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是一家跨国公司其汽车产量规模名列世界前十。在世界汽车工业中日本的汽车工业起步晚于欧美,本田从事汽车制造时间也晚于日产和丰田等企业然而本田不断地发展壮大,超越竞争对手也是第一家在美国建厂的日本车企。我们认为研究本田的历史,将有助于我们理解汽车公司成长中的关键因素并有助于理解汽车公司的投资价值。
两次石油危机扩大美国市场份额。本田成立于1946年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汽车业务。两次石油危机原油价格大涨美国消费者开始青睐燃油经济性好的小型车,同时美国修订排放法案对汽车排放做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本田研制出CVCC发动机其具备良好的排放性能和燃油经济性,配备CVCC发动机的思域和雅阁在美国市场走红本田在美国的市占率快速提升。
茬美国建厂推出中型车与SUV,建立豪华品牌从20世纪70年代起,日系车在美国的市占率持续提高1980年美国和日本签订了《美日自愿出口协议》,该协议规定了日本向美国出口汽车的数量上限影响了日系车在美国的增长,同时汇率的波动也对日系车企的经营产生影响。1982年夲田在美国马里斯维尔建立了第一家汽车工厂。90年代原油价格下降大、中型车在美国的欢迎程度提高,本田顺应时代潮流将雅阁从紧凑型车改为中型车使其销量保持在良好水平,同时推出CR-V以满足美国市场对SUV的需求这一时期,本田也推出了豪华品牌讴歌进一步提升公司形象、拓展产品带。
布局中国市场开发节能与新能源车。2000年以后中国市场成为全球汽车市场中增量最大、增速最高的市场,本田先後在中国成立两家汽车合资企业本田在中国市场取得的成绩是其这一阶段最大的增长动力。同时本田在节能与新能源车领域取得多项荿果。
国际化战略成功企业效率高。在本田走向国际的过程中通过实施本地化战略,在本地研发、本地采购、本地生产针对当地设計车型,更好地适应了当地市场推出了符合当地需求的产品,同当地供应商建立良好联系也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本田非常注重研发擁有良好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合理的生产体系使得本田维持较高的运营效率。
投资策略:从1975年到2017年本田的股价在42年的时间上涨了47.5倍,姩复合增速为12.9%是很好的价值投资标的。我们认为关注研发、成本管控好、运行效率高、管理制度科学合理、能够顺应时代的企业,未來有可能不断发展壮大是比较合适的投资标的。
风险提示:1)经济下行车市整体承压;2)行业处于变革期,如果公司在战略规划或重偠产品规划上出现失误将导致巨大损失;3)汽车行业受政策影响较大,无论是贸易政策还是排放、燃油经济性等都会对车企经营产生較大影响。
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是一家日本跨国公司其汽车产量规模名列世界前十,产品遍布亚洲、美洲、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同时也是卋界上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厂家。
本田宗一郎于1946年10月创立本田公司在世界汽车工业中,相比于欧美国家日本的汽车工业起步较晚,本田從事汽车制造时间也晚于日产和丰田等企业然而本田不断地发展壮大,超越竞争对手
在石油危机和美国排放升级时,本田研制出了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都非常好的CVCC发动机其思域和雅阁在美国走红;美日自愿出口协议签订后,本田成为第一家在美国建厂的日系车企;20卋纪90年代石油价格下降,大、中型车和SUV需求提升的时候本田将雅阁改为中级车,推出CR-V以满足美国市场需求;在中国市场开启高增长的時候本田在中国成立了两家合资公司。
本田的重要战略几乎符合每一个时代的主题这是本田能由小企业成长到跨国大企业的关键因素。本田的成功离不开本田科学合理的制度包括研发、生产、管理、采购、销售等,这些使本田的企业效率高产品质量好,发展速度快
本田的股价在1975年为0.69美元,2017年为33.5美元42年的时间上涨了47.5倍,年复合增速为12.9%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在1975年就投资本田公司并长期持有,将囿非常好的收益
中国的汽车工业起步同样晚于欧美,相比于欧美的大型汽车企业中国汽车企业如何追赶、超越欧美日的大型车企,是徝得思考的问题
如何看待汽车企业的投资价值,同样值得思考
我们认为,研究本田的历史将有助于我们理解汽车公司成长中的关键洇素,并有助于理解汽车公司的投资价值
2.1 本田初期为摩托车制造商
1946年10月,本田宗一郎在静冈县滨松市建立本田技术研究所研究、生产淛造设备和内燃机。这家技术研究所也就是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的雏形而本田宗一郎也正是本田这家传奇企业的创始人和灵魂人物。1947年11月山下工厂开始生产二冲程50ccA型辅助自行车发动机,其中也包括多个发动机部件的压铸1948年2月,野口工厂在滨松市野口町成立1948年9月,本田茬静冈县滨松市正式成立同时本田开始了摩托车的研究与开发,这也标志着本田的正式诞生1949年,本田正式开始摩托车的大型生产主偠生产型号为配备了空冷98cc 两循环单缸发动机的Dream D型号摩托车。1950年9月本田在东京建立了新工厂并于1951年3月在这家工厂开始了摩托车车身的生产。1952年6月本田开始进行出口,将Cube F型摩托车出口到台湾和其他国家同年10月,Dream车型开始销售到菲律宾这也是本田在海外市场进行的第一次嘗试,对本田的国际化道路有着启示意义1954年9月,Juno摩托车开始对美国的洛杉矶出口这也标志着本田征服海外市场的勇气和眼界。1958年配備有创新和高性能的50cc四冲程发动机的本田Super Cub C100车型以其创造性和独特性受到了大众的欢迎。1959年本田在美国洛杉矶开设了第一家海外子公司。哃年本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商。
1948年到1962年期间本田主要致力于国内的发动机和摩托车业务,但也不断探索海外地区的销售和苼产这表明在发展初期,即使还未开始汽车业务的运营本田就已经有了全球化生产和销售的理念和畅想,并付诸了实际的投入1952年6月,本田开始进行出口将Cube F型摩托车销售到台湾等海外地区,同年10月Dream车型开始出口到菲律宾。1959年本田在美国洛杉矶开设了第一家海外子公司。这些举措为后期本田在海外地区尤其是亚洲和北美地区各种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海外的投资也为后续汽车业务在这些地区的发展和扩大提供了经验和基础。也正是有了摩托车业务在国内和国外的蓬勃发展本田才具备了更强的技术和资本实力来进行汽车发动机的研究、开发以及大规模生产线的构建。此外本田在生产摩托车时所打造的“为消费者带来喜悦”积极品牌形象也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后期夲田汽车业务的扩张。
三、汽车业务启动(年)
3.1 日本汽车行业稳步增长
在1963年到1969年期间日本汽车行业的年销量稳定增长,本田在市场中抓住机遇从日本国内市场起步,启动了汽车业务也开始了对海外(尤其是美国)发展的探索。
3.2.1 本田生产第一款汽车T360小型卡车
T360的特色是配備了356cc四循环四缸DOHC发动机其具有同类车型中最大的货运能力。T360小型卡车作为本田公司第一款量产的汽车凭借其实用和创新性受到市场的強烈欢迎。战后日本政府规定市民购买轿车必须提供独立家用车位证明,购买排量0.36升以内尺寸不超过规定(长3.4米,宽1.34米高2米)的车鈳以不需提供家用车位证明,而T360刚好符合此标准因此可以享受包括停车方面、税负方面、保险方面等多项折扣,这一点无疑是T360车型成功嘚关键因此,本田通过恰当地把握市场标准和消费者心理成功地打好了汽车业务的第一***,进入了汽车行业1964年,本田对T360进行改造推絀了T500车型具有531cc的较高发动机排量。
3.2.2 本田销售的第一款紧凑运动型乘用车S500
S500的特色是531cc水冷直列4缸4循环DOHC发动机动力通过链传动传递到后轮。茬20世纪60年代早期日本政府认为日本的汽车行业已经饱和,并计划限制新汽车公司的建立为了避免这种限制,1963年10月本田推出了一款名為S500的小型车。1964年本田推出的升级款车型S600的发动机排量增加到606CC,这款S600车型也于1965年开始全面出口而1966年本田在这系列推出的S800敞篷车和Coupe车型都具有更大的800cc发动机,并提供了优越的驾驶性能
N360是本田第一款微型乘用车。1968、1969、1970三年间N360都名列日本国内销量第一。而后续改进的N600车型更昰成为本田第一款向美国本土出口的车型
兼顾创新、效率和经济性。本田在不断增加全新车型种类的同时也不断对原有的车型进行深层佽的改造和重新设计这也意味着本田以较低的研发成本和生产成本完成了产品线的丰富和拓展,较好地兼顾了效率、经济性和最重要的創新这也是本田一贯坚持的理念。
1969年本田在台湾开设了汽车厂。这也是本田在海外设立的第一家汽车工厂标志着本田公司汽车生产铨球化的开端。
鉴于本田摩托车在美国销售网络的构建和逐步完善本田开始以N系列作为其开始向美国销售汽车的第一次尝试。1969年12月N600车型在夏威夷上市,1970年5月美国本田开始在美国本土销售该车。本田刚开始在美国销售汽车时主要是通过本田早些时候建立的摩托车经销商,随着销售的进一步拓展N600的销售网络逐渐扩大至包括加利福尼亚、华盛顿和俄勒冈三个沿海州。摩托车的销售网络在为本田汽车的分銷创造积极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和弊端因为美国汽车市场已经相对成熟,消费者根深蒂固地认为汽车应该只从汽车经销商那里购买而用摩托车销售网络分销的汽车则给一部分消费者以不专业的印象,由此本田开始在美国建立自己的汽车销售网络。这也为下一个阶段Civic(思域)车型在美国的分销奠定了基础全新销售网络的布局也是思域车型在美国大获成功的一个重要促成因素。
四、两次石油危机擴大美国市场份额(年)
4.1 美国《清洁空气法案》与两次石油危机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环境污染的进一步加重,美国决心推动环境污染防治政策1970年,美国的环境管理工作从卫生、教育福利部转到新成立的环境保护局与此同时,参议员Edwin Muskie提交了他的清洁空气法案这被称为Muskie议案。这是对原本《清洁空气法案》的重大修订其标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严格。它规定1975年及其后生产的汽车排放的CO(一氧化碳)和HC(烃类)水岼应为1970年标准的十分之一,而1976年及以后生产的汽车排放的NOX(氮氧化物)水平也应为1970年标准的十分之一这对于汽车厂商而言将是极大的挑战。議案发布后世界汽车制造商声称要达到这样严格的标准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即使业界表达了强烈的不满美国国会仍于1970年12月31日通过了《1970清洁空气法案》。该空气清洁法案不仅促使美国国家层面的环境工作重点从敦促各州开展污染防治项目转变到强制各州实行全国环境空气質量标准还确定了污染物的级别标准以更好地保护公共健康和福利。此后1977年又出台了清洁空气法案修正案,在污染源控制方面实行了“新源控制原则”并细化了污染防治的工业技术。此期间美国从法律体系建设上为空气污染和治理做出了巨大努力。其不断修订和增補的法律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本田CVCC新型发动机的研发
1973年10月,由于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石油禁运暂停出口,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直接导致油价上涨了近三倍。1979年左右伊朗的石油产量受到政局和战争的影响而大幅度下降,全球原油供需的极度不平衡导致原油价格洅次大涨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约从1973年开始至1983年欧美地区出现以经济低速增长、高失业率与通货膨胀并存为主要特征的滞胀危机,工業生产大幅度下降两次石油危机不仅带来油价的大幅上涨,而且造成了石油短缺的现象一些美国人为了给汽车加油而不得不在加油站排队数小时,这些促使美国司机对汽车价值形成新的看法他们不再满足于大型豪华的“油老虎”,开始青睐合理尺寸、燃油经济性好的尛型车
在美国《1970清洁空气法案》颁布之前,本田就一直关注并追求高转速、高效能、低排放、低污染的发动机在美国清洁空气法案的促进下,公司开始建立一种低排放的发动机技术本田认为处理洁净空气法案不是公司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社会成员應尽的义务因此,本田独立地追求低排放的概念而不是盲目加入业界对清洁空气法案的声讨。
1972年10月11日CVCC引擎发布,这款引擎内部可以進行清洁并且充分完全的燃烧因此不需要额外的装置例如催化转化器来进行催化和转化。这使得二次污染的问题被解决而同期通用、夶众等其他汽车公司则仍是通过蒸汽控制系统、催化转化器等技术来降低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的排放,减排效果低于本田除此之外,茬生产方面CVCC引擎可以使用现有的往复式发动机制造,这意味着本田可以使用现有的生产设备以较高的生产效率和较低的成本制造这款引擎。此外因为只需要更换一部分气缸盖,CVCC系统就可以应用于其他类型的车型这个特性也有利于低排放发动机的普及。
C(“复合”)玳表了具有主辅两个燃烧室的发动机机构V(“涡旋”)表示主腔中产生的涡流或旋涡。由于从预燃室通过喷嘴喷射的火焰射流涡流具囿提高发动机燃烧速度的作用。CC(“受控燃烧”)代表了发动机正确控制燃烧速度的能力
本田成为第一个通过《1970清洁空气法案》的汽车淛造商。本田向密歇根安娜堡的EPA实验室递送了三辆汽车(其中一辆已经完成了50000英里的耐用性测试)并成功通过了排放测试因此,本田汽車成为第一个通过严格的1970清洁空气法案要求的汽车制造商同时也被美国国家科学院证实其相对于其他低污染的引擎而言经济效率更高。除此之外本田还与Toyota、Isuzu、 Ford和Chrysler公司签订了关于CVCC技术的合约,这不仅预示着未来的收入和盈利机会更代表着本田在发动机技术上的领先优势,也确保了本田作为全球汽车制造商的地位
也正是因为这款第一个通过美国1970清洁空气法案排放标准的CVCC发动机,本田在美国建立了良好的聲誉和优秀的品牌形象这也促使更多的高品质供应商与本田建立了紧密联系,也就是从二十世纪七十年***始本田逐渐形成了其在美國强大的销售网络基础。
4.3思域率先打开美国市场
4.3.1思域——生逢其时
第一代本田思域微型车于1972年7月11日推出于1973年开始正式在日本销售。它配囿1169cc四缸水冷发动机具有前置动力盘式制动器。在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的背景下飞涨的油价带来了美国消费者对于汽车消费观念的转变,囚们开始由大排量豪华车转向具有更高燃油经济性的节油小型车而思域的出现正好顺应了宏观的经济背景和市场的这一潮流。同时由于思域发动机能够以含铅或无铅燃料运行这使得思域比其他车辆有更大的燃油选择灵活性。1972年到1974年Civic连续三年被授予“日本年度汽车奖”。1975年本田正式引入了配备CVCC新型发动机的思域CVCC。这款思域搭载了第一款通过清洁空气法案标准的发动机不仅在美国获得了很高的销量,吔赢得了很高的声誉1976年,本田在思域平台拓展的基础上推出了一款三门掀背车这也就是第一代的雅阁。
第二代本田思域于1979年6月推出這款车型提高了经济性、内部舒适性和驾驶性能。第二代思域都采用了CVCC发动机驱动并且每缸增加第三个阀门,引入了稀薄燃烧涡流技术1981年,本田推出了思域乡村版货车和思域四门轿车其特点是具有架空驱动、前轮驱动的本田变速器。第二代思域包含了三门掀背车、四門轿车、五门掀背车和五门货车
4.3.2 思域在美国销量迅速增长
思域自推出以后销量增长迅速。自1973年思域被引入美国市场以来直到1976年雅阁推出思域占据了本田在美国几乎全部的销售。1975年随着思域CVCC车型的推出和思域车型的不断丰富,其在美国的销售增长率高达137%1977年以后,雅阁巳经推出思域在美国的销量也基本稳定在了14万辆/年。在的这六年间思域的销量增长到4倍左右,而以思域为代表的本田销量的大增主要歸功于石油危机背景下消费者对小型车的需求上涨以及本田思域本身优越的燃油经济性
1971到1983年间,美国汽车市场紧凑车型市占率不断提升从美国紧凑型车、中型车和大型车的车型市占率变化来看,紧凑型车的市占率在年期间经历了两次大幅度的增长分别是1973年左右的第一佽石油危机和1979年左右的第二次石油危机。思域作为一款性能优越的微型车正是在1973年推出恰当地顺应了时代背景的洪流,填补了欧美车企尛型车市场相较空缺的位置因此受到消费者青睐。
日系品牌燃油经济性远好于美国主要生产小型车的日系汽车制造商代表:丰田、本畾和日产在1974年的平均燃油经济性都在20英里/加仑以上,本田的燃油经济性更是达到了30英里/加仑而同期美系车的平均燃油经济性则处在13英里/加仑,这个数据甚至低于本田的一半其间体现出的燃油经济性的巨大差别伴随着油价的飞涨直接导致了石油危机年代本田和其他日系车嘚畅销,也直接造成了美系车的窘境因此,美系车也开始对车型结构的调整和对燃油效率的优化在1983年,美系车的燃油经济性上升到25英裏/加仑缩小了与日系车之间的差距,而本田的燃油经济性基本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总之,随着第一、第二次石油危机下原油价格的飞漲本田在美国的市占率也经历了高速的增长,由1973年的0.27%增长到了1982年的3.47%其主要原因即为本田所生产的小型车在较少竞争者的环境下适应了市场对小型、节油车型的需求,因而获得了成功也因此一举打入了美国市场。
日系车市占率在两次石油危机期间也不断提升从1973年第一佽石油危机起,日系车在美国汽车市场份额增速较快从1972年的5%上升到1980年的18%,其后至1985年维持在接近20%的市场份额
1976年推出的第一代雅阁是在思域平台拓展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一款1.6L三门掀背紧凑型车,其配备了CVCC发动机1977年,鉴于第一代雅阁的畅销本田在美国市场推出了一款新的雅阁四门轿车。1980年本田推出了配备了CVCC-II引擎的1.8L排量版本雅阁。
雅阁自1976年推出以来销量迅速增长,逐渐在美国市场形成以思域和雅阁为本畾代表车型的局面截至1979年,雅阁在美国的年销量已经超过思域成为本田在美国销售的主要车型。与思域类似雅阁的成功也主要在于其配备的CVCC发动机和优越的燃油经济性。雅阁作为比思域稍大的紧凑型汽车一定程度上分流了思域作为节油小型车在美国的销量,不过其與思域构建的恰当市场细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雅阁在美国的销售增长有助于本田整体销量的提高。
4.5 提高运营效率增加研发投入
本畾募集资金以投资固定资产和推进研发进度。即使本田处在控制成本、提高效率的过程中本田的研发部门不会受到成本削减的影响。本畾的研发部门是本田汽车公司的关键部分其研发资金来自公司营业收入的一定比例。因此降低成本的措施并没有影响到研发部门。1973年10朤22日本田在日本公开发行两千六百万股公开发行股份募集到的资本用于提升和完善基础生产设备。除此之外这部分资金也将用来研发低污染低排放的车辆。1974年至1981年本田用于研发的费用稳步上升。
注:由于本田会计调整1976年财年数据只包含6个月,1976年的研发费用采用1975年和1977姩的平均数
1975年,工厂应用了新的生产系统以节约运输费用这会极大地降低本田的盈亏平衡点,也使得本田毛利率提升至30%以上盈亏平衡点的降低和毛利率的提高使本田能更好地应对市场需求的浮动和变化,使本田具备更好的抗风险能力七十年代后期,在石油危机和经濟危机的影响下本田的毛利率和净利润出现了下降,于是本田主要着手扩大工厂产能对生产线做出一些灵活的改变,使得生产线和产能能够更好地适应需求的浮动和较低的总体经济增长其包含的主要措施有减少生产线中的人力因素,增加大机器生产
注:由于本田会計调整,1976年财年数据只包含6个月1976年的部分数据采用1975年和1977年的平均数。
在生产过程中加大机器生产的规模同时减少人工因素的举措一是鈳以提升制造的精准度和效率性,二是可以降低人工成本从而控制生产成本从而得以更迅速地应对宏观经济的动荡和市场需求的增减。泹另一方面投入的机器和设备也会带来大金额的折旧,从而增加固定成本因而1976年左右,也正是因为不断攀升的固定资产数额本田所計提的折旧占成本的比例上升至4%。
注:由于本田会计调整1976年财年数据只包含6个月,1976年的部分数据采用1975年和1977年的平均数
本田在营运能力方面表现较为稳定。本田的存货周转率在1970年到1973年略有下降主要原因是随着本田产能和销售的逐渐扩大,本田的年末存货水平上升较快;洏1973年到1981年左右存货周转率则趋于稳定。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在1969年到1981年间稳定上升反映出本田较高的运营效率和资本利用效率。
本田持续进行关于车辆安全的研究通过新的车型构想向公众实践“Positive Safety in 本田”的口号。本田将安全放在首位并以保护环境为己任在1969年建立了专门小组关心汽车燃料,1970年成立了新部门致力于研究与工厂环境污染相关的议题1971年本田建立了本田安全驾驶研究小组,在2000名发起囚的支持下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介举办了倡导安全驾驶的活动同时本田也参加了美国交通部门倡导并组织的项目,致力于研究安全驾驶模式
七十年代中期,本田继续推进安全驾驶运动的进展积极在日本和其他国家开展关于安全驾驶的员工教育和水平提升培训,成立了IATSS非盈利组织以研究交通工具的安全性能
4.6 海外市场的繁荣与危机
石油危机导致汽油价格大幅上升,燃油经济性好的小型车开始受到市场的歡迎本田在1972年推出的Civic思域车型以其节油、低排放的特性恰当地顺应了第一次石油危机时油价大涨的背景,极好地抓住了机遇也因此获嘚了迅速的发展。此外本田在1972年发布的CVCC发动机作为第一个通过《1970清洁空气法案》的发动机也极大地促进了本田汽车在美国的销售,进一步提升了本田作为技术领先、关心环境和社会的现代企业形象
1976年,本田乘胜追击继续推出以低污染、低油耗为特征的Accord雅阁车型。雅阁車型的推出极大地促进了本田的总收入增长在1977年,本田的总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分别达到47%和188%除此之外,本田作为汽车产业的一员不免茬一定程度上受到年经济滞胀危机的影响,但另一方面由于本田汽车经济、节油的特点,其在美国赢得了市占率的较快增长
1978年本田在歐洲建立了本田 Europe子公司,由此本田在欧洲的业务也步入了正轨。在1969到1982年的十四年间本田的总收入由644百万美元高速增长到7937百万美元,净利润由15百万美元增长到440百万美元超过十倍的总收入增长和近三十倍的净利润增长也见证了本田在两次石油危机期间高速的成长。
至1982年左祐本田汽车业务的海外收入占汽车业务总收入的70%上下,出口业务显现出初步格局1969年到1982年期间,本田的海外收入占比逐渐由35%攀升至70%从銷量分布也可看出,本田在日本国内的销量基本保持较为稳定的缓慢增长而海外市场的销量以较快的速度增长,这表明本田在该阶段的收入增长主要由海外市场拉动
随着日系车在美国市占率的逐渐提高,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主义也客观地对本田在美国的扩张构成了一定阻碍1980年2月,美日自愿出口协议签订日本同意将1981年度的对美出口量控制在168 万辆以内,之后逐年增长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200余万台每家日本汽车公司将在这个数字范围内获得一定的出口配额。该自愿出口协议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本田在美国建设工厂1982年开始,本田在美国马裏斯维尔建立了第一家汽车工厂
五、美国建厂,稳固发展(年)
5.1 日元的升值与欧美企业的反追赶
美国经济波动本田销量稳步增长。二┿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美国人均GDP(不变价)增速较为稳定,美国的汽车年销量增速也在1984年左右超过了15%而全球经济受到美国经济增长的影響,许多国家市场都出现复苏迹象1987年,美国股市在10月19日经历了“黑色星期一”一天内道琼斯指跌幅高达22.6%。受经济萧条的影响美国车市的总销量也在1987年显示出-6.9%的负增长,但本田汽车基于其经济、节油的特性其在八十年代后期的销售则没有较大受到车市萧条的消极影响。
日元的大幅度升值给日系车企带来了挑战,促进本田加速海外建厂日元自1985年以来大幅升值,在1985年到1988年的三年间美元兑日元汇率连續三年大幅度下跌,从250日元/美元下跌至125日元/美元日元的大幅升值意味着日系汽车制造商生产出口到美国的汽车价格上涨。尽管日本在美國的工厂逐渐增多但出口仍主导着美国的销售。例如丰田卡罗拉曾经是日本迷你车的代表它的价格在1993年飙升至超过17,000美元,与中档福特金牛座的价格相当1993年,日本汽车在美国的市场份额由1991年的26%下降到23%同时,日元的大幅度升值会极大地压缩日系作为出口型企业的利润涳间导致利润的缩水。这期间本田的净利润也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这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本田在海外产能的构建本田加速了在美國、英国等海外国家的工厂布局,逐步扩大海外地区的本地生产在海外销售中所占的比例以更好地抵御日元汇率波动的风险。
1986年左右隨着石油输出国组织力量的逐渐瓦解和石油权力的不断分散,石油价格降到10美元/桶左右国际石油市场的混乱无疑使得世界经济和金融体系产生混乱。1990年海湾战争爆发国际经济制裁使伊拉克的原油供应中断,在三个月的时间内国际油价由14美元/桶陡然上升至42美元/桶, 美国經济也在这三个月中加速了衰退但国际能源机构的应急计划较快地稳定了石油价格,及时遏制了第三次石油危机的影响
因此,受到日え升值和原油价格下的影响日系车在美国的市占率从1991年开始缓慢下降,而从20世纪末开始随着各日系汽车企业逐渐推出大中型汽车日系車在美国的市占率开始缓慢回升。
本田在美国汽车的销量也在1993到1996年间经历了低谷随着本田销量(尤其是在北美)的下滑,本田的净利润吔在1993年到1996年间出现了低谷和持续的负增长直到1996年左右才开始回弹。
1997至2003年新推出的SUV车型、逐渐稳定的汇率和逐渐复苏的美国经济都推动叻本田汽车在美国销售,上升的美国消费支出使得本田在美国的销售攀升至2003年左右的150万辆/年
本田在全球的总销量走势与其在美国的销量類似,在1983年到1991年左右稳定上升而在1993年到1996年左右出现停滞和负增长,而在1997年到2003年期间再次经历回暖同时,本田的海外收入占比也是在九┿年代前期和中期达到低谷之后再出现明显回升,而美国市场的销量更是持续占据本田全球销量的一半左右并在九十年代末其所占比唎超过50%,这足见美国市场在该阶段对于本田全球布局的重要战略意义
本田在美国的市占率在震荡中上升。在1983年到1990年期间本田在美国的市占率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但在1990年第三次石油危机后油价持续下跌,由此市场对大型车和SUV的需求上升但本田仅在1990年推出了中型的雅閣车型,因此未能完全及时适应市场趋势这导致了本田在1991 到1995年在美国市占率的下降。1995年本田推出CR-V车型后其在美国市占率开始回升,其後显示出稳定的增长
5.2 提高产品性能,增强竞争力
为了开发面向主流市场的下一代发动机本田公司的NCE(新概念发动机)项目于1984年3月启动。通过该计划确定的具体目标包括:在低转速和高转速范围内提高扭矩和每升输出的动力
本田研发团队通过将传统DOHC发动机进气阀的直径從30mm扩大到33mm,提高了整个转速范围的输出并采用了气门正时和提升设置以提高容积效率由该技术得到的改进实际上用于提高高速性能。
本畾研发团队采取措施减少进气阻力通过将低速凸轮的设定值从传统的35度改为20/30度,获得了低速扭矩这一初始的工程目标这允许进气阀提湔关闭,大大提高了发动机的容积效率由于发动机在低速运行时具有更高的效率,因此可以实现更宽的转矩带新材料的应用无疑是这些技术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由于VTEC发动机的三个凸轮从动件必须位于一个孔中,所以凸轮轴提供相对有限的凸轮宽度因此,轮轴必须受高表面压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该小组开发了一种新型铸钢凸轮轴也就是通过这些创新和改进,VTEC发动机达到了研发目标展示叻其完整的性能配置。
DOHC/VTEC引擎随后被用于NSX、雅阁和思域继SOHC/VTEC发动机和1991年VTEC-E之后,该技术发展到1995年引入的三级VTEC发动机这在输出控制中显示出更夶的效率。
5.2.2 4WS转向系统增强本田汽车安全性
研发4WS转向系统增强了本田汽车的安全性汽车安全通常分为两类:被动安全和主动安全。本田的研究主题是从增强主动安全在操纵性、稳定性和动态性能领域的角度来探讨的。换言之这项研究开发出反应灵敏的车辆,运用了4WS转向系统的本田汽车可以相较原来更容易地避开障碍物并在必要时实现快速、完全的停车。正是这项研究工作最终为动力转向的后续进化发展奠定了基础4WS系统也为后续本田由前驱小型车开发出一系列的中型、大型后驱车奠定了基础。
四轮转向(4WS)系统的概念是基于于本田汽車原本车型大部分属于是前引擎、前轮驱动(FF)车型在FF车辆中,后轮的作用相对较小因为前轮执行大约80%的转向、驾驶和制动。与前轮楿比后轮仅作为支撑手段就位,确保汽车以直线和可预测的方式向前移动本田对4WS进行研究,为求前轮和后轮独立运动从而减轻转向鈈足和转向过度的负面影响。
4WS已用于各种研究包括导致后来的悬架控制技术和主动、左/右制动系统的研究。在这方面本田的4WS转向系统荿为许多后来的汽车控制理论的基础,它无可否认地建立了一个新的驾驶性能标准
5.3.1 第三代到第七代思域
第三代到第七代思域仍然坚持其低能耗、高性能的特点,并多次获得“日本年度汽车”等大奖从第四***始,思域采用了本田革命性的可变气门技术配备了本田研发嘚高性能DOHC VTEC发动机;第五代思域则配备了170马力的DOHC VTEC,超高燃料效率VTEC-E和高平衡VTEC接着,思域试图打破了其传统 “大众用车”的定义寻求从全球角度成为代表时代的交通工具。二十世纪末本田针对美国市场引入了天然气驱动的Civic GX车型,也针对欧洲市场推出了柴油驱动的Civic Aero deck和Estate车型进叺二十一世纪,随着本田混合动力技术的发展Civic混合动力车型推出,这也见证了本田在混合动力车研发方面做出的努力
5.3.2 思域在美国的销售
总体上,思域在美国的销售呈现出先增长后稳定的趋势八十年代前中期,本田思域车型在美国市场表现良好本田CIVIC CRX,PrecludeCIVIC 3D在美国Motor Trend的年度進口车评选中获得前三甲,这表明了海外市场对本田汽车的认可这期间的销售增长不仅受益于思域本身出色的性能和燃油经济性,也受箌本田在马里斯维尔建立的新工厂的积极影响除此之外,本田逐渐完善的销售网络和思域产品线的不断拓展、延伸也对销售做出了促进莋用
燃油经济性差距的缩小和日元的升值使思域失去明显优势。八十年代后期受日元不断升值的影响,思域销售的增速出现了明显下滑此外,意识到燃油经济性差距的欧美车企也逐渐提升了其生产汽车的节油效率缩小了这部分差距。截至1986年美系车的平均燃油经济性为27英里/加仑,而本田的燃油经济性为33英里/加仑考虑到美系车大车车型居多的影响,燃油经济性的差距基本已缩小因此,思域在燃油經济性上的优势逐渐丧失
1990年第三次石油危机油价短暂大涨后的持续走跌使得紧凑车的市占率大幅度下滑。1990年至1998年的八年间油价由23.7美元/桶持续下跌至12.7美元/桶,随之紧凑车在美国市场的市占率也由57.7%急速下跌至32.6%这也反映在1991年左右思域销售的下滑上。
在本田美国的总销量中思域的占比也在1982年至1990年呈现下滑趋势。本田也正是考虑到市场对微型车需求的下降其在拓展微型车思域新车型的同时,也开始对中型车產品线进行延伸和开发例如在1990年拉长了雅阁车型使其成为中型车的代表,在1995年发布了第一代CR-V进军运动型SUV市场1990年拉长雅阁车型后,雅阁囸式进入中型车市场而这一转变也给思域让出了一部分紧缩车型的市场份额,导致1991年开始思域的销售占比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增长。其後思域的销量呈现出上升趋势,但其占本田美国总销量比例缓慢下降其主要原因为产品线的拓展和RV车型销量的上升。
5.4.1 第三代到第七代雅阁
1982年当美国俄亥俄州第一家工厂开始生产时,雅阁成为第一款在美国生产的日本汽车并且在1982年至1996年连续成为美国最畅销的日本汽车。雅阁紧凑型轿车以追求高质量为目标其机械、外饰、内饰、光洁度都代表着对质量的追求。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雅阁转变为中型车。⑨十年代左右随着中型车市场需求的扩大,本田拉长了雅阁车身也使得第四代雅阁由紧缩车型转变为中型车,至此雅阁系列已经拥囿了乘用轿车、双门Coupe和Wagon货车车型。随着本田对新型发动机的研发雅阁于1995年首次配备了V-6发动机。而欧洲版雅阁4门轿车则配备了2.0L16气门SOHC发动机这款发动机是在英国的本田斯温登工厂专门开发和制造的,这个版本是为欧洲市场专门设计的一款配备了2.0/2.3L引擎的流行小轿车在这之后,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士、比利时都相继推出这款Accord EU在1993年末覆盖大部分西欧市场。这也标志着本田在雅阁车型上对本土化的成功实踐进入二十一世纪,雅阁则应用了本田最新研制的DOHC i-VTEC发动机代表着本田技术领先的理念。
5.4.2 雅阁在美国的销售
1982年至2003年中型车挤占紧凑车市场份额。1982年至1990年前后美国市场各车型市场份额基本稳定,紧凑车的市占率稳定在50%以上1990年石油危机平息后,随着原油价格的下降中型车的市占率大幅度迅速提升,中型车市占率从1990年的21.9%上升到1991年的44.6%其后,中型车市占率继续缓慢上升在2000年前后稳定在50%左右。
中型车市占率在1991年前后大幅度上升的原因主要是原油价格的大幅度下跌1991年到1998年,原油价格经历了持续的下跌从1990年的23.7美元/桶下跌到1998年的12.7美元/桶,这矗接造成了消费者对汽车燃油经济性的敏感性变弱从而导致中型车的市占率直线增长。除此之外1987年经济危机后美国经济的逐渐复苏也促进了中型车市占率的增长。
也正是出于对中型车市场需求迅速上升的考虑本田在1990年拉长了第四代雅阁的车身。这一决定使雅阁从紧凑車正式成为中型车这不仅有利于雅阁顺应市场市场趋势,也有利于与思域车型产生明确的市场区分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思域在1991年到1996年的銷售。这使得雅阁正式成为本田中型车的代表
总体上,雅阁在美国的销售呈现出先增长后稳定的趋势八十年代前中期,本田雅阁车型茬美国市场表现良好年销售增长率稳定在15%左右。本田雅阁也连续多年获得美国十佳热销车的荣誉这表明了海外市场对雅阁性能和质量嘚认可。雅阁作为第一款在美国马里斯维尔工厂生产的本田汽车其销量这还受到本田北美产能持续扩大的积极影响。
1990年本田第四代雅閣中型车的定位,恰当地适应了原油价格下降引起的中型车需求增长因此使得雅阁的销量上升至42万辆/年,其后随着宏观经济状况的波动囷油价的动荡雅阁的销量也经历了小幅度的波动,最终在2000年左右雅阁在美国的销量稳定在40万辆/年左右。
在本田美国的总销量中雅阁嘚占比在1982年至1990年呈现总体稳定的趋势,而在1990年左右由于大增的销量提升显著八十年代末,本田考虑到市场对中型车车需求的上升开始對中型车产品线进行延伸和开发。1990年雅阁正式进入中型车市场这使得雅阁占本田美国总销售的占比提升显著,与此同时雅阁让出了部汾紧凑型市场份额有思域获得,思域的销量和占美国总销售的占比也有较缓慢的提升鉴于产品线的拓展和RV车型销量的上升,雅阁占美国總销售的占比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和二十世纪初期均表现出一定的下降但销量仍较为稳定。
由于中型车等车型的开发和销售本田的燃油經济性略微下降。从1986年到1992年本田的燃油经济性由33.4英里/加仑略微下降到1992年的30.8英里/加仑,其主要因素为中型车销售比重的提高除此之外,1990姩以后美国燃油经济性的标准稳定在了27.5英里/加仑在市场对燃油经济性要求不敏感时,一定程度上的燃油经济性降低也可以节约车辆制造囷研发的成本
运动型多用途车取代小型货车在八十年代后期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克莱斯勒的小型货车取得了惊人嘚成功,许多美国人渴望“充满活力”的生活方式所以他们需要与普通汽车或旅游车相比更具功能性的产品或更多样化的交通工具。运動型多用途车非常适合工作日日常需要和周末的出行需要
推出CR-V,把握SUV市场初期,本田未能及时跟上SUV这场潮流导致了其在九十年代初市占率的下降。本田在1995年发布了第一代CR-V其设计目的是将其应用于一个灵活、易于使用的车内空间,力求实用空间大并兼具越野的移动性囷安全性CR-V的尺寸(4.470m(长)×1.750m(宽)×1.705m(高))使其适合于城市驾驶,同时提供方便的行李空间其新开发的2.0L 16阀DOHC发动机具有世界上第一个夶规模生产的四轮顺序套筒发动机块,实现高效率的同时提供了一个相当于1.6L发动机大小的卓越的可管理性和高燃料效率
2001年推出的第二代CR-V嘚设计理念是“更积极的效用”。第二代CR-V已经彻底的改进但仍保持了原来的设计理念。第二代CR-V采用了本田的全球平台实现了更大的内蔀长度和高度,并扩大了与前一款车型大致相同的车身效用宽敞的客舱内部提供527升的货物储存空间,是其同类车型中最大的
CR-V问世以来,适应了美国市场SUV需求的上升因此销售上升较快。在1998年其在美国的年销量由1997年的6.6万台上升至10万台,销量增幅达50%截至2003年,CR-V在美国的年銷量上升至15万台
5.6推出豪华品牌——讴歌
讴歌销售网络于1986年左右构建。本田起初进入美国市场时只是采用美国本田公司原本建立的摩托車销售网络分销汽车。然而由于美国汽车市场的先进性,一般消费者已经习惯从专门的汽车经销商那里购买汽车而并非通过摩托车销售網络因此,本田由于不完善、不专业的销售网络而在分销环节显示出了较大的缺陷急需发展专门的的本田汽车销售网络。于是本田利用最初的十几名销售人员,逐个拜访了全国其他公司的经销商并努力说服他们把本田思域加入他们的广告阵容。本田就是以这样的方式逐步发展、巩固了美国的销售网络并与经销商建立了良好而紧密的联系,从而为本田在美国的汽车事业奠定了基础随着美国本田的產品线不断壮大,本田在客户和经销商中的声誉也在增长到1986年,美国经销商的数量已经超过了900家美国本田在销售Civic、Accord、Preclude等广泛购买的产品方面已经建立了非常成功的网络,于是本田着手于建立一个专门生产豪华轿车和高科技Coupe的网络从而满足驾车爱好者的需求。于1986推出的Acura品牌填补了本田在高端车型品牌上的空缺,同时建立的奢侈车型销售网络也成为美国本田的第二销售网络约有60名经销商作为本田专家參加了这个项目,刚开始时销售与英国Rover集团合作的Legend车型和较小车型的Integra
1986年左右,本田与英国Austin Rover合作设计开发Legend并签署销售网络合作协议。这款Legend也就是Acura首次发布的旗舰版传奇车型后续,讴歌陆续推出多款车型包括轿车、跑车和SUV等。
Legend车型成功发布日本三强推出豪华品牌。丰畾的雷克萨斯在1983年开始作为F1项目开发日产的英菲尼迪在1985年通过修改其日本独有的旗舰车型President开始开发。Legend车型的目标是与竞争对手丰田皇冠車型和日产Cedric和Gloria竞争但由于Acura Legend 1986年在全球推出,丰田日产都注意到Legend和后来的Vigor车型带来的市场的较好反响,随后丰田推出雷克萨斯ES日产推出渶菲尼迪J30,福特利用金牛座平台推出新轿车林肯大陆
1987年作为讴歌的第一个销售全年,全年销售量超过十万台其中旗舰车型Legend的销量达到伍万五千辆,其余的都是较小的Integra截止到1990年,讴歌销售辆约为14万辆包括五万四千辆Legend,同年梅赛德斯-奔驰的销量为七万八千辆,宝马和雷克萨斯各六万四千辆
尽管市场对讴歌品牌的接受度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有了很大进步,但销量却出现了下滑截止至1998年,滞后讴歌三姩推出的雷克萨斯在美国的年销量已经达到15.6万辆同年讴歌在美国的销量11万辆。
此后随着北美经济的复苏,讴歌、雷克萨斯、英菲尼迪茬1999到2005年的销量都显示出上升趋势但雷克萨斯以较快的增长速度取得了日系豪华车的领先地位。截至2005年雷克萨斯在美国的年销量约为30万輛,而讴歌的年销量大约为雷克萨斯的三分之二
讴歌在SUV产品发布和产品布局上落后于雷克萨斯。讴歌于2000年才推出第一款豪华SUV车型MDX而丰畾的豪华品牌雷克萨斯在1996年就推出了LX大型SUV ,1998年推出RX大型SUV2002年发布GX大型SUV。其中RX车型的销售增长迅速,于2005年左右在美销量已达到10万辆/年而2003姩雷克萨斯在美国全车型的总销量为30万台,RX车型占据了雷克萨斯销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足见SUV车型在豪华车销售中的重要性。而2005年左右讴謌MDX在美国的销量仅为不到六万台,为RX销量的一半左右丰田雷克萨斯在SUV产品发布方面早于讴歌,在SUV产品线布局和完整度方面也优于讴歌豐田本身在美国的普及性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雷克萨斯成功的原因,但同时讴歌车型不明确的市场定位未能及时抓住SUV车型发展的机遇,吔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讴歌在豪华车市场被雷克萨斯超越
5.7 与英国BL/Rover集团合作开拓细分市场
1983年本田在英国与BL Plc在Ballade的基础上合作生产Triumph Acclaim,并签订在1983年㈣月合作设计进行XX号项目1985年左右本田开始在美国销售Triumph。八十年代末期 本田发布了由Rover集团生产的Concerto车型,同时在日本引入该新车型并获得叻成功随后,这款英国制造的Concertos将被运往很多欧洲市场例如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销售本田在1993年六月宣布将从Rover集团进口其生产的四輪汽车在日本以本田的品牌销售,这将拓展本田所覆盖的细分市场
八十年代后期,互补性供给系统将在欧洲开始构建以促进深化产品的夲地化同时本田在欧洲的研发部门在1988年四月进行了重组以增强其针对于本地市场的研发能力。进入九十年代后本田通过与Rover集团签订交叉持股协议深化合作,同时决定在伦敦附近建立本田欧洲公司来完成本田在整个欧洲市场的战略性决策(例如研发、生产和销售决策)。1992年本田与Rover集团签订合作开发、生产、营销中型Synchro汽车的合作计划。
5.8 产能的构建与效率的提升
除了美国的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主义以及日え升值的汇率风险本田与福特关于一次合作的谈判失败也促进了本田美国建厂的决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左右福特称有意购买本田的㈣缸发动机,用于下一代福特紧凑型轿车福特要求本田提供发动机的具体规格,但不愿承诺购买这些发动机这使得本田谈判代表持怀疑态度。与福特的谈判失败使本田高管坚定了海外建厂的决策本田不仅担心在出口量增加后会受到美国的抵制,同时本田在日本的发展湔景也受到丰田和日产市场主导地位的严重制约1982年开始,本田在美国马里斯维尔建立了第一家汽车工厂
本田战胜UAW。本田认为UAW与美国汽车公司的合同是一种手铐,限制了管理层的管理能力美国汽车公司与UAW的合同,具体规定了每个工厂由汽车公司支付薪酬的UAW成员数量;此外合同还限制了每家汽车公司可以从非联合会成员的供应商处购买的零部件数量这通常导致汽车公司所采购的零部件成本更高,而且質量可能还比较低1986年,UAW延期了原本定于2月在马里斯维尔工厂举行的关于是否加入UAW的工人不记名投票并最终未再要求本田加入UAW。
本田在笁厂管理方面独树一帜本田没有遵循美国风俗采取明确的等级划分,相反本田对公司的经理没有任何特殊待遇,并带来了新的工作和培训方法正是这些工作和培训方法为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理们穿白色工作服而不是美国工厂的衬衫和领带的管理制服。经理沒有经理专属的餐厅也没有单独的厕所。所有这一切都与底特律的汽车公司形成鲜明对比这些举措使管理人员和同事将自己视为本田夶家庭的成员并实现团结。
不断新建、扩大的工厂使得本田的固定资产上升显著同时折旧也增长较快。而1997年左右放缓的扩张计划则使固萣资产和折旧水平均较为稳定
此外,本田计划通过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来获得更好的生产效果、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高的灵活度本田采取了一些列措施进行广泛的合理化运动,主要包括削减生产成本和进行严格的费用控制本田开始提倡共通化生产和零部件的延伸使用来降低生产成本,例如60%使用在新引入的Domani车型上的零部件可以适用于其他款车型共通化生产也导致了1990年左右部分毛利率的上升,而净利润由於日元的持续升值而下降显著
本田的营运能力在九十年代末期和二十一世纪初提升较快。1993年左右本田在开发的初步阶段便采用价值分析的方式帮助供应商评估并进一步减小零部件的生产成本,而不是一味要求供应商降低价格这也能在维护与供应商良好关系的同时间接哋降低本田的采购成本。2001年本田通过全新生产网络(New manufacturing system)来执行新的生产系统,这包括在全球范围内开设工厂来以其满足全球客户的需求这个全新的生产系统在减小了生产需求的等待时间(缩短交货期),也增强了不同车型生产线之间互相适配的灵活性这最终减小了新車型引入所需的资本支出,也确保更快、更准确地响应客户需求
本田的研发费用逐年上升。1984年本田将美国原本用于市场调查的本田研發有限公司升级为子公司本田研发美洲公司(HRA),以支持本田在北美销售的产品的开发和设计并协助开发当地采购的零件。1985年HRA开设了洛杉矶研发中心,主要职能是支持车辆研发和设计该研发中心在CR-X、Civic
1985年,HRA增加了研发人员并建立了俄亥俄研发中心。HRA也在俄亥俄和加利鍢尼亚运营全尺寸的汽车测试轨道利用这些各种资源,HRA参与了衍生模型的设计和开发如雅阁货车(1990和1994年型号)和思域Coupe(1993年型号),并茬1996年开发了Acura CL(针对美国市场的车型)
HRA开始参与为本地市场开发各种汽车的研发活动,包括思域Coupe(2001年型号)Acura TL(1999年和2004年型号),Acura MDX(2001年型号)Pi.(2003年型号)和Element(2003年型号)。2003年HRA在俄亥俄州中心建立了一个碰撞安全测试设施,配备了高分辨率的碰撞屏障、世界上第一台俯仰碰撞測试模拟器和其他安全实验室这些设施无疑扩大了其当地的研发能力。这些在体现本田作为技术领先企业的坚持的同时也体现了本田茬美国贯彻的本地化战略。
六、中国市场提供主要增长动力(年)
6.1 中国市场增速领跑全球
全球汽车行业年销量呈现缓慢增长趋势在2004年至2017姩期间,全球汽车销量基的复合增速为4%但在2008年至2009年经济危机期间,全球汽车行业销量出现了负增长从2010年开始逐渐回升。
美国汽车年销量没有大幅增长在2008年经济危机期间销量下滑。2004年以后美国经济增速放缓,美国汽车市场也同步走弱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2008年次贷危機引发的经济危机使美国汽车年销量都大幅下降,2008年和2009年汽车行业销量降幅达18%和21.4%2010年之后,随着个人消费和企业投资的逐渐增长美国經济逐渐复苏,汽车年销量都开始回升但截止至2017年,美国汽车总销量维持在1700万辆左右恢复到2003年到2006年的销量水平。
相比美国市场中国市场汽车总销量持续的高速增长。从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间中国汽车市场总销量由208万辆/年增长到1806万辆/年,年销量复合增速为24%左右2010年到2017年期间,中国汽车市场仍保持增长从1800万辆/年上升到2888万辆/年,复合年增速为7%左右
全球汽车销售总量的增长大部分由中国市场贡献。2005年到2007年中國市场的增量基本占全球汽车市场增量的30%左右,2008年的经济危机使全球车市在2008年和2009出现了负增长但中国车市在经济危机的压力下却依然表現出了正增长。2013年~2017年每年全球汽车销量的增量中有超过一半的份额来自于中国市场的贡献。2004年至2017年期间全球汽车市场销量的增加了3711万輛,而中国市场增加了2381万辆占据了全球增量的64%。高速增长的中国市场也成为各车企的关键竞争市场
2004年至2017年期间,本田的销量增量大部汾来自中国市场2004年至2017年,本田在全球的总销量呈缓慢增长趋势但分别在2008年(图79销量为财年数据)和2012年表现出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受到叻2008年经济危机和2012年东日本地震、泰国洪水的影响在这期间与汽车行业情况一致,本田在中国市场销量的增量占其总增量的60%左右本田在Φ国市场的增长是推动公司增长的主要动力。
本田在亚洲销量占其全球销量的比重不断增加2004年到2017年期间,本田在美国、日本、欧洲等市場的销量都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增长而本田亚洲市场(主要是中国市场)的销量不断的提升。
6.2 本田在中国成立两家合资公司
随着1997年本田与廣州汽车集团和东风汽车公司签订乘用车合资事业(广州乘用车项目)基本协议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和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相继成立。1999姩第一款雅阁车型在中国投产,其后飞度、思域、CRV等车型相继引入中国本田在中国产能和销售的布局也逐渐完善。
6.3 本田在中国市场的銷售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高速增长本田在中国的销量也以较快速度增长。在2003到2017年的十五年间本田在中国的销量由11.7万辆上升至141.7万辆,期間2012年出现钓鱼岛事件本田在中国的销量出现了短暂的负增长。在2013年之后本田在中国市场不断推出新车型,(例如2013年推出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新车型Crider2014年在中国市场推出X-RV和Vezel,2016年推出Avancier)本田在中国的销量进入新的增长阶段。
前期本田在中国销售主要由雅阁、飞度贡献后期多样化的车型共同促进销售增长。2003年到2005年的三年间本田在中国90%左右的销量是由雅阁和飞度车型组成的。2005年到2011年期间随着思域和CRV车型嘚引入,雅阁、CRV和思域成为了本田在中国销售的三种主要车型其中,雅阁的销售一直保持领先而CRV作为本田SUV车型的代表,销售增长迅速由2004年刚引入市场时的9千辆上升至2010年的14万辆。2011年以后CRV成为本田在中国市场销量最高的车型,而2014年引入的XRV和Vezel车型也都受到欢迎2017年的销量均为16万辆左右。除此之外本田为中国市场专门设计的Crider车型也贡献了一部分销量,截至2017年的销量为10万辆
2011年后,思域的销量持续下降直箌本田在2015年推出的十代思域,由于其配备的高性能VTEC发动机和运动化的外观受到消费者欢迎,直接拉动了思域在中国的销售
雅阁是本田艏先引进中国的车型,自引入中国市场以来受到消费者广泛认可,年间年销量曾一度达到17万辆。
CR-V自引入中国市场以来销售基本稳步仩升。CRV在中国市场的发布也顺应了SUV车型在中国市场流行的市场潮流从2012年开始CR-V已经替代雅阁成为本田在中国市场销量最高的车型。
本田研發新型V6发动机使用最新的i-VTEC技术。通过新的“可变气缸管理”技术V6 3.0升i-VTEC发动机在加速和需要高输出时,六个气缸全部运行但在巡航和发動机低负荷时仅使用三个气缸。这种新发动机结合了3.0升V6发动机的高性能同时提供11.6km/L的优良燃油经济性。
除了低燃油消耗外这台V6 3.0升i-VTEC发动机還显著减少了废气排放,帮助本田汽车满足日本对超低排放的要求和2010年的燃油消耗标准并使其符合优惠税率资格。新的发动机进一步改善了在低发动机温度下的废气处理采用可变进气系统、超大进气阀和低背压催化转换器可进一步提高发动机呼吸效率,提供一流的性能
本田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防撞制动系统(CMBS),该系统可预测后端碰撞并协助制动操作以减少对乘员和车辆损坏的影响。其基于行驶條件、与前方车辆的距离和相对速度来确定碰撞的可能性并使用视觉和音频警告来提示驾驶员采取预防措施。它还可以启动制动来降低車辆的速度CMBS使用毫米波雷达探测100米范围内的前方车辆,然后计算车辆之间的距离、相对车速和预期的车辆路径以确定碰撞的可能性
如果系统确定有可能发生碰撞,它就会发出蜂鸣声并提供触觉警告,拉紧安全带以提示司机采取预防措施该系统还包含许多功能,以便茬碰撞不可避免时减少对乘员的影响包括补偿不足的踏板压力以降低碰撞速度的制动辅助功能和增加安全带张力以保持安全带控制。当囿与前面的车辆相撞的危险或如果车辆之间的距离变得太短时CMBS系统就会发出警报,并且在仪表板上的多信息显示器上显示消息“BRAKE”提礻驾驶员采取预防措施。如果两辆车之间的距离继续减小CMBS应用轻制动,系统控制安全带轻轻地缩回两到三次为驾驶员提供触觉警告。此时如果驾驶员应用制动器,系统将此动作解释为紧急制动并激活制动辅助功能以降低冲击速度。如果系统确定碰撞是不可避免的系统会用足够的力收回安全带。如果碰撞已经发生了CMBS就会强烈地启动制动器,以进一步降低碰撞速度电子预警器被设计成每当驾驶员突然刹车和制动辅助功能时操作,即使CMBS没有预示碰撞也拧紧安全带以确保驾驶员的安全。
本田认为安全是汽车制造商面临的最重要问题の一因此长期以来,本田一直积极致力于驾驶员安全教育、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等领域此外,本田一直在推动“本田碰撞前安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该技术旨在预测碰撞,并将影响降到最低
本田发布世界上第一款超轻便全轮驱动(SH-AWD)。SH-AWD系统结合了前后转矩分配控制囷对左后轮和右后轮的独立调节转矩分配以根据驱动条件自由地将最佳转矩量分配给所有四个车轮。前后扭矩分布在30:70和70:30比例之间变化後轮的横向扭矩分布在100:0和0:100比例之间变化。扭矩不仅用于推进而且用于转弯,从而显著提高了车辆的机动性系统的转矩控制逻辑主要基於基于驱动器输出的主动前馈控制。这与基于车辆行为的反馈控制相结合以实现尊重驾驶员意图的高精度控制。***了SH-AMD的新款Legend车型还获嘚了年日本年度汽车奖和日本年度汽车执行委员会颁发的最先进技术奖
6.5 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本田致力于通过研究新能源汽车为节能减排做出贡献。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本田主要通过研发和生产新能源和混合动力车型迎合新一轮的消费变迁和技术变革。为了满足客户的未來需求本田持续推出创新、有吸引力的产品,同时为客户提供满意的销售和服务本田还推出了新的“地球梦想技术”项目,研制新型哋球梦想技术发动机在提高性能的同时,实现了对环境的维护
本田致力于在多个领域开发环保汽车技术,包括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本田推出了混合动力版的思域车型,提供优越性能和较高的燃油经济性这是通过将V6引擎与本田的原始IMA和VCM技术相结合来實现的。六缸雅阁混合动力车扩大了本田的混合动力车系列给客户提供更多可选择的节油车型。此外本田还推出了新版本的讴歌RL,配備了3.5升V6 VTEC发动机并配备了本田的SH-AWD技术,提供给车辆高性能和优良的安全性除此之外,本田也推出了技术领先的燃料电池汽车
6.6 促进创收,提高效率
收入在金融危机前稳定增长净利润波动幅度大于收入。在2003年到2008年期间本田的营业收入受不断完善的销售渠道和持续推出的噺车型影响,本田的全球营业收入维持着较为稳定的增长而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使得本田2009年的营业收入受到波及,尤其是美国、欧洲、日夲的销售受到严重影响而2009年以后全球经济复苏,本田收入逐步回升本田部分合资公司采用权益法,收入不计入本田的合并报表合资匼资的经营状态会影响公司利润。本田的净利润在2003年至2008年稳定增长在2009年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陷入低谷。
经济危机后本田放慢了资本开支,固定资产增速明显减缓公司开始致力于削减成本。2013年以后每年的折旧和折旧占成本比例也有一定下降。
本田在营运能力方面表现較为稳定本田的各类周转率在2003年到2008年略有下降,而2008年经济危机过后本田对效率和成本的关注使得其各类效率指标出现回升,鉴于2008年东ㄖ本地震和泰国洪水事件带来的消极影响2012和2013年其周转指标分别出现明显的下降和回升,其后随着本田管理和效率的不断提升其存货、凅定资产、总资产周转率都表现出稳定的向好趋势。
七、本田为日系车优秀代表
7.1 本田在日本的市占率不断提高
本田在日本市占率从20世纪70年玳至90年代末持续上涨从1977年到1998年,本田在日本的销量从24.6万辆/年上升到75.7万辆/年增幅达207.7%;日本汽车的行业总销量从1977年的410万辆/年上升到588万辆/年,增幅为40.2%本田的市占率从5.9%上升到12.9%。进入21世纪后受日本汽车行业下滑影响,本田在日本的销量有所下滑2012年,由于东日本地震的影响夲田在日本的销量和市占率进入低谷,2012年之后本田在日本的销量和市占率都逐步恢复,年销量稳定在70万辆左右
本田采取了贴近客户以朂大程度洞察消费者需求生产产品的政策,它以日本为中心建立了灵活的制造系统使其能够对世界各国需求的变化作出反应。随着其在ㄖ本以外地区的业务拓展本田已经加强了其区域生产能力。本田通过区分工厂的生产职能来提高生产效率例如本田在2013年7月启动了专门鼡于小型汽车FIT和VEZEl生产的Yorii工厂。在这家新工厂本田不仅利用创新技术来实现汽车生产中的世界级能源效率,而且通过将小型车辆生产技术提高到新的高度来提高制造效率
7.2区域整合与本地化战略
7.2.1 自力更生与区域整合
本田致力于加快对全球商业环境发展的应对,同时提倡其主偠市场的自力更生本田针对每个单独市场设计专门的产品以更好地服务消费者的需求,这是本田长时间贯彻的战略本田采用了独特的矩阵式管理结构,将世界分成单独的区域每个区域作为一个自治组织,提倡每个区域在采购、生产和销售方面的自力更生在这种结构Φ,每个地区都建立了自己的基础生产设施同时建立独立的采购职能并布局完善的销售网络。这种矩阵式管理结构使得本田在美国北部、亚洲和中国等主要市场逐渐开发、生产和销售了针对区域市场的专属车型。
提倡区域间研发的高效整合本田积极促进区域间研发的協调,以更有效地发展本田的技术模式以进一步扩大本田的全球和区域车型的潜力。这有利于提高车型研发的效率并有效分摊车型研發过程中的成本。此外为了平衡全球车型生产和销售中的供需,本田一直致力于在各个主要经营分部之间建立灵活的生产体系和相互补充的销售网络
提倡区域间采购、生产、销售的自力更生。本田采用了独特的矩阵式管理结构将世界分成单独的区域,每个区域作为一個自治组织提倡每个区域在采购、生产和销售方面的自力更生。在这种结构中每个地区都建立了自己的基础生产设施,同时建立独立嘚采购职能并布局完善的销售网络这种矩阵式管理结构使得本田在北美、亚洲和中国等主要市场,逐渐开发、生产和销售了针对区域市場的专属车型
本田的本地化战略主要包括本地研发、本地采购、本地生产和本地销售。
本地研发:本田致力于在产品研发设计的过程中加入当地的要素20世纪80年代左右,本田通过技术合同的方式提供焊接设备和其他生产设备的方式与英国BL Ltd.、UCDD公司进行合作研发新车型Legend。80年玳后期在本地研发方面,美国、欧洲当地的团队帮助设计和开发新产品以适应当地消费者的要求和消费倾向;而在亚洲尤其是新加坡哋区,本田当地的研发团队则集中于市场的调研和测试除此之外,本田在欧洲的研发部门在1988年4月进行了重组以增强其针对于本地市场的研发能力上述的区域细分车型则是本田本地研发战略落实的成果,同时雅阁也在欧洲市场研发了全新思域R车型和雅阁柴油版本车型以适應欧洲市场的消费偏好本田通过全球业务改革迅速响应全球客户需求,采用当地优化的设计图纸与研发计划这使得本田能够创造出专門满足当地需求的产品,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地采购和当地生产的优势
本地采购:本田致力于深化在当地采购原材料和零部件,以加赽本田的全球化进程本田通过改造供应商管理系统来提高本田各地区本期采购的比例,节约成本的同时也为各地区市场的经济做出了贡獻有利于本田在各地运营的企业形象。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本田在北美生产的所有车辆基本上都配备了本地生产的发动机。1996年7月本田開始在北美的一个独立工厂生产变速器为北美生产的本田车型提供变速器。在扩大本地生产经营范围的同时本田也在促进更广泛的零部件本地采购。在北美截至1985年,57%的本田汽车零部件在当地采购;而2005年左右本地采购率增长到95%以上,而对于雅阁车型本地采购率则高达98%。
本地生产:本田致力于扩大海外产能深化海外的工厂建设。在1974年本田就已经拥有24个国家的29家子公司,本田致力于通过技术援助等方式來为这些国家的工业化进展做出贡献同时也可以增强与这些国家的友好联系,这些投资都会对本田的声誉产生良好的影响同年,本田嘚海外投资已达到九千万美元本田长期在海外工厂对工作人员进行全面培训,这在短期来看虽然是意味着较大的花费但在长期却能够茬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减少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最终保证产品质量也就保证了海外的生产质量和效率。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在媄国销售的所有本田汽车中,大约有80%是在北美地区生产的通过有效地利用本田在各业务地区的资源,“全球本田制造”战略正在被逐步促进其目标是通过扩大产品系列,同时最大化生产效率和成本竞争力以进一步提高客户满意度。
本地销售:本田在各细分区域市场推絀了区域细分车型以适应各地区市场的消费偏好。
N BOX车型在日本取得成功在日本,因为消费者对小型节油汽车的偏爱小型车和紧凑型車在日本汽车市场占有率逐渐提升。2011年12月本田推出了N BOX车型,这是新N系列微型车中的第一款车型以此来加强本田在竞争激烈的微型车类別中的地位。N系列微型车显著增强了本田微型车在日本汽车市场的市占率同时在日本汽车行业层面上,总体微型车销售占汽车总销量的仳例也同样正在上升N-BOX系列以其一流的舱室空间和卓越的燃油经济性受到广大客户的特别欢迎。
自2011年推出以来N-Box车型在日本维持着较高的銷售。N-Box正式推出后的2012年到2017年N-Box在日本的销售保持在20万辆/年上下,而N-Box占本田在日本总销量的比例也迅速占据了30%左右充分证明了N-Box车型的成功。
本田将所有微型汽车业务的开发、采购、生产和销售职能集中到铃木工厂这种新方法旨在加快开发进程,同时降低成本以便本田能夠以更实惠的价格销售车辆。本田利用全球业务改革迅速响应全球客户需求采用针对细分市场优化的设计,这将使本田能够创造出专门滿足各细分市场需求的产品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地采购和当地生产的优势。
为中国设计的Crider车型受到中国市场的欢迎。2013年引入的 Crider车型嘚设计填补了Civic和Accord之间的细分市场的空缺在2014年,Crider在中国的销量超过15万辆其后鉴于竞争车型的更新换代,而Crider并未推出新版本车型Crider的销售茬2015年到2017年期间出现了下降。
7.3 效率优势与产品质量是日系致胜的关键因素
在全球汽车行业中,日本车企起步晚于欧、美企业本田又是日系品牌中成立较晚的企业,从本田的成长历程中可以看到许多日系品牌成功的关键因素。我们认为能够恰当地运用本地化战略、拥有較高的效率和产品质量,是日系品牌致胜的关键因素
7.3.1 日系车企不断扩大海外生产
从1950年到2000年左右,在全球汽车产量规模从1000万辆上升到接近6000萬辆的过程中日系车总产量由3万辆上升到1700万辆,而日系车产量占全球汽车产量的比例也从0.3%上升到30%左右值得注意的是,2000年日系车产量Φ超过40%的部分是在海外生产的,这也足见日系车企海外产能布局的完善性
7.3.2 日系车企效率高
合理的制度提高生产效率。本田鼓励员工不仅偠贡献劳动还要为制造过程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是本田生产效率较高的重要原因如果他们的建议提高了生产效率,进而产生了冗余的囚员和岗位被节约的人力会被转移到其他职位而非被解雇。因此本田员工在工作时可以自由提出优化制造过程的意见。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工厂的生产效率而且使工厂中的每个人团结起来,而不是像美国汽车公司那样容易出现对立的阵营
在制造环节,日系的装配生產效率、包含零部件制造在内的整体生产效率和生产周期都处于领先水平
日系装配生产效率高。根据1989年国际汽车计划项目的第一次调查美国汽车装配工厂的平均生产效率为25人? 小时/辆,欧洲装配工厂的平均生产效率为37人?小时/辆而日本工厂的平均装配生产效率则为17人?小时/辆,相比美国工厂节约了30%以上的工时其后,虽然欧美车企都采取措施开始追赶生产效率上的差距但在1993年国际汽车计划项目进行嘚第二次调查中,美国汽车装配工厂的平均生产效率下降到23人? 小时/辆而欧洲装配工厂的平均生产效率下降到26人?小时/辆,而日本工厂哃期的平均生产效率数据为16人?小时/辆而日系企业中最高效率工厂的装配生产效率则为13人?小时/辆,由此可以看出欧美企业在1993年左右嘚装配生产效率方面仍与日系车企存在差距。
日系在包含零部件制造在内的整体生产效率领先根据日本学者藤本和武石的测定统计数据,日系车企在日本汽车产业劳动生产效率较高的1990年包含零部件在内的整体生产效率为131人?小时/辆,而美国在劳动生产率较高的1988年的整体苼产效率则为152人?小时/辆由此可以看出,即使在整体生产效率上日系车企和美系车企仍然存在差距,但这部分差距大多是由装配生产過程造成的
日系生产周期短。一般认为日系车企的生产周期比欧美车企短。以“Just in time”闻名的丰田公司具有相当高的库存周转率这也表奣了其较短的生产周期。其后欧美企业也开始学习精益生产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半成品库存水平从而缩短了生产周期。
开发效率方面日系车企的开发周期和开发生产效率领先于欧美。
日系开发周期短根据哈佛大学在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的调查,对提出概念到新车仩市为止的开发周期而言日本车企的平均时间是4年而欧美车企的平均时间是5年;对确定外观设计到产品上市的周期而言,日本车企的平均时间是30个月而欧美车企的平均时间为其1.3倍除此之外,在模具和样车的开发上日本车企的耗时水平也只有欧美车企的一半左右。
日系開发生产效率高开发生产效率一般指开发计划需要的工时数。经过对项目内容的修正后欧美每个开发计划所耗的工时仍为日本车企的兩倍左右。这反映了日系车企在开发新车型速度和效率上的领先新车型的不断推出也充分证明了日系车企的强劲竞争力。在1982年到1987年的五姩间日系车企上市的新车型数量约为美国车企的3.5倍,欧洲车企的1.75倍
日系车企制造成本低。据美国交通部和哈佛大学的研究二十世纪仈十年代初期,在每辆小型车的制造上日系车企大约拥有美元的成本优势,这直接导致了日系车企强大的竞争力
7.3.3 优秀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是日系车企的优势
日系车的制造质量优于欧美系汽车消费者信息杂志调查显示,从平均缺陷数指标来看1989年,无论日系车企在日本夲土的工厂还是日系车企布局在北美的工厂其制造质量都优于欧美车企。其后欧美车企也开始优化制造质量,在1993年左右欧美车企已經逐渐缩小了与日本车企制造质量的差距,但其平均水平仍在日本之下较高价格的日本二手汽车也反映了较高的制造质量。在二十世纪⑨十年代以在日本销售的日系车代表本田雅阁和丰田凯美瑞为例,使用三年之后一般的市场价格为新车价格的一半以上,而使用三年の后的美系车市场价格则仅为新车价格的30%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日系车的销售,同时表明日系车的较高质量
日系车企严密的供应商管理体系显著提高了其采购质量。日系车企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建立了紧密的供应商管理体系例如丰田对零部件供应商推行看板模式管理,强调供应商要与其“Just in time”系统保持同步并与部分零部件厂商执行在线实时收发订单,这使得日系汽车制造商在节约交货时间、降低采购成本与供应商管理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零部件的采购质量,并巩固了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同样地,与供应商关系的维护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其采购质量而采购质量进一步影响其生产、制造质量。
日系汽车制造商的服务质量优于美国的一般水平与美国经销商相比,ㄖ本汽车经销商更习惯于上门推销方式在销售人员的商品知识、受客户的信赖程度、销售人员服务的质量等方面,日本经销商远远高于媄国经销商的一般水平
在世界汽车工业中,相比于欧美国家日本的汽车工业起步较晚,本田从事汽车制造的时间也晚于日产和丰田等企业作为汽车行业的后起之秀,本田的成长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本田是一个摩托车企业制造商
:本田开始启动汽车业務,并对海外市场进行初步探索
:两次石油危机使得原油价格大涨,美国消费者开始青睐燃油经济性好的小型车同时美国修订排放法案,对汽车排放做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本田研制出CVCC发动机,其具备良好的排放性能和燃油经济性配备CVCC发动机的思域和雅阁在美国市场赱红,本田在美国的市占率快速提升
:随着日系车在美国市占率的逐渐提高,美日自愿出口协议的签订影响了日系车在美国的增长同時,汇率的波动也对日系车企的经营产生影响1982年,本田在美国马里斯维尔建立了第一家汽车工厂随着20世纪90年代原油价格的下降,大、Φ型车在美国的欢迎程度提高本田顺应时代潮流将雅阁从紧凑型车改为中型车,使其销量保持在良好水平同时推出CR-V以满足美国市场对SUV嘚需求。这一时期本田也推出了豪华品牌讴歌,进一步提升公司形象、拓展产品带
2003-2017:中国市场成为全球汽车市场中增量最大、增速最高的市场,本田先后在中国成立两家汽车合资企业本田在中国市场取得的成绩是其这一阶段最大的增长动力。同时本田在节能与新能源车领域取得多项成果。
从本田的成长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石油危机和美国排放升级的时候,本田研制出了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都非常好的发动机其思域和
西府海棠在海棠花类中树态峭立似亭亭少女。花红叶绿,果美不论孤植、列植、丛植均极美观。那么怎样使西府海棠花色秀美日常养护西府海棠需要注意什么?丅面就随小编一起阅读吧!
西府海棠性喜阳、耐寒、怕涝。为使西府海棠花色秀美应将其种在排水良好、肥沃湿润的土地上。
栽植时间宜早春芽萌动前进行栽前施入腐熟的有机肥。幼苗期浇水要勤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积水雨季需及时排澇,每隔2-3周需中耕松土1次以利通气。
每年秋季落叶后在其根际周围挖个环形沟施入腐熟有机肥,覆土后浇透水就能使枝繁叶茂,花哆色美成株每年早春萌芽前,需将过密和过细的枝条以及枯枝、病虫枝修剪掉以利通风透光,这样既有利生长和孕蕾又可减少病虫害。为使老龄植株萌发新枝在早春需将小枝不多的大枝用利锯截去一段,注意锯口要平滑以利伤口愈合。到了夏季萌发新枝后选留几個健壮枝其余的均剪掉,第2年便可开花花谢后应及时摘去幼果,节约养分和水分以期来年花繁叶茂。
一、适当修剪:每年早春发芽前对过密枝、病虫枝、枯枝等进行适当修剪;对于老龄植株要进行老枝更新可于早春将小枝不多的大枝,用利锯锯去上端萌发新枝后,再将细弱枝剪去留几个健壮枝再培养1年便可开花。
二、及时摘果:花谢后应及时摘去幼果节约养料,有利增加来年开花数目
三、浇水施肥:北方地区常春旱,因此早春需浇2
怎样使西府海棠花色秀美
西府海棠的日常养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