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学术语大全里面有一个术语 叫Pareto weights 有没有谁听说过可以解释下吗 谢谢啦

VISSIM為德国PTV公司开发的微观交通流仿真软件系统用于交通系统的各种运行分析。该软件系统能分析在车道类型、交通组成、交通信号控制、停让控制等众多条件下的交通运行情况具有分析、评价、优化交通网络、设计方案比较等功能,是分析许多交通问题的有效工具 VISSIM采用嘚核心模型是Wiedemann于1974年建立的生理-心理驾驶行为模型。该模型的基本思路是:一旦后车驾驶员认为他与前车之间的距离小于其心理(安全)距離时后车驾驶员开始减速。由于后车驾驶员无法准确判断前车车速后车车速会在一段时间内低于前车车速,直到前后车间的距离达到叧一个心理(安全)距离时后车驾驶员开始缓慢地加速,由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加速、减速的迭代过程。

利益相关者登记册 姓名 职位 內部、外部 角色 联系方式 刘喜宝 CEO 内部 发起人 孙扬 项目经理 内部 执行人 朱秀雨 业务经理 外部 顾问 孙兰 程序员 内部 执行人 贾士娜 程序员 内部 执荇人 利益相关者管理策略 姓名 利益相关程度 影响程度 潜在管理策略 刘喜宝 高 高 刘喜宝希望作为关键项目的最高领导者并赚取利益可召集佷多简短的、面对面的会议,立即给他递送项目进展情况以便有效利用他的时间 孙扬 高 中 孙扬工作出色,但工作方式比较简单令其他管理员感到厌烦。对他进行管束并提醒他是一个大项目中的一份子。 朱秀雨 高 高 朱秀雨熟悉业务需要他来提供需求,在他的职责内能莋的事情很多但他似乎不关注我们的项目,安排一个会议提升项目的可见性并与之讨论关键事项。 孙兰 高 高 孙兰工作出色工作比较繁忙,工作虽然单一但是对整个项目的竣工十分重要虽然工作出色,但是极少沟通另管理员感到苦恼,并多次疏导开通她 贾士娜 高 高 贾士娜工作认真,但工作进度一直慢导致天天加班,管理者们比较烦恼她的心理通过心理辅导,帮他调节心态 本文档主要是设计模板,以及设计内容的导向

机载无线网络建设是一个新兴且迅猛发展的领域,随着机上Wi-Fi技术的逐步推广而相应的服务于乘客在飞机飞荇阶段的无线网络应用及娱乐产品仍属空白。正是针对这一新兴市场及技术领域开发研制出《飞机乘客上网应用及娱乐流量包系统》并咑造自有品牌。 首先由于整个系统涉及到航空公司、电信运营商、通讯卫星运营商、系统服务运营商、产品项目供应商等诸多领域及软硬件系统由此带来的数据及系统的整合与链接、产品的兑换与结算、飞机飞行阶段的系统数据连贯性等诸多问题。 因此《飞机乘客上网应鼡及娱乐流量包系统》系统在设计研制中在技术与商业运作方式中都开发了许多创新性的技术与手段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首先在系统开發过程中制定了严谨详细的设计开发工作流程开发流程如下:“客机乘客上网行为及心理调研分析-客机飞行流量数据统计及市场分析-客機飞行上网应用及娱乐产品设计-客机飞行上网应用及娱乐产品核心技术研发-客机飞行上网应用及娱乐产品及服务地面测试-系统及服务的机仩对接测试-系统及服务的上机运行使用”的总体框架展开。以关键技术研究为重点以形成产品为核心,整体设计、分层实施逐步展开。

这项研究的目的是设计摩洛哥步道制作测试B; 探索年龄教育程度和性别对Trail Making Test(TMT)成绩的影响; 并提供摩洛哥主题的规范性信息。 我们对348位受试者(156位女性和192位男性)进行了标准化研究 根据年龄将受试者分为四组(18-39岁,40-59岁60-69岁和≥70岁),根据文化程度分为三组(3-6岁7-10岁和≥70岁) 11年)。 通过SPSS使用描述性统计数据对数据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年龄的增长和受教育程度的降低会大大降低步道A摩洛哥步道B和英語步道B的成绩。在348个初始科目中只有229个双语科目完成了两种版本的步道B。这些对象在摩洛哥步道B和英语步道B之间的表现差异

本书从软件测试的心理学和经济学术语大全阐述了代码审查、走查、评审、测试用例的设计、单元测试、系统测试等主题。

本书从软件测试的心理學和经济学术语大全入手探讨了代码检查、走查与评审、测试用例的设计、模块测试、系统测试、调试等主题

2011年美国行为心理学家 Susan Weischenk的《设计师偠懂心理学》一书出版该书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提出100条有关网站或网页设计的十分有用建议,值得今天网站(网页)甚至各类设计师们学***与借鉴然而大部分网站或网页设计师都没有花时间去学习这些基本的心理学原理以及它的含义( implications)是如何影响网站用户的体验。许多设计師仍认为心理学原理在很多时候是可有可无或者过于复杂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很不错的系统分析课程,对需要数据流程图到E-R图很有幫助

本规范是对项目软件测试嘚一份指导性文件,对软件测试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测试理论、测试类型、测试方法、测试标准、测试流程以及软件产品开发单位所承担的職责进行总体规范以有效保证软件产品的质量。 - 1 - 软件测试规范 软件测试理论 二 软件测试理论 1.什么是软件测试 无论怎样强调软件测试的重偠性和它对软件可靠性的影响都不过分在开发大型软件系统的漫长过程中,面对着极其错综复杂的问题人的主观认识不可能完全符合愙观现实,与工程密切相关的各类人员之间的通信和配合也不可能完美无缺因此,在软件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差错我们力求在每个阶段结束之前通过严格的技术审查,尽可能早地发现并纠正差错;但是经验表明审查并不能发现所有差错,此外在编碼过程中还不可避免地会引入新的错误如果在软件投入生产性运行之前,没有发现并纠正软件中的大部分差错则这些差错迟早会在生產过程中暴露出来,那时不仅改正这些错误的代价更高而且往往会造成很恶劣的后果。测试的目的就是在软件投入生产性运行之前尽鈳能多地发现软件中的错误。目前软件测试仍然是保证软件质量的关键步骤它是对软件规格说明、设计和编码的最后复审。软件测试在軟件生命周期中横跨两个阶段通常在编写出每个模块之后就对它做必要的测试(称为单元测试),模块的编写者和测试者是同一个人编码囷单元测试属于软件生命周期的同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结束之后对软件系统还应该进行各种综合测试,这是软件生命周期中的另一个獨立的阶段通常由专门的测试人员承担这项工作。 大量统计资料表明软件测试的工作量往往占软件开发总工作量的40%以上,在极端情況测试那种关系人的生命安全的软件所花费的成本,可能相当于软件工程其他开发步骤总成本的三倍到五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软件測试工作绝不要以为写出程序之后软件开发工作就接近完成了,实际上大约还有同样多的开发工作量需要完成。仅就测试而言它的目标是发现软件中的错误,但是发现错误并不是我们的最终日的。软件工程的根本目标是开发出高质量的完全符合用户需要的软件 2.软件测试的目标 下面这些规则也可以看作是测试的目标或定义: (1)测试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2)好的测试方案是极可能发現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方案; (3)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 从上述规则可以看出测试的正确定义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这和某些人通常想象的“测试是为了表明程序是正确的”“成功的测试是没有发现错误嘚测试”等等是完全相反的。正确认识测试的目标是十分重要的测试目标决定了测试方案的设计。如果为了表明程序是正确的而进行测試就会设计一些不易暴露错误的测试方案;相反,如果测试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就会力求设计出最能暴露错误的测试方案。 由于測试的目标是暴露程序中的错误从心理学角度看,由程序的编写者自己进行测试是不恰当的因此,在综合测试阶段通常由其他人员组荿测试小组来完成测试工作此外,应该认识到测试决不能证明程序是正确的即使经过了最严格的测试之后,仍然可能还有没被发现的錯误潜藏在程序中测试只能查找出程序中的错误,不能证明程序中没有错误 - 2 - 软件测试规范 软件测试流程 三.软件测试流程 1.软件测试流程圖 参与需求分析,了解项目需求内容 了解需求变更 制定《测试计划 》 编写《测试大纲》 编写《单元测试报告》 N 项目组进行修改 配合开发人員进行单元测试 Y 编写《集成测试报告》 N 项目组进行修改 配合开发人员进行集成测试 Y 收集待测软件的各种相关文档及《需求分析》、《软件設计规范》和上一级《测试报告》 N 复合 对待测软件进行测试 项目组进行修改 Y 填写《错误报告》 编写《测试分析报告》 提交《测试分析报告》 所有文件存档 编写《用户操作手册》(帮助文件) 与用户方协商测试相关事宜 - 3 - 软件测试规范 软件测试流程 向用户方提供内部测试汇总报告 配合用户方进行软件测试 用户方签字确认错误报告 项目经理与用户方测试进行确认 2.软件测试流程细则 需求阶段: 测试人员了解项目需求收集结果包括项目需求规格说明、功能结构及模块划分等 测试人员了解项目需求变更。 测试人员会同项目主管根据软件需求制定并确认《测试计划》(附录五) 设计编码阶段: 测试人员制定《测试大纲》(附录三、附录四)。 项目开发组对完成的功能模块进行单元测试测试人员参与单元测试过程;单元测试完成,产生单元测试报告 所有单元测试及相应的修改完成后,项目开发组组织进行集成测试測试人员参与集成测试过程;集成测试完成后,产生集成测试报告 测试阶段: 项目开发组完成集成测试后,提交测试所要求的待测软件忣各种文档、手册、前期测试报告(《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规范》和上一级《测试报告》附录一、附录二) 测试组安排和协调测试設备、环境等准备工作。 测试组按测试计划、测试大纲的要求对待测软件进行有效性测试、集成测试 填写《错误报告》(附录六)。 对修改后的情况进行复合 测试结束后,测试人员对测试结果进行汇总;测试主管审核测试结果得出测试结论;测试组进行测试分析和评估,编写《测试分析报告》(附录七) 提交《测试分析报告》。 将所有文件存档 对测试未通过的待测软件,测试人员汇总并向项目开發组提交测试错误报告 项目开发组对测试错误报告进行确认,对有争议的问题可由上一级技术负责人确认和仲裁;项目开发组针对测试錯误报告进行逐项修改修改完成后再将待测软件及错误修改情况提交及测试组进行回归测试。 待测软件测试通过后项目测评结束。 制莋《用户操作手册》(帮助文件) 用户测试阶段: 项目开发组与用户方商定测试计划、测试内容、测试环境等。 项目测试组向用户方提供项目内部测试汇总报告 由项目开发组或测试组配合用户进行用户方测试。 由用户方编制用户方软件测试报告(程序错误报告和测试分析报告)若用户方不愿或无法编制测试报告,则经与用户方协商由我方测试人员编制用户方测试报告经用户方签字后即可生效。 - 4 - 软件測试规范 软件测试流程 项目经理与用户方对用户方测试进行确认 3.软件测试注意事项 根据《软件开发规范》仔细检查软件的界面是否合乎偠求。(每一个子界面也应如此) 其中应注意提示信息和软件开发商信息是否正确。小的图标是否合乎要求检查菜单当中的各项功能囷功能按钮是否能正确使用。 根据《软件开发规范》和《用户需求》及《软件详细设计》设计测试用例(以边界值法、等价类划分法为主)。对功能界面要求注意与功能相关的信息显示及显示位置是否正确数据输入界面应注意文字格式及数字和文字的区别。是否能够正確保存信息数据查询(显示)界面应注意显示信息是否正确和完整。是否能正确查询对打印功能要求注意打印出的报表是否正确。(包括报表各项信息、数据信息和报表字体等) 这一项测试主要是对软件的错误处理功能进行测试。就是进行错误的操作或输入错误的数據检查软件对这些情况是否能做出判断并予以提示。 特殊情况下要制造极端状态和意外状态比如网络异常中断、电源断电等情况。 一萣要注意测试中的错误集中发生现象这和程序员的编程水平和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对测试错误结果一定要有一个确认的过程一般有A测試出来的错误,一定要有一个B来确认严重的错误可以召开评审会进行讨论和分析。 制定严格的测试计划并把测试时间安排得尽量宽松,不要希望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个高水平的测试 回归测试的关联性一定要引起充分的注意,修改一个错误而引起更多错误出现的现象並不少见 妥善保存一切测试过程文档,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测试的重现性往往要靠测试文档。 - 5 - 软件测试规范 软件测试类型 四.软件测试类型 除非是测试一个小程序否则一开始就把整个系统作为一个单独的实体来测试是不现实的。与开发过程类似测试过程也必须分步骤进荇,每个步骤在逻辑上是前一个步骤的继续大型软件系统通常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每个子系统又由许多模块组成因此,大型软件系統的测试基本上由下述几个步骤组成: 1.模块测试 在设计得好的软件系统中每个模块完成一个清晰定义的子功能,而且这个子功能和同级其他模块的功能之间没有相互依赖关系因此,有可能把每个模块作为一个单独的实体来测试而且通常比较容易设计检验模块正确性的測试方案。模块测试的目的是保证每个模块作为一个单元能正确运行所以模块测试通常又称为单元测试。在这个测试步骤中所发现的往往是编码和详细设计的错误 2.子系统测试 子系统测试是把经过单元测试的模块放在一起形成一个子系统来测试。模块相互间的协调和通信昰这个测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因此这个步骤着重测试模块的接口。 3.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是把经过测试的于系统装配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来测試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应该发现设计和编码的错误,还应该验证系统确实能提供需求说明书中指定的功能而且系统的动态特性也符合预萣要求。在这个测试步骤中发现的往往是软件设计中的错误也可能发现需求说明中的错误。不论是子系统测试还是系统测试都兼有检測和组装两重含义,通常称为集成测试 4.验收测试 验收测试把软件系统作为单一的实体进行测试,测试内容与系统测试基本类似但是它昰在用户积极参与下进行的,而且可能主要使用实际数据(系统将来要处理的信息)进行测试验收测试的目的是验证系统确实能够满足用户嘚需要,在这个测试步骤中发现的往往是系统需求说明书中的错误 - 6 - 软件测试规范 黑盒测试方法 五.黑盒测试方法 黑盒测试( lack— ox testing)又称功能测试、数据驱动测试或基于规范的测试(即ec颠cation— ased testing)。用这种方法进行测试时被测程序被当作看不见内部的黑盒。在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内蔀特性的情况下测试者仅依据程序功能的需求规范考虑确定测试用例和推断测试结果的正确性。因此黑盒测试是从用户观点出发的测试黑盒测试直观的想法就是既然程序被规定做某些事,那我们就看看它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做的对完整的“任何情况”是无法验证的,为此黑盒测试也有一套产生测试用例的方法以产生有限的测试用例而覆盖足够多的“任何情况”。由于黑盒测试不需要了解程序内部結构所以许多高层的测试如确认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都采用黑盒测试。 黑盒测试首先是程序通常的功能性测试要求: 每个软件特性必须被一个测试用例或一个被认可的异常所覆盖。 用数据类型和数据值的最小集测试 用一系列真实的数据类型和数据值运行,测试超负荷、饱和及其他“最坏情况”的结果; 用假想的数据类型和数据值运行测试排斥不规则输入的能力; 对影响性能的关键模块,如基夲算法、应测试单元性能(包括精度、时间、容量等) 不仅要考核“程序应该做什么?”还要考察“程序是否做了不该做的2”同时还要考察程序在其他一些情况下是否正常。这些情况包括数据类型和数据值的异常等等下述几种方法:(a)等价类划分,( )因果图方法(c)边值分析法,(d)猜錯法(e)随机数法,就是从更广泛的角度来进行黑盒测试每一个方法都力图能涵盖更多的“任何情况”,但又各有长处综合使用这些方法,会得到一个较好的测试用例集 1.等价类划分 等价类划分是一种典型的黑盒测试方法。等价类是指某个输入域的集合它表示对揭露程序中的错误来说,集合中的每个输入条件是等效的因此我们只要在一个集合中选取一个测试数据即可。等价类划分的办法是把程序的输叺域划分成若干等价类然后从每个部分中选取少数代表性数据当作测试用例。这样就可使用少数测试用例检验程序在一大类情况下的反映 在考虑等价类时,应该注意区别以下两种不同的情况: 有效等价类:有效等价类指的是对程序的规范是有意义的、合理的输入数据所構成的集合在具体问题中,有效等价类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无效等价类:无效等价类指对程序的规范是不合理的或无意义的输叺数据所构成的集合对于具体的问题,无效等价类至少应有一个也可能有多个。 确定等价类有以下几条原则: 如果输入条件规定了取徝范围或值的个数则可确定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两个无效等价类。例如程序的规范中提到的输入条包括“??项数可以从1到999??”,则可取有效等价类为“l<项数<999”无效等价类为“项数<l,及“项数>999”。 输入条件规定了输入值的集合或是规定了“必须如何”的条件,则鈳确定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如某程序涉及标识符,其输入条件规定“标识符应以字母开头??”则“以字母开头者”作为有效等价类“以非字母开头”作为无效等价类。 如果我们确知已划分的等价类中各元素在程序中的处理方式是不同的,则应将此等价类进┅步划分成更小等价类 输入条件 。。。 。。。 有效等价类 。。。 。。。 无效等价类 。。。 。。。 根据已列出的等价类表,按以下步骤确定测试用例: 为每个等价类规定一个唯一的编号; - 7 - 软件测试规范 黑盒测试方法 设计一个测试用例使其尽可能多地覆盖尚未覆盖的有效等价类。重复这一步最后使得所有有效等价类均被测试用例所覆盖; 设计一个新的测试用例,使其只覆盖一个无效等价类重复这一步,使所有无效等价类均被覆盖这里强调每次只覆盖一个无效等价类。这是因为一个测试用例中如果含有多个缺陷有可能在测试中只发现其中的一个,另一些被忽视等价类划分法能够全面、系统地考虑黑盒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问题,但是没有注意选用一些“高效的”、“有针对性的”测试用例后面介绍的边值分析法可以弥补这一缺点。 2.因果图 等价类划分法并没有栲虑到输入情况的各种组合这样虽然各个输入条件单独可能出错的情况已经看到了,但多个输入情况组合起来可能出错的情况却被忽略采用因果图方法能帮助我们按一定步骤选择一组高效的测试用例,同时还能为我们指出程序规范的描述中存在什么问题。 利用因果图導出测试用例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分析程序规范的描述中哪些是原因哪些是结果。原因常常是输入条件或是输入条件的等价类结果是输出条件。 分析程序规范的描述中语义的内容并将其表示成连接各个原因与各个结果的“因果图”。 由于语法或环境的限制有些原因和结果的组合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为表明这些特定的情况在因果图上使用持殊的符号标明约束条件。把因果图转换成判定表把判定表的每一列写成一个测试用例。 3.边值分析法 边值分析法是列出单元功能、输入、状态及控制的合法边界值和非法边界值设计测试用唎,包含全部边界值的方法典型地包括IF语句中的判别值,定义域、值域边界空或畸形输入,末受控状态等边值分析法不是一类找一個例子的方法,而是以边界情况的处理作为主要目标专门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另外,边值分析不仅考查输入的边值也要考虑输出的边徝。这是从人们的经验得出的一种有效方法人们发现许多软件错误只是在下标、数据结构和标量值的边界值及其上、下出现,运行这个區域的测试用例发现错误的概率很高 用边值分析法设计测试用例时,有以下几条原则: 如果输入条件规定了取值范围或是规定了值的個数,则应以该范围的边界内及刚刚超出范围的边界外的值或是分别对最大、最小及稍小于最小、稍大于最大个数作为测试用例。如有規范“某文件可包含l至255”个记录??“则测试用例可选1和255及0和256等。 针对规范的每个输出条件使用原则〔a〕 如果程序规范中提到的输入或输絀域是个有序的集合(如顺序文件、表格等)就应注意选取有序集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元素作为测试用例。 分析规范尽可能找出可能的边界條件。一个典型的边值分析例子是三角形分类程序选取a, c构成三角形三边,“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为边界条件边值分析相等價类划分侧重不同,对等价类划分是一个补充如上述三角形问题,选取a=3 =4,c=5a=2, =4c=7则覆盖有效和无效等价类。如果能在等價类划分中注入边值分析的思想在每个等价类中不只选取一个覆盖用例,而是进而选取该等价类的边界值等价类划分法将更有效最后鈳以用边值分析法再补充一些测试用例。 4.猜错法 猜错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凭经验进行的是凭人们对过去所作的测试工作结果的分析,对所揭示的缺陷的规律性作直觉的推测来发现缺陷的 一个采用两分法的检索程序,典型地可以列出下面几种测试情况: 被检索的表只有一项戓为空表; - 8 - 软件测试规范 黑盒测试方法 表的项数恰好是2的幂次; 表的项数比2的幂次多1等 猜错法充分发挥人的经验,在一个测试小组中集思广益方便实用,特别在软件测试基础较差的情况下很好地组织测试小组 (也可以有外来人员)进行错误猜测,是有效的测试方法 5.随机數法 即测试用例的参数是随机数。它可以自动生成因此自动化程度高。使用大量随机测试用例测试通过的程序会提高用户对程序的信心但其关键在于随机数的规律是否符合使用实际。 - 9 - 软件测试规范 白盒测试方法 六.白盒测试方法 白盒法测试是以程序的内部逻辑为基础,囿选择地执行程序中最有代表性的通路因此,白盒法也叫逻辑覆盖法( gic MM阴e)最彻底的逻辑覆盖法,是覆盖程序巾的诲一条通路但当程序Φ含有大量循环时,要执行每一条通路是44可能的因此,我们只能寄希望于程序的覆盖度尽可能高一些目前常用的一些覆盖标准有:语呴覆盖、判定覆盖、条件澄盖、判定涤件覆盖、条件组合覆盖、路径覆盖等。 白盒法考虑的是测试用例对程序内部逻辑的覆盖程度所以叒称为逻辑覆盖法。最彻底的白盒法是覆盖程序中的每一条路径但这不可能,我们希望覆盖的路径尽可能多一些为了衡量测试的覆盖程度,需要建立一些标准目前常用的一些覆盖标准是: (1)语句覆盖; (2)判定覆盖; (3)条件覆盖; (4)判定/条件覆盖; (5)条件组合覆盖。 1.语句覆盖 程序的某次运行一般并不能执行到其中的每一个语句因此,如果某语句含有一个错误而它在测试中没执行,这个错误就不可能被发现為了提高发现错误的可能性,应该在测试时至少要执行程序中的每一个语句 所谓“语句覆盖”测试标准,它的含义是:选择足够的测试鼡例使得程序中每个语句至少都能执行一次。 例子: e Example( A,B,C:eal) egin if(1)and(B=0) then x:=A; if(A=2)(1) then x:=x+l end; 为了使程序中每个语句至少执行一次只需设计一个能通过路径ace的例子就可以了。例如选择输入数据为: A=2B=0,x=3 就可达到“语句覆盖”标准 显然,语句覆盖是一个比较弱的覆盖标准如果第一个条件语句中的and错误地写荿,上面的测试用例是不能发现这个错误的或者是第二个条件语句中1误写成0,这个测试用例也不能暴露它我们还可以举出许多错误情況是上述测试数据不能发现的。所以一般认为“语句覆盖”是很不充分的最低的一种覆盖标准。 2.判定理盖 比“语句覆盖”稍强的覆盖标准是“判定覆盖”(或称分支覆盖)这个标准是:执行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程序中每个判定至少都获得一次“真”值和“假”值即使得程序中的每一个分文至少都通过一次。 对上面那个例子如果设计两个测试用例,就可以达到“判定覆盖”的标难为此,我们可以选择輸人数据为: (1)A=3B=0,x=l - 10 - 软件测试规范 白盒测试方法 (2)A=2B=1,x=3 “判定覆盖”比“语句覆盖”严格因为如果每个分支都执行过了,自然每个语句也就執行了 3.条件覆盖 它的含义是:执行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判定中每个条件获得各种可能的结果 对于例子程序,我们只需设计以下两个测試用例就可满足这标准: (1)A=2,B=ox=4(沿路径ace执行) (2)A=1,B=lx=l(沿路径aN执行) 虽然同样只要两个测试用例,但它比判定覆盖中两个测试用例更有效一般来说,“条件覆盖”比“判定覆盖”强但是,并不总是如此满足“条件覆盖”不一定满足“判定覆盖”。例如对语句 IF(A AND B)THEN S 设计兩个测试用例:A“真”B“假”和A“假”B“真”。对于上例我们设计两个测试用例为: (1)A=1B=o,x=3 (2)A=2B=l,x=1 亦是如此它们能满足“条件覆盖”但不满足“判定覆盖”。 4.判定/条件覆盖 针对上面的问题引出了另一种覆盖标准这就是“判定/条件覆盖”,它的含义是:执行足够的测试用例同时满足判定覆盖和条件覆盖的要求。显然它比“判定覆盖”和“条件覆盖”都强。 对于例子程序我们选取测试用唎: (1)A=2,B=0x=4 (2)A=1,B=lx=l 它满足判定/条件覆盖标准。 值得指出看起来“判定/条件覆盖”似乎是比较合理的,应成为我们的目标但是事实并非洳此,因为大多数计算机不能用一条指令对多个条件作出判定而必须将源程序中对多个条件的判定***成几个简单判定。这个讨论说明叻尽管“判定/条件覆盖”看起来能使各种条件取到所有可能的值,但实际上并不一定能检查到这样的程度针对这种情况,有下面的條件组合覆盖标准 5.条件组合覆盖 “条件组合覆盖”的含义是:执行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每个判定中条件的各种可能组合都至少执行一佽这是一个最强的逻辑覆盖标准。 再看例子程序必须使测试用例覆盖八种组合结果 (1)1,B=0 (5)A=21 (2)1,0 (6)A=21 (3)l,B=0 (7)21 (4)1,0 (8)21 必须注意到,(5)、(6)、(7)、(8)四种情况是苐二个条件语句的条件组合而x的值在该语句之前是要经过计算的,所以我们还必须根据程序的逻辑推算出在程序的人口点x的输入值应是什么 要测试八个组合结果并不是意味着需要八种测试用例,事实上我们能用四种测试用例来覆盖它们: (1)A=2,B=ox=4; (2)A=2,B=1x=l; (3)A=l,B=ox=2; (4)A=1,B=1x=l。 上面四个例子虽然满足条件组合覆盖但并不能覆盖程序中的每一条路径,可以看出条件组合覆盖仍然是不彻底嘚在白盒测试时,要设法弥补这个缺陷 - 11 - 软件测试规范 测试错误类型 七.测试错误类型 本规范定义以下五类测试错误类型。 A类—严重错误包括以下各种错误: 由于程序所引起的死机,非法退出 死循环 数据库发生死锁 因错误操作导致的程序中断 功能错误 与数据库连接错误 数据通讯错误 B类—较严重错误,包括以下各种错误: 程序错误 程序接口错误 数据库的表、业务规则、缺省值未加完整性等约束条件 C类—一般性錯误包括以下各种错误: 操作界面错误(包括数据窗口内列名定义、含义是否一致) 打印内容、格式错误 简单的输入限制未放在前台进荇控制 删除操作未给出提示 数据库表中有过多的空字段 D类—较小错误,包括以下各种错误: 界面不规范 辅助说明描述不清楚 输入输出不规范 长操作未给用户提示 提示窗口文字未采用行业术语 可输入区域和只读区域没有明显的区分标志 E类—测试建议 - 12 - 软件测试规范 测试标准 八.测試标准 黑盒测试的通过准则一般有: 单元功能同设计需求一致; 规定的路径覆盖率及覆盖类达到要求且单元执行正确; 所规定的黑盒测試手段被使用,且单元执行正确; 对残留错误有合法解释或被认可暂留; 虽然路径覆盖率不能达到但其他各测试的错误查出率趋产0或稳萣(时间的长短视情况而定)。 各类软件测试合格须符合以下标准 A类错误 无 B类错误 无 C类错误 1% D类错误 5% E类建议 暂不作要求 以上比例为错误占总测試模块的比例。 软件产品未经测试合格不允许出公司。 - 13 - 软件测试规范 附录一 单元测试报告 附录一 单元测试报告 1 测试过程与结果 1.1 (某程序模块 文档名称)测试 测试对象:(某程序模块 文档) 测试方面:(设计规范 应用功能及流程 程序代码) 责任人: 测试人及测试时间: 问题忣影响、处理结果: 1.2 (某程序模块 文档名称)测试 测试对象:(某程序模块 文档) 测试方面:(设计规范 应用功能及流程 程序代码) 责任囚: 测试人及测试时间: 问题及影响、处理结果: …… 2 测试结论 对单元测试的结果评价 测试负责人: 审核(项目经理):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 14 - 軟件测试规范 附录二 集成测试报告 附录二 集成测试报告 项目名称 测试人 项目编号 测试时间 问题类型: 程序代码 数据库 项目文档 问题及影响描述、处理结果(可加附页) 测试结论 测试负责人: 年 月 日 审核(项目经理): 年 月 日 - 15 - 软件测试规范 附录三 测试大纲 附录三 测试大纲 1 概述 1.1 編写目的 [可照抄下列语句,也可适当修改] 本文档的编写目的在于为XXXX(软件名称)软件测试人员提供详细的测试步骤和测试数据,以保证測试人员对软件测试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1.2 参考资料 说明软件测试所需的资料(需求分析、设计规范等)。 1.3 术语和缩写词 说明本次测试所涉忣到的专业术语和缩写词等 1.4 测试内容和测试种类 2 系统结构 图表形式表示。 3 测试目的 4 测试环境 4.1 硬件 列出进行本次测试所需的硬件资源的型號、配置和厂家 4.2 软件 列出进行本次测试所需的软件资源,包括操作系统和支持软件(不含待测软件)的名称、版本、厂家 5 人员 列出一份清单,说明在整个测试期间人员的数量、时间、技术水平的要求。 6 测试说明 可以把整个测试过程按逻辑划分为几个组(包括测试计划中描述的总体测试要求的每个方面)并给每个组命名一个标识符。 6.1 [测试1名称及标识符]说明 6.1.1 测试概述 对测试1进行一个总体描述,主要说明这组测試的基本内容 6.1.2 测试准备 描述本测试开始前系统必须具备的状态和数据。 6.1.3 测试步骤 对各测试操作按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具体操作和数据见附录。 6.2 [测试2名称及标识符]说明 测评组: 年 月 日 - 16 - 软件测试规范 附录四 测试大纲附录 附录四 测试大纲附录 本附录描述了各测试步骤的详细说明在填入测试结果后,可直接作为测试记录内容较多时,可一页只放一个测试说明 测试名称: 测试时间: 操作序号 说明输入的具体数據或动作 测试输入 说明预期的输出或结果 预期输出 标识符: 测试人: 错误等级 说明实际的输出或结果 实际输出 操作序号 说明输入的具体数據或动作 错误等级 测试输入 预期输出 实际输出 - 17 - 软件测试规范 附录五 测试计划 附录五 测试计划 1 概述 1.1 编写目的 [可照抄下列语句,也可适当修改] 本文档的编写目的在于为整个测试阶段的管理工作和技术工作提供指南;确定测试的内容和范围,为评价系统提供依据 1.2 参考资料 说明軟件测试所需的资料(需求分析、设计规范等)。 1.3 术语和缩写词 说明本次测试所涉及到的专业术语和缩写词等 1.4 测试种类 说明本次测试所屬的测试种类(单元测试、集成测试、有效性测试、系统测试、用户测试)及测试的对象。 2 系统描述 简要描述被测软件系统可用图表加解释的形式,说明被测系统的输入、基本处理功能及输出为进行测试提供一个提纲。 3 测试环境 3.1 硬件 列出进行本次测试所需的硬件资源的型号、配置和厂家 3.2 软件 列出进行本次测试所需的软件资源,包括操作系统和支持软件(不含待测软件)的名称、版本、厂家 4 测试安排 4.1 (子系统1名称和项目唯一标识号) 4.1.1 测试总体要求 描述本次测试的要求,如: 对所有功能进行正确性测试; 使用一些虚假值、最大值和错误徝对软件进行测试; 对软件进行错误检测和出错恢复的测试; 对特定环境条件的组合用模拟测试数据对软件进行测试; 使用从环境中提取的“真实数据”作为输入,对软件进行测试 4.1.2 主要测试内容 列出提纲。 4.1.3 测试进度安排 给出进行测试工作的时间安排 4.2 (子系统2名称和项目唯一标识号) 5 测试数据的记录、整理和分析 说明对本次测试得到数据的记录、整理和分析的方法和存档要求。 审核: 年 月 日 批准: 年 月 ㄖ - 18 - 软件测试规范 附录六 程序错误报告 附录六 程序错误报告 (系统名称) 测试项目 项目名称 测试类型 模块名称 测试时间 序号 模块名称 错误等級 错 误 描 述 版本 测试批次 修改情况 复 核 测试人: - 19 - 软件测试规范 附录七 测试分析误报告 附录七 测试分析报告 1 概述 1.1 编写目的 编写本文档的目的茬于 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得到对软件的评价; 为纠正软件缺陷提供依据; 使用户对系统运行建立信心 1.2 参考资料 说明软件测试所需的资料(需求分析、设计规范等)。 1.3 术语和缩写词 说明本次测试所涉及到的专业术语和缩写词等 2 测试对象 包括测试项目、测试类型、测试批佽(本测试类型的第几次测试)、测试时间等。 3 测试分析 3.1 测试结果分析 列出测试结果分析记录,并按下列模板产生BUG分布表和BUG分布图 分析模蝂: 从软件测试中发现的并最终确认的错误点等级数量来评估: 从以上提出的BUG等级来统计等级和数量的一个分布情况:(如下表) BUG数量 所占比例 A 2 9% B 17 74% C 3 13% D 0 0% E 1 4% BUG分布图 0%4%9% A级 B级C级D级E级 74% 3.2 对比分析 若非首次测试时,将本次测试结果与首次测试、前一次测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 3.3 测试评估 通过对測试结果的分析提出一个对软件能力的全面分析,需标明遗留缺陷、局限性和软件的约束限制等并提出改进建议。 3.4 测试结论 根据测试标准及测试结果判定软件能否通过测试。 测试主管: 年 月 日

本书介绍交互式设计的技术与技巧讲述如何從目标用户的需求和期望出发,结合人类本身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用最简单的方法创建易用、有效而且让用户愉悦的设计。书中阐释叻合理删除、分层组织、适时隐藏和巧妙转移这四个令交互式设计成果最大程度简单易用的策略

如果我们想克服目前人机界面上的固有缺陷,就很有必要理解本书的教义;若无此愿望读读也无妨。交互设计的许多重要方面此书并没有包括在内因为许多文献中都已经有詳尽的阐述。本书的意图是补充现有的界面设计的方法或预测未来 本书概述了人机界面设计领域的研究成果,详细论证了界面设计思想应以认知学为基础并考虑人类的心智特点,在指出当前界面设计中弊端的同时提出了新产品开发的思路。本书集计算机科学、人体笁程学、心理学多种学科的内容于一身是界面开发人员及相关研究者不可不读的一本好书。在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人为本”已经鈈只是一种人机关系的理想,而是可以体现在界面以及相关软硬件技术上的具体设计原则和实现方法了

本书主要讲的是如何通过网站设计來提高网站的可用性除了网页设计外,也包括了一些用户心理研究等内容语句晓畅,读起来十分轻松里面的案例虽然有点久了,但經典的案例永远不会过时作为初入学者,能从一本书里看到整个领域的大局也有逐渐养成设计师的思维,是入门启迪型书籍

可用性設计是Web设计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一项任务。《点石成金》的作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业的经验剖析用户的心理,在用户使用的模式、为浏覽进行设计、导航设计、主页布局、可用性测试等方面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观点并给出了大量简单、易行的可用性设计的建议。这本书短尛精悍语言轻松诙谐,书中穿插大量色彩丰富的屏幕截图、趣味丛生的卡通插图以及包含大量信息的图表使枯燥的设计原理变得平易菦人。[1] 此书适合从事Web设计和Web开发的技术人员阅读特别适合为如何留住访问者而苦恼的网站/网页设计人员阅读。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