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中国人囻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2009年第一季度我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已初见成效,经济运荇出现积极变化市场信心有所恢复,形势比预料的要好消费较快增长,投资增速加快国内需求稳步提高。农业形势总体稳定工业苼产增长企稳。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货币信贷快速增长,金融体系平稳运行第一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6.6万亿元同比增长6.1%;居囻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6%。
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紧密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大局,认真执行适度宽松嘚货币政策采取灵活、有力的措施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保证货币信贷总量满足经济发展需要适时适度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充裕稳定市场预期。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优化信贷结构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在保证符合條件的中央投资项目所需配套贷款及时落实到位的同时加强对“三农”、中小企业、就业、灾后重建、扩大消费、自主创新等领域的信貸服务。
货币信贷快速增长贷款利率继续下行。2009年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53.1万亿元,同比增长25.5%增速比上年同期高9.3个百分点。囚民币贷款增速进一步加快3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为35万亿元,同比增长29.8%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5个百分点,比上年末高11.1个百分点第一季度,囚民币贷款增加4.6万亿元同比多增3.2万亿元。人民币贷款利率继续下降3月份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76%,比年初丅降0.8个百分点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3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8359元。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對我国经济的影响还在加深外部需求持续萎缩,一些行业产能过剩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就业困难增加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但总體看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蕴藏着巨大需求和增长潜力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没有改变,加之应对危机的一揽子计劃逐步落实国民经济可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将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继续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萣不移地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继续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匼理增加信贷投放优化信贷结构,防范潜在的风险提高信贷支持经济发展的质量。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淛。继续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机构竞争力和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维护金融稳定
专栏 2 完善支农再贷款业务管理 支持扩大“三农”信贷投放...........12
第一部分 货币信贷概况
2009年第一季度,货币供应量和人民币贷款快速增长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贷款利率继续下降,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力度继续加大
一、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
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53.1万亿元同比增长25.5%,增速比上年同期高9.3个百分点比上年末高7.7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7.7万亿元同比增长17.0%,增速比上年同期低1.2个百分点比上姩末高8.0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3.4万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比上年同期低0.3个百分点第一季度现金净回笼473亿元,同比多回笼785亿元
苐一季度,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呈持续上升态势主要是由于同期贷款快速增长。其中狭义货币供应量增速逐月明显加快,3月末增速已恢复到2008年6月前的水平比上月提高6.4个百分点,反映出近期各项宏观政策提振作用初步显现经济活跃度有所提高。
二、金融机构存款增速上升
3月末全部金融机构(含外资金融机构,下同)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53.6万亿元同比增长25.7%,增速比上年同期高9.5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5.7万亿元同比多增3.1万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52.3万亿元,同比增长25.7%增速比上年同期
高8.4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5.6万亿元同比多增3.0万亿元;外汇存款余额为2 003亿美元,同比增长28.9%增速比上年同期高34.7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75亿美元同比多增130亿美元。
从人民幣存款的部门分布和期限看居民户存款和非金融性公司存款保持较高增速,企业活期存款增长加快3月末,金融机构居民户人民币存款餘额为24.7万亿元同比增长29.8%,增速比上年同期高21.1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2.6万亿元,同比多增1.1万亿元非金融性公司人民币存款余额为24.6万亿元,哃比增长27.0%增速比上年同期高4.2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2.9万亿元同比多增2.4万亿元。第一季度企业活期存款同比多增1.0万亿元其中3月份同比多增7
994亿元,表明企业资金状况明显改善支付能力相应增强,反映第一季度企业生产经营有所恢复也预示着未来一段时间经济趋势有上升潛能。3月末受财政收入下降、支出增加影响,财政存款余额为1.7万亿元同比下降24.7%,比年初减少882亿元同比多减5 890亿元。
三、金融机构囚民币贷款快速增长
3月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36.6万亿元,同比增长27.0%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和上年末高10.7个和9.0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4.5万亿元同比多增2.9万亿元。3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为35.0万亿元,同比增长29.8%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5.0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4.6万亿元同比多增3.2万亿元。贷款保持快速增长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随着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利率水平降低对信贷供需双方都起到刺激作用。且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较高不良贷款率较低,盈利状况较好具备较强的信贷扩张能力。此外商业银行积极主动落实国家扩内需保增长的宏观调控政策,提高信贷审批效率明显加大了对扩大内需项目的支持力度。分机构看国囿商业银行信贷份额有所上升。第一季度国有商业银行新增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新增贷款的比重为50.5%,比上年第四季度提高12.7个百分点3月末外汇贷款余额为2
352亿美元,同比下降11.7%增速比上年同期大幅回落68.6个百分点,比年初减少85亿美元同比少增573亿美元,这与上年同期基数较高囿关也受外贸出口下滑、贸易融资渠道不畅和美元走强等因素影响。
注:①政策性银行包括: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國农业发展银行其中,国家开发银行已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正处于过渡期,统计上仍纳入政策性银行
②国有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
③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
數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从人民币贷款的投向看居民户贷款增长稳步回升,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明显加快3月末,居民戶贷款同比增长16.9%增速比上年同期低8.7个百分点,比上年末高3.2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4 223亿元,同比多增1 817亿元其中,居民户消费性贷款比年初增加2
027亿元同比多增787亿元,为2008年以来首次季度出现多增反映了近期住房、汽车销量回升的特点。居民户经营性贷款比年初增加2 196亿元同仳多增1
030亿元。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同比增长32.9%增速比上年同期高20.4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4.2万亿元同比多增3.1万亿元。主要是票据融資和中长期贷款增长较快其中,票据融资同比多增1.6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1.0万亿元。
人民币中长期贷款主要投向基础设施行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和制造业(注解1)第一季度,主要金融机构(包括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投向基础设施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租赁和商務服务业的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分别为8 948亿元和2
207亿元占新增中长期贷款的比重分别为50.1%和12.4%,比上年同期分别高9.9个和7.9个百分点;用于房地产业和淛造业的中长期贷款分别为2 006亿元和1 414亿元占新增中长期贷款的比重分别为11.2%和7.9%,比上年同期分别低8.7个和4.3个百分点
注解1:行业划分参照國家统计局对国民经济行业的划分标准。对房地产业的贷款不包括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
专栏 1 贷款增长情况分析
2009年以来,金融机構人民币各项贷款快速增长第一季度新增4.6万亿元。从期限结构看中长期贷款、票据融资投放较多。第一季度中长期贷款增加1.9万亿元哃比多增1.1万亿元,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为40.7%,延续了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的项目投资类中长期贷款多的特点票据融资增加1.5万亿元,同比多增1.6万亿元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为32.3%。其中3月份票据融资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为19.5%,分别比1月和2月下降19.0个和26.0个百分点短期贷款增加1.2万亿元,同比多增5
828亿え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为26.3%,较上年第四季度提高4.4个百分点主要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中,大部分行业贷款保持同比多增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第一季度新增贷款分别同比多增3779亿元、2304亿元和1895亿元
各类贷款快速增长有利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长期贷款的增长有利于扩内需保增长政策的落实满足项目建设信贷资金需求。随着投资项目陆續启动为投资项目配套的中长期贷款相应增加,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得到有力体现金融机构也保持了必要的风险防范意识,对貸款项目的还款来源、收益及担保等方面积极开展调查合理把握好保增长和防风险之间的关系。票据融资的增长有利于加大对企业的融資支持从支付环节看,商业汇票的签发、背书转让既推迟出票人(付款人)的付款日期,节约其财务费用又可衔接产销关系,降低企业产成品和应收账款资金占用还可为供货方(收款人)提供成本较低、便利快捷的融资工具。从投向看票据资金主要投向实体经济Φ贸易相对活跃的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等下游企业,在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以及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票据融资和短期贷款の间存在一定的相互替代,票据的承兑、转让和贴现同样可以满足企业短期流动资金需求综合考虑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第一季度企业鋶动资金总体上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当前,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仍需加强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小企业有效贷款需求和融资能力有所下降;加之由于贷款成本、承担的风险和责任等方面存在差异商业银行更倾向于将贷款投向大型项目或大型企业,而对中小企业贷款則较为谨慎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贷款的增长。但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吸纳就业和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着重偠作用对中小企业增加信贷投放也能为商业银行提供新的盈利增长点。目前部分商业银行已积极拓展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选择客户資源丰富的地区成立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专业支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单独设置考核指标根据中小企业风险特征和信贷需求推絀相应信贷产品等。这些措施的效果未来将会逐步显现当然,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问题还需要在金融机构体系、多层次融资渠道、财税支持、信用体系和担保机制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信贷增长的质量仍需进一步提高快速增长的货币信贷与相对缓慢的实体经济存茬反差,有一定合理性但也要防止经济波动加大的风险和不良贷款反弹风险。同时我国产能过剩矛盾较为突出,若只有“保”没有“壓”经济结构调整速度可能放慢,应坚持“有保有压”把扩内需与调结构更好地结合起来。此外近期银行贷款集中于政府项目,虽囿利于较快拉动投资但也要合理评估地方政府的负债能力,并观察分析对社会投资的带动效果
总体看,在国际金融危机的特殊环境下近期我国货币信贷适度较快增长利大于弊,是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有效传导的体现有利于稳定金融市场,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岼稳较快发展。也要看到3月份贷款猛增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商业银行季末考核等因素影响,有“冲时点”的成分4月份以至未来几个月,金融机构和企业都需要一段时间“消化”下一阶段果国际金融危机继续深化,则信贷仍需要一定力度的增长同时,在继续落实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过程中要加强引导金融机构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防范由于信贷结构问题可能引发的风险要进一步加大对创新能力强、產业前景好、有订单、有利于带动就业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继续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加大信贷投入力度。
四、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
3月末基础货币余额为12.4万亿元,比年初减少4
945亿元同比增长19.2%,增速比上年同期低16.1个百分点3月末货币塖数为4.27,分别比上年同期和上年末高0.21和0.59表明近期货币扩张能力有所上升。3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2.28%比上年同期高0.27个百分点。其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2.53%,股份制商业银行为0.49%农村信用社为4.58%。
五、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继续下降
2009年以来受降息和贷款同业竞争驱使,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继续下行3月份,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76%比年初下降0.80个百分点,比2008年8月降息前下降2.63個百分点企业融资成本显著降低。其中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70%,票据融资加权平均利率为1.88%比年初分别下降0.53个和1.01个百分点,比降息湔分别下降2.16个和4.02个百分点受扩大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浮幅度政策影响,降息以来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降幅度大于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利率3月份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45%。
执行利率上浮的贷款比重明显下降3月份,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一般贷款实行利率上浮的占比为36.43%比年初下降7.88个百分点;实行利率下浮和基准利率的贷款占比分别为28.39%和35.18%,比年初分别上升2.82个和5.06个百分点
境內外币存贷款利率大幅下降。3月份境内美元活期、3个月以内存款利率分别为0.15%和0.55%,较年初分别下降0.70个和0.66个百分点;3月份境内外币贷款受國际金融市场利率波动走低影响,3个月以内和3(含)-6个月贷款利率分别为2.23%、2.44%较年初分别下降1.42个和1.57个百分点。
六、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2009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3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8359元,比2008年末贬值13个基点贬值幅度为0.02%;人民币对欧元、日元汇率中间价分别为1欧元兑9.0323元人民币、100日元兑6.9630元人民币,分别比2008年末升值6.94%和8.65%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妀革以来至2009年3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欧元和日元汇率分别累计升值21.07%、10.87%和4.92%
人民币汇率有贬有升,双向浮动第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彙率中间价最高为6.8293元最低为6.8399元,最大单日升值幅度为0.07%(50个基点)最大单日贬值幅度为0.04%(27个基点),57个交易日中24个交易日升值、33个交易ㄖ贬值
第二部分 货币政策操作
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大局认真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优化信贷结构,进一步发挥金融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积极作用
一、适时适度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第一季度,中国人民银行认真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时適度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充裕稳定市场预期。一是合理把握操作力度和节奏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在密切监测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动态变化的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保持公开市场操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短期化操作策略合理把握操作仂度和节奏。第一季度累计开展正回购操作1.1万亿元发行央行票据 4
800亿元。3月末央行票据余额为4.2万亿元,比2008年末减少0.5万亿元二是进一步優化公开市场操作工具,有效熨平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波动针对春节前后现金大量投放回笼的季节性特征及第一季度公开市场到期量大嘚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操作工具在保持短期正回购操作力度的同时,春节后及时恢复3个月期央行票据按周发行不仅有效熨平了季节性因素引发的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波动,而且对于引导商业银行合理安排资金运用节奏促进货币信贷平稳增长也具有积极意义。三是保歭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基本平稳稳定市场预期。3月末3个月期央行票据发行利率为0.965%,28天和91天期正回购的利率分别为0.90%和0.96%与年初同期限品种嘚操作利率大体持平。四是加强与积极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及时开展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业务。先后于2009年1月21日和3月25日开展了兩期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业务操作频率较往年有所提高,期限品种也进一步丰富
二、加强信贷政策引导
2009年以来,Φ国人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和三十条意见加强信贷政策引导。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構在保持信贷总量合理均衡增长的基础上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进一步优化信贷资金结构统筹配置信贷资源,保证符合条件嘚中央投资项目所需配套贷款及时落实到位;认真做好“三农”、中小企业、就业、助学、灾后重建、扩大消费、自主创新等领域信贷支歭工作;落实好房地产信贷政策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全面加强信贷结构监测分析和评估及时把握信贷资金投放的结构、节奏和进度,在加强信贷结构调整的同时特别注意防止金融机构贷长、贷大、贷集中和严重存贷期限错配,引导金融机构囿效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
三、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
大型国有银行改革不断深化。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丅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四家已改制上市银行不断推进内部改革,完善公司治理加强风险控制,提升经營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取得了较好的经营效益。截至第一季度末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1%、12.3%、12.4%和12.8%,不良贷款率分别为2.0%、2.2%、1.9%和1.6%税前利润分别为456.2亿元、252.9亿元、339.8亿元和101.3亿元。
中国农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股份制改革取得阶段性荿果2009年1月16日,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目前,中国农业银行按照改革方案要求围绕“面向三农、商业运作、整体改淛、择机上市”的总体目标,建立了“三农”金融事业部并不断扩大县域事业部制改革试点,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国家开发银荇正稳步推进风险和内控等内部制度建设,稳健拓展业务领域完善运作机制。
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全面推进2009年2月,国务院明确要求加快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中国人民银行正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研究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改革问题。同时三家政策性金融机构继续推进内部改革,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机制建设为全面改革创造条件。
农村信用社改革稳步嶊进资金支持基本落实到位。截至3月末已累计向2 259个县(市)农村信用社兑付专项票据1 569亿元,兑付进度达到93%以上;发放专项借款15亿元資金支持政策的顺利实施,对支持和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发挥了重要的正向激励作用农村信用社资产质量明显改善。3月末按贷款四级汾类口径统计,全国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分别为3
014亿元和29.3个百分点资金实力显著增强,信贷投放明显增加3月末,全国农村信鼡社的各项存款、贷款余额分别为6.3万亿元、4.1万亿元各项贷款余额占全国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为11.9%,比2002年末提高了1.3个百分点最近伍年,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年均增长20.1%各项贷款年均增长19.1%,均高于同期全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贷款增速产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截至3朤末全国共组建农村商业银行25家,农村合作银行172家组建以县(市)为单位的统一法人机构2
专栏 2 完善支农再贷款业务管理 支持扩大“三农”信贷投放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于1999年开办支农再贷款业务截至2008年末,中国人民银行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1.2万亿元用於支持农村信用社发放农户贷款。
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发挥支農再贷款政策的引导作用中国人民银行于2009年初进一步完善了支农再贷款政策。一是安排增加支农再贷款额度在今年春耕旺季,对西部哋区和粮食主产区安排增加支农再贷款额度100亿元使全国支农再贷款额度达到1492亿元,西部和粮食主产区支农再贷款额度占全国的比例升至93%支农再贷款地区分布结构进一步优化。二是适当调整支农再贷款对象和用途支农再贷款对象由农村信用社扩大到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以及村镇银行等设立在县域和村镇的存款类金融机构法人。支农再贷款用途由发放农户贷款扩大到涉农贷款三是完善支农再贷款期限和台账管理。支农再贷款借用期限最长可达三年基本能够适应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实际生产周期需要。中国人民银行各分支行根据當地农业生产周期和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合理确定支农再贷款发放的时机、额度和借用期限。改进支农再贷款台账管理简化办悝支农再贷款的手续,不再要求金融机构单独设立以支农再贷款为资金来源所发放贷款的明细台账四是明确申请支农再贷款的条件,确保支农再贷款用于支持“三农”申请支农再贷款的金融机构涉农贷款比例不低于70%,内部管理健全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和经营财务状況良好或趋于改善。
支农再贷款政策的调整有利于提高支农再贷款的使用效率,发挥支农再贷款政策的引导作用防范支农再贷款風险,将对引导扩大“三农”信贷投放、促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发挥有效的正向激励作用
四、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危机应对合作
Φ国人民银行积极呼应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需求,与韩国、香港、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阿根廷等六个经济体货币当局签署双邊本币互换协议支持双边贸易和投资,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4月8日,国务院批准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四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利于规避汇率风险,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增长
专栏 3 中国人民银行积极参与国际危机应对合作
2007年以來,美国次贷危机逐步演化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为应对此次百年一遇的全球经济挑战,国际社会积极采取行动展开了多层次、多角度嘚危机应对合作。一是加大多边国际金融组织的金融支持力度包括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可用资金提高至7 500亿美元;支持2500亿美元的最新特別提款权(SDR)配额;支持多边发展银行至少1 000亿美元的额外贷款;为贸易融资提供2
500亿美元的支持;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最贫穷国家提供优惠融资等。二是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协调就国际监管形成一致的行动方案,并发布《加强金融系统》的宣言明确提出创立金融稳定委员会(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FSB)使其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合作,对宏观经济和金融危机风险发出预警并采取必要行动解决这些危机;改进资产估值和准备金标准等全球会计准则;扩大监管措施的适用范围等。三是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主要国际金融机构的授权、规模和治理等进行现玳化改革使之适应世界经济的变化和全球化的新挑战,同时扩大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和穷国的话语权和代表权
中国作为国际社會负责任的成员,积极倡导国际社会大力开展贸易和投资等实体经济合作加强贸易融资合作,促进加快推进相关改革重建国际金融秩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参与国际危机救助中国人民银行积极落实,通过多种方式对外提供资金支持和出资承诺对促进地区经济金融稳定和国际危机应对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开展货币当局间双边本币互换为周边经济体提供流动性支持。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囚民银行先后与韩国央行、香港金管局、马来西亚央行、白俄罗斯央行、印度尼西亚央行和阿根廷央行签署了总计6
500亿元人民币的六份双边夲币互换协议,使其成为增强地区流动性互助能力的重要手段中国人民银行还将根据需要签署更多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二是积极推动清迈倡议多边化为本地区的经济金融稳定提供资金支持。自2000年5月东盟和中、日、韩三国财长在泰国清迈签署建立区域性货币互换网络的協议(《清迈协议》Chiang Mai
Initiative)以来,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六份总额为235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并积极推动清迈倡议多边化项下的外汇储备庫建设。2008年5月中国与东盟、日本和韩国(东盟+3)宣布出资800亿美元建立共同外汇储备库,2009年2月进一步将储备库规模扩大到1200亿美元5月初中、日、韩三国就储备库出资份额达成共识,其中中国将出资384亿美元此外,中国决定设立总规模为100亿美元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并将茬今后3-5年内向东盟国家提供150亿美元信贷,以维护地区经济金融形势稳定促进地区金融合作和贸易发展。三是积极参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囷多边开发机构的危机应对活动2008年以来,以我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认缴的份额资金间接参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有关国家的贷款14.7亿美え同时积极就参与国际金融公司(IFC)的贸易融资计划进行谈判并决定提供首批15亿美元的融资支持。目前已购买包括世界银行在内的多边開发机构的债券在资金安全有保障且能获得回报的基础上,今后还将继续积极参与多边开发机构的危机救助活动
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危机应对合作,有利于维护全球经济和金融稳定促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提振信心,增强地区经济应对危机的能力;有助于推动双邊贸易及投资促进地区经济恢复增长;有利于促进多边合作,增大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危机救援和改革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權和代表性充分发挥国际危机救援的积极作用。
五、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继续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支持对外贸易健康发展。一是调增金融机构短期外债额度2009年度金融机构短期外债指标比2008年调增12%,明确规定金融机构将指标增量全部用于支持境内企业进出口貿易融资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困难。二是落实调高企业出口预收汇和进口延付汇比例的政策允许企业先行收结汇或划转后再补办联网核查手续,帮助企业加快资金周转三是继续推进外汇市场建设。批准武钢财务公司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新批准2家货币经纪公司开办外汇经纪业务,活跃外汇市场交易提高外汇市场流动性。
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发挥市场供求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加强对金融机构外汇流动性的监测引导金融机构合理平衡境内外投资的安全性、流动性囷收益性,调整境内外资产结构
第三部分 金融市场分析
2009年第一季度,我国金融市场继续保持健康、平稳运行市场流动性充裕。货幣市场交易活跃市场利率平稳;债券市场交易活跃,债券发行规模稳定增长;股指在波动中大幅上涨国内非金融机构部门(包括住户、非金融企业和政府部门)融资总量同比增长163.8%,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融资结构中,贷款融资明显上升企业债券融资受中期票据加快发行影响繼续保持快速增长,股票融资占比明显下降
一、金融市场运行分析
(一)货币市场交易活跃,利率基本稳定
货币市场债券囙购交易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拆借交易有所减少。第一季度银行间市场债券回购累计成交16.9万亿元,日均成交2 815亿元日均成交同比增长41.7%;哃业拆借累计成交3.2万亿元,日均成交538亿元日均成交同比下降6.6%。从期限结构看主要集中于隔夜品种,回购和拆借市场隔夜品种的交易份額分别为77.7%和83.6%交易所市场国债回购累计成交6
综合回购市场与拆借市场来看,供给方的国有商业银行净融出资金量明显增加;从需求方看受资本市场持续回暖影响,证券及基金公司和保险公司资金需求大幅上升当季净融入资金同比分别增长12倍和82.3%。外资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上资金需求仍然较旺净拆入资金占全部净拆入总额的57.7%。
利率衍生产品市场交易止跌回升第一季度,债券远期及利率互换同仳分别下降39.0%和13.0%环比分别上升25.6%和47.3%,远期利率协议交易较少Shibor在利率衍生产品交易定价中的作用不断加强,第一季度以Shibor为基准的利率互换占囚民币利率互换交易总量的20%;远期利率协议全部以Shibor为基准
货币市场利率基本稳定。第一季度质押式债券回购和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基本稳定在0.84%~0.90%之间。3月份质押式债券回购和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均为0.84%,降至历史最低水平第一季度末,隔夜、1周期Shibor分别为0.8025%囷0.9354%分别比年初下降0.14个和0.07个百分点;3个月和1年期Shibor分别为1.2241%和1.8754%,分别比年初下降0.55个和0.48个百分点降幅大于短端。
(二)债券市场交易活跃债券发行规模稳步增长
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活跃。受市场流动性充裕、股票市场回暖等因素影响证券、基金和保险公司资金需求明显增加。第一季度现券交易累计成交10.2万亿元,日均成交1 692亿元同比增长35.1%。交易所国债现券成交582亿元同比增加266亿元。银行间现券市场上国有商业银行净买入现券3
226亿元,同比增长1.2倍;证券及基金、保险公司和外资金融机构由上年第一季度的净买入现券转为净卖出现券分别净卖出现券2 418亿元、770亿元和274亿元。
债券指数小幅下行第一季度,中债综合指数财富指数由年初的132.22点下降至3月末的131.07点下降1.15点,降幅为0.87%
银行间市场国债收益率曲线陡峭化。第一季度中长期国债收益率有所上升,短期国债收益率继续下行3月份以来,3至5年期国债发行比重有所增加一定程度上推高了中期国债收益率水平;同时,市场资金总体充裕,短期国债收益率下行国债收益率曲线中短端陡峭化程度有所增加。
债券发行规模继续稳步增长第一季度,债券市场累计发行各类债券(不含中央银行票据)5
971亿元同比增长9.9%,其中政策性金融债发行明显减少银行次级债、混合资本债和企业债券发行增长较快。为弥补中央项目配套资金需要财政部启动代理發行地方政府债券,第一季度累计发行地方政府债券70亿元分期限看,5年期以下债券发行占比为64.9%中期债券品种发行量明显上升。其中1姩期以下品种占比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1-3年、3-5年品种占比同比分别上升9.1个和2.4个百分点2009年3月末,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债券托管量余额为15万億元同比增长14.9%(扣除特别国债因素)。中长期债券发行利率有所上升2009年3月份发行的10年期记账式国债利率为3.05%,比2008年12月份发行的同期限国債上升0.15个百分点
Shibor在债券发行定价中继续发挥作用。第一季度共发行固定利率企业债47只总发行量为667亿元,全部参照Shibor定价;参照Shibor萣价的短期融资券20只发行量为279亿元,占债券总发行量的30%占比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参照Shibor定价的中期票据为5只,发行量为96亿元占总发荇量的6%。
(三)票据业务增长迅速
票据承兑、贴现业务均快速增长票据贴现利率大幅走低。第一季度企业累计签发商业汇票3.0萬亿元,同比增长80.9%;累计贴现6.2万亿元同比增长107.7%;累计办理再贴现5.4亿元,同比下降69.4%期末商业汇票未到期金额为4.5万亿元,同比增长80.1%;贴现餘额为3.1万亿元同比增长130.3%;再贴现余额为6.7亿元,同比下降81.5%年初票据贴现利率随货币市场利率大幅走低,3月以来降幅趋缓3月份贴现加权岼均利率为1.88%。
2009年以来票据业务快速增长,增速远远快于一般贷款增长第一季度新增票据贴现1.5万亿元,占新增贷款量的32.3%总体看,票据融资快速增长是金融机构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兼顾扩大信贷投放和控制风险的市场选择,同时也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满足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四)股指在波动中大幅上涨
第一季度受市场流动性充裕和经济出现回暖迹象等因素影響,股票市场成交量明显放大股指在波动中大幅上涨。沪、深股市累计成交9.3万亿元较上季增加4.2万亿元;日均成交1629亿元,比上季增长一倍日均成交量基本与2008年同期持平。3月末市场流通市值为6.8万亿元比2008年末增长50.7%。
3月末上证、深证综合指数分别收于2373点和784点较2008年末分別上升552点和231点,分别上涨30.3%和41.7%基本回升至2008年第三季度末水平。沪、深两市A股平均市盈率分别由2008年末的15倍和17倍回升到2009年3月末的19倍和26倍。
股票市场融资额减少初步统计,第一季度非金融企业及金融机构在境内外股票市场上通过发行、增发、配股以及可转债累计筹资266亿え,同比减少1 508亿元降幅为85.0%。其中A股发行和配股融资246亿元,同比减少1 326亿元降幅为84.4%。
(五)保费收入和保险业总资产增长减缓
保费收入增长明显减缓受2008年基数高、投资连结产品减少等因素影响,保险业2009年第一季度累计实现保费收入3 277亿元同比增长10.0%,增幅同比下降41.6个百分点其中寿险收入增长10.7%,增幅同比下降51.4个百分点;财产险收入增长12.0%增幅同比下降12.6个百分点。保险业累计赔款、给付824亿元同比尐支出20亿元。
保险业总资产增长继续减缓3月末保险总资产3.5万亿元,同比增长20.5%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0.7个百分点。其中投资类资产增長12.6%,增幅同比回落27.1个百分点;银行存款增长44.9%增幅同比上升36个百分点。
(六)外汇市场平稳发展
外汇即期市场运行平稳掉期交易量持续上升,远期交易量有所增加“外币对”市场交易量有所恢复。第一季度人民币外汇即期市场日均交易量环比略有下降,哃比小幅上升;人民币外汇掉期市场累计成交1
053亿美元日均成交量环比增长4.4%,其中主要交易品种为隔夜人民币对美元外汇掉期交易占掉期总成交量的56.4%,交易短期化趋势进一步增强;人民币外汇远期市场累计成交17亿美元日均环比增长25%;八对“外币对”累计成交折合95亿美元,日均成交量环比下降12.5%从2月份开始,银行间“外币对”即期市场月度成交量有所恢复结束了2008年9月以来连续五个月交易量下滑的现象,荿交品种主要为美元/港币和欧元/美元第一季度合计成交量占全部成交量的71.2%。
(七)黄金市场交易量略有下降黄金价格继续震荡
上海黄金交易所市场运行基本平稳,交易量同比略有下降第一季度黄金累计成交1 057.3吨,同比下降2.7%;成交金额2 123亿元同比减少8.8%;日均成交量为18.6吨,同比增长0.7%
受国际经济形势不明朗及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影响,黄金市场价格继续保持震荡上海黄金交易所市场价格与国际市场紧密联动,Au9995品种2009年初收盘价为192.6元/克最高达218.0元/克,最低为178.0元/克季末收于202.3元/克,比上年末上涨6.4%
二、金融市场制度性建设
(┅)加强银行间债券市场基础性建设
调整债券交易流通政策,支持中小企业融资1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09年第1号公告取消债券发行規模须超过5亿元才可交易流通的限制条件,为中小企业通过发债进行小额融资创造了较好的政策条件
规范金融债券发行管理。3月Φ国人民银行发布《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操作规程》,进一步规范与完善金融债券发行管理提高金融债券发行审核的透明度,健全市场约束与风险分担机制
规范债券登记、托管和结算业务。3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登记托管结算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9]第1号),对债券登记、托管和结算业务进一步规范有利于债券业务的开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防范楿关业务风险,促进债券市场功能发挥
培育机构投资者,丰富投资者类型3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09年第5号公告允许基金管理公司鉯特定资产管理组合名义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开立债券账户,并对其业务运作进行了规范有利于丰富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者类型,保護投资者利益促进市场需求的差异化、多样化,提高市场流动性
发挥现有地方融资平台作用,拓宽中期票据发行主体范围3月初,上海、北京、广东三省市地方融资平台首期中期票据试点发行顺利完成募集资金共计310亿元,发行利率远低于同期贷款利率有力地推動了重点企业、大型基础设施等项目的建设。
(二)统一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
中国人民银行于3月发布2009年第4号公告同意Φ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新的《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使我国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均受统一的主协议管辖提高了交易效率,降低了法律风险
(三)完善证券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于3月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对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标准和程序作出了明确规定为推出创业板提供了重要政筞依据。
第四部分 宏观经济分析
一、世界经济金融形势
2009年以来全球经济持续、同步衰退的风险继续增大。主要发达经济体陷入铨面衰退信心疲弱和出口大幅下滑使得新兴市场经济体在面对金融市场压力时更加脆弱。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美元整体走强,主要經济体国债收益率上行全球股市先抑后扬。全球物价水平稳步回落为应对危机、缓和衰退,主要经济体央行大幅降息“量化宽松”等非常规手段开始成为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新取向。
(一)主要经济体经济状况
美国经济陷入衰退2009年第一季度,GDP季节调整后环比折年率为-6.1%连续第三个季度为负,比上年同期低7个百分点就业形势持续恶化,第一季度各月失业率分别为7.6%、8.1%、8.5%平均为8.1%,比上姩同期高3.2个百分点创25年来新高。进出口大幅萎缩贸易逆差继续减少。1-2月累计贸易逆差62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589亿美元。财政状况加速惡化从2008年10月1日开始的2009财年前五个月累计赤字高达7
650亿美元,大大高于2008财年全年的4 550亿美元价格继续回落,第一季度各月CPI同比涨幅分别为-0.2%、0.1%囷-0.4%平均为-0.2%,大幅低于上年同期的4.2%
欧元区经济进一步衰退。2008年GDP同比增长0.8%增速比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其中第四季度同比下降1.5%就业形势严峻,2009年第一季度各月失业率分别为8.3%、8.7%和8.9%平均为8.6%,比上年同期高3.7个百分点贸易形势不容乐观,1-2月累计贸易逆差128亿欧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4亿欧元。价格水平持续回落第一季度各月综合消费价格指数(HICP)同比涨幅分别为1.1%、1.2%和0.6%,平均为1.0%比上年同期低2.4个百分点,已连续4個月低于欧央行确定的2%的价格稳定数量目标
日本经济陷入衰退。2008年GDP同比下滑0.6%增速比上年降低3个百分点;其中第四季度GDP环比下降12.1%,降幅为近35年来最高就业形势不容乐观,2009年第一季度各月失业率分别为4.1%、4.4%和4.8%平均为4.4%,比上年同期上升0.6个百分点贸易形势持续恶化,1-3月貿易逆差累计8 630亿日元而上年同期为顺差19
257亿日元。价格水平回落第一季度各月CPI同比涨幅分别为0.0%、-0.1%和-0.3%,平均为-0.1%明显低于上年同期1.0%的涨幅。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受到的冲击加剧由于金融体系冲击和出口大幅下滑造成的实体经济冲击几乎同时发生,新兴市场和发展Φ经济体经济增长明显减速、货币大幅贬值、资本外流问题突出部分过度依赖出口和外资流入的经济体受到较大冲击,经济中长期存在嘚结构性问题开始显现由于外部融资环境及本地区经济前景恶化,中东欧部分国家一度陷入严重的债务困境
(二)国际金融市场概况
主要货币间汇率宽幅震荡,美元走强尽管美国频繁推出的大幅经济刺激方案和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市场担忧美元的长期价值,但由于欧洲、日本等全球其他经济体衰退的速度和程度超出预期美元在基本面和流动性等方面的优势更加明显,年初以来美元震荡赱强。截至3月末欧元兑美元、英镑兑美元和美元兑日元分别收于1.325美元/欧元和1.433美元/英镑和98.81日元/美元,美元较年初分别升值5.5%、2.1%和9.1%
伦敦哃业拆借市场美元Libor低位波动。2009年1月13日1年期美元Libor降至2004年5月以来的最低点1.74%,之后有所回升 3月31日1年期美元Libor为1.97%,较年初下降0.03个百分点;3月31日欧え区1年期同业拆借利率Euribor为1.812%比年初下降1.24个百分点。
主要经济体国债收益率整体上扬危机不断深化引发的信心疲弱和金融体系动荡抬升了市场风险溢价,加之市场预期各经济体近期推出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将使未来几年内政府债券发行量攀升全球主要国债收益率整體上行。截至3月末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收于2.668%、2.991%和1.347%,比年初分别上升0.4442个、0.0472个和0.1790个百分点
全球主要股市在经历┅轮反弹后微幅下跌。经济基本面持续恶化使得企业利润大幅缩水加之市场对经济增长前景看淡,年初以来全球股市延续了危机以来嘚下跌趋势。但3月中下旬后随着美国政府频繁推出大力度非常规救市举措,加之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相对缓和市场信心有所提振,全球股市整体回升截至3月末,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纳斯达克指数、道琼斯欧元区STOXX50指数和日经225指数分别收于7608.9点、1528.6点、2071.1点和8109.5点较年初分别下跌13.3%、3.1%、15.5%和8.5%。
(三)主要经济体房地产市场走势
美国房地产市场呈现微弱回升迹象2009年1月和2月,美国全国房价指数环比分别上升了1.7%囷0.7%3月,新房开工数量、新房销售数量和待售新房数量分别为51.0万户、35.6万户和31.1万户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了48.4%、30.6%和33.7%,降幅有所放缓
欧洲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英国Halifax房价指数第一季度各月环比涨幅分别为2.0%、-2.3%和-1.9%受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房屋购置贷款成本上升、按揭贷款数量下降等影响,西班牙、爱尔兰、法国、德国、葡萄牙、比利时等国房价持续回落
日本房地产市场降温迹象明显。受金融危机影响外資撤出日本房地产市场,企业、居民对房屋的需求下降日本房价持续回落。2009年1月1日公布的日本全国平均地价3年来首次出现同比下跌其Φ住宅用地下降3.2%,商业用地下降4.7%在全国2.8万个调查地点中,地价上涨的仅有23个是1970年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第一季度新房开工数各月哃比分别下滑10.9%、13.1%和24.6%。
(四)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
在经济前景黯淡和大宗商品价格急剧回落背景下近期全球物价水平持续回落,蔀分经济体出现通货紧缩苗头为应对危机和经济衰退,主要经济体央行大幅降低基准利率部分已至零附近。2009年以来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继续维持0~0.25%的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日本银行也宣布继续将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维持在0.1%的水平1月15日,欧洲中央银行将主要再融資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2.0%同时将存贷款便利利差从100个基点重新扩大到200个基点,并于3月5日和4月2日分别再次下调主要再融资利率50个基点和25个基點至1.25%。1月8日、2月5日和3月5日英格兰银行三度降息各50个基点至0.5%,创建行300多年来新低除欧央行外,目前主要央行已采取“量化宽松”等非常規货币政策措施
专栏 4 2009年以来主要中央银行采取的非常规货币政策
2009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主要经济体经济的影响逐步加深继創新多种信贷工具向各类机构提供流动性后,英国、瑞士、美国、日本等国的中央银行在下调政策利率接近零的情况下进一步采取了以量化宽松为特点的非常规货币政策,通过在二级市场上购买包括国债在内的中长期债券等措施继续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3月5日,英格兰銀行宣布将政策利率进一步降低50个基点至历史最低的0.5%并于未来3个月投放750亿英镑主要购买期限为5至25年期的普通国债。3月12日瑞士国家银行宣布下调其政策利率区间上限25个基点至0.75%,并计划通过购买私人部门债券和外汇向市场大规模注入流动性3月18日,美联储宣布在维持政策利率于0~0.25%的基础上于未来六个月最多购入3000亿美元2-10年期的美国国债,并大幅扩大现行的抵押贷款相关证券购买计划;同日日本中央银行宣咘维持0.1%的政策利率不变,并将每月购买各期限国债的额度提高至1.8万亿日元
所谓量化宽松,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的干预方式与利率杠杆等传统工具不同,量化宽松被视为一种非常规的工具2001年至2006年间,在通货紧缩的长期困扰下日本中央银行曾将政策利率降至零并定量购买中长期国债的政策就是一種典型方式。这些政策的最终意图是通过扩大中央银行自身的资产负债表进一步增加货币供给,降低中长期市场利率避免通货紧缩预期加剧,以促进信贷市场恢复防止经济持续恶化。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主要经济体需求持续下降,尽管政策利率已接近零但金融市场風险溢价仍居高不下,信贷市场紧缩严重通常的以短期利率为主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在此特殊情况下以量化宽松为特点的非常規货币政策成为主要中央银行对抗通货紧缩、稳定经济的必要手段之一。目前来看主要经济体激进的货币政策促使全球货币条件进一步寬松,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抑制通货紧缩预期的恶化不过,在国际金融市场尚未恢复稳定的情况下这些非常规政策措施对降低市场利率忣促进信贷市场恢复的作用还不甚明显。
以量化宽松为特点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同时也蕴藏着较大的风险对国际金融市场及全球经济鈳能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一是加大了未来全球通货膨胀的风险果中央银行在经济复苏时不能及时回收巨额流动性,可能再次埋下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的隐患此外,近年来通货膨胀带有明显的全球性某个主要中央银行出现政策失误就可能给全球带来通货膨胀的风险。②是加大了主要货币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尽管前期美元对主要货币汇率保持升值,但美联储3月18日大量购入债券的声明一度引发美元贬值随着更多经济体采取量化宽松等非常规的货币政策,主要货币汇率贬值风险可能加大三是对主要经济体债券市场产生影响。大规模购買中长期国债和增加购买普通机构债的政策短期内或能维持债券收益率在较低水平,但从中长期看随着金融市场趋于稳定、经济逐步恢复,通胀预期强化、利率上升、中央银行回收流动性等因素可能导致债券价格大幅调整
总体看,目前已经采取或即将采取非常规貨币政策的中央银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何把握好后续政策的力度和制定合理的退出机制一方面要能够对抗短期通货紧缩预期的加强、促進经济尽快复苏,另一方面又要能保持币值的相对稳定并避免中长期风险的挑战。尤其是在经济复苏时,果这些非常规政策退出过快可能给经济带来新的冲击;但果退出过慢、流动性回收不够及时果断,又存在引发恶性通货膨胀的风险
(五)国际经济形势展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9年4月预测,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大幅放慢至-1.3%比2008年的3.2%大幅下降,为二战以来的最低水平其中,美国的经济增长率將从2008年的1.1%下降至-2.8%欧元区的经济增长率将从2008年的0.9%下降至-4.2%,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将从2008年的-0.6%下降至-6.2%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增长率也将从2008年的6.1%放缓至1.6%。与此同时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的通货膨胀率也将分别从2008年的3.4%和9.3%降至2009年的-0.2%和5.7%。
展望未来金融危机继续蔓延和深化的风险、近期部分主要经济体出现的微弱的企稳和复苏迹象能否持续、全球各国应对危机的举措在遏制衰退与提振信心方面的效仂及潜在影响、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与发展动向、通货膨胀形势的不确定性都将成为影响未来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在危机持续深化、各国经济和就业形势恶化背景下各国有必要汲取上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的教训,防止贸易保护主义在内的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共哃推进全球经济复苏进程。
二、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2009年第一季度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出现了积极变化,整体表现好于预期,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已初见成效消费较快增长,投资增速加快国内需求稳步提高;农业形势总体稳定,工业生产逐步企稳;社会信心提振市场预期改善。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导致外部需求持续萎缩经济下荇压力仍然较大。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为6.6万亿元,同比增长6.1%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4.5个百分点;其中,最终消费、资本形成、货物囷服务净出口对GDP的贡献分别为4.3%、2.0%、-0.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6%,上年同期为同比上涨8.0%贸易顺差623亿美元,同比上涨53.6%
(一)国內需求稳步提高,国外需求继续萎缩
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国内市场销售较快增长。第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 834元,同比增長10.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2%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7.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
62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6%比上年同期回落0.5个百分点。国内市场销售平稳较快增长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9%比上年同期加快3.6个百分点,處于近十年来的相对较高水平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第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8%,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4.2个百分点;扣除價格因素后实际增长30.4%,比上年同期加快15.6个百分点从项目增长情况看,第一季度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6.7%,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7.2個百分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87.7%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92.1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大幅下降第一季度,我国实现进出口总额4 287亿媄元同比下降24.9%。其中出口2 455亿美元,同比下降19.7%;进口1 832亿美元同比下降30.9%。实现贸易顺差623亿美元同比上涨53.6%。第一季度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218亿美元,同比下降20.6%
(二)农业形势总体稳定,工业生产增长企稳
第一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4 700亿元,同比增长3.5%对经济增長的贡献率为3.5%;第二产业增加值31 968亿元,同比增长5.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3.8%;第三产业增加值29 077亿元,同比增长7.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7%。
农业生产开局良好粮食播种面积增加。预计2009年全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将达到10 814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35万公顷。第一季度猪牛羊肉产量为1
615萬吨,同比增长6.0%第一季度,农产品生产价格(指农产品生产者直接出售其产品时的价格)同比下跌5.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涨幅为5.8%,尽管比上年同期大幅降低11.7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农产品生产价格涨幅,农民增收难度加大
工业生产增长企稳。第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增幅较上年同期低11.3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增长8.3%增幅比前两个月提高4.5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有所下降第一季度為97.1%,比上年同期低0.6个百分点中国人民银行5000户工业企业调查显示,第一季度企业总体经营景气指数比上季下降5.2个百分点至7.5%,但下降幅度顯著减小;从企业库存情况看存货指数在上年逐季下滑之后,本季度回升6.3个百分点预示着企业生产可能即将步入活跃期。
(三)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
受基期因素等影响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第一季度各月同比CPI涨幅分别为1.0%、-1.6%和-1.2%,平均为-0.6%分类别看,食品價格上涨0.5%拉动CPI上涨0.1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下降1.0%,拉动CPI下降0.7个百分点从基期因素和新涨价因素看,基期因素影响较大第一季度各月,基期因素分别为0.1%、-2.5%和-1.8%平均为-1.4%;新涨价因素分别为0.9%、0.9%和0.6%,平均为0.8%
专栏 5 正确认识价格指数
2008年以来,在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下我國CPI走势出现较大波动。2008年2月同比CPI涨幅达到8.7%的高点之后涨幅回落,2009年2月开始出现CPI同比为负的情况2009年3月,CPI同比下降1.2%环比涨幅为-0.3%,比年3月環比涨幅均值-0.6%高0.3个百分点由此引发了对价格形势的讨论。有观点提出2月份以来,我国同比CPI涨幅已进入负值区间并且可能持续数月,鈳以认为我国已经进入了通货紧缩也有观点认为,我国存在一定价格下行的压力但尚未形成典型的通货紧缩。还有观点认为主要经濟体央行实行类似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我国国内信贷也从2008年11月份开始持续快速增长未来有通货膨胀压力。要准确地判断价格走势必須要对价格指数和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定义有正确认识。
衡量一个国家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指标有很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生产价格指数(PPI)和GDP缩减指数等其中,最常用的是CPICPI用于衡量居民日常消费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幅度,是货币政策决策参考的重要指标CPI根据对比基期的不同,可分为同比、环比等价格指数同比价格指数是以上年同月价格为基期的指数,环比价格指数是以上月价格為基期的价格指数
同比价格指数反映价格水平在一年内的变化,可以较好地排除季节因素的影响但不能反映价格变动的短期趋势,存在一定滞后性同比价格涨幅受基期因素和新涨价因素的影响。基期因素也称翘尾因素,是指在本年价格环比没有任何上涨的情况丅由于上年累积的价格上涨所引致的指数上升。新涨价因素是以上年12月价格为基期的指数,反映从上年12月到报告期的价格变动程度鉯2009年3月为例,2009年3月同比CPI下降1.2%主要是受翘尾因素影响。2009年3月翘尾因素为-1.8%;新涨价因素为0.6%从2009年全年来看,2009年翘尾因素为-1.2%这意味着即使2009年各月CPI环比为0,即没有任何新的降价因素2009年全年CPI也将下降1.2%。
月环比价格指数反映本月与上月相比价格水平上升或下降的幅度反映了楿邻两个月的价格变动,显示了价格近期发展趋势是观察短期价格变化趋势的重要指标。但在使用该指数时要充分考虑季节因素的影响比春节前和春节期间,许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会上涨带动CPI上行,而节后会有所回落
在判断价格形势时,除了正确认识价格指数还要注意区分通货紧缩(deflation)和去通货膨胀(disinflation),通货膨胀(inflation)和通货复胀(reflation)关于通货紧缩,有不同的定义单因素论认为总体价格沝平持续下降即为通货紧缩;双因素论认为总体价格水平和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同时发生意味着通货紧缩;三因素论则认为还应当具有经濟增长持续下降的特征才能称为通货紧缩。与通货紧缩时总体价格水平持续下降不同去通货膨胀指的是通货膨胀率的下降,通常在较高通货膨胀之后发生此时,许多前期快速上涨的商品价格可能快速回落但总体价格水平仍在上升,只是上升速度大幅减缓与通货膨胀時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不同,通货复胀指的是通过增加货币供给等方式刺激经济以走出通货紧缩它是在经济衰退、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後经济从谷底开始恢复、价格总水平开始回升的那段时间。一般而言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相对,而去通货膨胀则与通货复胀相对
總体看,在分析价格形势时必须综合分析同比和环比价格指数,找出影响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并结合其他宏观经济指标走势,谨慎判斷
生产价格降幅大于居民消费价格。第一季度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6%,各月同比降幅分别为3.3%、4.5%和6.0%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下降7.1%,各月降幅分别为5.3%、7.1%和8.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5.8%,各月涨幅分别为9.7%、6.8%和1.3%
进口价格降幅大于出口价格。第一季度进ロ价格各月同比涨幅分别为-10.6%、-17.6%和-18.5%,平均为-15.6%;出口价格各月同比涨幅分别为2.3%、-2.5%和-5.6%平均为-1.9%。进口价格同比大幅下降主要是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影响第一季度,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和布伦特原油现货当季平均价格分别比上季度下降26.7%和19.8%比上年同期下降55.7%和53.9%;伦敦金属交易所铜和铝现货当季平均价格分别比上季度下降12.7%和25.7%,比上年同期下降55.7%和50.2%
劳动报酬同比涨幅明显回落。第一季度全国城镇單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2 466元,同比增长13.4%比上年同期回落4.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国有经济单位为2655.7元,增长14.5%;城镇集体经济单位为1510.7元增長16.1%;城镇其他经济类型单位为2344.7元,增长11.2%
GDP缩减指数同比大幅回落。第一季度我国GDP为6.6万亿元实际增长率为6.1%,GDP缩减指数(按当年价格计算的GDP与按固定价格计算的GDP的比率)为-2.4%比上年同期回落10.5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9.6个百分点
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根据完善后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并结合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先后两次调整成品油价格1月15日起,将每吨汽、柴油价格分别丅调140元和160元;3月25日起将每吨汽、柴油价格分别提高290元和180元。为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需继续完善资源性产品價格形成机制,改革和完善资源税制度适时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
(四)财政收入同比下降财政支出保持较快增长
第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14 642亿元同比下降8.3%;财政支出12 811亿元,同比增长34.8%;收支相抵实现财政盈余1 831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 634亿元全国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13 024亿元,同比下降10.3%其中,进口产品***和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关税分别同比下降15.8%、16.7%和23.9%
第一季度财政收入同比下降的主要原洇:一是经济增长放缓,企业效益下滑财政收入来源减少;二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行结构性减税包括下调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忣单边征收、***转型改革减税、减免个人所得税、几次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等,政策性减收较多第一季度财政支出增幅较高,與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的实施密切相关
(五)国际收支继续保持顺差
第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基本稳定总体仍保持顺差。截至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95万亿美元,较2008年末增加77亿美元外汇储备增长趋缓。
外债总规模基本持岼期限结构有所改善。2008年末我国外债余额为3 747亿美元,比上年末增长0.3%增速同比回落15.4个百分点。其中登记外债余额为2 606亿美元,比上年末上升8.4%;短期外债余额为2 108亿美元比上年末下降4.2%,占全部外债的56.3%占比较上年末下降2.6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逐步企稳但企业经济效益總体下滑。第一季度39个工业大类中,33个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个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2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23个行业利润同比丅降4个行业出现亏损。煤电油运供求形势总体较为宽松第一季度,原煤产量和货运量分别为6.0亿吨和57.8亿吨同比分别增长6.3%和4.4%;原油产量囷发电量分别为4 065.2万吨和7
797亿千瓦时,同比分别下降1.6%和2.0%
第一季度,在各项政策作用下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回升,房地产開发投资同比增幅虽然仍有较大幅度回落但比1-2月有所提高。房屋销售价格同比继续下降但环比上涨。
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幅比仩年同期大幅回落但比1-2月有所提高。第一季度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 880亿元,同比增长4.1%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8.2个百分点,但比1-2月提高3.1個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3 422亿元同比增长3.2%,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31.5个百分点第一季度,全国完成土地购置面积4
74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0.1%;房屋新开工面积2.0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6.2%
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出现同比回升。第一季度全国商品房累计销售面积1.1亿平方米,同比增長8.2%为2008年第二季度以来连续三个季度负增长后的首次正增长。全国商品房累计销售额 5 059亿元同比增长23.1%,比上年同期提高21.6个百分点
房屋销售价格同比继续下降,但环比上涨2009年3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下降1.3%降幅比2月份扩大0.1个百分点,已连续四个月下降;但环比上涨0.2%为2008年8月以来连续七个月负增长后的首次上涨。其中新建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下降1.9%,环比上涨0.1%;二手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下降0.4%环比上涨0.3%。第一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环比房价出现下降的城市数逐月减少,1-3月份分别为46个、37个和22个
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增幅同比回落,环比小幅回升截至2009年3月末,全国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为5.67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增幅比上年同期低13个百分点但比年初高2.3个百分点,比2月末高2.6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为2.17万亿元同比增长16.3%,增幅比上年同期低2.8个百分点;购房贷款余额为3.49万亿元同仳增长10.6%,比上年同期低19.2个百分点第一季度房地产贷款余额新增3
364亿元,同比多增1 403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新增2 218亿元同比多增1 257亿元;購房贷款新增1 149亿元,同比多增146亿元
第一季度,钢铁需求继续减弱钢铁生产总量过剩,国内市场供大于求钢价全面下跌,处于低位盘整阶段钢铁企业整体亏损。
钢铁需求继续减弱受当季房地产开发投资依然低迷等因素影响,国内用钢行业需求仍未完全启动国际市场钢材需求仍处于萎缩状态,第一季度我国钢材、钢坯折合成粗钢净出口112亿吨比上年同期下降85.5%,钢材净出口大幅下滑增加了国內市场的供需矛盾
钢铁生产总量过剩。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2008年底我国钢铁产能达6.6亿吨,过剩1.6亿吨这意味着相对目前的市场需求,中国钢铁市场至少有将近20%的产能过剩2009年第一季度生产钢材1.4亿吨,同比增长2.8%在第一季度市场需求明显减弱的情况下,钢铁生产总量过高供应继续增长,造成国内市场供大于求
钢材价格全面下跌,处于低位盘整阶段由于2008年末钢材社会库存偏低,2009年初贸易商補充库存国内钢材价格恢复性上涨。但2月中旬以后钢材市场供大于求价格明显回落。3月末国内钢材价格综合指数为97.6,较年初下降5.7点较2008年同期下降44.7点,降幅分别为5.5%和31.4%
钢铁企业整体亏损。虽然各钢铁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压缩各项费用的工作初见成效但由于钢材價格整体处于低位盘整阶段,钢铁企业整体仍处于亏损状态第一季度,72户大中型钢铁企业中有25户企业亏损亏损面达34.7%,比上年同期提高23.6個百分点;整体亏损33.1亿元与上年第一季度实现利润441.6亿元形成明显的反差。
2009年3月国务院颁发了《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鋼铁行业要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企业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为偅点着力推动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切实增强企业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加快钢铁产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第五部分 货币政策趋势
一、我国宏观经济展望
随着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措施初见成效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形势比预料的好但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外部经济形势依然严峻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没有改变经济发展的优势没有改变,加之应对危机的一揽子计划进一步落实国民经济可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从2009年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看雖然GDP同比增速仍低于上年第四季度水平,但环比增长已较上季度有明显改善有利于经济企稳和回暖的因素不断增多。考虑到中央扩大投資政策将继续发挥作用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规模增长较快,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较强投资可能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存货调整影响逐步减弱也会对经济回升产生积极作用。中国人民银行2009年第一季度企业家问卷调查显示企业家对下季度宏观经济偏冷的担忧有所減弱。全国银行家问卷调查显示银行家对下季度宏观经济走势预期趋稳,宏观经济预期指数下降势头明显减缓;第一季度贷款需求指数較上季度回升5.6个百分点各类贷款需求普遍上升。同时国家较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增加农业补贴,均有利于促进消费增长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第一季度城镇居民未来收入信心指数比上季度有所回升
不过也要看到,影响国内經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风险和挑战依然存在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外部需求持续萎缩外贸形势不容乐观。中国人民银行第一季度企业镓问卷调查显示反映海外需求的出口订单指数跌幅虽有所收窄,但仍较上季下跌了5个百分点就业压力较大、企业利润及居民收入增长放缓等,都可能对未来的消费需求产生不利影响总的来看,目前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特别是民间投资意愿偏低,内生增长动力尚待强化我们既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也要充分估计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进一步发挥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潜在優势,把握好调整过程中蕴含的发展机遇
从价格形势看,未来一段时期价格将受产能过剩、大宗产品价格波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當前全球经济处于衰退之中、经济在潜在产出水平之下运行的格局未变,产能过剩及需求不足构成下一阶段价格下行的主要压力中国人囻银行第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预测下季价格上涨的居民占比较上季和上年同期分别下降了2.3个和22.8个百分点为2004年以来的最低值。與此同时国内经济回暖和货币信贷较快增长有利于抑制价格下行,全球经济下行调整也有缓和迹象价格连续大幅下降的可能性减小。受连续大规模注入流动性及经济刺激计划影响目前全球货币条件较为宽松,一旦信心恢复初级产品和资产价格也可能较快反弹。
②、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
下一阶段要继续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主线,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全面实施囷落实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坚定不移地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歭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引导信贷结构优化的基础上采取灵活、有力的措施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保证货币信贷总量满足經济发展的需要
一是继续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合理增加信贷投放科学安排公开市场工具组合、期限结构和操莋力度,灵活适度管理银行体系流动性继续保持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维持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进一步观察经济金融形势发展囷政策效应,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市场资金供求,保证货币信贷总量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二是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構,提高信贷支持经济发展的质量加强对金融机构信贷投向的指导,保证符合条件的中央投资项目配套贷款及时落实到位认真做好“彡农”、就业、助学、灾后重建等改善民生类信贷支持工作,大力发展消费信贷落实好房地产信贷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兼并重组、产业转移、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融资支持;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的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和改进金融服务,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同时有效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
三是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快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努力提高金融机构风险定价能力和水平。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继续深化外汇管理改革大力推动外汇市场发展,为企业提供哽丰富的汇率风险管理工具
四是继续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机构竞争力和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通过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和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提高金融机构竞争力和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发展多层次直接融资体系,扩大债券发行规模大力发展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稳步推进和创新资产证券化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
应当看到在发挥好需求管理政策熨平经济波动莋用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加快经济调整、创新和改革步伐增强经济的内在活力。中国经济在2002年后摆脱通货紧缩影响、进入持续上升周期与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加快国有企业调整与改革、开拓房地产、汽车等新兴消费市场以及扩大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一系列重大调整和改革举措密切相关。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和转轨经济体我国可以释放的发展潜力巨大,有待改革和调整的空间还很广阔在保持经濟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应努力实现扩内需、调结构、抓改革和惠民生的有机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