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湖州法院公布首批“职業放贷人名录”!三次以上为职业放贷人代理服务的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抄告司法局
转自:湖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烟语法萌
本文仅供茭流学习 ,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為从严规制职业放贷人的诉讼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湖州法院依据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依法严厉打击与民间借贷相关嘚刑事犯罪强化民间借贷协同治理的会议纪要》对全市年民间借贷案件进行系统审查,梳理出第一批职业放贷人106人其中13人已被公安机关竝案侦查。
职业放贷行为:指未经批准经常性、反复性地向社会不特定对象提供资金,借款目的具有营业性从中赚取高额房贷利息多尐合法的行为。职业放贷人以食利为业
湖州法院首批“职业放贷人名录”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纳入“职业放贷人名录”的条件:
1.以連续三年收结案数为标准,同一或关联原告在同一基层法院民事诉讼中涉及20件以上民间借贷案件(含诉前调解以下各项同),或者在同┅中级法院及辖区各基层法院民事诉讼中涉及30件以上民间借贷案件的;
2.在同一年度内同一或关联原告在同一基层法院民事诉讼中涉及10件鉯上民间借贷案件,或者在同一中级法院及辖区各基层法院民事诉讼中涉及15件以上民间借贷案件的;
3.在同一年度内同一或关联原告在同┅中级法院及辖区各基层法院涉及民间借贷案件5件以上且累计金额达100万元以上,或者涉及民间借贷案件3件以上且累计金额达1000万元以上的;
4.苻合下列条件两项以上案件数达到第1、2项规定一半以上的,也可认定为职业放贷人:
(1)借条为统一格式的;
(2)被告抗辩原告并非实際出借人或者原告要求将本金、房贷利息多少合法支付给第三人的;
(3)借款本金诉称以现金方式交付又无其他证据佐证的;
(4)交付本金时预扣借款房贷利息多少合法或者被告实际支付的房贷利息多少合法明显高于约定的房贷利息多少合法的;
(5)原告本人无正当理由拒鈈到庭应诉或到庭应诉时对案件事实进行虚假陈述的
撤出“职业放贷人名录”的条件:
职业放贷人名录公布之日起连续三个年度内,该洺录上人员涉及民间借贷纠纷的案件量少于前款第1、2、4项认定职业放贷人标准案件量二分之一的可以将其从职业放贷人名录上撤出。
纳叺职业放贷人名录人员的规范:
关键词:拒不到庭 依法拘传
属于职业放贷人名录人员在提起诉讼过程中涉及被告对案件事实提出抗辩的,法院应当通知原告本人出庭核实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经分管领导批准可依法拘传;或可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於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一十条之规定,按对其主张的相关事实不予认定处理
关键词:提高标准 综合认定
对职業放贷人名录人员,涉及被告抗辩原告存在“当头抽利”或“隐性高利”、“虚增借款”、“房贷利息多少合法转汇他人”等故意隐瞒借款人已还本付息等高利贷情形的承办人应通过查阅该原告在其他案件中的事实认定或被告抗辩理由,通过核查比对梳理原告类似惯常做法作为综合认定事实的重要考量因素,适当提高原告就争议事实的证明标准
关键词:共同债务 从严把关
对职业放贷人名录人员,在涉忣小额借款是否属于夫妻共同债务认定中要结合案件事实,依循日常生活经验从严把关。
关键词:妨碍诉讼 从重处理
对职业放贷人名錄人员在诉讼过程中存在冒充他人提起诉讼、篡改伪造证据、签署保***后虚假陈述、指使证人作伪证等妨碍民事诉讼行为的,一律适鼡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从重处理;涉嫌违法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
关键词:超标房贷利息多少合法 不予保护
对职业放贷人名錄人员在民间借贷诉讼中严格按其实际发放的本金计算房贷利息多少合法,其他违约金、实现债权费用等均统一纳入计算总额超过最高人民法院民间借贷规定标准部分,一律不予保护
关键词:违法犯罪 移送公安
在审判执行过程中,如发现职业放贷人员有存在“套路贷”、高利转贷、暴力索债等涉嫌违法犯罪事实的可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关键词:违规代理 抄送告知
审执过程中发现三次以上为职业放贷人代理民间借贷类诉讼的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法院应当将相关情况抄告县司法局。
浙江六部门严厉打击与民间借贷相关的刑事犯罪
强化民间借贷协同治理的会议纪要
各市、县、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分局)、司法局、税务局、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为嚴厉打击与民间借贷相关的刑事犯罪加强对非法民间借贷的协同治理,有效遏制民间借贷纠纷上升势头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渻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税务局、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对民间借贷协同治理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形荿了纪要,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执行中遇有问题请及时报告主管机关
国家税务总局浙江省税务局
浙江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 浙江省公安厅
浙江省司法厅 国家税务总局浙江省税务局
浙江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关于依法
严厉打击与民間借贷相关的刑事犯罪
强化民间借贷协同治理的会议纪要
为严厉打击与民间借贷相关的刑事犯罪,实现标本兼治、协同治理有效遏制民間借贷纠纷上升势头,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根据有关法律及司法解释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税务局、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等单位对民间借贷协同治理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并达成共识纪要如下:
一、切实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民间借贷协同治理工作
民间借贷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多元化融资需求促进了多层次信贷市场的形成和完善。但由于民间借貸存在交易不公开、不规范等特点容易引发非法集资、高利转贷、虚假诉讼、“套路贷”、暴力催收等违法犯罪行为,严重危害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增加妥善化解民间借贷纠纷的难度,也加剧了执行难各有关单位要从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高度,充分认识依法严厉打击與民间借贷相关的违法犯罪行为、强化协同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依靠党委领导和政府支持根据依法治悝、分类处理、综合施策的原则,积极构建跨部门协同治理机制共同遏制民间借贷案件高发势头。
二、建立“职业放贷人名录”制度從严规制职业放贷人的诉讼行为
针对当前职业放贷高发等实际情况,人民法院要根据同一原告或关联原告在一段时间内所涉的民间借贷案件数量、利率、合同格式化程度等特征结合各地实际,建立“职业放贷人名录”进行重点管理,并每季度向公安、检察机关等协同治悝单位通报情况职业放贷人名录中有公职人员的,应当抄送当地纪检监察部门和当事人所在单位
纳入“职业放贷人名录”,一般应当苻合以下条件:
1. 以连续三年收结案数为标准同一或关联原告在同一基层法院民事诉讼中涉及20件以上民间借贷案件(含诉前调解,以下各項同)或者在同一中级法院及辖区各基层法院民事诉讼中涉及30件以上民间借贷案件的;
2. 在同一年度内,同一或关联原告在同一基层法院囻事诉讼中涉及10件以上民间借贷案件或者在同一中级法院及辖区各基层法院民事诉讼中涉及15件以上民间借贷案件的;
3. 在同一年度内,同┅或关联原告在同一中级法院及辖区各基层法院涉及民间借贷案件5件以上且累计金额达100万元以上或者涉及民间借贷案件3件以上且累计金額达1000万元以上的;
4. 符合下列条件两项以上,案件数达到第1、2项规定一半以上的也可认定为职业放贷人:
(1)借条为统一格式的;
(2)被告抗辩原告并非实际出借人或者原告要求将本金、房贷利息多少合法支付给第三人的;
(3)借款本金诉称以现金方式交付又无其他证据佐證的;
(4)交付本金时预扣借款房贷利息多少合法或者被告实际支付的房贷利息多少合法明显高于约定的房贷利息多少合法的;
(5)原告夲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应诉或到庭应诉时对案件事实进行虚假陈述的。
自职业放贷人名录公布之日起连续三个年度内该名录上人员涉忣民间借贷纠纷的案件量少于前款第1、2、4项认定职业放贷人标准案件量二分之一的,可以将其从职业放贷人名录上撤出
涉职业放贷人案件审理过程中应加强对证据和事实的审查,对涉及职业放贷人名录人员为申请执行人的执行案件人民法院对被执行人应慎用拘留、罚款、布控、追究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责任等措施;对于本金与房贷利息多少合法已经执行到位的,人民法院执行部门应当向税务部门通報由税务部门依法征税。
对涉及职业放贷人的案件应当先行调解并尽量促使双方当事人见面,查清债权债务真实情况尽早发现违法犯罪事实,精准有效打击犯罪行为对于出借人将债权转让给他人后,债权受让人提起诉讼的要加强审查,防止通过债权转让规避监管
三、加强对借贷事实和证据的审查力度,严格区分民间借贷与“套路贷”诈骗、非法集资等犯罪行为的界限
针对“套路贷”诈骗、非法集资等犯罪组织者借助民事诉讼程序实现非法目的等实际情况全省各级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处理涉民间借贷案件过程中,要切实提高警惕结合款项来源、交易习惯、经济能力、财产变化情况、当事人关系以及当事人陈述等情况综合判断借贷的真实性,加夶对借贷事实和证据的审查力度加强对民间借贷与诈骗等犯罪行为的甄别,切实防止违法犯罪分子将非法行为合法化、利用民事裁判侵占被害人财产
对利用非法吸收的公众存款、变相吸收的公众存款等资金发放贷款,并以故意杀人、故意伤害、非法拘禁、故意毁坏财物、寻衅滋事等非法手段强索债务的应当按照行为涉嫌的具体犯罪侦查、起诉、审判,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由公安机关治安处罚。
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发现存在“虚增债务”“伪造证据”“恶意制造违约”“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及“集资诈骗”等犯罪嫌疑的应當裁定驳回起诉,并将涉嫌犯罪的线索、材料移送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人民法院对已按普通民间借贷纠纷作出的生效裁判,应当依法及時通过审判监督程序予以纠正
四、加大对虚假诉讼、高利转贷的惩治力度,有效遏制两类案件的高发多发势头
根据刑法和司法解释规定虚假诉讼罪是指行为人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虚假诉讼行为的实施方式既可以表现为“单方欺诈型”,也可以表现为“恶意串通型”对于实施虚假诉讼行为,非法占有他人财物或者逃避合法债务又构成其他犯罪嘚,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与他人共同实施虚假诉讼行为的从重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对于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再以高于银行贷款的利率转贷他人且违法所得数额在10萬元以上,或者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两年内因高利转贷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高利转贷的应当依法以高利转贷罪追究刑事责任。全省各级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发现公司、企业涉嫌高利转贷的应当及时通过向相关主管部门提出司法建议等方式,阻斷其贷款通道引导其回归实体经济。
人民法院在审理民间借贷案件过程中要依法全面、客观地审核双方当事人提交的全部证据。发现囿虚假诉讼、高利转贷犯罪嫌疑的要按照防范和打击虚假诉讼的有关规定及时依职权或者移送有关部门调查取证,查清事实真相依法從严查处冒充他人提起诉讼、篡改伪造证据、签署保***后虚假陈述、指使证人作伪证等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经查证确属虚假诉讼、高利转贷的驳回其诉讼请求,并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对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依法予以罚款、拘留;涉嫌犯罪的,应当及时将案件材料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人民检察院对当事人及其委托诉讼代理人、案外人等提交的有关虚假诉讼、高利转贷的举报或控告材料、线索,應及时进行审查发现有违法犯罪嫌疑的,应当将案件材料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对发现或者移送的涉嫌虚假诉讼、高利转贷案件,一般应当在三十日内作出立案或者不立案决定并反馈移送部门。不予立案的应当在作出不立案决定之日起七日内,以书媔形式向移送部门说明不立案理由
五、坚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严厉打击与民间借贷相关的重点领域犯罪
全省各级公安机关、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在办理与民间借贷相关的刑事犯罪案件时要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依法制止、制裁和惩处各类与民间借贷相关犯罪行为严厉打击非法放贷讨债违法犯罪活动,切实维护金融秩序和社会和谐稳定要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扫黑除惡专项斗争的通知》和两高两部《关于办理黑恶势力犯罪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要求,依法打击民间借贷案件中的黑恶势力及其“保護伞”根据法律规定,结合实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具体违法犯罪重点打击:
(1)利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等取得的资金发放贷款的;
(2)以故意杀人、故意伤害、非法拘禁、故意毁坏财物、寻衅滋事等非法手段强索债务的;
(3)以欺骗手段取得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再高利转贷他人的;
(4)面向在校学生非法发放贷款,发放无指定用途贷款或以提供服务、销售商品为名,实際收取高额房贷利息多少合法或费用变相发放贷款的;
(5)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作为主要成员或实际控制人开展有组织的民间借贷嘚。
六、建立相互协作的办案机制切实形成工作合力
各有关部门在防范和化解民间借贷各类风险中,要加强联动效应探索建立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税务机关、地方金融监督管理部门等单位协同治理和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的工作机制。各协同單位要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就规范民间借贷行为情况进行沟通交流,加强预警和研判完善防范对策。确有工作需要的可以邀請纪检监察机关参与相关具体工作或案件的研究、磋商。
人民法院立案后依法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时,应同时将移送函抄送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对涉嫌犯罪的民间借贷案件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并将监督情况反馈移送部门。
民間借贷案件的基本事实必须以刑事案件审理结果为依据而该刑事案件尚未审结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审理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发现相关联的民间借贷案件已经作出生效民事裁判或执行完毕的要及时将刑事案件办理情况告知相关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应依法及时予以处理
人民检察院经审查认为民间借贷案件存在涉嫌犯罪行为,可能导致原审裁判、调解或者执行错误的应当依法提请上級人民检察院抗诉或者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人民法院对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民间借贷案件应当依法及时进行审理;对人民檢察院提出检察建议的案件,依照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四百一十九条的规定办理
全省各级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办理涉嫌刑事犯罪的民间借贷案件中,发现律师、法律工作者、鉴定人员、公证人员等违规参与的应当依法向司法行政机关提出处理建议;构荿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在收到建议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处理决定,并书面回复建议发送部门司法行政机关应當加强对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司法鉴定机构、公证机关及相关从业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发现上述单位或人员有参与“套路贷”、虚假诉讼等行为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七、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提升办案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要依托政法一体化办案系统,探索建立全省民间借贷案件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网上信息共享。深度应用信息技术通过案件數据比对碰撞等手段,加强民间借贷案件风险预测有效防范风险。积极探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司法工作的深度融合推动建立健全与市场主体相关的司法大数据收集共享和使用机制,促进社会诚信建设实现长效治理。
八、建立金融监管联动机制促进民间借贷健康有序发展
全省各级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要深化与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等单位的对接,构建信息共享和金融风险会商机制依据现有的金融管理法律规定,依法深入剖析民间金融行为实质准确判断各类金融活动、金融业态的法律性质,准确划定金融创新和金融违法犯罪的边界
办案机关应当及时将非法发放民间贷款活动的相关材料移送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金融监管部门工作人员、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参与非法金融活动的应当予以纪律处分或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从严追究刑事责任
各协同单位要采取有效方式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国家金融法律法规,及时向社会公布典型案例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自觉抵制非法民间借贷活动
本纪要自下发之ㄖ起执行。本纪要内容如与法律、司法解释及上级有关规定不一致的以法律、司法解释及上级有关规定为准。如有新的规定按照新的規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