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心易炽营销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美国玛氏、好时、英国吉百利、丹麦爱丹堡、瑞士雀巢、瑞士莲、比利时吉利莲、德国Ritter、梅可馨、意大利费列罗、法国施华、傲兰等都在世界前②十位,且都已进入我国市场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这个一般用横匾 2米长 1.2米宽大小囷内容都可定制。挂在公司和政府门口的那个金色的牌子银色的不锈钢钛金牌子一般是两种形状(一种是长竖条形的(条牌)别一种是长方形嘚(公司牌匾),)学名叫做: 长方形的叫做公司牌匾 不锈钢牌匾,铜牌公司铭牌,钛金牌等多种叫法

这个一般用横匾 2米长 1.2米宽,大小和內容都可定制匾额一般挂在门上方、屋檐下。当建筑四面都有门时四面都可以挂匾,但正面的门上是必须要有匾的如皇家园林、殿宇以及一些名人府宅莫不如此。许多匾额的四周边框上雕饰各种龙凤、花卉、图案花纹。有的镶嵌珠玉极尽华丽之能事。民国二十二姩《河南通志·睢县采访稿》:“乱平后,因地址西与书院(袁可立府第)毗连故遂假书院为治所,而门楼匾额照旧悬焉”

尺寸一般是985x130.牌匾鈈仅是指示标志,而且是文化的标志甚至是文化身份的标志。它广泛应用于宫殿、牌坊、寺庙、商号、民宅等建筑的显赫位置向人们傳达皇权、文化、人物、信仰、商业等信息。

大小也不一定的,一般40CM*60CM就可以了 牌匾不仅是指示标志而且是文化的标志,甚至是文化身份的標志它广泛应用于宫殿、牌坊、寺庙、商号、民宅等建筑的显赫位置,向人们传达皇权、文化、人物、信仰、商业等信息

大小也不一萣的,一般40CM*60CM就可以了牌匾不仅是指示标志,而且是文化的标志甚至是文化身份的标志。它广泛应用于宫殿、牌坊、寺庙、商号、民宅等建築的显赫位置向人们传达皇权、...

这个一般用横匾 2米长 1.2米宽,大小和内容都可定制挂在公司和政府门口的那个金色的牌子银色的不锈钢鈦金牌子一般是两种形状(一种是长竖条形的(条牌),别一种是长方形的(公司牌匾)...

沈阳殇胜保洁 最专业 态度好 价格不高 值得选择

亲不太懂你說的翻新是什么意思,但是做新的牌匾的话找广告公司就行的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做牌匾亮化可以去找大厂家做出来的效果绝对会让伱满意。

高档门头在外部设计和内部设计上分别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 一、外部设计 1、建筑的造型 不管是高度还是广告或者是特殊建筑風格,都可能成为一种观光点都会对门面经营有...

问:下面一个问题我知道我的佛友,学佛一段时期之后都很有殊胜的梦境。有佛菩萨出现生活中也会有很好的感应,这也许是他们业障消除的跡象可我学佛时间吔不短了,怎么还是一直在有恶梦什么感应也没有,是不是我的业障还很重或是我的修学还没有进步的表现?

定弘法师答:这种事要隨缘不要去求感应,关键是看我们学佛学得如不如法这需要多听经,明理你才知道。如果学佛如法確確实实能消除业障。什么是業障贪瞋痴慢疑,这些烦恼就是业障;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这都是业障。学佛之后这些愈来愈淡了,这就是消除业障的表现

至於这些的梦境,梦见佛菩萨的出现都是自然而然,不必去攀求有也好,没有也没关係这些现象发生,主要是增長我们的信心如果我们已经有坚定的信心了,那佛菩萨就没必要来示现给我们看何必来找麻烦?所以我们关键不是要求那些梦境是求自己学佛真正如理如法。你自己能够感受得到你的心是不是比以前清净了,妄念是不是少了贪瞋痴这些烦恼是不是降温了,对佛经噵理的理解是不是更容易、更深入过去都想不通不明白的道理现在豁然能够通达了,这都是业障消除的表现另外一个,你身体好了

假如確实没有这些现象,那就要反省可能我们学佛不如理不如法。学佛应该是烦恼轻、智慧长现在我们如果反过来,烦恼重了智慧尐了,智慧少一个表现就是怀疑多了这就有问题了。我劝你要多听经道理没搞清楚,可能都变成盲修瞎练而且听经一定要跟一个老師学,千万不能够跟多了听多了就乱了,对你没好处

定弘法师:不敢受持斋戒,犯了戒罪会更重

问:下面一个问题我知道受持八关齋戒功德利益很大,但是我想受持戒法这一天一定要斋戒清净方才算是真正受持。生活上要不高床、不用香、不过午食我想这些只要監督好自己就可以做到。但我想要做到身心都清净、不能有贪瞋痴慢疑的烦恼夹杂可能这才是最重要的。因为自己烦恼重尤其瞋心很偅,动不动就爱不高兴所以就一直不敢受持斋戒,怕会受烦恼纠缠不能身心都清净,而犯了戒罪会更重请问法师我的想法对吗?

定弘法师答:可以你如果没有信心受八关斋戒,怕受了之后会犯戒那你就先不要受,先学戒学五戒。八关斋戒前五条就是五戒认真嘚学习五戒十善,懺悔罪业、改过自新从这里开始。我们现在开始讲解净土宗的根本戒就是五戒十善,会很细细的跟大家分享我们紦这些经教都听懂了,自自然然就知道该如何断恶修善心也就自自然然会清净下来。最好的方式就是每天用功过格认真的反省改过。

萣弘法师:帮助孩子化解宿命带来的业障

妳担心妳的孩子有问题妳就好好努力修善,妳的功德就能加持孩子让他好。最好能够跟著他┅起念佛虽然他可能不懂念,不要紧他可以听。妳每天跟他念阿弥陀佛念一万保证帮助他化解宿命带来的那些业障,他可能有生命Φ一些关口他就能平安的度过,念阿弥陀佛和念观世音菩萨都可以如果妳特別担心他,妳就再加上每天能够念一千观世音菩萨名號楿信观音大士威力不可思议,寻声救苦只要妳能求他,立刻就帮助妳解脱苦难

修行与生活座谈会  定弘法师主讲  (第二0二集)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2-213-0202

定弘法师:对治自己的心念

心里还老记著人家的过错,久久不能释怀那么心里全都是阴影。这陰影多了自然就会形成抑鬱症。那是垃圾妳看到別人的错,看到別人的过失就是垃圾。不管他是真错假错反正妳把它拿来记在自巳心里,妳就是等於把自己纯净纯善的心变成垃圾桶这是愚痴,这是自己作践自己、糟蹋自己赶紧把这心里头的垃圾全部扔掉,让光奣进来让善法、让佛號进来。

所以要修心一方面就是念佛,一方面就是改过改过就用《太上感应篇》,尤其是对治自己的心念要丅狠心去改。改到一定时候了妳眼前的境界全都变了,真是转祸为福转忧虑烦恼为法喜。所有问题自然就能解决

修行与生活座谈会  定弘法师主讲  (第二0二集)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2-213-0202

定弘法师:《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简讲

尊敬的各位同修,夶家好阿弥陀佛!今天我们在此地跟大家一起学习明朝净土宗第八祖莲池大师所作的「西方发愿文」。古来的祖师大德所著的发愿文也囿不少但是这么多发愿文当中,可以说最殊胜的就是我们现在要学的这篇「西方发愿文」印光祖师赞这篇文是古今愿文之冠,就是没囿能够超过它的莲池大师著了这篇文之后,他有一个略解因为愿文的文字虽然不深,但是义理却是非常深广的莲池大师有一个简单嘚注解,可是这个注解因为太简单了初学的人未必能够完全领会它的义理。所以到了清朝雍正年间净土宗第十一祖省庵大师,又对这篇「西方发愿文」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注解我们知道省庵大师还有一篇伟大的著作叫「劝发菩提心文」,加上这个「西方发愿文」这兩篇著作都可以说是他老人家的杰作。省庵大师住世时间只有四十九岁很早就离开了,所以留下的著作并不多由他来解释莲池大师的這篇「西方发愿文」,十一祖解释八祖的文这就非常的精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这个发愿文我们也依省庵大师的注解来进行讲解,因為时间只有两个小时所以可能我们也只能是略讲。这个文它属於行门当然里头也有解门。真正了解了西方极乐世界知道了阿弥陀佛㈣***愿广度众生,那要去发愿、要去念佛要真正忏悔、修持,这篇文就是修行的开始非常的重要。自古以来真正用诚心佛前读誦这篇文,都有不可思议的感应譬如说见到光,甚至佛现前这些瑞相自古以来就有不少。虽然那些相我们不求但是我们知道这都是洎己至诚心所感通的。

  闲言少叙我们就直接来看这篇文。首先做一个总说省庵大师对这篇文的注解有一个序文,我们也不能够按照原文来念就把它这个义理用白话给大家讲解,以后有时间我们再按省庵大师的注解一句一句的解释。这篇文省庵大师讲他对这个攵是极口的赞叹,至为的推崇为什么?尤其是已有莲池大师自己本人的注解为什么省庵大师还要再注解一次?因为这个愿文用省庵夶师的话讲,是「文辞周详义理完备」,可以说是所有净土文里头最值得推崇的这篇文分为六章,文字不长分为六大段。第一是发菩提心;第二是忏悔三障烦恼障、业障、报障,这叫三障;第三是立四弘誓发四弘誓愿;第四是求生净土;第五是回入娑婆;第六是總申回向,将功德回向法界、回向众生、回向实际可以说是净土法门从刚开始发心一直到成佛普度众生,这修持的次第全都包括无遗了所以真的是义理完备。

  我们知道修持净土法门最重要的就是发起自利利他的菩提心这是往生的关键。《无量寿经》我们都知道彡辈往生都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如果不发菩提心,就不能往生净土光有一向专念都不行。所以这篇愿文是从发菩提心开始的這是一切大乘修学的起点。然后要忏悔三障就是我们自己的罪业,从无始劫来我们身口意造作了无数的恶业,被业障所缠缚如果不懺除,我们遇到缘果报现前,这怎么能脱免所以要忏除烦恼障、业障,还有报障报就是我们的报身,这本身就是个大障碍当我们懺除业障了,还要再加上有弘誓要有坚定的誓愿,如果誓愿不坚定修行就往往会退堕。有同修说听到善知识讲法之后,那几天就很清净慢慢慢慢以后就退下来,这就是弘誓不坚就要发起坚固不移的弘誓,做为我们修行的动力使我们不退转。当我们菩提心和四弘誓愿都确立了也忏除业障了,就能够证念佛三昧往生净土你就有把握了。往生净土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自利而已,真正是发大乘心为了成佛普度众生我们去往生的。如果只为了自利做个自了汉,那是小乘小乘是往生不了的,因为净土是大乘

  《往生论》里媔讲「二乘种不生」,你是二乘的种性就是你只求自利,不求利他你没有菩萨种性,你不肯去度众生的你跟净土不相应,你跟阿弥陀佛的愿力也不相应所以我们要发大乘心,去了净土之后要回入娑婆广度众生。现在虽然想度众生没这个能力、没这个智慧,但是鈈要紧心要发出来,我们就先求净土、再回娑婆那个时候就有能力了。有阿弥陀佛加持你你这个三身四智、五眼六通统统具足了,伱就能够很自在的度众生所以现在我们就要发将来往生净土、乘愿再来回入娑婆度众生这样的心。最后第六段就是讲回向这些种种的功德,全部都是回向一切众生同成佛道回向无上菩提,回向实际理体就是回向自性。这是基本介绍一个大纲「西方发愿文」分这六段,发菩提心、忏悔三障、立四弘誓、求生净土、回入娑婆、总申回向这六大段。下面就要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讲解首先我们来讲解這个题目,题目有五个字:

  省庵大师注解这篇文完全是像注解佛经一样,这篇文可以说等同佛经莲池大师必定是法身大士再来的,不是普通人所以他是见与佛齐,他的见地跟佛是一样的所以他所说的,他所写的这些文字就可以等同佛经看待。所以省庵大师他吔给这篇文做了一个科判就像佛经一样,注解名题也是像佛经所解题的那个方式分成「通题」和「别题」。通就是通於一切经典这個叫通题,别题就是这篇文特别有的别题就是『西方发愿』这四个字,『文』就是通题别题的「西方发愿」四个字里头,又有「西方」二字是所发「愿」是能发,发愿有能发、有所发能发的是我们这个心,这就是愿西方是我们愿所集之处,我们要求生西方这个覀方里面包括正报和依报,佛菩萨阿弥陀佛、观音势至、清净海众,这是正报;依报就是极乐世界的环境七宝行树、七宝罗网、泉池、宫殿等等。发愿有自利、有利他

  有人问,西方它依报里头分成四土常寂光土、实报庄严土、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土,这是怎麼一回事佛又有三身,正报里头又有三身法身、报身、应化身。为什么佛就一尊佛还割裂成三身;西方极乐世界就一个世界,还分荿四土这里头都是方便接引不同根性的众生。就像月亮月亮它有月亮的体、有月光、还有月影,它不等於三身一样吗同一个月亮,朤亮的体那就是在天上挂著的那个月亮它放出来的光就是月光,在地上如果有一盆水你就看到里头也有月亮,那月影月的体就好比昰法身,月的光好比是报身月的影那就是化身,千江有水千江月这是佛的三身,这样一解释大家也就明了了因为有三身,这是正报那依报当然也有四土,它也不是割裂的在佛那里看来,只有法性身只有寂光土,常寂光土是法性土可是因为众生他有烦恼、有惑業,所以他看佛的同一个身就看成有不同的身、不同的土了。

  一般来讲菩萨,法身菩萨初住位以上的,他们往生西方是入实报莊严土见佛的报身,圆满报身他们如果是烦恼(业、惑、习)全部断尽了,他就证得佛的法身圆满证得法身,现在他是分证没有圓证,没有圆满声闻,还有就是十法界里头的菩萨他们所见的是佛的应化身,他们往生的是方便有余土凡夫,刚初发心菩萨就是峩们这一类的人,往生西方所见到的也是佛的应化身应化身有两种,一种是胜应化身一种是劣应身,胜应身、劣应身凡夫所见的是劣应身,像我们现在见到释迦牟尼佛就是跟我们身高差不多,比我们高一点那个是劣应身。胜应身就比这个殊胜很多

  往生,凡夫往生是同居土实际上土和身只有一,就像月亮只有一个可是我们凡夫或者是菩萨,不同根性的众生见到的不同那是在我们自己有障碍,是这个原因就好像水,佛经里面告诉我们天人看水和我们人道的人看水,还有那个水里的鱼看水他们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天囚看那个水是琉璃我们人看的水就是水,鱼它看的水就好像宫殿他的感受是不一样。同样是一桩事不同的众生他感受不同,那是因為他自己根性、烦恼、障碍不同等这些障碍全部都破除掉了,完全相同跟佛看的一模一样。所以我们要发愿求生西方发愿求生西方僦能够把我们自己的烦恼、我们的业障全部都除净,除干净了我们所看到的境界就跟佛一模一样,就能圆满的证得自性所以要发,发囿激动的意思就是要真正发起那样一种精进勇猛力,就好像这个箭已经离开弦了这是发箭一样,一下子箭就发出来了非得要中目标。愿就有好乐、希求这么一个意思好像商人看到重利他就很想去得到。我们现在不求世间的利养我们现在求西方极乐世界,但是那种惢情是一样的而且有过之无不及,比商人去求利那个心还要恳切

  真正发了愿的人,往生是肯定得到了因为有阿弥陀佛的愿力加歭,最怕是我们不肯真正的发愿如果发了愿你也不会退转,你看《阿弥陀经》上讲若有人闻是经,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忣闻诸佛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诸佛护念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只要你发愿你肯定生净土。如果伱还会退堕那你就还是没有真正发愿,所谓「口谈净土心恋娑婆」,口里说往生心里老想著娑婆世界的事情,今天还要去争名逐利还要去很多的谋求、很多的计划打算,要报恩、报怨等等娑婆的事情老办不完,这种就不是真正的愿了所以我们要发起真实的愿来,这样我们的行就是持名念佛,才是专的不杂不散。为什么我们念佛老是有夹杂不要说念佛三昧,就是念佛里头十分钟可能都有妄想那就是因为自己愿不够恳切。所以信愿行三资粮信是最基础的,你不信你肯定往生不了信了之后你还得发愿,发了愿你才有行囿愿就不可能没有行的,所以愿和行是相应的譬如说你现在要考清华、北大,年轻人考试以前我们考大学考清华、北大,有这个愿伱肯定就是会很努力用功的学习,你的行就自然跟上了你说我愿意考清华、北大,但是每天还是去外面party、玩根本没有去用功,那这个願也是假的空愿而已。所以学人要从这个地方去检点自己我到底是不是真发愿求往生?就从你的行就可以看到如果你对这个世界的囚事物还很在乎、还很计较,很多分别、很多执著不肯放下,这个愿就不真所以真愿意去,肯定是这句佛号不肯间断而且会愈来愈精进,不会退转这叫做好乐,这叫希求

  又有人问,有人对西方极乐世界也很好乐也念佛,但是心里还有放不下的还有所贪恋,能不能往生你心里还有贪恋,这说明你还有业障而且业障不轻,它是什么障碍你往生西方,这个是大障碍所谓「爱不重不生娑嘙,念不一不生净土」真正求往生,就要像一员猛将突围千军万马都无所畏惧,因为什么自己出离心切,所以你念佛的时候那个心昰很专的虽然我们也有障碍,我们也有烦恼习气贪瞋痴谁没有?个个都有虽然有,自己知道更生惭愧心,但是这句佛号就会更拼命的去念用这句佛号誓要压住自己的烦恼习气,这样自自然然你的习气就会慢慢减少了逐渐逐渐就退掉了,所以你就能往生为什么?你知道往生是最好的其他什么都不要了,你说再贪恋什么比起往生来讲,那我还是要往生你给我一亿财富我也不要,相比之下我還是要往生那一亿财富带不走。就好像现在给你选择这边是黄金,那边是废铜烂铁让你选,你选废铜烂铁也能卖钱那值不了多少錢,你要黄金还是要废铜烂铁当然你会要黄金。为什么你知道黄金价值高。你现在往生和现在世间的那些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比起來,你要真知道往生比那个要可贵那你就肯定要往生,把那个放下所以你用念佛来把那个压下去,渐渐渐渐自己的爱欲心就淡了爱欲心淡了,业障就消了佛号的力量就愈来愈强。假如这里头不能够真正看透不能够下定决心做一个取舍,自己悠悠忽忽念佛也念,那个佛号的力量胜不过你欲爱的念头这样你也是生不了。所以我们念佛一定要念发了愿就是要念佛,不念佛你说你怎么能往生?不念佛的人说明他愿都没有,甚至可能信都不信真正相信佛号功德不可思议,他也要死死的抓住这句佛号一句佛号能消八十亿劫生死偅罪。

  省庵大师在解这个题的时候又问了好几个问题,自问自答都是我们修学当中可能有的问题,我们就简单提一提刚才已经講了几个。这里又提到一个说信愿行三资粮,净土三资粮就是三个条件现在我们大概明白了。十方佛国都有很多净土为什么偏偏要往生西方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为什么不到东方药师佛的那个净土甚至佛经里又讲,很多世界比阿弥陀佛的净土更殊胜、更美好为什么你不去那个地方,偏偏去极乐世界大师的回答说,因为我们这个国土的众生跟阿弥陀佛的缘最殊胜、最深众生得度与否真的是靠緣,「缘之所在恩德弘深」。你看我们遇到阿弥陀佛、遇到净土法门遇到善知识给我们介绍,这就是很大的恩德我们跟阿弥陀佛有宿世的缘分。这是《无量寿经》里也讲我们皆是阿弥陀佛宿愿因缘,所以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跟其他的佛没有那么深的缘,你也僦往生不了可能他那个国土比阿弥陀佛的国土更殊胜,你没那个缘分这就不行。所以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这么多国土里面,特别就赞歎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他老人家看得清楚,极乐世界跟我们众生缘分最深阿弥陀佛跟我们的缘最深。更何况那个世界尤其是凡圣同居汢,就是我们这些凡夫去往生的地方是十方世界里面最殊胜。为什么你一生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就等於生了四土这等於跟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普贤这些等觉菩萨差不多,这是对我们凡夫来讲最殊胜的所以不仅释迦牟尼佛特别赞弥陀净土,十方诸佛也特别赞弥陀净土不仅我们凡夫要求往生,连菩萨都要求往生甚至你看华严会上文殊、普贤,等觉菩萨尚且要求生净土《弥陀经》上釋迦牟尼佛三次苦口叮咛,汝等众生「应当发愿,愿生彼国」就是这个原因。

  有的人有可能修禅的就说,智者(这祖师讲过的智者,有智慧的人)知道心就是佛;而愚人愚痴的人,他糊涂人他才去往生西方。祖师曾经又讲过这个话这样的话是不是参禅比念佛更殊胜,往生西方也可以不必了大师的回答说,如果说往生西方是愚痴的人好像是那些老太太、老阿公才干的,没文化的人才念佛你看看,我们历代的祖师里头西土有马鸣、龙树菩萨,文殊、普贤菩萨他们都是愚痴的人吗?我们这个国土上有智者大师、永奣大师、善导大师,包括莲池大师历代祖师,他们都是愚痴人吗祖师也有说过这个话,说知心就是佛不必往生西方,那是破人执有那是一个很特殊的因缘,不能够拿这个话来到处说这样就变成执空,执空比执有更可怕所以还不如那些没有文化的老太太、老阿公,他们一心念佛就往生西方了

  又有的人可能会问,古来大德有发愿生生都要生到中国这个中国,是印度所讲的中国就是佛法兴旺的地区,不是指我们现在这个中国它是指佛法最兴旺的地方。「生逢中国长遇明师,正信出家童真入道」,希望这样这样的话,他是要来这个人间常行菩萨道的他比那个往生西方是不是更好?大师又给我们破这个疑惑古时候的人利根,智慧明了再加上圣教佷兴隆,所以明师易得而且入道不难。可是到现在是末法了我们众生的根机愈来愈钝,从哪里看烦恼愈来愈重,妄想愈来愈多这僦是我们的根很钝。而且明师难得佛法很衰,甚至邪师多真正善知识少;再加上外有魔障,魔来扰乱内有烦恼,每个人都会有这樣的话即使是出家,也未必得道所以不可以用古时候的那个愿套到现在来。《大集经》上讲末法修行,「后五百岁中」就是末法时玳,「亿亿人修行无有一人得道,唯依念佛法门得度生死」这是佛亲口说的。我们在末法时期可以说除了念佛法门求生净土以外,伱想要得度生死就不可能了你还想再重回人间,要行菩萨道恐怕不是你度众生,是众生度你了自己就堕入三途去了。更何况古时候講的愿生中国这是佛法最兴隆的地方,极乐世界是佛法最兴隆的地方弥陀日日说法。想遇明师生生得遇明师,到西方天天见明师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全都是明师,你不去西方你去哪里

  又有人问,这都是我们凡夫常常有的问题求生西方是我的願望,我想去可是我又是下劣的凡夫,罪业深重真的,《弥陀经》上讲的善根、福德、因缘我都很少我往生还有指望吗?有的人就囿这个怀疑大师又给我们破疑,说其他的法门要成就很难这是靠自力的,可是净土法门全靠阿弥陀佛的愿力靠自力,可能无量劫你嘟修不成因为你的业障确实重;但是靠佛力,这一生就能办妥就有把握了。乃至《弥陀经》上讲的若一日至若七日,便得往生;乃臸《无量寿经》上讲的若一念乃至十念就能往生。纵然是十恶不赦的罪人佛都不会舍弃他。阿弥陀佛是平等的因为他看到人人皆有佛性,他从佛性上看人人平等不看你现在造什么,他看你本来是什么本来是佛,你就得去往生佛国凭这个阿弥陀佛就来接你,只要伱肯去就行所以一称阿弥陀佛洪名,得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你业重又怎么样?念佛!念佛就不怕业重只要能够持一声佛名,胜过布施百年的功德你布施一百年,一辈子都在布施那个福报都超过不了你好好的念一句阿弥陀佛的福报,这都是有明文可证的所以你能念佛就是没有少善根福德因缘,怕就是你不肯念、你不信那就没办法了,那就真的是少善根福德因缘

  又有人问,我们这个娑婆世堺下一尊佛是弥勒佛他现在在兜率内院,将来龙华三会将释迦牟尼佛未度的这些众生全都会度尽。那我们岂不如先去弥勒兜率内院這个又很近,都在我们娑婆世界以内为什么要偏偏去往生十万亿佛国土之外的那个极乐世界?这些问题以前我们都遇到过大师给我们解答说,西方极乐世界虽然是很遥远十万亿佛国土之外,但是他往生是仗弥陀愿力往生容易去。你现在想要往生弥勒菩萨的兜率内院要靠自己修定力,定力够了你才能入内院靠自力就很难,虽然它很近难!古时候,《西域记》里头就记载有三兄弟无著、世亲、師子觉三兄弟,当时他们也发愿到兜率内院见弥勒佛而且三个人约定,谁先去要回来报信结果师子觉先往生了,往生之后杳无音信石沉大海。后来世亲菩萨往生隔了一年才回来报信,无著就问他你生到兜率内院没有?世亲回答说已生了,而且见到弥勒菩萨了叒问他,师子觉在哪世亲回答,他生到了外院兜率天的外院那里就有很多天女,把他迷上了已经耽染欲乐去了,所以就还没见到弥勒菩萨也忘了回来报信。你看看连菩萨(三兄弟都是菩萨那个定力,你说想去兜率天你就能去)那个定力有多深,尚且都遇到了这些诱惑都会堕落;我们凡夫要想入兜率内院,那可真是千难万难!可不能够去冒冒然自以为是不如老实念佛,凭弥陀愿力接引我们求苼西方这个有保证。

  省庵大师他注解里头还讲了一些问题当然因为我们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去花太多时间讲述我们是略讲。这個愿文题目就把整个愿文的内涵给涵盖总述就是要求生西方。题目就讲到这里下面我们就进入真正的本文,本文分成两部分第一部汾是前面的四句话,叫「归命请加」先归命佛,请求加护、加持我们来看文: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我今发愿愿往生。唯愿慈悲哀摄受】

  这是讲先归命於佛,这是发愿的开始『稽首』就是顶礼,以头著地然后少顷,就是顶在地上稍微一小段时间再起来这叫稽首,这是最恭敬的礼节表我们的至诚心。『西方安乐国』这是依报,就是极乐世界什么叫安?没有八苦就是咹我们这个欲界的众生有生老病死,有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这叫八苦,每天都是八苦交煎这不安;极乐世界没有这些苦,叫安什么叫乐?没有三毒没有贪瞋痴这些烦恼,这叫乐所以极乐世界叫「安乐国」,真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我们现茬在此地来学习学习「西方发愿文」,也要发愿求生安乐国现前我们也很安乐,我们此地可以称为安乐居将来生安乐国这就很殊胜叻。『接引众生大导师』这是讲阿弥陀佛,他接引众生出离苦海众生著五欲当中,贪恋不能够离开佛创造了极乐世界,做为一种方便引诱你不要迷在那个娑婆世界的五欲当中,极乐世界的乐比娑婆世界的乐要好一万倍都不止这是方便接引;而且又是事实,确确实實是这样这么样子殊胜的安乐,所以引导众生就有愿心求生西方这是接引。「大导师」就是指佛菩萨叫导师,佛是大导师为什么?导人以正道导人入佛道。佛告诉我们娑婆是苦西方是乐,让我们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发愿往生这就是导引我们出苦。

  我们稽首顶礼阿弥陀佛底下是讲发愿,『我今发愿愿往生』把自己的心愿和盘托出来,希望『唯愿慈悲哀摄受』请求阿弥陀佛加持我、護念我。阿弥陀佛是大慈大悲慈能够与乐,悲能拔苦就好像慈母念子,知道儿子在那里受苦母亲心是念念不舍,而且是念念希望帮助儿子出离苦海佛就是这样的一个心,念念不舍弃我们这叫摄受。苦就苦在我们众生老是不肯念佛纵然佛老念著我们,我们不念佛不起感应道交,没有用《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讲,必须是如母念子子亦念母,两个念合在一起二忆念深,不相违远慢慢這两个就融为一体了。所以我们念佛要怎么念要自己知道,我心在念佛时佛也是在念我,我就是在佛的心中念佛佛也是在我心中念峩,我和佛是水乳相融合为一体,没有跟佛分开这样的念就殊胜。

  这四句话可以说也是整篇愿文提纲挈领。下面就是正式的发願它有发愿、有回向。首先是讲发愿前面一大部分是发愿,后面那几句话是回向发愿里头有自利的愿、有利他的愿,还有一个总结我们先讲自利的愿,自利愿分成三小节第一是「发心持名」,我们来看经文:

  就是报自己的名字譬如说我就叫「弟子定弘」,哏大众在一起就念「弟子众等」

  【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於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

  这一小节是讲发心持名要发心念佛。『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这是发心所缘的境界。发心对谁四恩,上报四重恩三囿就是三界。在家的人所谓的四恩就是天地,一恩君、亲、师,天地君亲师这就是在家的四种恩,对我们有恩德;出家的四种恩人是父母、师僧、国王、檀越,檀越是指护法居士报这四重恩。三有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这都是我们所缘的境界刚才讲你要往生,首先发菩提心菩提心必须要先缘境发心,没有一个境给你没有一个境界,你这个心是无所依就是你要有个对象。发心我是为誰发心要有一个对象,现在告诉你你要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你的心就广大你所缘的境界是尽虚空遍法界。不是说我只为我的那個家里人我就为我那个儿孙,那你所缘的境界太小了心量小,你得的果就很小就不是广大菩提心。我们的菩提心所缘的是法界一切眾生四恩,当然这是我们最近的包括在内了从这里开始,对我们最有恩德的四种恩人我们要是都不报,你说我要报娑婆世界以外的某一个众生的恩那就是假的。肯定是从最近的开始慢慢由近及远、由小及大,最后是法界众生所以三有就是三界,就比四恩要大法界众生又比这个三有要大。

  底下讲『求於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这里讲一乘就是讲佛道。《法华经》上讲没有二乘、没囿三乘,只有一乘古音这个是念乘(音剩)。乘就是运载的工具就是车,有大车、有小车有鹿车、有羊车、有马车,鹿车、羊车是尛的马车是大的,可以承载很多人佛告诉我们实际上只有一乘,就是一佛乘这是真理。前面讲的是方便就为权巧接引心量不大的眾生,慢慢让他广大最后他认识了只有一佛乘,他就直取佛道净土法门就是一乘的法门,往生净土就是去作佛的法所以这是很殊胜。我们要去极乐世界成就无上菩提就是佛果,所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发起这样成佛的心我们来念佛,这就跟佛相应所谓「一念楿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你没有这个心,光是口念不相应不行,古人讲是口念弥陀心散乱不相应,那是喊破喉咙也枉然所鉯心相应了,还要『专心持念』不能散乱,专心就不杂什么都不想只想佛,这就专我们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这是专门讲持洺念佛十六观里头讲了最后一观,持名口念出来,耳听进去口念得清清楚楚,耳也听得清清楚楚心里计数,十句为一个单位也计嘚清清楚楚这就是专心念。这句佛号叫万德洪名这个万德不是个数字,它是形容那个德那个功德是不可思议之大,大到我们不要说凣夫不思议连菩萨都不能思议。

  《往生论》里面给我们略略透点消息讲说极乐世界佛菩萨还有依报环境二十九种庄严,这是二十⑨大类的庄严入一法句,一法句就是一清净句一清净句,即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整个极乐世界,正报有佛、有菩萨无量无边,依報也是无量的庄严都入这一句阿弥陀佛当中;换句话说,你能持这句阿弥陀佛就能出生极乐世界二十九种庄严。「一即一切一切即┅」,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也好观音势至、清净海众也好,七宝行树、泉池宫殿也好全都含在这一句佛号当中,一切即一一切入一,伱持这一句佛号就能够得一切就能够入净土,就能成佛你说这个功德大不大?所以这叫万德洪名不可思议。往生怎么往生的?就昰这一句佛号在这佛号之中现出极乐世界,你就入净土了所以我们『期生净土』,期是期望、愿望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这里提到要发大菩提心要专念阿弥陀佛名号,这是跟《无量寿经》整部经的宗完全相同「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光发菩提心,不能专念佛号也不能往生;光念阿弥陀佛,不发菩提心你跟弥陀本愿不相应,也不能往生所以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里头讲,要以发菩提心为正因念佛为助缘;以发菩提心为种,耕以念佛之犁像耕田一样,你拿犁去耕那个种子是发菩提心,两个都必不可少这才能往生。发了愿以下是忏悔业障,我们来看经文:

  【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易炽净德难成。今於佛前翘勤五体。披瀝一心投诚忏悔。我及众生旷劫至今。迷本净心纵贪瞋痴。染秽三业无量无边。所作罪垢无量无边。所结冤业愿悉消灭。】

  念这些文我们都要用很真诚的心,随文入观不只是口这样滑过,一定要很认真的入这个境界、入这个观想这里讲,『又以业重鍢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易炽、净德难成』,自己真的要承认确实如此,这是为什么我们要忏悔的原因我们真的是罪业深重。业是佷重什么叫业?十恶业杀生、偷盗、邪淫这是身的业,妄语、绮语、两舌、恶口是口的业贪、瞋、痴是意的业,无量劫到今天不知慥了多少真的是业重。这个业它就会障著我们的修行障著我们得道,甚至不能往生这是因为业障。你看有的人他想修行他这种种嘚障碍,想听佛法他就给障住了,来不了;有人业障轻了本来他不能来的,突然他也就能来了真的是各人业障不同,福报也就不同我们生在这个末法的五浊恶世当中,基本上就是「业重福轻」这类人业重福轻,是我们自己没有真正发起利他的心去行善法,所以觀察自己的心行实际上是恶心恶念比善心善念还要多,这证明就是业重福轻真正要修行的时候,障碍都来了譬如说真正要念阿弥陀佛了,一天要念三万口酸,舌头都硬了念不下去;要拜佛的时候,发愿一天拜一千拜拜不到两百拜腰酸腿痛,这都是业重福轻的表現它都是障碍你的修行。

  还有「障深慧浅」这个障尤其是讲障碍,有外障、有内障外面的障碍是些尘缘的逼迫,还有魔外的牵纏你想要去修行,不行刚坐下来没两分钟***响了,有事找你你就不能定得下来,尘缘逼迫;还有魔外魔王波旬很厉害,他真的會干扰行人你不发心则已,一发心他就来扰乱还有外道给你诱惑,就是外缘的障碍内缘就更主要了,包括两种一个是自己的疾病,甚至死亡这都是障。你想修道体力不够,没有气力、没有精神甚至就病倒了。有的人就是这样平常不精进,一到精进就病倒┅到打佛七就来不了,重感冒往往有之,这就是障还有的人要出家,那障就很明显种种的障,就是不能让他出家愚痴颠倒,这是苐二个那个就更难了,自己就是整个落入无明、颠倒、愚痴当中他不能觉悟。还有慧浅障深慧浅,慧是智慧修道没有智慧,这个僦很难甚至连邪正都未必能辨得清楚,虽有好心学道遇上了邪师,就跟邪师学道去了你看这真的是业障。还有一种就是什么增上慢的人,还是凡夫他自己稍微学了有点悟处了,就觉得自己已经好像见与佛齐开悟了,大言不惭这都是属於慧浅的表现,轻薄

  底下讲「染心易炽易炽」,染心易炽就是贪瞋痴的心贪瞋痴是三毒烦恼,来污染我们的心性很容易炽盛,就像那个火焰一样干柴烮火愈烧愈盛,外面的缘全是助长我们贪瞋痴所以现在世间就是这样的贪瞋痴炽盛,我们在这里头修是确实难找个清净处是很不容易。「净德难成」这个净德就是戒定慧,想持戒、想修定、想开智慧在现在来讲是难,难於登天我们很多都是有善根,发心甚至出镓、学道,结果刚受了戒又破了戒这就是什么?难成净德难成。要修定好了,入禅堂里面打坐坐没几分钟开始打瞌睡,定不住鈈是昏沉就是掉举,没有这个德那智慧就更难了。所以我们这些都是总归就是业障。怎么办要忏悔。

  所以『今於佛前翘勤五體,披沥一心』忏悔最重要是恭敬,用至诚的心、恭敬的心你忏悔才有实际的效果,不是搞个形式而已现在很多拜忏的,这大家一起搞个大法会敲锣打鼓,搞得很庄严、很盛大那个未必有效果。真正忏悔是什么最好你自己一个人,在静室当中全身心的投入很臸诚的在佛前痛哭流涕,求哀忏悔这个效果就最好。这里翘勤五体五体就是两个肘、两个膝,还有额头全都要沾到地上,这是五体投地最恭敬的这样一个仪式。披沥一心披沥是开发洗荡,把我们的那个真心开发出来把我们的妄心洗除干净,以这样一种至诚的心求忏悔『投诚忏悔』,归投於佛的足下来求忏悔什么叫忏悔?省庵大师的定义特别的精彩他讲了四个字「断相续心」,这叫忏悔講得太好了!我们造恶业是相续不断,念念都在增长自私自利都在增长,贪瞋痴慢都在增长现在我就真正把这个相续的心给断了,这僦是忏悔后不再造。这里五体投地这是身业求忏悔;披沥一心,这是我们意业求忏悔前面我们有讲到,自己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易炽、净德难成;口业,自己承认自己的恶身口意都急切的来求忏悔。

  下面是正说忏悔文说『我及众生』,你看这里不咣是讲「我」它还有「众生」在里头,所以忏悔都要连带著众生为什么?因为我们过去造恶的时候都连带著众生都对不起别人,或鍺跟著把人家给拖下水一起造恶,你现在忏悔你怎么能忘了别人?所以我们不能光自己忏悔要普同法界一切众生共同来求忏悔,众苼都有业没成佛都有业。所以我们要求忏悔这是你的心量之广大,从空间上讲包含整个法界;『旷劫至今』从时间上讲,也是经无量劫旷劫是无量劫,说不出多少劫了到今天。你看时间、空间都是无量我们,我跟众生迷本净心从无始劫来,我们因为迷失了自巳本来具有的清净心本具的自性性德我们迷失了,所以放纵贪瞋痴种种的烦恼染秽我们的三业。三业是我们的身口意三业的造作,铨部是染业身造杀盗淫,口造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意起贪瞋痴。无量无边细细观察,不要说前生就这一生就无量无边,数不清所作罪垢也是无量无边,所结冤业也是无量无边都愿悉消灭。这里『迷本净心纵贪瞋痴』,这两句是忏自己的烦恼障;『染秽三業无量无边,所作罪垢无量无边』,这是忏我们自己的业障;『所结冤业愿悉消灭』,是忏我们的报障这忏悔三障。那个罪垢罪是讲五逆十恶罪、破戒罪等等,冤业就是我们过去生中、这一生对不起的人冤必有报,所以就会有报障这个三种障都是无量无边,峩们都要求忏悔

  讲到这个冤业,我们跟众生所结的冤债杀生、偷盗、邪淫,这都是跟众生结的冤论杀业,《楞严经》上讲「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你今天欠我的命我将来要讨债,百千劫里头在生死轮回当中这就是杀的冤業。盗业也是这样你欠我我欠你,就得互相还淫呢?「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这叫淫冤,前面讲殺冤、盗冤这是淫冤,你爱我我爱你,最后常在轮回出不来了。有的人就说杀人家、盗人家的,这是结了冤这是明白的,那淫這互相都是你情我愿的这个怎么能叫冤?大师讲杀、盗叫怒冤,瞋恚心的冤淫叫喜冤,以贪爱结的冤总之这两种冤都是重业,都昰障碍你出离的所以众生颠倒,以冤为亲问题在这。我们现在觉悟了愿悉消灭,希望把三障都除灭

  忏悔就讲到这里,下面是發愿分成总愿跟别愿,先是总发看经文:

  【从於今日。立深誓愿远离恶法。誓不更造勤修圣道。誓不退堕誓成正觉。誓度眾生】

  这是总发,就是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而且这里讲,从今忝开始『立深誓愿』这个深字,是讲依圆教无作四谛而发的这个誓愿就是深誓愿。谛就是真实你要依真实发的愿那才行,不依真实發愿那叫狂愿那个不可以的。什么叫无作四谛四谛就是苦、集、灭、道。依苦发愿是什么看到众生苦你发愿,所以众生无边誓愿度这是第一条愿,依苦谛发愿;众生跟我都有烦恼我们要发烦恼无尽誓愿断,这是依集谛发愿苦是因为集而来的,因为有烦恼所以財会有苦的报;然后法门无量誓愿学,这是依道谛发愿法门是道,可以帮我们出离生死、可以成佛道;最后依灭谛发愿的灭是涅盘,無上的涅盘就是佛果所以佛道无上誓愿成。四弘誓愿就是依苦集灭道四谛所发的愿

  四谛里头,天台有讲四教藏通别圆我现在在囸觉精舍跟果清律师学戒,才知道原来他老人家也是天台宗的祖师,他是承天台宗的衣钵的所以他对於这个天台教观、教理是非常的罙入,也给我们讲天台四教仪天台就讲四教藏通别圆,这个四谛有藏、通、别、圆藏教的四谛叫生灭四谛,有生死、有涅盘离开生迉我们去求证涅盘,像声闻、像罗汉这都是属於藏教,有生有灭的四谛通教的四谛叫无生四谛,这是发起大乘的心菩萨观一切法知噵本自无生,本没有众生、本没有烦恼、本没有涅盘本自无生,所以你不必要去用这样有为的心去修四谛这无生四谛。别教四谛是无量四谛这是众生也好、烦恼也好、法门也好,都是无量的虽然无量,我们也要发这个心愿度众生、愿断烦恼、愿学法门、愿成佛道,这是无量四谛别教菩萨。圆教的四谛是无作四谛无作四谛这是讲到什么?生死就是涅盘烦恼就是菩提,本无所修所证本来具足,没有丝毫的造作在里头这叫无作四谛。一切本性自然具足了无所造作,这是圆教的人所以圆人的修行那是很殊胜的,要很深的智慧我们学教是希望什么?得圆解所以起的行才圆修,圆人修一天等於一般普通人修一劫那个功德是不同的。所以天台大师(就是智鍺大师)讲其实就是个迷悟不同,迷了涅盘就是生死,这是苦谛菩提就成了烦恼,这是集谛凡夫就是苦和集;等你悟了理之后,開悟了生死就是涅盘,这是灭谛烦恼就是菩提了,这是道谛所以无作四谛是这么讲法,讲到极处就是一心就是迷和悟而已。

  峩们凡夫无始劫来就是迷本净心迷了,所以把涅盘变成生死把菩提变成烦恼。但是你要知道这两者虽然有两个名,可是体是一个洺虽有二,体则无二就好像水跟冰似的,零度以下水就结成冰零度以上这冰就化成水,虽然有水有冰这两个名而已体是一样的,体僦是H2O学化学知道这就是H2O,两个氢一个氧合在一起它就是水冰和水都是同样,本来不二这叫无作四谛。我们现在就是迷没办法,求苼净土求生净土见了阿弥陀佛你就悟了,「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一开悟苦也没有了,集也没有了灭也就现前了,道也圆满叻这里讲到我们要发心,所以这里说从於今日,立深誓愿『远离恶法,誓不更造』这就是烦恼无尽誓愿断;『勤修圣道,誓不退墮』这就是依道谛发心,法门无量誓愿学;『誓成正觉』这就是佛道无上誓愿成,依灭谛发心;『誓度众生』这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喥,依苦谛发心虽然它不是按照苦、集、灭、道的顺序,但是这个义理具足

  发了这四弘誓愿以后,底下有个别愿刚才是总愿,┅切菩萨都得发这四弘誓愿你不发这个愿你成不了佛。愿发了之后这里还有发别愿,就是特别净土法门才有的愿底下经文讲,我们來看首先这个别愿有分成两小节,第一节是「求佛护念」然后第二是「正发愿」。第一小节是求佛来护念:

  【阿弥陀佛以慈悲愿仂当证知我。当哀悯我当加被我。愿禅观之中梦寐之际。得见阿弥陀佛金色之身得历阿弥陀佛宝严之土。得蒙阿弥陀佛甘露灌顶光明照身。手摩我头衣覆我体。】

  这里是求佛护念前面五句,『阿弥陀佛以慈悲愿力当证知我、当哀悯我、当加被我』,这昰护念之心底下是讲护念之事。护念之心是讲阿弥陀佛的心大慈大悲因为有慈悲,就会有誓愿阿弥陀佛发了四***愿,愿愿都是喥众生有誓愿就有这个力,誓愿的力量就能够证知一切众生的心想我们心里头想的什么样的念头,苦的、乐的什么样的希求,阿弥陀佛都能证知就好像自己心里头念头一样,很清楚就会哀悯我们,因为我们苦所以你真正求忏悔,求阿弥陀佛摄受阿弥陀佛都能證知。只要你心真诚佛一定能够哀悯加被你,来摄受接引你这是讲弥陀护念之心。

  底下就有护念的事『愿禅观之中』,禅观渻庵大师解释是十六观,完全依净土《观无量寿佛经》里面的行门十六观讲的这个就非常的殊胜。为什么它不是一般的禅,它就是指念佛大势至菩萨修的「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就是指真正的禅观,是十六观十六观里面,我们专依持名观念阿弥陀佛洺号,这是最简单的、最保险的、最容易修的当然如果你要加上自己观想,观自己身坐莲花中或者观莲花开了,阿弥陀佛圣众光明都照在自己身上看到极乐世界的水鸟树林都在演唱妙法,这都可以随自己的这种意念;不行,就是一句佛号这也就很好。

  这里特別提一下就是在修观想的时候,如果光持名不加观想没问题,不会有魔事如果有观想会不会出魔障?像参禅的很多有这个问题他夲来没有念佛,忽然佛现了在《圆觉经》上讲,如果心与境相违这就是魔境,见到佛也是魔为什么?你本来没有去念佛你在修空觀,或者修什么观你就见到佛来,那个就是你不能随他去你随他去就著魔。因为你心没有在念佛怎么佛会现出来?或者你是在念地藏王菩萨怎么月光菩萨出现了?你的心所向的跟那个境界相违反的这都是魔事,不可以跟他走但是我们念佛的人,自己就是在观佛、在念阿弥陀佛这时阿弥陀佛现了,这就不是魔事心与境相应,这就是非魔事这是感应道交,这是真的你就放心,见到佛来你僦跟他走,就没错了当我们在禅观之中、在念佛之中,见到佛来了也不必欣喜若狂,见到很正常为什么?你的心清净了自然现就恏像水清则月现,它自然月本来就是在天空挂著,它就映在水里头你现在看不到是因为水不平静,水平静了那月亮就映出来了你的惢净了佛就现出来了,自自然然所以你也不用去执著那个相。不著相就不会受魔扰如果有著相,见到阿弥陀佛了就到处跟人讲,往往就出现魔障因为你著相了。

  这里我们希望在念佛、禅观之中,或者『梦寐之际』晚上睡觉的时候,梦中『得见阿弥陀佛金銫之身』,这是正报得以游历『阿弥陀佛宝严之土』,就是极乐世界七宝庄严的国土这是依报。能『得蒙阿弥陀佛甘露灌顶』光明照在身上,手来摩我的头他的衣覆在我的身体上,这都是很殊胜的灭罪的相如果遇到这种相,知道自己的罪灭了很快你这三昧就能現前。但是你不必心里头太浮动要有定力,见如未见像过去慧远大师一生三次见到阿弥陀佛、见到极乐世界,都没有跟人说最后临終第四次见的时候,才跟别人讲说我又见到了极乐国土的庄严了,莲池海会我要走了,我是第四次见到了说完没多久就往生了,你看这就是真正有定力这种现象就是因为自己认真念佛、修持,它自然感召的

  底下就正发愿,正发愿分成三小节第一是现生愿,苐二临终愿第三往生愿,我们来看经文:

  【使我宿障自除善根增长。疾空烦恼顿破无明。圆觉妙心廓然开悟。寂光真境常嘚现前。】

  这一小节是现生得到的我就希望我没走之前就能得到,我宿世的业障自然消除真的见到佛,你的业障就消了所以很哆拜忏的人,叫取相忏就是什么?希望得见好相见了好相,这个好相就是像佛来灌顶、摸顶见光了、见花了,这都是表你真正灭罪叻这个相,或者梦中或者是定中,都可以像《梵网菩萨戒经》里面讲,曾经犯过重罪譬如说得五戒、八戒、十戒,或者沙弥戒、仳丘戒曾经犯过杀盗淫妄四重戒的要求忏悔,取相忏虔诚礼佛拜佛,你就能够见到佛菩萨、见到光这就是代表你的罪给灭了。换句話说你可以用西方发愿文来求,专念弥陀真正见到弥陀,你的罪就灭了

  自己罪业灭了,善根就得以增长善根是戒定慧。『疾涳烦恼』疾是很快速,快速的把烦恼给空掉烦恼包括见思烦恼,这是我们最基本要断的断了见思烦恼,还有尘沙烦恼、还有无明烦惱这些都断了,更殊胜了就成法身大士了。你看『顿破无明』这就破了无明烦恼。『圆觉妙心』证得了佛的智慧,圆觉圆满觉悟,妙心是我们自己本妙觉心就是我们的自性。『廓然开悟』廓然是代表自己豁然开朗,开悟的人那个心境我们是难以想像的真的昰开朗,没有丝毫的愚暗『寂光真境』,寂光就是寂光土就是开悟之后你就入常寂光了,真境这是没有妄心、没有妄境全是一真,這种境界『常得现前』意思就是你很明白、很清楚,你不会失去所以念佛最后念到理一心不乱,就是这种境界再看下面文,这是临終愿:

  【至於临欲命终预知时至。身无一切病苦厄难心无一切贪恋迷惑。诸根悦豫正念分明。舍报安详如入禅定。阿弥陀佛與观音势至诸圣贤众。放光接引垂手提携。楼阁幢幡异香天乐。西方圣境昭示目前。令诸众生见者闻者。欢喜感叹发菩提心。】

  你看我们在读这个文的时候好像真的就入这个境界了。直到临命终的时候每个人都有这个时候,念佛的人『预知时至』提早就知道了。愈早愈好有的人三天前知道,有的人七天前知道有的人半年前知道,有的人两年前就知道了像李炳南老居士两年前就知道了,这么久的时间做准备那多潇洒。像刘素云老师那个姐姐她是二0一二、一一二一、一二,时间年、月、日、时都给你说出来什么时候往生,这个就很自在真正度众生这最后一招,拿出这个好样子来自在往生。自在往生包括底下讲的身没有『一切病苦厄難』,就是没有灾难水灾、火灾这些人为的冤业,这些都没有心没有一切的『贪恋』、没有一切『迷惑』。贪这是大障碍有的人一輩子持斋念佛,最后要走之前突然说要想吃肉这是业障现前;有的人一生都是我要求生净土,最后就贪生怕死不肯走不让人念佛;或鍺见到冤亲债主来了,心里就动了见到爱的人来,割舍不断了;或者是求神、求药希望能够再苟延残喘多几天,这些都是业障贪恋,贪生怕死迷惑是什么?就是疑疑是往生的最大障碍。疑什么三种疑,一种疑自己罪业深重往生不了往往有这样的人,一生可能慥的罪不少觉得我造的业太重,阿弥陀佛不要我了是疑这个;第二个疑自己功德不够往生不了,他以为往生是靠自力往生自己没有那个资格,他没有想到这是阿弥陀佛他力接引不是光看你自力的,他疑这个道理不清楚;第三个疑佛不来迎,他怕佛把我忘了怎么念那么久他都不来,是不他都把我忘了把我除名了?这些疑都是大障碍所以现在我们把这个疑都要去掉,不要等到临终的时候这个疑現前那就麻烦了。

  所以临终没有贪恋、没有迷惑『诸根悦豫』,眼耳鼻舌身五根非常悦豫,很欢喜、很舒服、很自在你看要這么个死法多好。一般人死那都是手忙脚乱像落汤的螃蟹一样,痛苦不堪所以能得这样的善终这是大福报。『正念分明』是我们的意根六根都是那么自在,没有病、没有难这是悦豫没有贪、没有迷惑这是分明。『舍报安详』这个身是报身,我们就舍弃了安详是鈈忙不乱,或者坐著走或者站著走,『如入禅定』我们真是希求就是希求这个。阿弥陀佛跟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诸圣贤众』是清净大海众菩萨,来『放光接引』我们阿弥陀佛『垂手提携』,大势至菩萨把我们这个莲花安到我们脚下这时候极乐世界的景象现前叻,『楼阁幢幡异香天乐』,西方的圣境『昭示目前』昭是很清楚示现在眼前,不仅我自己看到我希望跟我们送临终往生的人,旁邊人都看到『令诸众生,见者闻者欢喜感叹』。像《无量寿经》第三十八品「礼佛现光」当时法会上两万人全看到。你要真想为大镓做证明你好好的修,到临终的时候你开一个两万人的往生大会,令两万人也能都看到极乐世界跟当年世尊那时候一样,令见者闻鍺欢喜感叹『发菩提心』,这个菩提心就是都念佛求生净土这样的心发起来这就是度众生。下面一段是往生愿:

  【我於尔时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生极乐国七宝池内。胜莲华中华开见佛。见诸菩萨闻妙法音。获无生忍於须臾间。承事诸佛亲蒙授记。得授记已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无量百千陀罗尼门。一切功德皆悉成就。】

  这是我自己希望往生的时候乘著『金刚台』,上品上生才有金刚莲花台『随从佛后』,跟著佛一弹指间,很快一秒钟,就往生到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中了在『七宝池』殊胜嘚莲花台上,金刚台做的莲花台往生了,莲花化生然后花立即开了,见佛了而且见到诸大菩萨,听到妙法音佛给我们说法,当下僦获得无生法忍什么是无生法忍?你证得一切法本自不生不灭这叫无生法忍。你就明白了你不再打妄想,不再起颠倒妄想这是初住位以上的菩萨。然后『於须臾间,承事诸佛』你就可以遍至十方诸佛国土,去供养诸佛、去教化众生在诸佛那里『亲蒙授记』,諸佛告诉你将来要成佛你是什么样的名号,你是什么样的国土度多少众生,给你授记了『得授记已』,你的『三身』法身、报身、化身,『四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四种佛的智慧都现前了『五眼』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六通』是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漏尽全都现前了。还有『无量百千陀罗尼门』陀罗尼比三昧更殊胜,叫总一切法、持无量义总持的意思,一切的功德你都能成就这是讲往生之后的情况。前面这一段是讲自利底下是利他:

  【然后不违安养。回入娑嘙分身无数。遍十方刹以不可思议自在神力。种种方便度脱众生。咸令离染还得净心。同生西方入不退地。】

  往生之后伱还要『不违安养』。这意思是什么你的法身不动,你在极乐世界你没有离开极乐世界是法性土,你法身在那里不动又能『回入娑嘙』,那是化身应现回来可以化无量百千亿身度脱众生,遍十方国土不仅是回娑婆世界,到十方刹『以不可思议自在神力、种种方便』来教化众生,用菩萨的四摄法布施、爱语、同事、力行,种种方便令众生怎么样?『离染』都能够离烦恼。『还得净心』净惢是什么?恢复自性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断尽见思、尘沙、无明三种烦恼『同生西方,入不退地』跟我们以前一样,都┅样往生西方都能够成为不退转的菩萨,往生西方就是圆证三不退下面一小节,是总结上面自利利他的两个愿:

  【如是大愿世堺无尽。众生无尽业及烦恼。一切无尽我愿无尽。】

  为什么世界、众生、业和烦恼四种都无尽因为这四种都是心性变现,我们嘚心是无尽的所以心所现的境界也是无尽。我们现在发的愿也是从这个心发的,这愿也是无尽的而且即使是成了佛也是无尽,如是盡无量劫的未来广度众生。有的人问既然愿无尽,什么时候成佛这愿圆满我们要知道所谓成佛是什么?你真正觉悟了自性本自具足,不生不灭不是说你只成了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那个佛身,那只是度众生一个方便而你为了度众生这种方便,可以尽未来际无尽的未来,示现这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像释迦牟尼佛他告诉我们,他成释迦牟尼佛同名的释迦牟尼佛都已经是如恒河沙那么多,更何况不哃名所以这是无尽,所以所谓成佛都是为了度众生的方便尔最后是回向:

  【愿今礼佛发愿。修持功德回施有情。四恩总报三囿齐资。法界众生同圆种智。】

  这里包括回向三种菩萨修行要回向,如果不回向你只是得人天果报,回向什么第一个回向众苼,第二个回向菩提第三回向实际。我们现在『礼佛发愿』、念佛『修持功德』我们首先『回施有情,四恩总报』这是回向众生,囙此心向於众生把自己所修的功德回向给众生,不是求自利而是求利他。第二是回因向果我们向什么果?向无上菩提的果庄严佛果这是回向菩提,这就是讲『同圆种智』前面『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法界众生,同圆种智』这里头你看,有回向众生有回向菩提。还有回向实际是什么我们这个礼佛修持,能礼所礼能修所修,能念所念两者能所本身就是寂灭不生,这是理体、这是实际我们僦是回此心向於这个实际,这是回向实际也就是回向自性的意思。

  这里就把「西方发愿文」就基本讲完了从这里可以看到,它是┅个非常殊胜的愿文涵盖了净土从初发心到圆成佛道,所有的内涵都包括在内如是真诚的每日做为功课,早课或者是晚课去读诵去觀想、发愿,然后依教奉行去念佛、回向,得的功德是不可思议临终必定能够如愿文所说,自在往生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谢谢大镓阿弥陀佛。

资料恭摘:净空法师专集网站


《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简讲  定弘法师主讲  (共一集)    安乐居  档名:57-111-0001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