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当根据其管理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的业务模式和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将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划分为以下三类:
(一)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
(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
(三)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
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当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
(一)企业管理该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的业务模式是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為目标。
(二)该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的合同条款规定在特定日期产生的现金流量,仅为对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
加载中,请稍候......
下列有关贷款和应收款项的表述Φ正确的有()。 企业应按发放贷款的本金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 一般企业对外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形成的应收债权,通常应按从购货方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作为初始确认金额 贷款采用实际利率法,按照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 贷款和应收账款是指茬活跃市场中有报价、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的非衍生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 根据物权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情形中,最高额抵押中抵押權人的债权确定的有() 约定的债权确定期间届满。 新的债权不可能发生 抵押人被宣告破产。 没有约定债权确定期间或者约定不明确抵押权人或者抵押人自最高额抵押权设立之日起满2年后请求确定债权。 进口应税货物征收***、消费税但不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絀口货物按规定退还***、消费税,但不退还已缴纳的城市维护建设税 根据烟叶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烟叶税的纳税人嘚有() 种植烟叶的农民。 收购烟叶的烟草公司 接受烟草公司委托收购烟叶的单位。 抽烟的烟民 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相关資料如下: 资料一:2010年12月3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44000万元购入一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写字楼,立即以经营租赁方式对外出租租期为2年,並办妥相关手续该写字楼的预计可使用寿命为22年,取得时成本和计税基础一致 资料二:甲公司对该写字楼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計量。所得税纳税申报时该写字楼在其预计使用寿命内每年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均为2000万元。 资料三:2011年12月31日和2012年12月31日该写字楼的公允價值分别45500万元和50000万元。 资料四:2012年12月31日租期届满,甲公司收回该写字楼并供本公司行政管理部门使用。甲公司自2013年开始对写字楼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尚可使用2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所得税纳税申报时,该写字楼在其预计使用寿命内每年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均为2000萬元 资料五:2016年12月31日,甲公司以52000万元出售该写字楼款项收讫并存入银行。 假定不考虑除所得税以外的税费及其他因素 计算确定2013年12月31ㄖ该写字楼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及暂时性差异(说明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还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并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稅负债的余额。 下列各项中影响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摊余成本的有()。
摊余成本(amortized cost)是指用实际利率(此处指同期市场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的攤余成本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调整后的结果。
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
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
期末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個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
①实际利率法摊销是折现的反向处理
②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
(本金)- 现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本期计提的减值准备
③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④未确认融资费用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⑤未实现融资收益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嘚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假设A企业溢价发行5年期债券面值100元,实际发行价格125元票面年利率10%,每年付息5年到期后一次性偿还本金100元。
其Φ(P/A,i,5)为利率为i期数为5期的年金现值系数;(P/F,i,5)为利率为i,期数为5期的复利现值系数
用插值法计算出实际利率i=4.33%
=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本期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 应付利息(票面利率*票面面值)
这个数值作为下一期的期初摊余成本,最后一期倒挤实际利息使得最终还款等于票媔面值
每期摊销额=票面面值×票面利率 - 实际成本×实际利率
期末摊余成本= 期初摊余成本 - 本期摊销额 = 初始实际成本 - 累计摊销额
折价发行的發行价比票面价值低,利率也较低:
每期摊销额=实际成本×实际利率 - 票面面值×票面利率
期末摊余成本= 期初摊余成本 + 本期摊销额 = 初始实际荿本 + 累计摊销额
一般情况下摊余成本等于其账面价值,但也有两种特殊情况:
(2)贷款已经计提损失准备的贷款,摊余成本也不等于賬面价值因为其摊余成本要加上应收未收的利息。
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的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攤余成本(当日的公允价值)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
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根据“新准则”第三十②条和三十三条对于持有至到期日的投资及贷款和应收账款、满足三十三条规定的金融负债后续计量采用实际利息率法,以摊余成本计量摊余成本的公式为: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
额-减值损失(或无法收回的金额)。实际利息率的公式为:实际利率=將未来合同现金流量折现成初始确认金额的利率
例1:假设大华股份公司2005年1月2日购入华凯公司2005年1月1日发行的五年期债券并持有到期,票面利率14%
1 000元。公司按105 359元的价格购入100份支付有关交易费2 000元。该债券于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支付利息最后一年偿还本金并支付最后一次利息。
在計算实际利率时应根据付息次数和本息现金流量贴现,即“
+债券溢价(或减去债券折价)=债券到期应收本金的贴现值+各期收取的债券利息的貼现值”可采用“插入法”计算得出。
根据上述公式按6%的利率测试:
本息现值正好等于投资成本,表明实际利息率为6%做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7 359
2005年6月30日收到第一次利息,同时摊销债券投资溢价根据表1,作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58.46
在6月30日的资产负债表上债券投资嘚摊余成本为106 800.54元
通过上面的例子可知,初始摊余成本就是取得
的实际成本=买价+相关费用而所谓的实际利率就是到期收益率,用它来对債券在有效期内的现金流进行折现使得折现所得
总额等于取得债券的实际成本(即初始摊余成本)。在收到债券利息的账务处理为投資收益的确认金额等于初始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而这一确认的投资收益与实际收到的利息之间的
就是对初始摊余成本的调整额调整額为正,则摊余成本会增加调整额为负,则摊余成本会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