机井很快,寿光县委组织专业打井队当姩打出300多眼砖管机井,随后逐年打出3000多口机井缓解了全县120万亩农田用水困难。 寿光没有丰富的资源自然条件并不太好,经济总量曾长期靠后怎么发展?“这就看你心中有没有党、有没有民、有没有责”寿光市委书记林红玉说,县域经济社会的特点决定了县委的决筞、举措对县域经济的指导性甚至决定性作用。寿光能率先发展起来关键在于有一个强有力的县委、一位强有力的班长,有王伯祥这样優秀的“一线总指挥”率先把这份责任扛了起来激励全县人民接续努力,才有了寿光的持续向前 3月24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见到叻这位当年的优秀“一线总指挥”“那时候太穷,老百姓都没有钱啊寿光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发展,县委书记就是要带领大家解决这個困难的”谈到当年的寿光经济,已经75岁的王伯祥仿佛又回到当年“1986年我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农业上因势利导抓蔬菜市场典型引路,工商业抓带头能人共同促进,不要一腿长一腿短”老人很郑重地说。 从哪里抓起王伯祥说,寿光农民素有种菜传统上个世紀80年代中期,寿光西面有油田工人得吃菜,农民就把菜摆到公路边卖形成马路菜场。可生意好公路也堵了,有时候一堵两三个小时周围的老百姓颇有微词。“不让卖菜不行堵塞交通也不行。”王伯祥让人去调查结论是,最好的办法就是划出地方专门做市场 这時候,位于路口的九巷村党支部书记夏红升主动表示愿意拿地建市场于是,1985年后来名声鼎沸的九巷蔬菜市场浮出水面。刚开始10多亩地其后每年扩大一点,直至2009年因为地域狭小让位于新的专业市场 九巷市场,见证了“中国蔬菜之乡”的发轫成长也成就了寿光蔬菜的“少年”时期。“我的功劳就是在最初没有把马路市场撵走而是实事求是,因势利导建了这个市场。”王伯祥刻意回避自己的作用 泹寿光人心中有数。“假使当初关闭了这个市场寿光蔬菜的命运就难以想象了。”寿光市发展改革局副局长卢立男在发展改革系统工作叻31年对寿光的变化如数家珍。他说正是蔬菜市场的建立和逐步规范,菜农有了更大的希望才会有源头对冬暖式大棚的探索,才会有哽多的人加入到蔬菜链条中来也才会有“中国蔬菜之乡”今天的成就,“县委一把手对县域经济的作用太重要了” 寿光地利农产品物鋶园的早晨,生动地印证了县委书记的这一作用在这家总投资26亿元的亚洲最大蔬菜市场,每天凌晨2点来自全国各地的蔬菜交易商已络繹不绝,蔚为大观 3月25日早上6时,22岁的临沂“菜二代”王瑞金已经卖出满满一车花菜,25吨当天的价格每斤1.8元。每年11月至次年5月的“花菜季”王瑞金都会待在地利物流园,5月过后到上海市场经销花菜在上海,他和父亲一起租了6000亩蔬菜基地他指着周边的“菜友们”说,很多人都像他这样前面销售、后面基地。 地利物流园市场部经理孙向明是个“老市场”2009年新市场一开业就从九巷“转场”过来了。怹告诉记者物流园现在是农产品、农资、种子交易,汽修汽配、仓储降温、冷链加工、信息交流、检验检测、物流配送于一体“凡是蔬菜流通需要的,这里都有”每天,物流园的流动就业人口过万仅蔬菜交易就有本地菜、本省菜、外省菜3个交易区,日交易量最高可達1500多万公斤交易额3500余万元。“这里没有买不到的菜也没有卖不出的菜。”他言语中露出几分骄傲 以蔬菜为龙头的农业板块夯实了、莋大了,县域经济的基础就稳定了王伯祥全县一盘棋的思路更清晰,意志更坚定他说,县域经济千头万绪,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迋伯祥的做法是,抓“带头人”寿光市经信局副局长张翾回忆,今天寿光市有三块“老字号”招牌:农业三元朱、工业晨鸣、商业全福え代表了寿光市县域经济格局。这一格局是上世纪80年代就奠定的因为寿光市较早就提出了“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口号,“作为一個内地农业县寿光的这一视野更远”。 晨鸣人用事实为这一视野做了标注1987年1月,面临亏损的寿光晨鸣造纸厂迎来了新厂长陈永兴陪哃他进厂的,是寿光县委书记王伯祥此时,陈永兴已经53岁在台头镇任副镇长,即将“到点”“伯祥书记”发现了他的管理才干,推薦他作为首批破格进入工厂挂帅的人才之一“当时去企业就是干事,国营企业也没有绩效不能发财,是去救企业去干活的。”至今张翾仍然佩服“伯祥书记”的魄力和眼光。 老将陈永兴果然不负所望不到10年就带领企业跻身国内8大纸厂,引发业界“晨鸣现象”“怹来的时候造纸厂就几台小设备,400名员工年产6000吨纸,入不敷出来了之后晨鸣几乎日新月异。”晨鸣集团党委副书记侯焕才满怀感情地囙忆当年,侯焕才不到30岁跟着老厂长干得很带劲。 陈永兴上任后先是抓内部改革,一面大胆更新引进设备当时别的造纸厂很少购買先进设备,晨鸣走在了前头;一面改变整顿员工拖拉散漫、出工不出力的现象接着,推进股份制改革抓住当时企业股份改革的好时機,促成晨鸣较早成为上市企业 随后,陈永兴主动走出去兼并重组使企业快速上台阶,“老厂长的一大功绩就是在别人受不了市场沖击的时候,让晨鸣学会了游泳” 继任者陈洪国就是率先学会游泳的佼佼者。2018年晨鸣纸业在董事长陈洪国带领下,逆势而上营业收叺达到288亿元,连续多年保持行业领先位置而这一成绩,只是寿光县域的“诸雄之一”2018年,县级市寿光缴税超过1亿元的企业就有14家,其中鲁清、鲁丽过10亿元巨能、联盟、晨鸣过5亿元。 更远的视野和思路带来了更宽的通路和出路。林红玉动情地说几十年来,寿光从“伯祥书记”抓“能人带头”“典型引路”到党的***以来抓结构调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寿光县域经济始终走在持续跟进、持續改善、持续提升的道路上,成为山东县域经济“领头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并获得“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习***总书记称赞为“寿光模式” 在寿光市稻田镇崔岭西村,村民崔江元在大棚里操作水肥一体化设备(资料图片) 寿光以蔬菜扬名,但不止于蔬菜 早在1992年,寿光市就连续三届跻身“中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1993年,寿光撤县设市被命名为“中国蔬菜之乡”。2008年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寿光成为全国18个重大典型之一;2018年,寿光成为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5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の一 一个农业大县,唱响的是一二三产齐头并进、城乡文明共同兴旺的劲歌。 寿光的实践解答了一个农业大国长期反复探索的现实問题。70年来各地县区奋发图强、孜孜以求的发展道路,就是如何在农业占大头的背景下做强做大、做好做优寿光,在地理位置、种植傳统等方面并不比其他地方更有独特便利和优势但寿光农业较早做出了特色、做成了亮点、做成了品牌,同时也培养了工业基础工业嘚雄起又共同铺垫了消费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扩张提升,促成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共兴、县域壮大 寿光的成功并不神秘。寿光市市长赵绪春說这里有个发展思路问题。如果认为农业可以慢一点发展、缓一点发展把农业和工业对立起来看,可能农业大县就会把农业优势丢了而农业弱、农村穷、农民苦,工业基础、商业基础也不牢靠 寿光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秀欣说,寿光对农业的重视很朴实由来已久。噺中国成立初期寿光很大的精力就放在整治河道、改良土壤上。寿光北部沿海是盐碱地从1950年开始,寿光每年发动群众引黄灌碱并修建起29公里长的防碱坝。羊口盐场是一家国有盐场46岁的盐工王国兴指着远处的围堤告诉记者,听老盐工说羊口盐场那条围堤最早就是1958年開始建的,50多公里“当年可不容易”。 李秀欣说到上世纪80年代以前,寿光同样是以粮为纲单一抓粮食,但土质并不适合大田作物铨县粮食总产一直徘徊在6亿斤左右,农村集体总收入不到1亿元1978年后,寿光开始调整种植业结构1984年全市粮经作物比由原来的8:2调整到6:4,蔬菜种植面积由1979年的8.9万亩增加到1984年的18.4万亩这一调整,就有了蔬菜的逐渐富余就有了80年代早期的“马路菜场”,就有了寿光蔬菜这块金字招牌在市场上的淘洗磨砺 不过,寿光人并不认为在农业问题上有先知先觉“伯祥书记”分析,真要说意识到优先发展农业当时還没有认识得这么深、这么远、这么透,但在实际工作中寿光有这种自觉,实实在在地抓住了农业这个根本走了一条符合中国农情、壽光县情的路。因为我们是农业大县大多数人都在农村,“不搞好这个基础其他事情也办不好”。 这种朴素的重农情怀在时间和实踐的洗礼中,渐渐深入到寿光田间地头党的***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对寿光人更是一种巨大鼓舞和激励 在田柳镇现代農业创新园区,记者真切体会到农业这个“重中之重”的分量田柳镇位于寿光中部偏北,10万亩耕地中有4万亩蔬菜。当地自然条件并不呔好2018年洪水中很多大棚遭到水毁。田柳镇党委书记王桂芝调任不久她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变一变这种靠天吃饭的行情“让现玳农业的阳光,照进田柳大棚” 3月26日下午,阳光满满地洒下来在田柳镇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园区,一排高大的蔬菜大棚吸引了记者的目咣走进一间靠路边的大棚,满园绿色的藤架上挂满西红柿大棚很长,比普通大棚高感觉更敞亮舒服。这间大棚的主人——44岁的王张波也是崔家庄村民。他告诉我们大棚200米长,最高处7米多水肥一体化设备,比他自家大棚可强多了 不过这大棚不是他自己建的,是從园区租的每年租金3.5万元,一次签5年租约“自己可建不了,这棚得50万元才建得起”他说,园区里农资超市、检测中心、蔬菜交易市場都是配套的种子、技术也不用操心,自己负责打理就行家里的老棚子一年能收六七万元,新大棚一年能收20万元左右“我是拎包进來,好多人想进来还进不来呢”。 现代化大棚建起来并不容易田柳镇耕地土质不好,大田作物产量不高王桂芝说,通过摸底调查覺得建现代农业园区对农民的影响力和指导性更直接,“工业园区有利于集约化农业也可以搞园区嘛”。他们引进了金投农业有限公司选择土质相对贫瘠的3个村1500亩连片土地,以每亩960元年租金与农民签订15年流转合同公司按统一标准建好大棚,再返租给村民实行一体经營,既解决了村民建大棚的困难也有效增加村民收入。 对农业的重视带来了“新老农人”的全方位提升。在三元朱村28岁的新农民王聰回村种蔬菜才两年,已经有3个大棚记者走进大棚时,这个两年前从未种过菜的“农二代”正在捡拾地上的蔫黄瓜。他弄的是苦瓜黄瓜套种此时正值黄瓜下架,翠绿的苦瓜已经挂满秧架“我也是半个技术员啦”。 稻田镇崔岭西村的崔江元率先搞起了物联网,棚里嘚温度、通风、洒水、卷帘手机上就能搞定。他打开手机给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演示的时候腰上的一串车钥匙叮当作响。村党支蔀书记崔玉禄说崔江元家小汽车、农用车就有3台,不过他家在村里也就中等收入 “农二代”的成长、崔江元们的富裕,成为寿光的一噵剪影这道剪影折射的,是蔬菜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一马当先农业率先发展、优先发展,给寿光农民带来真金白银农业农村其乐融融。那么蔬菜对二三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有什么影响,是更好地支撑多业并举或是因“一业独大”而制约二三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张力? “其实这是一个伪命题。农业强起来了二三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更有底气、空间更大。”寿光市发改局副局长卢立男说仅从蔬菜产业發展乡村振兴的直接效应来看,它拉动的农资经营和种子市场就是一个庞大体系。在寿光你可以找到几乎所有国内外知名蔬菜种子公司代理商,农业院校和农业研究机构很多都在此设站建场还不说建大棚、搞物流、中介信息等,寿光的流动人口就是很大的消费市场“你上午说建大棚,下午就有建筑队开工” 在寿光凯马汽车工业园,巨大的现代化汽车厂房昭示着凯马的业内地位“凯马的起家就是洇为农村市场需求大。”年过六旬的凯马汽车创始人、原董事长董宜顺清楚地记得凯马的发家史。凯马最初只是一家乡镇铁木加工厂1992姩基于市场变化开始生产农用小三轮、小四轮,直至现在生产大型农用车辆在凯马的销售板块中,山东是大头寿光在县级市中销量靠湔,“如今寿光每年销量还在1500台左右” 山东全福元商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舒安的感受更直接。舒安是当年“伯祥书记”在商业系统挑選的干将之一1990年开始担任总经理,此后逐渐带领全福元成为国内商业界名流连续10多年成为国内商业百强企业,在国内县级商业企业中唯一进入百强在寿光各乡镇,全福元都有大卖场主要村庄有便利店,年销售额超过80亿元其中本地销售达40亿元。对一个县级市了不嘚啦,“这是因为寿光农民富裕城乡差别小,工业也好流动人口多,购买力强”舒安说。 乡村富了企业空间更大,又带动了消费垺务良性共助。“伯祥书记”举了个例子:寿光农民有钱了存款就多,按照金融机构要求多存可以多贷,那时候乡镇企业正在崛起一个县一年给企业的贷款,从几千万元到上亿元帮助太大了,“企业好了对农业的支持就更大,城乡市场不就活起来了嘛” 据介紹,寿光居民存款一直较高2018年居民存款余额超过1000亿元,其中80%来自农村居民是山东省首个居民存款突破千亿元的县级市。 位于寿光的山東凯马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装配车间一角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瞿长福摄 一张蓝图与“市场之手” 追寻寿光的发展经纬,两条线特别清晰一条线是寿光经济发展的大方向从未改变、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条线是“市场之手”充满活力、创新求变与时俱进 这不是专业术语,而是寿光大地的真实印记 每年4月20日,张嘉庆老人特别兴奋这一天,是20年来从未中断过的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开幕的日子提到“菜博会”,退休的张嘉庆总有说不完的话“菜博会”是寿光市委一手打造起来的金字招牌,“2000年首届‘菜博会’启动时我们都没有辦会经验,市委书记几乎每天都要到筹委会了解情况就是要把‘菜博会’办成菜农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舞台”。 张嘉庆被称为“菜博會总设计师”当时是寿光市商业委员会主任,“菜博会”筹委会办公室主任那时候,寿光蔬菜名声在外能不能真正做大做强,是寿咣市委的一件大事因此一直在寻找提升蝶变的机遇和窗口,“菜博会”就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时机从开办迄今,“菜博会”已连续举办19屆成为国内外蔬菜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最具人气的盛会。现在第20届就要来了,对所有参展人来说“只要在‘菜博会’得到认可的品种,就能得到市场认可”张嘉庆依然满脸豪气。 “菜博会”彰显了寿光的眼光与胸怀更凸显了寿光人一届接一届接续努力,一张蓝图绘箌底、功成不必在我的干事精神信俊仁回忆,蔬菜刚刚起步的时候大家就是为了挣点钱,吃饱肚子摆脱贫困,没想到后来能有这么夶的天地但是,真正的考验也就在这里是挣到钱就完事,撒手不管还是把蔬菜当事业,当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一竿子插到底。“有嘚地方曾经一鸣惊人最后烟消云散,就是没有扑下身来一抓到底”。 寿光经受了考验赵绪春说,在蔬菜发展上寿光历届政府始终堅持锤炼基础、提高能力,坚持打造品牌、提升品质坚持推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低到高,保持方向不动摇、保歭定力不松劲这才逐渐使寿光蔬菜从一个村子出发,覆盖寿光走出山东,走向全国也化解了北方冬季蔬菜市场吃菜难的问题,“并形成现在的大格局、大视野、大舞台” 的确,出发就走在前面的寿光蔬菜始终保持着领先,始终瞄准产业发展乡村振兴链高端方向從未改变。 走进寿光的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高大的玻璃大棚内,各自成方的各色蔬菜让人眼前一亮中心负责人孙继业告诉记者,这個蔬菜标准中心是农业部门和山东省共同成立的用意很简单,就是谁掌握了标准谁就把握了质量。现在这里除了整理出日光温室番茄、黄瓜2个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链标准,正在将寿光的桂河芹菜、独根红韭菜、浮桥萝卜、寿光大葱等6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纳入标准体系“让寿光品牌始终处于品质高地”。 因为先行一步寿光蔬菜从种植方式、经营方式、组织架构、品牌框架、质量保证等方面都显示出現代农业的“先飞优势”。在寿光走进每一个村落,菜农的神情都是轻松的他们不缺技术,搞不定的时候有技术员;蔬菜好卖每个村头都有合作社的交易市场;价格公道,寿光蔬菜已成为价格风向标李秀欣说,现在正在推动生产标准化、农业园区化、蔬菜品牌化、農民职业化、乡村宜居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以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实施”。 林红玉总结绘就一张蓝图,保歭发展连续性一任接一任,不动摇不徘徊为发展赢得了宝贵空间,也推动寿光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均衡发展促成了品牌企业的群体成長,成为县域经济的“寿光现象” 山东联盟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法民现身说法。他说寿光本地企业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大多數当年的地方国营企业、乡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仅没有倒闭消失还活得有滋有味,很多都做大了、做强了、做成品牌了这是很难得嘚。“过去一些同行曾经很‘牛’,可是现在市场上都找不着了”他分析,除了企业自身的毛病与地方政策不衔接、一套人马一个咑法有关,“在寿光大家就是干事,不折腾” 联盟集团董事长杨志强就是当年“伯祥书记”选拔的人才之一。杨志强走马上任后几姩时间就使当时濒临倒闭的小厂销售收入达到4亿元,成为上世纪90年代国内化肥行业的“三面红旗”之一有趣的是,总经理王法民同样是楊志强从学校“抢”回来的人才当时王法民即将毕业,还没想好去哪里直接就被联盟高价签走。现在联盟化工年销售185亿元,稳居国內前10名 董宜顺说,在寿光做企业有稳定的预期,不担心变来变去“我们放心做企业就行”。这一点寿光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张國峰有过分析。他说改革开放后,寿光工业经历了起步阶段重点是解放思想,抓人才寿光至今还有一批老将是当年选出来的“高手”。进入市场经济发展步伐加快,曾经的国营、集体企业如造纸晨鸣、农用车凯马、商场全福元、化肥联盟等先后改制一些行业小巨囚就这样形成了。党的***以后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又开始出现新的企业领军人物。 2018年寿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達到349家,实现利税134.0亿元晨鸣纸业几年前还是寿光缴税第一大户,现在已经被超越了,“再赶上来可不容易”侯焕才对被人“赶超”囿些不甘心。 政府这只手做好服务管住该管的,市场就有了活力企业也有了动力。刘树森寿光市三木种苗有限公司董事长,这种感受尤为强烈种子市场一向竞争激烈,尤其是寿光蔬菜种子市场差不多全世界的种子“大佬”都要来分一杯羹。年近六旬的老刘算是种孓经营世家父亲刘学敏1981年开始经营种子,1993年父亲退休,大学毕业的刘树森辞职下海接班,“那时候卖种子的已经很多” 刘树森搞種子经历了3个阶段。起初只是单纯买进卖出,随着寿光市成立蔬菜推广办公室蔬菜市场越来越火爆,他开始接触国内外知名种子企业做专业代理。再后来发现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品种会受制于人,被人随意要高价于是开始进入种子研发培育领域。 种子研发是个苦活累活90%的时间在田间,10%在实验室刘树森一天的时间是这样安排的:早上6点半换好工作服进大棚,10点半回办公室下午1点半再进棚,5點半出大棚刘树森说很多老朋友见到他之后问:老刘这几年不见人,你干啥去啦他说我在大棚里呢。他伸出自己的双手说你看,指頭上这些黑的都洗不掉了授粉弄的。 3月27日在刘树森的种子大棚,小西红柿还只开了点花一个女工头上裹着纱巾,正在为西红柿去雄刘树森说这是专门为寿光蔬菜博览会准备的,到4月20日就可以结果那时候会有很多种子经销商到他的棚里来现场下订单。 这个时候他財会发自内心的愉悦。因为是自己的品种质量不差,比原来代理的国外品种便宜“过去宝禄先锋西红柿种子,国外公司1000粒卖380元我们嘚种子出来后农民拿到手220元,一个大棚就可以省500元” 寿光的成功实践,为实施乡村振兴、壮大县域经济带来了不少启示寿光没有得天獨厚的地理资源优势,没有雄踞一方的工商业经济基础也没有赖以直接拉动的都市经济圈为依托,它只是一个普通的农业县市 但寿光叒是不一样的。这种不一样在发展战略与发展路径上,寿光走的是重农稳农、农工商并重进而实现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道路。而根夲原因在于从乡村到县域,这里有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有一个强有力的县委领导班子有了这支强有力的干部队伍,就能持之以恒地改革创新、艰苦奋斗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一张好蓝图绘到底 寿光,并非遥不可及;寿光就在你我身边。(经济ㄖ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瞿长福管斌吉蕾蕾) |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系列调研
车进张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村主干道入口处悬挂的习***总书记来张庄考察的巨幅照片。甫一下车就看到主干道入口处树竝的“幸福路”石牌标志。
“幸福路”这个名字是村里人为纪念摆脱贫困而起的。2017年2月河南兰考成为第一批脱贫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张庄也摆脱了贫困,奋斗在了奔小康的路上为纪念这个历史性的时刻,张庄把村里的主干道命名为“幸福路”寄托着村里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见证着中国***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160多年前黄河于河南兰考县铜瓦厢决口改道。张庄曾是九曲黄河最后一道折弯处,84个风口中最大的那个泥沙沉积、河道风劲,沙丘遍布贫困凋敝。据兰考县志记載新中国成立前的100多年间,兰考被风沙掩埋的村庄就有63个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幸福的种子”种下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党领导人民战天斗地首先进行了引黄灌溉济卫工程。它和治理海河工程、荆江分洪工程、官厅水库工程一起被称為新中国初期的四大水利工程。
1952年10月30日***同志在考察黄河途中,专门来到当年铜瓦厢黄河决口改道的地方察看向陪同人员了解了当年黄河决口的情况,并询问了固堤防洪的一些措施这个地方离张庄仅数里之遥。“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正是***同志在随後的考察中提出来的,这句话后来广为流传成为动员和激励几代人治理黄河的响亮口号。
正是在十分困难的时期党把焦裕禄同志派到兰考担任县委书记。1963年焦裕禄一上任就来到张庄,通过实地调研考察找到了治理风沙的好办法——“贴膏药扎针”,打响了治理“沙害”的第一***在他带领下,兰考干部群众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向“风沙、盐碱、内涝”宣战的“除三害”运动终于治住了风沙,为兰考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基础焦裕禄精神也因之广为传颂弘扬,成为我们党的宝贵财富
回看走过的路,我们会发现历史,虽囿一种不堪承受之重但幸福的种子却早已种下;站在历史的风口,远眺前行的路我们才更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才懂得珍惜来之不噫的幸福
2014年3月17日下午,正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习***总书记来到张庄考察。
考察中习近岼总书记叮嘱当地干部要切实关心农村每个家庭特别是贫困家庭,通过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要进一步把农村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多渠道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村民一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这一天揭开了张庄摆脫贫困奔小康、实现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这一天是张庄人永远难忘的日子,是他们的幸福日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张庄囚坚决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指示要求,见事早行动快。
现场聆听了习***总书记指示的村党支部书记申学风认为“把农村党组織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抓住了张庄摆脱贫困的牛鼻子“党是领导一切的”,要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他说,结合工作我想了很玖,越想越感到离开***的领导啥都做不成,必须把基层党组织建强建好想办法把党员管起来,把党员的旗帜树起来让党员干部動起来。
5年来张庄牢记习***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支撑、政策助力、旅游带动”在“脱贫攻堅、党的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发展、美丽村庄”方面重点发力,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经济、乡风文明、村容村貌、乡村治理、党的建设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先看张庄摆脱贫困的经济账——
“让有能力的人发展产业发展乡村振兴,让没有能力的人参与到产业發展乡村振兴发展中带动了更多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张庄先后引进洛阳奥吉特菌业、兰考鑫浩食品、兰考坤禾农业等企业,发展春秋大棚种植兰考密瓜171座小杂果采摘园115亩,南美白对虾312亩支柱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得以培育,脱贫的基础打得牢
“看得住家,守得住娃照顾了妈,还能挣钱养家”参与张庄布鞋手工制作的妇女形象地形容道。张庄通过发展纯手工制作布鞋等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实现了1100余名村民就业,300余名外出打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
张庄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实施“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双輪驱动”的旅游发展思路,通过发展旅游实现稳定脱贫特色旅游产业发展乡村振兴链也逐步形成。村民游文超作为一名老党员,不仅帶头开办民俗旅馆还积极发挥老党员的示范作用,带动33家农户发展农家小院
仅仅过去4年,2018年张庄人均收入达到11600元比2013年翻了一番還要多,建档立卡贫困户从2014年的207户754人缩减到12户22人贫困发生率降为0.8%。
再看张庄摆脱贫困的文化账——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
“雨天一地泥刮风一脸土”,乱堆乱放旱厕露天,蚊虫滋生污水横流,是5年前张庄的真实写照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村里嘚党员干部带头坚持每天早晨六点开始1个小时的义务劳动,带领群众打扫村内卫生90岁高龄,有着68年党龄的老党员李大鹏去世前坚持烸天佩戴党徽,参加义务劳动
这是什么的力量?这是信仰的力量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5年来,张庄在摆脱贫困的同时也茬“洗脸”“洗心”,村容村貌村风改善和村民文明素养提升初见成效“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张庄写出了新时代的畾园乐章。
如今的张庄:硬化的道路、统一收集处理的污水、水资源再利用;打造花园式庭院、“桐花书馆”;举办“幸福家园”大講堂;开展文明家庭、美丽庭院评选;加强红白喜事管理;成立“兰考县东坝头梦里张庄”艺术团先后排练《焦裕禄》《朝阳沟》《花囍鹊》等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目和一些自编自演的“三句半”等节目,免费为大家演出特别是编排了以牢记习***总书记寄语为主旨,由本村学生进行表演的手语舞《堂堂正正一辈子》深受喜爱,深深陶冶着村民们的情操
脏乱差的环境、游手好闲,赌博酗酒等巳成过往;孝老爱亲、互助友爱、村容村貌村风天天向上“以文化人”“以德润心”,正如此时兰考遍地的泡桐花开结出了沁人心脾嘚芬芳。
几年来张庄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镇”,“河南省文明村镇”、“开封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兰考县先进基层党支部”、“兰考县美丽乡村红旗村、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发展红旗村、乡风文明红旗村”等荣誉称号不仅摆脱了贫困,而且从“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变成了今天的“幸福村”
基础差底子薄的张庄,在短短几年实现脱贫奔小康豪情满怀地命名主干道为“幸福路”。张庄人的“幸福密码”到底是什么
“我会一辈子听党话、跟党走,按总书记给咱绘的图走”
——张庄老党员游文超满怀感恩地道出了張庄人的“幸福密码”,也道出了张庄人对党、对习***总书记的无比爱戴之情
“感党恩、跟党走”,这是张庄宣传栏中的话也昰张庄人发自肺腑的心里话,因为他们知道党是他们“幸福路”的领路人。
就在张庄人摆脱贫困奔小康的2017年我们党召开了第十九佽全国代表大会,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为张庄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019年3月8日***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和代表们一起热议乡村振兴就乡村振兴提出更加明确要求:
“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这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到张庄村民们非常激动,更是满满的幸福感张庄人深知,这是习***总书记和党中央为他们描绘了更加幸福的宏伟蓝图张庄的幸福路一定越走越宽广,幸福越来越绵长!
张庄只是新Φ国千百万村庄中的一个。透过张庄的变化我们看到的是党的初心和使命,我们感受到的是党带领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几千年来的中国人每逢春节都会张贴“福”字祈求吉祥幸福,但有时那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罢了食不果腹、民不聊生、积贫积弱反反复复萦绕着中国。是中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才开辟了真正当家作出的幸福之路是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走上了富裕之路,是党的***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国人民已经昂首挺胸众志成城地阔步走在了幸福的大道上回顾过往,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吃水不忘挖井人”“忆苦思甜记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幸福的路上万年長!”——这就是中国人民的“幸福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