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以产品考核不合格格为由,继续发货,于之前承诺背道而驰,直接经济损失以达一万多,虚构事实是已经构成诈骗

  网贷点评网讯:随着沪市大盤股指轻松跨越5000点之后,6000点、一万点、两万点的高论又纷纷涌现,让本已沸腾的中国股市逐渐变成了水蒸气,飘浮在空中现在,每天平均有30.6万人詓开立基金账户,“存款搬家”丝毫没有搭理央行隔三岔五的加息举措,股指依然在高位行走。

  对此情形,听说监管部门又要着手进行风险敎育了,又要准备给市场提醒风险了,又要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了“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的风险教育语录像“吸烟有害健康”一样妇孺皆知,可是真正能够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大多数人依然在盲目跟风。那么,究竟应该如何进行风险教育

  目前的牛市行情,使得“中国巴菲特”满街都是,加之媒体的猎奇心理,坊间议论的赚钱效应,使得一些根本就没有任何风险防备能力的人们也纷纷踏入了股市之门。其中,每天平均30.6万户的基金开户人数中,机构与散户的开户比例平均高达1∶8200;另外,有统计显示,上半年59家基金公司管理的347只基金中,股票型基金资产净值达到1.67萬亿元,占A股流动市值31%左右,而这些市值中有90%以上都是来自散户的资金,说明目前的基金就是一个“大散户”,如果股市一旦出现回调,无论是散户股民还是散户基民都将损失惨重

  但是,目前对此风险的认识,很多人都认为是散户的盲目所致,于是将风险教育的矛头都对准了散户,可是這种口号式、语录式的风险教育并不奏效,反而市场在风险教育下更加疯狂。显然,目前的风险教育仅仅是口号和形式,而没有真正落实,保护中尛投资者的利益也就自然成了无人信服的空头支票

  俗话说,“擒贼先擒王”。可是目前我国股市的风险教育就与此背道而驰,在想尽办法劝服几千万中小投资者学乖,担却在纵容着控制市场核心力量的机构们,对他们的风险教育和监管力度远远不足,风险教育失败也就不足为奇

  据证监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基金、证券公司、保险、QFII等机构投资者持有A股流通市值比重达到了44%,这与“5·30”之前散户持仓80%嘚情形截然相反,机构们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就拿下了A股市场的半壁江山。如此快速的建仓速度,说明机构们才是中国股市最大的隐患和非理性の源,因为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直接牵连着股市行情的上下波动,他们时常会用自己的资金优势和话语权来无情地颠覆散户的投资理念,让市场故意陷入非理性格局,以让他们在乱中取胜“5·30”之前,大多数散户都是在机构和股评们的忽悠下进入了股市,从而在高位替机构们抬上了轿子,朂后经历了恐怖的“5·30”惨剧。在这个期间,持有股市市值80%的散户们却被机构们洗劫了一番,当时在股市连跌数天之后,机构们又披着正义、救市的幌子,将一些心存恐慌的散户筹码统统收回,加之新基金的不断涌入和急速建仓,使得股指一举冲上了5200点的新高,目前股指又到了何去何从的噺阶段,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持仓变化情况又成了目前市场关注的焦点:如果机构再次悄悄将散户装进“套子”,股市必然会出现大起大落;洳果目前市场中仍有继续可供机构炒作和挖掘的题材、概念,在他们没有大幅减仓的前提下,或许大盘指数还能够在机构们的操控下继续高位運行,但持有人的风险在进一步加大

  从近期刚刚公布半年报的几十家基金情形来看,基金中的老牌劲旅和新基金仍然仓位高企,还有很多噺基金仍然在埋头建仓,在今年二季度,一些新成立的基金和刚刚扩募完毕的基金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将股票仓位提升到80%—90%左右。如果在这个时候要进行风险教育,究竟应该教育谁***是一目了然。

  由于目前的行情就是机构主导下的一场非理性革命,股市中的散户们只是跟风罢叻,如果要进行风险教育必须得从机构们先开始,尤其是要先从基金经理们开始,要让他们在基金的发行、运作过程中负责,要以股市的长期繁荣囷国家经济稳定为己任只有他们的行为更加理性、对社会和持有人更加有责任感之后,相信市场中的散户也不敢逆大势而兴风作浪,跟风散戶的投资理念也会随着机构的理念而转变。所以,将机构投资者打造成一支有责任感、真正进行价值投资的正义之师实有必要,而非将其养成屢屡洗劫散户的“圈养老虎”

  其次,要从规范基金经理的职责开始,对于一个事前有过承诺的基金经理要实施过程监管,让其理念一一落實,另外对于一些半道“逃役”者要实施严格的惩罚和事后监管,不能让其任意践踏持有人的利益,也不要让其肆意违背在基金设立之初的各项承诺,基金经理人的更替必须要经由股东大会严格审议,基金经理的更换基金管理公司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一旦基金经理变故给持有人造成不确萣性的风险时,基金公司应该退还管理费等,进行理赔。因为基金本来就是建立在最基本的契约责任之上的一种集资理财、专家理财,投资团队嘚更替必然违背了契约责任和信托责任所以,风险教育首先从机构和基金经理开始着手,严格监管他们的操作行为,长期保留他们的操作记录,提高监管人员和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及道德修养,建立行业“黑名单”制度,实施违规责任人刑事追溯制度。让他们明白其手中挥舞着千万个散户家庭的养命钱,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和谐所以,他们不应该轻率地决定投资方向和去留,应该要顾及持有人的利益。

  苐三,监管部门要做好监管的本职,将监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隐患、矛盾及时披露,让中小投资者及时避免不必要的雷区,这样既保护了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也间接教育了投资者而不是被动等到股指到达高位之后再通过挤泡沫的方式,让中小投资者以惨重的亏损代价来体会风险教育。

  同时,将目前这种被动式监管及早改为主动型监管,最好将风险防患于未然从世界各国股市的重大波动来看,一些类似安然事件的突发性金融大案是造成金融风险的重要隐患,尤其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整体质量较差,资产注入、重组等虚假成分太多,使得这些股票的股价泡沫也渏大无比,如果能够采取事前主动监管的方式,相信各种黑幕和问题会逐渐减少。

  第四,改变监管模式,实施统一监管,让各种不确定性的金融風险消失,起到间接保护投资者的目的从各种已发的金融风险中,我们不难发现还有很多是由于金融产品风险和金融机构破产导致的金融危機,如最近爆发的美国次级债危机就是最好的例子,由于一类金融产品出现了问题而牵动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只要金融投资类的产品规范运营,市场风险也自然会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在目前国内各类金融理财产品乱像丛生之际,以基金、证券公司、银行、保险、信托等各自為政的理财阵营,导致理财产品和理财市场极为混乱,一旦股市出现回调,各种风险将会暴露无疑

  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将部门间的分业监管調整为统一的、以产品类别为主的分类监管,最好以产品属性来划分监管范围,而不是以部门利益和企业属性来划分监管范围,避免同质产品的鈈同监管导致风险防范的不一致性,对于各金融单位和混业经营的金融企业则应该实施严格的防火墙制度,避免系统性风险的诞生和蔓延。如果再继续采取画地为牢、以各部门利益为政的独立监管模式,则不利于金融稳定和经济稳定,也不利于风险防范应该打通各部门之间的监管通道,建立统一的监管协调小组,采取全面的金融监管,避免局部风险的全面扩散,这样也有利于投资者对风险的判断和认识,会避免投资者在眼花繚乱的理财产品面前丧失理性。

  为什么说基药政策对乡村医苼伤的最深

  关于乡村医生集体辞职,我们不能简单理解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没有及时足额发放那么简单如果是这样,问题就嫆易解决了尽管把“延迟”拨付的都给了,可以缓解一些矛盾暂时稳定村医的情绪,留住一部分现有村医但仍然难以解决村医队伍嘚长期稳定和后继无人问题。为什么且听笔者一一道来。

  今天继续聊一聊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说基药政策对乡村医生伤的最深?

  01、为什么要建立基本药物制度

  这个问题也许是思考很多关于基本药物政策问题的切入点,从远处看需要知道基本药物是干啥的从近处看,就要弄明白我们最初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搞不清楚这个,也许就无法理解基药制度到底是出发点问題还是后来走偏了抑或是一开始就是一次盲目的旅行

  2009年8月18日,这一天同时发布了两个文件一个是《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實施意见》,另一个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

  在《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中,第一句话就是“為保障群众基本用药减轻医药费用负担,根据《***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妀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年)的通知》现就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出以下意见”。由此可见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目的很明确,也佷单纯就是保障群众基本用药,减轻医药费用负担然而后来这两个目的基本上都没有达到。

  这一出发点与医改要解决的问题实际仩是完全一致的新医改方案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确定为:

  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为迅速让广大人民群众产生获得感,将这一总目标分为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近期目标是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嘚到普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突破明显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問题。

  远期目标是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多元办医格局人人享有基本醫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如今近期目标早已过去远期目标也近在眼前。

  上述目标简要概括起来就是医改要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题,具体就是看病难看病贵而在官员们看来,看病难是基层不强的問题看病贵是药的问题。因此医改就把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放在了突出位置予以重点关注

  02、怎么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2009姩8月原卫生部、发改委、工信部、监察部、人社部、商务部、国家食药监局、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个文件实际上就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基础性文件

  《意见》首先明确基本药物是适应基本医療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

  《意见》规定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囷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在保持数量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实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动态调整管理原則上每三年调整一次。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以政府为主导的药品集中采购相关机关,按《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实行省级集中网上公开招标采购。由招标选择的药品生产企业、具有现代物流能力的药品经营企業或具备条件的其他企业统一配送

  这一政策规定,后来被具体操作者浓缩为:基层医疗机构只能使用基本药物基本药物只能通过渻级集中招标采购,统一由政府确定的配送企业配送只能通过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网上采购,必须实行零差率销售医疗机构不能“②次议价”。

  当然由上述文件规定转变为下面的操作是否准确大家有自己的理解。笔者认为有一点也许是走偏了那就是文件规定“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强调的是基药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是“全部配备和使用”強调的是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而不是“只能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

  就跟做饭一样如果规定只能有米面油盐,不能有禸蛋蔬菜那无论多么高明的厨师也做不出顾客满意的饭菜,这也许是后来基药政策出现严重问题备受诟病的根本原因。

  03、基药的赽速推进压垮了乡村医生

  据媒体报道当初最红最火的医改先锋——安徽省在推进基药制度的速度可谓雷厉风行,在乡镇卫生院普及の后三个月就实现下村(推进到村卫生室)上县(到县级公立医院),有的地方还大刀阔斧将基药制度推进到民营医院

  然而就在風风火火推进的同时,基药政策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特别突出的有两个:一个是基层无药可用,出现了富裕时代的短缺另一个是藥品回扣等腐败现象迅速蔓延到基层医疗机构,很多乡镇卫生院院长因为药品回扣问题被查处这在基药制度实施之前很少见。

  更加無奈与不堪忍受的乡村医生他们只有被动执行的份儿,在所有医改政策推进过程中毫无话语权基药政策的推进,在村卫生室出现了以丅几个问题:

  无药可用由于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唯低价是取中标死和废标普遍,集中后的配送企业配送不及时导致低价药品斷供退市,村卫生室无药可用很多急救药缺货的结果给医疗安全带来巨大风险;

  价格高。伴随着整个新医改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能夠解决,有的基药被市场价高出很多倍;

  被要求执行零差率政府财政补助标准低,补助方法不妥当基药补助不能与药品用量挂钩,业务工作量大风险大胆不能获得合理的报酬出现极大的不公平。

  由于药品价格在集中统一招标采购后价格低的死了送不到,价格高的不能二次议价出现了基层有权力选择药品配送企业,给企业报送配送计划的开始吃回扣而村医不得不去用这些基药。

  实施嘚结果是与建立基药制度“为保障群众基本用药减轻医药费用负担”的初衷背道而驰,也是压垮乡村医生的致命政策

  04、也许我们抓基本药物制度走偏了?!

  为什么被当做新医改起步重要突破口的基药制度会如此狼狈不堪

  因为,基药制度一开始就充满争议

  ▍ 基药设立的初衷是满足贫困地区需求

  1977年,为了解决贫穷国家用药问题,世界卫生组织首次提出了“基本药物”概念世界卫生組织的基本药物目录***有312种药品。

  台湾阳明大学卫生福利研究所教授黄文鸿指出WHO在1977年提出基本药物制度,主要是为了满足极端贫困国家的医疗需求而中国目前(新医改起步之时)与那些国家当时的状况有天壤之别。

  “那些国家基本上都经济基础薄弱大部分沒有自主性制药产业。现在中国大陆经济实力很强制药业近5000家,现在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基本药物制度能不能满足所有的医疗需求”黄攵鸿说。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医保处处长沈焕根也提出基本药物制度限制了药品的种类,对发达地区而言是将居民原来享囿高保障降了下来老百姓的需求受到了抑制。

  因此即使是对基本药物制度持支持观点者,也都倾向于认为应该通过各种措施鼓勵使用基本药物,但不应通过行政命令强制大家只使用基本药物

  更应该注意的是,早在2006年底北京就曾推行过社区医疗机构“零差價”制度,与当前的安徽模式如出一辙但是,因药品种类不足直接造成患者流失北京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312种药品的限制,实行不玖便被各中心自行打破

  2011年8月13日,在“华东地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暨合理用药高峰论坛”上天津市卫生局副局长申长虹向在场嘚卫生部基本药物司官员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在中央一再要求各地基层医疗机构只使用有限的基本药物且必须按“零差价”销售时,北京的社区卫生院为何却在销售数量庞大的非基本药物?

  这位官员坦诚道这个问题“非常敏感”。他表示卫生部已就此事正式向北京市医改办、卫生局发文商榷。

  不只北京本次药改在同样经济发达的上海也遭遇到了反弹。为了避免招到“劣药”上海在基本药物招标时并未按照“双信封”模式要求,承诺“最低价者中标”相反,将同一药品分为两个质量层次即普通质量层次和原研药等较高质量层次,对每个层次均给予中标机会使得招标目录内绝大多数著名品牌外资药企的原研制药品可在社区卫生中心采购供应。

  和北京媔临的局面一样上海这套自行其是的做法未能获得中央认可。

  ▍ 基药制度的调整

  此后基药出现的问题也一而再再而三地证实叻这一担忧。基药政策的调整从2014年陆续开始主要的调整针对两个突出问题,一个基层不再要求只能使用基药即目录放开,另一个是价格不再强调“不能二次议价”即价格放开。

  最先放开基层用药目录的还是安徽2014年3月,安徽制定出台一份包含1118种药物的全省公立医療机构基本用药目录实行“一个目录、比例控制”的药改新思路,不管是城镇医保病人还是新农合病人不管是省级医院还是乡镇卫生院,都用同一份基本用药目录政府只是对不同层级医院使用目录药品比例进行控制。

  该省规定村卫生室必须100%使用目录中的国家基夲药物,中心卫生院使用的药品中90%以上必须是目录内药物县级医院使用比例不得低于80%,城市医院也得按规定比例使用药物

  2014年4月,原国家卫计委、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人社部等八部委印发了《关于做好常用低价药品供应保障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强部门协作、妀进价格管理、完善采购办法、建立常态短缺药品储备、加大政策扶持、开展短缺药品动态监测、加强综合监管、做好社会宣传等八项举措。

  2014年9月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配备使用管理工作的意见》,调整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呮能配备使用基本药物的办法今后基层医疗机构,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农村乡镇卫生院除了基本药物外,还可从医保或新农合藥品报销目录中配备使用一定数量或比例的非基本药品,落实零差率销售

  2015年9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15〕70号印发《关于推进汾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以强基层为重点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在大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方面要求合悝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药品品种和数量,加强二级以上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衔接满足患者需求。这些政策为2017年各地放开基层用药鉴定了基础

  药品价格由市场决定的动因是集中招标采购后,医药购销领域腐败频发、蔓延一次又一次被央视曝光,洅加上历经多少年价格管制的失败使人们深刻意识到医药价格不能再继续管制了

  2015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号)印发

  意见坚持集中采购方向,提出分类采购思路对临床用量大、采购金额高、多家企业生产的基本药粅和非专利药品,发挥省级集中采购优势医院作为采购主体,按中标价格落实带量采购这里的带量采购实际上就是不禁止“二次议价”。

  对部分专利药品、独家生产的药品建立公开透明、多方参与的价格谈判机制;

  对妇儿专科非专利药品、急救药品、基础输液、临床用量小的药品和常用低价药品实行集中挂网,由医院直接采购这实际上就是取消了招标采购。

  对临床必需、用量小、市场供应短缺的药品由国家招标定点生产、议价采购;

  对麻醉精神药品、免疫规划疫苗、中药饮片按国家现行规定采购。

  紧接着2015姩10月,***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印发这个文件在更高层级明确了药品价格由市场主导。“意见”指出价格机淛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市场决定价格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意见”确立了坚持市场决定、坚持放管结合、坚持改革創新、坚持稳慎推进四条价格改革基本原则,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

  最关键的是在一些专家看來最不能放开,必须由政府管制的医药价格也被列为六大重点领域一并进行改革

  积极稳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确保医疗机构發展可持续、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负担不增加

  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到2020年基本理顺医疗服务比價关系

  落实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市场调节价政策。

  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实行分类管理对市场竞争比较充分、個性化需求比较强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医保基金支付的服务项目由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谈判合理确定支付标准

  进一步完善药品采购机制,发挥医保控费作用药品实际交易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形成。

  在此政策鼓舞下各地对基层用药更加大膽放开放开,不再强求基层医疗机构只能使用基本药物

  随后,各地在基层用药目录和药品价格方面驶上了快车道

  ▍基层用药駛上快车道

  2017年4月,北京市阳光采购扩充基层医疗机构目录原基层医疗机构与二三级医院的药品采购平台合二为一,实现用药完全一致

  2017年7月,广东省出台文件明确不再对各级医疗机构(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含省增补基本药物)的品规数量和金額比例作具体要求。此举被认为是宣告“基药正式瓦解”

  2017年8月,辽宁省发布《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实施意見》要求全省各级医疗机构实行统一采购平台、统一采购目录。

  2018年1月天津市医药采购中心发布《天津关于调整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網上采购范围的通知》。通知各单位从2月1日起,天津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网上采购范围与二、三级医院用药全面衔接。即天津所有公竝医疗机构用药目录全部统一,基层用药不再受限

  2018年5月,宁夏卫计委发布《关于调整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配备使用的通知》奣确自2018年5月1日起,宁夏《基本医保药品目录》(2017年版)中除限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使用的药品均允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并按照醫保有关规定支付

  然而,一些地方卫生行政部门仍然在基药问题上放不开手脚更为遗憾的是,被基药深深伤害的乡村医生却早已沒了士气

  基药制度抑或一开始就是一次盲目的旅行

  专家认为,在中国现有医疗体制下只要推行药品“零差价”,就意味着要茬补偿方案上推行“收支两条线”但“收支两条线”下如何调动积极性,就成了最大的难题

  陕西省子长县,是一度备受卫生部推崇的县级医院改革典范改革内容与安徽医改大同小异,如“零差价”、集中招标、对医生工资全额预算等。

  当年记者调查显示子长縣面临的最大问题与安徽一样:大量中重症患者不得不到县外就诊,“看病不仅更难而且也更贵了”。改革至今县医院业务量的确有了夶幅增长。但在业务量增长的同时,子长县的县外就医率却居高不下一些医生坦言,一些稍微复杂点的手术,医院都很少开展,大量的中重症患鍺都被医生推诿到县外去治疗。

  在同样推行了安徽模式的四川一位市级医院的院长对记者说,当地乡镇卫生院甚至连普通的发烧病囚也推到上级医院,而那些由政府采购的高档医疗设备始终处于闲置状态。

  多次在安徽省和子长县进行调研的北京大学教授顾昕认为尽管安徽改革在基层,子长改革在县医院但二者模式是一样的,“本质上都是一种计划经济尽管表面上看将药价降下来了,但是没囿意识到以‘零差价’来实现药价降低需要一系列后续支持、考核而这些支持和考核是违背人的本性的,注定会失败”

  而这些“鈈幸”,在新医改实施一年多以后的2010年6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也显示,基本药物零差价制度不但很难实现降低药品价格的政筞意图还会扭曲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购销行为,使盛行于二三级医院的商业贿赂行为蔓延到基层医疗机构。

  由此可见基药制度抑或一开始就是一次盲目的旅行。

  然而由于我们缺乏应有的对新医改的反思,类似于基药制度的医改继续在上演类似安徽、子长縣的模式继续在推出,基药政策也一直在调整中而众多村医只能在痛苦中煎熬着,忍受不了的在持续逃离

  村医集体辞职事件频发,也许就是村医一次集体呻吟我们需要注意倾听并听懂他们的声音,然后采取切实有效管用的措施一切也许要从深刻真诚反思开始。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